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综合测试卷: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 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突破五 特殊地貌的成因分析
特殊地貌的成因分析
地理
突破点1 河流阶地
(1)在地势较低平的地方,河流的侧蚀和堆积作用增强,形成河漫滩。 (2)地壳抬升,河流下切。 (3)河流下切至地下含水层,地下水汇入,流速减慢,河流进行新的侧蚀和堆 积,形成新的河漫滩。 (4)原来的河漫滩成为阶地。 (5)河谷里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于是形成一级阶地、二级阶地等。
典型例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 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 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见下图)。
材料二 下图a、b、c的顺序表示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 (1)读材料一判断,河流阶地属于哪种地貌类型?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 用是什么? (2)读材料二,按a、b、c三个阶段顺序,简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最可能是( A )
A.向西南 B.向北
C.向湖
D.向东
解析:第1题,图中布哈河三角洲面积较大,主要由来自河流的沉积物至湖口 沉积形成,风力沉积形成的面积较小,分布在三角洲东北部边缘。第2题,根 据材料信息,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形成与湖岸线平行的风成沙丘,沙丘的沙 源是湖床;沙丘的形态呈新月形,向湖凸出,而新月形沙丘凸出方向为迎风 坡,由此可以判断三角洲盛行东北风。从而判断风沙堆积区的拓展方向最 可能是向西南。
本课结束
对点训练
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第1~2
题。
1.该河流的流向是( B )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西北向东南
2.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堆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新课标-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
变大;而地中海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
考 点
小,其两侧的非洲大陆和欧洲大陆之间距离将逐渐变小。
互
(2)解释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
动 探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
究 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因此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
返回目录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命题探究 ► 命题点一 板块的分布
返回目录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探究点三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核心突破
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
考 点
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
互 同作用,塑造各种地貌,其中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
动 探
地貌尤为普遍。
究 (1)主要侵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
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
三角洲、冲积岛等。
考 点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高山下
互 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动 探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作用
造的原因是地壳的水平运动。山地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表
现,搬运和风化均属于外力作用,A、D项错误;变质作用
改变了岩层的理化性质,沉积岩层会发生变化,而图中沉
考 点
积岩层表现明显,故C项错误,B项正确。
互
动
探
究
返回目录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探究点二 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核心突破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05 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一、单选题(2013高考题广东卷)1.图1为某地实景图。
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运作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答案】1.B。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地理景观图表的判读”。
试题难度:易。
【解题思路】通过景观图的岩层弯曲判读此处为典型褶皱山地,而形成褶皱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地壳运动的水平挤压。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内外力作用的基本概念。
A、D项为外力作用,C项为内力作用,但图中信息体现不出高温、压之后的变质作用。
【试题延伸】地质作用是广东高考的高频考点:(2010(7)流水作用;2011(1)地质构造;2011(2)流水作用;2012第41题(1)流水作用),应该在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3高考题浙江卷)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5题。
2.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外力作用及土地利用类型。
从题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得出,①处流速高于②处,①处附近为河流的凹岸,②处附近为河流的凸岸,所以凹岸受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凸岸受流水沉积作用显著。
所以,甲处的流水快,侵蚀作用显著,主要修筑堤坝或是其他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也可以修筑港口。
乙处的流水慢,沉积作用显著如果能确保不被洪水淹没,可以作为建设用地,如仓储用地、住宅用地等等。
故本题选择D。
(2013高考题海南卷)图1为某半岛地形图。
读图1,完成1~3题。
3.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4.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A.地热能B.风能C.水能D.太阳能5.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A.冰川与岩浆相映B.极昼C.成群的企鹅D.台风【答案】1.D 2.A 3.A【命题立意】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区域特征判断。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必备第一模块第五章地貌第14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必备:第14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必备知识学科素养1.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3.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等常见地貌的成因、主要类型及分布。
