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南师附中高一上期中语文作文解析

合集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新城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新城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新城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9分)美丽的坏蛋更坏蛋海洋中现存的海星大约近两千种,我们中国已知的就有一百多种,从海边浅水区的潮间带直到水深6000米的地方均匀分布。

看到这么美丽的东西竟是残酷的杀手,人们用渔刀渔叉奋力地砍杀,将海星碎块抛进大海里。

可是,人们没有想到,海星还具有一种更特殊的能力,每一个碎片都可以再生一个海星。

世界上竟会有越消灭越兴旺的动物。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海星只有在卵化状态,会被一些鱼类捕食,可一旦长成海星,几乎就没有天敌。

海星给人类造成了可怕的灾难。

近些年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海域,因海星灾害导致鲍鱼、扇贝和蛤蜊的养殖损失达数万亿元;山东胶州湾一家养殖公司16万亩滩涂的蛤蜊,遭到海星的大举进攻,百分之八十的蛤蜊被吞噬;辽宁庄河市黄海沿岸成千上万吨的鲍鱼、海参、蛤蜊被海星吃掉。

据调查,一个海星一天能吃掉十几只扇贝,食量惊人,再加上养殖的贝类无法自由逃走,所以沿海的一些养殖区里的贝类全部被海星吃光,几乎是养殖业的灭顶之灾。

可恨的是海星这个贪婪的肉食动物却光吃不长肉,也就是说对人类几乎没有食用价值。

那么造物主为什么要造出海星这么个物种呢?其实大自然有着严格而奇妙的秩序,海星是海洋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它的捕食起着保持海洋生物群平衡的作用。

倘若人类真能彻底消灭海星,那么会有更可怕的灾难出现。

没有海星的“调解”作用,海洋里的贝类会长得铺天盖地,我们将看到一个被贝类排泄物污染得更加污浊不堪的海洋。

(2011年11月《广州日报》,有删改)5.下列各项中,对海星的“现代化武器”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海星身体表面五颜六色,对其他生物有吸引迷惑的作用,容易让其他生物放松警惕。

B.海星身体表面簇拥着的聚光性小晶体,能发挥眼睛的功能,可以同时“视察和掌控”四面八方的环境。

C.海星的管状腿,具有强力的吸附功能,可以爬过所有的坎坷,稳步前行在光滑直立的礁石壁上。

高一必修一期中考试语文作文(通用22篇)

高一必修一期中考试语文作文(通用22篇)

高一必修一期中考试语文作文高一必修一期中考试语文作文(通用22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必修一期中考试语文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必修一期中考试语文作文篇1淡淡的清风拂过交织着青苔的石板,拂去上层岁月堆积成的尘埃,显出在岁月风吹下的条条沟壑,仿佛一节又一节的台阶,浑然天成,通向远方的天际。

我,已是初三学生,紧张的中考即将来临,迎接我的,是莫大的挑战。

心中忽地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挥之不去,只好背着画板,出来排遣放松一下了。

举起手上的画板,漫步在树林间,寻找着那值得落笔的精彩瞬间。

就这么背着画板,在树林间一走一停。

忽然,一片落叶上的那些如细丝线般蠕动着的身躯吸引了我,是那新出生不久的青虫。

刚出生不久的它们与自然浑然一体,充满灵气,既然来写生,何不画画它们呢?于是,我便天天来到这片小树林,在这颗小树边,所幸的是,它们并没有搬家,就让我这么默默地观察着它们。

从细线,到拇指粗,一次次地蜕皮,它们疯长着,每天的都有变化。

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它们进入了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是见证它们多天奋斗的时段,迈上着一台阶,它们将脱离大地,摆脱束缚,飞向蓝天。

