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教参--华夏古乐

合集下载

初中华夏音乐教案

初中华夏音乐教案

初中华夏音乐教案课程名称:华夏音乐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华夏音乐的历史地位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华夏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华夏音乐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华夏音乐的历史地位和特点2. 华夏音乐的主要体裁和代表作品3.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华夏音乐的历史地位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华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主体(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华夏音乐的主要体裁和代表作品,如民间歌曲、歌舞、戏曲等。

2. 学生通过聆听和欣赏,分析华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3.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华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如民间歌曲与民俗、戏曲与文学等。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华夏音乐体裁,如民间歌曲、歌舞等。

2. 学生通过演唱、舞蹈等形式展示所选择的华夏音乐体裁。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华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华夏音乐的历史地位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华夏音乐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3.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如学生可以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华夏音乐的信息,下一节课分享给其他同学。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华夏音乐的历史地位和特点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华夏音乐主要体裁和代表作品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华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音乐课程标准》2. 网络资源,如华夏音乐相关视频、音频等。

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华夏音乐时,可以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华夏音乐的魅力。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华夏音乐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演唱、舞蹈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华夏古韵》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华夏古韵》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华夏古韵》教案以下是出guo的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华夏古韵》教案,欢迎大家浏览查看。

更多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1)学唱歌曲《阳关三叠》第一叠(2)欣赏歌曲《杏花天影》2.内容解析《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

目前所见的是一首古琴歌曲。

叠是古代对同曲变奏结构的一种称谓,三叠意指唱(奏)三次。

在不同版本的琴歌《阳关三叠》中,常被加进新词,以丰富曲调情感表达的需要。

《阳关三叠》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

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

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

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

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

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却有深挚的惜别之情,适合绝大多数离宴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歌词:一叠“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

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

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二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最新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一单元华夏古韵

最新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一单元华夏古韵

命运如此悲惨.他只有向“鹰王”倾诉自己的哀 怨:“塔吉克奴隶啊,像天边坠落的星星。活着 的被吸血鬼吸吮,死去的都闭不上眼睛。凶狠的 奴隶主啊!残酷无情,冷硬的心肠,像幕士塔格 冰峰。塔吉克奴隶啊!难道永远是天边将要坠落 的星星?!”这歌声像猎鹰一样张开了翅膀,到 处飞翔,传遍了高原、山谷,奴隶主吓得胆战心 惊,下令娃发交出“鹰王”,为他家看门护院。
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 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 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埙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侧壁开 有音孔。
埙经历了漫长阶段,大约在四五千年前, 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 音。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埙得到了进一步 的发展,前些年在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 父系社会晚期至奴隶社会初期的埙,有三 个音孔,能吹四个音。到公元前1000多年 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 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 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 七声音阶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 孔,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关于鹰笛,塔吉克族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在很早很早以前,居住在“刀山之祖”帕米 尔高原上的塔吉克人,还过着狩猎生活,家 家户户养着猎鹰,它们白天随主人狩猎、晚 上为主人放哨看家。有一个名叫娃发的猎手, 住在达卜达尔山谷里,他家祖辈都是有名的 猎户,家里有一支祖传的鹫鹰,己活了一百 多年.可眼力还非常好,百里以外的小雀也 休想逃避,它的尖嘴和利爪能撕碎一只黑熊。 远近猎手都羡慕这只猎鹰,都叫它“鹰王”。 娃发每天带着“鹰王”狩猎,猎获的鸟兽也 和过去一样,全被奴隶主夺去。
编钟
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编 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 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 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 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 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 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 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 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 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

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精品实用版)第一单元华夏 古韵

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精品实用版)第一单元华夏  古韵
第一单元
华夏古韵
• 《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为 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 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 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首乐曲产生于唐 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 《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 “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 《渭城曲》、《阳关曲》。大约到了宋代, 《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目前所见 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 .
• 什么是《三叠》?
• 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 称“三叠”。
•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 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它曾被谱入乐曲, 称为《渭城曲》、《阳关曲》或《阳关三 叠》,从盛唐时期开始广为流传。
本诗为赠别而作,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 又名《渭城》。题中王维这位姓元的友人奉命前 往安西,王维在渭城送别.
前两句写明送别时间,地点与氛围。清晨, 渭城客舍,自东向西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 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平常 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构 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 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三四句是一个整体。朋友“西出阳关”虽是 壮举,却免不了经历万里的长途跋涉的艰辛与寂 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 浸透了诗人全部情义的琼浆玉液。这里面不只有
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的体贴。
• 欣赏 :

