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清明班会教案优秀5篇

2024年清明班会教案优秀5篇

2024年清明班会教案优秀5篇清明班会教案篇1教育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

2、情感目标:通讲故事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努力学习,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能认清自己的不足,学会好好学习、热爱生活、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

班会过程男: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

女: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

男: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以先进的科学和灿烂的文化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峰巅。

女:而近百年黑暗与屈辱的历史,又将她推向深渊。

男:为了改变这一切,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探索与奋斗中含恨而去。

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烈士们的鲜血才点亮了中国的天。

男:今天,我们在这里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

女:以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现实来告慰英魂。

合:先烈们,你们安息吧!男:松涛阵阵,那仿佛是先烈们发出了欣慰的微笑。

先烈们,如果你们在天有灵,就请你们看一看你们的鲜血浇灌出的美丽的鲜花吧!女:历史刻在石头上的记录可以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但刻在人们头脑中的记忆却永远清晰。

男:有形的纪念碑可能会垮掉,但人们心里的纪念碑却永远屹立。

女: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男:前辈流血牺牲,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拥有一片晴空,呼吸自由的空气,欣赏这美丽的鲜花吗?女:不,他们希望的是受过深重灾难的祖国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加强盛、美丽。

(一)、了解清明节1、清明节由来,清明节习俗,清明节食品,清明节纪念方式及国外清明节。

让学生知道清明节的日期;清明节的别名;随着网络发展,清明节有了不同的纪念方式;我们家乡清明节的食品和习俗。

(二)、学会去爱1、故事《刘邦祭祖》汉高祖刘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谁?如果是你,你是怎么想的?汉高祖刘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祖宗。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只有爱父母的人,才会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

主题班会教案《走进清明感受传统》

主题班会教案《走进清明感受传统》

主题班会教案《走进清明感受传统》第一章:教案概述1.1 主题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清明节的由来、意义以及传统习俗。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发展,认识到清明节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3 教学重点:清明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和意义。

1.4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清明节简介:介绍清明节的起源、时间、地点以及相关的传说故事。

2.2 清明节习俗:讲解清明节的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并解释其文化内涵。

2.3 清明节意义:阐述清明节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包括缅怀先人、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

2.4 清明节诗歌:欣赏清明节相关的诗词,感受诗人对清明节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播放清明节歌曲或展示清明节图片,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3.2 教学活动一:讲述清明节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

3.3 教学活动二:分组讨论清明节习俗的内涵,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3.4 教学活动三:清明节诗歌朗诵,感受诗人对清明节的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4.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讨论,检验学生对清明节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4.3 学生表达力:鼓励学生在班级分享自己的感悟,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搜集更多关于清明节的信息,如诗歌、故事等,下周分享给班级。

5.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墓地或开展扫墓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清明节的意义。

5.3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加班级的清明节主题班会,共同传承传统文化。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清明节相关教材,如《清明节》、《我们的节日》等。

6.2 图片:收集清明节相关的图片,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6.3 视频:寻找清明节相关的视频资料,如清明节习俗介绍、清明节起源等。

三年二班感受传统清明缅怀主题班会教案

三年二班感受传统清明缅怀主题班会教案

三年二班感受传统清明缅怀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主题:感受传统清明,缅怀逝者二、活动背景: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探春节,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传统清明,缅怀逝者,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特举办此次主题班会。

三、活动目标:1.了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通过缅怀逝者,培养同学们的感恩之心,增强班级凝聚力。

3.激发同学们对国家、民族和家庭的热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四、活动内容:1.讲述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a.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旨在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

b.清明节有踏青、扫墓、放风筝等习俗,寓意生活美满、对逝者的怀念和祝福。

2.欣赏清明节的诗词a.分享经典诗词《清明》、《登高》等,让同学们感受诗人们眼中的清明节。

b.邀请同学朗诵诗词,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缅怀逝者,感恩生命a.分享班级中逝去的亲人、朋友的故事,让同学们感受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b.邀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逝者的怀念和感恩之情,培养同学们的感恩之心。

