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

合集下载

文化馆体制改革中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文化馆体制改革中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文化馆体制改革中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文化体制改革的进军号已经吹响,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现已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作为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文化馆的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

努力推进文化馆的改革,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公益性文化发展的新思维,有利于壮大我国群众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文化馆改革的探索中,我认为首先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一个目标,转动“两个轮子”,认清“三个关系”,抓住四个关键环节。

“两个轮子”即一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是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公益性文化事业面向社会,为全体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应由政府主导。

经营性文化产业面向市场,其产品和服务是具有精神产品特点的经济形态,是经济产业在文化领域的表现,主要由市场主导。

作为政府业务职能部门的文化馆,其社会职能就是要承担政府公共文化事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

这就决定了文化馆的公益性特征,决定了文化馆必须坚持公益性。

失去了公益性也就失去了文化馆存在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都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方面可繁荣文化市场,另一方面可通过产业方式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扩大竞争能力,加强自身实力,用更大的物力、财力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实现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目标。

在改革实践中,我们应充分把握二者关系,注意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和经济属性,促使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二、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它具有一般行业的特点,又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

它的职能是承担政府公共文化事业、繁荣群众文化。

它通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社会审美教育,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李媛媛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文学博士课程前言大家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文化体制改革。

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的国家文化体制的架构基本上是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模式,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那么我们在谈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往往更多关注到文化产业,因为它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事实上,就所覆盖的人群、所要解决的问题而言,公共文化服务要比文化产业更加地基本、更加地基础。

我们目前把当前文化发展的这个目标定位成大发展大繁荣。

而发展繁荣的根基是在于国内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

那么这个不可能单纯地靠市场化的方式来实现,所以向社会提供基本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政府文化工作的一个重点,未来也将会成为一项考核政府和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和公民文化权利这样一些问题已经成为热门的话题,这跟几个重要的历史因素是分不开的。

第一个历史性因素就是我们上节课讲到过的社会转型。

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正在由一个非常态化的社会,转变成一个常态化的社会,那么随着公民社会或者用更加中性的词市民社会、民间社会的成长,是否具有丰富的发达的公共文化生活,就成为市民社会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这个也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

第二个因素是这场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文化观念的变化。

建国以来,我们对于文化观念的认识经历过几次比较重要的转变,从建国后到七十年代末,我们认为文化是政治,文化基本上被等同于意识形态,它需要牢牢地掌握在政府的手里。

从70年代末开始基本上从80年代开始,认为文化是事业,那么文化就是要靠钱来养的,这个时期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就是由政府办文化,文化建设的主体基本上就是政府和政府的文化部门和文化部门直属的文化事业单位。

从十六届五中全会开始,正式地提出文化也具有产品的属性,在这样理念的基础之上这几年正在推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地促成了文化体制的变化。

文化管理考点整理

文化管理考点整理

文化管理的考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文化事业管理:是各级政府及其文化行政部门和各种文化企事业单位对各项文化事业和具体文化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包括宏观文化行政和微观文化管理两个层面。

2、文化政策:是一国对于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物博物等领域进行行政管理所采取的一整套制度性规定、规范、原则和要求的总称。

3、“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简称为“二为”方向。

4、“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简称“双百”方针。

5、文化行政组织:是行政组织的一部分,是行使文化管理职能的一类行政组织,在国务院的机构中,主要是指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及由文化部管理的国家文物局。

在地方,承担文化行政管理工作的行政组织则相应有各省文化厅(文物局)、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和广播电视局。

6、文化产业组织:即为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与服务的组织。

7、文化市场:就是文化商品、文化服务和文化资源进行交易活动的场所和领域。

8、文化行政处罚程序:是文化行政管理的手段之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违反文化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文化行政部门可依法定职权给予各种形式的处罚。

文化行政处罚程序包括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

9、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指由国家或社会兴办的面向全体公民或社会某一部分人的非营利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及其场所和所开展的各项活动。

10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11农村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一种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居民的文化。

它是指农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共同的理想、感情、信念、价值观、道德、风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精神文化。

12城市文化:是人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思想、准则、艺术等思想价值观念及其表现形式。

13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文化产业导论(第六章文化事业与文化管理)

文化产业导论(第六章文化事业与文化管理)
Company Logo

一、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改革方向 7、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1)事业主体多元化 (2)事业资源配臵的社会化 (3)事业活动的产业化与市场化 (4)事业管理的民主化与法制化 (5)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仍存在许多误区或禁区。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仍存在许多误区或禁区。
Company Logo

