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室外风环境的评价方法整合及策略初探
城市空气质量评估与改善策略分析
城市空气质量评估与改善策略分析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
然而,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现代化发展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空气污染等问题。
如何评估城市空气质量,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已成为城市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重点污染物评估首先,对重点空气污染物进行评估是城市空气质量评估的关键环节。
根据监测数据,可判断哪些污染物浓度较高。
根据我国现行《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各省市的实施方案,对城市空气监测点周围的空气中PM2.5、PM10、SO2、NO2、CO等重点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分析,还可以对VOCs有一定监测。
一些城市定期发布空气质量指数AQI,通过对AQI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城市的空气质量。
二、污染源治理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是非常棘手的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例如进行空气污染治理工程。
制定相关的政策,以提高城市空气环境质量。
要从源头入手,综合治理,严格执行污染排放标准,纳入监管范围进行追溯,推进燃煤、重卡、建筑施工等领域的治理,加大对罕见污染、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力度。
三、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因此,采用多种措施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是一项重要任务。
在制定尾气排放标准方面,应当参考国外标准,进行本地区的创新。
适当对进口车辆和本土生产车辆的排放标准进行提升。
同时,必须落实汽车尾气污染治理措施,加强汽车尾气排放监管,同时将电动汽车的产量增加。
这样才能达到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目的。
四、化学工业和工业活动的控制只有严格按照制定的排污标准排放,才能有效地控制化学工业和其他工业活动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通过相关的监测,随时监测所有排放口的污染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以确保工业活动对城市空气质量不造成不良的影响,家庭散烧炉的禁止和治理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此外,应该加强在行业内的宣传,谴责环境污染、公害等社会病态现象。
五、可持续发展成功控制城市空气污染还需要推动可持续发展。
我国城市风貌评价及其影响因子的探讨与分析
我国城市风貌评价及其影响因子的探讨与分析城市风貌评价是对城市形象、建筑风格、环境氛围等方面的综合评判,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和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对我国城市风貌评价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探讨与分析,旨在提升城市风貌水平,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城市风貌评价的现状目前,我国城市风貌评价存在一定的问题。
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缺乏一套完整的城市风貌评价指标体系,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准确。
评价标准不统一。
不同地区对城市风貌的评价标准不一致,这导致了评价结果的主观性。
1. 建筑风格建筑风格是影响城市风貌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筑风格包括建筑外观、建筑材料、建筑高度、建筑布局等方面。
不同的建筑风格能够给城市带来不同的氛围和感觉,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评价。
2. 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是塑造城市风貌的基础。
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能够使城市呈现出和谐的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形象。
3.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影响城市风貌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风貌的美观程度。
保护城市绿化、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垃圾分类等环境保护措施对提升城市风貌有着重要作用。
4. 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影响城市风貌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展示城市独特的文化特色,能够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
城市文化包括建筑风格、传统习俗、文化活动等方面。
5. 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影响城市风貌的重要因素之一。
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评价。
公园、广场、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的建设需要与城市风貌相统一,才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三、提升我国城市风貌的对策和建议1. 完善城市风貌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城市风貌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景观规划、建筑风格、环境保护、城市文化等方面的指标,能够更准确地评价城市风貌。
加强城市规划设计,注重城市风貌的整体性和和谐性。
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自然环境,使城市的建设更具有可持续性。
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风貌的美观程度。
城市景观空问的风环境设计
城市景观空问的风环境设计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空间的建设和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城市景观空间的风环境设计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风环境设计不仅影响了城市的面貌和风貌,还直接影响了居民生活的质量和城市环境的舒适度。
如何在城市景观空间的设计中合理处理风环境,成为了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城市景观空间的风环境设计的意义、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风环境设计的意义1. 提高城市空间的舒适性城市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因此城市空间的舒适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而风环境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植被的设置等手段,有效地改善城市空间的气候环境,提高城市的舒适性。
2. 保护城市环境城市的建设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人为活动和建筑设施的增加,而这些活动和设施会对城市的自然环境造成影响。
风环境设计可以通过控制风场的流动,减少城市内部的风速和风压,减轻城市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 丰富城市景观风是一种自然资源,合理利用风的力量可以丰富城市的景观。
在城市景观空间的设计中,通过合理设置绿化带、水体和建筑物等,可以营造出多样化的风景,增加城市的吸引力。
4.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风环境设计可以通过提高城市的自然适应性、减少用能和改善居住质量等途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的风环境设计还可以降低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1. 综合考虑在城市景观空间的风环境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地理、气候、环境和人文等因素,从而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风环境设计的方案。
2. 顾及生态平衡风环境设计需要顾及城市的生态平衡,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设计中要注重绿色植被的设置,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
3. 整体规划风环境设计需要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融合,与其他空间设计相协调。
不能片面追求风环境的改善,而忽视其他空间的设计要求,应该创造一个统一的城市空间。
城市空气质量综合评估与预测
城市空气质量综合评估与预测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面积增加,人口数量增多,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中空气污染问题成为城市环境管理的重点。
因此,如何综合评估和预测城市空气质量,显得至关重要。
一、城市空气质量综合评估城市空气质量综合评估是建立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城市空气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衡量城市空气质量的标准是多元的,如PM2.5、PM10、SO2、NO2等空气污染物浓度、扩散条件、风向风速、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指标,可以评估城市环境的整体状况,给出科学合理的环境治理优化方案,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城市空气质量预测城市空气质量预测是建立在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气象、大气化学等学科的知识手段,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空气质量进行预测。
城市空气质量的预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类别:1.短期预测短期预测主要指对当天甚至当时的空气质量情况进行分析,并发布到公众平台上供市民参考。
通过分析当天的大气化学成分、气象条件、人为活动等因素,可以综合判断今天的空气质量和明天的趋势,提醒市民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2.中期预测中期预测指对未来数天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测。
