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合集下载

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对策.

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对策.

如何让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新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我所处的冷水井乡又是新田县的边远山区, 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为突出,作为一名在山区工作十多年小学教师兼班主任,关注山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刻不容缓,不容忽视。

一、农村留守儿童令人担忧的现状:1、学习成绩总体不好。

一是由于家庭贫困认为供孩子上学教育费用太贵,二社会压力太大许多农村孩子毕业就失业,上学要花那么多钱,不如早点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就外出打工划算,所以导致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望过低,大部分农村孩子缺乏好的学习惯导致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有的父母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

这种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缺乏约束;三是留守儿童大多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文化水平低, 文盲、半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 而且由于年龄与留守儿童差异极大, 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 三是“隔代爱”的问题,当公婆的对孙子辈表现出明显的溺爱,严格要求的少,缺乏硬性约束,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

四是留在家里的公婆同时要带几个小孩子、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教育。

2、缺乏父母亲情导致,人格发展不健全。

由于父母为了挣钱基本无空回家(一般一年回一次 ,就连电话都很少打回家,孩子从小就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抚养。

孩子从小就和少于父母接触,自然而然与父母交流就少,受到父母的关爱也就少。

这样,孩子的心理方面就会受到影响 ,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从而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

3、心理发生障碍。

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介入较少,关注不够。

有心事时,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教师,第二为同伴,第三才是监护人。

中小学生正处于心身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

西部山区离村上学儿童的调查与分析 以四川省XW县XF苗族乡为个案研究

西部山区离村上学儿童的调查与分析    以四川省XW县XF苗族乡为个案研究

西部山区离村上学儿童的调查与分析以四川省XW县XF苗族乡为个案研究作者:陈梅,戴岳来源:《基础教育》 2013年第2期陈梅1,戴岳2(1.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2.贵阳学院教育科学系,贵州贵阳550005)摘要:为了解西部山区离村上学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社会适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抽样调查了四川省XW县XF苗族乡3-8年级中小学生468名,并对12个离村上学儿童、5个农村儿童父母以及5个乡镇中小学老师进行了半结构访谈。

结果显示:离村上学儿童的生活适应、情感适应与非离村上学儿童相比差异不显著,而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差异显著。

教育资源贫乏、父母外出务工、教师频繁调动等是影响离村上学儿童社会适应的主要因素。

对此,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应予以关注,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使西部山区儿童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西部山区;离村上学儿童;社会适应中图分类号:G525.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5-2232.2013.02.013一、引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生源持续减少,大量村办小学重复建设,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各地逐步实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

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也提出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统计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占总量的52.1%。

教学点减少11.1万个,减少了6成。

农村初中减少1.06万所,减幅超过1/4。

[1]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但同时,由于学校撤并,也使许多学龄儿童被迫离开自己所在的村校而到其它地方上学。

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中国网 | 时间:2021 年11 月3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引言西部地区本文所指的西部,包括云、贵、川、渝、陕、甘、宁、青、新疆、内蒙、西藏、广西12省、自治区、直辖市。

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全国55个少数民族8000多万人口,其中80%以上分布在西部地区。

同时,西部地区又是我国最主要的贫困地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的592个国定贫困县,有258个是少数民族自治县;这25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中有224个分布在西部地区,占民族贫困县的86.8%。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五年以来,在各方的艰苦努力下,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西部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任务还相当重,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3月最新发布的《2021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公报》显示中国扶贫基金会一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现状刻画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贫困地区。

到2000年底,按照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625元的国家贫困标准,我国剩余的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西部。

到2021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标准为668元,低收入人口的标准是924元。

后者即相对贫困的标准,指初步解决温饱,但收入还不稳定的状况。

按照我国的贫困标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所列的592个国定贫困县中,西部12省区总共有375个,占全国的63.3%。

其中,有224个民族贫困县在西部地区,分别占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数592个的37.8%,占全国重点扶持民族贫困县258个的86.8%。

