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新高考地理第五章地貌第15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纲呈现考点解读 考情分析学生用书P067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①热能。

2.表现形式及其作用⑥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⑦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⑫平缓。

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河流或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微探究1 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三峡形成的原因一样吗?答案它们都是受河流流水作用而形成,但长江三峡位于上游,主要是受侵蚀作用形成的,长江三角洲位于下游河口,主要是受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分类岩浆岩(A侵入型岩浆岩、B⑬喷出型岩浆岩)、C⑭沉积岩、D是变质岩。

2.地质作用⑮冷却凝固、⑯固结成岩、⑰变质作用、⑱重熔再生。

(1)自岩浆始至岩浆终,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其地质过程为冷却凝固。

(2)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其地质过程为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

(3)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其地质过程为重熔再生作用。

微探究2 岩石圈的三类岩石都能直接相互转化吗?答案不能。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可转化成其他岩石,但其他岩石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学生用书P068考点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续表【知能拓展】内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 1.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1)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

(2)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的。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貌第15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课件新人教版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貌第15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课件新人教版
微点 3 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 (1)风化作用是指在流水、风、温差、生物等的作用下,岩石崩解破碎的过程。 (2)风力作用是风力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微点 4 流水的化学溶蚀和化学沉积作用 碳酸钙和碳酸溶液(雨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这是个可逆反应,碳酸钙难溶,碳酸氢钙 可溶,从左向右,石灰岩被溶解,形成溶沟、洼池、石芽、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溶洞等地貌。从右向左,产生石灰岩,形成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帘等地貌。 CaCO3+H2O+CO2 Ca(HCO3)2
势是使 地表起
搬运作用 风、__流__水___、冰川 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_堆___积___地貌的发育 伏状况

输送大量物质
趋于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 堆积作用
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_平__缓___
三、常见地貌类型 1.喀斯特地貌 (1)概念:组成地壳的__可__溶___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 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__广__西___、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__溶__沟___、洼地、峰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以__溶__洞___ 为主。
微点 5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沉积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是外力作用。 (4)由沉积物指向沉积岩的箭头——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5)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稳定
海洋
加大
海洋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单元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鲁教版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单元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鲁教版

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林山水、云南石林)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
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挪威峡湾)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等海蚀地貌
濒海地带(例:海南的天涯海角)
冰川堆积
流水堆积




风力堆积
海水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图说地理
微专题三 岩石圈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组成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解析 本题以实景图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导致岩层的变形或位移而形成的,故图示地质构
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运动,故B项正确。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 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 完成下题。
(2)垂直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 台湾海峡:在远古时代,台湾岛是与中国大陆相连的,约在几百万年前,由 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将台湾岛与大陆隔 开。 二、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响可总结图表如下:
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学 指 1.结合有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科基础)
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3.运用示意图,描述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微专题一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题 微专题二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必备第一模块第五章地貌第14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必备第一模块第五章地貌第14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必备:第14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必备知识学科素养1.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3.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等常见地貌的成因、主要类型及分布。

4.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内容。

1.综合思维:结合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析某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地貌特征。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掌握不同地区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和地貌景观的差异。

3.地理实践力: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识别常见的地貌类型;掌握地貌观察的方法。

一、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1 ________。

(2)分类:进行得很快的内力作用和进行得极其缓慢的内力作用。

(3)表现形式。

项目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定义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2________运动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的过程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岩层在□3 ________方向上受到压力、张力等,从而发生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或变位岩浆只有□4 ________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一般发生在□5 ________,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例证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6 ________等富士山、乞力马扎罗山等—(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7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 1.举例说明地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

[提示] (1)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

(2)东非大裂谷: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

(3)台湾海峡:在远古时代,台湾岛是与大陆相连的,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

2.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8 ________________能。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总结课件ppt版本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总结课件ppt版本

1.•甲处单属于击A( 此)处。 编辑母CD..向背斜斜成成谷山• 第三级
2.若C在Y2处钻30–m第到达四该级水平面,则在Y4处钻至该水
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 第五)。级
A.【老2解 ,5即析岩m】层第两1B翼题.新,3在5、地中m下间同老一C,.水属5平于5面背m上斜,构Y2造D、.;Y从635处图取中m得等的高砂线岩分的布形可成知年,该代地比是Y1谷、地Y4地处形取,得因的此砾属岩于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 蚀成谷地


图示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向斜底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断层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层,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 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 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 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或湖 泊
方貌面判。读。第(2)题,可从河流流经位置、地形特点及泥沙量来分析。