通过收集历史数据、环境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人为活动数据,分析其相互关系,结合数据模型,可以预测未来几天的空气质量状况。
3.长期预测长期预测主要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空气质量形势进行预测。
通过综合考虑历史数据、大气环境动态、环境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建立空气质量长期变化趋势的预测模型。
三、综合评估与预测在城市空气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城市空气质量管理是综合性的,旨在确保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这个过程中,评估和预测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综合评估可以帮助相关部门了解整个城市空气质量的状况,同时也能发现地点上存在的问题。
预测功能可以帮助部门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控制空气污染,同时也可以为市民提供方便的环境展望。
我国城市风貌评价及其影响因子的探讨与分析
我国城市风貌评价及其影响因子的探讨与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风貌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城市风貌是指城市整体建筑和环境形象的外在表现。
一个优美、宜居的城市,不仅能够吸引人们流入,还可以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力。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市风貌的评价方法以及其影响因子。
一、我国城市风貌的评价方法1.定量评价法定量评价法是指运用科学的、可量化的方法来对城市风貌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分析城市建筑、交通、环境、文化等指标的数据,对城市的风貌进行综合评价。
定量评价法可以得到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并且可以对不同城市进行比较。
定性评价法是指通过主观的、个人化的方法来评价城市风貌。
这种方法常常是基于旅游和观光的角度,通过参观城市、观察景观、与当地居民交流等方式,来进行评价。
该方法评价结果较为主观,但也往往更具有情感色彩和个性化特点。
1.建筑风格城市风貌的建筑风格是体现城市文化和历史传承的重要元素。
例如北京的宫殿式建筑、“石板街”、“胡同”等建筑风格,它们是北京城市独有的文化特点,也是北京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交通状况交通状况是影响城市风貌的重要因素。
一个交通拥堵的城市会让人感受到繁琐和压抑,而一个畅通无阻的城市则呈现出了干净、舒适的形象。
此外,一些城市为了缓解拥堵,采取的建设高架、隧道等方法,也需要考虑这些交通设施是否会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
3.环境质量城市环境的质量也是评价城市风貌的重要因素。
环境优美、绿化率高、垃圾清理及时等城市环境条件良好的城市,给人们带来的印象肯定会更好,增加城市的美感。
4.文化氛围城市的文化氛围也是影响城市风貌的因素之一。
例如,苏州的园林、无锡的太湖石——皆桥石、阳江的刻纸等历史文化和艺术遗产,都为城市增加了一份特别的文化韵味。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吸引游客,还能够塑造城市的独特形象和氛围。
综上所述,城市风貌是城市文化和形象的重要体现。
我国城市风貌的评价方法多样,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措施与效果评估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措施与效果评估从过去几十年来全球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趋势看,城市空气质量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大量的机动车辆、工厂排放物、建筑施工和人口高密度等因素不断增加了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措施入手,探讨其效果评估。
一、交通改革交通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因此,实施交通改革措施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提倡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如地铁、公交车等。
这样可以减少机动车辆的数量,降低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其次,鼓励低碳交通方式,如骑自行车和步行。
这不仅能减少交通尾气排放,还能促进身体健康。
交通改革措施在西方国家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使得城市空气质量得以显著改善。
二、工业减排工业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改善空气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工业减排措施和技术手段。
首先,提高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高污染源进行限制和治理。
此外,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
通过加强工业减排,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国际空气质量评估指数也有所提升。
三、建筑节能建筑行业在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建筑物能耗和排放占据城市总体能耗和排放的相当比例。
因此,提倡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通过优化建筑布局、使用环保材料和提高建筑能效等手段,降低建筑物对能源的依赖和排放的负荷。
此外,建筑节能还包括改变居民的能源使用行为,提倡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绿化环境绿化是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手段之一。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净化空气。
因此,城市绿化能够有效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通过建设公园和花坛、增加森林覆盖率和种植植物等方式,可以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城市风环境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标准整合研究
城市风环境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标准整合研究!聂志勇!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南昌))&&)!$摘要!在城市气候环境愈发恶劣的背景下!作为城市气候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风环境研究尤为关键#从城市风环境研究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两个维度进行梳理%分析与总结!测试方法分为)类$现场测试%风洞模拟%计算机数值模拟!并分析了他们的优劣点!整合了现有城市风环境评估标准的特点#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的整合对于改善城市风环境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为建筑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城市风环境"测试方法"评价标准1’")5,+"1&’&.")!"1’5-)"(&$!+’$)6+0#+"1&’/,1"),1+.&,#,2+’*1’$)’61,&’-)’"Y ;E 8:;>435!*4??E 5E 4@d C <:;F E <F 7C 2?A 35;3E E C ;35"Y 23<:235b 3;B E C I ;F >"Y 23<:235))&&)!"*:;32$+789:;<9%b 3ME C F :E G2<S5C 473M 4@L 4C I E23M L 4C I E7C G23<?;D 2F EE 3B ;C 43D E 3F "L ;3M E 3B ;C 43D E 3F C E I E 2C <:2I 23;D P4C F 23F P2C F 4@7C G23<?;D 2F EE 3B ;C 43D E 3F ;IP2C F ;<7?2C ?><C ;F ;<2?$J :;IP2PE C <4D GI "232?>R E I23M I 7D D 2C ;R E IF :EF E I F D E F :4MI23M E B 2?72F ;43I F 23M2C MI 4@7C G23L ;3M E 3B ;C 43D E 3F C E I E 2C <:$J :E F E I F D E F :4MI 2C EM;B ;ME M ;3F 4F :C E E<2F E 54C ;E I %@;E ?M F E I F "L ;3M F 733E ?I ;D 7?2F ;43"<4D P7F E C37D E C ;<2?I ;D 7?2F ;43"23M 232?>R E I F :E ;C2MB 23F 25E I 23M M;I 2MB 23F 25E I ";3F E 5C 2F ;35F :E <:2C 2<F E C ;I F ;<I 4@E O ;I F ;357C G23L ;3M E 3B ;C 43D E 3F E B 2?72F ;43I F 23M2C MI $J :E ;3F E 5C 2F ;434@F E I F D E F :4MI 23M E B 2?72F ;43<C ;F E C ;2:2I 2P4I ;F ;B E E @@E <F 43;D PC 4B ;35F :E 7C G23L ;3M E 3B ;C 43D E 3F 23M <23PC 4B ;ME C E @E C E 3<E @4C 2C <:;F E <F 7C 2?P?233;3523M ME I ;53$=>?@A:B 8%7C G23L ;3M E 3B ;C 43D E 3F #F E I F ;35D E F :4MI #E B 2?72F ;43<C ;F E C ;2""""""""!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he e &’(%#$&收稿日期%#&!/W&’W &)KD 引D 言根据预估"到#&#&年"我国城镇化率将高达0&.*!+&快速的城市化带来了城市规模剧增(城市空间的高密度化(城市开放空间不断减少"这种城市形态结构的改变导致了风环境灾害*#+(风舒适感降低*)+(夏季热岛效应增强与冬季取暖能耗上升*(+(近地面层的城市雾霾等大气污染*%+等一系列风环境问题&由于城市风环境品质的恶化主要是由于城市形态的不合理分布所造成"因此"定量评估并改善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风环境品质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对于这一科学问题"气象学多关注城市风环境的形成过程和原理*0+"地理学多从区域地形地貌的视角去挖掘城市风环境变化的本质*-+"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多聚焦于城市空间形态对风环境的调节*/N !!