关于西部民族地区国家重点扶持民族贫困县的具体分布。

说明:表中没有西藏的资料,西藏原列有5个国定贫困县。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结束后,国务院将西藏的73个县整体纳入扶贫计划进行区域整体扶持,不再列入国家扶贫重点县名单。

从表1可以看出,民族贫困县集中分布的西部省区是云南44个,贵州36个,内蒙31个,广西28个,新疆27个,四川20个,甘肃14个,青海12个,宁夏8个等。

西部山区儿童学习生活状况调查

西部山区儿童学习生活状况调查

一、西部山区儿童学习生活状况调查【调研缘故】:小孩是祖国的以后,西部山区儿童是西部大开发的主力军。

咱们可否顺利完满的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可否建成一个壮大强盛的国家,不单单需要一批批的有志热血青年投身西部,更需要西部能够自身培育出一批批的优秀人材。

而西部儿童,确实是咱们的希望。

西部儿童可否健康的成长,对咱们意义重大。

为此,借蒲公英支教团到甘肃省宕昌县沙湾镇杨何家小学支教之机,咱们对本地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进行了了解,希望能够对小孩的成长提出成心义的建议。

【关键词】:儿童学习生活贫困山区【调研背景】:宕昌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域西北部,总面积3331平方千米,全县辖6镇19乡,总人口29万。

宕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青水秀,物产众多,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宝地。

国道212线纵贯全境,县城距省会兰州330千米,距陇西县城200千米,可直达天水、成都等大中城市。

省道直通周边各县,县乡道路四通八达。

通信设施完善,电力供给充沛,专业农贸市场遍及城乡。

沙湾镇位于宕昌县南部,平均海拔156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盆450毫米,全年无箱期267天。

年末经常使用耕地面积万亩,乡镇行政区域面积10795万亩。

行政区划:辖村民委员会21个。

人口情形:乡镇总户数4888户,乡镇总人口23156人,乡镇从业人员14124人。

咱们这次所去的确实是其中的三个典型村:杨家村、何家村、赵家坡村。

尽管近几年经济取得飞速进展,可是相较于东部发达省份还有着专门大的差距。

相关于经济的进展,那个地址的教育水平提高速度还略显滞后。

本次支教调研要紧在沙洼镇杨何家小学周围展开。

杨何家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六个年级十个班组成。

在校学生400多人,咱们有针对的对一些学生进行深切了解,既家访了解生活,又了解学习,在支教与调研进程中,与本地儿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调研对象】:一、咱们要紧对杨家村、何家村、赵家坡村的儿童进行的家访。

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

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

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
在贫困山区,有许多孩子过着艰难的生活。

他们生活在偏远的地方,家庭条件
很差,缺乏基本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

然而,尽管面临困难,这些孩子依然充满了勇气和希望。

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通常生活在简陋的房屋里,没有电视、电脑等现代科技设备,他们的玩具可能只是一些简单的玩具或者自制的游戏。

他们的父母大多是务农的农民,收入微薄,生活艰难。

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甚至有些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而,这些孩子依然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他们懂得珍惜生活,学会了节
俭和勤劳。

在家长的影响下,他们也懂得了孝顺和助人为乐。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他们依然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努力学习,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对于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许多志愿者和慈善机构
纷纷投入到这个领域,帮助这些孩子接受教育,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他们为孩子们修建学校、图书馆,提供教育资源和资助,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
的事情,去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大凉山留守儿童相关论文

大凉山留守儿童相关论文

大凉山留守儿童相关论文大凉山是中国四川省的一个偏远山区,这里的居民主要是少数民族群体,生活条件相对落后。

由于缺乏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大凉山地区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问题。

本论文将探讨大凉山留守儿童的背景情况、问题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大凉山留守儿童的背景情况大凉山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由于父母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无人照料而留在家中的儿童。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大凉山地区留守儿童数量庞大。

这些儿童往往生活在贫困的家庭中,缺乏足够的父母关爱和教育资源。

二、大凉山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分析1. 缺乏教育资源:大凉山地区的学校和教育设施相对不完善,很多家庭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给孩子。

这导致了留守儿童在学业上的滞后和发展上的不平衡。

2. 父母务工外出:因为大凉山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家庭选择外出务工来谋生。

这导致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陪伴和照料,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无法满足。

