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赏析
浅析古筝曲《西楚霸王》的音乐特点
![浅析古筝曲《西楚霸王》的音乐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5a97183daef5ef7ba0d3c6f.png)
更饱有 “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的英雄 气概 ,这些浓烈 的感情 皆通过筝与管弦乐 的 共鸣展示 出来 。古筝音乐本身的音色特质为 表现这个历史故事起到 了巨大作用 ,它 内敛
于 运 用 了 传 统 乐 器 古 筝 , 没有 一 味在 宣扬 胜
《 西楚 霸王 》 可谓 系 出名 门,创 作于 上个世 纪9 O 十年代 ,是 中国杰 出的音乐家 、 作 曲家 何 占豪先生 。是 著名 小提 琴协 奏 曲 《 梁祝 》的作 者,他在音乐创作上一直坚持 “ 外来形 式民族化, 民族音乐现代化 ”的创
如 虹 的 润 色 , 倾 耳 一 品 , 既 能感 受 到 英 雄 项
化 的一个产物 。多年来,何 占豪始终坚持着 民族 民间音乐渗入骨髓, 民族化创作 。本作
品 以通 俗 易懂 的 表 象 出现 , 深 入 刻 划 音 乐 形
象 ,富有浓郁 的民族风格 ,以震撼人心 的抒 情与戏剧 目式 风格 特点,演绎 了楚汉相争的 历史故事 。是 “ 民族音乐现代化 ”的代表之
作 理 念 。而 《 西 楚 霸 王 》 就 是 民族 音 乐 现 代
饮帐 中,面对 宠姬 虞姬、骏马鸟骓 ,慷慨悲
歌 。( 史称 《 垓 下歌 》) 项王 歌 罢而 泣 ,虞 姬 知军 情 突变 ,哀 叹大 势己去,歌罢,拔剑 自刎 ,以断项羽后 顾之私情 ,激 项羽奋战之斗志 ,希冀胜利 突
一
.
( 《 西楚霸王 的创作背景
随 ,如 胶 似漆 ,感 情 甚 笃 。秦 亡 之后 ,楚 汉相 争天下,双方激战惨烈 ,最后项羽被汉 王 刘邦 困于垓 下 ( 安 徽灵璧 县东 南 ) 。 此 时 项羽 兵少 粮尽,四面楚歌 ,陷入重 围,遂 夜
古筝曲《临安遗恨》赏析
![古筝曲《临安遗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d99d2cb14e852459fb5701.png)
古筝曲《临安遗恨》赏析【摘要】从秦朝就有关于古筝的记载,一直到今天不仅在乐曲上取得了很大发展,而且也逐渐从单声部发展为人工调式、协奏曲、三声部以及双声部。
而《临安遗恨》讲述的是岳飞的生平事迹,是何占豪作曲家以《满江红》作为主要背景进行创作的一种大型的古筝协奏曲。
在这部作品之中主要运用将戏剧性与抒情性合为一体的表现方法,发挥出了古筝演奏的优势,有效体现古筝音乐的表现能力。
本文从创作素材、历史背景等方面对《临安遗恨》这首古筝曲进行赏析,希望对于古筝乐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临安遗恨》古筝岳飞赏析Ling'an music "regret" appreciationAbstract: From Qin Dynasty on the record, until today not only in music has made great development, but also developed from single voice for artificial mode, Concerto, three voices and alliteration department. And "Ling'an regret" is about the life story of Yue Fei, He Zhanhao the composer of "Azolla" as the main background for the creation of a large guzheng concerto. In this work the performance method mainly uses dramatic and lyrical together, play the zither advantage,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Guzheng music performance ability. This paper from the creative mater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other aspects of "regret" that Ling'an Guzheng music for appreciation, hope to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uzheng music.Keywords: "Ling'an country" guzheng yufei appreciation引言古筝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民族器乐,发展至今已经有了两千多年历史。
探析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与《临安遗恨》的二度创作
![探析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与《临安遗恨》的二度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3dcf14f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2.png)
文化探索92摘要:何占豪先生在尊重原作品创作意图的基础上,秉持“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创作原则,通过富有想象的立体的二度创作,赋予了古筝乐曲新的生命力,本文从创作的视角,对何占豪先生的两首代表作《西楚霸王》与《临安遗恨》中的二度创作进行了探索,进而全面推动我国古筝表演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古筝二度创作;何占豪;《西楚霸王》;《临安遗恨》引言古筝协奏曲中《西楚霸王》和《临安遗恨》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作品。
这两首作品的问世,更是有效促进了我国古筝艺术的发展。
