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沪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沪教版(上海)数学六年级第一学期2
1.认真完成作业,保持作业本整洁、书写规范。
2.遇到问题时,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及时解决问题。
3.家长签字确认,确保作业质量。
4.提交作业时,检查是否有遗漏或错误,做到尽善尽美。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分数加减法运算方法的发现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举、计算等多种方法解决分数加减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3.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规范书写、认真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通分、约分的应用。
3.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通分、约分的掌握。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加减法运算的能力。
3.分数加减法运算中,对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则的灵活运用。
3.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应用小报,内容包括:定义、运算方法、实际例子、注意事项等。要求版面设计美观、内容丰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审美观念。
4.针对课堂所学,自编一道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并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兴趣爱好融入题目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家长辅助作业:请家长协助学生一起完成一道生活中的分数加减法问题,并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分享。此举旨在增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如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2.各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加减法运算,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2《弧长》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2《弧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弧长是圆的基本概念之一,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2《弧长》一课,通过学习弧长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弧长与半径、圆周率的关系,使学生掌握弧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对圆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弧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弧长与半径、圆周率的关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来理解和掌握弧长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弧长的定义,学会计算弧长,理解弧长与半径、圆周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弧长的定义,弧长的计算方法,弧长与半径、圆周率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弧长的计算方法,弧长与半径、圆周率的关系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弧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来理解和掌握弧长的计算方法。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弧长的计算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教具,如圆模型、弧长计算器等。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自行车轮子的弧长,引入弧长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弧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弧长的定义,解释弧长是指圆上任意两点间的线段长度。
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弧长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主探究弧长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圆模型,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弧长与半径、圆周率的关系。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品】
三、偶数与奇数的概念
1、定义:如果一个整数能被2整除,称该整数为偶数。
如果一个整数不能被2整除,称该整数为奇数。
2、整数的分类
3、奇、偶数经过运算后的变化情况:
奇 奇=偶偶 偶=偶奇 偶=偶
奇 奇=奇偶 偶=偶奇 偶=偶
教学后记
内容简单,所以学生反映不错。
教 案 设 计
1.4(1)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教学目标:1、理解素数、合数、素因数、分解素因数的概念,掌握分解素因数的几种方法,熟练掌握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整数的认识,理解整数的多种分类方法的异同,体现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分解素因数
教学难点:素数与分数、合数与偶数概念的辨析
我们小组的分类:(根据需要填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建立整数和自然数的概念:
1、口答:根据一定的依据把老师念出来的数分一分类,并说明理由。(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归纳、交流)
归纳:
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叫做正整数。
在正整数1、2、3、4……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1、-2、-3、-4……,叫做负整数。
【2019学年沪教版】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第17讲-圆的组合图形面积计算
第17讲-圆的组合图形面积计算1、上次课课后巩固作业处理,建议让学生互批互改,个别错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享,针对共性的错题教师讲解为主。
2、互动探索(上节课预习内容,教师检查正确率,根据学生做题情况,进行讲解)案例1:有一个著名的希波克拉蒂月牙问题.如图:以AB为直径作半圆,C是圆弧上一点,(不与A、B重合),以AC、BC为直径分别作半圆,围成两个月牙形(阴影部分).已知直径AC为6cm,直径BC为8cm,直径AB为10cm.(1)将直径分别为AB、AC、BC所作的半圆面积分别记作S AB、S AC、S BC.分别求出三个半圆的面积。
