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_吴建伟

合集下载

纳米药物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纳米药物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纳米药物材料的合成与应用随着科技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纳米药物材料因其微小尺寸和特殊性质而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纳米药物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纳米药物材料的合成方法1.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是制备纳米药物材料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添加合适的添加剂,可以精确控制纳米粒子的大小、形状和分散性。

例如,溶剂热法、溶剂微乳液法和沉淀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简单、可扩展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纳米药物材料。

2. 物理合成法物理合成是通过物理方法来合成纳米药物材料,例如溶胶凝胶法、磁控溅射法和热蒸发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获得高纯度、无结晶和高度可控的纳米药物材料。

然而,物理合成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它们通常需要昂贵的设备和特殊条件。

3. 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是利用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来合成纳米药物材料。

生物合成法具有环境友好、温和等特点。

例如,利用植物、细菌或真菌等生物体来合成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避免使用有毒或有害物质,还能够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药物材料。

二、纳米药物材料的应用领域1. 肿瘤治疗纳米药物材料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纳米粒子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性质和功能化来增强药物的靶向性和溶解度。

此外,纳米粒子还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控制递送路径,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因此,纳米药物材料可以实现针对肿瘤的精确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2. 疾病诊断纳米药物材料在疾病诊断方面也有重要应用。

利用纳米粒子的特殊性质,可以制备出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疾病标志物。

例如,金纳米颗粒可以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产生特定的吸收和散射谱。

通过控制纳米粒子的形状和尺寸,可以调节其表面等离子共振峰位,从而实现对疾病标志物的高灵敏度检测。

3. 生物成像纳米药物材料在生物成像方面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纳米粒子由于其尺寸小、光学特性好、稳定性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标记和生物成像。

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制备载多西他赛纳米颗粒的实用制备过程

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制备载多西他赛纳米颗粒的实用制备过程

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制备载多西他赛纳米颗粒的实用制备过程背景:用生物可降解和生物相容性聚合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制备纳米粒是药物传递系统中研究最深入的共聚物。

该研究的目标是充分探究PLGA纳米粒药物传递系统在商业剂型中的发展。

我们的目的是比较纳米粒制造过程中不同的制备参数的影响。

方法:载多塔赛西PLGA纳米粒通过单一乳液技术和溶剂蒸发来进行比较。

纳米粒用各种技术进行探究,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形态,动态光散射对其尺寸和zeta电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表面化学和高效液相色谱对药物体外释放动力学的研究。

为了得到更小的纳米粒,采用0.2%聚乙烯醇,0.03%D-α-生育酚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钠(TPGS),2%泊洛沙姆188,130瓦功率超声五分钟,磁力搅拌蒸发,和每分钟8000转的离心条件。

为了提高纳米粒的封装效率,不同的条件效率也不同,即,2-5分钟的超声时间,70-120瓦功率,和5-25mg的载药量。

结果:选择130瓦功率下超声5分钟,10mg载药量。

在这种条件下,纳米粒达到90%的封装效率。

药代动力学显示,包含泊洛沙姆188,TPGS或者聚乙烯醇的纳米粒在28天释放量分比为20.83%,40.07%,和51.5%。

TPGS和泊洛沙姆比聚乙烯醇的释放动力学要小。

据预测,根据X-射线光电子能谱发现有药物残留在表面。

结论:我们的研究显示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对控制多西他赛的释放非常重要。

关键词:多西他赛、纳米粒、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不同的剂型、超声、封装效率。

简介多西他赛是紫杉醇家族中的一个抗癌剂。

紫杉醇类似物多西他赛通过从欧洲紫衫中提取的10-脱乙酰基果浆赤霉素III半合成得到的。

多西他赛联合其他化疗药物在治疗乳腺癌、胰腺癌、胃癌和膀胱通路上皮癌方面显示很高的治疗效果。

多西他赛水溶性低,临床上唯一使用的剂型是40mg/mL包含聚山梨酯80的高浓度溶液。

这种赋形剂与一些过敏反应和其与普通聚氯乙烯经脉给药组不相容。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成为了医学领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具有较强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有效地避免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天然高分子材料是指从天然资源中提取的高分子化合物,如细胞外基质、纤维蛋白原、胶原、甲壳素、琼脂、海藻酸钠等。