4.清明节主题活动a.组织同学们制作清明节手工艺品,如风筝、扫墓花等,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

b.开展清明节知识竞答,检验同学们对清明节的了解程度。

5.弘扬爱国主义精神a.分享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让同学们了解为国家、民族付出生命的英雄。

b.邀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国家、民族和家庭的热爱之情,激发爱国情怀。

五、活动步骤:1.主持人开场,介绍活动主题和意义。

2.讲述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让同学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3.欣赏清明节的诗词,感受诗人们眼中的清明节。

4.缅怀逝者,分享班级中逝去的亲人、朋友的故事,培养同学们的感恩之心。

5.开展清明节主题活动,制作手工艺品,开展知识竞答,让同学们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

6.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分享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六、活动时间:40分钟七、活动地点:班级教室八、活动准备:1.诗词资料、故事素材、清明节手工艺品制作材料等。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文化。

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懂得珍惜幸福生活。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传统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清明的起源和意义2. 清明节的习俗3. 革命先烈的故事4. 清明节的手工制作5. 清明节的文化欣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文化。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故事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敬仰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2. 清明节相关故事材料3. 手工制作材料4. 文化欣赏素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清明的起源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 学习清明习俗:讲解清明节的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清明节的传统风俗。

3. 讲述革命先烈故事:分享革命先烈的事迹,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付出,培养学生的敬仰之情。

4. 清明节手工制作:指导学生制作清明节相关的手工作品,如风筝、扫墓小花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清明节文化欣赏:欣赏清明节的相关诗词、歌曲等,让学生感受清明节的文化韵味。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清明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扫墓、踏青,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文化。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感受革命精神。

2. 开展清明节主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清明的感悟和对革命先烈的敬仰。

3. 举办清明节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清明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清明节的认知和感悟。

2. 评价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完成情况,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清明节扫墓的注意事项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通过对文明祭祀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文明祭祀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清明节的由来、文明祭祀的注意事项,提高安全意识。

三、教学过程:1、清明节的由来: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有这么一个事例:在清明节期间,那天风大,一对老年夫妻在山坡上祭祀时引发了火灾,老两口赶紧灭火,但由于风大,火势起来太快,眼看着火势起来但他们却无能为力,情急中,老太太晕倒在了现场。

发现火情后的森林消防队员迅速赶到,从上午9时一直忙到下午,才将大火扑灭。

“那天一是风大,二是那个山坡较陡,下边的火刚刚扑灭,上边的火又向下蔓延,给灭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农民1000多亩的林地被焚烧殆尽。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文化氛围。

2. 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3. 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清明的起源和意义2. 清明的习俗3. 革命先烈的故事4. 传统诗词欣赏5. 清明节的活动安排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清明的起源和意义,引导学生对清明节产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清明的习俗和传统活动,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清明节的文化氛围。

3. 分享: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引导学生向英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4. 欣赏:赏析与清明有关的诗词,体会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5. 实践:组织学生参加清明节的相关活动,如扫墓、踏青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情况。

3.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的资料。

2. 革命先烈的故事资料。

3. 与清明有关的诗词资料。

4. 清明节的活动安排资料。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清明的习俗和传统活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革命先烈,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再现革命先烈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3. 诗词朗诵:让学生选择一首与清明有关的诗词,进行朗诵,体会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4. 清明节手抄报:让学生制作清明节手抄报,展示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清明节的作文,可以是自己的经历,或者是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和感悟。

2. 让学生选择一首与清明有关的诗词,进行翻译和解析,体会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八、教学反馈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诗词朗诵和手抄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清明的理解和感悟。

XX“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XX“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清明的起源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1.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清明节的了解和体验。

第二章:清明节的习俗与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各种习俗和文化活动。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2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各种习俗: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清明节的文化活动:诗歌朗诵、故事讲述等。