案解

谢 谢观 赏
谢谢
(续表)
地质构造
褶皱
资源
石油、天然气
原因 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
实践应 用
工程建设
挖隧道
原因
稳定,不易积存地下水,工 程难度小
地下水 底部低凹,易存水
建大坝
地下岩层坚硬稳定
断层 泉水出露、河谷发育 岩层断裂、地下水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发育成河谷 不宜建大坝、交通干线等
大坝易损坏,库区易渗漏;交通干线易遭破坏
可溶性石灰岩在含有CO2的流水中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风蚀洼地等 在高纬或高山地区,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往往形成 冰斗和角峰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3.下列地区最可能出现图示地质地貌发育过程的是( B )
A.青藏高原南部
B.内蒙古高原西部
C.德干高原东部
D.巴西高原北部
4.以下风沙沉积层形成最早的是( A)
A.S1 C.S3
B.S2 D.S4
5.风沙沉积层S5形成时( D ) ①风力较强 ②风力较弱 ③风向多变 ④风向稳定
A.①③
B.①④
2.该天坑峭壁多生长灌木的原因是( C )
A.气候干旱少雨
B.地下水源丰富
C.土层相对浅薄
D.太阳辐射较少
[解析] 第1题,读图中崩塌物可知,广西大石围天坑是地下溶洞坍 塌形成的,C正确;不是火山喷发、地堑、盆地陷落形成的,A、B、D 错误。故选C。第2题,灌木耐干旱、耐贫瘠,天坑峭壁土壤贫瘠、土层 薄、水分储存少,因而生长灌木,C正确;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湿润,A错误;该地区多石灰岩,多地下暗河,地下水丰富,但峭 壁水分储存条件差,B错误;太阳辐射对灌木的生存影响较小,D错误。 故选C。
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 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 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
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
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
水的流动性越强,水 的溶蚀能力越强;反 之则越弱
(2)喀斯特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代表性形
态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
类型
形态
成因
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地表喀斯特
莲花盆便于同步地从洞底向上生 有利于其与二氧化碳充分接触从而形

成沉积
信息获取
知识调动
由材料可知,莲花盆为地下喀斯 (2)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且有
特景观,所以其主要为沉积地貌。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故平坦的河床可

解密05 地质演化过程和冲淤平衡(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解密05 地质演化过程和冲淤平衡(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地貌的 思维导图地貌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结果能量来源作用主体表现形式作用结果判读地貌的观察山地的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板块运动侵蚀地貌板块构造理论板块分布板块运动的地貌类型断层褶皱应用工程建设找资源类型判读堆积地貌地质构造侵蚀方式位置、形态堆积过程位置、形态冲淤外力作用三大岩石地质过程描述地质剖面的观察地貌景观的观察尺度方位[高考解密]地球表面的地貌丰富多样,高考试题多利用现实的地理事物或地理景观考察其成因,分析形成过程,另外地质剖面的判读也是考察重点。

学生要有地貌的基础知识储备,也要有一定的地质思维能力。

本节设置重点如下:1.地质作用方式的判读2.地质过程的推演3.地质剖面的判读4.河流冲淤录CONTENTS 01020304地质作用方式的判读地质剖面的判读地质过程的推演河流冲淤预测地质作用方式的判读/地貌的成因2023年1月高考浙江卷3-4 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及成因2022年6月高考浙江卷-1 地貌景观图的判读2022年1月高考浙江卷-4 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方式2021年6月高考浙江卷-1 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方式2022年高考江苏卷25(1) 平原的成因2022年高考上海卷 板块运动下的地貌成因2022年高考天津卷17(2)地貌(淤泥质海岸)的成因2022年高考海南卷8-9 地貌景观的成因2022年高考海南卷16(1)地貌(河流壶穴)的成因2021年高考海南卷-14 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方式2022年高考山东卷18(1)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方式2022年高考辽宁卷-8 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方式2021年高考辽宁卷-13 地貌(“酱缸包”)的成因2021年高考福建卷9-10 地貌(盐壳)的形成地球表面的各类地貌景观都是在地质作用下而形成,考试的方向基本围绕地貌景观特点的判读、地质作用的方式(内、外力在作用)以及分析地貌景观的成因。

地貌景观可以是熟悉的,也可以是新颖的,例如“酱缸包”、新疆罗布泊盐壳。

高考地理复习检测: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高考地理复习检测: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2高考地理复习检测: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单选题“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地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