当然,蜕变与危险共存,一个不慎,不够坚强,便终将与蓝天无缘。

就这么,它们结茧了,将自己包裹在其中,沉睡着。

它们的茧就这么悬挂在枝下,不论风吹雨打,默默承受。

偶尔有几个掉落,也昭示着一个生命的结束。

终于,临近它们的最后一步:破茧,成蝶!我默默地观察着,仿佛能看见它们正奋力的撕咬着茧,想要打开缺口,重获自由。

几天后,在一声破帛声中,第一只蝴蝶已经通过了重重考验,真正的展翅翱翔了。

第二只,第三只,我陶醉了,被它们的精神所折服,成功的喜悦所感染。

忽的,我渐渐明白了过来。

我,不也正处在一个台阶,一个通向未来的台阶前么?我,不也已经准备了这么久,准备这最后一搏了么?我所害怕的,不就是一抬腿,迈过去么?人生的台阶,就这么摆在我面前,跨上去,便能真正的化茧成蝶!青石板上的灰尘,已悄然拂去,在蝴蝶的飞舞中熠熠生辉,这,是属于我人生的台阶,我,定将稳稳地跨上去,跨上着通向未来的阶梯,真正的化茧成蝶……高一必修一期中考试语文作文篇2人生就像一场没有时间限制的比赛,和时间赛跑,和苦难赛跑,和你的对手赛跑……著名大师托尔斯泰曾说过:“"斗争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这句话的含义是指我们生活在这个物尽天择的世界,如果你在不该安逸的时候选择安逸,那么你将会无法得到更多意义的东西,到老的时候坐在椅子上你会由衷的羡慕那些正在社会闯荡的青年,而不是看到这样的情景时只淡淡的微笑,因为曾几何时,我也曾这么奋斗过。

2023-2024学年广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广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广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

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

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

“汽车的出现没有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

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智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

因为军用人工智能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这点很容易理解,《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

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之类的说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

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

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反。

阿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他给出的理由之一:“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

”这个看法很有见地。

这里排除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可能,假定未来人工智能可承担人们所希望的“任何工作”,人类就会变成整天混吃等死的寄生虫了。

2023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入学分班考试语文作文押题及范文分析

2023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入学分班考试语文作文押题及范文分析

2023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入学考试语文作文押题及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法国国会日前通过一项法律,保障乡村地区的感官遗产,把鸡啼声及牛粪味等列为“感官遗产”。

此法是应对许多未长住乡下、偶尔到乡下度假的都市人,抱怨乡村惯有的气味、虫鸣鸟叫声扰人等现象引发的捍卫乡村生活与乡村价值观之战。

材料二:有鸡鸣狗叫的乡村,才叫热闹的乡村。

——丰子恺材料三:鸡鸣狗吠是理想的世界了。

——冯文炳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记叙性+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三则材料都涉及乡村中“鸡鸣狗吠”“牛粪味”等乡村独有的声音或者味道。

材料一中法国国会制定法律,把鸡啼声及牛粪味等列为“感官遗产”。

这个词语很新鲜,启发我们思考,乡村资源究竟包含哪些内容。

乡村资源是全方位的,可以从自然原生态和人文原生态两方面来分类。

自然原生态包括:山水形胜、植被覆盖率、空气、噪音、、水质、土壤矿物质、有机农产品食材、原生中草药材,等等。

此次法国国会提出的“感观遗产”也在此列,而且是极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内容。

人文原生态或可概括为“六风”,即:田园风光、乡村风貌、民间风物、乡土风俗、民族风情和传统风味。

就旅游而言,其实大多城里人原本就是奔着农村的乡土气息去的。

乡村有乡风、乡貌、乡景、乡味,而类似鸡鸣狗吠、蝉鸣牛叫,甚至拖拉机的声音,以及各种草木气味、牛粪味等共同营造了乡村独有的氛围和气息,是乡村之于城市的重要区分物。

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倡导建设美丽乡村,要留住乡愁,那么,如何做才能保留乡村独特“风味”?值得每个人思考。

乡村追逐的是和谐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慢生活,“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文化遗产”的完美融合和再现,才是一个完整的乡村。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江苏省南京市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题目:乡村的守望者岁月如歌,时光荏苒。

在我国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有许多守望者,他们默默无闻,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美好。

本文以一位乡村教师为例,讲述了他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乡村教育的感人故事。

(一)李老师,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乡村教育的热爱,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

李老师所在的学校位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条件艰苦。

但他从未抱怨过,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他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点亮了他们求知的道路。

