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具体的形式参考答案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圣才出品】
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配1.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
答:(1)平均利润的形成①生产成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商品价值由三部分组成,即生产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
用公式表示即W=c+v+m。
这三部分价值中,c是原有价值的转移,代表过去的劳动;v和m是工人新创造的价值,代表现在的劳动。
这三部分的总和就是生产商品时实际耗费的劳动量。
但是,对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仅仅是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因此,这两部分就构成了商品的成本价格或称为生产费用。
如果用K表示成本价格,商品价值就由c+v+m转化为K+m。
②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后,利润就用P代表,W=K+m的公式就变成W=K+P。
③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用货币表现的市场价值被称为市场价格。
市场价值形成后,生产技术和经营条件好的企业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获得超额利润。
资本家为了追逐超额利润,都竞相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以降低商品个别价值。
当企业普遍采用了新技术、改善了经营管理时,整个生产部门的平均有机构成就会提高,利润率就会下降。
由于各个生产部门都会通过内部的竞争形成自己的商品社会价值和不同的利润率,这就势必引起利润率低的生产部门与利润率高的生产部门展开争夺利润的竞争,这就是部门之间的竞争。
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得各个部门的不同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各个部门依据平均利润率和所投入的资本量来获得平均利润。
(2)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学说的重大意义就是揭示了平均利润的实质。
一方面,它揭露了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实质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被重新分配了,工人阶级不仅受本企业资本家剥削,而且受整个资本家阶级剥削;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无产阶级要改变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要从资本主义制度下彻底解放出来,就不仅要同直接剥削他们的资本家进行斗争,而且要与整个资本家阶级进行斗争。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第六章-第十章练习题
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一、单项选择题1.在影响利润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和原材料价格变化的关系是()。
A.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率会降低B.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率会提高C.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率会降低D.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率保持不变2.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B.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C.通过商品销售,实现其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D.通过商品销售,补偿用于商品买卖的各种费用3.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使()。
A.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B.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合一C.资本的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分离D.资本的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合一4.部门内部竞争的目的是追求()。
A.有利的投资场所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D.垄断利润5.土地经营权的垄断是()。
A.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B.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C.级差地租产生的源泉D.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6.土地的不同等级是()。
A.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B.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C.级差地租产生的源泉D.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7.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
A.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B.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C.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D.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8.平均利润率是指()。
A.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商品价值的比率9.有一张股票,当存款利率为6%时,股票价格为200元,当存款利率上升到8%时,股票价格应当为()。
A.240元B.150元C.160元D.220元10.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土地经营权的垄断C.土地价格的垄断D.农产品价格的垄断11.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A.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B.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C.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D.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12.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取决于()。
A.优等地的生产条件B.中等地的生产条件C.劣等地的生产条件D.平均地的生产条件13.一般来说,剩余价值率总是()。
六章节资本和剩余价值具体形式
六章节资本和剩余价值具体形式第六章节: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资本和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具体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特点,对我们深入理解资本的本质和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本的具体形式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和基础。
马克思将资本定义为“资本是生产财富的社会能力的集中体。
”资本具有以下几个具体形式:1.资本的货币形式:资本在最初阶段以货币的形式存在,即资本家投资一定的货币购买货物和劳动力。
2.资本的生产资料形式:资本以购买生产资料的方式流入生产过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建筑、设备、原材料等,它们通过劳动力的加工和运用,创造出新的价值。
3.资本的商品形式:资本主义的生产是为了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因此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商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商品作为生产要素流入市场,进行买卖,形成商品交换关系;另一方面,商品作为价值载体,是人们交换使用价值和实现价值的媒介。
4.资本的流通形式:资本通过购买、出售和流通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增值。
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其他商品,生产出新的商品,再通过销售这些商品获取利润,将利润再次投资扩大资本规模。
这种资本的流通形式使得资本不断地循环增殖。
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和基础。