下面左图为“巨人之路”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据此完成1~3题。

1.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属于右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2.“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地质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凝固—风力侵蚀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凝固—海水侵蚀3.对“巨人之路”景观未来观赏价值影响最大的可能是( )A.风力侵蚀B.海水侵蚀C.全球变暖D.火山地震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

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

图Ⅰ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图Ⅱ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4~6题。

4.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5.风影沙丘( )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6.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下图为我国某湖泊示意图,其沉积物一年中由粗和细两层组成,据材料及图示完成7—9题。

7.形成该湖泊沉积物的主要外力作用可能是A.冰川作用、风化作用B.冰川作用、流水作用C.流水作用、风力作用D.风化作用、风力作用8.该湖湖滨湿地广布,其中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位于湖泊的A.西北部B.东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9.湖泊沉积层可还原古代气候环境,若湖底细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年比往年A.冬季风力偏大B.夏季气温偏高C.夏季降水偏多D.冬季光照较强石河一般多发育在0℃海拔高度附近,高大山地冻土层发育,其山坡上崩解的巨大块砾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发生整体运动,大量砾石充填凹槽或沟谷形成石河景观。

高中地理专题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讲)(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专题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讲)(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1

专题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核心突破】核心要一内力作用与地貌【归纳总结】1.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主要表现形式(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2)(3)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3.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4.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水平运动平行于地表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垂直运动垂直于地表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变动、台湾海峡的形成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紧密相关。

这两种运动是同时存在,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运动结果也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

严格地说,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地壳运动都包含着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但水平运动一般伴随发生垂直运动。

因而,就全球而言,地壳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活动提示】(P70活动)1.从公元79年至15世纪,海岸处于下沉运动,原因是三根大理石柱在公元79年时底部被火山灰覆盖,15世纪时被覆盖部分却沉到了海平面以下。

2.说明了从公元15世纪至18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上升运动,判断依据是那时大理石柱上留下了被海生动物钻孔的痕迹。

3.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

【典题探究】【例1】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1)~(2)题。

(1)甲景观图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

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C.剧烈的火山活动D.外力的强烈侵蚀(2)乙图中地质构造及出露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020版高考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 为背景,貌的内、其表现,中风力、高。

高考清单1.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1________。

(2)内力作用表现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12________和重力能。

(2)外力作用表现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②沉积岩的特点:地表分布最广泛,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可能有化石。

3.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是矛盾关系。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19________,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向于平坦。

从全球来看,地质作用以内力作用为主。

命题角度一内力作用与地貌[经典例题]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 搬运作用B. 地壳运动C. 变质作用D. 风化作用[思维建模]1. 文字信息获取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

2. 图像信息获取地形信息——山地;岩层形态信息——向下弯曲。

3. 推理分析4. 知识调用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常见地貌图的判读及内外力作用的判断。

[小试牛刀] ________ [方法归纳]1. 针对性归纳:常见的内力地貌岩层运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变式训练](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回答1~2题。

1. 贝加尔湖形成于( )A. 地壳断陷集水B. 火山口集水C. 河流改道D. 滑坡阻断河流2.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 湖区降水量加大B. 入湖径流增多C. 湖盆在加深D. 入湖泥沙增多命题角度二外力作用与地貌[经典例题](2015·全国卷Ⅰ)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必修1+选修Ⅰ­1)一、选择题盘吉尔怪石林(如右图所示)处于吐鲁番西部的“三十里风区”内,岩体多为石炭纪火山岩和角砾凝灰岩(一种火山碎屑岩),呈青灰或褐红色,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

在欣赏盘吉尔怪石林的过程中,需要沿铺设好的木栈道天梯拾级而上。

据此回答1~3题。

1.形成盘吉尔怪石林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波浪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2.铺设木栈道主要是为了( )A.减少游客破坏B.降低地面坡度C.增加木材销售量D.减缓石林的生长3.组成盘吉尔怪石林岩体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外核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盘吉尔怪石林处于吐鲁番西部的“三十里风区”内,这里风力强劲,风速快,风力侵蚀作用强。

故形成盘吉尔怪石林主要的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

第2题,铺设木栈道,可以减少游客踩踏、触摸盘吉尔怪石林,减少人为破坏。

第3题,组成盘吉尔怪石林的岩体多为石炭纪火山岩和角砾凝灰岩(一种火山碎屑岩),均为岩浆岩,其来源于地球内部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答案:1.B 2.A 3.B(2020·衡水十三中质检)山西黑是一种黑色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辉绿辉长岩,呈深黑色,以斜长石和辉石为主。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回答4~6题。