这些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生物降解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医疗和科研领域中。

以胶原为例,它是一种主要由骨骼、皮肤、肌肉、腱和软骨等组织中的胶原蛋白质化合物构成的天然高分子材料。

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

在医疗上被用于骨缺损修复、软骨修复、皮肤重建等方面。

在科研上则被用于组织工程、细胞培养、药物缓释等方面的研究。

二、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合成高分子材料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

它们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质和化学稳定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功能修饰和调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中,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应用是作为人工器官和组织的替代材料。

如聚乳酸、聚己内酯等可以用于制备缝合线、人工关节等医疗器械;聚丙烯酸甲酯、壳聚糖等可以用于制备人工角膜、神经修复等方面的替代材料。

三、纳米材料的应用纳米材料是指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的材料。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表面、机械和光学性质,可以制备不同性质的高分子材料。

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中,纳米材料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首先,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制备超分子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识别性能,可用于组织工程、药物缓释等方面的研究。

其次,纳米材料通过表面修饰、控制粒径和形状等途径,可以对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药物缓释性能等进行调节,提高其在医学中的应用性能。

三是纳米材料的磁性、光学、电学等性质也可以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些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可调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在体内大大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改善人体组织的生物相容性,为临床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一、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天然高分子材料是指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由多种单体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与合成高分子材料相比,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其中,水凝胶是常见的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各种生物医疗产品中,如:软组织工程、具有水凝胶基质的基质支架和药物输送系统等。

此外,海藻酸、胶原蛋白、明胶等天然高分子材料也广泛应用于药物输送、细胞培养和再生医学等领域。

二、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合成高分子材料是指在实验室中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和可定制性。

合成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药物输送、诊断、治疗和医用材料的制备等领域。

目前,聚(羟基丙酸酯)(PHA)、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等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药物输送系统的重要材料。

同时,合成高分子材料也广泛应用于制备材料表面的生物复合物、生物传感器、生物传导材料等,这些技术正在改变着医疗技术的面貌。

三、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中药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应用,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医疗方式。

近年来,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已经应用于中药的制备和传递中,有着很大的潜力。

例如,通过将中药制剂注入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中,在肠道中减少药物的降解和代谢,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同时,研究人员还探索了将药物直接合成成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方法,以优化药物的吸收和药效。

四、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组织工程是由生物学、材料学、医学等多个学科交叉构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通过利用合成或天然高分子材料,将多种生物材料组装在一起,重建人体组织功能和修复损伤组织。

高分子课程小论文

高分子课程小论文

高分子材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李彬肖玉玲*(武汉大学药学院武汉430071)摘要:现代药物制剂工业,从包装材料到复杂的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相当广泛。

目前,高分了材料不仅在普通制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控释、缓释及靶向制剂中发展迅速。

高分子材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研究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本文按高分子材料在药物制剂中发挥的作用分类,综述了其在药物制剂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药物制剂;综述Progress in Studies on HIV Protease InhibitorsBin Li,Yu-ling Xiao*(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Wh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1,China) Abstract:The moder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industry,from the packaging material to the preparation of complex drug delivery systems,there i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of polymer materials.At present,High molecular materi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not only in the general formulation,but also in controlled-release,slow-release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preparation.Application of polymer materials in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worthy of our focus.This article reviewes its application in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according to the role played by polymer materials in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classification.Keywords:polymer materials;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review在药物制剂领域,高分子的应用相当广泛。

