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病原生物概述 • 免疫学基础知识 • 常见病原生物及其致病机制 • 免疫预防与治疗策略 • 实验诊断技术与方法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课程背景及意义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对 01 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应答过程
包括抗原识别、免疫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效应机制发挥及免疫记忆形成等阶段。
04
常见病原生物及其致病机制
常见细菌种类及其致病机制
葡萄球菌
引起皮肤感染、食物中毒 等,通过产生毒素和酶类 破坏宿主组织。
肺炎球菌
引起肺炎、脑膜炎等,通 过荚膜抗吞噬作用在宿主 体内繁殖。
链球菌
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猩红 热等,通过产生外毒素引 起组织炎症。
预后评估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预测 患者疾病的发展趋势和预 后情况,为患者和医生提 供决策参考。
07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课程重点回顾与总结
病原生物的种类、特性及其致病机制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基本特性,以及它们引起疾病的途 径和机制。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深入探讨了人体免疫系统的构成,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以及 各种免疫细胞和分子的作用。
被动免疫
给予机体免疫效应物质,如免疫血清、丙种球蛋白等,使机体获得 特异性免疫力,如注射抗毒素预防破伤风等。
非特异性免疫预防
通过改善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等措施,降低病原体感染的风 险。
免疫治疗手段及药物选择
免疫增强治疗
使用免疫增强剂,如干 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增强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病原生物及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生物及免疫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病原生物及免疫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各种病原生物及免疫学问题,提高自身健康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 病原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形态、致病机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2. 免疫学: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过程及调节机制,以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3. 教学内容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xx学时,包括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
理论学时分配给病原生物、免疫学基础知识及案例分析等内容;实践学时分配给实验操作、病例讨论等环节。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多种形式,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2.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以试卷形式进行,重点考察学生对病原生物及免疫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1. 师资力量:授课教师需具备医学或相关学科背景,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2. 教学资源:包括教学PPT、实验指导手册、多媒体教学资料等,同时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线上学习平台,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课程评价与改进1. 课程评价:课程结束时,组织学生对本课程进行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以便不断改进教学质量;2. 改进方向:根据学生反馈和评价结果,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总之,《病原生物及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病原生物及免疫学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健康保护能力。
因此,授课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并不断对课程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2) 掌握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类型及免疫调节。
(3) 了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 能够识别常见病原生物及其生物学特性。
(2) 能够运用免疫学原理分析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病原生物检测与免疫学研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研究的兴趣。
(2) 增强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关注。
(3) 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病原生物概述(1) 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2) 病原生物的分类(3) 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2. 第二章:细菌(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2) 细菌的繁殖与生长(3)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3. 第三章:病毒(1) 病毒的基本概念(2) 病毒的结构与分类(3)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4. 第四章:真菌(1) 真菌的基本概念(2) 真菌的形态与结构(3) 真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5. 第五章:免疫学基础(1)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2) 免疫类型与免疫调节(3) 免疫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 实验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病原生物检测与免疫学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与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评价:全面考察学生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材。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
3. 实验器材:显微镜、实验试剂、实验动物等。
五年制护理病原大纲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使用一、课程性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系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而设置的一门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
其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分为二篇,第一篇是病原生物学,包括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二部分。
病原生物学(病原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涉及到各种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包括各种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等)、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防治原则。
第二篇是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领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和交叉学科。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和效应、以及有关疾病的发生机理、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病原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熟悉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疾病。
掌握病原生物(病原微生物与人体寄生虫)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实验室诊断及防治原则。
在学习过程中及时介绍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开拓学生的视野。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操作,为下一步临床专业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育学生热爱本专业,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素质。
三、教学时数分配学时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合计医学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合计8424108本课程总学时数为108,其中理论课84学时,实验课24学时。
学分为5。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篇免疫学基础第一章免疫学基础绪论(一)主干内容1.免疫学发展简史,免疫的概念和功能,免疫应答的类型。
