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第三章《物态变化》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会正确使用温度计会测量温度、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掌握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的条件以及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
3、能用物态变化解释有关的热现象。
一、评价提升学习1、冷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C、“汗”出在靠教室内一侧的玻璃上D、冰花结在靠教室外一侧的玻璃上2、15g 00C的水与750g 00C的冰混合,则( C )A、冰要熔化B、水要凝固C、都保持原状不变D、说不清楚图13、如图1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D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C、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D、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4、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C )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5、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的汽化的现象C、衣柜中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是樟脑汽化的结果D、只有达到100℃,水才能沸腾6,将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D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无色)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7、在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B )A、初春,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成水B、秋天,雨后的早晨出现大雾C、夏天,教室里洒水后空气变得凉爽D、冬天,晾晒的衣服渐渐变干8、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酒精蒸发快慢跟它表面积有关的是( C )A、温度不等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B、温度相等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C、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放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D、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放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9、一杯充分混合的冰水混合物,放在100C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则( D )A 、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B、冰水温度都升高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D、冰水温度都不变10、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2.掌握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3.建立对物质状态变化过程的概念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2.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1.物质状态变化过程的概念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空气往往被看作是呈现温度的存在,但人们从来没有见过温度,那么温度是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向学生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2. 讲解知识点•物质的三态:以水为例,讲解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
•物质态的转变:通过实验或者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固体-液体-气体的转变规律,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本质。
•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讲解实验或者生活中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3. 练习和讨论在理解了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后,以最为常见的水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各个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过程。
例如:当水温升高时,水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当水的温度降到何时,水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 拓展应用通过生活中实际案例对本章内容进行拓展。
例如,如何在不同温度下煮开一壶水?在夏季热天,如何利用温度跨度生产饮用水?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路面上的雪需要加盐?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确定学生是否理解了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并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巩固和复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入,让学生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效地拉开了本节课的帷幕。
讲解知识点时,采用具体的实验或生活例子,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本质,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和探究各个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练习和讨论环节,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巩固和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的最后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梳理,确保学生掌握了本章的关键思想和基本知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课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或趣味实验,引出物态变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授:详细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相互转化过程及其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变化;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4)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引导学生将物态变化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总结性评价: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培养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物态变化的知识,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相互转化过程及其特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难点:
(1)学生对物态变化规律的理解,尤其是升华、凝华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为了巩固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所学,观察并记录生活中遇到的物态变化现象,至少列举三种,并简要说明其物态变化类型及能量变化。