白蛋白甘露聚糖纳米粒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白蛋白甘露聚糖纳米粒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白蛋白甘露聚糖纳米粒的制备与应用研究纳米粒是指粒径在1-100纳米之间的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高效的生物活性,因此在生物、医学和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许多研究者利用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等制备纳米粒,并研究其在药物和生物分子传输等方面的应用。

其中,白蛋白和甘露聚糖是两种常用的生物大分子,其组成及结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备纳米粒。

白蛋白是一种血浆蛋白,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

甘露聚糖是天然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通过其分支链上的羟基基团与其他分子形成化学键,因此在药物递送、细胞培养以及伤口愈合等领域也具有较广泛的应用。

白蛋白甘露聚糖纳米粒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粒载体具有很强的生物相容性和高效的药物传输性能,其制备方法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下面将介绍一种制备白蛋白甘露聚糖纳米粒的方法,以及其在医学和生物分子传输方面的应用。

制备方法白蛋白甘露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目前有许多种,其中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静电吸附和交联反应制备。

具体方法如下:1.将一定比例的白蛋白和甘露聚糖分别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并分别调节pH值,使其达到最佳的反应条件。

2.将白蛋白和甘露聚糖混合后,利用静电吸附的原理,使两种生物大分子表面带有相反电荷的纳米粒子彼此吸附在一起。

3.对吸附的纳米粒子进行交联反应,增强其稳定性和药物吸附能力。

4.最终获得的白蛋白甘露聚糖纳米粒可通过蒸发法、冷冻干燥等方法制成粉末形式,也可以直接加入药物制成注射液或口服剂等。

应用研究白蛋白甘露聚糖纳米粒在药物递送、细胞培养、组织工程及生物分子传输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面简单介绍其主要应用方向:1.药物递送白蛋白甘露聚糖纳米粒是一种理想的药物载体,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高效的药物传输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领域。

例如,将化疗药物与白蛋白甘露聚糖纳米粒结合后,可以帮助药物更加精准地定位到肿瘤局部并释放药物,从而降低药物副作用并提高药效。

新型纳米药物制备及应用研究

新型纳米药物制备及应用研究

新型纳米药物制备及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医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各种新型的药物也随之出现。

其中,纳米药物成为众多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开发重点之一。

那么,什么是纳米药物呢?纳米药物指的是药物分子通过人工手段制备成纳米级的粒子,其尺寸通常在1至100纳米之间。

在这个尺寸区间内,药物分子能够更好地进入细胞,同时具有更好的唯一性、可控性、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使其成为各种疾病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备纳米药物的方法也越来越丰富。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目前广泛应用的纳米药物制备方法。

1. 碳纳米管制备法:碳纳米管是由碳元素构成的纳米管,其运载和释放药物的能力优于传统的纳米粒子。

同时,碳纳米管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等特点。

因此,纳米药物制备过程中常常使用碳纳米管作为药物的载体。

2. 有机硅制备法:有机硅材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纳米药物制备中的材料。

其优点主要在于其大的比表面积、高度可控性以及生物相容性。

同时,有机硅材料的制备工艺也相对简单,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

3. 载体包被制备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多种高分子材料对药物粒子进行包被和封装。

其优点主要在于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制备的纳米药物,可以适应不同的药物特性和适用场合,在肿瘤治疗、病毒治疗、神经药理学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除此之外,纳米药物制备的过程中也涉及到了其它的关键技术,例如纳米药物的表面修饰,以及其释放、控释等方面。

这些技术的不断突破,为纳米药物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随着人们对纳米药物的认识和应用的不断深入,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也呈现出了更多种类和方法。

未来,新型纳米药物还将继续呈现出更繁荣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使其成为医学领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医用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应用

医用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应用

医用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视,纳米材料已逐渐成为了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纳米材料具有巨大的表面积、高的晶格缺陷率和与分子特异性的互作用,这些性质可以为医用纳米粒子的制备和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医用纳米粒子可以用于肿瘤治疗、生物成像、药物传递等多个方面,在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医用纳米粒子的制备和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一、医用纳米粒子的制备医用纳米粒子主要有两种制备方法,一种是化学合成法,另一种是生物合成法。

