《诗经·秦风·蒹葭》欣赏

合集下载

诗经《蒹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

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来到一条长着芦苇的大河边,访寻他心爱的人,而那人却使人感到行踪不定、可望而不可即。

于是他找呀找呀,从“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长着芦苇的秋水边奔波,徘徊了好几个小时,通过这种访求过程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写出了他的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诗中描绘的那条阻隔于诗人与伊人之间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显然别有含意,如果仅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达彼岸,见到伊人,何况诗人的追求又是那样的执着和热烈。

因此我认为这条秋水实际上象征着一种社会的阻力。

正是这种阻力,才把牛郎和织女阻隔在银河的两岸,使他们“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不得的心情。

全诗回旋三迭,往复歌咏,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

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

初中语文 文言文《蒹葭》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通用)

初中语文 文言文《蒹葭》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通用)

《蒹葭》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诗经蒹葭拼音jiān jiā蒹葭《诗经·国风·秦风》jiān jiācāng cāng bái lùwéi shūang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sǔo wèi yīrén zài shuǐyīfāng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sùhuícóng zhīdào zǔqǐe cháng溯洄从之,道阻且长;sù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zhōng yāng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jiān jiāqīqībái lùwèi xī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sǔo wèi yīrén zài shuǐzhīméi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sùhúi cóng zhīdào zǔqǐe jī溯洄从之,道阻且跻;sù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zhōng ch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jiān jiācǎi cǎi bái lùwèi yǐ蒹葭采采,白露未已,sǔo wèi yīrén zài shuǐzhīsì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sùhúi cóng zhīdào zǔqǐe yòu溯洄从之,道阻且右;sù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zhōng zhǐ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全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精选7篇)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精选7篇)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诗经秦风《蒹葭》赏析(精选7篇)《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

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诗经秦风《蒹葭》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诗经秦风《蒹葭》赏析篇1《蒹葭》为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

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这首诗都是极美的,叫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凄清的秋日的早晨,一幅水中的图画,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清冷,一个痴迷怅惘的青年,在河岸边徘徊,寻找他的“伊人”。

“伊人”在何方?她似乎就在眼前,却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河水,可望而不可及。

青年怀念“伊人”而不得的失望悲苦这情跃然纸上。

诗中的景是凄清的,主人公的心境是凄惋的。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

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融,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出色的景物描写,景中含情,情景融合一体,烘托痴情的主人公怅惘的心情。

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意颇近之。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秋景牵动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环境中的深情流露。

全诗的意象是模糊的,给人一种朦胧美。

诗中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容及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但是距离是能产生美感的。

我们心目中“伊人”的形象是美丽的、高洁的,她若隐若现、闪烁不定,给人以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缥缈之感。

这样的情境似幻似觉,沈德潜《说诗语》卷上有此语:“苍凉弥渺,欲即转离,名人画本,不能到也。

”难怪钱钟书先生感语“企慕情境”(管锥篇)。

诗篇采用了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一唱三叹的结构形式,文字简约,却建构出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

诗中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采用曲笔。

姚际恒《诗经通论》:“‘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洄’、‘溯游’两番摹拟,所以写其深企愿见之状。

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

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

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1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分散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查找她,路途困难又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逆流查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密,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逆着弯曲的河道查找她,路途困难又坡陡。

逆流查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明丽,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查找她,道路困难又曲折。

逆流查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

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来到一条长着芦苇的大河边,访寻他心爱的人,而那人却使人感到行踪不定、可望而不行即。

于是他找呀找呀,从“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长着芦苇的秋水边奔波,徘徊了好几个小时,通过这种访求过程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写出了他的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诗中描绘的那条阻隔于诗人与伊人之间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明显别有含意,假如仅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达彼岸,见到伊人,何况诗人的追求又是那样的执着和喧闹。

因此我认为这条秋水实际上象征着一种社会的阻力。

正是这种阻力,才把牛郎和织女阻隔在银河的两岸,使他们“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不得的心情。