2.完成教材第三章《物态变化》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同学们认真思考,确保答题质量。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教课设计教师:讲课班级:课节 1 课时课题 3.1 温度课型新课备课时间讲课时间讲课方法察看、实验、议论一、知识与技术:1.理解温度的观点 .2.3.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察看、表达温度计的结构、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教课目的2.经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丈量液体的温度,培育实验能力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1.经过教课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念,使学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和平时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经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育学生爱惜公共财物的优秀品德和正确使用物理丈量工具的优秀习惯.教课要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怎样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实验能力.教课难点温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热水、冷教课器械水、温水 .备注: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引入课题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亲密的关系.在太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学会了使用火,创始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日,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二、进入新课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行靠的,很冷的冬季,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感觉很冷,但是从外面走进房屋里的人会感觉比较温暖 .我们经过实验也能得出 .[想一想做做]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这时,我们感觉在左手感觉温水冷、右手感觉温水热 .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同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好大概划分温度,要正确地判断和丈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丈量工具——温度计 .1.温度计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温度计的基本结构: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温度计的使用、液体、刻度、符号.温度计上符号为 C48 页甲图的量程是 -20℃— 110℃ ,分度值 1℃ .乙图的量程是 35 ℃— 42 ℃,分度值 0.1 ℃.丙图的量程是 -30℃— 50 ℃,分度值 1℃ .[想一想议议]要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假如所测的温度过高,高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假如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寒暑表所丈量的最高温度是50 ℃,最低温度是 -30 ℃,分度值是 1℃,主假如依据我国大多半地域的常年温度范围确立的.体温计所丈量的最高温度是42 ℃,最低温度是 35 ℃,分度值是 0.1 ℃,是依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立的.实验用的温度计所丈量的最高温度为110 ℃,最低温度为-20℃,分度值是 1 ℃,依据实验中需要丈量的范围确立的.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淆物的温度规定为0 摄氏度,把开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摄氏度,在 0 ℃和 100 ℃之间分红100 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 1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读做“ 37 摄氏度” .北京一月的均匀气温是-4.7℃,读做负 4.7 摄氏度或零下 4.7摄氏度 .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2.摄氏温度(板书)我们看 48 页小资料,可否把空白填上.开水的温度是 100 ℃,冰水混淆物的温度是 0 ℃,人的正常体温是37 ℃,我国最低气温为 -52.3 ℃(漠河镇)使用温度计时还可能发生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3.温度计的使用[板书]实验:用温度计丈量水的温度49 页要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丈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所有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可以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固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持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野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板书]那么一般温度计将怎样正确使用?请大家看 50 页 . 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结构有什么不同?体温计能够走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体温计不可以够,为何?为何使用体温计先要甩甩?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并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特别细的曲折缩口.玻璃管特别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细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显然变化,因此更精准.读体温计示数时要走开人体,水银变冷缩短,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可以退回玻璃泡,因此仍指示本来的温度.走开人体,水银变冷缩短,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可以退回玻璃泡,从头用体温计时,一定拿着体温计使劲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不然丈量出温度不正确.三、讲堂练习:1、阅读 50 页科学世界2、 52 页着手动脑学物理:1, 2, 3, 4四、小结:略五、部署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3.1 温度一、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掌握物质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转化规律;•了解物质的熔化、凝固、汽化和凝华的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实验装置、实验材料等;•教学素材:液体、固体、气体的实例描述、图片、实验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利用教学视频或图片展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例如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水会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质的不同状态。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 知识讲解与学习•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展示解释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对物态变化起到的作用。
•通过实例和图片向学生描述物质熔化、凝固、汽化和凝华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是否有规律?对学生来说,这些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3.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进一步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可以使用水的变化作为实例,让学生分别观察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状态转化。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让学生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规律。
4. 拓展与应用•使用情境设计或问题解决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让学生解决以下问题:–将一块冰放在常温下,经过一段时间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热水壶里的水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凉下来,为什么?•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他们理解物态变化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概念、规律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实验探究中,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加深了对物态变化的认识。