4.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内容。
1.综合思维:结合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析某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地貌特征。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掌握不同地区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和地貌景观的差异。
3.地理实践力: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识别常见的地貌类型;掌握地貌观察的方法。
一、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1 ________。
(2)分类:进行得很快的内力作用和进行得极其缓慢的内力作用。
(3)表现形式。
项目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定义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2________运动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的过程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岩层在□3 ________方向上受到压力、张力等,从而发生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或变位岩浆只有□4 ________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一般发生在□5 ________,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例证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6 ________等富士山、乞力马扎罗山等—(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7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 1.举例说明地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
[提示] (1)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
(2)东非大裂谷: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
(3)台湾海峡:在远古时代,台湾岛是与大陆相连的,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
2.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8 ________________能。
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卷)(原卷版)
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6*3分)(2023·四川绵阳·一模)在西伯利亚北部山地与北冰洋之间的平坦低地上,冻土层十分深厚,冻土中很难见到一块小石子,腐殖质多,含水量高达70%以上:夏季,一些地方冻土融化造成地表塌陷,形成了大小不一的“热喀斯特湖”。
这里的河流极易游移改道,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湖泊是孤立的水域,仅少数时间可能成为河流水系的一部分。
完成下面小题。
1.北西伯利亚低地冻土融化后地表极易塌陷,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冻土层()A.非常深厚B.含水量大C.腐殖质多D.出露于地表2.当地孤立的“热喀斯特湖”成为河流水系的时间常见于()A.12~次年2月B.3~5月C.6~8月D.9~11月3.北西伯利亚河流极易游移改道,主要是因为河流()①流量季变大①落差大①含沙量大①河床浅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023春·云南昆明·高三昆明一中阶段练习)海角也称岬角,是指向海突出的夹角状的陆地。
约西塔海角位于尼罗河入海口处,受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约西塔海角的海岸线变化明显。
1970年,位于尼罗河干流上的阿斯旺大坝竣工,对中下游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左图为尼罗河局部河段示意图,右图为尼罗河入海口处约西塔海角海岸线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约西塔海角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壳运动①海水侵蚀①大坝建设①气候变暖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图中,约西塔海角的海岸线进退状况及变化速率是()A.前进,先快后慢B.前进,先慢后快C.后退,先快后慢D.后退,先慢后快6.近些年来约西塔海角海岸线几乎不变的原因是()A.修筑海堤B.植树造林C.填海造陆D.调沙补给(2023·四川遂宁·模拟预测)M岛位于渤海东部,岛上分布着风力沉积形成的黄土地层,黄土源地是渤海西侧出露的海床。
高考地理 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检测
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一、选择题美国堪萨斯州位于美国中部,以天气晴朗而闻名,堪萨斯州每年有超过275天以上的晴天。
蘑菇岩州立公园是堪萨斯州最著名的蘑菇岩奇观之一,十几米高的灰色巨石在浅色的“蘑菇柄”上立得稳稳当当。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蘑菇岩上部的岩石属于( )A.沉积岩B.变质岩C.喷出岩D.侵入岩答案 A 由图可知,蘑菇岩上部的岩石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可推测为沉积岩,故选A。
2.蘑菇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化与侵蚀作用B.风化与崩塌作用C.堆积与冰川侵蚀D.堆积与风力侵蚀答案 A 由材料可知,堪萨斯州每年有超过275天以上的晴天,昼夜温差大,可推测其物理风化作用较严重;晴天多,阴雨天少,风力侵蚀作用显著,上部岩性较硬,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侵蚀,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A正确;地形较平坦,崩塌作用少,B错误;冰川侵蚀一般会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等地貌,不会形成蘑菇岩,C错误;蘑菇岩的形成与堆积作用关系不大,D错误。
煤系气是指储存在煤系地层中,伴随地质演化过程生成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包括煤层气、致密砂岩气等。
下图示意我国贵州六盘水煤系气分布区地质条件,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六盘水地区煤系气所在岩层( )A.年龄上部老、下部新B.受到水平挤压形成褶皱C.存在岩浆侵入现象D.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答案 B 图示煤系气所在岩层发生明显弯曲,说明该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产生了褶皱现象;煤系气存在于沉积岩中,岩层年龄上部新、下部老;图中没有岩浆侵入和变质作用现象。
4.图中该处煤系气出现逸散的原因主要是( )A.受外力侵蚀,岩层不连续B.背斜发育,不利于煤系气储存C.煤系气埋藏浅,容易逸散D.断层发育,煤系气沿裂隙逸散答案 A 图示该处煤系气所在岩层的两端,上部岩层受外力侵蚀被破坏掉了,导致煤系气岩层出露而逸散,即A正确。
审题指导图示煤系气逸散处,没有上覆岩层覆盖,因煤系气密度小而沿岩层不连续面逸散。
「精品」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习题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1 内力作用与地貌1.[2013广东文综卷,1,4分]下图为某地实景图。