+&由于城市空间形态是影响城市风环境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将着重从建筑学科和城乡规划学科的国内外文献入手"总结了风环境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旨在为今后的城市风环境评估与改善提供有力支撑&CD 城市风环境的测试方法城市风环境测试旨在获得风速(风向和风频等流场信息"并通过观察风廓线的演化特征去解析各类湍流的成因&目前常见的城市风环境测试有)类%实地测试(风洞实验(计算机数值模拟&CE CD 实地测试实地测试的方法始于欧洲气象学家在!’#&年对夜间郊区向市区流动的风热环流检测*!#+"!’-&年开始将该方法用于研究建筑风环境&K;C E 3Th 等实测了两栋建筑间的平均风速"该研究停留于非常简单的风场实测*!)+&9F 2F :4P47?4I J 等*!(+在建筑高度差异!%)环"境"工"程#&!’年第)-卷增刊显著(风向差异显著的情况下"实测了建筑物过道的平均风速"发现了其风场的湍流特征&陈宇等借助包头市气象站点的风环境监测数据"调整了规划布局(建筑群布局(道路转向等城市空间形态要素*!%+& U2:;2等借助风环境监测数据"为坦桑尼亚城市萨拉姆提供了宏观的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建议*!0+&从中可以看出"长期的城市尺度风环境实测的目的在于描述当地风场特征"从城市总体规划层面来调整城市风环境时空格局&而短期的街区\建筑群尺度风环境实测目的则是分析空间形态差异对风环境的影响&虽然现场实测是测试城市风环境最直接最可信的方法"但是容易受到监测技术手段(实际地理环境(观测时长等限制"因此长期实地测试这一方法的推广性较差&CE FD风洞实验自!’-&年开始"风洞实验逐渐从航空领域引入城市风环境测试中"在计算机模拟不普及的情况下陆续得到广泛应用&H I:;R2S;1等运用风洞实验研究了建筑布局模式差异导致的风环境差异*!-+&K:;F E Tf 等借助旧金山市区的风洞模拟"证实了风洞试验的可操作性*!/+&9F2F:4P47?4I基于海量的建筑群风洞试验数据"开发出k T A9系统并用于城市风环境初步评估*!’+&风洞实验由于实验费用高(边界条件制约等众多局限"因此仅用于高层建筑风载荷*#&+(大跨建筑风振效能模拟*#!+等严重涉及建筑安全的领域"!’’&年之后越来越少地用于城市风环境研究&CE GD数值模拟城市风环境的数值模拟始于!’/&年中期*##+& !’’’年"9:7R4Q7C2S2D;等*#)+借助*V,"从微观的建筑单体尺度到宏观的城市尺度风环境都进行模拟"推动了数值模拟的发展"之后大量学者开始使用@?7E3F*#(+(Z:4E3;<I*#%+(9J d f N*,*#0+(*V=*#-+(A3B;N D E F*#/+(K;3Q H9k d Q等*#’+各类*V,软件!表!$"去研究城市空间形态与风环境之间的关联!表#$&表CD常见的/.$数值模拟软件软件开发地适用范围@?7E3F英国V?7E3F A7C4PE]F M$牛顿流体流动(传热(高温化学反应中的复杂物理现象Z:4E3;<I英国*1d Q]F M$牛顿流体流动(传热模拟9J d f N*,英国*,]F M$牛顿流体流动(传热模拟*V=英国d A d]F M$流体传热传质(流体相变过程(燃烧过程模拟A3B;N D E F德国Q2;3T C7I E简化模型的流动(传热(辐射过程模拟K;3Q H9k d Q德国流场和浓度场模拟""注%表!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N#’+整理&表FD借助/.$模拟城市风环境风的研究案例所用*V,主要学者年份主要研究内容@?7E3F刘丽珺#&!)采用V?7E3F中的标准S W5模型"首次得出河谷型地区兰州城关区风环境*)&+Z:4E3;<I Z2325;4F47等#&!)运用P:4E3;<I模拟了伦敦市中心区某地块的城市空气交换速度及其空间差异性"并指出城市空间形态是影响城市空气交换速度的主导因素*)!+9J d f N*,1E C F L;5等#&!#在9J d f N*,中建立了一种新的半理想化的城市复杂模型"并重点模拟街道峡谷内的气流速度及均匀度*)#+*V=黄思等#&&’应用*V=模拟出室外稳态湍流流场中的最大风速区和涡旋区"推导出最佳的建筑布局*))+A3B;N D E F Z E C;3;等#&!-为了研究城市形态和植被对城市风环境的影响"使用A3B;N D E F模拟了室外风热舒适度"并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K;3Q H9k d Q,$+E F F?等#&!%运用Q H9k d Q模拟街道中Z Q#_%等污染物的扩散过程"指出街道形态与空气污染效应之间的关联*)%+ ""注%表#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N)%+整理&""由于*V,具备强大的计算和模拟能力"与风洞实验和实地测试相比"具备灵活便捷(测试结果直观易读(投入产出比更高等众多优势#并且不受模型尺寸影响"能够建立足尺模型"有效规避风洞实验中雷诺数模拟的先天缺陷问题#测试结果直观易读"自明性强&CE HD小D结综上所述"城市风环境测试方法可分为)类%实地测试(风洞实验(计算机数值模拟&实地测试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气象条件和实际地理环境影响"导致数据源的可获得性较差及所获取结果的自明性差"同时风环境测试结果与具体城市空间形态的对接性也较弱"因此目前多运用于研究城市风环境宏观分布格局&而风洞实验由于其实验成本较高"实体模型制作难度大"模拟结果可视化较弱"越来越少的运用于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风环境的相关性研究&而*V,由于具备优良的风环境模拟(运算(解析能力"被广泛的运用于城市空间(街区空间风环境营造&FD城市风环境品质评价标准城市风环境品质是一种生态服务效能的外在表征"现有风环境评价标准的制定主要基于安全性和舒适性&#%)环"境"工"程#&!’年第)-卷增刊FE CD 基于安全性的抗风灾规范目前"不少国家专门设有风环境研究部门"如美国V,,]流体力学和扩散实验室(加拿大T ]KJ 大气边界层风洞实验室(英国Tf A 建筑研究中心(日本的建筑结构技术研究所等&这些风环境研究部门协助政府制定了许多防范风灾的规范"例如%波士顿城区阵风风速n !)_)%D\I 的时间不得超过!.&旧金山公用休憩区风速需%%D\I *)0+&悉尼主干道风速%!0D\I "支路风速应%!&D\I *)-+#公园(广场风速应%!)D\I &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评价方法!*d 9T A A $/和英国.建筑环境评价方法!T f A d Q $/都制定有类似规定*)/+&以上规范仅是为了避免风害而作出强制规定"并没有从整体上对城市风环境进行引导"难以落实到城市空间设计&FE FD 侧重风舒适性的评价标准目前"人行高度风速舒适度是应用最广泛的城市风环境评价指标*)’+"主要有三类评估方法&风速比评估法%O ;[R ;\R &&其中"O ;为风速比#R ;为评估点风速#R &为相同高度处未受干扰的风速&d >3I ?E >等研究过O ;n !_(时对行人安全的影响*(&+&刘政轩等借助风速比推导出在长沙居住区最优布局形式*(!+&风速比评估法较为客观"但实际情况中不受干扰的来流风难以确定"因此该评估方法法存在一定缺陷&相对舒适度!TE 27@4CF $评估法%该评估方法考虑了行人的舒适度感受"制定了评价标准如表)(表(*(#+所示&但是该方法基于被试者的主观评价"没有考虑到行人的性别(年龄(体质(以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该评价标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表GD 行人高度处相对舒适度2>;X _A:9标准活动类型活动区域相对舒适度T E 27@4C F 指标舒适可以忍受不舒适危险急走人行道%0-/漫步停车场(公园(广场(%0/短时间坐(站停车场(广场)(%/长时间坐(站室外#)(/可接受发生次数,m !次\周m !次\周m !次\月m!次\2""注%表)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整理&""风速概率统计评估法%9;D ;7等学者根据风环境实地测试"并考虑气流影响范围"得出人体对风速的反应!表%$*()+&h T J%&)-/,#&!(.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m %D\I *((+便是参考了9;D ;7创立的风速概率统计评估法&相对来说"风速""表HD 行人高度处2>;X _A:9指数的含义T E 27@4C F 数风强度行人高度a#微风"!_-’D\I )和风")_%/D\I (弱风"%_%0D\I %清风"-_0&D\I 0强风"’_//D\I -弱飓风!#_%#D\I /强飓风!%_#&D\I""注%表(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整理&概率统计评估法基于统计学(概率学"同时兼顾了人的主观性感受"在这)种评估方法中最为准确"因此该方法作为人行高度风环境的基本评价依据更显合理性&表MD 风速与风感风速\!D -I W!$人的感受R m %舒适%m R m !&不舒适"影响行动!&m R m !%很不舒适"严重影响行动!%m R m #&无法忍受#&m R危险""注%表%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整理&FE GD 小结目前城市风环境品质评估标准大都基于安全性和舒适性所提出"且条文较为零散&而对于夏季热岛效应(冬季取暖能耗(近地面层的雾霾等问题"则未见相关的评价标准"没有针对各类城市风环境问题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风速(风频(涡旋等物理指标难以关联上城市空间形态指标"也就难以指导城市空间设计&因此"未来应当注重构建体系化的风环境评价指标(基于风环境的城市设计参数指标&风环境评价性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综合考虑城市风环境的社会作用与生态作用"例如综合考虑规避风环境灾害(提升风舒适感(减缓夏季热岛效应(降低冬季取暖能耗(缓解大气污染等等各方面的作用&基于风环境的城市设计参数指标构建则应结合城市空间形态来制定"以营造良好风环境为导向"提出相应的城市空间形态指标&体系化的风环境评价指标与基于风环境的城市设计参数指标二者相结合"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风环境与城市空间设计的有机连接&GD 结束语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风环境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进行梳理(分析"最终得出%!$城市空间形态是影响城市风环境的主要因素&风环境灾害(风舒适感降低(夏季热岛效应增强()%)环"境"工"程#&!’年第)-卷增刊冬季取暖能耗上升(城市雾霾污染等一系列风环境问题都与城市空间形态密切相关&#$在过去一百年间"相继提出了实地测试(风洞实验(计算机数值模拟共)种风环境测试方法& )$实地测试目前多运用于研究城市风环境宏观分布格局#风洞实验多用于建筑安全领域"而在城市风环境研究时越来越少使用#*V,数值模拟是目前运用最广泛(接受度最高的测试方法"但数据模拟的精准度有待商榷"因此常结合实地测试法配合使用& ($目前国内外风环境评价体系的出发点基本可分为两类%规避风灾(提高风舒适性"而很少考虑夏季热岛效应(冬季取暖能耗(大气污染等问题&这些评价标准的指标单一(零散"是当下城市风环境评价标准的欠缺之处&因此"今后的风环境评价性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针对各类风环境问题来综合制定"避免评价标准的单一性&%$在现行的评估标准中"评价指标主要是风速(风压(风频及涡旋等物理指标"这些要素难以匹配城市空间形态参数指标"也就难以指导城市空间设计&因此"今后的空间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结合城市空间形态来制定"以营造良好风环境为导向"提出相应的城市空间形态控制指标&参考文献*!+"T2;=Q"9:;Ze"];7U9$f E2?;R;35*:;32 I7C G23MC E2D*e+$ Y2F7C E"#&!("%&’%!%/N!0&$*#+"贺晓冬"苗世光"窦晶晶"等$北京城市气候图系统的初步建立*e+$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0$%-%’N--!$*)+"927E"J C;;3$,;C E<F;432?M;I F C;G7F;434@<:;??;35L;3MI;3A I F43;2 *e+$H3F E C32F;432?e47C32?4@T;4D E F E4C4?45>"#&!0"0&!/$%!!0%N!!-)$*(+"14L2C M]7SE$J:E<?;D2F E4@]43M43"ME M7<E M@C4D D E F4?45;<2?4GI E C B2F;43I*Q+$*2D GC;M5E%*2D GC;M5E b3;B E C I;F>Z C E I I"#&!