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关于河流地貌和板块运动命题方向习题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1届高考地理关于地貌判断和构造地貌命题方向习题训练含答案

2021届高考地理关于地貌判断和构造地貌命题方向习题训练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地貌图的判读

命题方向1 地貌图的判读

侵蚀基准面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通常分为总侵蚀基准面(即海平面)和地方侵蚀基准面,其升降引起河段的冲淤和形态上的变化。夷平面是地壳在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形成的近似平坦地面,其发育过程受侵蚀基准面的控制。夷平面被抬升以后即成为残留在山坡或山顶上的古夷平面。读图,完成1~3题。

1.若侵蚀基准面下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的侵蚀作用减弱

B.河流的堆积作用加强

C.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

D.河流的宽度将会变窄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若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与侵蚀基准面高差增大,河流的侵蚀作用增强,A、B两项错误;河流到基准面的距离增大,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C 项正确;河流侵蚀加强,侧蚀也会加强,河流的宽度将会变宽,D项错误。2.在山区,多级古夷平面的存在,表明( )

A.地壳长期稳定

B.地壳持续性抬升

C.地壳间歇性抬升

D.侵蚀基准面持续上升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可知,夷平面被抬升以后即成为残留在山坡或山顶上的古夷平面。在山区,多级古夷平面的存在,表明地壳间歇性抬升,C项正确;地壳长期稳定,地表形成的近似平坦地面不是多级,A项错误;地壳持续性抬升、侵蚀基准面持

续上升,不能形成多级近似平坦地面,B、D两项错误。

3.在岩性差异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当地岩溶基准面的控制下,岩溶发育速度与深度的关系是( )

A.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强

B.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C.与深度无关

D.在不同地区关系不同

答案 B

解析在岩性差异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当地岩溶基准面的控制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岩石与基准面的高差减小,侵蚀逐渐减弱,岩溶发育速度减慢,故B 项正确。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河流地貌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河流地貌
最重要的地貌是峡湾形成过程(①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峡谷,②后气温升 高,冰川后退,
③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峡谷下端形成峡湾)
1:影响海岸线弯曲、破碎的成因? 板块运动(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海浪和风暴潮侵蚀,冰川 作用、
岩层构造及岩石的性质(松软,坚硬)。 ①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石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 ②纬度高,气温低,(山体海拔高)冰川侵蚀作用强; ③位于西风带,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 ④地处西风带(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多地形雨,受流水侵蚀作
弊:阻断陆上交通。
岩石类型:一般情况下,同一时期砂岩、页岩在浅海环境中形成,石灰 岩则在深海中形成(高原上能找到石灰岩说明地壳抬升了),而砂砾 岩则是陆相沉积,即在陆地形成。
颗粒大小:海岸线向陆地推进(即河流上游方向),海岸沉积物愈粗; 反之,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沉积物则愈细。
(即水平方向上:海进粗(大)、海退细(小 )!)
河谷的变化
对比该河不同时 期的源头位置、 长度、深度、宽 度的变化。
河流的长、深、宽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1、河流侵蚀作用的三种类型
类型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概念
向河流源头 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河面 的向下侵蚀
垂直于两侧 河岸的侵蚀
对河
谷的 伸长
影响
落差 大
加深

【2021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河流阶地习题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河流阶地习题含答案

河流阶地(内外作用力)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阶地是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如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局部),其中等高距为10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完成下题。

1.文字材料中的“地壳运动”应是()

A. 地壳水平挤压上升

B. 地壳水平挤压凹陷

C. 地壳水平张裂上升

D. 地壳断裂下陷

2.若在⑤处钻50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③处钻至该水平面有可能的深度是()

A. 40m

B. 30m

C. 20m

D. 10m

下图为“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A. 先地壳抬升,后流水侵蚀

B. 先地壳下降,后流水侵蚀

C. 先流水沉积,后地壳抬升

D. 先流水沉积,后地壳下降

4.图中

A. 一级阶地比二级阶地形成早

B. 河谷不断变窄变深

C. 阶地适于建设大型港口

D. 河床海拔逐渐升高

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情况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如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这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题。

5.下列对河谷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B. 流

C. 该

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河流阶地

D. 三

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

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b-c

6.图中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 ①

B. ②

C. ③

2021年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1 地貌的演化

2021年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1 地貌的演化

2021地理微专题训练1 地貌的演化

一、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河流地貌形成演化中的不同阶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河流地貌演化时段的先后顺序为

A.abcd B.badc C.cdab D.dacb

2.野外考察发现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堆积作用强烈B.侵蚀作用强烈C.山洪暴发频繁D.河流改道频繁