全诗回旋三迭,往复歌咏,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

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仆人公的。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其中的秦风是古代乐府诗的代表作之一。

其中的《蒹葭》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篇。

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蒹葭》这篇古诗,并进行一些分析。

诗歌解析蒹葭:指竹子。

整首诗表达了思念之情,但却从未点明思念的对象。

许多人认为这首诗是表达了思念不归之人的情感,也有许多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前两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两句描述的是秋天的竹林,其中“蒹葭”指的是竹子。

“苍苍”则暗示了竹子已经长得很高了。

而“白露”则描述了清晨的露水,暗示着秋天已经到了。

中间四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四句中,“伊人”,也就是主人公所思念的对象,从来都没有出现过。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则非常典型的表达了思念之情,听到不归之人消息后便会哭泣思念。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则表达出主人公因思念另一半而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情感。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则意味着主人公试图找到另一半,并走过了美丽的风景。

这里“溯游”则意味着向上游寻找。

后两句周山崔崔,代我思念。

这两句是本首诗的结语,用“崔崔”形容周山的高耸,而“代我思念”则表达出了主人公思念之情。

风格分析《蒹葭》是乐府诗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简洁明了的词语、诗歌调子和旋律,深受人们喜爱。

古籍《增广贤文》中,“诗言志,歌快乐”,“蒹葭”所体现出的乐颂表达和节奏感,为“诗言志,歌快乐”这一概念的代表。

此外,《蒹葭》也是相当古老的一首乐府诗歌,被多位古人吟诵并流传至今。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一句成为了经典语句,被学者们研究和赏析。

总结《蒹葭》这首乐府古诗用简洁明了的词语和调子,表达出了对思念之情的深刻赞美。

其风格强调“诗言志,歌快乐”的特点,既表达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也刻画出了想要追寻前方的坚韧和热忱。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附原文和创作背景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附原文和创作背景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附原文和创作背景《国风;秦风;兼葭》源自于诗经,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

那么你对于兼葭的理解是什么呢?接下来给大家介绍诗经兼葭注释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注释1. 兼(ji m):没长穗的芦苇。

葭(ji①: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 苍苍: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

4. 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 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 一方:那一边。

7. 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 从:追寻。

9. 阻:险阻,(道路)难走。

10. 宛:宛然,好像。

11. 晞(x ):干。

12.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 跻(j ):水中高地。

14. 坻(chí):水中的沙滩15. 涘(sì):水边。

16. 右:迂回曲折。

17. 沚(zh ):水中的沙滩。

赏析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好诗都能创造意境。

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

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

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附原文和创作背景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附原文和创作背景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附原文和创作背景《国风;秦风;蒹葭》源自于诗经,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

那么你对于蒹葭的理解是什么呢?接下来给大家介绍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注释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赏析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好诗都能创造意境。

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

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

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

初中语文文言文《蒹葭》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蒹葭》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蒹葭》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诗经蒹葭拼音jiān jiā蒹葭《诗经·国风·秦风》jiān jiācāng cāng bái lùwéi shūang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sǔo wèi yīrén zài shuǐyīfāng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sùhuícóng zhīdào zǔqǐe cháng溯洄从之,道阻且长;sù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zhōng yāng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jiān jiāqīqībái lùwèi xī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sǔo wèi yīrén zài shuǐzhīméi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sùhúi cóng zhīdào zǔqǐe jī溯洄从之,道阻且跻;sù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zhōng ch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jiān jiācǎi cǎi bái lùwèi yǐ蒹葭采采,白露未已,sǔo wèi yīrén zài shuǐzhīsì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sùhúi cóng zhīdào zǔqǐe yòu溯洄从之,道阻且右;sù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zhōng zhǐ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全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023年最新的《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7篇

2023年最新的《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7篇

2023年最新的《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7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被古今人誉为“情真景真,风神摇曳的绝唱”,是“思心徘徊,百读不厌的杰作”。