一、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改革方向
5、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基本经验
简政、 (1)管理高度集权——简政、放权、搞活 管理高度集权 简政 放权、 创收、 (2)服务公益与福利——创收、让利、免税 服务公益与福利 创收 让利、 开放、 (3)条块分割、相互封闭与自我服务——开放、协作、联合 条块分割、相互封闭与自我服务 开放 协作、 国家、 (4)国家包办——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 国家包办 国家 集体、 (5)“一次分配定终身”、”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 一次分配定终身” 能进不能出” 能上不能下” 人才积压浪费” 人满为患” 业余兼职” 停薪留职” “人才积压浪费”、“人满为患”——”业余兼职”、“停薪留职”、 业余兼职 人才交流” “人才交流” 全额拨款” 差额拨款” 经费自理” (6)财政统包供给——”全额拨款”、“差额拨款”、“经费自理” 财政统包供给 全额拨款 剥离、 (7)“企事不分”——剥离、转制 企事不分” 剥离 从政企分开到政事分开,事业单位改革是一种商品化改革, 从政企分开到政事分开,事业单位改革是一种商品化改革,扩大 事业单位管理自主权。 事业单位管理自主权。
Company Logo

一、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改革方向
1、我国事业单位的基本概念
1984年,全国编制工作会议印发的《关于国务院各部门直属事业 单位编制管理的例行办法》把事业单位定义为: 凡是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从事为国民经济、人民文化生 活、增进社会福利等服务活动,不是以国家积累资金为直接目的的单 位。 事业单位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国库 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组织。 事业单位主要涉及到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勘察设计、 勘探、新闻出版、交通、气象、地震、海洋、环保、测绘、标准计量、 知识产权、进出口商检、物资仓储、城市公用、社会福利、经济监督、 农林牧水、信息咨询、机关后勤服务及其他相关行业和领域。 我国事业单位近130万家,近3000多万事业人员,事业经费支出占 财政总支出比重约20%左右。

浅谈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浅谈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系别:物电系班别:电信本092班姓名:姚光全学号:2009110533 浅谈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这是我们党的一大理论创新,既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发展文化产业清除了理论障碍,同时为全国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然而,文化体制改革时至今日,仍然听到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区分不开的,在二者之间总是存在相互重叠的“准公益性”灰色地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事业与产业只是概念之分,文化是可以产业化的,应当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化”。

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

长期以来,我国文化单位大都采取事业体制,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自2003年起,文化体制改革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把文化单位区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类型,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成为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在出版发行、文艺表演以及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等重点领域,除个别单位继续保留事业体制外,绝大多数都已作为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

即使在最难区分的新闻媒体行业,也已确定改革思路:党报党刊将广告、发行、印刷等经营性部分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电台电视台将网络传输、电视剧制作以及广告经营等经营性部分也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实行制播分离。

下一步,拟将各类报刊社区分为时政类与非时政类两种类型,推动非时政类报刊社转制为企业。

文艺院团的分类改革被认为是最难的,目前也确定了基本思路,即保留事业体制的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代表国家水准、起示范作用的,主要是文化部直属的文艺院团;一类是体现民族特色、属于民族瑰宝的,如少数京剧、昆曲;再一类就是市场发育需要一定过程、高雅艺术的,如芭蕾、交响乐、歌剧等。

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分得开的,在公益性和经营性之间不存在模糊地带。

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党的十八大以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人民日报选刊

人民日报选刊

坚定不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昨天在京召开。

这次会议总结经验、分析形势、部署任务,进一步明确方向、坚定信心,是以新的举措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会议。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体制改革则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明确划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强调“两手抓、两加强”,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大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更赋予文化建设以新的使命、新的要求,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十年来,我国基本完成了出版、影视制作、发行、广电传输和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首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等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共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近7000家,核销事业编制近30万个,让政企、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文化行政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逐步理顺,重塑了一大批新型市场主体,明显增强了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的实力、活力与竞争力。

事实表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对、成果大、亮点多,初步建立了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回顾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平凡的历程,我们对文化发展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正是由于文化改革发展正确思路的提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初步建立、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的不断壮大、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正确引导、文化走出去格局的着力构建,才有力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发展,有力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有力促进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有力促进了各类文化人才的竞相涌现。

如今,我国文化领域整体面貌和发展格局焕然一新,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论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