2.正确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二)要求1.掌握免疫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2.熟悉免疫应答的类型。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介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
解释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性。
1.2 病原生物的定义和特点解释病原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描述病原生物的基本结构和生命周期。
1.3 免疫学的定义和原理解释免疫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章:细菌2.1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解释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组成。
2.2 细菌的分类和命名介绍细菌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
解释细菌的属和种的分类依据。
2.3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制介绍细菌的感染过程和传播途径。
解释细菌的致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第三章:病毒3.1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描述病毒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解释病毒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
3.2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介绍病毒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
解释病毒的属和种的分类依据。
3.3 病毒的感染和致病机制介绍病毒的感染过程和传播途径。
解释病毒的致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第四章:真菌4.1 真菌的形态和结构描述真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解释真菌的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组成。
4.2 真菌的分类和命名介绍真菌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
解释真菌的属和种的分类依据。
4.3 真菌的感染和致病机制介绍真菌的感染过程和传播途径。
解释真菌的致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第五章:寄生虫5.1 寄生虫的形态和结构描述寄生虫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解释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和感染阶段。
5.2 寄生虫的分类和命名介绍寄生虫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
解释寄生虫的属和种的分类依据。
5.3 寄生虫的感染和致病机制介绍寄生虫的感染过程和传播途径。
解释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第六章:免疫学基本原理6.1 免疫反应的类型介绍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基本概念。
解释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差异和相互作用。
6.2 抗原和抗体描述抗原的定义和特性。
解释抗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抗体产生的机制。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大纲〔供三年制临床、全科、麻醉专业使用〕前言课程目标:?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临床医学、全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免疫学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应答发生和开展的规律,与免疫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免疫诊断和疾病的特异性防治等;通过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常见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法以及防治原那么。
同时,使学生认识人体与病原生物、感染与免疫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无菌观念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根本理论、根本知识及根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医学根底课、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课程打下根底。
考核内容与方式:考核内容主要涉及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内容中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占90%以上〕。
理论考试占总评成绩80%〔闭卷、笔试〕;实验考查占10%〔考勤、实验报告〕;平时考查占10%〔考勤、课堂提问、作业〕。
教学要求:本大纲教学内容按三级要求。
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应精讲,使学生理解、牢记,并能联系实际加以应用;熟悉的内容,教师应重点讲授,使学生在全面了解的根底上抓住重点;了解的内容,教师可概括讲解,使学生有一般理解和认识。
本大纲按新修订教学方案及新版专科教材编写,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实验教学18学时。
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的根本功能;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2.熟悉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
3.了解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与人体寄生虫学开展简史;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免疫与医学免疫学概述〔0.5学时〕第二节病原生物学概述〔学时〕附:免疫学讲授内容简介;免疫器官〔1学时〕第一篇免疫学根底第一章抗原〔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抗原的概念、特性;抗原特异性;医学上重要的抗原及其意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2)掌握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功能;(3)了解常见病原生物的感染途径和预防措施。
2.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识;(2)培养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3)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 病原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3.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4.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功能5. 常见病原生物的感染途径和预防措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功能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病例,引导学生运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实验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常见病原生物的感染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2. 实验器材:显微镜、实验试剂、实验动物等3.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动画等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文章、案例报道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案例分析考试,占总评的60%。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0课时,实验操作8课时,小组讨论4课时。
2. 教学计划:第1-8课时: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第9-16课时: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功能第17-24课时:常见病原生物的感染途径和预防措施第25-28课时:实验操作第29-32课时: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2)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功能;(3)常见病原生物的感染途径和预防措施。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了解主要的病原生物和与之相关的常见疾病。
3.理解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
4.了解免疫系统对病原生物的防御机制。
5.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病原生物的概念和分类。
2.常见的病原生物及其相关疾病。
3.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
4.免疫系统对病原生物的防御机制。
5.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介绍病原生物的概念和分类(30分钟)a.通过幻灯片和图片展示,介绍病原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b.分别介绍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和原虫等主要的病原生物。
2.讲解常见病原生物及其相关疾病(30分钟)a.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依次介绍不同的病原生物和相关疾病。
b.教师进行解答和补充说明,确保学生对不同病原生物和相关疾病的理解。
3.理解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30分钟)a.通过幻灯片和动画等方式,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b.讲解机体的免疫反应是如何发生和进行的。
c.引导学生思考免疫系统在防御病原生物中的作用。