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搬运作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2016北京文综卷,4,4分]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回答下题。
2.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考点2 板块构造学说[2018河北衡水中学调研,47—48]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
读图完成3—4题。
3.甲处的板块运动方向是( )A.向西南移动B.向东北移动C.垂直隆升D.垂直下降4.该板块边界( )A.甲处形成裂谷B.乙处形成海岭C.丙处岩石年龄较丁处老D.丁处地壳厚度较甲处大[2015江苏地理卷,5,2分]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5.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A.沿经线方向发育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考点3 外力作用与地貌[2018广州调研,7—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均海拔1 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形成独特的火成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6—7题。
6.该地岩石主要由( )A.流水挟带泥沙固结形成B.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C.大规模的海陆变迁形成D.干旱区风化物沉积形成7.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物理风化和风力堆积B.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C.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D.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2018河南南阳八校联考,15—16]“尖峰石阵”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邦国家公园(南纬30°附近)的一种著名石灰岩景观。
石灰岩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
在太古时代,那里被森林覆盖。
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将森林淹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被遗留了下来。
下图为南邦国家公园“尖峰石阵”景观图。
高中地理总复习第5章检测 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
第五章检测地表形态的塑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1广西北海检测)福建省的东山岛风动石被称为“天下第一奇石”,风动石是由于第四世纪海侵时期,海浪沿着花岗岩的纹理裂隙剧烈冲刷,渐渐扩大两块岩石的距离,最后只剩很小的接触点支撑着,其余悬空而形成的,石危势险,摇摇欲坠。
下面图1为风动石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图1图21.图中数码表示的岩石类型与风动石一致的是()A.①B.②C.③D.④2.风动石的形成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海浪侵蚀—风力侵蚀—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固结成岩C.岩浆侵入—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地下水中含大量可溶性碳酸氢钙,地下水出露地表后,富含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水,因水中CO2的消耗(主要是CO2从水中逸出或水中光合作用消耗CO2)或水的蒸发,导致水溶液中碳酸钙过饱和而发生沉淀。
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压强、温度、流速和植被等具有明显相关性。
下图是钙华景观图。
据此完成第3~4题。
3.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钙华集中分布的地区,却很少形成溶洞,主要原因是()A.地壳活跃,缺少形成溶洞的稳定地质条件B.地壳相对稳定,不易形成溶洞C.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显著D.缺少形成溶洞的物质条件4.下列自然因素中,有利于青藏高原东部钙华景观形成的有()①海拔高,气压低②海拔高,气温低③落差大,水流速度快④植被茂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
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6.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2021广西河池测试)北京房山石花洞以天然形成的石花而得名,洞内石花形式繁多,异彩纷呈,数量庞大。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综合测试卷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07天津文综)下图是喜马拉雅山区某交通不便的谷地景观图。
图中地质构造形成并出露地表的主要原因是岩层( )A.受挤压,经侵蚀 B.受挤压,经风化C.受张力,经搬运 D.受张力,经沉积【答案】A【解析】图中显示,喜马拉雅山为典型褶皱山,喜马拉雅山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
裸露在地表后,又被侵蚀形成图上地貌。
2.下图是五种外力作用相互联系示意图。
图中字母代表的外力作用中,可以表示三角洲主要成因的是( )A.a B.b C.c D.d【答案】C【解析】五种外力作用是互为条件,密切联系的。
如下图所示:3.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北纬38.1°,东经142.6°)发生9.0级地震。
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图中示意该位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首先明确此次地震海域位于东半球,其次在东半球图中结合轮廓,可判断④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
4.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修建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B.道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C.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缓坡D.道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答案】A【解析】在公路选线时,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不能避开的陡坡上,应使道路呈“之”字形弯曲,同样修建公路应以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为基本目的。
2011年10月29日18时10分,湖南衡山县长江镇霞流冲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致29人遇难。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第5~6题。
5.下列地点煤矿能够露天开采且比较安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6.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答案】B 6.A【解析】乙处为背斜顶部,露天开采较安全,a处易发生瓦斯爆炸,b处为向斜槽部,易发生透水事故。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新人教版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一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核 心 知 识 再 现]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 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都是主要由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