2.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介绍清明节的各种习俗和文化活动。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清明节习俗和文化活动的了解。

第三章:清明节的故事与传说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相关故事和传说。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2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相关故事和传说:例如“寒食节的故事”、“清明节的传说”等。

3.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介绍清明节的相关故事和传说。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清明节故事和传说的了解。

第四章:清明节的活动设计与实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到清明节的活动中,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2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活动设计:例如制作清明寒食、踏青寻春等。

清明节的活动实践:例如组织扫墓、放风筝等。

4.3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设计清明节的活动。

学生实践:让学生参与到清明节的活动实践中。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并总结自己在清明节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学生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清明节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5.3 教学方法:学生总结: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六章:清明节的诗歌欣赏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并理解清明节相关的诗歌。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6.2 教学内容:清明节相关的诗歌:例如杜牧的《清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班会背景与目的一、班会背景:1.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 清明节是缅怀先人、祭扫烈士的时刻,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时机。

二、班会目的:1. 增强学生对清明节的了解和认识,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英烈的情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章:活动主题与内容一、活动主题:“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二、活动内容:1. 清明节的历史起源与文化意义2. 清明节的习俗与传统活动3. 缅怀英烈,传承红色精神4. 清明节诗词欣赏与创作5. 互动环节:清明节文化知识问答第三章:活动准备与实施一、活动准备:1. 收集清明节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准备清明节习俗演示道具和材料。

3. 准备清明节诗词素材和相关书籍。

4. 准备互动环节的题目和奖品。

二、活动实施:1. 主持人简要介绍清明节的背景与意义。

2. 展示清明节的历史起源与文化内涵的图片、视频等。

3. 分组讨论清明节的习俗与传统活动,并进行展示。

4. 邀请学生分享对英烈的缅怀之情,传承红色精神的故事或感悟。

5. 欣赏清明节诗词,并进行诗词创作活动。

6. 互动环节:清明节文化知识问答,颁发奖品。

第四章:活动总结与反思一、活动总结:1. 学生对清明节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习俗和传统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表达了对英烈的缅怀之情,传承了红色精神。

3. 学生通过诗词欣赏与创作,提升了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活动反思:1.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清明节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对今后的班会活动进行改进和优化。

第五章:家长沟通与反馈一、家长沟通:1. 教师通过家长会或家访等方式,向家长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内容和目的。

走进清明感受受传统班会教案三篇

走进清明感受受传统班会教案三篇

走进清明感受受传统班会教案三篇走进清明感受受传统班会教案1活动目的:1、通过队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

2、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

活动准备:清明节的有关资料活动过程:《热爱祖国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六二中队主题队会活动现在开始!主持人:孟欣孟创刘文龙一、引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释题主持人:1、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它在每年的4月4~6日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

主持人:2、清明节:清明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24节气中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清明节”。

作为节日,它又包含了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主持人:谁知道清明节的来源三、清明节的来源谈到清明节,自然会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

传说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

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

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

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

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的衣襟上,题了这样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了。

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

清明节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8篇

清明节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8篇

清明节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传统文化与生活》教材第四章“节庆习俗”部分,详细内容为第一小节“清明节的起源与习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掌握其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提高对民族节日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感恩先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及文化内涵。

难点:对清明节习俗的理解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清明节相关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 背景介绍:讲解清明节的起源、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

3. 习俗讲解:详细讲解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并结合实践情景进行展示。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清明节习俗的文化内涵。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家族的清明节习俗,提高课堂氛围。

六、板书设计1. 清明节起源与发展2. 清明节主要习俗扫墓踏青放风筝3. 清明节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清明节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谈谈你对清明节习俗的理解。

(3)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清明节对你的意义。

2. 答案:(1)见课堂笔记。

(2)见课堂笔记。

(3)开放性题目,无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2)开展清明节习俗体验活动,如制作风筝、踏青等。