(2)请你猜测:这两个月牙形(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三角形ABC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222221(1)512.539.25(cm )213 4.514.13(cm )214825.12(cm )2AB AC BC S S S ππππππ=⨯⨯===⨯⨯===⨯⨯==cm 2. (2)相等 AC BC AB ABC ABC S S S S S S =++-=月牙三角形三角形案例2:归纳总结以下基本图面积计算方法(1)扇形:扇形的面积=所在圆的面积360n ⨯; 扇形中的弧长部分=所在圆的周长360n ⨯扇形的周长=所在圆的周长360n ⨯+2⨯半径(易错点是把扇形的周长等同于扇形的弧长) (2)弓形面积:弓形面积=扇形面积-三角形面积.(除了半圆)③”弯角”面积:如图: 弯角的面积=正方形-扇形④”谷子”面积:如图:“谷子”的面积=弓形面积2⨯例题1: 如图,直径AB 为3厘米的半圆以A 点为圆心逆时针旋转60°,使AB 到达AC 的位置,求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图形总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半圆)以AB (或AC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称为a ,扇形ABC 的面积称为b ,则图形总面积为:a b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b a b +-=2603 4.71360b π=⨯⨯=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71平方厘米。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2.2分数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教案沪教版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2.2分数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教案沪教版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及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用具准备教师和学生每人准备一张A4大小白纸、一只铅笔、一只蓝色彩色铅笔、一把直尺。
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通过活动,引入新课大家一起动手做一做.请所有同学们将你们手中的白纸象老师这样同向对折再对折,将白纸四等分。
并用你们的铅笔把折痕画出,并把前三条涂成蓝色。
如图一所示 请第二组同学用铅笔将白纸纵向二等分,如图二所示 请第三组同学用铅笔将白纸纵向三等分,如图三所示 请第四组同学用铅笔将白纸纵向四等分,如图四所示二、新课讲授 1、思考问题请四组同学各选出一名代表将做好的纸交给老师。
教师在前面展示四张纸,并提出问题:“四组同学用同样的纸折成不同等分的图案,(1)第一组蓝色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2)第二组蓝色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3)第三组蓝色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4)第四组蓝色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5)这四组同学蓝色部分的大小是否相同呢?(6)我们从中能发现什么结这些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即=== 2、寻找规律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几可得分数?图一图二 图三 图四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几可得分数?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几可得分数?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分子分母同时进行怎样的运算可得分数,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3、深入思考(1)分别将每一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2)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数:=4、总结概括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分数的分子和分数都进行怎样的运算,所得的分数与原分数相等。
”“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零可以吗?请同学们想一想,根据以上的分析,你发现什么规律?”请学生试着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讨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为什么零要除外?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因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0,则分数成为,在分数里分母不能为0,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能同时乘0,又因为在除法里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的分数与原分数相等。
沪教版(上海)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3.3(2)比例
3.3(2)比例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的问题,2.体会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优化思想,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 能够利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的问题,2. 体会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优化思想,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1. 能够利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的问题,2. 体会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优化思想,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20千米,按这样的速度,3.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二、新课学习1. 思考:上述问题,还能用其他方法求解吗?2. 例题1:牛肉6千克售100元,现有250元,可以购买牛肉多少千克?3. 例题2: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距离为2厘米,实际距离为100千米,如果在地图上侧得乙丙两地距离是23厘米,那么实际乙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练习1:上海市地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为1:200000,现在在地图上量得南京路的长度为5厘米,求南京路的实际长度为多少千米?练习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数学练习册习题3.3 2, 3课课精炼一、填空题1. 将比例式d :c b :a =中的比例内项改写成比例外项所得的比例式是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2. 如果y x 32=,那么___________y :x =.3. 已知b 是正整数,且4是b 与16的比例中项,则_______b = .4. 如果4是2 和x 的比例中项,则_________x = .5. 面包房制作某种糕点中,可可粉与白砂糖的比是1:3,现在有可可粉6千克,那么需要加入白砂糖__________千克.二、解答题6. 兴趣活动中,参加画画的学生人数与参加体锻的学生人数的比是9:4,其中参加画画的学生有24人,那么参加体锻的学生有多少人?7.上海市地图的比例尺为1:200000,现在在地图上量得淮海路的长度为2厘米,求淮海路的实际长度为多少千米?8.某种苹果10元钱可以买3千克,妈妈现有25元钱,可买多少千克的这种苹果?提高题:1. 65千克的人的血液约重5千克.如果每个人血液重量与体重的比总相等,那么52千克重的人的血液约重多少千克?人的体重约是自己的学业重量的几倍?2.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已知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2019年(秋)六年级数学上册4.4扇形的面积教案沪教版五四制