【答案】1.B 2.C

【思路点拨】第1题,读图可知,b图中是在冲积扇上形成了冲沟,冲沟发育过程中,沟底下切到潜水面以下沟谷水流得到地下水不断补给,则由暂时性的流水转变为经常性的流水,冲沟就演变为河谷,a 图表示受流水下蚀作用后形成的河谷,河流形成初期,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故b图形成最早,随后才形成a图;到河流发育中期,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两岸侵蚀作用加强,即侧蚀增强,河流变弯、河谷拓宽,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形成d图河流地貌;最后,河流发育成熟期,长期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U”型,如图c,故c图河流地貌最后形成。故选B。

第2题,读图可知,P处位于河床两侧地势较高处,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说明此时水位较高,流速较大,流水搬运物质的粒径粗大,故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山洪暴发频繁,洪水期搬运的物质随流速降低,导致粒径粗大的砾石在P处沉积。故选C。

【点睛】河流发育初期,河道呈“V”型,河流侵蚀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流发育中后期阶段,河流向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道变宽,河道更加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槽型河谷。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训练:河流地貌的发育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训练:河流地貌的发育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强化训练: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遥感影像图,图中城市是一座古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中P地地貌是()

A.大沙丘B.三角洲C.冲积扇D.河漫滩

2.图中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土壤D.水源

3.图中城市发展需重点()

A.防范洪涝灾害B.防治荒漠化C.治理水土流失D.防范滑坡、泥石流灾害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研究发现,阴山南麓发育众多“壶瓦状”洪积扇(下图),下层洪积扇体面积大于上层洪积扇体面积,且同一位置处沉积粒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阴山南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阴山南麓()

A.河流季节变化大B.植被覆盖率低C.河流、沟谷众多D.地势落差较大

5.依据洪积扇的特征,推测历史时期阴山南坡的气候变化规律最可能是()

A.持续变湿B.持续变干C.冷暖交替D.干湿交替

河流阶地是因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和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图是渭河陇西段七级河流阶地分布图(T1-T7为阶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不属于渭河河流阶地形成原因的是()

A.冰川侵蚀B.地壳运动C.气候变化D.人类活动

7.有关渭河河流阶地叙述,正确的是()

A.南北侧阶地对称分布B.T7阶地形成时间最晚

C.T1阶地是聚落主要分布区D.各级阶地都分布深厚黄土

河三角洲由多个舌状小三角洲组成。黄河流出三角洲后,河水与海水的交汇处往往形成狭窄的过渡带,但在特定季节则呈现黄蓝两水界线分明。下图为我国“黄河入海口故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检测十七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检测十七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检测:

课时质量检测(十七)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选择题

(2020·山东省潍坊市高三高考模拟)由于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河道发生平面迁移的现象叫河道变迁。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叫河道变迁速率。平原上河道不断弯曲,洪水期间自然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河水逐渐干涸,河岸成为陡坎。为了研究河道变迁情况,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北半球某河流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四处数码所在区域,河道变迁速率最大的是( )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2.图中该河流在M处的流向是( )

A.向北流B.向南流

C.向西南流D.向西北流

3.乙处的树龄大于甲处,原因最可能是乙处( )

A.河漫滩面积较大B.积水时间较短

C.位于河流下游D.河道形成较早

解析:1.B 2.D 3.B 第1题,树木生长在河漫滩上,因此树龄的大小可反映该地河漫滩的形成时间,树龄相等的地区说明为同一个时段形成的河漫滩,树龄越大说明其所在的河漫滩形成时间越早。图示树龄等值线每两条相邻的等值线间树龄都相差25年,即它们所在的河漫滩的形成时间差相同;河道变迁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则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大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的变化范围越小,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小,而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小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的变化范围越大,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大。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树龄等值线最稀疏、密度最小的地方是②处,故选B。第2题,注意图中指向标,右侧为正北,则图示区域左侧为正南、上侧为正西、下侧为正东;通常河流上游河道较窄,越向下游河道越宽,观察图示河流,河道左侧较

2021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地理部分)(北京卷)36带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地理部分)(北京卷)36带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地理部分)(北京卷)

一、选择题

1.2021年8月21日-25日,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将在北京举行,往届大会曾在华盛顿等地举办,读图,本届大会期间,北京()

(1)本届大会期间,北京()

A.适逢中国农历处暑节气

B.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

C.比首尔正午太阳高度大

D.比华盛顿日出时间晚

(2)图中举办地所在国家()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地处环太平洋灾害带

C.人口增长模式不同

D.南部沿海有寒流经过

2.下图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读图,该日20时()