所以尝试在结合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何占豪先生的《西楚霸王》月《临安遗恨》为研究对象,对这两首乐曲中二度创作的演奏技法及音乐表现等进行了分析。
一、古筝二度创作的概念所谓古筝协奏曲的二度创作,一般都是者古筝演奏者在忠于作曲家的创作初衷和原创基调的基础上,会以原乐曲为出发点,结合个人对乐曲中的时代背景或乐曲内涵的理解,秉持乐曲的艺术表现性应与演奏技巧有机结合的原则,最大化发挥自身的创新力、想象力和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将固定的乐谱符号变换成为优美动听的音乐的二次创作过程。
演奏家或作曲家对乐曲进行二度创作时,因自身在情感体验、生活阅历和艺术审美等方面的不同,所创作的作品也是不同的。
二、《西楚霸王》中的二度创作1.演奏技法上的二度创作1.1多采用摇指、点指、抹、托组合的演奏方法《西楚霸王》是一首古筝协奏曲,但是相对于很多当代古筝乐曲对奇特音效的追求,《西楚霸王》在演奏时依然基本采用刮奏、左手按滑音、抹或者摇指等传统的古筝演奏技法对乐曲的场景和历史人物进行描述的,这是何占豪先生在《西楚霸王》中的二度创作的一个方面。
在演奏这边时,为避免演奏出现僵硬感,我们必须要注意放松左手,并通过手腕发力,配合演奏技法的惯性,而使得乐曲先为柔和中厚实沉稳,后为音色亮丽,意境丰富。
1.2多用滑音、颤音及点音等除却前面两处较为明显的二度创作之处外,何占豪先生还《西楚霸王》中使用了较多的颤音和滑音等演奏技。
浅谈占筝作品《临安遗恨》的艺术特点
![浅谈占筝作品《临安遗恨》的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87c61a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f.png)
2012.02学教育56浅谈古筝作品《临安遗恨》的艺术特点胡芳彭丹雄(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要]《临安遗恨》是一首由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创作的古筝协奏曲。
该作品是以古曲《满江红》为素材,同时结合我国民族英雄岳飞的传奇故事,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的情感而流传千古,深受古筝演奏者的喜爱。
本文从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入手,分别对该作品的曲式、演奏技巧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希望能给演奏这首作品的器乐学生提供一些更好的帮助。
[关键词]曲式分析;演奏技巧;情感一、何占豪先生简介何占豪先生是浙江诸暨人,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中国杰出的音乐家。
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他在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其它主要作品有: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孔雀东南飞》、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二胡协奏曲《莫愁女》等等。
在近几十年里,他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不可胜数。
他在民族器乐演奏技巧和民族器乐表现力的拓展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许多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乐的年轻艺术家。
二、《临安遗恨》故事背景1、艺术背景:由于作家何占豪先生有感于岳飞的英雄事迹,以古典乐曲《满江红》为素材,1990年创作了中阮协奏曲《临安遗恨》,1992年又将此曲改为古筝协奏曲。
协奏曲主题表达了宋高祖赵构与秦桧勾结用十二道金牌将他召回临安,解除岳飞兵权,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陷害,囚禁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狱中,在赴刑场的前夕,他对国家面临危难的焦虑,对亲人处境的牵挂,对敌人和奸臣的愤慨,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无门的无奈和遗憾而引发的壮志未酬的感慨。
2、历史背景: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称帝改国号为宋,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靖康之变”北宋亡。
次年宋高宗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建都临安,史称南宋。
古筝协奏曲
![古筝协奏曲](https://img.taocdn.com/s3/m/ba6e604358fafab069dc0298.png)
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刍议2011-06-21 16:26:36来源: 作者:巢霞【大中小】浏览:707次评论:0条【摘要】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接受前辈华夏乐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后产生的音乐精品的积极影响,作者采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刘邦、项羽垓下之战为题材,以古筝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艺,运用西方协奏曲的体裁和形式,创作出中西音乐文化完美融合的上品。
这部新作,特别注重对华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成功继承与创新。