4.免疫系统对病原生物的防御机制(30分钟)a.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析和总结免疫系统对不同病原生物的防御机制。
b.学生展示并进行讨论,教师解答问题和提供反馈。
5.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30分钟)a.分组讨论,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免疫系统对其中一种病原生物的防御机制。
b.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c.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四、教学评价:1.在课堂上进行疑难问题的提问,了解学生对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的掌握程度。
2.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进行评价,评估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估,评价他们的数据分析和科学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了解常见的病原生物及其相关疾病。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案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病原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常见病原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3. 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免疫调节机制。
4. 学习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病原生物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病原生物学的定义病原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病原体的分类、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等2. 常见病原生物的特点和分类细菌: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等病毒:结构、繁殖方式、分类等真菌: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等寄生虫:分类、生物学特性等3.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的概念和类型: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等抗原与抗体的概念和作用免疫反应的类型和机制4. 免疫调节机制免疫调节的类型:细胞因子、细胞接触等免疫调节的作用和意义5. 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病原体的入侵和繁殖宿主免疫反应的类型和作用病原体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机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病原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常见病原生物的特点和分类、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调节机制以及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
2. 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观察常见病原生物的形态和结构,了解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病例,让学生了解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科书。
2. 实验材料:显微镜、显微片、实验试剂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网站、在线课程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质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理论课16课时,实验课16课时。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总1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5学分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70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55学时,实验教学15学时。
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本课程为面向中医院校各主要医学专业和部分涉医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帮助学生较全面的学习、掌握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免疫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与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重点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及病原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以及各类病原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与危害方式。
大纲内容:一、前言【课程目的】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属于基础医学课程中的骨干课程。
其中免疫学是关于生物界如何界定“我”与“非我”,这一生存的最基本问题的科学;病原生物学则是有关人类生物性疾病起因研究的科学。
这两门科学系统的解释了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可能机理与规律。
通过这两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为所有临床及临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疾病学知识,并熟悉与了解这两门学科在现代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基础中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要求】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重点掌握好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于免疫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免疫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包括主要的免疫分子(结构与生物学作用)、免疫细胞(类型与生物学功能);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熟悉临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机制;了解免疫学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的应用。
对于病原生物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的基本概念;掌握病原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各类病原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遗传变异等);掌握各类病原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与危害方式;熟悉临床常见病原生物的致病性特点(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熟悉病原生物的一般检测与防治规律;了解病原生物的分类学知识及发现规律。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2. 掌握病原生物的分类及特点3. 了解病原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1. 病原生物的定义及特点2. 病原生物的分类a. 微生物b. 寄生虫3. 病原生物与宿主的关系a. 感染b. 免疫反应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流行性疾病,引导学生思考病原生物的概念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 讲解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病原生物的特点。
3. 讲解病原生物的分类,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特点。
4. 讲解病原生物与宿主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感染和免疫反应的概念。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病原生物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病原生物分类及特点的理解。
教学目标:1. 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2. 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3.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及特点2. 微生物的分类a. 细菌b. 病毒c. 真菌d. 原生动物3. 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a. 生长条件b. 繁殖方式4.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食品腐败,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2. 讲解微生物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3. 讲解微生物的分类,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的特点。
4. 讲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引导学生理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
5. 讲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微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微生物分类及特点的理解。
