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与现代河北方言分区的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1月 Vol. 33 No. 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11

────────── 收稿日期:2011-09-10

作者简介:高光新(1979-),男,山东五莲人,博士,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训诂学、词汇学。 -26-

语言学研究

西汉与现代河北方言分区的对比

高光新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西汉时期河北方言可分为五区。现在河北方言分为四区七片,通过古今比较,发现河北南部方言古今都是分为三区,北部两区的格局变化比较大,而这个变化有深层的人文历史原因,尤其是地理因素和经济文化因素起着很重的作用。

关键词:河北方言;分区;对比 中图分类号: H 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1)06-0026-03

Comparison of Dialect Partition of Hebei Between Xihan Dynasty and

Modern Times

GAO Guang-xin

(Department of Chinese,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We find that there are five districts of Hebei dialect in Xihan Dynasty. Now Hebei dialect has four districts, we also find that the southern Hebei dialect has three districts is unchanged, but northern Hebei dialect has two districts is changed. The result has many reasons, but geography and economic and cultural factors play a heavy role.

Key Words: Hebei dialect; district; comparison

一、西汉河北方言的分区

西汉扬雄的《方言》所记地名有一百多个,通过考查地名的单独出现和并举出现,可以考查相互之间的亲疏关系,从而可以拟测西汉时期的方言分区。

我们认为,西汉时期,河北方言分为五个区:齐、卫、赵、燕代、北燕。五个区对应今天的位置,齐方言区对应河北东南部(沧州东南部、衡水东南部),卫方言区对应河北南部一小块区域(邯郸南部),赵方言区对应河北西南部(邯郸、邢台、石家庄、衡水西北部),燕代方言区对应河北中北部(保定、廊坊、张家口,加承德、唐山一部分),北燕方言区对应河北东部(秦皇岛,加承德、唐山一部分)[1]。

二、现代河北方言的分区

《河北方言概况》第一次对河北(当时包括天津,今予以去除)方言进行分区,把河北方言分为七个区:第一区9县市,分布在今承德、秦皇岛,第二区15县市,分布在今

唐山、秦皇岛和廊坊,第三区25县市,分布在今保定、廊坊和张家口,第四区17县市,分布在今沧州、衡水和邢台,第五区41县市,分布在今石家庄、邢台、衡水、沧州,第六区22县市,分布在今邯郸、石家庄、邢台,第七区15县市,分布在今张家口[2]。

贺巍等把河北方言的北京官话区和北方官话区分为两区四片:北京官话区的怀承片13县市,分布在承德、廊坊;北方官话区分为保唐片、石济片和沧惠片,保唐片45县市,分布在唐山、秦皇岛、保定、廊坊和张家口,石济片44县市,分布在石家庄、邢台、衡水、沧州,沧惠片17县市,分布在沧州[3]。侯精一把河北的晋语区分为两片:张呼片和邯新片,张呼片18县市,分布在张家口和石家庄,邯新片17县市,分布在邯郸和邢台[4]。贺巍把河北的大名、魏县中东部归为中原官话区[5]。

《中国语言地图集》把河北方言分为四区七片。四区是

高光新:西汉与现代河北方言分区的对比

-27-

北京官话区、北方官话区、中原官话区和晋语区。北京官话区是怀承片;北方官话区分为保唐片、石济片和沧惠片;中原官话区是郑曹片。晋语区分为邯新片和张呼片[6]。

《河北省志·方言志》把河北省的方言分为四区九片。四区是北京官话区、冀鲁官话区、中原官话区和晋语区。北京官话区未分片,有14个县市,分布在承德、廊坊和保定;冀鲁官话区有101个县市,分为秦唐片、保霸片、石衡片、沧州片,秦唐片17个县市,分布在秦皇岛、唐山和承德,保霸片27个县市,分布在保定、廊坊和张家口,石衡片50个县市,分布在石家庄、衡水、邢台和沧州,沧州片7个县市,分布在沧州;中原官话区2个县,分布在邯郸的大名和魏县;晋语区32县市,分为张宣片、鹿元片和邯邢片;张宣片13县市,全在在张家口,鹿元片6县市,全在石家庄,邯邢片14县市,分布在邯郸和邢台。比《中国语言地图集》增加秦唐片和鹿元片[7]。

熊正辉等对《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方言分区进行了调整:北京官话区的怀承片与京师片合并,称为京承片;把冀鲁官话石济片邢衡小片的南和县划入晋语;把原属晋语的临城县(城关以西)、内丘县(城关以西)全部划入邢衡小片。对河北方言分区的调整幅度不大[8]。