你知道二者的形成有何不同吗?提示 喜马拉雅山脉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而东非大裂谷则是由板块张裂形成的。
[高 分 素 养 提 升]读下面景观图,回答(1)~(2)题。
(1)甲景观图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A .地壳的水平运动 B .地壳的垂直运动 C .剧烈的火山活动 D .外力的强烈侵蚀(2)乙图中地质构造及出露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 .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解析第(1)题,由甲图可知,景观悬崖壁立(是我国著名的华山景观),突出反映了地壳岩层沿断裂面相对上升形成的地貌。
第(2)题,由乙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褶皱一般埋藏在地下,只有经外力侵蚀或地壳上升后才出露地表。
答案(1)B (2)A1.辨析各内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不同的内力作用会使岩层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和变形,从而形成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地貌,考生只需掌握各内力作用对岩层、地貌造成的影响,就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
例如,岩层地壳运动中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
褶皱中的背斜向上弯曲,多形成山地;褶皱中的向斜向下弯曲,多形成谷地。
2.根据地貌及岩层剖面特征判断内力作用的类型要求考生能在辨析各内力作用对地貌影响的基础上,根据所给图片或材料信息,判读出岩层的地质构造,进而确定内力作用的类型。
如下图,图1山体岩层清晰,岩层向上弯曲明显,应为背斜构造形成的山地,属于地壳运动中的水平挤压运动造成的;图2山体呈锥形,且山顶凹陷呈圆形,为典型的岩浆活动形成的火山。
(完整版)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_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地表形态的塑造由于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河道发生平面迁移的现象叫河道变迁。
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叫河道变迁速率。
平原上河道不断弯曲,洪水期间自然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河水逐渐干涸,河岸成为陡坎。
为了研究河道变迁情况,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北半球某河流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四处数码所在区域,河道变迁速率最大的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2.图中该河流在M处的流向是A.向北流B.向南流C.向西南流D.向西北流3.乙处的树龄大于甲处,原因最可能是乙处A.河漫滩面积较大B.积水时间较短C.位于河流下游D.河道形成较早【答案】1.B 2.D 3.B【解析】考查河漫滩的形成、河流流向判断和等值线的判读。
1.树木生长在河漫滩上,因此树龄的大小可反映该地河漫滩的形成时间,树龄相等的地区说明为同一个时段形成的河漫滩,树龄越大说明其所在的河漫滩形成时间越早。
图示树龄等值线每两条相邻的等值线间树龄都相差25年,即它们所在的河漫滩的形成时间差相同;河道变迁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则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大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的变化范围越小,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小,而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小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的变化范围越大,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大。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树龄等值线最稀疏、密度最小的地方是②处,故选B。
2.注意图中指向标,右侧为正北,则图示区域左侧为正南、上侧为正西、下侧为正东;通常河流上游河道较窄,越向下游河道越宽,观察图示河流,河道左侧较窄、右侧较宽,可以推测河流流向大致为自南向北流;河漫滩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图中河漫滩主要分布于河流的西边(图示上侧),说明河流侵蚀的是东岸,且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右岸侵蚀)也可以推测出河流的流向大致为自南向北流;因此M段河流的流向是由东南流向西北,故选D。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1课内力作用与地貌人教版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1课 内力作用与地貌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课程标准
学科素养
1.野外观察或运用 1.1[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观
视频、图像,识 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3~4
别3~4种地貌, 种常见地貌
说明其景观的主 1.2[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描述所识别
(2)组成。 甲 火山口 :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常形成湖泊。 乙火山锥 :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4.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 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三、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报告二 重点高中备考调研
1 地壳运动 (2018 天津卷)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 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 沉积物。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 )
地理方法 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板块构造学说提出,板块 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 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多集中 分布在此处。
重要提示 考试中常出现的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有新西兰、日本、智 利、印度尼西亚等。
Ⅲ.熟悉六大板块的名称和位置,了解不同的板块边界类型 及其对应形成的地貌
4.(2016 浙江 4 月选考)读欧洲西部部分区域略图,回答问 题。
3.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 )
A.断裂上升
B.褶皱弯曲
C.冰川堆积
D.风力侵蚀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地壳运
动产生的,与内力作用有关,C、D 项错误;结合图片可知该
山为块状山地,岩层并未产生弯曲变形,所以 A 项正确,B 项
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高考AB卷分类试题 第5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A卷全国卷岩石圈(地壳)物质循环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2014·大纲文综,6)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下题。