论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

化 战 略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但 它与 生俱 来 的侵 占性 必 然影 响 着文 化产 业 的方 方 面面 ,存 在 “ 人类 文 对
化 资源 的透支 ,对人 类文 化 文本 的 曲解 ,对 大众 精 神生 活 的误导 ,对 个性 文 化的摧 残 ”【 至危及 国 1 】 乃 家 文 化安 全 等一 系 列 问题 。 为此 ,必须 始 终把 社 会效 益 放 在 首位 ,做 到经 济效 益 与 社会 效 益 统一 ,

手抓公 益 性文 化事业 ,一手 抓 经 营性 文化 产业 ,在满 足 广大 人 民群 众文 化需 求 的 同时 ,实 现 建设 我 国公 益性 文化 事业与 经营 性文化 产业 现状 分析 长期 以来 ,在计 划经 济体制 发 展过程 中 。我 国公 益性 文化 事业 承 担着 主流价 值 培育 与社 会教 化 、
设 ,培育 文化产 业骨 干企业 和 战略投 资者 ,繁荣 文化 市场 ,增 强 国际竞争力 ” ① 。 基于 “ 激发 全 民族 文
化创 造 活力 ,提高 国家 文 化软 实力 ,使人 民基 本 文化 权 益得 到 更好 保 障 ,使 社 会 文化 生 活更 加丰 富
多彩 ,使 人 民精 神风貌 更 加 昂扬 向上 ”① 的文化发 展 目标 ,公 益性 文化 事业 与经 营性 文化 产业 必须 形 成有 效 的互动 ,在创 新 “ 文化 内容形 式 、体 制机制 、传 播手 段 ” 的过程 中 ,解放 和 发展 文化 生产 力 , ②
汤 宇华
( 节 学院政 治与 法学学 院 ,贵 州 毕 节 5 1 0) 毕 570
摘 要: 在公 益性 文化 事 业作 为人 民群 众文 化权 益 的基 本 保 障 、 为 重要 的 民生 工程 倍 受 重视 的 同 作 时, 经营性 文化 产业 也在 政 府积 极推 动 、 需求 日趋 旺盛 、 市场 活 跃繁 荣 的 大好 形 势 下蓬 勃发 展 , 旧的 关 系尚未理顺 , 新的格 局正在 建 立 , 这一 关键 的 时段 , 真 思考 并化 产业 的 良性 互动 。 文化 发展 繁 荣的前提 。 是 关键词:文化事业 ;文化 产 业 ;互动

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文章探讨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文化产业意识形态与产业属性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文化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的关系;四是正确处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关系;五是正确处理好弘扬主旋律与提倡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六是正确处理传统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标签:文化产业;发展;关系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形式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通过了《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全面总结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務,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文化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

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因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到文化产业各个方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要把文化产业建设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形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正确处理文化产业意识形态与产业属性的关系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正确处理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与产业属性的关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方面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根本任务。

另一方面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目前我国很多产业都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而文化产业是少数几个总供给不能满足总需求的产业之一,文化产业还是抗击经济危机、逆势而上的产业。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辩证关系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辩证关系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辩证关系摘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对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辩证关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辩证关系分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主要支点,也是文化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和主攻方向。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如文化发展的一体两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绘制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发展的伟大蓝图,既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对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1.什么是文化事业。

首先,文化事业是一种公益性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这是它的基本性质。

其次,文化事业所从事的是文化建设工作,具有国家行为特征,这是它的根本职能。

第三,国家发展和建设文化事业的目的,是促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

其四,文化事业不是虚无缥缈的,必须由一些实实在在的部门和单位来承担,它同其他事业一样,在国民经济分类中属于一种行业。

基于以上认识,给文化事业定义如下:文化事业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从事文化建设和提供文化服务、文化活动及产品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行业。

2.什么是文化产业。

首先,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文化产业分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和艺术培训业几大门类。

其次,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包括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广播、电视、电影、文艺表演、乐器、玩具、纸张、胶片胶卷、磁带、光盘、印刷设备、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家用视听设备、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等。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一方面,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文化产业的成果,除满足当期消费外,必然会作为文化的积累与积淀,逐渐转化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事业繁荣的基础。

另一方面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文学艺术、人文社科、科学技术等原创作品不断涌现,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文化事业的繁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

文化产业分类文化产业简单来说就是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或者服务的行业,即以产业化/商业化的形式来进行文化的生产、交换和消费。

日本把它叫做“内容产业”,美国把它叫做“版权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叫做“工业标准”,而我们中国官方普遍把它叫做“文化娱乐集合”。