1.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它利用化学反应控制物质的形态和性质,使得制备出的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尺寸和结构控制性能。

(1)溶剂沉淀法溶剂沉淀法是一种利用沉淀现象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它适用于大量制备、组分可控的纳米粒子。

将金属离子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再向其中添加沉淀剂,使之产生沉淀反应,沉淀物即为纳米粒子。

(2)热分解法热分解法是一种将热稳定性高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分解为金属纳米颗粒的方法,它的主要思想是将有机化合物加热至可分解或挥发的温度,生成无机纳米颗粒,它适用于制备尺寸均一、形态规则的纳米粒子。

2.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法利用生物体外分泌的蛋白质、核酸等进行水相还原合成纳米颗粒,具有简单、高效、可控等优点,经济性也非常突出。

(1)微生物法微生物法是利用常见的微生物或根瘤菌在水相中对阳离子离子化合物进行还原合成纳米粒子,通过利用微生物自身生物功能,使其在特定的条件下,表面释放出结合到其表面上的离子,以形成纳米颗粒。

(2)酶催化合成法酶催化合成法是一种利用某些酶催化还原合成纳米颗粒的方法,它具有高效、可控、生物安全性好等优点。

二、医用纳米粒子的应用1.生物成像生物成像是将影像技术与生物分子结合,以通过非侵入性和高空间分辨率的方式对生物分子进行分析和成像。

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精准医学诊断、疾病预测、治疗策略制定等方面的应用愈加广泛。

纳米粒子加入到生物成像技术中可以形成不同种类的成像剂,例如磁共振成像造影剂、量子点成像剂等。

高分子材料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高分子材料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2011年3月(上)高分子材料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是发展最早、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种材料。

从最早古代医学者利用天然的动植物来源的高分子材料,如淀粉、多糖、蛋白质、胶原等作为传统药物制剂的粘合剂、赋形剂、助悬剂、乳化剂,到今天合成的众多高分子材料在医疗器械中的涌现,如由膨体聚四氟乙烯制成的人造血管、由硅橡胶合成的医用导管、由聚氯乙烯制成的贮血袋、输液(血)器具、导液管等都离不开高分子材料。

而且随着高分子材料学科和医学的日益发展以及相互渗透,人类有可能逐步实现修补人体缺损、增进健康。

另一方面愈来愈多的医疗器械也以高分子材料料作为原材料,因此可以说未来的高分子材料将会体现到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

1高分子材料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人体的健康长寿越来越依赖于医学材料和医疗器械的发展,没有它们的诊断和治疗将是不可想象的。

而能被应用到医疗器械中的高分子材料需要满足几个条件:1)在化学上是不活泼的,不会与血液或体液发生反应;2)长期植入体内也会保持它原来的拉伸强度和所具有的机械性能;3)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4)无毒性,不会产生遗传毒性和致癌等病变。

而能相符于这些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有:硅橡胶、聚氯乙烯、聚氨酯弹性体、聚四氟乙烯等。

这些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于植入体内的各种器官和体外辅助性治疗的各种器械。

硅橡胶因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耐氧化性,故可以长期埋于人体内,包括脑积水引流装置,人工肺、心脏、角膜以及牙齿印膜等各种人体器官。

而且还可以应用在整容和修复等方面,可以看出硅橡胶为人体的健康和长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聚氯乙烯(PVC )也是常用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其价格比较便宜,透明度、柔软度好,所以受到了很大的欢迎,且它可以被制成一次性的输液(血)器具、导液管、体外循环管路以及各种医用导管等,因此应用方面很广阔。

聚氨酯弹性体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它从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使用,直到今天它已经在医学领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药物制剂中聚合物纳米多孔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药物制剂中聚合物纳米多孔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药物制剂中聚合物纳米多孔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药物制剂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药物传递和释放方面,聚合物纳米多孔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载体材料,具有许多优势,如高药物负荷能力、可控释放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等。