通过拓展与应用,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习的实用性。
人教版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过程。
2.掌握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并能运用相关概念解释实际现象。
3.熟悉物态变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能分析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现象。
教学内容1.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2.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3.物态变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4.物质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探究(10分钟)•使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如发放一份小样品或展示一段物态变化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描述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
步骤二:概念讲解(15分钟)•分享课本中关于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物态变化的分类和固态、液态、气态的特征。
•就学生在导入环节中提到的物态变化过程与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和讨论,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步骤三:案例分析(20分钟)•给出几个常见的物态变化案例,例如冰融化成水、水沸腾成水蒸气等,并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与物态变化相关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举例解释这些条件和因素的作用。
步骤四:实验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用火煮水观察水的沸腾过程、用冰块加热观察冰的熔化过程等。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和相关规律。
步骤五:知识拓展(15分钟)•将课堂重点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联系起来,讨论一些不常见但具有重要意义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干冰的升华。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殊的物态变化现象与一般情况下的物态变化有何不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
步骤六:小结与反思(10分钟)•对课堂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概念、分类和相关知识的掌握。
•鼓励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等环节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回答和提问质量。
第三单元 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新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初中物理(人教2024版)大单元学科素养教学设计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学校实验室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活动、网络共享资源。
本单元教学重点:凝华则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无需经过液态。
2.理解这两种物态变化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了解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而凝华过程则会放出热量。
4.能够运用这一特性解释相关现象,如干冰的升华降温作用。
5.能够识别并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樟脑丸的消失(升华)、霜和冰花的形成(凝华)等。
6.了解在何种条件下物质容易发生升华和凝华,如温度、压强等因素对升华和凝华过程的影响。
单元分课时规划和活动实施表本章共分六个小节,建议8课时:第一小节温度 1课时第二小节探究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1课时第三小节熔化和凝固 1课时第四小节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课时第五小节汽化和液化 1课时第六小节升华和凝华 1课时复习和总结 2课时第1小节温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以下图片冰川火山温度计图片中情景的温度怎样?我们怎样测量温度?1.什么叫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热的物6.了解常见的温度计(1)(2)(3)(4)(5)(1)实验室温度计(2)寒暑表(3)数显温度计(4)测温枪(5)体温计10.介绍水银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11、展示温度计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使用方法。
双金属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感应式温度计 LCD数显温度计1.分析上节课绘制的熔化及凝固图像,归纳总结熔化和凝固规律。
5.讨论晶体熔化和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第4小节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水的状态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放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不久以后也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呢?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包含什么物理原理?4.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提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①将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和树荫下,哪种情况下会先干呢?②将湿衣服分别卷起来和摊开晾晒,哪种情况下会先干呢?③将湿衣服分别放在通风与无风处,哪种情况下会先干呢?【猜想】根据生活经验知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上气体的流动等因素有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能列举实例,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环节与流程:基础学习(20min)措施:1、教师课前将要展示的问题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写在黑板上2、小组交流讨论,小组长主持组员协作黑板展示3、教师关注生成适时叫学生或自己点评带领学生阅读多媒体上知识网络图4、让组员自己在纠错区写出他们的错误、展示分配:1、2题第一组展示3、4题第二组展示5、6题第三组展示7、8题第四组展示9题第五组展示第六组负责评价1、简述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
2、依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知识,说明液体温度计选用酒精、煤油和水银等不同测温物质的道理。
3、写出温度计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4、写出蒸发和沸腾的区别与联系。
5、简述晶体的熔化特性。
6、列举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发生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7、写出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指出其温度和能量的变化特征。
8、写出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或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
9、梳理基础知识。
写出对物态变化知识系统网络链。
2、自然界所发生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D、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3、如图2所示,深秋季节,果家常在傍晚向桔子树喷水,以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因气温骤降而被冻坏。
试解释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有被冻坏的原因。
反馈提升:(10min)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结合生活请各小组同学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演出来。