《 阳关三叠》
• 附点节奏
_ I _I _ I I •
2/4
da
X
.
da
X
da
X
.
da
X
da
X
.
da
X
da

人教课标版初中音乐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华夏古韵》教案

人教课标版初中音乐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华夏古韵》教案

word整理版可编辑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华夏古韵》教案华夏古韵教学内容:了解古琴知识音乐欣赏《流水》音乐欣赏《阳关三叠》歌曲演唱《阳关三叠》教学示例:1教师:同学们,今天在讲台上摆放了,两种乐器,先请大家到前面来看一看,弹一弹,然后回答出这是什么乐器,你了解这些乐器有多少。

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教师在讲台上放的分别是古琴和古筝)2学生分组到前面来看乐器,可以弹一弹,然后讨论回答。

3 教师总结:刚才大家看到是中国的古琴和古筝。

这两种乐器都是中国的古老乐器。

在外观上古琴是七根弦,古筝是13根弦,古筝要大些。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古琴以及用古琴演奏的音乐。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

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

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春秋战国时期,古琴的独奏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如伯牙弹琴子期善听的传说。

著名的琴曲如《高山》、《流水》、《雉朝飞》、《阳春》、《白雪》等,均已载人史册。

4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知音”的故事呀?请大家说说。

5学生发言老师总结:教师介绍:《高山》、《流水》是古代著名的古琴独奏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琴曲《流水》表现了由点点山泉到江河大海的种种形象和智者心神与水相通的豁然灵动、悠远宽广的意境。

大约在1977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颗名为旅行者一号的卫星探测器,上面装有一张容量为100分钟的金唱片,录有巴哈、贝多芬的音乐,唯一一首亚洲音乐就是中国的琴曲《流水》,她在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6音乐欣赏《流水》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音乐的意境,教师可给学生看一些历史的图片,在音乐的进行中,要给学生介绍音乐的段落(全曲共分九个段落还有尾声。

人教版音乐七下第三单元《华夏古韵》word教案1

人教版音乐七下第三单元《华夏古韵》word教案1

第三单元华夏古韵教材分析(一)编写意图本单元力图通过简洁的材料及相关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对华夏古代文明有机组成部分的音乐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这一单元与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八音之乐”为姊妹篇,都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教育的具体材料。

在这个单元里,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开端,拉开了中国古代“人与音乐”的神秘面纱。

以后的音乐材料,或揭示华夏古韵中音乐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的特征,或展示古代雄浑古朴的音乐风格。

结合复习、回顾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有关记载,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音乐全面的认识,从而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并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将跨学科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丰富音乐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育,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而且要能够总结出古代音乐的基本特征,总结这些基本特征不能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是学生对所听、所唱、所做的音乐材料的直接感想。

(三)具体教学材料分析1.音乐故事《流水》是以我国古代著名的“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通知音”的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一首古琴曲。

1977年,美国科学家从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文明中选择了部分音乐作品,代表地球文化的精华,刻成一张唱片搭载在“航行者号”太空船上,发往浩淼的太空,作为人类的使者去寻求“宇宙间的知音”。

被认为是“人的意识与宇宙的交融”的《流水》即是其中之一。

“知音”的故事在史料记载中见于《琴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

伯牙所念,子期心明。

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

”《高山流水》据称原来是一曲,后从中分出《高山》《流水》两曲。

经过各朝各代琴师的加工整理,现在所见的《流水》多为清代《天闻阁琴谱》中的版本。

《流水》共九段,另有尾声,可以分为具有起承转合结构关系的四个部分。

人教版音乐七下第三单元《华夏古韵》word教案1

人教版音乐七下第三单元《华夏古韵》word教案1

人教版音乐七下第三单元《华夏古韵》word教案1(一)编写意图本单元力图通过简洁的材料及相关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对华夏古代文明有机组成部分的音乐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这一单元与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八音之乐”为姊妹篇,差不多上对学生进行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教育的具体材料。