4.山西黑属于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5.山西黑的形成过程是( )A.岩浆侵入、地壳运动、风化剥蚀B.地壳运动、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固结成岩、岩浆侵入、侵蚀搬运D.岩浆侵入、风化剥蚀、地壳运动6.每年夏季,随着降水增多,山西黑表层形成青苔,青苔会( )A.加速岩石成土过程B.产生分泌物延缓风化C.挤占生物生存空间D.破坏植物生长的土壤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山西黑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读图可知,甲由沉积物堆积形成,为沉积岩,乙为侵入型岩浆岩,丁为喷出型岩浆岩,丙为变质岩。

第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山西黑为侵入型岩浆岩,应是岩浆上升后侵入岩石,然后冷凝形成岩浆岩,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岩石上升出露地表,受到风化剥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的。

第6题,青苔在岩石表面会加速风化过程,使岩石的成土过程变快,但不会挤占生物生存空间和破坏植物生长的土壤。

答案:4.B 5.A 6.A(2020·湘赣十四校联考)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

7.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堆积形成B.风力侵蚀残留C.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D.流水沉积作用8.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 )A.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B.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C.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D.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解析:第7题,由“河湖相土状沉积物”,可判断先有流水沉积过程;后经风化、流水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图中地貌形态;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表会较平坦,则D正确。

第8题,雅丹地貌分布区多出现在常年大风的地区,迎风坡因风力强而侵蚀作用强,破坏更严重而残留物少,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背风坡因风力小而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

答案:7.D 8.B(2020·郑州一模)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

读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状沙丘示意图,回答9~11题。

9.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A.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10.该抛物线状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11.抛物线状沙丘表面常有耐旱植被着生,不同部位的植被覆盖度各不相同,植被覆盖度往往与不同部位所受的外力作用密切相关。

图示沙丘植被覆盖度最低的部位最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第9题,结合材料“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可知,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风,故选B。

第10题,抛物线状沙丘凹进一侧为迎风坡,风力侵蚀作用强,故位于凹进部位的甲、丁两处以侵蚀作用为主;风力作用可将凹进区域的风沙物质侵蚀,搬运至背风坡堆积,背风坡呈弧形凸出,故乙、丙两处以堆积作用为主,故选D。

第11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区域盛行西风,迎风坡风力强劲,水汽蒸发量大,地表土壤十分干燥,加上侵蚀作用强,不利于植物生长,故位于迎风坡凹进区域的甲、丁两处植被覆盖度低于背风坡的乙、丙两处,B、C错;甲、丁两处虽然都位于迎风坡凹进区域,但丁处坡面与风向近于平行,甲处坡面与风向近于垂直,甲处侵蚀作用更强,故甲处植被覆盖度低于丁处,故D 错,A对。

答案:9.B 10.D 11.A(2020·辽宁朝阳凌源抽测)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北部库赛湖的地理位置及该湖泊中M点的湖底沉积物剖面,湖泊附近陆地砂砾较多。

据此回答12~14题。

12.图中M点的湖底粗颗粒沉积物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季节分别是( )A.风力作用春季B.流水作用夏季C.海浪作用秋季D.冰川作用冬季13.图中湖泊N点附近的水深较浅,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青藏高原的抬升B.区域降水量稀少C.泥沙的大量沉积D.断层使湖水渗漏14.近些年连续观测发现,M点湖底粗颗粒沉积层的厚度逐渐变薄,其原因可能是( ) A.青藏高原风力减小B.入湖水量逐渐增加C.全球变暖,气温上升D.区域生态环境改善解析:第12题,库赛湖位于青藏高原,冬季温度低,风力强劲,风力搬运作用使大量的陆地砂砾在冰面沉积;春季气温回升,湖泊解冻,冰面上的粗颗粒物质沉积到湖底形成粗颗粒沉积层。

夏季流水搬运的粗颗粒泥沙在湖泊边缘沉积,细颗粒泥沙在湖泊中心沉积;冰川前沿不可能进入湖泊中心。

第13题,湖泊中N点位于河流入湖口附近,河流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湖口沉积,N点湖底地形不断抬高,所以其湖水深度较浅。

第14题,M点湖底的粗颗粒沉积层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湖底粗颗粒沉积层的厚度逐渐变薄,说明风力搬运、沉积作用减弱。

