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是马克思《资本论》的重要章节之一,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剩余价值的产生与实现的具体形式。
马克思在该章中首先对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使用价值则是劳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通过劳动过程而产生的,并通过交换过程实现。商品交换的基础是商品的劳动价值,也就是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的商品的价值量。
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将货币引入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作为一种普遍等价物,简化了商品交换的形式。货币既是价值的形式,也是价值的存在形式。它充当着商品交换的媒介和衡量标准。
马克思随后详细讲述了资本的本质和资本家的扩大再生产。资本是在货币形式下实现价值增殖的过程,它通过购买劳动力,将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生产出新的商品,并实现价值增值。资本家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购买劳动力并组织生产过程,以获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价值,而劳动者只能获得等价的工资。
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剩余价值的不同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相对剩余价值,即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剥削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从而增加剩余价值的量。第二种形式是绝对剩余价值,即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剩余价值。通过技术进步、工具改进等手段,资本家可以在相同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商品,从而提高剩余价值的量。
马克思还讨论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他指出,剩余价值需要通过商
品交换来实现,而商品交换的基础是等价交换。然而,在资本主义经济体
系中,工资是按劳动时间支付的,而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劳动时间以外的剩
余劳动所创造的,因此劳动者无法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获得全部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商品交换的不平等来实现的,即劳动者只能获得等
价的工资,而资本家则获取了剩余价值。
马克思的这一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剥削的实质和剩余价值
的具体形式。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和组织生产过程,以获取剩余价值,
而劳动者只能获得等价的工资。剩余价值的实现是通过不平等的商品交换
来实现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揭示使得人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资本
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并为寻求解决劳工问题和经济不平等问题提供
了思路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