2019年(秋)六年级数学上册4.4扇形的面积教案沪教版五四制附送:2019年(秋)六年级数学上册5.1.1圆的认识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圆,知道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圆的简单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折、量、比、算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教具准备:课本情景图,圆规。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圆规、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自行车等等)出示情景图。
这些交通工具你都看见过吗?(有古代的马车,黄包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和飞机。
)不管古代近代还是现代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车轮是圆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课件第1页】“为什么轮子都设计成圆形的呢?”生猜想。
车轮做成圆形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课件第2页】【设计意图】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觉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索:1.利用已有知识自己创造圆,初步感受圆。
我们对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你能自己画一个圆吗?你是怎样画的?展示画好的圆,并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评价同伴的圆。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在认识圆之前,已经对圆有大量的生活经验,所以让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得到圆,就能使学生感受到圆其实离我们生活很近,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发明了画圆的工具——圆规。
2.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你们会用圆规画圆吗?自由画。
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画圆的?用圆规怎样画圆?谁能把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沪教版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文案
教案文案:沪教版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教案一:数与计算—自然数的认识与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自然界事物和现象,了解自然数的概念及数的顺序排列;2.掌握自然数的读法和写法;3.掌握自然数的比较和排序;4.掌握自然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方法;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排序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1.自然数的认识和排序;2.自然数的读法和写法;3.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辅书籍、练习册、黑板、粉笔等;2.实物或图片,如果实、车辆、图表等。
教学过程:Step 1 自然数的认识(通过观察事物和现象)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物体的数量,如窗户的数量、同学的数量等;2.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事物的数量,如花儿的数量、星星的数量等;3.让学生总结观察到的事物数量的特点,引导学生获得自然数的认识。
Step 2 自然数的顺序排列和比较1.利用教学课件展示自然数的顺序排列,引导学生掌握自然数的顺序关系;2.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进行数量的比较和排序练习;3.让学生尝试完成排队活动,通过移动位置,体验自然数的比较和排序过程。
Step 3 自然数的读法和写法1.向学生出示一些数字及其读法和写法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自然数的读法和写法;2.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进行数字的读写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Step 4 四则混合运算的认识和掌握1.利用教学课件展示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和规则;2.通过练习册和黑板上的计算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进行计算;3.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找出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场景,并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Step 5 总结与归纳1.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2.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得出自然数的认识和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3.布置相关练习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事物和现象、理解自然数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数,掌握自然数的顺序排列、读法和写法。
同时,通过展示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和规则,引导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
2019-2020年沪教版数学六上《百分比的应用》教学设计2
2019-2020年沪教版数学六上《百分比的应用》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会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有关应用题;提高阅图能力,能根据饼图、柱状图等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涉及如合格率、增长率、利率、税率等概念时,结合题目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有关应用题;提高阅图能力,在理解百分比意义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一、创设问题情境从上图中,同学们能得到哪些结论?[说明]1.通过本题,让学生能读懂图中的一些数据的含义,同时引出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从图表中得到一些已知的数据。
2.利用本题也可让同学们感受到全球水资源的紧缺,倡导平时要节约用水。