#$ *%+"檀姊静$城市街谷风热环境及污染物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重庆%重庆大学"#&!0$*0+"e E23*"*4<E2?J"h?>3J9"E F2?$K;3MN M;C E<F;43E@@E<F I437C G23NF>PE@?4L I*e+$T473M2C>N]2>E C Q E F E4C4?45>"#&!#"!(#!#$%#0%N#/-$*-+"陈士凌$适于山地城市规划的近地层风环境研究*,+$重庆%重庆大学"#&!#$*/+"]7<;E Q E C?;E C"V C~M~C;<k7R3;S"h;??E I f7I247 3"9E F2?$,E C;B2F;43 4@5E3E C;<F>P4?45;E I@4CD;<C4I<2?E7C G232;C@?4L I F7M;E I*e+$97I F2;32G?E*;F;E I23M94<;E F>"#&!/!)0$%-!N/&$*’+"刘滨谊"司润泽$基于数据实测与*V,模拟的住区风环境景观适应性策略,,,以同济大学彰武路宿舍区为例*e+$中国园林"#&!/")(!#$%#(N#/$*!&+"郭飞"祝培生"王时原$高密度城市形态与风环境的关联性%大连案例研究*e+$建筑学报"#&!-!9!$%!(N!-$*!!+"U723*"A ML2C M Y"Y4C@4C M]k$H D PC4B;352;C c72?;F>;3:;5:N ME3I;F><;F;E IG>73ME C I F23M;35C E?2F;43I:;P GE F L E E32;CP4??7F23FM;I PE C I;4323M7C G23D4C P:4?45;E I*e+$T7;?M;3523MA3B;C43D E3F"#&!("-!%#(%N#%/$*!#+"9E;34Y"d4>25;J"J I757F;1$Y7D E C;<2?I;D7?2F;434@7C G23 ;D P2<F43PC E<;P;F2F;43;3J4S>4%14LM4E I7C G23F E D PE C2F7C E C;I E2@@E<F PC E<;P;F2F;43*e+$b C G23*?;D2F E"#&!/"#)!9!$%/N)%$*!)+"K;C E3T h$d L;3M F733E?I F7M>4@L;3M B E?4<;F;E I;3Z2I I25E I GE F L E E3G7;?M;35I$Z C4<E E M;35I4@F:E V47C F:H3F E C32F;432?*43@E C E3<E K;3M A@@E<F I43T7;?M;35I23M9F C7<F7C E I**+$1E2F:C4L*2D GC;M5E b3;B E C I;F>Z C E I I"*2D GC;M5E"!’-%%(0%N(-%$ *!(+"9F2F:4P47?4IJ"9F4C D I f$K;3M E3B;C43D E3F2?<43M;F;43I;3 Z2I I25E I GE F L E E3G7;?M;35I*e+$e47C32?4@K;3M A35;3E E C;3523MH3M7I F C;2?d E C4M>32D;<I"!’/0"#(!?$%!’N)!$*!%+"陈宇$风环境导向的包头市新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e+$规划师"#&!%")!!($%0!N00$*!0+"U2:;2"Q K"e4:23I I43A"J:4C I I439$A@@E<F4@7C G23ME I;5343 D;<C4<?;D2F E23M F:E C D2?<4D@4C F47F M44C I;3L2C D N:7D;M,2C E I92?22D"J23R23;2*e+$H3F E C32F;432?e47C32?4@T;4D E F E4C4?45>"#&!/"0#!)$%)-)N)/%$*!-+"H I:;R2S;1"9735H K$H3@?7E3<E4@2M62<E3F G7;?M;35I F4L;3M*e+ H3%Z C4<E E M;35I4@F:E J:;C M H3F E C32F;432?*43@E C E3<E K;3M A@@E<F I43T7;?M;35I23M9F C7<F7C E I"J4S>4"e2P23!’-!!!$%!%$*!/+"K:;F E Tf$d32?>I;I23M L;3M F733E?I;D7?2F;434@Z E ME I F C;23N?E B E?L;3MI;3923V C23<;I<4*e+$e47C32?4@K;3M A35;3E E C;3523MH3M7I F C;2?d E C4M>32D;E I"!’’#"((!!\)$%#)%)N#)0($*!’+"f E E M,d$A O<E PF9>I F E D I;3K;3M A35;3E E C;35*e+$e47C32?4@ K;3M A35;3E E C;3523M H3M7I F C>d E C4M>32D;<I"!’’&"))!)$%(/-N(’($*#&+"J235U;"e;3=;3>235$f E I E2C<:43L;3MN;3M7<E MC E I P43I E4@ 2I>D D E F C;<I F C7<F7C2??>F2??G7;?M;35I**+$Z C4<E E M;35I4@H*KA!)"#&!!$*#!+"V E35K235"U7S;4J2D7C2"d S;:;F4U4I:;M2$H3F E C@E C E3<E E@@E<F I4@ 23E;5:G4C;35G7;?M;3543L;3M?42MI43I<2@@4?M;35*e+$e47C32?4@K;3M A35;3E E C;35g H3M7I F C;2?d E C4M>32D;<I"#&!("!#%!#$%!N#$ *##+"e2<SI43Z9$J:EA B2?72F;434@K;3M>A3B;C43D E3F I*e+$T7;?M;35 23M A3B;C43D E3F"!’-/"!)!($%#%!N#0&$*#)+"91b8+Q7C2S2D;"f U+8++4S2"d k d91H;Q4<:;M2"E F2?$*V, 232?>I;I4@L;3M<?;D2F E@C4D:7D23I<2?E F47C G23I<2?E*e+$e47C32?4@K;3M A35;3E E C;3523M H3M7I F C>d E C4M>32D;<I"!’’’"/!%%-N/!$ *#(+":F F PI%\\L L L$23I>I$<4D\PC4M7<F I\V?7;MI\d Y9U9V?7E3F$*#%+":F F P%\\L L L$<:2D$<4$7S\P:4E3;<I$P:P$*#0+":F F PI%\\D MO$P?D$27F4D2F;43$I;E D E3I$<4D\I F7C N<M$*#-+"谢龙汉$d Y9U9*V=流体分析及仿真*Q+$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F F PI%\\L L L$E3B;N D E F$<4D$*#’+":F F PI%\\L L L$I473MP?23$E7\E35?;I:\I473MP?23N2;C N P4??7F;43\ D;I S2D N2MB23<E M\$(%)环"境"工"程#&!’年第)-卷增刊*)&+"刘丽珺"吕萍"梁友嘉$基于*V,技术的河谷型城市风环境模拟,,,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e+$中国沙漠"#&!)"))!0$%!/(&N!/(-$*)!+"Z2325;4F47H"Y E4P:>F47Q k d"12D?>3,"E F2?$*;F>GC E2F:2N G;?;F>2I c723F;@;E M G>F:E E O<:235E B E?4<;F>23M;F I I P2F;2?B2C;2F;43;3C E2?;3:4D45E3E47I7C G235E4D E F C;E I%d3E O2D P?E@C4D<E3F C2?]43M437C G232C E2*e+$9<;E3<E4@F:EJ4F2?A3B;C43D E3F"#&!)"((#%(00N(--$*)#+"1E C F L;5",E3;I E#A@F:;D;47"h E4C5E*#T2C F R;I"e4:3h$*V,Nf d Y9D4ME?B2?;M2F;434@F7C G7?E3F@?4L;32I E D;N;ME2?;R E M7C G23<234P>*e+$e47C32?+@K;3M A35;3E E C;35d3M H3M7I F C;2?d E C4M>32D;<I"#&!#"!!!%0!N-#$*))+"黄思"桑迪科$亚热带建筑室外风环境*V,模拟分析*e+$青岛理工大学学报"#&&’")&!0$%-%N-/"!#%$*)(+"Z E C;3;"k2F;2#*:4S:2<:;23"d F2#,435"9E3$Q4ME?;3523M I;D7?2F;357C G2347F M44C<4D@4C F%*47P?;35A Y a H N Q E F23MJ f Y9U9G>5C2I I:4PPE C*e+$A Y A f h U d Y,T b H],H Y h9"#&!-"!%#!!&$%)-)N)/($*)%+",+E F F?$l72?;F>2I I7C23<E4@F:E PC4534I F;<"D;<C4I<2?EL;3MN@;E?M D4ME?h f d]!(_/7I;35L;3MN F733E?M2F2PC4B;ME M G>F:E h E C D23a,H57;ME?;3E)-/)N’*e+$e47C32?4@K;3M A35;3E E C;3523MH3M7I F C;2?d E C4M>32D;<I"#&!%"!(#!-$%!&(N!!&$*)0+"d C E3I A ML2C M"T4I I E?D233Z E F E C$K;3M"97323M J E D Z E C2Z C E M;<F;35F:E J:E C D2?*4D@4C F4@Z E4P?E;3+7F M44C9P2<E I*e+$T7;?M;3523M A3B;C43D E3F"!’/’"#(!($%)!%N)#&$ *)-+":F F P%\\L L L$<;F>4@I>M3E>$3I L$54B$27\ME B E?4PD E3F\ P?233;35<43F C4?I\ME B E?4PD E3F N<43F C4?N P?23I$*)/+"都市环境学教材编辑委员会$城市环境学*Q+$林荫超"李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N’!$*)’+"94?;54"Q;<:2E?e"H C L;3$d<4D PC E:E3I;B E2I I E I I D E3F4@PE ME I F C;23 <4D@4C F;3<?7M;35F:E C D2?E@@E<F I*e+$e47C32?4@K;3MA35;3E E C;3523M H3M7I F C;2?d E C4M>32D;<I"!’’/"--!/$%-%)N-00$ *(&+"f;<:2C M Q$d>3I?E>$Z4?;F;<I4@PE ME I F C;23?E B E?7C G23L;3M<43F C4?*e+$T7;?M;3523M A3B;C43D E3F"!’/&!#($%#’!N#’%$*(!+"刘政轩"韩杰"周晋"等$基于风速比和空气龄的小区风环境评价研究*e+$建筑技术"#&!%"(0!!!$%’’0N!&&!$*(#+"K;??E D I E3A"K;I I E e d$,E I;53@4C L;3M<4D@4C F;3 J:E Y E F:E C?23MI%Z C4<E M7C E I"<C;F E C;223M4PE3C E I E2C<:;I I7E I*e+$e47C32?4@K;3M A35;3E E C;3523M H3M7I F C;2?d E C4M>32D;<I"#&&-"’%!’\!&\!!$%!%(!N!%%&$*()+"9;D;7A"9<23?23f$1$K;3M E@@E<F I43I F C7<F7C E I%23;3F C4M7<F;43 F4L;3M E35;3E E C;35*Q+$Y E L U4C S%d K;?E>N H3F E C I<;E3<EZ7G?;<2F;4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h T J%&)-/,#&!($绿色建筑评价标准*9+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作""者!聂志勇!!’-%W$"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城市设计&!’/&!-##0&icc$<4D)))))))))))))))))))))))))))))))))))))))))))))))))) #上接第GGN页$*!%+"李鹏山"林国尧"谢跟踪"等$海口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分析与评价*e+$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N!!($*!0+"乔胜英"蒋敬业"向武"等$武汉地区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及潜在生态效应评价*e+$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N)%-$*!