并且对于筝乐演奏的传统功夫及新式技艺,匠心独运地予以选择性的融会贯通。
在潜心继承中华民族筝乐神韵同时,大胆利用现代创作技法。
不仅吸收相关姐妹艺术的养分,而且还成功借鉴西方音乐的思维、语言。
在继承筝乐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使用西方音乐创作理论、技法等,来进行古筝新曲的创作,藉以完美地塑造出西楚霸王“乌骓赠亭长”、“头颅赠故友” 的大义凛然的悲剧人物的音乐感情形象。
【关键词】《西楚霸王》;古筝;协奏曲;“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传统筝乐,是中国几千年传统音乐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是历史沉积下来的民族文化瑰宝。
这些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中国民族音乐中的珍品……它们虽地方色彩浓郁,但流行地域较小。
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的文物证实,在2500 多年的古筝音乐长河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筝曲创作及演奏大家,培育出了声韵优美的华夏古筝文化。
但是,民间演奏家们,在其自娱自乐中即兴创作的筝曲,结构和内容均较单纯,曲式也较简约。
演奏方式也多为独奏、齐奏,并十分重视传统的“声韵”——听声、见韵的阴柔美。
且要求以优雅的动作抚出美妙的筝乐,因此又雅称“抚琴”。
其中特别强调筝家个人的意趣好恶,更多的是一种个人的筝乐审美行为,似乎不大顾及他人的判断和褒贬。
总之,筝乐阴柔多于阳刚,温文尔雅者居首,几乎不见气势磅礴的传统筝乐。
协奏曲完善于巴洛克时期,由独奏乐器和乐队共同完成演出的协奏曲,它的独奏乐器,既能充分发挥原有的特长,又能通过管弦乐队的协奏,共同创造独奏与协奏共同建构的织体丰富、别开生面的崭新乐章,因此,深受听众的热烈喜爱。
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作品分析
![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72a31d50e2524de4187e36.png)
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作品分析摘要: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由作曲家何占豪1996年创作,取材于刘邦与项羽楚汉之争“垓下之战”[1]的历史故事。
何占豪先生运用历史题材来编配了这首古筝协奏曲,借鉴了西方的作曲理论与技法,将它与中国的五声音阶想融合,通过场面的切换和事件的深入来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性格鲜明的人物。
关键词: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情感表达一、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的创作背景何占豪[2]先生曾在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工作的经历以及其本身的英雄情怀为《西楚霸王》的创作奠定了创作基础和情感基调,同时他始终坚持“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在创作上一直追求民族民间音乐的结合,力求真正的做到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通过古筝和钢琴这个音色上都极具个性的东西方乐器,将项羽当时四面楚歌的场面和乌江自刎时内心的复杂活动进行了描写。
二、曲式结构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是何占豪先生第二首描写内心英雄情结的曲子,乐曲描绘战役的始终,与其他文学体裁作品相差许多,创作源泉来自于《史记项羽本纪》,这本书上记录了传说或者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帝王,本手曲目并不是讲述项羽的英雄事迹,而是选择了最后的战役,用古筝音乐展开画卷,传达主人公项羽的情感。
《西楚霸王》一共有457个小节,是何占豪创作的古筝协奏曲中相比较篇幅长的作品。
整曲由八个大段落构成,出现了四次主题,主调是D大调,中间有三次转调,都转到了A大调上。
整首作品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是经典的三部曲式。
如图:第一部分呈示部(1-65),这部分是缓慢的乐章,雅乐B羽调式,四四拍的节奏,奠定了整首乐曲的基调。
乐曲的一开始是由钢琴引出,以低沉的引子来烘托气氛,正如《史记》中“项王军壁亥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4]好像勾勒出一副战场断臂残骸,悲壮沉痛的场面,如人置身其中,战争的残酷,士兵的残骸,远处的烽火,和破损的战旗,大地的鲜血都仿佛浮现在人的眼前,夜幕将至,整个天空被仿佛也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论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音乐赏析和演奏技法
![论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音乐赏析和演奏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d50af4493b3567ec102d8a50.png)
再 加 上 古 筝 独 有 的 音 色 将 这 首 曲 子 的
应 是 快 速 的 悬 空 摇 。给 人 一 种 激 烈 , 撞 击 的 感 觉 ,突 出 当 时 两 军 对 峙 的 紧 张 、 激 烈气 氛 。加上 快 速点奏 , 更 让 人 体 会
《 西 楚 霸 王》 是 何 占 豪 先 生 继 古 筝 协 奏 曲《 临安 遗 恨 》 后 又 一 反 响 颇 大 的 作品. 这 是 他 为 古 筝 演 奏 家 罗 小 慈 的 独
A段 为呈 示 部 ( 1 —1 O小节 ) 是 整 个 乐曲 的主题 呈现 亦是 全 曲 的灵魂 所 在 .