( )1.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解析据图判断K岛屿位于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苏门答腊岛西南部海域和爪哇岛南部海域,故K岛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答案 C外力作用与地貌(2016·新课标全国Ⅰ,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2~4题。
2.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3.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4.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解析第2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某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的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而形成贝壳堤,故选C项。
第3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故选B项。
第4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而且在多条贝壳堤形成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泥沙在海水作用下堆积,海岸线向海洋的方向推进,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故选D项。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一、选择题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下列问题。
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 向斜东侧大B. 背斜东侧小C. 向斜西侧大D. 背斜西侧小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3.下列关于地表形态演变的叙述,与示意图相符的是A. 乙向丙的变化主要是外力导致的B. 乙阶段只受内力作用C. 甲阶段没有受到内、外力作用D. 乙向丙过程内力为主导,丙向丁过程外力为主导4.下图为青海阿什贡丹霞地貌景观图,形成该地地貌类型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A. 地壳抬升、沉积作用、侵蚀作用B. 沉积作用、地壳抬升、侵蚀作用C. 地壳抬升、侵蚀作用、沉积作用D. 侵蚀作用、地壳抬升、沉积作用5.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 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 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 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6.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A. 背斜谷B. 背斜山C. 向斜谷D. 向斜山读图,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该地A. 背斜成山B. 向斜成谷C. 背斜成谷D. 向斜成山8.形成图示地形的地质作用是A. 地壳运动B. 岩浆活动C. 侵蚀作用D. 堆积作用读下列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9.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有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②③10.四种地貌中,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二、综合题1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05-地表形态的塑造 - 答案
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 答案1 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 答案一、选择题1-10BDDAACCCDB 11-13B D C 二、综合题14.(2013高考题海南卷)桥梁修建在河流的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急,对河岸的冲蚀强烈;(5分) 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慢,河岸较少受冲蚀,对断桥的冲蚀作用很弱。
(5分)15.(2013高考题海南卷)成因:洪泽湖上游流域面积大,河流输送的泥沙量大;(2分)洪泽湖湖面宽广,水流速度极慢,泥沙在湖底大量沉积;(2分)受东侧大堤约束,湖底逐渐抬高。
(2分)关系:(淮河干流直接进入洪泽湖)“悬湖”抬高上游河流水位,使上游河流排水不畅,加重上游流域的洪涝灾害。
(4分)16.(2013高考题山东卷(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冲积扇(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2)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3)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展渔业。
(4)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
(答出两点即可)17.(2013高考题新课标2)(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M 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 风沙在此沉积。
(1分)(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 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3)观点A :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风出风口后,在M 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2分)观点B :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分) 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分) 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分) 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7天津文综)下图是喜马拉雅山区某交通不便的谷地景观图。
图中地质构造形成并出露地表的主要原因是岩层()
A.受挤压,经侵蚀B.受挤压,经风化
C.受张力,经搬运D.受张力,经沉积
【答案】A
【解析】图中显示,喜马拉雅山为典型褶皱山,喜马拉雅山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
裸露在地表后,又被侵蚀形成图上地貌。
2.下图是五种外力作用相互联系示意图。
图中字母代表的外力作用中,可以表示三角洲主要成因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五种外力作用是互为条件,密切联系的。
如下图所示:
3.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北纬38.1°,东经142.6°)发生9.0级地震。
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图中示意该位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D
【解析】首先明确此次地震海域位于东半球,其次在东半球图中结合轮廓,可判断④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
4.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修建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B.道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