它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来获得的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必须在雇佣者规定的劳动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劳动量。
超过这个劳动时间部分为资本家所占有,称之为绝对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缩短劳动时间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工具和机器的使用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增加,劳动时间相应减少,从而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在相同劳动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四、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就转 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 均利润,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2、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 提条件。
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生产价格和价值存在一定差别。 在质方面,同活劳动没有直接联系,只同所耗
费的资本和预付资本相联系。 在量方面,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产品生产
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不同生产部门由于技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利润率。
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利润率的差别,会造成资本 的转移。资本转移和部门之间的竞争最终会导 致利润和利润率的平均化。
平均利润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不同生产部 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社会剩余价值的 结果,其本质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 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体现整个资产阶级 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
借贷资本的特点
第一,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为取得利息而暂 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第二,借货资本的使用,使资本所有权和使用 权分离,同一资本取得了双重存在。
第三,借贷资本具有独特的运动形式。借贷资 本的运动公式是G—G′,G′代表利息 。因为这 个公式省略掉了职能资本运用借贷资本的过程, 于是造成一种假象,似乎不经过任何生产过程 与流通过程,货币本身可以生出更多的货币, 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价值增值的真实过程。
价格高于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产品 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 上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产品生产价格和 价值大体相等。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没有否定 价值规律
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前提,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 1、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它只是由于剩余
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
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第六章讲述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主要包括工资、利润和地租。
在这些形式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取得了剩余价值。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形式及其特征。
首先是工资。
工资是劳动者作为对其劳动的价值的报酬。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的价值,一部分以工资的形式返还给他们。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工资是基于劳动力价值的,即用于满足劳动者的日常生活所需的数量。
然而,资本家往往通过掌控资本和劳动力市场,操纵工资的支付,以便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其次是利润。
利润是资本家通过生产活动和销售产品获得的额外收入。
利润是由剩余价值构成的,它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他们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额。
马克思认为,利润是由于资本家占据了生产资料,并控制了生产过程和市场,从劳动者身上不公平地榨取剩余价值而获得的。
最后是地租。
地租是农业产品生产中的一种额外收入,通常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关。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必须向土地所有者支付地租以使用土地。
这是因为土地是有限的资源,土地所有者可以通过控制土地来获取额外收入。
地租的形成主要与土地的特定位置和生产条件有关。
总结起来,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体现了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出价值,但只能获得工资的一部分。
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作为利润和地租的形式存在。
这种剥削关系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体制深刻批判的核心。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中的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是马克思《资本论》的重要章节之一,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剩余价值的产生与实现的具体形式。
马克思在该章中首先对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指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使用价值则是劳动的具体表现形式。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通过劳动过程而产生的,并通过交换过程实现。
商品交换的基础是商品的劳动价值,也就是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的商品的价值量。
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将货币引入商品交换过程中。
货币作为一种普遍等价物,简化了商品交换的形式。
货币既是价值的形式,也是价值的存在形式。
它充当着商品交换的媒介和衡量标准。
马克思随后详细讲述了资本的本质和资本家的扩大再生产。
资本是在货币形式下实现价值增殖的过程,它通过购买劳动力,将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生产出新的商品,并实现价值增值。
资本家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购买劳动力并组织生产过程,以获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价值,而劳动者只能获得等价的工资。
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剩余价值的不同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相对剩余价值,即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剥削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从而增加剩余价值的量。
第二种形式是绝对剩余价值,即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剩余价值。
通过技术进步、工具改进等手段,资本家可以在相同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商品,从而提高剩余价值的量。
马克思还讨论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他指出,剩余价值需要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而商品交换的基础是等价交换。