在那个单元里,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开端,拉开了中国古代“人与音乐”的奇异面纱。

以后的音乐材料,或揭示华夏古韵中音乐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的特点,或展现古代雄浑古朴的音乐风格。

结合复习、回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有关记载,能够加深学生对古代音乐全面的认识,从而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并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将跨学科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丰富音乐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育,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而且要能够总结出古代音乐的差不多特点,总结这些差不多特点不能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是学生对所听、所唱、所做的音乐材料的直截了当感想。

(三)具体教学材料分析1.音乐故事《流水》是以我国古代闻名的“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通知音”的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一首古琴曲。

1977年,美国科学家从世界上有重大阻碍的文明中选择了部分音乐作品,代表地球文化的精华,刻成一张唱片搭载在“航行者号”太空船上,发往浩淼的太空,作为人类的使者去寻求“宇宙间的知音”。

被认为是“人的意识与宇宙的交融”的《流水》即是其中之一。

“知音”的故事在史料记载中见于《琴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

伯牙所念,子期心明。

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

”《高山流水》据称原先是一曲,后从中分出《高山》《流水》两曲。

通过各朝各代琴师的加工整理,现在所见的《流水》多为清代《天闻阁琴谱》中的版本。

音乐教案-华夏古韵

音乐教案-华夏古韵

音乐教案-华夏古韵教案主题:华夏古韵音乐教学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华夏古韵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让学生了解华夏古韵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3. 培养学生音乐表演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技巧。

教学内容:1. 学习华夏古韵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乐器、曲调、节奏等。

2. 学习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华夏古韵音乐曲目,如《大江东去》或《广陵散》。

3. 学习乐器演奏技巧,如古筝、笛子等。

4. 组织学生进行华夏古韵音乐的演出。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用录音或视频播放一段华夏古韵音乐,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华夏古韵音乐的印象和感受。

第二步:介绍华夏古韵音乐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华夏古韵音乐的背景和特点,包括其起源、乐器、曲调和节奏的特点等。

可以使用图片和视频等媒体资料进行辅助说明。

第三步:学习乐器技巧教师选择其中一种乐器,如古筝或笛子,向学生介绍其基本构造和演奏技巧。

可以安排专业乐器演奏家或乐团成员来学校进行示范演奏,让学生亲自体验和学习。

第四步:学习音乐曲目教师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华夏古韵音乐曲目,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兴趣进行选择。

逐步教导学生演奏该曲目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五步:练习和排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乐器练习和小组合奏,让他们熟悉演奏曲目的节奏和和谐。

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合唱或舞蹈等配合演出。

第六步:演出表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华夏古韵音乐的演出表演,可以安排在校内的音乐会或文化活动中展示学生的成果。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华夏古韵音乐的兴趣和专注程度。

2. 评估学生音乐技巧的提高情况,包括乐器演奏和音乐表演的能力。

3. 听取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演出表演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反思。

人音课标版九年级下华夏古乐“百校联赛”一等奖

人音课标版九年级下华夏古乐“百校联赛”一等奖
思考回答
在学唱过程中,注意声音的舒展。
思考、表现。
学生才艺展示
《华夏古韵》教学设计
课题
《华夏古韵》
课型
新授




知识要点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
能力培养
认识古琴的音色
情感态度与
思想教育
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感受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歌曲中的旋律中的第2个“行”字的时值。
教学内容及步骤
附注
导入:
1.教师演奏民族乐器(葫芦丝、竹笛等)引起学生兴趣。
2.多媒体展示多种民族乐器,听辩音色。
认识古琴
师: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灿烂的音乐文化,淬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
(一)讲音乐故事
1.教师在古琴曲《流水》中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2.思考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之间的友情,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光三叠》做了铺垫。
(4)体会歌曲感情,让学生有感情跟琴演唱。
4.创造表现
问学生有没有听过或者会唱由古诗创作的古曲,或为喜欢的古诗来作曲,唱一唱。
(三)才艺展示
1.小百灵;2.小乐手;3.小演员
教师评价鼓励
(四)总结
在李谷一的《知音》歌声中结束
适当布置作业!(巩固本节所学知识,针对下节所学内容)
看图片、听音色。
听故事,体会故事内容
师:一首《流水》可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知音的故事,不由得让老师想到了一首古曲,大家想不想听?
(二)唱歌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华夏古韵ppt课件1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华夏古韵ppt课件1