(3)鼓励学生阅读与清明节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互动环节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中应充分运用PPT课件、视频资料等多元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清明节习俗,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5篇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5篇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传统文化与生活》教材第四章“传统节日”部分,详细内容为第一小节“清明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以及与清明节相关的诗词、故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清明节的起源、时间、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传统的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体会古人对先烈的敬仰之情。

重点:掌握清明节的基本知识,如起源、时间、习俗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读物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清明节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清明节的起源、时间、习俗、文化内涵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家族的清明节习俗,增强课堂互动。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首与清明节有关的诗词,分析其意境和表达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创作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词或短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清明节”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要求:内容充实,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少于500字。

2. 作业题目:搜集与清明节有关的诗词,分析其意境和表达技巧。

答案要求:至少搜集3首诗词,进行详细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扫墓、踏青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家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讲解深度与广度;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与可操作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处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互动;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走进清明,发扬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发扬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发扬传统主题班会教案章节一:导入活动目的: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步骤:1. 教师简要介绍清明的由来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活动素材: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的相关资料。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的图片或视频。

章节二:学习清明习俗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清明节的习俗。

活动步骤:1. 教师介绍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或家人在清明节的传统活动。

活动素材:清明节习俗的相关资料或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的引导问题。

章节三:清明节的传统文化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活动步骤:1. 教师介绍清明节的相关传统文化,如诗词、音乐、绘画等。

2.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对清明节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作。

活动素材:清明节相关传统文化的资料或示例。

学生分组展示的引导问题。

章节四:清明节的意义和反思活动目的:让学生思考清明节的意义,培养反思和感恩的心态。

活动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清明节对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清明节的感受和思考。

活动素材:清明节意义的引导问题。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章节五:总结和行动计划活动目的:总结本次班会内容,制定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活动步骤:1. 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如学习更多关于清明的知识、参与传统活动等。

活动素材:本次班会的重点内容的总结。

学生制定行动计划的引导问题。

走进清明,发扬传统主题班会教案章节六:清明节的诗词欣赏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诗词欣赏,感受清明节的文化韵味。

活动步骤:1. 教师挑选几首关于清明节的诗词,让学生朗读并解释诗词含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活动素材:清明节相关的诗词资料。

学生分组讨论的引导问题。

章节七:清明节的故事分享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分享清明节的故事,加深对节日的理解。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明节的起源、意义和习俗,深入感受传统文化。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增强爱国情怀。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珍惜当下,努力成长。

二、教学内容1.清明节的起源和发展2.清明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3.清明节与革命先烈的联系4.生活中的感恩与珍惜5.总结与反思三、教学重点1.清明节的起源、意义和习俗2.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质3.生活中的感恩与珍惜四、教学难点1.清明节习俗的传承与弘扬2.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3.生活中的感恩与珍惜的实践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清明节的起源、意义、习俗和传统活动,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质。

2.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感恩与珍惜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清明节习俗的传承与弘扬,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的实践。

4.情景模拟法:模拟清明节的传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5.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与反思,巩固学习成果。

教案内容依次展开,分别针对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进行详细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爱国情怀,提高感恩与珍惜的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清明节的相关音频、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新课导入:讲解清明节的起源、意义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案例分析:分享革命先烈的事迹,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革命先烈的精神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实践活动:模拟清明节的传统活动,如踏青、扫墓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6.小组分享: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

7.总结提升: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活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1.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2.清明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3.手工制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剪纸作品4.诗歌朗诵:《清明》5.清明节的故事分享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活动。

难点:手工制作剪纸作品和诗歌朗诵。

四、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视频、剪纸材料、剪刀、胶水等。

2.场地:教室。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清明节。

2.学习清明习俗(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清明节期间的习俗和传统活动,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并分享各自的了解。

3.手工制作(10分钟)学生动手制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剪纸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诗歌朗诵(5分钟)学生分组朗诵《清明》,感受古人在清明节表达哀思的情感。

5.清明节故事分享(5分钟)学生分享关于清明节的感人故事,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6.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清明节文化。