《蒹葭》是一首情诗,它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清晨,芦苇上的露水还未曾干,有位恋者在蒹葭露白的曲水之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她)思念的人——伊人。

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仿佛置身于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及,如何更好地欣赏这首诗,我认为重点是透过诗的语言和意境,把握诗的主题,从而增加内涵量。

我们知道,诗是一种高度凝炼的语言艺术,诗歌所包蕴的极为丰富有成效的内容,往往依靠精炼和谐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蒹葭》可以说是此类典范。

全诗共分三章,用的是一意三叠的章法,每章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

这首诗每节的头一句都是经秋景作为发端,给人以凄清之感,“在水一方”写“伊人”可望而不可及。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写出了“伊人”难求,“伊人”宛在,觅之无踪,在主人公长时间的反复追寻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出了主人公执著的爱情追求,以及不能和心爱之人欢会倾诉的怅惘情怀。

作者在描写秋景的时候,语言凝炼,精妙,从“苍苍”到“萋萋”到“采采”,写出了“蒹葭”的色彩由暗到亮、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季节和环境,又渲染了霜晨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情绪,因而它才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令人神思遐想,叹赏不己。

这首诗的意境是优美的,细品诗文,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状,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痴情恋者,踯躅水畔,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人,而伊人似在水一方,但一水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及,恋者心醉神迷,内心痛苦,难以名状,而伊人身影又在眼前不时闪现晃动,时隐时现,此情此景又使这位恋者欲找无方,欲罢不能,全诗读来只觉景色凄清,烟波万状,境界幽邃,意境朦胧,意蕴无穷,其艺术意境的创造非常独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诗人追寻恋人如梦似幻,如痴如醉,神情恍惚的主观情愫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致浑然一体,仿佛这烟波万状的景致就是此时诗人痴迷的梦幻幻化而成,情景交融。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1、蒹(音尖jiān):草本植物,芦苇一类的草,又名荻。

葭(音加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貌。

《传疏》:“蒹葭,即萑(环huán)苇之未秀者。

” 《毛传》:“苍苍,盛也。

”为:此处指凝结成。

2、所谓:所念。

伊:是、这人、那个彼。

方:边。

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

3、溯(音素sù):逆水而行。

洄(音回hui):水流回旋,此处指弯曲的河道。

从:就。

阻:难。

4、游:水游。

宛:可见貌,犹言“仿佛是”。

5、萋萋:犹“苍苍”。

晞(西xī):干。

6、湄(梅méi):水草相接之处,即岸边。

7、跻(音积jī):上升,指道路陡起。

8、坻(音迟chí):露出水面的小沙洲。

9、采采:茂盛的样子。

一说鲜明的样子。

10、涘(似sì):水边。

11、右:古读为“已”,迂回弯曲。

12、沚(音址zhǐ):水中小块沙洲。

【译文】: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诗经·蒹葭》赏析

《诗经·蒹葭》赏析

《诗经·蒹葭》赏析导读: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1。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3。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4。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5。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6。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7。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8.蒹葭采采,白露未已9。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0。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1。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2。

【注释】:1、蒹(音尖jiān):草本植物,芦苇一类的草,又名荻。

葭(音加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貌。

《传疏》:“蒹葭,即萑(环huán)苇之未秀者。

”《毛传》:“苍苍,盛也。

”为:此处指凝结成。

2、所谓:所念。

伊:是、这人、那个彼。

方:边。

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

3、溯(音素sù):逆水而行。

洄(音回hui):水流回旋,此处指弯曲的河道。

从:就。

阻:难。

4、游:水游。

宛:可见貌,犹言“仿佛是”。

5、萋萋:犹“苍苍”。

晞(西xī):干。

6、湄(梅méi):水草相接之处,即岸边。

7、跻(音积jī):上升,指道路陡起。

8、坻(音迟chí):露出水面的小沙洲。

9、采采:茂盛的样子。

一说鲜明的样子。

10、涘(似sì):水边。

11、右:古读为“已”,迂回弯曲。

12、沚(音址zhǐ):水中小块沙洲。

【译文】: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浅析】:《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