三、教案名称: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第三章病毒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 理解病毒的基本特征2. 掌握病毒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3. 了解病毒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教学内容:1. 病毒的定义及特点2. 病毒的分类a. DNA病毒b. RNA病毒c. 逆转录病毒3.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a. 结构与组成b. 繁殖方式4. 病毒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流感,引导学生思考病毒的特点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微生物)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为一门医学根底课,其包罗医学微生物学的细菌、真菌和病毒,及与病原生物学相关的免疫学的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免疫应答、抗传染免疫和超敏反响等免疫学根底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所引起疾病的生物学、免疫学诊断和防治。
免疫学根底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布局与功能、各类免疫应答发生开展规律,以及免疫学理论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掌握与医学有关的主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作用,传染与免疫彼此关系,以及所引起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免疫学诊断方法及防治原那么。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是一门医学根底课,又是一门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密切相关桥梁课程,其内容渗透于医学相关的各学科。
因此,本课程着重底子理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实践相关常识的介绍,为学习其他医学相关常识奠基病原学和免疫学的根底。
本大纲适用于护理专科和本科、口腔医学专科、医学查验专科、村落医学专科和临床医学专科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
2.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布局和功能、及发生规律。
3.能理论联系实际,将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常识应用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4.能在显微镜下识别主要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及微生物学查抄的特点。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现问题、不雅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查核要求1.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查核。
2.理论查核成就占80%,题型为:①选择题、②填空题、③简答题〔名词解释〕、④问答题。
3.尝试和平时成就占20%。
第一局部医学微生物学概述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微生物的种类及各类微生物的布局特点了解:微生物的概念分布,微生物与人类及医学的关系课程内容一、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38-42其中:实践学时:4学分数:2.5适用专业: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基础免疫学、抗原性异物的性状、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免疫反应机理及常见免疫性疾病和病原生物(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防治的一门学科,属医学基础课。
课程内容包括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三部分。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及寄生虫病的病原性、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作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概念,了解机体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
本课程以化学、生物学、正常人体学为基础,又为学习病理学、药理学、基础护理学及传染病学、预防医学等临床学科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髙职护理专业,总学时为:38-42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
2.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学课学习,要求学生能:1)应用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阐述其在维持人体与环境平衡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解释临床常见免疫现象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以超敏反应性疾病为主)。
2)掌握常见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原则。
3)掌握无菌概念,应用微生物理论与技术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及标本采送。
4)将免疫学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上的理论与技术用于临床实践。
3.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绪论[掌握] 免疫的基本概念[熟悉] 免疫的功能[了解] 医学免疫学的进展教学内容:1)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医学免疫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一篇医学免疫学基础第一章抗原教学目标:[掌握] 抗原、半抗原及抗原决定簇概念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熟悉] 抗原特性抗原特异性与交叉反应[了解] 抗原的分类教学内容:1)抗原的概念与分类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3)抗原的特异性4)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第二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熟悉] 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功能区[了解] 免疫球蛋白水解片断教学内容:1)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2)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3)抗体的生物学作用4)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第三章补体系统[掌握] 补体概念补体系统组成和命名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熟悉] 补体的活化[了解] 补体成份的理化特性教学内容:1)概述2)补体系统的激活调节3)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第四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教学目标:[熟悉] MHC的分布、功能[了解] HLA与医学的关系教学内容: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MHC编码的分子3)HLA与医学第五章免疫系统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细胞的种类、作用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的概念[熟悉] 免疫细胞的受体细胞因子主要的生物学的作用教学内容:1)免疫器官2)免疫细胞3)细胞因子第六章免疫应答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应答的概念免疫应答场所、过程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和意义体液免疫生物学效应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熟悉] 免疫应答类型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概述2)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3)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第七章抗感染免疫教学目标:[掌握] 抗感染免疫类型[熟悉] 非特异性免疫组成抗感染免疫意义教学内容:1)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2)特异性抗感染免疫第八章超敏反应教学目标:[掌握] 超敏反应概念Ⅰ型超敏反应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熟悉] Ⅱ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教学内容:1)Ⅰ型超敏反应2)Ⅱ型超敏反应3)Ⅲ型超敏反应4)Ⅳ型超敏反应5)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第九章免疫学的应用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学诊断的检测原理常见的抗原抗体反应种类[熟悉] 免疫学预防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了解] 免疫学治疗教学内容:1)免疫学防治2)免疫学诊断第二篇病原微生物学绪论教学目标:[掌握] 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及与人类的关系[了解] 微生物的发展教学内容:医学微生物学概述第十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胞壁的化学结构、功能与意义 G+菌与G-菌细胞壁的区别质粒的概念芽胞的医学意义 G染色的结果及意义[熟悉]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意义[了解] G染色的步骤教学内容:1)细菌的大小和形态2)细菌的结构3)细菌的形态检查法第十一章细菌的生长繁殖及代谢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生长繁殖条件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情况[熟悉]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细菌代谢产物及实际意义[了解] 