7.课后作业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烈士纪念馆或扫墓,深入了解清明节祭英烈的传统。

2.开展清明节文化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清明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3.举办清明节主题绘画比赛,引导学生用画笔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清明节的认知和兴趣。

2.评价学生在手工制作和诗歌朗诵中的表现,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后作业和竞赛成绩,评估学生对清明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馈1.学生反馈: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传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教师反馈:学生在课堂表现积极,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

走进清明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

走进清明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

走进清明主题班会教案走进清明主题班会教案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进清明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走进清明主题班会教案1一、活动目的: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了解清明节的相关习俗,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先烈们永垂不朽。

二、活动准备:诗朗诵、讲故事、ppt等三、活动过程:主持人2: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

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仅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于那些在历史上为人民献出生命的,人民都会纪念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即将到来,我们将带着对先烈们的怀念开展本次的主题班会,祭奠那些为了中华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的先辈!1、清明节的来源:(1)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出示相关图片)(2)交流感受(3)说说清明节的习俗(结合自身经验)2、朗诵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出示图片):①《清明即事》(唐孟浩然)②《寒食》(唐孟云卿)③《清明》(唐杜牧)主持人2:我们今天的辛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的道路是先辈用鲜血铺成的。

是他们为我们民族的解放,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而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险阻。

“东方红,太阳升”,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掀起了我们祖国崭新的历史篇章!他们把生存的权利留给了后代,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这是人间大爱,流芳百世!3、讲故事,怀先烈:(1)说说你知道的关于先烈的故事(2)观看烈士的片段(3)谈谈你此时的的感受4、诗朗诵:《站在烈士纪念碑前》师总结:英雄的赞歌永世传唱,烈士的英名万古流芳。

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将爱国真情永远流传!走进清明主题班会教案2一、活动目的: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先烈的情感。

3. 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先烈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清明的资料、图片等。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清明的相关知识,准备发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引发学生兴趣。

2. 主题分享:学生分组,每组分享他们对清明的理解和感受,其他学生倾听、互动。

3. 观看视频:播放有关清明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氛围。

4. 小组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小组内讨论并分享意见。

5. 总结发言:每个学生发表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清明的了解程度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对祖国和先烈的热爱程度。

六、教学活动:清明习俗体验1. 活动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清明的传统习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

2. 活动内容:a. 扫墓: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为校园内的烈士墓碑清洁、献花。

b. 踏青: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公园或郊外进行踏青活动,欣赏春天的美景。

c. 放风筝:学生分组比赛放风筝,体验传统清明活动。

3. 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尊重习俗,遵守纪律。

七、教学活动:清明诗词朗诵1. 活动目的:通过朗诵清明诗词,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活动内容:a.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清明相关的诗词,如《清明》、《登高》等。

b. 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朗诵,可以自选一首或合作演绎一首诗词。

c. 邀请其他班级或老师担任评委,对学生的朗诵进行评价。

主题班会教案《走进清明感受传统》

主题班会教案《走进清明感受传统》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走进清明感受传统》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活动。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2. 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 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清明节的习俗、传统活动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

3. 案例分享(5分钟)教师分享一些有关清明节的感人故事或亲身经历,让学生感受清明节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清明节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四、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和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时,要注意深入浅出,让学生易于理解。

2. 在案例分享环节,教师可以邀请家长或邀请有清明节亲身经历的同学来分享,增加真实感和感染力。

3.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或纪念馆,深入了解清明节的相关历史和文化。

2. 开展清明节文化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清明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举办清明节主题的文艺演出,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XX“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XX“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先烈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清明的起源:介绍清明节的由来,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的历史背景。

2. 清明的习俗:讲解清明节的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让学生感受清明节的风土人情。