(二)李老师所在的学校只有一间教室,几十个学生挤在一起上课。

教室里没有电,没有桌椅,只有几块破旧的木板和一块黑板。

李老师却从不介意,他总是用自己的双手,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夏天,烈日炎炎,学生们汗流浃背;冬天,寒风凛冽,学生们瑟瑟发抖。

李老师总是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阳光和寒风,让学生们能够安心学习。

(三)李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还关心他们的生活。

他常常利用周末时间,走访学生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对于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他总是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

有一次,一个叫小明的学生因为家庭贫困,无法继续上学。

李老师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助小明解决了学费问题。

从此,小明重新回到了学校,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大学。

(四)岁月如梭,李老师已经年过半百,但他依然坚守在乡村教育的岗位上。

他的学生们遍布全国各地,有的成为了教师,有的成为了医生,有的成为了企业家。

他们无不为李老师辛勤付出而感动,纷纷回到家乡,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李老师的事迹传遍了乡村,他成为了乡村教育的楷模。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守望者”的深刻内涵。

他坚信,只要心中有爱,就能照亮乡村孩子的未来。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善假于物也。

(《劝学》)(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用心躁也。

(《劝学》)(3)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4)位卑则足羞,______。

(《师说》)(5)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6)诵明月之诗,______。

(《赤壁赋》)(7)舞幽壑之潜蛟,______。

(《赤壁赋》)(8)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悄.(qiāo)然戕.(qiāng)害搭讪.(shàn)狂放不羁.(jī)B. 脊.(jí)骨灰烬.(jìn)跬.(guǐ)步锲.(qìe)而不舍C. 寥.(liáo)廓缱绻.(juān)饿殍.(piǎo)冯.(píng)虚御风D. 颓圮.(pǐ)打夯.(hāng)静谧.(mì)酾.(shī)酒临江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川不恰当的一句()A. 我们要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与丰盈,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的心脏的跳动而跳动.B. 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大道,茕茕独立.地孤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C.你一个人肯上东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气…D. 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和国王也概莫能外.4.古人诗文常常会化用前人的语义而成章,下列前句不是变自后句的是()A.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B.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C.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D.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5.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过尽千帆皆不是B. 泪眼问花花不语C. 落红不是无情物D. 男儿何不带吴钩6.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刘姥姥的女婿姓王,祖上跟王夫人的娘家连过宗(即两家同姓,本没有血缘关系,但认做一家人),因家道艰难,刘姥姥带着外孙板儿,第一次来到贾府,求见王夫人,希望得到一些施舍.王夫人非常热情,亲自接待了她,并给她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铜钱.B. 《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描写手法分别是:宝玉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凤姐是未闻其声,先写其人.C.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相当出色的诗词作品,其中有很多经典的句子,如“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D. 《老人与海》写古巴老渔夫桑迪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到了一条大金枪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统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统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统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阳光从很高的地方倾泻下来,我独自坐在草地上,望着那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

我的童年是在这片麦田边度过的,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那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麦田里捉迷藏,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空,看着那一片片麦浪随风摇曳。

夏天,麦田里的蝴蝶翩翩起舞,吸引着我们追逐嬉戏;秋天,麦穗金黄,我们便跟着大人一起收割,体验着丰收的喜悦。

那些日子,我们从未想过未来,只知道快乐地活在当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长大,离开了这片熟悉的麦田。

各自奔赴了不同的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

每当节假日,我们都会回到这里,寻找那逝去的童年时光。

如今,我独自一人来到这里,看着那一片片麦田,心中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经陪伴我成长的小伙伴们。

他们如今都过得怎么样呢?是否也像我一样,时常想起那些美好的回忆?【乙】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和小伙伴们已经毕业多年。

各自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拼搏,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

然而,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始终没有忘记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

每当我们聚会时,总会聊起那些在麦田里的日子。

那时候,我们相互陪伴,共同成长,一起度过了无数难忘的时光。

而如今,我们各自为了生活而忙碌,那些美好的回忆似乎已经渐渐淡去。

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得知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我的一个好朋友因为一场意外,永远地离开了我。