然而,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工资是按劳动时间支付的,而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劳动时间以外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因此劳动者无法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获得全部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商品交换的不平等来实现的,即劳动者只能获得等价的工资,而资本家则获取了剩余价值。
马克思的这一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剥削的实质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在产业资本的运动过程中,会分离出商业资 本的职能形式,由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都是独 立完成资本的某种职能,因此称为职能资本。本 节重点考察资本的具体形式商业资本,剩余价值 的具体形式商业利润。通过分析,掌握商业资本 的职能和作用、商业利润的来源、商业流通费用 及其补偿以及商业资本家怎样剥削商业工人等问 题。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前面各章分别考察了资本主义的直接生产过 程和流通过程,揭示了资本的本质,阐明了剩余 价值的生产和资本的流通。本章的任务就是在前 面各章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在资本主义生产总过 程中,资本所采取的各种具体形式以及与此相适 应的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从而了解资本主 义社会的各个剥削阶级集团如何瓜分剩余价值, 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
促进作用:
第一,相对节省了流通资本,相应地增加了生产资本; 第二,可以减少流通费用; 第三,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第四,加快生产资本的周转速度。
消极影响:
第一,拉大生产和消费的距离,造成虚假需求和商业 投机,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第二,商业资本数量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时,将延缓 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降低利润率。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在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中,利润是其 它各种形式的基础,本节主要从产业资本的角 度分析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利润如何转 化为平均利润,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通 过这些“转化”的分析阐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 格理论。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成本价格:资本家在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不变 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总和。成本价格用k表示,则 k=c + v。
(3)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
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题库之第六章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题库之第六章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一、单项选择题1 、利润率表示 ( ) 。
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C. 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D.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2 、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
A. 商品贱买贵卖的收入B.商品售卖劳动创造的价值C.商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差额D.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3 、利润率是 ( ) 。
A. 剩余价值同所费资本的比例B.剩余价值同预付资本的比例C. 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例D.剩余价值同固定资本比例4 、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
A.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引起的B.平均利润的变动引起的C.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引起的D.商品价值的变动引起的5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 ) 。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C.资本家同工人之间竞争的结果D.是国内外竞争的结果6 、超额利润是()。
A. 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D.商品价值与生产成本的差额7、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相比通常是()A.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B.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C.剩余价值率大于利润率D.剩余价值率时而小于利润率、时而等于利润率8 、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商品价值的形成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C.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9 、股票价格是 ( ) 。
A.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B.与股息成反比C.与市场利息率成正比D.股息的资本化10、借贷资本所有者贷出货币资本时()。
A.放弃了资本所有权,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B. 转让了资本使用权,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C.既放弃了资本所有权,又转让了资本使用权D.既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也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11 、银行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是按照()。
A.全部资本计算B.借入资本计算C.自有资本计算D.外来资本计算12、一张票面额为100元的股票,股息率为10%,年股息为10元,当银行利息率为5%时,这张股票价格是()A.100元B.200元C.300元D.400元13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A. 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B.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14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 ) 。
政治经济学教程(第七版)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 不仅如此,对资本家来说,剩余价值不仅是生产成本即所 消耗资本的一个增 加额,而且是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 一个增加额。因为预付资本中未被消耗的那部分不变资本 虽然不构成成本,但同样参加了商品的生产过程,也是剩 余价 值生产所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因而也被资本家看 作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 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马克思指出:“剩余价 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 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2022/11/22
本章重点
8. 股份公司的产生及股票和股票价格 9.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10.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11.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第六章 资/11/22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
2022/11/22