本文旨在探讨药物制剂中聚合物纳米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前景。

一、制备方法1. 微乳液模板法微乳液模板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聚合物纳米多孔材料的方法。

其步骤包括:首先,将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混合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微乳液;然后,在微乳液中加入交联剂,使聚合物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最后,通过冷冻干燥或热解等方式,得到聚合物纳米多孔材料。

2. 自组装法自组装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制备聚合物纳米多孔材料的方法。

通过调节聚合物溶液中的浓度和pH值等因素,使聚合物自发地形成纳米多孔结构。

同时,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功能基团,使聚合物具备其他特殊功能,如靶向导向等。

3. 模板剥离法模板剥离法是一种利用模板分子在聚合物中形成孔隙结构的方法。

首先,在模板分子的表面引入聚合物单体;然后,通过聚合反应,将单体与模板分子交联在一起;最后,通过溶剂提取法或热解法,将模板分子从聚合物中去除,得到聚合物纳米多孔材料。

二、应用前景1. 药物传递系统聚合物纳米多孔材料可以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载体,将药物封装在纳米孔道中。

由于纳米孔道的尺寸可调,可以实现对药物的控释,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

此外,聚合物纳米多孔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2. 图像诊断材料聚合物纳米多孔材料可以作为图像诊断材料的载体,用于增强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通过调节纳米孔道的尺寸和表面修饰,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的图像造影剂的封装和释放。

同时,聚合物纳米多孔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可以有效提高图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组织工程支架聚合物纳米多孔材料可以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的基材,用于修复和再生损伤的组织。

其纳米孔道可以提供细胞黏附和生长所需的微环境,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扩散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医用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医用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医用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在医疗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医用纳米材料可以通过纳米化的技术制备出具有更优异性能的各种材料,在诊断、治疗和生物学研究中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用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一、医用纳米材料的制备医用纳米材料的制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化学、生物和物理方法来获得纳米级别的物质。

下面将对几种常用的制备方法进行简单介绍:1.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和可重复性。

该方法通过利用化学反应制备具有纳米级尺寸的纳米材料,例如利用水解反应合成金纳米粒子,以及溶胶-凝胶反应制备具有纳米级管壳结构的SiO2纳米材料。

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纳米材料具有大量的应用前景,比如用于治疗肿瘤、制备医学显像剂,并且还可以用于制备新型的药物传递系统等等。

2. 生物法生物制备方法是一种环保、低成本的制备方法,它通过利用微生物合成生物纳米材料和矿化物,例如菌类合成纳米颗粒和生物石灰石。

与化学合成法相比,生物法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可以用于检测DNA或蛋白质等生物分子,以及用于生物传感器或微生物元件的创建等等。

3. 物理法物理法通过利用物理过程制备具有纳米级尺寸的材料。

常用的方法有机械法、雾化法和喷射法等。

其中,机械法通过旋转或磨碎等方法将大颗粒物质转化为纳米颗粒,雾化法通过将液体飞散为细小的液滴,再通过干燥和固化的过程将其转化为纳米材料,而喷射法则是将原始材料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再形成极细的喷射流,通过蒸发和凝固的过程制备纳米级材料。

这些方法在制备纳米材料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机械法可以用于制备金刚石纳米晶体,雾化法可以用于制备纳米级分散相,对于药物的传递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医用纳米材料的应用医用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医学成像医学成像技术包括放射性扫描、磁共振成像和光学成像等。

纳米材料可以通过改变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增强这些成像技术的效果。

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_吴建伟

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_吴建伟

高分子材料在药物中的应用具有久远的历史。

古代人们广泛地利用天然的动植物来源的高分子材料,如淀粉、多糖、蛋白质、胶原等作为传统药物制剂的粘合剂、赋形剂、助悬剂、乳化剂。

但天然高分子药物在原料的来源,品种的多样化以及药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合成材料的出现,弥补了天然材料的不足,大大推动了药物制剂的发展。