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那个麦田边的夏天,我们一起嬉戏的场景浮现在眼前。

我意识到,那些美好的时光是多么珍贵,我们不应该忘记它们。

于是,我决定用文字记录下那些美好的回忆,让它们永远留在心中。

我希望,当我再次回到麦田边时,能够找到那些曾经的欢笑,感受到那份纯真的友谊。

阅读上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作者坐在草地上,看着那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田,心情忧伤,是因为离开家乡多年。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他强调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让文物活起来”,就是要激活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通过活化利用让文物重现璀璨光彩。

文物作为民族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要载体,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精神纽带,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让文物活起来”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准确阐释文物自身的深厚内涵,通过对文物本体的深入研究、深刻阐释,实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的目的,帮助人们认识历史本来面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和规律。

其次,要注重研究阐释的方式方法创新,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文物和文献、史料的结合,坚持历史和现实结合的方法,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做到透物见史、见人、见精神。

新的时代条件下,尤其要重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研究阐释工作。

再次,要加强研究队伍建设,提高研究人员专业化能力,多出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积极推进文物研究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实施多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摘编自李瑞振《不断拓宽“让文物活起来”的路径》)材料二:“考古盲盒”卖到脱销、“唐宫小姐姐”火遍全网、三星堆文物“上新”成“顶流”……又是一年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开始远离昔日“高冷”的形象,带着勃勃生机走入荧屏、走入社交媒体、走入“寻常百姓家”。

从冷门变热门,博物馆“出圈”之路有迹可循。

2015年3月,《博物馆条例》正式施行。

部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部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秋日里的温暖》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让人感到宁静与平和的季节。

当夏日的炎热逐渐退去,凉爽的秋风带着一丝丝的凉意,轻轻拂过人们的脸颊时,整个世界似乎都变得安静而美好起来。

在这样的季节里,有一个故事,它关于爱、关于成长,也关于生命的意义。

故事发生在一座小山村里,那里的人们过着简单而又宁静的生活。

在这个村子里,有一位老奶奶,她叫李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

李奶奶的丈夫早年去世,留下她一个人独自生活。

尽管如此,她却从未感到孤独,因为她的周围总有一群孩子陪伴着她。

这些孩子都是村里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面。

每天放学后,孩子们都会来到李奶奶的小院里玩耍。

李奶奶会给他们准备一些简单的点心,还会给他们讲故事。

这些故事有的是她年轻时的经历,有的是她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还有的是她自己编的小故事。

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智慧和温情,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奶奶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但她仍然坚持每天给孩子们讲故事。

有一天,李奶奶突然病倒了,孩子们得知消息后,纷纷来到了她的床前。

他们轮流照顾李奶奶,给她喂药、讲故事,就像李奶奶曾经对他们做的一样。

几天后,李奶奶的病情渐渐好转,她紧紧地握着孩子们的手,眼中闪烁着泪光。

这个秋天,因为有了这些孩子的陪伴,李奶奶不再感到寒冷;而孩子们,也在这个秋天学会了什么是爱与责任。

题目: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李奶奶的丈夫还在世,他们一起生活。

B. 村里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很少回家。

C. 孩子们每天都会给李奶奶做饭吃。

D. 李奶奶生病后,孩子们没有来看望她。

2.文章中提到的“爱与责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3分)3.文中画线句子“这个秋天,因为有了这些孩子的陪伴,李奶奶不再感到寒冷”中的“寒冷”一词有什么深层含义?(2分)4.作者为什么选择秋天作为背景来讲述这个故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019-2020学年南师附中高一上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2019-2020学年南师附中高一上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模块试卷请同学们将选择题的答案按题号对应.....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每题2分,共24分)1. 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蛩音颓杞强劲.(jìn) 彳亍..(chì,chù)B.蛰居涟漪窗扉.(fei) 迂.(yú)回C.雾蔼遐想慰藉.(jí)挥斥方遒.(qiú)D.甬道蜿蜒召.唤(zhào)虹霓.(ní)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时期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也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B.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其“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为《小石潭记》,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奠基作品。

C.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因谥号“文”,故后人又称“韩文公”。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辛弃疾同为豪放词的代表,二人并称“苏辛”。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语言朴素明朗、隽永清新,诗人将多种艺术手法结合起来,抒发了诗人愿每一个人在尘世获得幸福的美好祝愿。