-+"邹丽敏"王超"冯士龙$玄武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物毒性风险评价*e+$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N#/($*!/+"Q v??E C h$H3ME O4@h E42<<7D7?2F;43;39E M;D E3F I4@F:Ef:;3E f;B E C*e+$h E4N647C32?"!’0’"#!)$%!&/N!!/$*!’+"唐阵武"程家丽"岳勇"等$武汉典型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累积特征及其环境风险*e+$湖泊科学"#&&’"#!!!$%0!N0/$*#&+"王崇臣"刘阳春"王鹏"等$通惠河某段沉积物污染特征研究与评价*e+$环境科学与技术"#&!!")(!-$%!/0N!’&$*#!+"于真真"刘恩峰"张恩楼"等$程海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变化及人为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环境科学"#&!-"!&%(!0’N(!--$*##+"张家泉"田倩"许大毛"等$大冶湖表层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价$环境科学"#&!-"0%#)%%N#)0)$*#)+"张明"鲍征宇"陈国光"等$华东沿海滩涂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特征及风险评价$环境科学"#&!-"!!%(%!)N(%#($*#(+"方志青"陈秋禹"尹德良"等$三峡库区支流河口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环境科学"#&!/"0%#0&-N#0!($*#%+"郭晶"李利强"黄代中"等$洞庭湖表层水和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环境科学研究"#&!0"!%((N%!$*#0+"8Q K235"],*:E3"1Z8:235"E F2?$"Q7?F;B2C;2F E I F2F;I F;<2?232?>I;I23M C;I S2I I E I I D E3F4@:E2B>D E F2?ID43;F4C E M;3I7C@2<EI E M;D E3F4@F:E]723f;B E C23M;F I J C;G7F2C;E I"*:;32"17D2323MA<4?45;<2?C;I S2I I E I I D E3F%d3H3F E C32F;432?e47C32?"#&!("#&%!%#!N!%)-$*#-+"8Q K235"f1973"1Z8:235"E F2?$"d32?>I;I23M2I I E I I D E3F 4@:E2B>D E F2?<43F2D;32F;43;3I7C@2<EL2F E C23M I E M;D E3F I%2<2I E I F7M>@C4D]723f;B E C"Y4C F:E C3*:;32"#&!%"’!#$%#(&N#(’$*#/+"8:71Y"U723=8"8E35hQ"E F2?$"A<4?45;<2?C;I S2I I E I I D E3F 4@:E2B>D E F2?I;3I E M;D E3F I4@=;2L23Z4C F G2I E M43D4M;@;E MP4F E3F;2?E<4?45;<2?C;I S;3ME O$J C23I2<F;43I4@Y43@E C C47IQ E F2?I94<;E F>4@*:;32"#&!#"##!0$%!(-&N!(--$*#’+"U;U"U2358"8:2359$A<4?45;<2?C;I S2I I E I I D E3F4@:E2B>D E F2?I ;3I E M;D E3F23M:7D23:E2?F:C;I S2I I E I I D E3F4@:E2B>D E F2?I;3@;I:E I;3F:E D;MM?E23M?4L E C C E2<:E I4@F:EU235F R Ef;B E C G2I;3$A3B;C43D E3F2?Z4??7F;43"#&!!"!%’!!&$%#%-%N#%/%$*)&+"f E R2f"9;35:$1E2B>D E F2?<43F2D;32F;4323M;F I;3ME O;35 2PPC42<:@4CC;B E CL2F E C$H3F E C32F;432?e47C32?4@A3B;C43D E3F2?9<;E3<E23M J E<:34?45>"#&!&"-!($%-/%N-’#$第一作者!王赵明!!’/(W$"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环保&L235R:24D;35!’/(i!0)$<4D%%)环"境"工"程#&!’年第)-卷增刊。
我国城市风貌评价及其影响因子的探讨与分析
我国城市风貌评价及其影响因子的探讨与分析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城市风貌在日益发展变化的同时也备受关注。
城市风貌是城市个性的外在表现,是城市精神和文化的体现,是城市形象的展示。
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城市风貌的评价和影响因子一直备受研究者和城市管理者关注。
本文将从城市风貌的概念、评价方法以及影响因子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城市风貌的概念城市风貌是指城市在空间、时间和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特色。
城市风貌不仅包括城市的自然景观、建筑风格、规划布局,还包括了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多种因素。
城市风貌是城市的“容颜”,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城市风貌的评价方法评价城市风貌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从建筑、规划、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
在建筑方面,可以从建筑的风格、立面、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规划方面,可以从城市布局、道路网络、绿化率等方面进行评价;在环境方面,可以从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噪音等方面进行评价。
还可以从历史文化传承、社会活力和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进行评价。
在评价城市风貌时,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多重要素,全面把握城市的风貌特色。
三、影响城市风貌的因素1. 建筑风格建筑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建筑风格会直接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
古典建筑风格的城市给人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感觉;现代建筑风格的城市则给人以时尚、现代、高科技的感觉。
建筑风格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貌。
2. 规划布局城市的规划布局对城市风貌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布局能够使城市变得宜居、宜行、宜游,使城市风貌更加优美和和谐。
相反,一个不合理的规划布局会破坏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貌。
3. 环境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也是影响城市风貌的重要因素。
一个环境质量良好的城市,空气清新、水质清澈、噪音少,能够展现出城市的生态美和宜居性。
相反,环境污染严重的城市会破坏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貌。
陆地风电项目的风资源评估与选址策略
陆地风电项目的风资源评估与选址策略随着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陆地风电项目的风资源评估和选址策略对于风电项目的成功建设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陆地风电项目的风资源评估和选址策略。
一、风资源评估风资源评估是风电项目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确定特定地区的风能资源潜力。
以下是常见的风资源评估方法:1. 无人机遥感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是一种高效、准确的风资源评估方法。
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风速仪、气象仪器和相机等设备,可以获取大量的风速、风向、空气密度等数据,进而分析评估该地区的风能资源。
2. 测风塔方法测风塔方法是一种传统的风资源评估方法。
通过在选址地区建造测风塔,安装风速仪等设备,可以观测、记录并分析长期的风能数据。
这种方法可用于评估地区的年平均风速、风能产量等参数。
3.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风资源评估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风场,预测风能资源的分布和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地理、气象等因素,快速、准确地评估风能资源。
二、选址策略选址策略是指根据风能资源评估结果,选择适合建设风电项目的地点。
以下是常见的选址策略:1. 风能资源充足性选址时应首先考虑风能资源的充足性。
一般来说,年平均风速大于每秒4米以上的地区被认为风能资源丰富。
此外,对风能资源的波动性和稳定性也应进行评估。
2. 地理条件地理条件是另一个重要的选址考虑因素。
选址地区应具备平坦的地质条件,以便更容易施工和维护风力发电机组。
此外,选址地应远离山脉、高楼大厦等障碍物,以减少风能损失。
3. 电网接入条件电网接入条件是选址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选址地区应具备稳定的电力输送能力,以确保风能能够有效地输送到电网中。
4. 社会与环境因素选址地区的社会和环境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
选址时应避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环境质量,以免引起社会和环境问题。
5. 经济可行性最后,选址决策需要考虑经济可行性。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及效果评估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及效果评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发展的不断扩大,城市空气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为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许多城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
一、交通管理措施交通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许多城市采取了一些交通管理措施,例如推广公共交通工具、控制汽车数量和限制车辆使用区域等。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目前,许多大城市已经建立了公共交通系统,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此外,一些城市还实施了交通限制措施,如限制汽车进入市区、征收拥堵费、实施单双号限行等。
这些措施的效果评估显示,交通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