二、探索新知:下图是对228名学生来校方式进行的调查,问:乘公共汽车来校的学生所占的百分率是多少?乘地铁来校的学生所占的百分率是多少?乘公共汽车57乘地铁76(单位:人)走路来校的学生所占的百分率是多少?骑自行车来校的学生所占的百分率是多少?1.上图中包含有哪些条件?2.本题中要求什么百分率?如何求呢?[说明]1.让学生能从所给的图中得到已知条件,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本题中的数据单位是人,而不是百分率。
构成饼图的各部分百分率之和不能超过100%。
三、应用新知,尝试成功例 6 经济学家将家庭或个人在食物消费上的支出与总消费支出的比值称作恩格尔系数,即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可以用来刻划不同的消费结构,也能间接反映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规定如下表所示:(注:在50%和60%之间是指含50%而不含60%的所有数据,以此类推。
)根据上表,结合我国城市和乡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请你判断下列年份属于哪个阶段。
六年级数学上册2.2分数基本性质第2课时教案沪教版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 2.2分数的基天性质第2课时教课方案沪教版2.2(2)分数的基天性质教课目的1.理解约分,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2.学惯用迁徙的方法掌握新知识,培育学生的知识迁徙能力。
教课要点及难点经过约分化简分数及把分数化为最简分数教课流程设计复习导入学习新课稳固练习讲堂小结回家作业教课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找出28和42的公因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学生:28和42的公因数有1、2、7、14.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4。
2.以下每组数中,哪两个数是互素的?1 和10 12 和26 8 和9 6 和33.还记得分数的基天性质吗?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教师:从方才的复习中能够看出,同学们都能记着这些学过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要依照分数的基天性质,综合应用有关的因数、互素的知识,在不改变分数大小的条件下,把一些分数化简,同学们有信心吗?板书课题:2.2(2)分数的基天性质二、学习新课1、指引学生研究新知。
(1)思虑:与分数12相等且分母小于30的分数有几个?30教师:请同学们察看,12的分子和分母是否是互素的?既然不是互素的,它们就必定有除30之外的公因数。
同学们试一试,想法在不改变分数大小的条件下,把化成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让学生自己研究,试着化简。
教师巡视,合时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予以点拨。
学生的自学活动能够同桌同学议论进行,也能够分小组进行,无论采纳哪一种方式都行,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2)展现化简结果,沟通化简分数的方法。
学生:我把12化简成6。
经过察看,我发现12的分子、分母有公因数2,为了不改变这30153个分数的大小,我就用2分别去除它的分子、分母即121226。
这样就获得和原330215分数相等并且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化简分数的依据是分数的基天性质。
学生:我把12化简成4。
由于12的分子、分母有公因数3,所以我就用3去除它的分子30103 0和分母,即12124,这样也获得了和12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化330313简分数的依据是分数的基天性质。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品】
备课本沪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教 案 设 计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教学目标1、在“分类——归纳”的过程中,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意义。
2、在“实验——猜想——归纳“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概念。
3、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交流、对话的意识,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物的能力,并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建立整数和自然数的概念:1、口答:根据一定的依据把老师念出来的数分一分类,并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归纳、交流) 归纳: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叫做正整数。
在正整数1、2、3、4……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1、-2、-3、-4……,叫做负整数。
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2、把下列各数填在适当的圈内: 12、-6、0、1.23、76、2005、-19.6、9正整数 自然数 整数二、建立整除的概念:1、你能在你的卡片上很快写出一个除法算式并贴上黑板吗?(学生写完后任意贴。
)2、你能根据一定的依据把这些除法算式来分一分类吗?并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我们小组的分类:(根据需要填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的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和商或结果,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每一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归纳: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 2.9 分数运算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1.在现实背景下,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能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难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三、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P59并完成以下内容:
求相同因数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
(1)记法:例如
(2)读法:读作或
特别地:
尝试训练:
把下列各式写成幂的形式:
对于这节课的安排上,首先我准备发动班级学生进行一次调查活动,了解学生生日的情况,对于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列表。根据表格给出部分条件、设计相关问题,请学生思考并完成空白部分。
1~2月
3~4月
5~6月
7~8月
9~10月
11~12月
合计
人数
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问题:1、1~2月和3~4月的总人数占了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通过学生自己的尝试来总结如何在文字描述中找到需要的数学信息并运用合适的方法来解题。
二、结合例题讲解,再次帮助学生,特别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掌握分数运算的运用。
例1、小丽计划三天看完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7,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5,那么第三天小丽应看完全书的几分之几呢?