B.“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中的“粪土”在此处作动词用,意为视权贵如粪土一般,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青年学生英勇无畏的壮志豪情。

C.《致橡树》中诗人先用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木棉、春雨等形象对传统的爱情观进行了否定,然后正面抒写了自己理想的爱情观。

D.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告诉我们,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对“教养”的追求应是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江南的冬景》通过北方冬景、闽粤地区冬景的对比,突出了江南冬景中的诗情画意。

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师范高校附属试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与运用(18分)1.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学语文学习确定要多读多思多积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自己高远的目标;假如学问储备不足,在激烈的竞争中,只能是铩羽而归。

B. 我们都应当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需与培育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

C. 2024级的高一新生在暑期军训中,顶骄阳冒酷暑,刻苦训练,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毫不松懈,圆满地实现了“迈好中学第一步,打好军训第一仗”的目标。

D. 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那段时间里,我市地下商业街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深夜还不绝如缕,喧闹极了。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的“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符合此句语境。

B项的“休戚相关”意思是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亲密,利害相关。

不符此句语境。

C项的“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符此句语境。

D项的“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紧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不符此句语境。

考点: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

实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某报记者一篇报道地方强制拆迁、侵害群众利益的文章,惹恼了当地官员,他们竟派公安人员到报社拘传记者,其根本缘由是滥用公权在作怪。

B. 要根治“中国式过公路”的陋俗,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提倡交通文明,增加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C. 俄乌自然气纠纷事务暴露出欧盟能源严峻依靠进口,且供应途径过于单一,欧盟国家起先仔细反思能源平安这一重大问题。

D. “十一”假期刚过,陈佳宇就来到了刘祥家,请他把自己将在《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的论文再审校一遍。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的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

南京市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南京市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南京市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选择类(共 24 分)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籍.吏民,封府库籍:造册登记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大C.辟邪说,难.壬人难:为难D.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剽:抢劫【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

句意:登记好了官民的户籍,封存好官府的府库。

B.正确。

句意: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

C.错误。

“难”应译为“排斥,驳斥”。

句意:抨击不正确的言论,驳斥巧辩的坏人。

D.正确。

句意: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来,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

故选C。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之效也.. B.斯用兵C.齐楚之精英..,暴霜露斩荆棘.. D.思厥先祖父【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婚姻”,古今异义。

古义:结成姻亲关系,指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

句意:刘邦送上一大碗酒给他祝寿,并跟他约定为儿女亲家。

C.“精英”,古今异义。

古义:金玉珠宝等物;今义:优秀人才。

句意:齐国楚国挑选的珍宝。

D.“祖父”,古今异义。

古义:祖辈父辈;今义:爷爷。

句意:想起当初得祖辈父辈,冒着风霜雨露,斩断荆棘开辟。

故选B。

3.下列对加点字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举.先王之政②杀人如不能举.③冀君实或见.恕也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举:推行。

句意: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

②举:尽、光。

句意:杀人好像怕不能杀光。

③见: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句意: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④见: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句意:如今您来指教我的。

统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统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统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秋日里的温暖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

它不仅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在这个季节里,人们总喜欢寻找一些温暖的故事来慰藉心灵。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一个发生在深秋的小故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镇上的居民们都沉浸在了秋日的宁静之中。

在一条小巷深处,有一家小小的书店,店主是一位年逾六旬的老奶奶。

她的书店虽然不大,但却藏书丰富,从古典文学到现代小说,从科普知识到儿童绘本,一应俱全。

老奶奶对书籍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她总是耐心地向每一位顾客推荐好书。

这天,一位名叫小明的年轻人走进了书店。

他看起来有些疲惫,眼神中透露着迷茫。

小明正在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压力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无意间路过这家书店,他被橱窗里的一本诗集吸引了目光,于是推门而入。

老奶奶见状,微笑着迎了上来:“小伙子,选书可是一件乐事,慢慢挑,别急。

”小明点点头,开始翻阅起书架上的书来。

不一会儿,他被一本关于自然哲学的书深深吸引,书中的话语仿佛能够穿透心灵,给予他力量和希望。

就在小明沉浸于书中的世界时,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老奶奶走过来,轻声说道:“外面下雨了,不妨在这里多留一会儿,喝杯热茶怎么样?”小明感激地点点头。