1药用高分子的用途及特点1.1药用高分子的用途目前药用高分子材料主要以下3种用途:(1)药物制剂和包装用高分子材料[1]。

(2)高分子药物,包括带有高分子链的药物和具有药理活性的高分子;(3)高分子缓释药物载体。

1.2药用高分子的特点作为药用的高分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本身及分解产物应无毒,不会引起炎症和组织变异反应,无致癌性;(2)进入血液系统的药物不会引起血栓;(3)具有水溶性,能在体内水解为具有药理活性的基团;(4)能有效达到病灶处,并积累一定浓度;(5)口服药剂的高分子残基能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6)对于导入方式进入循环系统的药物,聚合物主链必须易降解,使其有可能排出体外或被人体吸收。

2药物制剂和包装用高分子材料这里的制剂用高分子材料包括液状制剂中的高分子增稠剂、稀释剂、分散剂,固体制剂中的高分子粘和剂、包衣剂、膏剂、涂膜剂和微胶囊等。

包装材料特指药物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的高分子材料,往往对提高药效、方便药物起作用等方面有一定效果,并不涉及外包装材料。

对于微胶囊,按其释药方式可分为储存式和基体式两种。

储存式结构的药物集中在内层,外层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膜。

基体式结构的药物则是均匀分散在微胶囊内,其药物可是呈单分散,也可呈一定聚集态分散与高分子基体中。

2.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 PM C )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以作为粘和剂、崩解剂、包薄膜衣的成膜材料、增稠剂、助悬浮剂、阻滞控释剂、致孔剂、固体分散体的载体以及其他用途。

中低粘度(k100)的HPMC不能达到阻滞药物释放目的,而高粘度型号的HPMC则有阻滞释放[2]。

新型医用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新型医用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新型医用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材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医疗领域,新型纳米材料被广泛运用,这些高科技材料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本文将阐述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一、纳米材料的定义纳米材料是一种尺寸小于100纳米的物质。

由于其尺寸小,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独特的光学、热学、机械等特性。

纳米材料应用在医疗领域中,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同时也能够克服传统材料的一些不足之处。

二、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其中化学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合成方法。

1.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以化学反应为基础,利用精密的化学反应器进行实验,从而得到高纯度、单一形态的纳米材料。

举例来说,某些纳米颗粒可以通过还原性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合成,反应过程中,还原剂能够还原溶液中的稀有金属离子成纳米颗粒,这样的纳米粒子表面包覆有一层些许的表面修饰剂(离子性有机分子)。

这种修饰剂会带给纳米材料独特的表面特性,例如水溶性、生物学相容性等。

可以预期这种方法可以广泛应用在纳米技术领域中。

2. 物理法物理法包括凝聚动力学工艺、溅射制备、微型加工和纳米凝胶等。

其中溅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粘度较高、平面及内置氧化传载体的重金属、金属氧化物等纳米材料。

利用微型加工技术,可以通过模板技术、光刻制备等方法制备出一种纳米结构文件夹层。

纳米凝胶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它由被连成微小(5-10 nm) 三维聚合物网络组成,这些小分子能将骨架纳米粒子紧密地包装在一起,形成一种网状结构。

三、纳米材料的应用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广泛关注。

在医学领域中,纳米材料具有如下应用:1. 药物递送药物传递是利用载体将药物输送到病变部位,以实现高效转运和精确靶向的任务。

纳米材料作为药物递送的载体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由于纳米材料本身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并且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较大的表面积,因此药物可以通过纳米材料的膜透性和靶向性实现更好的效果,因此,纳米颗粒被广泛用于药物递送和药物释放的工作中。

新高聚分子的制备方法及在医疗中的新用途[发明专利]

新高聚分子的制备方法及在医疗中的新用途[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新高聚分子的制备方法及在医疗中的新用途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韩冰,高扬,高尚
申请号:CN201410456440.8
申请日:20140909
公开号:CN104877142A
公开日:
2015090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的高聚分子,以及这种高聚分子的制备方法与在医疗中的新用途。