A. 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

B. 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

C. 低压天气系统中,P强度最强

D. Q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

3.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平顶海山()

A. 为褶皱山

B. 由沉积岩构成

C. 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 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4.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

(1)图中()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②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2)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A.地理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5.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

(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山地()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复习强化练:河流(含解析)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复习强化练:河流(含解析)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复习强化练

河流

一、选择题

读“某河流局部地区图”,完成1~3题。

1.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①地下水②冰川融水③雨水④季节性积雪融水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2.该地区特殊水文现象的发生时间是( )

A.盛夏 B.春末 C.夏末 D.隆冬3.该区域沼泽广布的原因是( )

A.大陆冰川广泛发育,冰层深厚

B.地势高,气温低

C.由于所处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蒸发很微弱

D.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地面下沉

答案:1.B 2.B 3.C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示区域为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南部地区。当地纬度高,地下多冻土发育,地表水很难下渗,地下水也很难补给河流;当地没有永久性冰川分布;当地夏季降水稍多,以雨水的形式补给河流,雨水是当地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之一;该地冬季漫长,有很厚的积雪,春季和夏初,积雪融化补给河流,成为当地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故选B。第2题,图中显示,该区域河流主要流经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河流有较长的结冰期,其流向又是由南向北流,从而容易形成凌汛,这就是题意中所指特殊水文现象。每当秋末、冬初气温下降,河水开始封冻时,或春末、夏初气温回升,河水开始解冻时,由于南、北封冻(或解冻)时间早晚有所不同,上游冰块向下游涌来,出现“冰坝”堵塞河道,河水溢出两岸,由此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第3题,当地纬度虽高,但有短暂的夏季,很少有大陆冰川发育;当地多沼泽,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低平;由于所处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蒸发很微弱,地表水较丰富,容易形成沼泽;当地热量条件差,人口稀少,且地下多冻土发育,地下水过量开采的可能性不大。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图表专题训练地貌示意图含答案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图表专题训练地貌示意图含答案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图表专题训练地貌示意图

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形及地表岩层分布情况示意图,该地的地下岩层也均成层分布。读图完成下题。

1.图示地区( )

A.山脉大体上呈南北走向

B.a处受外力堆积作用明显

C.b处可能开采到地下水

D.c处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

2.若a和e两地自然植被类型不同,则d山最可能是( )

A.庐山

B.华山

C.泰山

D.黄山

左图为某地地貌景观图,右图为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题。

3.左图中地质构造对应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右图中甲乙丙三处( )

A.甲处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

B.乙处堆积作用显著,成为山岭

C.丙处岩石破碎,不宜修建水库

D.三处地下水都丰富

下图为沿地表PP′路线的野外地质考察资料图。图中逆断层是指上盘(断层面以上岩块)沿断层面相对上升的断层;地层走向为地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地层倾角(图中数值)为地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交角。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地质剖面图中,最符合上图的是( )

A. B.

C. D.

6.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有油气蕴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某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上边界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丙处岩石类型与周围明显不同。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仅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背斜谷

D.向斜谷

8.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及丙处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

A.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被侵蚀花岗岩

2022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水体运动与河流地貌习题含答案

2022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水体运动与河流地貌习题含答案

2022届高考地理地球上的水

一、选择题

(2021·广东高考真题)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m/s之间。左图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右图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 000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左图可知,当流量从14 278m3/s降至6888m3/s时,该河段

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

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

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

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

2.根据右图,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

A.河道来沙量减少B.河道的水位升高

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

(2020·山东高考真题)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奧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雨水B.河流水C.地下水D.冰雪融水

4.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温B.水深C.水量D.水质(2020·天津高考真题)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下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21届高三地理三轮复习地质地貌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1届高三地理三轮复习地质地貌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地质地貌专题训练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B.T1C.T2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4~5题。

4.该河谷()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5.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

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

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

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6~7题。

6.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7.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

(附答案解析)

1、(2021·安徽蚌埠·高三二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主要由在水平方向上绵延可达数千米的岩墙峭壁构成,岩墙高数百米,呈棱角分明的块状结构。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下层为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呈阶梯状。部分地区岩墙上方覆盖数百米高的灰白色石灰岩层,在两者之间常形成宽广的平台。下图A示意南太行山地质地貌典型结构,图7B为嶂石岩地貌景观图。

(1)简述嶂石岩岩墙呈棱角分明块状结构的形成条件。

(2)推测嶂石岩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

(3)分析石灰岩层和石英砂岩层之间常形成宽广平台的原因。

【答案】

(1)嶂石岩岩墙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岩性坚硬,抗风化、侵蚀能力强;北方地区降水量小,流水侵蚀较弱,岩石棱角分明。