它分九大类:1、报刊业(主要是报刊的发行和销售,当然还有策划)2、图书出版业(主要是对图书的市场规划和创意销售)3、广播影视业(指电视、电影、广播等从事影、音内容生产和传播的行业)4、音像产业(包括音像制品的制作、出版、复制、进口、批发、零售和出租等经营缓解。

其中,制作、出版、发行是产业链中的三大环节。

5、网络产业(是指利用包括英特网、移动手机等新型网络技术为平台传播信息和创造娱乐的事业)6、广告业(是指通过广告策划、设计、制作、发布、调查、效果评估等方式获取利润的产业门类)7、旅游业(这个你懂得~~不用我一个字儿的打了吧~~)&艺术产业(包括艺术品经营业和演出业两大产业)9、体育产业(是指将一种娱乐消遣活动或需体力、智慧与技巧的比赛或竞技,通过消费的形式推销到市场并获取利润的事业)文化事业分类文化事业是我国特有术语,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当中存在的文化事业单位的集合名词文化事业单位,是指在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文化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

(一)主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满足人民对文化生活的多种需求;(二)由政府主管部门审定资格,管理形式多样化;(三)涵盖门类多,单位分布广。

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3.09.04•【文号】•【施行日期】2003.09.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本部各司局、国家文物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现结合文化工作实际,就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一)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目前,文化产业已形成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门类。

社会主义文化产业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通过市场实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济价值。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

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我国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人们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意识更加自觉,更多关注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文化需求不断增长;文化与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实现更加依赖于市场;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消费选择更具自主性;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手段和方式更加科技化和现代化;国际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发展文化产业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什么要把文化单位区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_

为什么要把文化单位区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_

文稿/2011.01问:编辑同志,您好!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文化单位区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

请问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区分?山西读者:李爱国李爱国同志:您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原有的文化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

我们需要通过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要理解为什么把文化单位区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必须理解人民群众具有两部分文化需求,以及文化产品所具有的“两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

从总体上看,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体现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文化需求,另一部分是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必须得到保障的基本文化权益。

基本文化权益具有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等属性。

因此,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对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主要靠市场来满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个性化文化消费、满足多样化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

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能够更好地配置社会资源,使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使更多的人接受优秀文化的教育,不仅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也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

因此,我们需要把文化单位区分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满足广大群众多样性、多方面、多层次需求的经营性文化单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既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的商品属性、产业属性、经济属性。

正确把握“两种属性”的关系,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

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也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选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成了文化发展的两个“轮子”,只有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把这两个“轮子”都转起来,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快速发展。

坚持“两手抓”,就能明确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公益性文化事业主要是指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市场来组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和消费。

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以市场为主导,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样性、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两者性质功能有所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正确区分和把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性质,坚持“两手抓”,既集中力量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又放手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坚持“两手抓”,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强大威力,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加快文化发展的步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可以扩大融资渠道,以多种方式吸收公众投资,解决文化发展的资金瓶颈;可以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跨地区兼并、重组,迅速扩大文化建设的规模;可以推动文化经营单位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内容、形式、手段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文化品牌;可以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社会大生产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

用产业的形式、结合市场机制的威力推动文化发展,是文化生产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是文化生产力的一次本质提升,影响深远,潜力无穷。

坚持“两手抓”,有利于推动国有文化单位的改革,发挥国有文化单位在文化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文化事业名词解释

文化事业名词解释

文化事业名词解释1、文化事业:是指从事教育、科学、艺术、卫生、体育、出版、新闻、广播电视、图书馆、文物保护、博物馆、档案管理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基础上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

2、广义的文化事业指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一切事业,包括宣传、理论研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出版、图书馆、文物保护、博物馆、广播电视、社会团体、城乡基层政权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行业协会、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等各类事业。

3、狭义的文化事业是指上述一切事业的统称。

这些事业与全民所有制经济活动相结合,以解决国家、集体和个人生产、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

4、狭义的文化事业:是指从事教育、科学、艺术、卫生、体育、出版、新闻、广播电视、图书馆、文物保护、博物馆、档案管理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基础上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

5、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界常把文化事业单位,广义地泛指那些直接或间接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设备、场地、人才等多种条件,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

6、文化事业单位:是指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公共文化需要,由政府或者企事业单位依据国家规定的条件设立的、从事文化产品生产或者提供文化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

文化事业单位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两类。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其宗旨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文化事业。