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

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蒹葭诗文赏析和诗意解读 蒹葭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蒹葭诗文赏析和诗意解读 蒹葭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蒹葭诗文赏析和诗意解读蒹葭的表现手法及作用一、课文回顾《蒹葭》篇目解读1、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本只称《诗》,或举其整数城“诗三百”。

后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

《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2、内容与思路《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名篇,流传在今陕西一带民间。

因为这首民歌含蓄宛转,一往情深,理解上多有分歧,所以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理清思路】蒹葭:苍苍——萋萋——采采——极尽深秋之凄凉白露:为霜——未晞——未已——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蒹葭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道路:长——跻——右极写寻见伊人之艰难、之急切方位: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3、写作手法①运用赋、起兴的表现手法,诗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开始赋起,赋中含兴,意境凄凉。

作者借景抒情,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淼淼,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

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②运用重章叠唱的方法,《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二三节诗是第一节诗的反复。

此方法回旋反复,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感,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③句式以四言为主;与复沓的章法相对应,注意词语的变化使用,并使用双声叠字词写景状物,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4、名句积累l本首全部背诵二、同步题型分析基础篇【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字:(1)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2)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3)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4)溯洄从之溯游从之(5)道阻且跻道阻且右(6)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参考答案】(1)芦苇、茂盛的样子茂盛的样子茂盛的样子(2)凝结成晒干停止(3)旁、边岸边水边(4)沿着弯曲的河流向上游走顺着直的水道向下游走(5)升,高,指道路越走越高迂回曲折,指道路越走越曲折(6)水中小洲、小岛水中的沙滩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①蒹葭采采,白露未已②学不可以已B.①道阻且右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①溯洄从之,道阻且长②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D.①行道迟迟,载渴载饥②柳子载肉于俎【参考答案】2.A【解析】A.止;B.①并且②将近;C.①有险阻,动词②险要的地方,名词;D.①又,连词②装载,动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诗句。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文译文及鉴赏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文译文及鉴赏

【导语】《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是周代社会⽣活的⼀⾯镜⼦。

下⾯是⽆忧考分享的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译⽂及鉴赏。

欢迎阅读参考! 《国风·秦风·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露未晞。

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中坻。

蒹葭采采,⽩露未已。

所谓伊⼈,在⽔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中沚。

【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结成霜。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河⽔那⼀⽅。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太长。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在那⽔中央。

河边芦苇密⼜繁,清晨露⽔未曾⼲。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河岸那⼀边。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就在⽔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未全收。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边那⼀头。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就在⽔中洲。

【鉴赏】 东周时的秦地⼤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部及⽢肃东部。

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修习战备,⾼尚⽓⼒”(《汉书·地理志》),⽽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的⼗⾸诗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的风格。

诗中“⽩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上还存留着夜间露⽔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个深秋的凌晨,诗⼈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所苦苦期盼的⼈⼉在哪⾥呢?只知道在河⽔的另外⼀边。

但这是⼀个确定性的存在吗?从下⽂看,并⾮如此。

是诗⼈根本就不明伊⼈的居处,还是伊⼈像“东游江北岸,⼣宿潇湘沚”的“南国佳⼈”(曹植《杂诗七⾸》之四)⼀样迁徙⽆定,也⽆从知晓。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凄凄,⽩露未晞。