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一)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的差别 ❖ 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是影响利润
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 那些在资本有机构成较高、或资本周转速度较慢的生产部
门中投资的资本家,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的剩余价值较少, 他们的利润率就比较低;反之,那些在资本有机构成较低、 或资本周转速度较快的生产部门中投资的资本家,在一定 时间内获得的剩余价值较多,他们的利润率则较高。 ❖ (二)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 ❖ 竞争的手段是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一是有的 资本家把资本由利润率较低的部门抽出,转入利润率较高 的部门;二是原有企业实行转产,生产利润率较高的产品; 三是新的资本投向利润率较高的生产部门。
政治经济学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五、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重要意义
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 促进企业改革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调节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分配
生产价格规律作为价值规律的转化形式发生作用
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
区别:剩余价值是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可变资 本的产物,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产物。 联系:利润量和剩余价值量是相等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 值的真正来源
三、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1、利润率概念: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随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了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一、商业资本 二、商业利润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四、商业资本周转特点及对价值影响
一、商业资本
1、商业资本的产生
可能性:产业资本在它循环的过程中,采取了三种资本形式
,执行了不同的资本职能,这样每一种资本都有可能独立, 于是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便具有了可能性。
必要性: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不同的职能都有产业资本家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 第五节 国民收入和阶级结构
• 本章重点:
•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 本章难点:
• 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 • 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2、关系 公式p:
M cv
m V n cv
• 第一、联系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M与不同资本量的比率。
政治经济学-第6章 剩余价值的形式
第六章 30
二、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在整个资本主义产生中,一般规律作为一 种占统治地位的趋势,始终只是以一种 极其复杂和近似的方式,作为从不断波 动中得出的,但永远不能确定的平均情 况来发生作用。” --马克思
返回
第六章 31
二、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所谓平均利润,就是预付资本按照平均利 润率计算所获得的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接下页
第六章 36
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
生产 部门
接下页
资本
剩余价 值率
剩余 价值
商品 价值
平均利 润率
平均 利润
生产 价格
生产价 格与价 值之差 —10
1
70c+30v
返回
第六章
20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在可变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利 润率与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反方向变化, 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就降低;反之, 则结果相反。相同条件下,利润率与个别企业 的资本有机构成同方向变化。因为只有技术先 进、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才高 于一般企业,其工人的劳动在同一时间可以创 造更多的价值,从而创造出超额剩余价值,其 利润率就高。
接下页
第六章
18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1)剩余价值率; (2)资本的有机构成; (3)资本的周转速度; (4)不变资本的节约; (5)生产资料的价格。
返回
第六章
19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预付资本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利润率高 低取决于剩余价值的多少,而后者的多 少又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剩余价 值率高则利润率就高;反之,则相反。
六、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6--
不仅如此, 不仅如此 , 资本家进一步把剩余价值看 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认为全 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认为全 部预付资本都参与了生产过程, 部预付资本都参与了生产过程 , 都应带 来利益。 来利益
--7--
2. 利润:
剩余价值在观念上被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 产物, 就转化为利润。 产物 , 就转化为利润 。 是剩余价值的转 化形式。 化形式。 区别:将剩余价值看作谁的产物。 利润是现象,本质是剩余价值。
借 贷 关 系 条 件 下
--18--
(三)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平均利润形成前:商品价格=成本价格+ 剩余价值 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成本价格+ 平均利润 = 生产价格 此时商品的价值 就转化为 生产价格。
--19--
商 品 价 值
= =
成本 价格
+ +
剩余 价值 利润
生 产 价 格
成本 价格
平均 利润 --20--
4. 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A. 剩余价值率 , 正方向 . B. 资本有机构成 . C. 不变资本的节约 . D.资本的周转速度 . 反方向 正方向 正方向
--10--
(二)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由于上述原因, 由于上述原因,各部门的利润率不同 为例说明。 仅以 资本有机构成 为例说明。 各个部门的 100 资本 ,但 C :V 不同 m’ 相同,为100% 。则各部门的利润率 相同, 就不同,见下表: 就不同,见下表:
w = k+m =(c+v)+m,于是: m=w-k
--4--
成本价格( ) 成本价格(K)对资本主义 经营的意义
(1)是资本家赚钱与赔钱的界限 )
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参考答案一
国开202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参考答案论述题: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它能提供劳动,从而能创造价值,但这并不触犯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
”请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参考答案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这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的方法,就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个别企业通过提高雇佣工人劳动强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主要使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利用延长工作日来生产剩余价值,是因为工作日的长度在一定限度内可以伸缩。
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必须大于必要劳动时间,最高界限受生理界限和社会的道德界限制约。