本发明的新化合物为一种高聚分子的新结构,本申请利用该新分子在眼部疾病的药物筛选的动物模型中实验,该新的高聚分子比其他药物在治疗上具有更加显著积极的效果。

申请人:韩冰
地址:130021 吉林省长春市富锦路1266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材料在药物中的应用具有久远的历史。


代人们广泛地利用天然的动植物来源的高分子材料,如淀粉、多糖、蛋白质、胶原等作为传统药物制剂的粘合剂、赋形剂、助悬剂、乳化剂。

但天然高分子药物在原料的来源,品种的多样化以及药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合成材料的出现,弥补了天然材料的不足,大大推动了药物制剂的发展。

1药用高分子的用途及特点1.1药用高分子的用途
目前药用高分子材料主要以下3种用途:(1)药物制剂和包装用高分子材料[1]。

(2)高分子药物,包括带有高分子链的药物和具有药理活性的高分子;(3)高分子缓释药物载体。

1.2药用高分子的特点
作为药用的高分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本身及分解产物应无毒,不会引起炎症和组织变异反应,无致癌性;(2)进入血液系统的药物不会引起血栓;(3)具有水溶性,能在体内水解为具有药理活性的基团;(4)能有效达到病灶处,并积累一定浓度;(5)口服药剂的高分子残基能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6)对于导入方式进入循环系统的药物,聚合物主链必须易降解,使其有可能排出体外或被人体吸收。

2药物制剂和包装用高分子材料
这里的制剂用高分子材料包括液状制剂中的高分子增稠剂、稀释剂、分散剂,固体制剂中的高分子粘和剂、包衣剂、膏剂、涂膜剂和微胶囊等。

包装材料特指药物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的高分子材料,往往对提高
药效、方便药物起作用等方面有一定效果,并不涉及
外包装材料。

对于微胶囊,按其释药方式可分为储存式和基体式两种。

储存式结构的药物集中在内层,外层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膜。

基体式结构的药物则是均匀分散在微胶囊内,其药物可是呈单分散,也可呈一定聚集态分散与高分子基体中。

2.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 PM C )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以作为粘和剂、崩解剂、包薄膜衣的成膜材料、增稠剂、助悬浮剂、阻滞控释剂、致孔剂、固体分散体的载体以及其他用途。

中低粘度(k100)的HPMC不能达到阻滞药物释放目的,而高粘度型号的HPMC则有阻滞释放[2]。

以HPMC为粘附材料将草乌、细辛制成牙痛舒棒膜剂,可直接插入患者齿龈,减少了与唾液接触的机会,可避免味苦。

2.2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技术
这种微胶囊是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壁材,通过调节壳聚糖浓度和壳聚糖溶液pH值以及海藻酸钠浓度,能够得到良好的缓释性能,提高了红景天苷利用率,延长有效成分的作用时间,减少食用次数和减轻副作用。

2.3高压静电法置备技术
就是用高压静电法制备蛋白类药物微胶囊。

以牛血清蛋白为芯材,海藻酸钙-壳聚糖为壁材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并对芯材/壁材的比例、壳聚糖浓度及微胶囊释放情况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高压静电法制备的微胶囊粒径小,分布均匀,包封率和载药量也较高,能满足药剂微胶囊的要求,并且该法避免使用有机溶剂,其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3高分子药物的制备
3.1以壳聚糖为药物载体,有预定位及肿瘤导向作
[收稿日期]2010-04-14
[作者简介]吴建伟(1982-),男,助工,主要从事化学工程与
工艺研究工作。

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石家庄同禾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
吴建伟
[摘
要]对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用途及特点进行了概述,并且从高分子缓释药物载体、高分子药物、药物制剂和包装用高分子
材料等3个方面叙述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关键词]药用高分子;制备方法;应用[中图分类号]TQ3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95(2010)
08-0019-02
第33卷第8期2010年8月Vol.33No.8Aug.2010
用的药物载体系统。