(各组长主持可以唱歌的形式或表演等等)析疑解难(8min)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本章自己的难题与学习当中遇到的困惑我的理解:自我检测(12min)选择题每二分,解释题六分,共分。
【学案】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导学一·温度知识点1:温度计观察各种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填在表格中:种类量程分度值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知识点2:摄氏温度小试牛刀:如图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应该是()A.0.3℃B.3℃C.17℃D.-17℃知识点3:温度计的使用小试牛刀:1.小吕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沸水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从沸水中取出温度计进行读数,此时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先上升,后下降到26℃B.下降,直到26℃C.低于26℃D.等于26℃2.如图所示为自制温度计,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
(1)(多选)实际使用时发现该温度计液柱变化不够明显,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改造温度计的办法中,最好的办法是()A.将自制温度计下端的瓶子换得大些B.将自制温度计的细玻璃管做得细一些C.将自制温度计的细玻璃管做得粗一些D.将自制温度计下端的瓶子换得小些(2)若把小瓶放入热水中时,细玻璃管内的水柱将(选填“上升”、“不变”或者“下降”),该自制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
3.课外实践活动中,小吕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图所示,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
(1)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若周围空气温度升高时,液柱向(选填“左”或者“右”)移动。
(2)为了能较为准确地测量温度,小吕决定给它标上刻度,请你帮他完成这个任务,标刻度的具体方法是:。
(3)使用一段时间后小吕发现,当周围气温变化时,他自制的温度计不能显示准确的温度,请你分析可能的主要原因是。
知识点4:体温计小试牛刀:1.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都是38℃,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5℃和39.5℃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是()A.36.5℃;39.5℃B.39.5℃;39.5℃C.38℃;39.5℃D.38℃;38℃2.如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知道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的物态变化;4.能够观察和描述物态变化的过程。
二.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教学难点•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
四. 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学投影仪和电脑;2.课件:包括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示意图以及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图表;3.物态变化实验器材:如水和冰块、酒精、烧杯、试管、温度计等。
五.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知识1.教师使用投影仪展示物态变化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让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二:学习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教师通过讲解和课件展示等方式,简要介绍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如固态下分子的排列紧密、形状固定,液态下分子的排列较松散、形状不固定等。
步骤三:探究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物态变化实验,例如:将水和冰块放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和记录物态的变化情况。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步骤四:认识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图表,学生观察并进行讨论。
2.学生根据图表,总结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物态变化的规律。
步骤五:巩固和拓展1.教师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思维。
六.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的情况进行评价;2.教师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等活动,评价学生的分组合作能力;3.教师布置相关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期末复习导学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期末复习导学案一、课程标准1.能描述固、液、气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3.知道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六种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情况;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一些水循环现象。
二、知识梳理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体温计量程为,分度值是。
2、人们将物质的称为物质的三态。
3、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
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
4、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形式汽化的。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
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ºC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5、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熔化图像,可知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
三、典型例题例1、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的房间内(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冰能不能继续熔化?例2、“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水就一定会沸腾起来.”这种说法对吗?例3、在很冷的地区,为什么常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而在实验室中,为什么用煤油温度计而不使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例4柱24厘米,若将它放在40例5例6例7、怎样看晶体熔化图象?四、课堂反馈1一层特殊材料,防止火箭外壳温度过高,其原理是:()A、特殊材料的熔化及液化能降温;B、特殊材料的熔化及汽化能放热;C、特殊材料的熔化及汽化能吸热;D、以上说法都有错误。
2、给出的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A、冬天室外看到人们呼出的“白气”;B、将颗粒状的碘加热,产生紫色的碘蒸气;C、衣箱里的卫生球逐渐变小;D、盛有酒精的碟子变干。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体系。
2、通过对物态变化条件及其应用的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来找出规律,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
难点:运用物态变化的原理分析物态变化现象。