E
D
第三 部分
B
B
第四 部分
A
E
A 汇入大海
描 B水石相撞漩涡急转
写 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清澈的溪水
怎 D近观水滴,远观山泉河流,一幅水的
样 整体图
的 流
E流水自由流转

A 节奏自由旋律深沉而浑厚,八度音程
B 技巧高湛,演奏手法多样。
节 切分模进的节奏表现出水的急速

旋 律
C
流动的性的旋律,清新悠扬
特 点
D
音乐跳跃 ,宛如漩涡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532 2
青 青 柳 色 新。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l=F 2 ︵

. . (2 ·1 6 1 | 1—) 6 6 · 6 6 ·|6 啦 啦 啦啦 啦
6 ·5
6 56 3 | 3—
遄行 遄 行 长 途 越 渡关 津
(2 ·1 6. 1 | 1—) 3 ·1|2— 3 ·1| 2—3 3 |
请在一分钟内找到与自己相邻近 的朋友组成一个小组,按小组座 区坐好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讲故事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请和你的知音一同探讨听到的音乐 片段 完成下面的表格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描写了 节奏 怎样的 旋律 流水 特点
带给 你怎 样的 情绪
引子
DA
第一 部分
C
C
第二 部分
思考 1、《阳关三叠》三叠指的是什么 呢2、三叠?这叠是的首古意歌代思对曲指由同唱曲几三变个次奏音。结组构成的,一你种知称道谓它, 是 我国古代的什么调式吗?

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教参--华夏古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教参--华夏古乐

第一单元华夏古乐一、教学目标(一)感受、体验我国古代歌曲和乐曲的风格特点,引起学生对我国古代音乐及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

(二)学会演唱《阳关三叠》,能在演唱中体会、表现歌曲中忧伤、惜别、期待的情感。

(三)聆听古曲《阳关三叠》,比较埙独奏及混声合唱的不同效果,感受古代乐曲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深沉含蓄、情意绵绵、真切动人的情感。

(四)聆听古曲《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受、体验其豪迈奔放、气势磅礴的感情,学习、分析音乐中旋律、节奏、速度等要素在音乐表现上的作用。

(五)聆听古琴曲《流水》,能够辨别主题乐段和其他乐段在意境上、情绪上的区别。

二、教材分析(一)《阳关三叠》(混声合唱和埙独奏)1.乐曲简介《阳关三叠》是古代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

歌曲产生于唐代,根据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

由于当时演唱曾将其中某些诗句反复咏唱三遍,故名《阳关三叠》。

也因诗中有“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玉门关南)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目前所见的《阳关三叠》,则是一种琴歌。

所谓琴歌,是指在古琴弹奏下吟唱的歌曲。

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前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目前流行的曲谱原载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7),这已经是在王维七言绝句基础上发展成包括长短句的多段作品了。

《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代歌曲,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本单元欣赏的是由王震亚改编的混声合唱《阳关三叠》和埙独奏的《阳关三叠》。

2.音乐分析《阳关三叠》上半阕王维四句诗的旋律,是以五声音阶的商调式为基础的。

四句曲调有着起、承、转、合的关系,感情真挚,层次分明。

这四句曲调多用级进进行,显得柔和、深情,表达出送别者真挚、含蓄的感情。

每句末尾旋律的同音进行,似有千叮万嘱的意思,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

人教版八下音乐 1.2华夏古韵 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下音乐 1.2华夏古韵  教案设计

《华夏古韵》教学设计一、说教材分析《华夏古韵》这一单元的设计是让学生对华夏古代文明有机组成部分的音乐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育。