二、工业排放控制工业生产是城市空气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控制工业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城市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业排放控制措施。
例如,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工业废气治理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工业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得到了明显的下降。
同时,许多城市也对重污染企业进行了整治,关停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绿化和生态保护绿化和生态保护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增加绿地的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净化空气。
此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为城市居民提供清新的空气。
为了推动绿化和生态保护工作,许多城市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
此外,一些城市还通过建设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区域,让居民亲近自然,享受清新空气。
四、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巨大。
为了减少煤炭等高污染能源的使用,城市逐渐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加快清洁能源的推广和利用。
例如,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城市空气质量评估与改善策略
城市空气质量评估与改善策略空气质量是一个城市环境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城市空气质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从城市空气质量评估和改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城市空气质量评估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前提。
通过对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城市空气质量的状况。
评估结果不仅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引导居民合理开展生活和工作。
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评估主要依靠环保部门的监测设备和专业人员。
但是由于监测设备的数量和地点有限,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面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应该增加监测设备的数量和地点,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全面性。
其次,还可以引入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例如,通过与移动通信运营商合作,利用基站数据对城市空气质量进行精细化评估,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城市空气污染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其次,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任务。
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和扬尘等。
要想有效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就需要从这些污染源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在工业排放方面,可以加大对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同时推广和应用清洁生产技术。
其次,在机动车尾气方面,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激励政策,鼓励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减少传统燃油车的使用。
此外,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减少车辆拥堵,也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有效策略之一。
另外,扬尘污染也是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
加强对建筑工地、道路施工等扬尘源的管理,合理使用覆盖材料和喷洒减尘剂,可以有效降低扬尘污染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此外,还要加强公众参与,提升居民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开展环保知识教育,可以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促使他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入手,改变不良的环保习惯。
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战略及其效果评估
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战略及其效果评估城市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危害人民健康,威胁社会稳定。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理。
本文将从城市空气污染的危害、治理战略以及效果评估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城市空气污染的危害城市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据统计,中国每年因空气污染导致的早逝人数超过百万。
空气污染中的细颗粒物、臭氧、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城市空气污染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导致能源消耗增加、环境恶化、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
二、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战略中国政府采取的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战略是多维度、全方位的。
2013年发布的《大气十条》就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为中国的空气污染防治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和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对企业和行业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二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三是推进装备升级改造,启动“散乱污”企业治理等专项行动;四是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基于行政、市场和社会参与的政策制度体系。
除了这些政策策略外,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城市空气污染治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比如,大力推进公共交通的发展,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同时推广新能源汽车。
此外,在垃圾分类和处理等方面也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加强垃圾的分类处理和环保意识教育。
三、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效果评估中国政府治理城市空气污染的努力已经显著取得了成效。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19年1-11月中国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约9%,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47%,大气污染物总排放量同比下降5.2%。
需要指出的是,在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一些“难点”行业的治理、农村地区治理和交通尾气治理仍然需要更多针对性和创造性的措施。
高层住区室外风环境评价与思考——以柳州市联发君悦兰亭小区为例
景观环境Landscape & Environment– 244 –1 引言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当下,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系列的环境问题出现,如生态恶化、能源短缺、大气污染、城市雾霾等。
然而,大量的人口涌向城市,城市还在不断发展扩大,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城市高层住宅区的发展速度,如雨后春笋。
随着高层住宅区的规划、建设,城市建筑容量继续增加,造成下垫面城市肌理不断在改变,也在改变着城市气候环境。
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都在不断研究城市、建筑的规划设计与气候环境的关系,以求通过规划设计来调节住区气候环境问题。
在发达国家,城市住区室外风热环境的研究已是历史悠久,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澳大利亚,对于3层以上的建筑相关部门会强制要求对其室外风环境进行评估。
在欧美、日本等国家,通常在小区的规划阶段就会采用模型试验或者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住宅室外风环境和热环境进行预测,使小区的建筑布局可以更加合理,以得到最适合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室外风热环境[1]。
英国的Hugh Barton通过研究了大量的可持续发展住区,针对不同的建筑分布特点,分别提出了有利于各自形式室外通风的建筑布置方式[2]。
日本的Toshickt Ichinose通过分析近 135年来日本城市化建设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发现由于城市削弱了从太平洋吹来的海洋风,城市的空气流动能力下降了,住区的自然通风效果也大打折扣[3]。
清华大学的林荣波研究了传统四合院居民的风环境,讨论了院落进深、面宽以及建筑高度等对风环境的影响,归纳总结出了详细的局部处理方法[4]。
王珍吾在广州的气候条件下,对常规的住宅布局通风情况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的空气指标下,分析比较了不同建筑布局的优劣[5]。
唐毅通过研究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同一位置风环境的影响,发现对小区的风环境影响最为明显的因素是小区迎风面的开口情况[6]。