3. 交通不便:大凉山地区地势复杂,通行交通比较困难,这使得留守儿童与外界的联系十分有限。

他们无法享受到外界的资源和支持。

三、解决大凉山留守儿童问题的可能方案1. 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政府可以加大对大凉山地区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外,可以引入远程教育等新兴教育方式,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2.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社会力量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或者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陪伴、关爱和心理咨询等服务,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3. 加强社会救助体系:政府可以加大对大凉山地区的社会救助力度,确保留守儿童生活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可以通过建立扶贫政策,帮助家庭增加收入,降低留守儿童问题的发生率。

4.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提供家长培训课程和家庭教育指导,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和教育留守儿童。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有助于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发展。

四、总结大凉山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紧迫且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西部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这些孩子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在农村老人或亲戚家中生活,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健康问题等诸多挑战。

那么,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制定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呢?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 教育资源不足。

西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小学、中学、幼儿园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的基本教育需求。

2. 监护不力。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工作,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通常是老人或亲戚,他们的年龄大,对教育方式和方法缺乏更新意识。

3. 心理问题。

长期分离导致留守儿童产生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缺乏家庭关爱,容易影响其心理健康和自信心。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解决对策: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

政府要加大对西部农村教育的投入,提升教育资源,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 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关爱,提供心理辅导、情感安抚等服务。

3. 提高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

组织开展关于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降低各类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4. 增加家庭教育指导。

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和关爱留守儿童。

5. 鼓励父母回乡创业。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父母返乡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留守现象,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解决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学校、家长以及留守儿童自身都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只有通过综合性的对策制定和实施,才能够为这些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贫困地区困境儿童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贫困地区困境儿童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贫困地区困境儿童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尽管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毕竟现在仍有5575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

目前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发展状况并不乐观,仍有不少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

(一)基础教育投入仍然不足,且不均衡,效益不高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拮据,且大多为“吃饭”财政。

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主要用于人头经费,教育经费很难实现“三个增长”、达到“三个比例”,对于教育事业费中的公用经费,有的地方几乎为零,教育费附加征而不返或随意挪用现象较为常见。

(二)学校数量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办学质量相对较低教育经费短缺致使贫困地区学校数量不足,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落后。

贫困地区学习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不仅表现为设施老旧,而且部分设施还存在安全隐患。

同时一些教学用品,如实验仪器、图书配备等都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的校舍、图书、实验仪器设备等的增设以及更新无法得到资金的支持。

由于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20世纪末全国中小学危房面积约1300万平方米,集中在中西部农村。

虽然危房占全国中小学总校舍的比例不足1%,但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这一比例较高。

宁夏中学危房面积达5.32%,小学危房面积达4.6%;新疆中学危房面积达4.05%,小学危房面积占3%;青海中学危房面积占3.16%,小学危房面积占4.33%。

有的贫困县危房面积高达10%~15%。

截止到2014年,全国共有危房125.5万平方米,相比于20世纪末的1300万平方米,减少了90%。

危房占全国中小学总校舍面积的比例降低到0.16%。

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贫困地区,这一比例仍然较高,云南省中小学危房比例为0.94%,海南省中小学危房比例为0.62%,新疆中小学危房比例为0.59%。

当“钱”解决不了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时,什么才是依靠教育脱贫的关键所在?“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政策保证了即使贫困地区的孩子也不会因为学费问题而辍学,那为什么现在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仍然要选择不上学呢?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孩子对未来的现实考虑。

西部山区小孩现状调查

西部山区小孩现状调查

《西部山区小孩现状调查》毗邻,共1.5万余人,那里山高路远,交通闭塞,本地农人要紧靠外出打工、扛树,或在家狩猎来维持生计,很多农人仍然在温饱线上挣扎。

该学区一共有8所小学,每所小学管辖3~7个行政村,在校小学生共900余人。

学生在思想、生活、路途及学习上都与城里的学生存在天壤之别。

依照笔者近一年来的走访调查,现将有关情形分析如下:一、留守学生数量多、情感孤寂、性格怪僻。

在鹅溪学区近900多名学生中,咱们共走访调查了200多名小学生,其中53%学生的父母全数在外打工,被寄托给祖父母或远靠近邻;40%学生的父母尽管有一方在家,可是家中不是有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老人需要照顾,确实是有呱呱坠地的婴儿需要呵护;4%学生的父母在家务农或做生意;3%学生的父母离异或全无。