例2、一只足球的表面是由黑白相间的皮块拼接而成的,现知道黑色皮块的块数是白色皮块的块数的3/5,如果黑色皮块共有12块,那么这只足球上黑白皮块共有几块?
2、的底数是______,指数是_______.结果是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表示()
A、11个8连乘B、11乘以8 C、8个11连乘D、8个11相加
5、的值是()
A、-9 B、9 C、-6D、6
6.计算:
2019上海教育版六上3.3《比例》word教案
2019上海教育版六上3.3《比例》word教案授课时间:xx.11.16 授课地点:江湾初级中学306 授课班级:六<3>班授课教师:严佳琦【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有关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地进行比例的有关计算。
3. 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比例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例的有关运算。
难点:简单的比例问题中比例式的确定。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识问题:上节课学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比值不变。
..的数(0除外思考:能不能把你的课桌桌面的尺寸图画在练习本上?①经过测量,知道课桌桌面的长是1.2米,宽是0.5米。
②要把这张课桌桌面的尺寸图画在练习本上,不可能按实际尺寸画。
③根据比的基本性质1.2米:0.5米=12:5。
∴我们可以把桌面按长12厘米、宽5厘米的大小画在练习本上。
问题:除了按这种尺寸画法外,还有其它的画法吗?(长6cm、宽2.5cm)二、学习新知阅读数学书,回答问题、、、四个量①成比例:如果,那么就说、、、成比例。
(proportion)②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式)。
③比例项:、、、分别叫做第一,二,三,四比例项。
④比例外项:第一比例项和第四比例项叫做比例外项。
⑤比例内项:第二比例项和第三比例项叫做比例内项。
⑥比例中项:如果两个比例内项相同,即:=:时,那么把叫做和的比例中项。
(外项 :=:)也可以表示为,在的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可以得到。
反过来在的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就可以得到,其中、、、都不为零。
概括:比例的基本性质(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如果或,那么。
反之,如果、、、都不为零,且,那么或。
三、例题练习例题1:求下列各式中的(1)(2)解:解:(3)(4)解:解:.学生完成课后练习1例题2:牛肉6千克售100元,现有250元,可以购买牛肉多少千克?分析:单价数量=总价解法一:每1千克牛肉的价格:(元)250元可以购买牛肉:(千克)解法二:设250元可以购买牛肉千克答:250元可以购买牛肉15千克。
【教材】【沪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135页
【教材】【沪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135
页
10、提问: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可以不写吗?试着求出4、5的倍数4、观察从上面几个例子,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一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归纳: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练习 P 7 4三、巩固练习判断(1)15的倍数一定大于15。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它的最小倍数相等。
()(3)36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36。
()(4)1没有因数。
()(5)40以内6的倍数有12、18、24、30、36这五个。
()五、课堂小结1、因数和倍数有什么关系?2、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如何防止遗漏?3、如何求一个数的倍数?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11.书题1.3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教学时间1教学目标的设计1。
掌握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性,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2.渗透从特征到共性的思维方法,让学生体验结论的探究过程。
目标是基于学生状态分析教学中对奇数和偶数的理解。
可被2和5整除的整数特征教学难点的启示。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其他准备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教师指导,学生探究2。
归纳总结,获取规律3。
偶数和奇数的概念1。
分类讨论2。
学生交流3。
学生探索奇数和偶数之间运算结果的练习可以自己完成,老师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总结出来,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
本课的设计试图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一些重要思想。
六年级数学上册 代数的运算教案 沪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代数的运算教案沪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代数的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
- 理解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 掌握代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代数的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教授以下内容:
1. 代数的基本概念:方程、变量、常数;
2. 代数的加法运算:同类项相加、异类项相加;
3. 代数的减法运算:同类项相减、异类项相减。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用代数的可能性。
2. 概念讲解:介绍代数的基本概念,包括方程、变量和常数的
含义及代数式的表示方法。
3. 加法运算:讲解同类项和异类项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代数的加法运算练。
4. 减法运算:讲解同类项和异类项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代数的减法运算练。
5. 综合运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代数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代数运算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