我把欣赏古琴曲《流水》、讲音乐故事、学唱古代艺术歌曲《阳关三叠》划分为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开端,拉开了中国古代“人与音乐”的神秘面纱,展示了古代音乐雄浑古朴的风格。

结合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有关记载,加深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全面认识,从而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音乐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说学情分析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孩子,音乐教育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空白。

但他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叫我不能忽视每一节音乐课。

做好学情分析关注每位学生,掌握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依据学情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真正意义上将新的教育理念引进课堂,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的教与学,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和多种教育手段,通过唱、练、赏、演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知音”的故事,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2、能力目标:按照歌曲的意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阳关三叠》。

3、情感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了解“知音”的故事,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以及古琴的音色;按照歌曲的意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阳关三叠》。

难点:学生对歌曲的表现,演唱时感情表达要符合歌曲的意境,以及歌曲中的八度大跳音程及圆滑线音的准确性。

五、说教法与学法由于用多媒体制作的图像动静结合,神形兼备,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所有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由于音乐有不确定性,因材施教更能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我采用了启发开放式教学法;听唱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且这首歌旋律简洁,所以我采用了听唱法。

六、说教学过程在充分的理解和准备之后,我对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以下五个环节:(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2)聆听故事,初步印象(3)逐步欣赏,深入理解(4)学唱歌曲,表现歌曲(5)课堂小结(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播放周华健演唱的歌曲《朋友》MTV。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华夏古韵教案【优质】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华夏古韵教案【优质】

二O一五年上学期华夏古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

2. 学习歌曲《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 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过程:(一)讲音乐故事1.听古琴曲《流水》2、介绍古琴(课件展示图片)它是一种七弦琴在中国已经流行了三千多年,从古到今,独一无二,常流行于文人雅士之中。

3.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4.老师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

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

(课件展示)5.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

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古代人送友离别的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二)唱歌1、欣赏歌曲欣赏完后回答两个问题:(1)、这首歌曲描写了怎样的意境?(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深沉、惆怅、忧郁。

)为了更好的感受歌曲的意境,请同学们看画面。

(课件出示)2、学生朗诵诗句3、简介作品《阳关三叠》是以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为唱词的一首著名的古代琴歌。

诗意清新、旋律质朴、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

4、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5、附点节奏的掌握。

6、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7、全班集体演唱。

8、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

(三)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歌曲〈〈阳关三叠〉〉可以看出:古人在感情表达上描写的非常细腻,感人至深。

不愧是我国古代音乐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千百年来传唱不绝。

可见有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更加热爱我国的古代音乐和我们的国家。

第一单元华夏古韵——————楚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华夏古韵——————楚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3)针对学唱楚商音乐作品的难点,采用示范教学,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唱,逐步掌握其音乐节奏和旋律。
(4)结合楚商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楚商音乐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楚商音乐的历史背景、音乐特色和风格,以及楚商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
2. 难点:
(1)楚商音乐的音色和旋律特点的把握
(2)学唱楚商音乐作品的音准和节奏控制
(3)对楚商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解决办法:
(1)通过多媒体教学,播放楚商音乐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特色和风格,并通过对比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心得体会,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二、新课讲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楚商音乐的基本概念。楚商音乐是汉族传统音乐的一种,主要流行于我国湖北、湖南等地,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历史传统。楚商音乐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曲调优美,节奏鲜明,旋律富有变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楚商音乐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音乐文化。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楚商音乐作品集:收集一些经典的楚商音乐作品,如《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让学生通过聆听这些作品,更深入地了解楚商音乐的魅力。
(2)楚商音乐历史资料:提供一些关于楚商音乐历史发展的资料,如楚商音乐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楚商音乐与其他音乐流派的区别等。
(3)楚商音乐演奏视频:提供一些专业的楚商音乐演奏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学习楚商音乐的表演技巧。
在教学手段上,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通过播放楚商音乐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特色和风格,并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对楚商音乐的认识。同时,运用教学软件,如音乐播放软件、音频编辑软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楚商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人音版华夏古乐教学课件PPT