3. 清明的意义:阐述清明节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缅怀先烈:讲述革命先烈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孝亲敬长:教育学生尊敬父母长辈,弘扬传统美德。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享革命先烈的事迹,引导学生感悟爱国情怀。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孝亲敬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孝亲敬长活动,如为父母长辈献一份孝心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清明的习俗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3. 案例分享:讲述革命先烈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孝亲敬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孝亲敬长活动,如为父母长辈献一份孝心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革命先烈事迹的感悟程度。

3. 学生对孝亲敬长重要性的认识和实际表现。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清明节期间能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展示清明节的图片,如扫墓、踏青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2. 视频播放:播放有关清明节的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清明节的理解。

3. 故事分享:邀请家长或老师分享革命先烈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的起源、习俗和意义,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先烈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清明的起源:介绍清明节的由来,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背景和历史。

2. 清明的习俗:介绍清明节的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让学生感受清明节的风俗文化。

3. 清明的意义:讲解清明节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清明节对于民族的精神意义。

4. 清明节的故事:讲述一些与清明节相关的感人故事,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让学生感受清明节的人文情怀。

5. 清明节诗歌欣赏:欣赏一些与清明节相关的诗歌,如杜牧的《清明》,让学生感受清明节的诗意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清明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清明节的习俗和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3. 互动: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家族的清明节习俗,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4. 诗歌欣赏:让学生齐读或背诵与清明节相关的诗歌,感受清明节的诗意美。

5. 总结:总结本次班会内容,强调清明节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价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清明节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学生参与互动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清明节相关资料:如故事、诗歌、图片等。

2.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清明节相关书籍:如《红楼梦》、《清明》等。

六、教学活动:1. 清明知识问答:设计一些关于清明节的知识问答题目,让学生在班会上进行互动,增加对清明节的了解。

2. 清明节习俗体验:组织学生模拟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如扫墓、踏青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

3. 清明节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族的清明节故事,或者讲述自己了解的清明节感人故事,以此传承和弘扬清明节的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教案大方五小六(2班)班主任
黄家琴
一、活动背景:
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光。

清明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被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列入法定国假日,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

然而,青少年学生虽然热切盼望清明小长假,但据我的初步调查不少青少年学生,对这个节日的民俗意义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却知之甚少,他们认为祭祖是老人的事,甚至认为是封建迷信,而扫墓则是出游的幌子,至于清明节的来历、风俗、文化内涵等他们知之甚少。

针对他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对感恩思源的精神的实践而召开了这次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2、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

有利于青少年对孝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和升华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三、活动时间:XX-3-30
四:活动地点:六年级(2)班
五、活动准备:
1、清明节习俗活动片段,爱国电影(淮海战役)片段、爱国烈士图片、哀乐、白色、黄色、紫色皱纹纸、铁丝、剪刀、包装纸、空白花圈等。

2、学生前搜集整理清明节有关知识、资料、图片等。

3、每位学生调查自己家的家族史。

4、每组选若干名学生参加“清明知识知多少”比赛,准备竞赛的题目。

六、活动过程
班主任: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

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仅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

下周就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为了更好的开展这次活动我们举办了这次班会。

(一)利用竞答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习俗。

1、引导学介绍清明节的由来
生:简述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略)
生: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讲述清明节的由来更能深入领会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指导学生领会清明祭祖扫墓的文化内涵
班: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的,最主要的还是祭祖扫墓。

播放清明节习俗活动影像资料或展示有关图片,最后播放一组民间扫墓、祭祖图片或影像。

班:看了最后一组图片影像,同学们有什么想法?这是封建迷信活动吗?对待我们的先人我们该不该缅怀,该如何缅怀?(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口答)
总结:清明祭祖不可少,扫墓祭祖”可以帮助我们“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理解自己生活和事业基础的真正内涵,能激发人们勇于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斗志,更能体现人类生生不息、繁衍永续的精神。