- 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沪教版》
- 黑板、粉笔、教具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学生个人完成代数的加减法运算练。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一道实际问题,展示他们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扩展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代数运算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例如:
1. 实际应用:让学生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运用代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2. 创作代数表达式: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些代数表达式,并让其他同学进行简单的计算。
参考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本沪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教 案 设 计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教学目标1、在“分类——归纳”的过程中,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意义。
2、在“实验——猜想——归纳“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概念。
3、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交流、对话的意识,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物的能力,并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建立整数和自然数的概念:1、口答:根据一定的依据把老师念出来的数分一分类,并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归纳、交流) 归纳: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叫做正整数。
在正整数1、2、3、4……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1、-2、-3、-4……,叫做负整数。
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2、把下列各数填在适当的圈内: 12、-6、0、1.23、76、2005、-19.6、9正整数 自然数 整数二、建立整除的概念:1、你能在你的卡片上很快写出一个除法算式并贴上黑板吗?(学生写完后任意贴。
)2、你能根据一定的依据把这些除法算式来分一分类吗?并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我们小组的分类:(根据需要填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的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和商或结果,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每一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归纳: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判断下列哪一个算式的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10÷3 48÷8 6÷4(教师板演)3、互动游戏:一位同学说一个除法算式,同桌判断是不是整除?并说明谁能被谁?谁能整除谁?教师引导归纳;(1)除数、被除数都是整数。
(2)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
练习: P 5 24、一展身手:(1)有15位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老师准备把她们平均分成若干小组,有几种分法能?有可能把他们平均分成4个小组吗?为什么?(2)一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糊纸盒,每组糊的个数同样多,小马虎统计时说:全班共糊纸盒342个,小马虎统计错了?为什么?三、课堂小结:1、今天我学会了什么?2、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什么方法?四、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教案设计1.2 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会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3.知道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个,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个。
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的交流、对话的意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1、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概念1、问题情景:有12块边长是1个单位长度的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几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第一问先请学生独立画出草图,然后小组交流。
第二问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共同完成。
)2、12与1、2、3、4、6、12有什么关系?看书 P6 (概念)3、说说12与1、2、3、4、6、12有的关系。
(同桌互相交流)判断:能不能说12是倍数,3是因数?强调: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如果光说谁是倍数,或谁是因数是不完整的。
4、火眼金睛:你认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错在哪儿?(1)42÷6=7,所以42是6的倍数,6是42的因数(2) 42÷6=7,所以42是倍数,6是因数(3)42÷9=4┄┄6,所以42是9的倍数,9是42的因数(4)4.2÷0.6=7 ,所以4.2是0.6的倍数,0.6是4.2的因数(5)4.2÷0.6=7,所以4.2是0.6的7倍。
通过检测,你对倍数和因数有什么新的认识?二、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1.例1 18的因数有哪几个?分析:18的因数是指什么样的数?18能被哪些数整除?试着求出20、9的因数。
2、观察18、20、9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规律?归纳: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