于是,在这个温馨的小店里,他们聊起了各自的故事,分享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小明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也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问题1.文章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季节背景?这个背景对于故事的情感氛围有何影响?2.小明进入书店前后的心理变化是什么样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3.老奶奶对待顾客的态度如何?这反映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4.文章中提到的“心灵的港湾”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何如此形容?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生活中处处有温暖”这句话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无数英雄豪杰以其卓越的才智和勇敢的担当,书写了一幕幕壮丽的历史画卷。

江苏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江苏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江苏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其他1.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完全不变。

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运用语言文字的谨严精神。

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的好习惯。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勉,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A.意味领略必需精炼B.意义领会必需精确C.意味领悟必须精密D.意思领悟必须精炼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A.人家是小本生意,自然要锱铢必较,何况又没有多收你的钱,有什么不对呢?B.衡阳医闹事件中,所谓的斯巴达三百老兵当之无愧地成了事件的主角。

C.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D.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是不同凡响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现在微型企业不仅可以享受政府一次性三万元的注册资金补贴,还可以减免十万元税收和十万元贴息贷款的政策扶持。

B.文字即使不是语言的如实记录,但是它必得语言做基础,其中有些是离语言不太远的,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对古代语言的演变获得一定的认识。

C.我们的文明中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我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之前改进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

D.来自中国各领域的优秀企业以自建馆的形式集体亮相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给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新窗口。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就不是单向的。

作为生物体的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被克隆,但作为人创造的文化则是永远不可能被克隆的。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六校联合调研试题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B “这一过程并没有创造性”错2.A “没有什么不同”错3.C4.这一联写既出了疾风卷落叶的萧瑟之景以及江水滚滚向前的磅礴气势,营造出苍凉雄浑的意境(3分);又表现了诗人面对广阔宇宙中生命凋零时的感伤以及因时间不息、韶华易逝而生的悲凉。

(3分)5.B A两者不存在矛盾 C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D内涵情感不一致6.A “危险性”错7. 第一次是撕破场景,表现了小战士接被子时的慌乱,也为后文认出牺牲者是小战士做伏笔;第二次是塑造形象,表现了小战士结束任务后的轻松喜悦,体现了小战士的可爱,也表达了我对他的关心。

第三次是确认身份,以此证明死者正是小战士,并与前文形成呼应。

(1点2分。

)8. 面对异性时的紧张局促;谈及婚姻爱情时的害羞忸怩;处理矛盾时的急躁冲动,情绪易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拯救群众安危时的奋不顾身。

(1点1分,答对4点即可。

)9.(3分)BDF10.(3分)D 多见听可:被动;才美不外见:显现11.(3分)A 正面表现错12.(1)白居易虽然进谏忠言,却不被皇帝听取,他便乞请调任外官,任杭州刺史。

(1句一分)(2)(白居易)到了晚年尤其迷信佛教,以至整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

(暮节:晚年1分;惑浮屠:迷信佛教 1分;至经月:以至整月1分;不食荤腥:不吃荤意思对1分。

)13.(3分)修筑湖堤,引水灌田;疏通水井,便民取水。

(一点2分,两点3分。

)14.(3分)D (直抒胸臆错)15.(6分)(1)观赏夜景;(2)遥想(想象)听到打开宫门,百官上朝之声;(3)惦记第二天上书奏事(4)多次询问夜况。

(每点2分,任意3点满分。

)16.(10分)(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5)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17.先进文化的长期哺育,以及艺术经验的不断积累,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通用5篇)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通用5篇)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通用5篇)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通用5篇)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1一、分析试卷结构:由主观题和客观题(题型就见下表)组成。

答卷时间120分钟(比正常高考少了30分钟),卷面分值120分,客观题多了两道选择题,主观题少了一道仿句题。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与高考比少了5分,但题量没变;文言翻译分值少了2分,题量仍然没变;诗歌鉴赏8分,少了3分,题量同样没变;作文40分,比高考少了20分,但题量也同样没变。