三、复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请完成下面的填空(2夯实基础请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⑴挂在室外的湿衣服晒干了熔化⑵夏天冰镇的矿泉水瓶外壁“出汗” 凝固⑶寒冬堆砌的雪人“消瘦”了汽化⑷点燃的蜡烛流下了“眼泪” 液化⑸初冬的早晨草地上出现的霜升华⑹冬天到来河水结冰了凝华四、典例赏析与变式典例1、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变式练习1: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于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典例2、“固体清新剂”放在厕所、汽车、饭店,能有效的预防感冒、清新空气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典例3、如图反应铅的凝固图像的是:A、B、C、D、变式练习2、小明用图4—11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时间123456789101112温度60、767、873、679、680、480、680、580、480、584、788、493、5请按上述实验数据在坐标格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上述数据,你可以归纳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哪些特点?典例4、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八年级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力的概念、运动与力的关系等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学习既有挑战性也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在这个阶段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可能缺乏系统的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结合实验和动画,阐述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目标达成:
-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学生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了解能量转化关系。
-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于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和练习,巩固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
-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验题等。
2.教学实施: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总结解题方法。
3.目标达成:
-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规律和计算方法。
1.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分类认识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比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2.学生在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时,可能难以把握关键因素,需要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生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观察不细致等问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4.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存在恐惧心理,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学案人教新课标版第1节温度一、学习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重点: 摄氏温度的规定。
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三、学习过程:(一)我们把物体的叫做温度。
“想想做做”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完成后小组讨论:“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放入热水中的手,再放入温水中时,会感觉到水是的;而放入冷水中的手再放入同一杯温水中时,却感觉水是的(填“冷”或“热”)。
结论:。
(二)阅读“温度计”部分,然后进行试验:自制温度计。
要求:(试验完成后,小组讨论后总结回答):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的体积越(选填大或小),这就是现象,这说明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3、温度计的构造:。
(三)阅读“摄氏温度”部分,完成以下填空。
(1)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摄氏温度的单位是。
(3)“-15、6℃”读作:或。
温馨提示:小资料中的一些温度值要了解,如:酒精的凝固点、沸点针对训练:动手动脑学物理,1、3题(四)阅读“温度计的使用”和“体温计”部分,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温度计的使用前:首先要认清它的和,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过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会出现现象。
如果所测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所测的最低温度,会出现现象。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方法:(1)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的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停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相平。
3、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被设计成细管,可以防止水银玻璃泡;使用体温计前要,将玻璃泡内的水银甩回玻璃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忧考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3—1温度教学⽬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温度计教学器材:烧杯、冷热⽔、温度计、体温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学达标:引⼊课题:欣赏⼀段有春、夏、秋、冬的影⽚问题:你知道物质有⼏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猜想)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进⾏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结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的温度⽐较⾼?学⽣结论〔 ……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结构原理: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3、摄⽒温度:字母C代表摄⽒温度℃是摄⽒温度的单位,读做摄⽒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度,把标准⼤⽓压下沸⽔的温度规定为100摄⽒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
低于0℃⽤负数表⽰例:37℃读作37摄⽒度-45℃读做零下45摄⽒度4、体温计:○1 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5、实验⽤温度计的使⽤:探究:怎样使⽤?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总结:(1)使⽤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认清分度值……每⼩格代表的数值(2)使⽤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②待温度计的⽰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相平(让学⽣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 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之间的转化;2.掌握物质在温度和压力变化下的物态变化规律;3.理解物质的分子运动规律。
二、导学内容1.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2.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3.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4.物质的分子运动规律。
三、导学步骤1.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物质存在三种不同的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这三态具有以下特点:•固体:形状和体积均固定,分子间距离近,分子只能做微小振动;•液体:固定体积但可变形,分子间距离较大、中等运动自由度;•气体:形状和体积均不固定,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运动自由度较高。
2. 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质分子运动的表征,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固体:通过加热固体,温度升高,分子的振动幅度增大,当温度达到熔点时,固体开始熔化为液体;•液体:通过加热液体,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液体开始汽化为气体;•气体:通过降低温度,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减缓,当温度低于气体的凝点时,气体开始凝结为液体。