虽说学生的怪僻性格有遗传的因素,但大部份是与周围环境和父母教诲有关:有些留守学生的家长迫于生计,每一年春节一过就背井离乡,一年回家一次,有的乃至两三年才回家一次,他们以为只要有钱让小孩同意更高的教育确实是对小孩负责的表现,因此与小孩缺少交流,轻忽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沟通。

而留守在家中的父母不但要照顾老人小孩,还要承担琐碎的家务和繁重的田间农活,全然就没有时刻和精力去关注小孩的思想动态。

那些隔代教养的学生,由于代沟的存在,小孩与祖辈之间不易沟通,老年人不易觉察小孩的内心思想,很难同意新事物,因此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内向、悲观、孤僻。

据调查,在被访的学生中,53%学生表示碰到烦心的情形或困难会闷在内心,27.5%会和自己要好的朋友或同窗交谈,10%的会和自己住在一路的亲戚或邻居交谈,9.5%表示会和父母诉说。

在这些留守学生中86%的学生都希望父母留在自己的身旁,其中六年级的陈晓慧同窗在她的作文《我的苦恼》中写道:“当我看到别的小孩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轻巧地走着的时候,我就感到苦恼,我很想哭,我何时我也能像他那样就好了……有些父母那么因为长期在外打工,无法天天照顾小孩,产生内疚,于是采取“金钱+物质+放任”的方式来弥补,提高小孩零花钱的数量和自由放任程度。

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现状成因和发展

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现状成因和发展
维普资讯

释 | I . j
臣强蹦
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现状
28 5 个有民族地 区:其中有 24个分布在西部地 2
区,占贫困县的 8.%。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 6 8
部分分布在西部。到 2 0 年 , 0 4 农村绝对贫 困人 口 的标准为 6 8 , 6 元 低收人人口的标准为 9 4 2 元。按 照我 国的贫 困标 准 , 国家“ 七扶贫攻坚计划” 八 所 列 的 5 2 国定贫 困县中, 9个 西部 1 个省区总共有 2 3 5 , 全 国的 6 _ 其中, 24 7个 占 3 %。 3 有 2 个民族贫困 县 ,分别 占全 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数 5 2 9 个 的 3. 7 %,占全国重点扶贫民族贫困县 28 8 5 个的
这也可 以看作是绝大多数西部少数 民族贫困县的
实际。
均 8 万贫困人 口, . 3 只占该地 区总人 口的 2 %。 . 我 7 们将分别从 已经列人 国家级贫困县 、已经列入省
级贫困县和未列人上述两类而实 际上却属于贫 困
( 西部地 区的各省级 贫困县中, 二) 绝大部分为
民族 贫 困县
是 ,各省 区都是根据全 国统一的标准并综合考虑
本地区的农 民收人 、物价总水平以及消费水平和 结构等特点 ,所制订本省 区的省级贫 困标准和相 对贫困标准 , 并主要通过地方财政扶贫 。但是西部
比, 差距在拉大 , 不仅绝对贫困的发生率高 , 而且
相对贫困、 贫困程度严重。另一方面, 区域上看 , 从 西部地 区大多数的贫 困人 口集 中连片分布在如下 的贫 困地区 : 内蒙古鲁尔虎 山地 区、 陕北地区 、 甘 肃 中部地区 、 宁夏西海 固地区 、 秦岭大 巴山地 区 、

偏远山区的孩子生活情况

偏远山区的孩子生活情况

偏远山区的孩子生活情况引言偏远山区的孩子生活情况一直备受关注,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这些孩子的生活条件与城市里的孩子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着重探讨偏远山区的孩子生活情况,并分析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需要改善的方面。