(2)构成嶂石岩地貌的石英砂岩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随太行山断裂抬升,石英砂岩出露地表;气候的冷暖变化和干湿交替使山地风化和侵蚀强烈,由于岩墙组成岩石岩性差异,岩石重力崩塌加剧,流水使地表物质迁移,共同塑造了嶂石岩地貌。

(3)与石英砂岩相比,石灰岩抗风化、侵蚀能力弱;太行山石灰岩层覆盖在石英砂岩层上方,温度变化大,风化作用强,流水侵蚀面积大,岩壁后退快;太行山抬升时间早,石灰岩受侵蚀时间较长;石英砂岩岩性坚硬,且被石灰岩覆盖,岩壁受侵蚀、后退速度较慢,其顶部逐渐暴露,形成宽广的平台。

【解析】

(1)由材料信息“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可知,嶂石岩岩墙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它的岩性坚硬,抗风化、抗侵蚀能力强;“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可知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较弱,所以岩石棱角分明。

2021年高考真题训练地理试题与答案

2021年高考真题训练地理试题与答案

2021年高考真题训练地理试题与答案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1~2题。

图1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

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3~5题。

图2

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图2)。打沟主要是为了A.灌溉B.排水C.防虫害D.通风

4.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2021高考地理】黄土地貌、黄河水文特征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黄土地貌、黄河水文特征含答案

黄土地貌、黄河水温特征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共42.0分)

黄河河龙区间(河口-龙门),位于晋陕接壤地区,地表破碎、多沟壑,植被覆盖少,降水集中,是黄河中游主要产沙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水沙关系发生较大变化。图a示意河龙区间流域范围示意图,流域面积近11.16万km2.图b示意吴堡与龙门水文站测得的2006-2015年年均含沙量变化,且测得年各月平均泥沙粒径由大到小为1、2、12、5、11、10月,其余各月相对较小。据此完成1~3题。

1.较龙门站而言,吴堡站含沙量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 径流量的减少

B. 水流速度缓慢

C. 水利工程拦蓄

D. 植被覆盖率高

2.2012年~2013年流域年均含沙量突然增大,主要原因应是()

A. 暴雨天气突发

B. 水库放水冲沙

C. 植被大量砍伐

D. 上游水库拦蓄

3.比较一年中河龙区间泥沙沙粒直径,冬季粒径最大主要是因为()

A. 冬季风携沙

B. 凌汛产沙

C. 降水多冰雪

D. 蒸发最弱

如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4~5题。

4.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 持续淤积

B. 先侵蚀、后淤积

C. 持续侵蚀

D. 先淤积、后侵蚀

5.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 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在黄河干流小北河段(如图),有时当高含沙大洪峰通过时,河床发生剧烈的冲刷,可以看到厚Im左右的成块河床淤积物被掀起露出水面,然后在短时间内破碎、坍落,被水流冲散带走的现象,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揭河底”。据统计,1950年以来黄河小北干流段共发生了13次“揭河底”现象。据此完成6-7题。

【2021高考地理微专题二】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微专题二】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微专题二常见地貌类型

青海湖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交会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区东岸沙岛附近较为集中(见图1,黑色区域为水域),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见图2),近年来这些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青海湖东岸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的沙源来自河湖沉积物

B.沙丘的形成与流水堆积作用有关

C.沙丘东坡缓西坡陡

D.沙丘向湖心移动

2.据图推测,影响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自然因素有()

①西北风②湖陆风③地壳隆起④河流⑤地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3.推测近年来青海湖周边地区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徐霞客游记》中曾记录:“路侧有窞(dàn)深坑一圆,名龙井。下坠五六丈,四围大径三丈,俱纯石环壁。坠空缀磴而下,下底甚平,东北裂一门,透门以入,其内水声潺潺,路遂昏黑。践崖扪隙,其下忽深不可测。久之,光渐启,回见所入处,一石柱细若碧笋……”据此完成4~5题。

4.龙井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沉积作用——地壳凹陷——流水溶蚀

B.地壳抬升——流水溶蚀——重力崩塌

C.流水溶蚀——地壳抬升——重力崩塌

D.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流水溶蚀

5.该地貌类型对本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①土层浅薄,土壤贫瘠②光热充足,降水多③易引发地质灾害④利于地表水存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的“红石”景观。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 000~4 000米的山谷里。研究发现,此类红石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据此完成6~7题。