即将5-氟尿嘧啶先制成牛血清白蛋白微球,在微球表面固化壳聚糖,然后进行生物素化。

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和较低的毒副作用,选择不同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不同肿瘤的导向治疗。

3.2将具有肝靶向作用的半乳糖与壳聚糖偶联,制
备N-乳糖酰化壳聚糖,用FTIR、13CNMR、1
HNMR对其进行表征,用粉末X衍射、DSC、Tg对其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认为制备的取代度为20%的乳糖酰化壳聚糖有望成为新型的肝靶向载体。

3.3将磁性颗粒与壳聚糖相结合,即将阿司匹林附载在由壳聚糖与戊二醛交联合成的壳聚糖微球(CM)中,在微球表面吸附一层Fe2O3制得磁性壳聚糖微球(MCM),体外测试表明,该微球明显减缓了阿司匹林,具有较强的磁性,在外磁场作用下可实现靶向给药。

4高分子缓释药物载体的制备
这类药物是利用生物吸收性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将药物活性分子投施到人体内以扩散、渗透等方式实现缓慢释放。

其优点是使用便利;能维持正常的血药
浓度;不引起药物积累中毒;减少对正常细胞、
组织的毒副作用;提高疗效,并可产生新的疗效;安全、迅速、可靠经济并具有竞争力[3]。

目前存在时间控制缓释体系和部位控制缓释体系。

4.1pH 4.0左右敏感的包衣材料
pH4.0左右敏感的包衣材料,就是用偏苯三酸酐和顺丁烯二酸酐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进行化学修饰,并对产物醋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顺丁烯二酸酯(HPMCAM)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偏苯三甲酸酯(HPMCT)的性质(pH敏感值、膜的透湿性、膜的抗张强度、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测定,观察各种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pH敏感性与化合物中羧基含量有关,羧基含量越高,则能在较高的pH下溶解,可以通过调节MA和CA的量来控制pH;所得到的HPMCAM和HPMCT具有良好的成膜性、隔湿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并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敏感点在4.0左右,能在十二指
肠液中迅速释药,定位效果好,有可能作为十二指肠定位释药系统的包衣材料。

4.2生物降解速度可控的新型材料
将聚膦腈与常用生物降解性材料———聚丙交酯
和聚乙交酯共混,获得生物降解速度可控的新型材料。

这种材料的成本较聚膦腈有所下降。

通过调节共混物组成的比例可以调节共混物的降解速度,得到最佳共混物比例以及该共混物的释药行为。

通过选择合适的药物,调节载药量、制剂的形态以及共混物的组成制备具有近零级释药性能的炔诺酮控释系统,在植入避孕的应用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4.3以聚氨酯生物吸收材料作为缓释药物载体由于异氰酸酯的降解物对人体有毒,采用无毒的PCL(聚己内酯)/PDO(聚-2-羰基-1,4-二氧六环)、PCL/PLA(聚丙交酯)等共聚低聚物二元醇或PCL均聚物二元醇与LTI(赖氨酸三异氰酸酯)反应,以HEMA(甲基丙稀酸羟基乙酯)封端,并用HEMA作稀释剂,采用紫外光固化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生物吸收性聚氨酯水凝胶网络,该水凝胶的含水率及降解速率与其结构有关,该水凝胶对药物具有缓释作用。

5结语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和研发水平还有待于提高。

目前对药用高分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现有材料(如壳聚糖、纤维素等)进行化学或物理修饰,从而使药物在生物体内具有缓释、靶向等效果,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

今后,药用高分子和医药包装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将继续扩大,靶向药物、智能药物将成为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张常虎.系列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及表征[D].陕西师范大学,2009.
[2]朱斌,陈晓光.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7(04):120-123.
[3]黄海燕.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02):57-59.
河北化工·20·第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