由此可见,试卷题量安排欠妥当。

二、分析试卷试题难度:整套试卷,试题区分度不够明显。

区分度小。

三、成绩分析和对策(一)客观题成绩分析(及格率对照表)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校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要显得好一些,但也存在不足,现总结如下:(1)字上的失分太大,学生的课内字形书写还是要重视,以免日后作文错字太多而轻易丢分。

(2)语言方面的运用还是应该在平时加强渗透和训练,通过考试可以发现前一段时间的训练是有用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会继续坚持以往的打法,不能放松对语言运用的训练。

(3)文言文阅读学生的基础还是有待加强,考查课内知识应该是满分才行,平时对学生的文言基础还是要想办法加强。

方法如下:文言文课文留抄写或翻译作业,通过抄写原文,翻译课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消化课内文言基础知识,夯实基础,为日后的课外文言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4)古文阅读中最后一道大题学生答的不好,学生对荆轲的身份和刺秦的动机理解不准确,可能是课堂上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也可能是学生想当然理解问题,不动脑思考的结果。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阳市2024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生价值论,它注重精神蕴涵的指导作用,重视人文思想的建构。

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方式的精神形态,它不仅体现着人类普遍的精神追求,而且体现着民族特有的价值关怀和时代属性。

生命意识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典诗歌既有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咏叹,也有对世事飘忽、功名蹉跎的感慨,更有对人格理想、功业抱负的抒发。

这种博大深沉的生命意识与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渗透到怀古诗、饮酒诗、山水诗等诗歌类型中,形成鲜明的中华人文精神特色。

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中国古代生命意识,它不仅眷恋于个体生命独特的存在和完满,而且善于发掘个体生命浑融于人类群体中的价值和意义。

诗人屈原曾在《离骚》中写道“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可见他的生命意识是多么地细敏和真切,但这种感觉给他带来的,决不仅仅是无可奈何的缕缕忧伤,而更多的浸透着珍惜时光、热爱生命的积极进取精神,也就是通过人格的自我完善来达到永恒的生命境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急切心情。

中国古代诗人总有一种悲天悯人之心,他们的忧患早已从个人的生死穷达扩展到对民生疾苦的人文关怀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

忧患意识是指人们从忧患境遇的困扰中体验到人性的尊严和伟大及其人之为人的价值,并进而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以自身内在的生命力量去突破困境,超越忧患的心态。

继《诗经》《离骚》之后,表现种种忧患心理,成为诗人、文学家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这种忧患心理包括对人生悲剧境遇、民生疾病痛苦以及国家前途命运等种种忧患,其中既有诗人们对于个体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陷入困境时的自我关怀,也有基于无限的悲天悯人的同情之心的群体关怀,更有一种关注国家、民族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自觉意识,从而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浓郁的现世情怀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读音,完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慰藉.jiè笔杆.gān蛰.居 zhé悄.无声息qiǎoB. 缪.斯 miù颓圮.pǐ恣.意 zì玲珑剔.透tīC. 雾霭.aǐ瞥.见piě踮.脚diǎn促膝.谈心xīD. 马厩.jiù按捺.nài 悲怆.chuàng 锲.而不舍 qì2.在下列各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如果你读的是“圣人”之书呢?那就同样会有一种压迫感。

因为社会已经将他封为“圣人”,将他的话______。

②但仅有愤怒和批判是不够多,一个人的内心不能总是硝烟弥漫、_________,还要风和日丽、山花摇曳如此,我们才不会远离生命的本位和初衷。

③理想主义者通常是忧郁的,但要_________,可以愤怒,但不能绝望,理想主义者不是画饼充饥,他要富于行动,要做事,要追求改变。

A. 奉为圭臬荆棘层生哀而不伤B. 奉为神明乌云密布不温不火C. 奉为圭臬乌云密布不温不火D. 奉为神明荆棘层生哀而不伤3.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故乡真小,小得只盛下两个字--故乡.(夸张)B. 在一个男孩的青春王国里,常常活跃着篮球、单车,还有一袭青青衣裙.(借代)C. 尽管春天来了,这个老人却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比拟)D. 长江浩荡东流,行驶在江面上的轮船仿佛那一叶叶的扁舟.(比喻)4.下列选项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这里,还会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②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像的要紧密得多。

③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心弦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

④童年和青春时代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