一、教育问题在偏远山区,教育资源的缺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交通困难和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这些地区的学校数量有限,而且往往设施简陋。

由于学校之间的距离较远,许多孩子需要到外地上学,而这又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和风险。

此外,教师的流动性也相对较高,导致教育质量的不稳定。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投入,在偏远山区修建更多学校,并提升教育设施,同时加强师资培训,确保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

二、生活条件偏远山区的孩子面临着较为艰苦的生活条件。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例如道路交通、供水和电力等。

这给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困扰,他们的出行不便、用水困难等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基础设施服务。

三、健康问题偏远山区的孩子在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困境。

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和医疗资源的匮乏,孩子们往往难以及时得到医疗服务。

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缺乏有效的手段,导致孩子们更容易受到一些常见疾病的侵扰。

对于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偏远山区的医疗卫生工作的投入,建立更多的医疗机构,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增加孩子们的健康意识。

四、心理困扰与城市里的孩子相比,偏远山区的孩子在心理方面更容易受到困扰。

由于与外界的隔离和交流的限制,他们往往缺乏与同龄人的互动,感受到孤独和孤立。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困难和家庭环境的限制,他们可能面临更多的压力和责任,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政府和社会应该关注偏远山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结论在偏远山区,孩子们的生活情况相对困难,在教育、生活条件、健康和心理方面都面临着一些问题。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199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UNICEF)寻找摄影师去中国边远贫困地区拍摄儿童生存状况,希望从国际上为中国贫困地区的儿童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援助。

10年来,摄影师曾璜足迹遍布宁夏、甘肃、云南、山西、陕西、新疆、广西、河北、安徽、四川、贵州等十多个省区的几十个国定贫困县,拍摄这些地区有关儿童的教育、卫生防疫、疾病控制等方面现状……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 hksxdsh - 回忆、小时候。

9岁的云南女孩黄香菜因必须承担家务劳动而辍学。

在中国实施“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后,女童们辍学常常不是经济上的原因,而是繁重的家务劳动。

居住在城镇的孩子不会深究他们日常喝的水是从哪儿来的。

水龙头一打开,水就来了。

然而,对家住陕北黄土高原山腰上17岁的刘建李来说,每天天一亮,就必须牵着毛驴下到几百米的山脚驮两桶水,以解决全家一天的生活用水。

通向水井的路是一条羊肠小道。

晴朗的冬日,这条小道还算好走,但刘建李和他的“伙伴”仍在几个拐弯处扬起了呛人的尘土。

雨天和大雪天路况的艰难便可想而知。

15分钟后,他们来到了井边。

接着,刘建李用一个1米左右的小钩吊着一个小铁桶从井中打水,约5分钟后,驴背上的两个大木桶都装满了水并用塞子堵上,这时就该回家了。

上山回家的路对驮着100多斤重的驴来说本来已很艰难,况且这条驴很快就要下崽了。

刚刚还不时憨厚地笑着的刘建李也开始气喘吁吁。

返程比来时多花了一倍时间。

就这样,刘建李每天往返两趟为8口之家运水喝。

洗衣服时,往返次数更多。

由于劳动力有限,家里种的庄稼只能靠老天降雨,完全听天由命。

刘建李每天除了运水,还要背柴、放羊和种地,这让上了5年学的他不得不中途辍学。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 hksxdsh - 回忆、小时候。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山区,学生挤在一间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上课。

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

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

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
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他们的生活并不轻松。

他们生活在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学校条件差,生活环境艰苦。

然而,他们依然坚强,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在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家庭经济状况通常都不是很好。

他们的父母可能是务农
的农民,收入微薄,难以养活一家人。

因此,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也很艰苦。

有的孩子甚至没有电灯,晚上只能依靠煤油灯读书做作业。

有的孩子家里没有自来水,每天要背着水桶到很远的地方去取水。

有的孩子家里没有暖气,冬天里他们只能裹紧衣服取暖。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的学习条件也很差。

