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地理历史经济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盐县
海盐县位处杭州湾北侧,是浙江省嘉兴市的一个行政县,是浙江最早建县的城市之一。海盐县北距上海118公里,南离省会杭州98公里,
海盐置县于秦,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礼仪之邦、旅游之地”著称。1985年被国务院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下辖9个镇(街道)。全县陆地面积534.73平方公里,江口海湾面积537.90平方公里。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常住人口为43.09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8.77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32万人,增长11.15%,
地理位置北纬30°东经120°
面积 534.73平方公里
人口 43.09万(2010年)
方言吴语-海盐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南北湖,鹰窠顶山,千佛阁,绮园,杭州湾跨海大桥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盐县位于浙江省北部富庶的杭嘉湖平原,地处东经120°43到121°02,北纬30°21′到30°28′之间。东西宽约31公里,南北宽约33公里。东濒杭州湾,西南邻海宁市,北连平湖市和秀洲区。[1]地形地势
海盐县地形似一个顶角朝南的等腰三角形,东西最宽处相距约31公里,南北相距约33公里。海盐县海拔平均在3~4米,整个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南部为平原孤丘区,山丘高度大多在100米左右,与海宁市交界的高阳山为县境最高处,主峰高 251.6米;东部为平原海涂区,地势稍高于西部平原;西部为平原水网区,总面积约占海盐县的三分之二。[1]
气候
海盐地处北亚热带南缘,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5.9°C,年平均高温累计日数明显低于长江中下游同纬度城市。年平均雨量1189.7毫米,全年无霜期约为240天,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19.7小时。[1]
行政区划
1949年5月7日,海盐解放。
1950年5月,狮岭乡3个行政村划属海宁县,平湖县10个行政村划属海盐县。
[2]
1958年11月21日,撤销海盐县建制,区域并入海宁县,其中西塘桥、海塘、元通3个乡划归平湖县。
1961年12月15日,复置海盐县,辖2个镇16个公社,狮岭乡仍属海宁县。[2]
1983 年,撤销公社建乡。1985年被国务院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下辖武原、澉浦、秦山等8个镇。
1999年,调整乡镇行政区划,辖9个镇 3个乡。[2]
2001年10月,乡镇行政区划再次调整优化,辖武原、沈荡、澉浦、秦山、通元、西塘桥、于城、百步8个镇。[2]
2005年末,海盐县辖武原、元通、沈荡、澉浦、秦山、通元、西塘桥、于城、百步9个镇(街道)。共有行政村104个,居民委员会23个。
2010年,经省、市政府批准,海盐县对部分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武原镇、秦山镇建制,分别设立武原街道、秦山街道;撤销西塘桥镇建制,设立元通街道、西塘桥街道,其中西塘桥街道与海盐经济开发区合署办公。区划调整后,海盐县辖武原、秦山、元通、西塘桥4个街道,沈荡、百步、于城、澉浦、通元5个镇。
建制沿革
距今5000多年前县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置县。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
建县以来,海盐曾四徙县治,六析其境。秦末县治陷为湖(柘湖),迁至武原乡。
[3]
东汉永建(126-131)中,县治又陷为湖(当湖),南迁至齐景乡山旁。建安五至八年(200-203)析海盐西南境、由拳南境置海昌县(今海宁市)。晋咸康七年(341)县治迁至马嗥城。南朝梁天监六年(507),析县东北境置前京县。梁中大通六年(534)至大同元年(535),再析县东北境置胥浦县。[3]
唐开元五年(717),迁县治于今地。天宝十年(751),割海盐北境、嘉兴东境、昆山南境置华亭县。
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海盐州。[3]
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县。宣德五年(1430),析武原、齐景、华亭、大易4个乡置平湖县。[3]
中华民国元年(1912),撤道府,为省县两级制。3年复道制,以道承省统县,海盐县属浙江省钱塘道(省会及道尹公署驻地均在杭县)。16年3月废道,又行省县两级制。21年6月属第二行政督察区(驻地嘉兴)。26年冬,原第二区所属各县大半为日军侵占,遂裁撤,至27年9月20日恢复,并以铁路、公路线及钱塘江为准,重新调整区划,海盐县属浙西行署第三行政督察区(驻地绍兴)。29年改属第十行政督察区(驻地嘉兴,32年10月移驻嘉兴、海盐两县交界,35年复驻嘉兴。基间,28年2月26日建立日伪县政府,属日伪嘉兴特区专员公署。31年11月,县政府奉令撤离县境,至32年10月随省第十区专署返县,重建区乡政权)。37年4月又属属第一行政督察区(驻地吴兴)。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末海盐县户籍人口376746人,比上年增加873人。其中,女性人口190602人,男女性别比为97.66︰100。全年出生人口3078人,出生率8.17‰;死亡人口2599人,死亡率6.90‰;迁入人口1813人,迁出人口1302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7‰。[4]
民族
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经济概况
2013年,海盐县实现生产总值324.75亿元,可比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21.78亿元,可比增长1.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7.38亿元,可比增长8.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5.59亿元,可比增长10.1%。剔除核电,县内生产总值253.88亿元,可比增长12.0%。二产中工业增加值176.48亿元,可比增长9.1%,其中县内工业增加值106.36亿元,可比增长15.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0:58.8:34.2调整为6.9:57.7:35.6。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86299 元(折合13934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74586元(折合12043美元)。
第一产业
2013年,海盐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
2013年,海盐县总播种面积43462公顷,比上年减少2.2%。粮食播种面积32028公顷,比上年增加0.6%。油菜种植面积2451公顷,比上年减少24.2%。棉花种植面积750公顷,比上年减少0.8%。蔬菜种植面积6801公顷,比上年减少7.5%。
[5]
2013年,海盐县森林面积7653公顷,当年造林面积355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4.9%和下降20.9%。
2013年,海盐县全年肥猪出栏69.7万头,比上年增长3.7%;生猪存栏31.3万头,比上年下降36.3%。羊出栏8.0万头,比上年增长3.1%;存栏7.0万头,比上年减少2.3%。家禽出栏613.3万羽,比上年减少7.9%;存栏45.3万羽,比上年减少34.0%。[5]
2013年,海盐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3454吨,比上年下降8.2%,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092吨,淡水产品产量12362吨。[5]
第二产业
2013年,海盐县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8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核电工业企业产值 119.28亿元,比上年增长0.4%。4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66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县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 544.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4%。海盐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总产值437.46亿元,占20.0%,轻工业总产值226.48亿元,占 9.7%。
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