人音版华夏古乐教学课件PPT

埙 •问:哪种形式更能表达诗中深沉含蓄
古琴曲《流水》
• 钟子期与伯牙 • 乐曲对富于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热爱和赞颂
• 人生在世,知音难求。
华夏古乐
古琴
古老的弹拨乐器
又名:七弦琴
阳关三叠
• 1.古代音乐:1840年,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之前的音乐。 • 2.乐曲《阳关三叠》:古代优秀艺术歌曲,根据王维《送元 二使安西》谱成 • 3.琴歌:古琴弹奏下吟唱的歌曲 • 4.三叠:某些诗句反复唱三遍 • 宜自珍 一叠:忧伤 • 泪沾巾 二叠:惜别 • 尺素申 三叠:期待阳关三叠•(以下为后人增添歌词)
• • •
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
• 因,谁相因,谁可相因? • • 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的伤感。尺素申,尺素申, • • !
听赏《阳关三叠》
• 1.独唱
• 2.混声合唱
听赏《阳关三叠》
气鸣乐器 时间:最早实物为7000年前 形状:一、二、三、五音孔等 音色:低沉、苍劲、醇厚、悲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华夏古乐一、教学目标(一)感受、体验我国古代歌曲和乐曲的风格特点,引起学生对我国古代音乐及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

(二)学会演唱《阳关三叠》,能在演唱中体会、表现歌曲中忧伤、惜别、期待的情感。

(三)聆听古曲《阳关三叠》,比较埙独奏及混声合唱的不同效果,感受古代乐曲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深沉含蓄、情意绵绵、真切动人的情感。

(四)聆听古曲《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受、体验其豪迈奔放、气势磅礴的感情,学习、分析音乐中旋律、节奏、速度等要素在音乐表现上的作用。

(五)聆听古琴曲《流水》,能够辨别主题乐段和其他乐段在意境上、情绪上的区别。

二、教材分析(一)《阳关三叠》(混声合唱和埙独奏)1.乐曲简介《阳关三叠》是古代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

歌曲产生于唐代,根据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

由于当时演唱曾将其中某些诗句反复咏唱三遍,故名《阳关三叠》。

也因诗中有“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玉门关南)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目前所见的《阳关三叠》,则是一种琴歌。

所谓琴歌,是指在古琴弹奏下吟唱的歌曲。

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前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目前流行的曲谱原载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7),这已经是在王维七言绝句基础上发展成包括长短句的多段作品了。

《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代歌曲,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本单元欣赏的是由王震亚改编的混声合唱《阳关三叠》和埙独奏的《阳关三叠》。

2.音乐分析《阳关三叠》上半阕王维四句诗的旋律,是以五声音阶的商调式为基础的。

四句曲调有着起、承、转、合的关系,感情真挚,层次分明。

这四句曲调多用级进进行,显得柔和、深情,表达出送别者真挚、含蓄的感情。

每句末尾旋律的同音进行,似有千叮万嘱的意思,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

歌曲的下半阕是长短句的旋律。

全曲以商调式为核心,同时又非常自然地与羽调式结合,形成主调和属调交替出现,加强了调式上的对比作用:这段音乐进一步展开,在节奏上随着歌词的长短不一,有着错落的变化,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的运用,表现出内心翻腾的律动;八度大跳的旋律,使歌曲情绪趋向激动,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心情。

歌曲的第三段,旋律在八度跳进之后,情绪更趋于奔放。

并两度出现全曲最高音“”,形成了歌曲的高潮:歌曲的尾声是一种感叹的音调,它渐慢渐弱地进行,仿佛进入迷惘的梦境一般,给人以期待、回味的诗意想像:3.相关知识(1)为了便于欣赏、理解这首歌曲。

现将原词与译文引录如下:原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以下为后人增添歌词)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

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

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

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芽日驰神,日驰神。

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

载驰,载驰,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芽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的伤感。

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

噫?选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译文大意:清晨一场细雨使渭城空气格外清新,旅舍那么明净,柳枝也像梳洗了一番,请您再干了这杯酒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一路上你要快快地走,快快地走,遥远的旅途要穿越多少关山、渡口?选要经历千辛万苦,千辛万苦,再累再苦啊,你要自己保重,自己多多保重。