学校可能没有好的教学设施,没
有好的教材,甚至没有足够的老师。

孩子们要面对着这样的困难,他们可能要走很长的路去上学,可能要在没有桌椅的教室里听课,可能要自己去图书馆找书。

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击垮这些孩子们。

他们依然努力学习,努力奋斗。

他们
知道,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们知道,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走出贫困的山区,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他们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积极参加各种竞赛,争取各种奖学金。

他们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他们的生活困难,但他们的心灵却是强大的。

他们用自己
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未来,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着命运。

他们是贫困山区的未来,他们是中国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关注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偏远地区学生生活状态

偏远地区学生生活状态

偏远地区学生生活状态如下:
偏远地区学生的生活状态通常比较艰苦。

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等原因,这些地区的学校和家庭条件都比较差,学生的学习资源和生活条件也相应受到影响。

首先,偏远地区的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设备不足。

很多学校没有图书馆、实验室等基本设施,学生们无法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此外,由于教师数量有限,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

其次,偏远地区的家庭条件较差。

许多家庭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如自来水、电力等,甚至有些家庭还住在破旧的房屋里。

这些条件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最后,偏远地区的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由于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社会支持,他们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同时,由于文化差异和经济差距等原因,他们也更容易受到歧视和排斥。

西部孩子的生活

西部孩子的生活

西部孩子的生活引言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重要地区之一,一直以来吸引着大量的人口涌入。

其中,西部孩子们的生活方式和成长环境也有着与东部孩子们截然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西部孩子们的生活,包括教育、家庭和娱乐等方面的内容,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教育教育资源的不足西部地区相较于东部地区,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首先,西部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设施陈旧、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其次,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许多孩子无法接受优质的教育。

这些因素导致西部孩子的学习机会受限,制约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政府投入的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对于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提高。

例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改善西部地区教育条件。

此外,一些社会公益组织也积极参与到西部地区教育改革中,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

家庭家庭观念的传统特点西部地区一直以来以传统家庭观念为主导,家庭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长一般对孩子的管教较为严格,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

此外,在农村地区尤其突出的是父母亲力来帮助孩子培养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

家庭教育的挑战然而,尽管家庭在塑造孩子的性格和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家庭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区父母普遍接受的教育水平较低,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能存在知识和方法上的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一些孩子可能无法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娱乐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西部地区的孩子们在娱乐方式上展现出与东部地区孩子们的不同。

传统的游戏与活动仍然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放风筝、踢毽子和唱山歌等。

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电子游戏和互联网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逐渐进入西部孩子的生活,为他们带来全新的娱乐体验。

娱乐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娱乐活动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适度的娱乐可以帮助孩子放松心情,增强社交能力,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

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

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
在中国的许多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生活并不容易。

他们生活在偏远的山村,面
临着贫困、缺乏教育资源和艰苦的生活条件。

然而,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这些孩子们依然充满着希望和勇气,努力地追求着美好的未来。

首先,贫困山区孩子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乐观。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就业机会有限,很多家庭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他们的父母常常是务农为生,收入微薄,难以支撑孩子们的教育和生活开销。

因此,这些孩子们往往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甚至有些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继续上学。

其次,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基础设施
薄弱,很多孩子们生活在简陋的房屋中,缺乏清洁的饮用水和卫生条件。

他们的生活环境往往不尽人意,但是他们依然坚强地面对着生活的挑战,努力地追求着美好的未来。

然而,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依然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他们
渴望知识,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很多孩子们在家长的支持下,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未来。

他们明白,只有通过知识和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贫困山区,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因此,我们应该给予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政府应该加大对贫
困山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分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社会各界也应该关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积极参与扶贫帮困工作,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虽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他们依然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我们携起手来,为他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西部地区是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方,其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等原因,许多农村孩子被迫留在家乡由老人或亲戚照顾,从而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

以下将分析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教育资源匮乏西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学校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较低。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条件限制,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甚至有些孩子还无法上学,造成了严重的教育落后问题。

对策一:加强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教学设施,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对策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和资助,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执教,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素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问题二: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怀和陪伴,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这些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甚至影响学习和生活。

对策一: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机制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聘请专业心理辅导人员,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保持健康心态。