工作日长度的确定,最终取决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这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就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主要方法。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所构成的,因而就需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也就是要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先从个别企业开始的。
个别企业的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个别企业如果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使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这个企业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剩余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具体的形式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DBDB 6—10、BCCDB 11—15、CBBBC
16—20、BBCDB 21—27、CACCCCA
二、多项选择题
1、AE
2、BCD
3、ABC
4、CDE
5、BCD
6、ABCE
7、ABCD
8、CDE
三、辨析题
1、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率。
此观点不正确。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有区别:
(1)它们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的程度。
(2)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别,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3)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2、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此观点不正确。
(1)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农业中存在的资本主义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2)土地肥沃程度是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条件。
3、因为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相等,所以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相等。
此观点不正确。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同一个东西,在量上是相等的,但由于形态的不同,二者又有区别,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是不同的,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
其分子相同而分母不同,两者不可能相等,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4、商业资本不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
此观点不正确。
(1)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以获取商业利润的职能资本。
(2)商业资本具有实现剩余价值的职能,是职能资本,因而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
5、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此观点不正确。
(1)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不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而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2)租种一切土地都必须交纳地租。
拥有土地所有权就要求使用者交纳地租。
(3)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6、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此观点不正确。
(1)当平均利润出现以前,商品的价格由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总是围绕
价值波动的。
(2)当以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出现,进而平均利润出现以
后,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就不再是围绕价值波动,而是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四、计算题
1、(1)银行利润是20500元。
(2)银行利润率是17.8%。
(3)每张股票价格是300元。
2、(1)社会平均利润率= 16%
(2)产业利润为128万元,商业利润为32万元。
(3)产业资本家以928万元的价格把产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以960万元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
3、(1) K甲=c+v =100×80%×(1/10)+(100×9/(9+1)-100×80%)+100/(9+1)
=8+10+10=28(亿元)
K乙=c+v =100×60%×(1/10)+(100×4/(4+1)-100×60%)+100/(4+1)
=6+20+20=46(亿元)
K丙=c+v =100×40%×(1/10)+(100×7/(7+3)-100×40%)+100/(7+3)×3
=4+30+30=64(亿元)
(2) m甲=v甲·m'=10×100%=10(亿元)
m乙=v乙·m'=20×100%=20(亿元)
m丙=v丙·m'=30×100%=30(亿元)
(3) P'甲= m甲/C甲=10/100=10%
P'乙= m乙/C乙=20/100=20%
P'丙= m丙/C丙=30/100=30%
(4)'==60/300=20%
(5)P'=100×20%=20(亿元)
(6)生产价格甲= K甲+ =28+20=48(亿元)
生产价格乙= K乙 + =46+20=66(亿元)
生产价格丙= K丙+ =64+20=84(亿元)
五、论述题
1、商业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商业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是在流通领域独立发挥作用,专门从事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
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商业利润来源于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将其剥削获得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让渡给商业资本家。
产业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是通过价格差额实现的。
销售价格与购买价格之间的差额,就包含着商业利润。
商业利润的多少,受平均利润率规律的支配。
商业资本家比例于他的资本数量,获得相应的平均利润。
2、试论平均利润率变化规律?
(1)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之比,平均利润率存在下降的趋势;
(2)因为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的比重变小,利润量相对减少,利润率趋于下降。
(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固定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增大,资本的周转速度减慢,年利润量减少,平均利润率下降;
(4)平均利润率下降并不意味着利润量减少和剩余价值率的降低
(5)平均利润率并非直线下降,只是一种趋势,因为还有很多因素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如剩余价值率提高、生产资料价值降低、相对过剩人口存在、对外贸易等。
3、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1)c+v是取得是生产成本的形式。
在c+v转化为生产成本后,剩余价值就被看作是全部耗费资本的产物。
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转化为利润。
(2)由于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不同,各部门的利润率有高有低,但现实生活中却是“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
说明存在着利润向平均利润的转化过程:①转化的原因——竞争和资本转移;②转化的具体过程;③平均利润形成后,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和它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出现差额。
(3)在平均利润形成后,企业按生产价格、而非商品价值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