我是那样眷恋你,舍不得和你分离,流下的眼泪都湿透了手巾,心里难过啊,心里难过,我将日日夜夜想念你。

谁人可依靠呢,谁可依靠呢,我只有让心儿飞到你那里去,天天让心儿飞到你那里去。

美酒啊,甘美的酒,还没有喝,我的心已经醉了。

你骑浅灰色的马快要走了,快要走了,可哪一天才能听到你车马回来的声音?芽现在还能斟几回酒呢?芽即便斟一千回酒还是有尽头的,只有我对你的感情永远不会消失。

那无穷忧伤的感情啊,写信表达吧,写信表达吧,经常写信又好像在一起了,又亲亲密密地在一起了。

啊,今天在这里分别,只能在两地相思,梦中经常相会,盼鸿雁传来你的消息吧。

(2)埙:吹孔气鸣乐器。

我国古代吹奏乐器。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发现有一个吹孔的陶埙,距今约七千年,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实物。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山西万泉荆村遗址、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二里岗商代遗址等都有发现。

这些埙均为陶制,呈橄榄型、圆形、椭圆形、鱼形、平底卵形。

有一音孔、二音孔、三音孔、五音孔等多种。

多音孔埙是旋律乐器。

后世埙均为平底卵形,质料有陶、石、骨(象牙)数种,陶制品最常见。

主要用于历代宫廷雅乐,民间也有流传。

演奏时双手捧埙,下唇贴吹孔,吹气灌满埙腔,使之吹出埙音。

手指按音孔,以奏出不同音高的音。

20世纪80年代,音乐工作者对埙进行了改革。

放大了体积,扩大了内膛,使音量增大;音孔增加到10个,扩展了音域。

改革后的埙,音量较大,穿透力强,音乐低沉苍劲,醇厚悲壮,很有特色。

非其他乐器可以代替。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独唱)《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一首优秀的独唱歌曲。

歌词是北宋大诗人苏轼所作,当时他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当他游览“赤壁”时,面对如画的江山,缅怀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感叹自己的政治见解不被朝廷所容,而今华发已生尚一事无成,不禁感慨万千。

这首词毫迈奔放,气势磅礴,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曲谱,据传苏轼根据民间曲牌《念奴娇》填词而成,曲谱见于1746年《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现今看到的和演唱的曲谱,是杨荫浏先生根据《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译出的。

这首歌谱虽不能断定它是宋代原谱,但音乐豪迈奔放的气势与词意是十分贴切的。

全曲为散板,按词的上下阕结构,音乐分为两段。

旋律以“按字行腔”的原则,谱成叙咏性唱腔,七声音阶,具有北曲高亢激越的风韵。

第一段,乐曲一开始“大江东去”四个字,旋律以朗诵语气,将“江”字与“东”字之间提高四度,形成跳进,结合宽广舒缓的节奏,刻画出大江奔流、浩渺的气势。

至“乱石穿空”一句,旋律由低渐高,似激浪拍岸,至“千堆”二字,形成第一段的高潮。

第四句是对江山和豪杰的赞叹,旋律转入中低音区至“豪杰”二字,以小七度大跳突起,形成跌宕回环的曲线,在深沉中使段落告终。

第二段,自“遥想公瑾当年”开始至末尾。

后半阕的词意,反映了作者的神思遥想和无限感慨,曲调平缓进行,带有冥思遐想的色彩。

第一段和第二段音调类似,两段的结尾相同。

第二段由第一段发展而来,两段既有对比,又有联系,整体情调与歌词结合密切,雄健豪放。

(三)《流水》(古琴曲)1.乐曲简介《流水》是一首古老的琴曲。

在历史传说中,人们往往把它和战国时期的伯牙联系在一起。

据传,伯牙是一位出色的民间音乐家。

他弹得一手好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是说伯牙弹琴时会引得正在吃草的马都仰起头来聆听。