7、在文化领域中从事经营性文化产品开发生产的人群,通过文化市场交换活动满足社会需要的人群,也可以称为文化产业人群。

8、文化产业:是指依托于文化事业的某项或多项特定职能,融知识性、创造性、经营性、盈利性为一体的、带动关联性产业群和产业链发展的集约型经济模式。

它包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大板块。

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服务[gPARAGRAPH3]、文化制造业和文化信息业等三种形态。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别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别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别文化事业的含义是由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即文化行政部门来领导的、以文化行政部门领导的以公益性文化建设为内容的社会工作,它的最大特色是公益性。

文化产业的含义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最大的特点是经营性。

毫无疑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阐述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首先,它们的目的不同。

文化事业,以国家社会为依托,发展文化,主导正确高尚的文化潮流,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比如我国开展的很多公共文化建设活动,文化“三下乡”活动,在农村放映电影数百万次;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的免费开放;广播电视数字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政府和党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弘扬等等。

这些都是文化事业的典型代表。

而文化产业是将文化纳入商品生产的轨道,与商业经济融为一体,迎合大众消费,受市场主导,以营利为目的。

比如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就十分的发达,PBC电视台、洛杉矶时报、洛杉矶迪斯尼乐园、好莱坞环球影城,百老汇演出市场等等,这些都是全世界闻名的文化产业巨头。

好莱坞环球影城位于洛杉矶市的西北郊,是世界电影之都。

在美国电影业初兴之时,独立制片商们为了打破电影生产的专利格局,纷纷转移到阳光灿烂、风景秀丽的加利福尼亚,一个新的电影中心逐渐形成,好莱坞也成了美国电影业的代名词。

好莱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电影奇迹,最著名的就是1998年,由好莱坞推出的影片《泰坦尼克号》,是电影史上第一部全球票房超过100亿美元的影片,这部影片不仅卖座而且高水准,囊括了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在内的11个重要奖项。

嫁人就嫁灰太狼,做人就做懒羊羊。

目前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正在热播,不仅赢得了广大小朋友的青睐,还得到了90后甚至80后的热捧,喜羊羊还发展了玩具文具服饰等产业,逐渐形成了一条越来越长的产业链。

其次它们的特征不同,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必须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标签:发展理念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明确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印江是“全国文化先进县”,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文化强县建设,必须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实施好六大文化改革发展工程。

一、实施文明素质工程,努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干部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一是要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群众,不断巩固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充分运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平台,创新学习方式方法,丰富学习载体,打造理论学习品牌,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理论强基工作。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理论素养。

二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

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激发人民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筑牢人民共同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公民文明素质教育,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积极营造干事创业、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弘扬清正廉洁之风。

推进诚信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

三是大力加强和改进舆论引导。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坚定干部群众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委政府的信任。

2017考研政治每日一练毛中特篇(9)

2017考研政治每日一练毛中特篇(9)

2017考研政治每日一练毛中特篇(9)每日一练:(单项选择题)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始终坚持放到首位的是()。

A.社会效益B.经济效益C.繁荣文化市场D.创新文化体制【正确答案】A【名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协调发展。

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因此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时,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

A项正确。

B、C、D项错误,这三项是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相关内容,与公益性文化事业没有直接的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来源】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第6题【本题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布局凯程教育: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文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的概念: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

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一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文化发展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事业,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大支柱之一,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的重要任务。

没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没有正确思想理论的武装,就没有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强大动力和合力;没有主流价值舆论的影响,就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昂扬正气、蓬勃朝气、浩然正气;没有繁荣发展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概念:一般来说,文化事业是为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在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组织机构。

而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从性质看,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文化产业具有经营性;从管理体制看,文化事业通常实行公益性管理体制,文化产业实行经营性企业管理体制。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内容:经营性文化包括演出业、影视业、出版业、报业、网络业、娱乐业、广告业、咨询业、策划业等文化。

公益性文化,主要包括学术研究(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文学艺术以及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