扫墓祭祖可以促使我们加深对自己生命原本的认识,让每个生者都牢记自己身世的渊源、了解自己生命的脉络。

总之,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
和动力。

祭祖方式:寄托哀思的同时也要爱护城市环境,采取鲜花、水果、网上祭祀等“低碳”的文明祭祖方式,不随地燃烧纸币等祭祀用品,不乱堆乱倒等。

引导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族,并交流自己在清明节与父母去扫墓祭祖打算。

班:没有我们的祖先就没有今天的我们,他们还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一个家族史就是一个家族的奋斗史。

我们应该纪念他们。

除了拜祭我们的先人,我们还要祭拜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

播放爱国电影(淮海战役)片段请同学们观看,并谈谈历史上为我们浴血奋战的革命烈士与我们现在和谐生活的关系。

学生五人一组交流观后体会、学生推荐代表谈谈体会生:明确没有他们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谐,今天的幸福。

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班: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主题,但不是全部,还有吃青团、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你知道这些活动的有关知识吗?下面全班按前布置分成两组互相提问,答对问题最多的一组获胜。

3、指导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问题如:有哪些体育活动?秋千最早叫什么?荡秋千有
什么好处?
蹴鞠是一种什么游戏?谁发明的?什么叫探春?为什么要植树?为什么要插柳?戴柳?祭祖时一般在什么树合适?等等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辩论抢答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清明节的习俗,直观的画面有利于学生真切感受清明节的氛围,领悟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人文内涵,并在思想上明确怎样才能过一个文明的有意义的清明节。

二、指导学生扎白色、黄色、紫色的纸花如百合、玫瑰、菊花等,
一生做单独的一朵,一学习小组做成一束,两组以上做成一个花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与美术结合起来,让学生用自身的能力去缅怀先人烈士更有意义。

三模拟祭扫烈士现场:
奏哀乐,全体学生默哀1分钟表达自己对先人及烈士的悼念,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颂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具体行动缅怀先人烈士,让学生的情感在具体活动中得到升华与提高。

四.
总结:
1、用一分钟演讲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上完本节班会后对清明节的理解和感受。

2、班主任总结:通过今天的班会活动我们深刻理解了清明节的来历和节日含义,中国人历来注重情感,不忘本,因此我们对先人的祭祀是发自内心的感恩与缅怀。

我们相信亲人、先祖能够感受到我们的情意与祭奠,我们华夏儿女也一定会一代代延续而这种温情。

我们还要沿着革命先烈走过的足迹,树立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清明节有它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不仅要热爱它,过好它,还要更好的传承它。

设计意图:先由学生总结是检验本节班会效果的有效方法,教师的适时补充与总结让本节班会更加完整,让学生对本节班会的学习有一个总体上认识。

五、拓展
清明节小长假与父母一起祭奠祖先或烈士并写一篇作文或用一幅美术作品,记述自己过程、见解或感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与实际节日结合起来,与语文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自觉地传承本民族文化。

六、反思
清明节前夕学校照例要求各班主持班会、制作小花或花
圈祭扫烈士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应德育校长的要求,教大家做纸花或扎花。

于是我把美术与班会结合起来教学可谓一举两的。

前要求学生充分调查相关资料,上利用竞答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习俗。

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

有利于青少年对孝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和升华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同时指导学生扎白色、黄色、紫色的纸花如百合、玫瑰、菊花等,或者利用野花扎成花束。

并简单模拟祭扫烈士现场祭奠。

最后鼓励学生清明节小长假与父母一起祭奠祖先或烈士并写一篇作文,记述自己过程、见解或感受。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但是在教学后我发现学生们虽然通过制作或绘画或实际参加清明节活动表达了自己对先人及烈士的缅怀及敬仰之情,但是因为过于强调“先人”、“烈士”,学生从内心里对生命产生了敬畏之情,同时也从内心上片面的认为清明节就是“鬼节”,另一方面,过分注重追古思今,强调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清明节变成了思想政治,变得枯燥。

这些都是因为在教学中也许是因为时间的仓促,没有细致的帮助学生全面解读从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因此,我决定在清明
节后针对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与学生作一次深入的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