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中坻。

蒹葭采采,⽩露未已,所谓伊⼈,在⽔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中沚。

【注释】:
蒹葭:芦苇。

苍苍:茂密的样⼦。

溯洄:逆着河流向⽽上。

溯游:顺着河流向下⾛。

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样⼦。

湄:岸边⽔草交接的地⽅。

晞:⾳西,⼲
涘:⾳四,⽔边
沚:⾳⽌,⽔中的⼩沙滩
【赏析】:
《蒹葭》描写了⼀幅萧瑟冷落的秋景之中,拂晓之际,露浓霜重,芦叶摇曳,情中⼈伫⽴凝望烟⽔迷茫中的“伊⼈”,似在眼前,⼜似在⽔中,可望⽽不可及,表现了满腹的憧憬、追求、失望和惆怅。

诗写得情景交融,迷离恍忽,正像那间中⼈不可捉摸,给⼈咫尺天涯之感。

然⽽,⽆论多久,也⽆论是路的崎岖、漫长,更有险阻,也⽆论⽩露、凝霜,终⽇照晒,追求的忠贞不⼆,真是感⼈⾄深,⽽这全在诗⼈的情景描写透露出来,含蓄慰藉,⽆限⽣情。

《诗经·蒹葭》的赏析与理解整理

《诗经·蒹葭》的赏析与理解整理

《诗经·蒹葭》的赏析与理解整理《诗经·蒹葭》的赏析与理解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依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整掌握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诗经·蒹葭》的赏析与理解,欢迎大家共享。

原词《诗经·蒹葭》观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心。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非常真实、曲折、动人。

“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凉爽景色,暗衬出仆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

”在此处指仆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

眼前原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好像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团聚。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仆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许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心”那就从水路游着去查找她吗,但不论仆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久在水中心,可望而不行即。

这几句写的是仆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仿佛在围着圆心转圈子。

因而他兀拘束水边徘徊往复,神魂担心。

这明显勾画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

下面两章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

“未晞”,未干。

“湄”水草交接之处,也就是岸边。

“跻”,上升。

“右”,迂曲。

“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划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既明写了仆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全都的。

《蒹葭》赏析

《蒹葭》赏析

《蒹葭》赏析《蒹葭》原文如下:蒹葭诗经·国风·秦风〔先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赏析】: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好诗都能创造意境。

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

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

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

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

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

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

诗经秦风蒹葭原文及赏析

诗经秦风蒹葭原文及赏析

诗经秦风蒹葭原文及赏析《蒹葭》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秦风蒹葭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诗经秦风蒹葭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

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在一个秋天的早晨,芦苇上霜露浓重,一条河流,蜿蜒而去。

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

诗人冒着秋寒在岸边徘徊,寻找所思念的人儿。

她(他)在哪里呢?河道回曲盘纡,道路艰难遥远,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远远望去,所思念的人儿“宛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及。

“宛”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苍茫的环境氛围,迷茫的内心情感,隐约的目标闪现,把作者“欲即不能、欲罢不舍”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

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凄迷气氛,以此来烘托主人公怀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心情。

诗的第二、三章采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

但景物又有不同。

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

每章开头两句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以此来暗示时光的流逝,使人意会到他(她)已经在秋水畔徘徊了一个清晨。

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

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诗经》研究专家余冠英认为“这是一首情歌,男或女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

”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

诗经中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蒹葭的名句赏析

蒹葭的名句赏析

蒹葭的名句赏析1. 蒹葭名句赏析及主题《蒹葭》诗文主题:这首诗词写出了芦苇非常茂盛的状态,描写了爱情道路曲折绵长,伊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却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和追求。

名句赏析: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句诗从物象和色泽上点明了时间与环境,那生长在河边茂密的芦苇,颜色优青翠绿,那晶莹的透亮的露珠早已凝结成了白刷刷的浓霜,在这一苍凉的深秋清晨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句诗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和伊人所在地点,表现出诗人的思见心切,诗人早已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和寻求。

“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扩展资料: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她(他)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秦风·蒹葭》。

2. 【蒹葭名句赏析及主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主题:《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