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的培养教学内容:1)细菌的生长繁殖2)细菌的人工培养第十二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教学目标[掌握] 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物理消毒灭菌原理和常用方法[熟悉] 正常菌群和菌群失调的概念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和应用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了解]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教学内容:1)细菌的分布2)消毒灭菌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教学目标[熟悉] 细菌的变异现象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应用教学内容:1)细菌的变异现象2)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第十四章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内、外毒素的区别医院感染的概念[熟悉] 细菌侵入途径、医院感染的特点和传播途径感染的种类和类型[了解]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教学内容:1)细菌的致病性2)感染的来源与类型3)医院感染第十五章化脓性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化脓性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金葡菌、乙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熟悉] 肺炎双球菌、淋球菌和绿脓杆菌的致病性淋球菌的防治原则[了解] 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葡萄球菌属2)链球菌属3)奈瑟菌属4)铜绿假单胞菌5)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OT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和临床意义及用途[熟悉] 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其他各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分枝杆菌属2)白喉棒状杆菌3)百日咳鲍特菌4)流感嗜血杆菌5)嗜肺军团菌6)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微生物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七章消化道感染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志贺菌、沙门菌和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熟悉] 消化道感染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大肠杆菌所致疾病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消化道感染细菌的防治原则[了解] 大肠杆菌的卫生学检查意义教学内容:1)埃希菌属2)志贺菌属3)沙门菌属4)弧菌属5)幽门螺杆菌6)其他消化道感染的细菌7)消化道感染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八章厌氧性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与防治原则 [熟悉] 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所致疾病[了解] 无芽胞厌氧菌种类、分布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厌氧芽胞梭菌2)无芽胞厌氧菌3)厌氧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章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教学目标[熟悉]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的概念和所致疾病[了解]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支原体2)立克次体3)衣原体4)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一章螺旋体教学目标[熟悉] 梅毒螺旋体的传播方式、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了解] 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梅毒螺旋体第二十二章真菌教学目标[掌握] 真菌的概念、培养特性和抵抗力、致病性[熟悉] 常见病原性真菌所致疾病[了解]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1)概述2)常见病原性真菌3)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教学目标[掌握] 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和作用[熟悉] 病毒增殖[了解]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教学内容:1)病毒形态与结构2)病毒的增殖3)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第二十四章病毒的致病性教学目标[掌握] 病毒持续感染的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熟悉] 抗病毒免疫[了解] 病毒的感染途径教学内容:1)病毒的感染2)病毒的致病机制第二十五章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教学目标:[熟悉]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防治[了解] 病毒分离培养教学内容:1)病毒感染的检查2)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第二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病毒[掌握] 流感病毒的抗原型别与变异、流行的关系[熟悉] 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了解] 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教学内容:1)流行性感冒病毒2)麻疹病毒3)腮腺炎病毒4)风疹病毒5)冠状病毒6)呼吸道病毒的防治原则第二十七章肠道感染病毒教学目标:[熟悉] 肠道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了解] 肠道病毒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脊髓灰质炎病毒2)其他肠道病毒3)肠道病毒的防治原则第二八九章肝炎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途径、致病特点和免疫性及防治原则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构造和免疫学检测的关系[熟悉] 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了解] 各型肝炎病毒的特点比较教学内容:1)甲型肝炎病毒2)乙型肝炎病毒3)丙型肝炎病毒4)其他肝炎病毒5)肝炎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九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方式、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了解]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第三十章虫媒病毒教学目标:[熟悉] 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染方式、所致疾病和免疫性[了解] 乙型脑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第二十一章其他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狂犬病病毒致病性和防治原则[熟悉] 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传染方式、致病特点[了解]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单纯疱疹病毒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3)狂犬病病毒第三篇人体寄生虫学第三十二章概述教学目标:[掌握] 寄生虫的组成寄生、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感染阶段和生活史的概念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熟悉] 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了解] 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教学内容:1)寄生现象、寄生虫、宿主及生活史2)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3)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4)寄生虫的实验诊断5)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第三十三章医学蠕虫教学目标:[掌握] 蠕虫形态和所致疾病[熟悉] 蠕虫生活史和防治[了解] 蠕虫的实验诊断和流行因素教学内容:1)线虫:蛔虫钩虫蛲虫丝虫2)吸虫:血吸虫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3)绦虫:猪肉绦虫牛内绦虫第三十四章医学原虫教学目标:[熟悉] 原虫特征阴道滴虫的致病性、标本采集、流行因素及防治间日疟原虫、刚地弓形虫和卡氏肺孢子虫的致病性[了解] 间日疟的实验诊断教学内容:1)阴道毛滴虫2)疟原虫3)刚地弓形虫4)卡氏肺孢子虫第三十五章医学节肢动物学教学目标:[熟悉] 医学上常见的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了解] 节肢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分类、发育与变态教学内容:1)节肢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分类2)节肢动物的发育与变态3)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4)医学上常见的节肢动物4.学时分配:5、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考试形式以闭卷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