青藏高原的风力在短期内变化不大;粗颗粒沉积层厚度变薄最可能是该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加,风力搬运的粗颗粒物变少。

答案:12.A 13.C 14.D(2020·长沙模拟)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位于江苏省宜兴城西南约25千米的祝陵村螺岩山上。

面积约为5 000平方米,长约800米,全洞由上、中、下、水四层洞穴组成。

洞洞奇异而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

水洞长120米,游人多以洞中泛舟为一乐事。

入口在中洞,中洞的狮象大场是一个面积达1 000平方米的天然大石厅,高达7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名抵柱峰。

据此回答15~17题。

15.溶洞内石钟乳、石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溶蚀B.风化作用C.流水沉积D.流水搬运16.每一层石灰岩洞穴形成时( )A.地壳持续上升B.地壳间歇性上升C.地壳持续下降D.地壳稳定17.善卷洞的四层洞穴形成,经历了几次地壳运动( )A.三次上升运动B.四次上升运动C.三次下降运动D.四次下降运动解析:第15题,石灰岩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溶洞,而溶洞内的各种钟乳石和石笋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故选C。

第16题,石灰岩洞穴是石灰岩被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出现不同层次的洞穴,说明每一层洞穴被溶蚀期间地壳稳定,没有受外界干扰而中断,D正确。

若同层洞穴形成期间地壳运动活跃,石灰岩溶蚀过程被中断,又重新溶蚀,便无法形成连续的洞穴层,故A、B、C不选。

第17题,善卷洞形成过程中若没有发生地壳运动,石灰岩被溶蚀后只形成一层洞穴。

入口在中洞,最下面是水洞,上洞的规模最大,形成时间最长,说明经历了地壳抬升,流水往地势更低的地区溶蚀。

目前洞穴分四层,说明地壳抬升了三次,A正确,B错误。

地壳下降,流水继续往低处溶蚀,则洞穴不会分层,排除C、D。

答案:15.C 16.D 17.A二、非选择题18.(2020·广东七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的大孔隙次生碳酸钙。

其成因是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在适宜的环境下,且往往是在植物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下,使碳酸钙过饱和而沉积。

钙华沉积的多少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减去总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在一定低温(低于20 ℃)达到最大值。

材料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6CO2+6H2O 叶绿体C6H12O6+6O2碳酸钙的溶蚀与沉淀作用CO2+CaCO3↓+H2O Ca2++2HCO-3材料三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高原边缘的密集断裂给降水的渗流提供了通道,也使地下水因沟谷的切割,易于溢出形成饱含碳酸钙的喀斯特泉,泉水在山谷中溢出,一旦条件合适,水中的碳酸钙就会沉淀出来,在地表堆积成钙华。

因此,横断山区从北到南形成一条钙华景观带。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分析植物作用如何影响钙华的沉积与溶解。

(2)说明横断山区形成钙华景观的条件。

(3)同样是石灰岩被溶蚀,为什么华南地区多形成峰丛、峰林,而横断山区不能形成?试分析原因。

(4)与中国南方相比,横断山区喀斯特地貌动态变化速率更快,景观稳定期更短,也更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说明原因。

解析:(1)由公式6CO2+6H2O 叶绿体C6H12O6+6O2及CO2+CaCO3↓+H2O Ca2++2HCO-3可知,钙华的沉积与溶解与CO2的含量有关;而水中CO2的含量受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影响较大。

当水中CO2含量少时,化学式CO2+CaCO3↓+H2O Ca2++2HCO-3向左进行,钙华沉淀;当水中CO2含量多时,化学式CO2+CaCO3↓+H2O Ca2++2HCO-3向右进行,钙华溶解。

由化学式6CO2+6H2O 叶绿体C6H12O6+6O2可知,水生植物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CO2,放出O2,使钙华沉淀;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O2,产生CO2,让钙华溶解。

(2)由材料一可知,钙华的形成条件主要有石灰岩、水分与CO2、植物作用、低温,再结合横断山区的实际情况分析即可。

(3)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总称峰林地貌,它们是岩溶地区的正地形,都是在高温多雨的湿热气候条件下,长期岩溶作用的产物。

其成因复杂,是岩性纯、厚度大、产状平缓、分布广泛的碳酸盐岩地区,经过地表流水的侵蚀,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溶蚀,以及沿节理裂隙所进行的机械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国华南地区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由于流水溶蚀长期稳定的作用,形成峰丛、峰林地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