蒹葭(jiānjiā) :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 人 溯(sù)洄:逆流而上 洄: 弯曲的水道 从:追寻 阻:艰险 溯 游:顺流而下,游,指 直的水道 宛:好像、仿佛
内容分三部分: 风 雅 颂 风: 十五国风(民间歌谣),共 160篇 雅: 大雅、小雅(朝廷官吏的作 品)共105篇 颂:周颂、鲁颂、商颂(用于祭 祀、重大典礼的乐歌)共40篇, “风”中的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 诗歌传统的源头。
形式: 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唱,反复咏叹 表现手法: 赋:“铺陈其事”——叙事和抒情 比:“以此物比彼物”——比喻和比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多 用在开头,进行环境
感受诗的音乐美
音乐美: 节奏、音调、声情
韵脚
第一章: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萋、晞、跻、坻; 第三章:已、涘、、沚。
叠词
苍苍,萋萋,采采……
重章叠唱
反复咏唱,一唱三叹 , 余音袅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上邪(yé)!


我欲与君相知, 长(cháng)命无 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 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 君绝。
——《乐府诗集· 鼓吹曲辞一》
蒹葭
蒹葭
霜露 秋水
朗诵、背诵《蒹葭》
蒹葭(jiān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溯(sù)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 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chí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曾说:“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招隐还是怀春, 只觉得它百读不厌。”

意象: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景、物、
意境: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境是指 客观生活或氛围。意和境有机的融合从而造成一 种艺术境界,称为“意境”。即景生情、寓情于 情 意象与意境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都是 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是情与物的产物,但又 有区别,从形式上,意象与词句有关,意境与全 篇对应。 一般来说,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有无 意蕴,主要看意境。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 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是意境。
描写,渲染烘托气氛
蒹 葭
《诗经·秦风》



蒹葭(jiān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 水一方。溯(sù)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chí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沚(zhí )。



所 在 溯 道 溯 宛
葭 露 谓 水 洄 阻 游 在
采 未 伊 之 从 且 从 水
采 已 人 涘 之 右 之 中
, 采采:茂盛,众多 。 未 已:还没有完 已: , 停止 。 涘(sÌ ) :水边 , 右:弯曲,指道路弯曲 沚(zhí ) :水中陆地 。 , 沚 。

作业
1、背诵、默写《蒹葭》全诗。
2、做《练习册》习题《诗经》二首。
谢 谢 祝圣诞快乐
2007年12月


伊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是诗人痴心追寻的意中人,是一个极其完美而又极其 虚幻的形象,她可望而不可即。 黄中松《诗疑辨正》说:“细玩“所谓”二字,意中 之人难向人说,而在水意方,亦想像之词,即是人迹可到, 何以上下求之而不得哉?诗人之旨甚远,固执以求之又远 矣。”可见,“伊人”、“一方”均非实指,而是诗人心 目中得理想境界。
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诗经· 秦风· 蒹葭》欣赏 何敏芬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的诗歌总
集,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约
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 最初称《诗》 或《诗三百》,汉代儒者奉为经典, 称为《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 个中国文学光辉的起点.以其清醒的 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 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雨巷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品味诗的意境美
意象、意境 《蒹葭》意象: 蒹葭、霜露、秋水、诗人、伊人 起兴 气氛渲染、心境烘托(环境凄清,心情寂寞) 二次幻觉 虚实相生 “所谓” “宛”

景 秋晨雾霭 烟水迷离 凄清哀婉 苍凉幽缈 情 如痴如醉 如梦如幻 神情恍惚 惆怅失意
全诗读来情调凄婉、境界幽远, 神韵缥缈,情 景交融,令人遐思, 呈现出朦胧迷离之美。

白 所 在 溯 道 溯 宛
葭 露 谓 水 洄 阻 游 在
萋 未 伊 之 从 且 从 水
萋 晞 人 湄 之 跻 之 中
, 。 , 。 , 。 , 坻 。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指晒干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 地方 跻(jī) :登,上升,指 道路往高处延伸 坻(chí ) :水中小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