赵彬通过比较、总结不同风环境仿真方法的特点,提出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住区室外风环境进行优化最为有效,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7]。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措施与评估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措施与评估一、引言城市空气质量是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受到人们普遍关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空气质量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本文将以提供措施和评估方法为重点,探讨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途径。
二、措施一: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机动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1. 推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不仅没有尾气排放,还能有效减少噪音污染。
政府可以通过引入一系列激励措施,如减免购车税、提供充电设施等,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2. 限制老旧汽车的行驶采取限制老旧汽车行驶的措施,如提高停车费用、限制高排放车辆进入城区等,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三、措施二: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的使用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至关重要,下面列举两个主要措施。
1. 提倡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因其可再生性质,可以持续供应,降低对污染能源的需求,减少空气污染。
2.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化石燃料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政府可以制定政策,鼓励人们使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如鼓励居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开展生物质能源项目等,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四、措施三: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是城市空气质量不容忽视的因素,以下是两个常见的治理措施。
1.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建设、完善工业企业的治理设施,如烟气脱硫、脱硝设备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空气质量。
2. 严格环保标准和监管措施政府应该加强环保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违法排放企业要严厉打击,加大对工业企业环保问题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控制工业污染。
五、评估城市空气质量的方法为了评估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评估方法。
1. 监测空气污染物浓度通过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监测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比如PM2.5、PM1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从而评估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情况。
城市规划大气环境评估探讨
城市规划大气环境评估探讨城市越来越发展成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高度密集的区域。
随着建设速度的加快,经济逐渐呈现出飞跃性的发展。
然而,随之而来的城市环境,大气质量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何治理城市的大气环境?除了控制污染源头,还有什么方面应当注意?气象条件对污染物的分布以及扩散有什么样的作用?城市规划和大气环境又是怎样的相互影响?怎样才能在城市规划建设时统筹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生态平衡,建设适宜居住的环境等等,最终实现科学管理城市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關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大气环境影响评估;评估指标体系在城市的飞速发展过程中,气象环境效应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不仅可以在发展中趋利避害,最小化不良后果,更可以长远的保护生态环境,避免难以逆转的经济效益破坏后果。
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应当纳入环评内容的规划。
规划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我国有些城市在2004年起就已经由政府统一部署,在环保部门与总体规划修编的情况下,同步开张规划方案环评工作,为城市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中心城区应当保证绿地覆盖率达到35%。
据调查,开张工作的城市,虽然有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制约,但是利用生态布局,生态用水以及分配,电厂替代,新能源研究开发,调整岸线,污水治理等等做出了专业化的管理,为后期的环境变化趋势做出了相应的预测。
不仅仅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治理重点,也对城市的总体规划方案提供了重点的评估,很好的完善了城市规划的发展。
同时,这种从气象角度出发,合理规划城市的方式还超前使用了生态适宜性分析、城市热岛预测、环境承载力分析、水循环系统设计等生态廊道、循环经济等新理念、新方法,在生态、能源专题、水专题中系统提出了改善环境的措施、建议及重大工程建设意见。
城市规划可以根据环保部门提出的环评建议,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角度实现对土地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气、水、海洋环境的整体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
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策略与效果评估
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策略与效果评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空气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策略,并进行了效果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策略,并评估其效果。
一、工业排放控制作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工业排放控制是治理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策略之一。
各地政府通过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推动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以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建立和完善工业企业排污许可制度,限制工业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总量,推动企业进行污染减排。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了工业污染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交通尾气排放治理交通尾气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控制交通尾气的排放,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推广和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例如电动汽车和氢能源汽车。
此外,加强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监管和检测,严禁使用高污染排放的车辆。
同时,建设和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辆的数量。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大气污染物治理除了控制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排放外,治理大气污染物也是解决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各地政府加强了对燃煤和油烟污染的治理力度,改善供暖和炊事用能设备,推广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此外,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推广使用低挥发性有机溶剂,并加强对扬尘、工地和道路施工的监管。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升城市空气质量。
四、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空气污染治理还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各地政府加强了绿化建设,增加城市公园和绿地的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同时,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作物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可以净化城市空气,还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五、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策略的效果,需要建立科学的监测与评估体系。
风力资源评估方法改进与优化策略探讨