有一次,伯牙弹琴时有个叫钟子期的人站在一旁欣赏,伯牙心中想着巍峨耸立的高山时,钟子期就是“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伯牙向往着奔腾不息的流水时,钟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能够准确领会伯牙在琴声中寄托的感情,使他们一见如故,结成“知音”。

子期死后,伯牙为失去知音而万分悲痛,从此不再弹琴。

这个动人的古老传说也说明:运用对景抒情的手法创作像《高山》、《流水》这样的音乐作品,可能在公元前3世纪便已存在。

琴曲《流水》最早传谱见于明代朱权于1425年编印的《神奇秘谱》。

据朱权在该书题解中考证:“《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19世纪的四川道士张孔山在乐曲中加进了描写湍急水势的滚、拂手法,使乐曲的艺术形象更为鲜明,人们称它为《七十二滚拂流水》。

琴曲《流水》是我国民族音乐遗产中的一首优秀作品。

它对自然景物并不停留于客观的描绘上,而是借以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精神境界。

在音乐表现上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体,结合摹拟性的展开,既有华丽新颖的技巧展示,又保持了朴实沉郁的风格。

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了两艘“般行者”太空船,科学家们希望它有一天将能遇到地球以外的“人类”。

太空船上带有一张喷金的铜唱片,它即便过十亿年也仍铮亮如新。

唱片上录有27段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其中就有中国的琴曲《流水》。

2.音乐分析琴曲《流水》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涓涓的山泉和小溪,也刻画了奔腾的江河与大海,表现了人们对富于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热爱和赞颂。

乐曲为多段体结构。

分为九段,划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段。

第一段是乐曲的引子,节拍比较自由,旋律性不甚明显。

第二、三两段,主要是用泛音演奏的曲调,富有跳动性,仿佛清泉溪水从高山峡谷中淙淙奔流而出。

以第二段为例:这段音乐歌唱性较强,富于欢快、跳跃的音乐个性。

较多地运用了同音装饰手法,创造了流水在高山峡谷中自由自在流淌的意境。

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两段,是用按音演奏的曲调,是乐曲的展开部分。

以第五段音乐为例:通过主题音调的变化加以发展,音乐情绪欢快、跳跃,十六分音符的回波音型更富于流动性,犹如一股股山泉细流汇集成江河,连续下行的模进音型也使音乐具有跌宕起伏、一泻千里的气势。

第三部分,由第六、七两段组成,就是张孔山增加的著名滚、拂段落,实际上也是乐曲的华彩部分。

第六段旋律性较强,多由一对对称的乐句作反复、变化。

如:旋律的进行利用大跳滑音构成切分音型节奏,使音调富于生气,第二句的模进更加重了这种气氛,好像流水悠然自得地旋转嬉游。

随后便是大段落的滚、拂,由两个声部同时进行,低音部以空弦散音的上下行拨奏,高音部则是音调的渐次下行。

例如:这段音乐中滚、拂手法由疏而密地运用,使音调具有华丽的色彩,层次清晰,描绘了水石相撞,漩涡在急剧转动等景象,有力地刻画了流水奔流不息、一往直前的特征,把全曲引向了高潮。

这部分的第七自然段是精彩的泛音滚、拂段落,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古琴用泛音慢起渐快地演奏:它仿佛描绘流水在太阳下熠熠闪光,充满了欢乐和自信。

末尾在调式主音上稳定到终止,音乐逻辑的发展自然、和谐。

第四部分,包括第八、九两段,是乐曲的再现部分,变化重现了第二部分的按音曲调。

末段用滚、拂演奏与上段呼应,形象地表现了流水似乎已经穿越急流险滩,以从容不迫的姿态向前奔流,浩浩荡荡地注入大海。

简短的尾声以泛音奏出歌唱般的主题音调,作为全曲的结束:富有透明色彩的泛音好像描绘流水由动态转为静态,人们的心境也渐渐平静下来。

3.相关知识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弦乐器。

古琴在历史上一直称作“琴”,后来又名“七弦琴”。

“古琴”的称谓是在唐代出现的。

它的形制,琴身为狭长木制音箱,一般琴面用桐木,琴背用梓木,上加厚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