2021高考地理考前必刷—地形与地貌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考前必刷—地形与地貌含答案

(2021·浙江高考)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下图为南部非洲局部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

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

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

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

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2.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

A.变质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喷出作用

【答案】1.C 2.A

【解析】1.A.由图及图例可知,甲地位于沙漠地区,降水量小于丙地,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较强,A 不符合题意;B.甲为沙漠地区,风力沉积作用强,B不符合题意;C.甲地因降水少,生物量小,因此生物风化作用较弱,C符合题意;D.甲地降水少,地表径流少,流水侵蚀作用弱,D不符合题意。

2.由材料"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可知,侵入岩为岩浆活动的结果,与岩浆接触带的岩石会因高温高压发生变质作用;风化、沉积作用为外力作用,岩浆喷出冷凝形成喷出岩,均与材料所述的石棉形成的地质环境不符;A符合题意。

(2021·山东月考)缅甸乌龙河流域是世界翡翠玉主产区。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主要通过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获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材料判断翡翠石料的形成过程()

A.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搬运沉积

B.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外力侵蚀—搬运沉积

C.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搬运沉积—变质作用

D.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侵蚀

4.下列关于翡翠石料采集的时间和成因,表述正确的是()

A.10—次年4月,水量大搬运能力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河流地貌

命题方向1 河流侵蚀地貌

流水的侧向侵蚀导致河岸逐渐崩塌和后退,尤其是在平原地区,这种作用的影响极为显著。下图示意某平原地区河流的自然演化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凹岸的侧向侵蚀作用更加强烈,主要原因是凹岸一侧的( )

A.水量大,流速快B.岩土层相对松软

C.地转偏向力较大D.河床的坡度较小

答案 A

解析流水流经弯曲河道,凹岸地区受流水惯性的影响,流速快,水量大,侧向侵蚀作用更加强烈,A项正确;两侧岩层性质没有差别,B项错误;地转偏向力对于河流两岸的影响差别不大,且河曲地区主要受水流冲刷作用影响,C项错误;河床坡度在河曲地区,凹岸较大,D项错误。

(2)根据以上原理,平原地区河道的自然演化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答案 B

解析河流在弯曲处,受惯性影响,凹岸受侵蚀严重,最终导致河流由弯曲变为平直河道,随着弯曲处水流流量减少,弯曲部位与河道分离,形成湖泊,所以平原河道自然演化过程为①③②,故选B项。

命题方向2 河流堆积地貌

河漫滩是指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在洪水期才被河水淹没的河流滩地。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漫滩河床纵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 )

A.山区河流落差较大的河段

B.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

C.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段

D.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及图示信息的分析可知,河漫滩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山区峡谷河段,河流落差较大,流速快,河流以侵蚀为主,不利于河漫滩形成,A、B两项错误。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没有明显的洪水期,故应是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地势平坦的河段,故C项错误,D项正确。

(2)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流水沉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解析若图中河床各处的岩性相同,根据河床形态,河道中水深的一侧,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河道中水浅的一侧水流速度缓慢,侵蚀作用弱,以堆积作用为主,由图可知,流水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乙,流水堆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丙,故C项正确。

命题方向3 河流阶地的发育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答案 D

解析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地位于同一河谷地区,年降水量和地质构造相同,植被覆盖率基本不影响地貌,故排除A、B、C三项;组成三地地貌的基岩不同,石灰岩、页岩、砂岩坚硬程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页岩和砂岩岩性相对坚硬,不易被侵蚀;石灰岩易溶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经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故D项正确。

(2)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

答案 A

解析读图可知,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处古河床沉积物,这说明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同、形成时期不同,两处堆积物不是连续性的,故排除B、D两项;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从而形成不同高度的两处河床沉积物裸露,故A项正确,C项错误。

同步训练

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2.图示地区()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自然灾害及地下水。读图可知,甲地为花岗岩,不会发育喀斯特地貌,A项错误;乙地低平,而泥石流发生于山区,B项错误:丙村位于冲积扇边缘,沉积作用显著,土层厚,丁村位于冲积扇顶部,土层薄,C项正确;结合图中地下水水位分析,丁村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深,丙村地下水埋藏较浅,D项错误。第2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水循环等。通过山地与山前平原分布的位置、地表水流向及指向标可知,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A项错误;山前平原受外力沉积作用明显,B项错误;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地形、岩石性质、植被覆盖程度等,C项错误;渠水不易下渗,主要通过蒸发、径流等环节参与水循环,D项正确。

答案 1.C 2.D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3—5题。

3.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4.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

【答案】3.C 4.B 5.B

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6~7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