3. 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力是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表征,压力的增加会导致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固体:增加固体的压力会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固体的形状和体积不会发生改变;•液体:增加液体的压力会使分子更紧密地排列,液体的体积基本不变;•气体:增加气体的压力会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气体的体积减小。
4. 物质的分子运动规律物质的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具有以下规律:•速度分布规律:在同一温度下,分子的速度是不同的,存在速度分布;•相互作用力规律: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使得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平均动能定理:相同类型的分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自由度:固体分子自由度最小,液体次之,气体最大。
四、导学小结本文介绍了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温度和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以及物质的分子运动规律。
第3章《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1. 物质的三态:介绍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和区别。
2.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3. 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解释吸热和放热的过程。
4.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物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解释各种物态变化过程。
3. 学生能够理解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以及如何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2.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物质的三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环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淇淋熔化、热水沸腾等,引起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详细讲解物质的三态和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如熔化冰块、蒸发水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态变化的过程。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例子。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
2.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其过程。
3. 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
描述一种物态变化的过程,并解释其中的热量变化。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物质的三态: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物态变化例子: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冬天,水管中的水结冰,导致水管破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温度 预习梳理一、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摄氏温度的定标方法。
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的定标: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将沸水的温度定为 ℃,0~100 ℃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是一摄氏度(1 ℃)。
二、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人的正常体温:约37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 ℃,水的凝固点0 ℃;高压锅内沸水的温度高于100 ℃(110-130 ℃);冰箱的最低温度是-18℃;我国最低气温为-52.3 ℃。
三、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1、使用前三看清:看清量程、零刻度线、分度值。
2、使用时三要:①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部和侧壁。
②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趣味资料温度计的发展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
根据所用测温物质的不同和测温范围的不同,有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气体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温差电偶温度计、辐射温度计和光测温度计等。
最早的温度计是在1593年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64—1642)发明的。
他的第一只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图3-1)。
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
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
这种温度计,受外界大气压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测量误差大。
后来伽利略的学生和其他科学家,在这个基础上反复改进,如把玻璃管倒过来,把液体放在管内,把玻璃管封闭等。
比较突出的是法国人布利奥在1659年制造的温度计,他把玻璃泡的体积缩小,并把测温物质改为水银,这样的温度计已具备了现在温度计的雏形。
以后荷兰人华伦海特在1709年利用酒精,在1714年又利用水银作为测量物质,制造了更精确的温度计。
他观察了水的沸腾温度、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盐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经过反复实验与核准,最后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0°F ,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F ,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212°F ,用°F代表华氏温度,这就是华氏温度计。
在华氏温度计出现的同时,法国人列缪尔(1683-1757)也设计制造了一种温度计。
他认为水银的膨胀系数太小,不宜做测温物质。
他专心研究用酒精作为测温物质的优点。
图3-1他反复实践发现,含有1/5水的酒精,在水的结冰温度和沸腾温度之间,其体积的膨胀是从1000个体积单位增大到1080个体积单位。
因此他把冰点和沸点之间分成80份,定为自己温度计的温度分度,这就是列氏温度计。
华氏温度计制成后又经过30多年,瑞典人摄尔修斯于1742年改进了华伦海特温度计的刻度,他把水的沸点定为零度,把水的冰点定为100度。
后来他的同事施勒默尔把两个温度点的数值又倒过来,就成了现在的百分温度,即摄氏温度,用℃表示。
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为现在英、美国家多用华氏温度,德国多用列氏温度,而世界科技界和工农业生产中,以及我国、法国等大多数国家则多用摄氏温度。
轻松演练1、常用温度计利用了液体 的原理;摄氏温度是将一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定为100℃,将 的温度定为0℃。
2、图3-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其中a 的读数是 ,b 的读数是 。
3、如图3-3中,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4、如图3-4,在测液体温度时,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5、如图3-5所示的各种温度计中,不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为( )6、下列对有关温度的估测,最不符合事实的是( )A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B 、让人感到舒适的温度为22-26℃;C 、三穗的最低气温为-15℃;D 、空调制冷的最低温度为16℃。
图3-3 A B C D图3-2a b 图3-4 A B C D 图3-53.2 熔化和凝固 预习梳理一、能区别物质的三种形态: 态、 态和 态,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 。