考虑到《河北省志·方言志》属于志书,对河北方言以描写为主,因此,对于河北方言的分区,我们仍然采用《中国语言地图集》的观点,即分为四区七片。

三、对比的结果及原因

河北方言的分区,从西汉的五区到现在的四区七片,需要注意的是分区标准,古代的分区标准是词汇标准,现代的主要是语音标准,两者不同。

1. 从齐方言区到冀鲁官话区

历史上,齐国疆域包括今河北东南部,所以齐方言能够在河北占据一个位置。齐和燕之间没有地理障碍,两国交战往往能深入对方,齐宣王曾派兵占领燕国,燕昭王用乐毅攻打齐国,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没被占领。齐和燕在文化上也很接近,两国都面临渤海,都有求仙的方士,《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派人入海求仙,后来秦始皇、汉武帝信任的方士也是燕齐人。

元代以来,新开大运河经过山东,山东西部与河北中南部交往密切,又有历史上的交往,所以两地的方言逐渐融合,最后形成冀鲁官话,冀鲁官话覆盖了河北原齐方言区的全部、燕方言区的中南部、赵方言区的中东部。

2. 从卫方言区到中原官话区

卫国面积不大,但是在方言上独具特色,这是由于“卫(方言)是一种比较保守的倾向于抗拒外来影响的方言。这与这一地区很早就得到开发,人口众多,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关”[9],所以卫方言也在河北占据一角。

在卫国故地的大名和魏县,从隋代开始,都属于同一个行政单位,并且都与它们南部今河南的一些地区划在一起,隋是武阳郡,唐是魏州,北宋和金是大名府路,元是大名路,明清是大名府,元明清三代的大名府(或路),除大名和魏县,其余部分都在河南,最南到黄河,距开封很近。由于历史上大名和魏县一直与河南联系紧密,所以到现在还属于中原官话区,受中原官话影响大,没有变成冀鲁官话区。

3. 从赵方言区到晋语邯新片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都城邯郸,赵方言占据河北西南部。现在,赵方言区故地没有变成官话区,而是变成了晋语区,发生同样变化的还有魏方言区,《方言》里赵魏组成一个方言区,这个方言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晋语邯新片,只是赵魏方言区的面积要更大一些。邯新片与晋语其它小片之间隔着太行山,与中原官话、冀鲁官话之间没有地理障碍,这就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只有赵魏方言区会变成晋语区,而它两侧的韩方言区和燕方言区没有变成晋语区?二是为什么赵魏方言区会变成晋语区,而没有变成官话区?

先看第一个问题,韩与赵魏都是从晋分出来的,但是韩与赵魏的关系并不密切,《方言》里韩出现10次,与赵并举1次,与魏并举3次,《方言》里还有一个大方言区,周郑韩方言区,周郑关系密切,周平王东迁,郑国出力很大,又由于周郑处在韩与赵魏之间,因此,尽管韩也是三晋之一,方言上与周郑靠近,而没有与赵魏靠近。东汉之后,周方言故地的洛阳方言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天下通语的基础,韩方言区故地接近洛阳,后来与洛阳一起变成官话方言区,没有变成晋语区。燕与晋隔着代和太行山,代变成了晋语区,燕没有。

再看第二个问题,赵魏方言区变成晋语区,是移民的结果。明清以来,山西向河南、河北移民很多,比如“邯郸县地名普查中全县20个乡镇,250个村,一半以上是从洪洞迁来的”[10, p45]。造成当地的方言变成晋语,比如,“现在的豫北方言就是在山西泽潞二州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也夹杂着当地土著的成份”[10, p47]。现在邯郸和豫北就是晋语邯新片的所在地。

邯新片的产生也有语言内部的原因。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11]根据有入声的特点,把晋语从官话中分出来,又根据古入声字的今读,把官话方言分为七区,其中,清音入声、次浊入声、全浊入声在北方官话(按:即冀鲁官话)里分别变成阴平、去声、阳平。侯精一《晋语的分区(稿)》[4]根据古四声在今音的演变,把晋语分为八片,其中六片是古入声今全读去声,例外的两片是邯新片和志延片,邯新片的特点是清音入声、次浊入声今多读入声,全浊入声今多读阳平。可以看出,从晋语六片的古入声今全读入声,到邯新片的清音入声、次浊入声今多读入声,全浊入声今多读阳平,再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