对策二: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和家庭成员应该意识到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关心,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问题三:文化知识水平低由于留守儿童生活环境的限制,他们接触文化知识的机会较少,文化素养水平普遍较低。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也限制了他们未来的发展可能性。

对策一:开展课外教育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活动,如科技创新、艺术文化、体育健身等,拓宽留守儿童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提高文化知识水平。

对策二:借助互联网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远程教育,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弥补他们与城市孩子之间的差距。

关于西部山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西部山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西部山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关于西部山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关于西部山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以四川某边远山区乡镇为例作者:李付忠院系:法政与经贸学院指导老师:高艳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乡二元结构相当突出,西部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入沿海城市务工,导致千千万万儿童留守家中。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基础教育已出现了严重的缺失,此问题俨然已成为了社会的一个焦点。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就我国西部山区某乡镇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期间,我们走访了村间小学、家庭,面对面的接触了留守儿童的心灵。

根据本次调查,在此总结为山区留守儿童基础教育缺失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合理的解决措施来为研究解决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缺失解决措施背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作者及所在团队在团市委和校团委的组织领导下开展了本次“我的中国梦·教育帮扶”为主题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为期三天的实践中我们远赴四川省某边远乡镇进行了走访调查, 通过当地政府、各村委会和学校深入了解了其4个行政村中300余名儿童的教育情况,并对其中30名14周岁以下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了面对面访谈。

经调查,我们发现当今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及其不容乐观,为了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明天,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挽救这一现状。

一、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发现,此乡镇14周岁以下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到了65%,且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此数据来自该乡政府民政部门)。

在我们的调查中了解到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存在厌学、逃学、辍学现象,并且在他们中间成绩下滑、人格发展不健全、心理发生障碍等同学不在少数。

无论根据其学习成绩还是教育在学率都无不表现出相当严重的留守儿童教育缺失问题的严重性,这对国家人才的培养和现代化建设来说存在着相当大的隐患。

总体来说其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习成绩堪忧,求学欲望普遍较低通过在学校的摸底发现,留守儿童学生中大部分成绩不理想,很多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较差。

关于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调研报告——以天水市清水县时家村为例摘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1.5亿农民外出打工,其中能够随父母进城的儿童只占极少数,绝大部分被留守在户籍所在地生活、接受教育。

全国农村目前有留守儿童2000多万,并且每年呈递增的趋势。

尤其是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多种原因,其留守儿童的数量尤为庞大,问题日益突出,日益受到社会有关部门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加大,我国西部贫困山区农村学生生源一年比一年少,学生流失严重,许多学校面临生存的危机,流失儿童数量剧增,这一不良现象严重阻碍了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正常、顺利的实施,同时,给社会、学校、家庭以及留守儿童本人都带来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下面就以天水市清水县时家村为例来分析这一现象:一、调研基本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调查与研究,来为各项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更为实际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能够引起更多社会阶层对此问题的关心、关注与研究。

二、调研基本情况(一)调查内容1、县级层面。

包括“两免一补”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其对当地教育的影响;政府层面是如何理解留守儿童,以及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部门所采取的措施等;留守儿童对家庭、社会的影响以及致使他们留守的原因分析等。

2、学校层面。

学校教育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的比例、在校表现(学习、行为、生活、人际关系、性格、兴趣等);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看法与采取的措施;留守原因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所带来的影响等。

3、留守儿童层面。

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如何;留守儿童自己如何看待父母外出打工;自己如何看待监护人对自己的监护;描述自己的学习生活现状;讲述父母不在家的时候自己的生活故事;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带来了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等。

4、监护人或家庭层面。

留守儿童的生活方面,包括衣食住行的现状,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以及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留守儿童的学习方面,包括他们的学习态度,监护人与学校的沟通,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作用发挥得如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199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UNICEF)寻找摄影师去中国边远贫困地区拍摄儿童生存状况,希望从国际上为中国贫困地区的儿童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援助。