C.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缓坡
D.道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答案】A
【解析】在公路选线时,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不能避开的陡坡上,应使道路呈“之”字形弯曲,同样修建公路应以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为基本目的。
2011年10月29日18时10分,湖南衡山县长江镇霞流冲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致29人遇难。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第5~6题。
5.下列地点煤矿能够露天开采且比较安全的是()
A.甲B.乙C.丙D.丁
6.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答案】B 6.A
【解析】乙处为背斜顶部,露天开采较安全,a处易发生瓦斯爆炸,b处为向斜槽部,易发生透水事故。
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第7~9题。
7.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A.④⑤B.①⑥C.①④D.③⑥
8.图中表示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序号是()
A.①②B.③④C.⑤⑥D.①⑤
9.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答案】7.D8.A9.A
【解析】地壳物质循环是指岩浆形成各类岩石又由各类岩石形成新岩浆的过程,主要由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交替进行。
内力作用主要体现在岩浆通过冷凝作用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和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通过高温熔化作用形成岩浆。
外力作用主要体现在岩浆岩、变质岩受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
读下图,回答第10~11题。
10.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主要的地形是()
A.平原B.山地
C.高原D.盆地
11.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A.虚线处是鞍部B.虚线处是河谷
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答案】10.B11.D
【解析】该图为日本本州岛,地形多山地,铁路沿海修建。
图中虚线处虽然直线距离近,但因其坡度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铁路选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分为2小题,共56分)
1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___,其中A为________斜,B 为________斜。
(2)甲、乙两处山地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含沙量____________,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4)图示地区欲建一东西向的隧道,A,B两处中,应选建在__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两处,有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勘探油气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主要原因是()
A.黄土土质疏松B.植被破坏严重
C.地面起伏明显D.流水侵蚀严重
【答案】(1)褶皱背向
(2)向斜槽部由于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
(3)增加滑坡、泥石流
(4)A A为背斜,岩层拱起,不易塌陷,不积存地下水,工程安全可靠,B处反之
(5)A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地震波B向斜利于地下水的汇聚
(6)D
【解析】依据岩层的弯曲状况可判断此地质构造为褶皱,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B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一般情况下,背斜发育成为山岭,向斜发育成为谷地,但甲、乙两地虽是向斜地区,却由于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A处为背斜顶部地区,因受到张力,岩石较易破碎,如果植被遭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背斜为储油构造,向斜可能富集地下水。
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一般可以根据地震波的传播在固、液、气三相中的差异来进行探寻。
13.(2010上海文综)今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熔岩不仅融化了部分冰川,导致山洪
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
(1)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处在__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___板块之间;从板块移动方向看,冰岛位于板块的______________边界(填“生长”或“消亡”)。
(2)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强大的____________作用,沿着薄弱地带喷涌出地表的现象。
成因上,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岩石属于____________。
(3)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示意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
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________。
(4)监测冰岛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化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5)火山喷发破坏地理环境,影响经济活动。
然而,对人类也带来有利的方面。
列举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亚欧美洲(次序可互换)生长
(2)压力(内力、地质)岩浆岩(火成岩)
(3)①②③小
(4)A
(5)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带来硫黄等有用矿物;利用火山景观发展旅游;有利于火山研究(任答两点)
【解析】第(1)题,由冰岛的经纬度位置结合“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可知,冰岛处在亚欧板块及美洲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
第(2)题,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受到强大的挤压作用,沿薄弱地带喷出地表的现象,火山喷发形成岩浆岩。
第(3)题,图中①表示反射,②表示吸收或散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
火山灰云团通过反射、吸收或散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从而使当地昼夜温差变小。
第(4)题,根据遥感技术具有监测“面“及其动态变化等特点可选出正确答案。
第(5)题,火山喷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
其有利的影响主要是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带来硫黄等有用矿物;利用火山景观发展旅游;有利于火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