二、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1、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熔化,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凝固。
2、晶体熔化时 热,但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同样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也就是说,非晶体没有固定的 温度。
三、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1、如图3-6 a 所示,BC 段说明晶体熔化时温度 。
如图4-6 b 所示,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2、如图3-7所示,a 表示 体凝固过程温度变化的规律,而b 表示 体凝固过程温度变化的规律。
趣味资料三穗的气候和水文三穗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部,属北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38.4℃,极端最低气温-7.6℃,全年无霜期290—300天,平均降水量1147mm 。
县内森林覆盖率达43%,境内河流总长776公里,均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邛水河,境内全长81.2公里。
全县水能蕴藏量2.58万千瓦。
结冰的路面为什么撒盐贵州的冬天容易出现凝冻,路面结冰时,公路部门通常在公路上撒盐。
这是什么原因?原来,水的温度达到0℃时,就会结冰。
如果加入盐,结冰温度就会降低:10%的图3-6 a b a 图3-7 b盐水凝固点为-6℃,20%的盐水凝固点为-16℃。
这就意味着如果把盐撒在结冰的道路上,就可以让冰融化。
家里有冰箱的同学不妨做做实验。
轻松演练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态、 态、 态。
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2、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 ,从液态变成固态叫 。
3、晶体熔化时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 ;而非晶体在熔化时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 。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 ,同一种晶体物质,熔点和凝固点 。
例如冰的熔点是 ,水的凝固点也是 。
5、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过程都要 热,凝固过程都要 热。
6、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40℃时呈 态,-39℃时呈 态或 态,也可能呈 态,-38℃时呈 态。
7、①海波、②冰、③铜、④铝、⑤玻璃、⑥松香、⑦蜡、⑧沥青,将它们分类:属于晶体的有: ;属于非晶体的有: (填序号)。
8、地球年平均气温在呈上升趋势,这使得冰川在不断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
这威胁着一些动物、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9、如图3-8所示分别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时温度的变化情况,其中能说明晶体凝固过程温度变化规律的是( )10、以下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哪个正确( )A .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高B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但有一定的凝固点C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11、两杯水中都有同样多的冰块,将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
几分钟后,阳光下的那杯水冰块较少,阴凉处的那杯水冰块较多。
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正确的是( )A .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B .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 .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 .无法比较图3-8 A B C D3.3 汽化和液化预习梳理一、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1、汽化:物质从态变成态;液化:物质从态变成态。
2、汽化的两种方式:和。
二、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1、沸腾: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液体有不同的沸点,同一种液体在不同的气压下沸点不同。
三、知道蒸发可以致冷和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1、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平和、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液体蒸发时要吸热,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气流速度。
趣味资料神奇魔术背后的物态变化知识魔术表演给观众带来神奇的感觉,而一些魔术只是应用了简单的物态变化知识。
在此介绍几个简单的小魔术并加以解析。
●火烧手绢表演者将手绢点燃,向空中扔去。
手绢在空中燃烧着。
熄灭后,却见手绢完好如初。
另一表演形式:把一棉布条,用水淋湿,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使其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
神奇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烛焰穿过了布条。
拿下布条一看并没有烧焦(图3-9)。
解析:表演前把手绢用水浸湿(使手绢和酒精隔离),再放到酒精中蘸些酒精。
常压下,纯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100℃,而布的燃烧温度超过100℃。
虽然酒精燃烧了,水被加热到沸点,但是在水的保护下,布不会被烧着,燃烧的只是酒精。
●煤火烧衣表演者脱下看似白帆布做的工作服上衣,把一个燃烧很旺的火红煤球,用衣服包裹起来。
这时你一定认为衣服将会燃烧起来,但是过了一会,仍无火光出现,打开一看,煤球所烧之处安全无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解析:其实这件衣服是用石棉做的,看着跟帆布衣服相似。
由于石棉能耐1000℃的高温,所以这件衣服是不会被烧破的。
●油锅捞钱江湖艺人经常表演,把手伸到沸腾的油锅里,出来的时候,手安然无恙,从中拿出一枚硬币,这便是“油锅捞钱”。
难道表演者的手真的可以耐高温吗?解析:其实这只是利用了不同物质沸点不同的道理。
江湖艺人的油锅里放的是油和醋,而醋的沸点只有60℃左右,远低于油的沸点。
翻滚的油锅里其实只有醋在沸腾,所以不会烫伤手。
轻松演练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 ,从气态变成液态叫 。
2、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 和 。
两种方式都需 热。
3、液体沸腾时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 ;把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
不同液体沸点 ,同种液体的沸点与 有关。
4、因为蒸发吸热,所以有 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 、液体的 和液体表面气流的 。
5、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 和压缩 。
6、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A 、秋天草木上的露珠B 、冬天人们呼出白气C 、湿衣服变干D 、冰雪消融7、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⑵能测萘沸腾时的温度。
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A .酒精、水银B .都用水银C .都用酒精D .酒精、甲苯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物质水银 甲苯 酒精 萘 熔点-39 -102 -117 80 沸点 357 110 78 2188、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A .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B .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C .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D .防止水分蒸发,以免皮肤干裂9、关于湖面上出现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雾气是水蒸气,是湖水蒸发产生的B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湖水蒸发出来的C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风将湖水吹起形成的10、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3-10中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