风力资源评估方法改进与优化策略探讨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风力资源评估是风电项目规划和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室外风环境的评价方法整合及策略初探赵倩,张涛摘要:在“新常态”背景下,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对城市微气候、城市物理环境的多学科联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城乡规划角度,针对城市风环境的评价,梳理与总结了常用室外风环境评价方法,综合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初步构建了由室外风环境的风速数值评价标准和平均风速、平均风速比、风速离散度、测点舒适风速比率、静风区面积比、强风区面积比6项指标因子组成的城市室外风环境的评价策略,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实际应用,以期为城市风环境研究和规划设计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室外风环境风环境评价方法风环境评价策略1 引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仅为人类带来了物质财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城市生存环境,导致城市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升,作为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城市空间环境,其舒适性的优劣直接关系人们生活品质的高低。
创建宜居的城市空间环境逐渐成了当今城乡规划、建筑学科的主题,城市风环境等微气候研究也成了交叉学科的关注热点。
城市风环境作为城市微气候的重要因素,对开放空间热/风舒适度的感知、热岛效应的消解、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高层建筑的风安全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城市综合的气候环境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良好的城市风环境,特别是人行高度处的风环境,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户外活动环境。
高密度的人口集聚促使中国城市不断向高密度城市发展,如何建造健康的城市环境,应对种种城市问题,是未来中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在“新常态”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变革应将城市物理环境纳入到城市规划工作的考量内容中,逐步建立、健全应对城市气候环境变化的城市规划响应机制。
本文从城市室外风环境评价的角度出发,梳理与总结常用的室外风环境评价方法,综合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初步构建城市室外风环境的评价策略。
2 常用的室外风环境评价方法城市风环境问题的研究应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用来衡量其优劣程度,同时也将成为城市风环境评价所依据的参考。
合理有效的评价策略的构建是城市风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风环境问题的基础。
然而对于城市风环境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仍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存在的评价方法种类繁多,在实践中选取评价方法时往往无规律可循,存在较大随意性。
目前,常用的室外风环境评价方法主要包含以下6类。
2.1 蒲福风级表1:蒲福风级(Beaufort Scale)资料来源:作者整理绘制最早的风力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英国海军上将Francis Beaufort于1905年根据风对地面物体或海面的影响程度而定出的风力等级——蒲福风级(Beaufort Scale),按强弱将风力划为“0-12”共13个等级。
到目前仍是世界气象组织所建议的风级标准,其风速相当于地面上10米高度处风速水平(表1)。
当风速达到6级时,表现为撑伞有困难,说明人在户外的行为活动已经受到影响;而当风速达到8级以上时则极有可能危害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蒲福风级对于影响人活动以及风安全的风速标准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需要换算为行人高度1.5米处风速值。
2.2 相对舒适度评估法1972年,Davenport1基于蒲福风级对行人高度处人的风舒适度感觉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从事不同活动、行为的情况下,不同风速等级对人的风舒适度的影响,并结合了风速频率来描述人所能接受的不舒适风速的发生次数。
结合表2可以看出,不同行为活动对风速1Davenport A G. An approach to human comfort criteria for environmental wind conditions[C]//Colloquium on Building Climatology, Stockholm. 1972.的要求也不同,同时偶尔有较大风速发生,但若能控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人还是可以忍受的,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相对舒适度评估法丰富了室外风环境的评价,在实际中可针对不同使用性质的区域进行评估标准的选择,不需要采用同样的标准,对于详细城市空间的风舒适度评价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2.3 风速概率数值评估法表2:Davenport基于蒲福风级的相对舒适度评价标准注:发生次数中一次,指历时1.7-2.5h左右的一场风。
资料来源:Davenport,A. G. An approach to human comfort criteria for environmental wind conditions. CIB/WMO Colloquium onBuilding Climatology. Stockholm, 1972.表3:Simiu行人高度处风速与风舒适度的评价标准资料来源:Simiu E, Scanlan R. H. Wind effects on structures: an introduction to wind engineering[M]. New York :A 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ion, 1978.表4:Soligo行人高度处临界风速与频率评价标准资料来源:M.J.Soligo, P.A.Irwin,CJ.Williams, et al.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pedestrian comfort including thermal effects [J].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1998: 753-766.1978年,Simiu E与Scanlan R. H.2依据大量的现场实测、访问调查以及风洞实验的研究,在充分考量了人的风舒适度与基地平均风速及风速频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表32Simiu E, Scanlan R H. Wind effects on structures: an introduction to wind engineering[M]. John Wiley, 1986.图1 Khedari.J.温度、湿度、风速与人体热舒适度的关系*资料来源:Khedari J, Yamtraipat N, Pratintong N, et al. Thailand ventilationcomfort chart[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00, 32(3): 245-249.所示的研究结果。
该标准指出,当行人高度1.5米处的风速维持在5m/s 以内,说明这个区域的风速不会对人造成明显影响,属于人的舒适风。
而当风速超过5m/s ,则成了不舒适风,并且人的不舒适度不仅与风速相关,而且与不舒适风出现的频率也相关:出现频率低于10%,人们感觉尚可,基本不会产生什么不良情绪;当出现频率处于10%-20%之间时,人们会对这样的风环境产生一些不满,感到不舒适,抱怨会增多;而当出现频率超过20%,人们会感到很不舒适,此种情况下则应针对风环境采取一些减小风速的措施。
Shuzo Murakami 和Kiyotaka Deguchi 3于1981年提出了临界风速的概念,并提出了满足舒适性的具体条件。
之后加拿大学者Michael J. Soligo 等研究者在研究中又引入统计以及概率的理念,提出了超越风速概率数值评价标准,其评价方法是利用某个时间跨度内风速超过某一标准的比率来形成的。
Soligo 在1998年对诸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结合其自身关于风环境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一套基于不同行为的临界风速及其频率的评价标准,来评价行人高度处风舒适度(表4)。
其频率标准可以使风环境评价从动态风的角度来综合考虑某个时间段内的各种状况,而不仅仅从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来考虑,进一步丰富了室外风环境的评价角度和方法。
2.4 基于热舒适度的评价方法除了人的风舒适度评价角度以外,人的热舒适度也是评价城市风环境的重要依据之一。
空气流动是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六个主要因素之一,另外五个因素包括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相对湿度三个环境物理参数和新陈代谢率、服装热阻两个个体参数。
大量研究表明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空气流动可以通过潜在蒸发来帮助身体散热,从而影响人的热舒适性。
3Murakami S, Deguchi K. New criteria for wind effects on pedestrians[J].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1981, 7(3): 289-309.表5:生理等效温度、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与风速*Ta—空气温度,Tmrt—平均辐射温度,V—风速资料来源:Hong Kong Planning Department. Urban Climatic Map and Standards for Wind Environment-Feasibility Study[R].Hong Kong:2008.香港中文大学的吴恩融教授等对香港的热舒适度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整理了与香港气候相近的其他地区的城市热舒适度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测试研究,构建了香港室外热舒适度的评价图表4(图2)。
该图中灰色区域代表的是在户外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强度以及风速综合作用下的热舒适区域,而灰色区域右侧为炎热的热感觉区域,左侧则是寒冷的热感觉区域。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香港夏季平均空气温度约28℃,以及人处于树荫下(太阳辐射强度约为100w/m2)的情况下,风速在1-1.5m/s之间则基本能满足人的热舒适度。
在香港的《都市气候图及风环境评估标准可行性研究》当中,吴恩融等人基于香港的室外热舒适度,采用生理等效温度5(PET,Physiological Equivalent Temperature)舒适模型进行了调查研究,来获得行人高度处的热舒适度的风速阈值。
在典型的夏季日间,当空气温度为27.9℃、相对湿度为80%的情况下达到中性生理等效温度nPET=28.1℃(既不冷也不热的热感觉在生理等效温度中叫作中性生理等效温度nPET)的风速要求为0.9-1.3m/s,风速的取值取决于平均辐射温度(Tmrt,Mean Raditant Temperature)(表5),香港的平均辐射温度一般高于空气温度4-6℃,但当采取在行人高度处广泛植树以及增加绿化面积等测试降低平均辐射温度,则也可以接受更多的风速标准。
在其另一项香港热舒适性调查中,指出静风天气将进一步恶化城市室外空间的热舒适性和空气污染的扩散,夏天风速从1m/s降到0.3m/s相当于温度上升了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