经营性文化的特征和本质,是它的消遣性、娱乐性、益智性和营利性;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意义:发展文化事业的意义: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试题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试题
A.《中国思想的底线》
B.《中国学研究:现状、趋势与意义》
C.《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D.《淡色中国》
17.早在上世纪()甚至更早的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博物馆的职能开始由以物为核心向以人为核心的转变。
A.二三十年代
B.七八十年代
C.五六十年代
D.八九十年代
18. 1983年,()同志指出:“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正确的,要长期坚持,对外文化交流也要长期发展。”
A.慈善组织
B.营利组织
C.非营利组织
D.行政法人制度
8.()是指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来实现目标的能力,是无形力量。
A.国家实力
B.硬实力
C.软实力
D.巧实力
9. 2008年全国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演出()万场次。
A. 41
B. 55
C. 69
D. 73
10.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B. 领导主体
C. 经济客体
D. 投资主体
10.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力
D. 硬实力和巧实力
11. “十一五”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推动重大文化工程项目,支持各地文化建设,“十一五”期间,共投入资金100.2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倍。
A.邓小平
B.陈云
C.刘少奇
D.叶剑英
19.截止到2010年年底,全国信息共享工程各级服务点()万个。
A. 98.7
B. 94.5
C. 83.1
D. 76.2
20.“十一五”期间文化事业费增长势头明显,全国文化事业费总计1220亿元,年均增长19.3%,是“十五”时期的(),为改革开放以来增速最快的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361926
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也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选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成了文化发展的两个“轮子”,只有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把这两个“轮子”都转起来,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快速发展。

坚持“两手抓”,就能明确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公益性文化事业主要是指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市场来组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和消费。

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以市场为主导,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样性、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两者性质功能有所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正确区分和把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性质,坚持“两手抓”,既集中力量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又放手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坚持“两手抓”,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强大威力,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加快文化发展的步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可以扩大融资渠道,以多种方式吸收公众投资,解决文化发展的资金瓶颈;可以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跨地区兼并、重组,迅速扩大文化建设的规模;可以推动文化经营单位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内容、形式、手段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文化品牌;可以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运
用社会大生产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

用产业的形式、结合市场机制的威力推动文化发展,是文化生产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是文化生产力的一次本质提升,影响深远,潜力无穷。

坚持“两手抓”,有利于推动国有文化单位的改革,发挥国有文化单位在文化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要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通过加大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逐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要加强基层特别是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重视解决基层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要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推动他们更好地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一批合格的市场主体。

当前,一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缺乏经营活力和竞争动力,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

必须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和动力。

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打造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国有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市场上的战略投资者和主导者,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坚持“两手抓”,有利于推动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建设上的宏观调控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市场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两种主要力量,政府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但不应该是市场竞争的参与者。

过去我们在文化管理体制上的最大弊端,就是政府的职责不清,该管的没有管好,不该管的管得过多过细,应发挥的作用没有发挥好。

坚持“两手抓”,可以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职责,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使政府部门实现从主要是办文化向管
文化转变,从主要是面向直属单位的微观管理向面向全社会的宏观管理转变,从主要是行政管理为主向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管理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通过宏观调控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坚持“两手抓”,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加快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放手让一切有利于文化发展的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过去我们在文化建设上主要靠政府,实践证明这个力量是有限的。

要进一步完善鼓励捐赠和赞助等各项政策,拓宽渠道,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公益事业。

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只要积极地开渠引水,社会各方面参与文化建设的智慧和力量就能源源不断流向文化领域,汇成推动文化发展的洪流,开创文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为什么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011-10-11 《建议》指出,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这是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思路和基本遵循,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

第一,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
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性质相混淆,事业的职能和企业的功能相混淆,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人不足,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

近年来,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要求,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贯彻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方针,做到“两手抓、两加强”。

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问题,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体现人文关怀,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

另一方面,以市场为主导,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繁荣城乡文化市场,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从而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促进,有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负起社会主义文化的腾飞。

第二,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文化是意识形态,文化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文化企业和文化事业单位尽管运作模式不同,但不论是文化事业单位,还是转制为文化企业,都是社会主义文化阵地,都不能单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都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正确引导和发展大众文化,自觉抵制低俗,决不见利忘义,
决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决不给腐蚀人们心灵、败坏社会风气的文化垃圾提供滋生场所。

第三,正确处理“两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既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的商品属性、产业属性、经济属性。

正确把握“两种属性”的关系,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两个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要看到,文化消费的权利掌握在人民群众自己手里,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通过市场来选择和消费文化产品。

优秀文化产品只有通过市场,转化为广大群众所选择、所认同的文化消费品,它所蕴涵的深刻思想和审美价值才能被广泛接受和传扬。

同时,文化企业也只有追求正当的经济效益,才可能维持和扩大文化产品的再生产,才可能运用市场机制迅速做大做强,才可能为宣传文化事业提供雄厚的物质支持。

就这个意义讲,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紧密相联,占领市场和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是统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