10年来,摄影师曾璜足迹遍布宁夏、甘肃、云南、山西、陕西、新疆、广西、河北、安徽、四川、贵州等十多个省区的几十个国定贫困县,拍摄这些地区有关儿童的教育、卫生防疫、疾病控制等方面现状……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 hksxdsh - 回忆、小时候。

9岁的云南女孩黄香菜因必须承担家务劳动而辍学。

在中国实施“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后,女童们辍学常常不是经济上的原因,而是繁重的家务劳动。

居住在城镇的孩子不会深究他们日常喝的水是从哪儿来的。

水龙头一打开,水就来了。

然而,对家住陕北黄土高原山腰上17岁的刘建李来说,每天天一亮,就必须牵着毛驴下到几百米的山脚驮两桶水,以解决全家一天的生活用水。

通向水井的路是一条羊肠小道。

晴朗的冬日,这条小道还算好走,但刘建李和他的“伙伴”仍在几个拐弯处扬起了呛人的尘土。

雨天和大雪天路况的艰难便可想而知。

15分钟后,他们来到了井边。

接着,刘建李用一个1米左右的小钩吊着一个小铁桶从井中打水,约5分钟后,驴背上的两个大木桶都装满了水并用塞子堵上,这时就该回家了。

上山回家的路对驮着100多斤重的驴来说本来已很艰难,况且这条驴很快就要下崽了。

刚刚还不时憨厚地笑着的刘建李也开始气喘吁吁。

返程比来时多花了一倍时间。

就这样,刘建李每天往返两趟为8口之家运水喝。

洗衣服时,往返次数更多。

由于劳动力有限,家里种的庄稼只能靠老天降雨,完全听天由命。

刘建李每天除了运水,还要背柴、放羊和种地,这让上了5年学的他不得不中途辍学。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 hksxdsh - 回忆、小时候。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山区,学生挤在一间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上课。

中国属于水资源缺乏的国家。

包括新疆、宁夏、内蒙古、青海、甘肃和陕西在内的西北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干旱缺水问题。

虽然自1949年以来政府兴建了3000多座水库,但中国有近5000万人面临饮水难题,其中多数人居住在降水量小或因地形崎岖蓄水困难的中西部。

发展经济可以解决环境导致的生活贫困,经济改革使近2亿人脱离了贫困线,但仍有一部分人生活在世界银行规定的贫困线以下,即每天不足10元。

除此以外,近年来一部分地区还出现了返贫现象。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 hksxdsh - 回忆、小时候。

在离中缅边境3公里的云南苗寨里,辍学的女童是家里不可或缺的劳动力。

贵州省交乐村4岁小波的继父原是当地富甲一方的煤矿主,因为使用高砷煤,不幸中毒致癌,全家也因病返贫,家徒四壁。

在山西大营村也有许多孩子因饮用被污染的水导致砷中毒。

原本是富裕了,希望喝上干净的水,没想到花钱打水井,误打到砷超标的水层上,因病返贫。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 hksxdsh - 回忆、小时候。

幸运上学的广西女童,晚上在教室上的阁楼里就寝。

从家到学校,她们通常要走几十里的山路。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网站资料显示:儿童往往从他们的长辈那里继承了贫穷。

营养不良的妇女生下低体重婴儿。

这些婴儿长到幼儿时期,微量营养素缺乏会使他们发育迟缓,家庭和学校恶劣的卫生状况也导致他们经常生病,学习质量无法保
障。

成绩不良或家务劳动的负担往往使他们不得不过早辍学。

即便辍学后能够找到工作,微薄的收入也会让他们继续在贫困线上挣扎。

这就是贫困的恶性循环。

西部贫困县儿童生存现状 - hksxdsh - 回忆、小时候。

一位5岁的四川女童和她9岁的姐姐帮助爷爷奶奶从五里外的责任田往家背大白菜。

姐妹俩的父母在外地打工。

也许是我们习惯了“家丑不可外扬”,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让很多外国人认为中国各地都已相当富裕了。

他们常常质疑为什么还要向中国提供援助资金这种舆论环境可能导致中国儿童的获赠率大大低于周边国家。

现在,能为生活在贫困地区儿童从国际上获取援助,尽快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是更务实的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