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殡仪馆方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殡仪馆方案

创造优雅与平和的意境

——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整体改造规划设计

1 背景概况

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兴建的8家殡仪馆之一,现为国家一级殡仪馆。其用地略呈葫芦形,三面被山峦环绕,依靠防护绿地与周围其他城市用地隔离,仅东侧开敞与城市道路相通。由于城市迅速扩充,殡仪馆所在已经处于重庆主城的中心城区,毫无扩充用

地可能,只能依靠整体改造扩充服务空间。

2 追求纯洁与平和的意境

中国人对生命死亡的认识传统地带有强烈的宗教、迷信色彩。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人们的生命观有了很大进步:生命是纯洁的、珍贵的,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死亡是生命的一个必然过程,也同样应该受到尊重。逝去的生命应该在特有的超然与宁静的气氛中受到生者缅怀和追忆。因此,礼赞生命,追求纯洁与平和的意境成为方案创作的目标。

我们提交了两个方案,分别获得公开方案征集的第一和第三名,这里是第一名方案“绿原白

花”。

3 意境营造

本方案寻找一种基于地域人文精神的建筑空间模式,它既具有传统文化特征,又能满足现代

功能和观念的需求。

⑴ 升华场地自然特征-“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哲学观在场所环境营造中的体现,就是充分利用现状自然特征,在传统风水格局及景观视线组织方面使周边环境和建筑协调共生。

•根据用地形状强化空间特征。根据总体服务功能需要,设计将用地较狭窄的前区布置为公共性较强的服务区,较宽敞的后区布置成殡仪馆主体功能区,两区结合处设计了喇叭状弧形拱状分区入口,与后区三面环绕的山体完成了“凹”状空间围合,塑造出世外桃源式的主体

集聚空间。

•结合地形条件隐蔽辅助空间。方案利用结合地形将殡殓服务等辅助功能设计成山地特有的“吊层”建筑形态,其绿化屋顶与山体连为一体,为突出“小白花”守灵楼形象创造了条件。•利用景观元素强调空间精神。现有场地通过从内到外配置草坪、灌木、乔木三层绿化系统营造不同的空间层次感,主体集聚空间强调以绿地、水面来调节和舒缓人们的情绪,创造出“在茂密苍翠的森林环绕之中,小白花点缀着一片绿色的草地”优雅平和的意境。

⑵ 传承传统丧葬文化-空间序列

殡仪馆空间一共有三大功能群:前区行政办公区和悼念文化广场;后区骨灰存放和公墓安葬区;中部守灵服务、遗体处置和火化区三大功能群。方案结合人们传统的丧葬文化习俗,用“Y”形轴线将这一系列空间串联起来,构成富于节奏变化,强调心理引导的空间序列:人流离开城市的车水马龙进入场地,经过前区肃穆的悼念文化广场步道,穿越前高后低的喇叭

状入口,来到周围高、中间低,世外桃源式的主体集聚空间。守灵人流往右经过坡道和楼梯间上至守灵区;追悼人流则往前进入墓地,往左沿踏步上到12生肖广场和千秋堂;告别人

流则往右进入告别广场。

⑶ 尊重当地殡葬习俗-集中灵堂

重庆习俗,人去世后,应设灵堂三天。灵堂是死者灵魂安息之处,也是待死者后代奔丧,供亲友吊丧死者的场所。由于居住密度太大,重庆现采用集中守灵服务中心解决市民此类需求。石桥铺殡仪馆整体改造要求设置大中小40余个守灵厅堂,由于用地限制,必须处理成多层

甚至高层建筑体量。

集中守灵对建筑空间及流线提出了特殊要求:

•集中接受遗体,进行必要登记处理,然后分送至各个守灵厅堂;

•避免丧主及守灵人流视线接触到其他家的死者遗体;

•不同厅堂可能有不同的守灵行为,应该尽量避免相互产生干扰。

经过探索,只有“核心服务周边”的方式最能合理地满足上述特殊要求,经过处理的遗体通过核心筒的电梯从地下通道运送至核心筒外围各层各厅堂,而凭吊人流则从外围进入各自厅堂。这种空间组织方式发展成为寄托哀思的“小白花”建筑形象,为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

精神传递创造了条件。

4 创作思考

本项目从建筑的场所、空间和文化的角度,通过对巴渝地区殡葬文化特点的提取与重构,营造简洁洗练的整体空间,使人透过有形的建筑表象,解读出生命蕴藏的精神特征,寻求对逝者过往的怀念,对生者心灵的安慰,从而使殡仪馆场所呈现出精神化和纪念性的完美契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