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通常是成对出现的。
2.例2 2的倍数有哪些?分析: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哪些数能被3整除?3×1=3 3÷3=13×2=6 6÷3=23×3=9 9÷3=3…………提问: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可以不写吗?试着求出4、5的倍数4、观察从上面几个例子,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一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归纳: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练习 P 7 4三、巩固练习判断(1)15的倍数一定大于15。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它的最小倍数相等。
……………()(3)36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36。
……………………()(4)1没有因数。
………………………………………………()(5)40以内6的倍数有12、18、24、30、36这五个。
……()五、课堂小结1、因数和倍数有什么关系?2、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如何防止遗漏?3、如何求一个数的倍数?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教 案 设 计1.3能被2、5整除的数教学目标:1、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定义; 2、渗透由特征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体验结论的探究过程。
教学重点:对奇数、偶数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能被2、5整除的整数特征的揭示。
教学过程: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1、请学生回答上节课布置的思考作业2、让每位同学各写10个整数;3、你所写的整数中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4、你能发现被2整除的整数的特征吗?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特征? 二、归纳总结、得出规律1、 能被2整除的整数,个位上数字为0、2、4、6、8。
能被5整除的整数,个位上数字为0、5。
2根据这一特征你能随意写出能被2整除或能被5整除的整数吗?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的整数特征又是什么?三、偶数与奇数的概念1、 定义:如果一个整数能被2整除,称该整数为偶数。
如果一个整数不能被2整除,称该整数为奇数。
2、 整数的分类⎩⎨⎧偶数奇数3、 奇、偶数经过运算后的变化情况:奇±奇=偶 偶±偶=偶 奇±偶=偶 奇⨯奇=奇 偶⨯偶=偶 奇⨯偶=偶注:相邻两个整数之和(之差)为奇数,之积为偶数。
四、学生小结五、 回家作业:完成练习册教案设计1.4(1)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教学目标:1、理解素数、合数、素因数、分解素因数的概念,掌握分解素因数的几种方法,熟练掌握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整数的认识,理解整数的多种分类方法的异同,体现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分解素因数教学难点:素数与分数、合数与偶数概念的辨析教学过程:一、素数、合数概念的引发1、每位同学写两个整数,并写出它们的因数。
2、提问:你写出的整数有几个因数?(教师在黑板上列一张表)因数个数些有3个、4个……二、素数、合数概念的形成1、概念:我们把只含有因数1和本身的整数叫做素数或质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你能写出几个素数?几个合数?三、对概念的认识探讨一:1)1是素数还是合数?2是素数还是合数?2)除1外你能举出一个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的整数吗?3)是否存在这样的正整数,既是素数,又是合数?4)按素数、合数对正整数分类,可分为几类?探讨二:1)合数与偶数、素数与奇数相同吗?若不同,你能讲出区别吗?(举例说明)2)整数1到底是什么“身份”?你能讲清楚吗?四、课堂反馈:课本P12练习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六、回家作业:完成练习册教 案 设 计1.4(2)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教学目标:1、理解素数、合数、素因数、分解素因数的概念,掌握分解素因数的几种方法,熟练掌握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整数的认识,理解整数的多种分类方法的异同,体现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分解素因数教学难点:素数与分数、合数与偶数概念的辨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每位同学写出两个整数,然后再将它们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
(请几位同学板书)有没有哪位同学所写的整数不能写成几个素数的乘积?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教师总结:引出素因数、分解素因数。
如何将一个合数分解素因数? 二、分解素因数的方法 1)“树枝分解法”例:将48、35、60分解素因数 (图省略)48=22232⨯⨯⨯⨯ 35=75⨯ 60=5232⨯⨯⨯说明:先将该合数分解成两个因数之积,再将其中的合数分解,一直分到不能再分为止。
短除法2)例2:把24、35、64分解素因数说明: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的步骤如下:1,2,3。
… (见课本)特别强调这种方法的解题程序,并且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
计算器分解法3)例:将1334分解素因数 说明:首先用计算器将合数分成两个整数之积,再分别对两个整数进行分解,最终化为素数之积的形式。
三、探讨;分解素因数与分解因数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学生练习:P14 练习1、4(2) 五、课堂总结:学生学习的感受。
六、回家作业:练完成习册。
教案设计1.5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进一步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素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基本方法。
2.经历对问题的分析,观察,找规律,讨论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素因数意义的理解,体会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优化思想,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