烈 的械 斗 , 拼命 一 切 的反 击 , 楚 霸 王 的
( 3 0 — 3 7小 节 ) 问 奏 对 主 题 乐 句 的 三连 音动 机进 行 强调 。 弹 三 连 音 时 应 注 意速度 . 因 为 整 首 呈 示 段 的 感 情 都 是 体
现 沉 重 和 悲 哀
礴, ; l 士丽辉 煌 。古筝 作 品《 西 楚 霸王》 则
更 多 的 是 歌 颂 英 雄 项 羽 以 及 他 和 虞 姬
的爱情 . 整 首 曲 子 对 项 羽 的 英 雄 气 概 进 行 了赞 美 . 同 时 描 绘 了项 羽 和 虞 姬 荡 气
奏, 气 氛 骤 然 紧 张 ( 7 8 — 1 7 5小 节 】 间 奏 与 乐 曲 主 题
开 始 更 加 明 显 的 出 现 对 比 古 筝 的 进 入 带 入 新 乐 思 ,动 机 小 乐 节 的 重 复 变 奏 此 段 主 要 运 用 了摇 指 . 快速 点 奏 . 摇 指
浅析何占豪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及其演奏
![浅析何占豪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及其演奏](https://img.taocdn.com/s3/m/d295335dd0d233d4b14e69d2.png)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析何占豪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及其演奏姓名:林慧茹学号:211115121系别:音乐系专业:音乐学年级: 2011级指导教师:张晓娟2015年 3 月 20 日独创性声明本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
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已在标注中说明;其他同志对本论文的启发和贡献均已在谢辞中体现;其它内容及成果为本人独立完成。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印刷本、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院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浅析何占豪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及其演奏摘要现代筝曲是在继承传统筝曲的基础上,发展新的作品内容、表现形式及技巧,以适应现代审美的一种筝曲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作曲家立足筝曲艺术传统,并大胆借鉴各种有益于古筝音乐表现的西方作曲技法,努力提升筝曲创作的艺术品味和技术含量,创作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何占豪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运用了协奏曲融抒情性与戏剧性为一体的表现手法,将古筝演奏技法发挥的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筝乐的表现力。
本文将以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对此曲的总体把握到分段解析的手法展开研究。
贯穿从内容到技巧,技巧到情感的研究主线,结合自身演奏体会,从其作曲家何占豪先生的古筝作品概述、《西楚霸王》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及音乐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在实践中如何更好的诠释此曲。
关键词:何占豪,《西楚霸王》,演奏技法,音乐表现Analysis of he Zhanhao guzheng Concerto "West Chu overlord"and its performanceAbstractModern Guzheng music is based on traditional Zheng music, the work conten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forms and techniques, in order to adapt to a Guzheng music form of modern aesthetic.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traditional art of Guzheng music composers base, and boldly draw on a variety of beneficial to Guzheng music performance of Western compositional techniques, efforts to improve the taste of art and technology content of Guzheng music creation, the creation of many a find everything fresh and new works. He Zhanhao guzheng Concerto "West Chu overlord" use of the concerto thawing lyric and dramatic as one of the most incisive performance practices, will play the guzheng performance techniques, fully demonstrated the zheng music expressive force. This paper will take guzheng Concerto "West Chu overlord"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launches the research from the overall grasp of this song to the piecewise analytic technique. Through from the content to the skills, techniques to study the main line of emotion,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performance experience, from the composer Mr. He Zhanhao guzheng works, "overview of West Chu overlord" creation background, the outline of the story, the musical form structure, performance and music performa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analysis, to explore how to interpret it in practice.Key Words: he zhanhao, “West Chu overlerd”, Playing techniques,Music performance目录第1章绪论 (1)1.1 研究的意义 (1)1.2 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3 研究的方法 (2)第2章何占豪古筝作品概述 (3)2.1 何占豪的古筝作品创作 (3)2.2 何占豪古筝作品的音乐题材 (4)2.2.1 爱情题材 (4)2.2.2 英雄题材 (4)2.2.3 生活风俗 (4)第3章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作品分析 (6)3.1 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的创作背景 (6)3.2 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作品分析 (7)3.2.1 音乐内容 (7)3.2.2 曲式结构 (7)3.2.3 音乐主题特点 (9)3.2.4 节拍、节奏特点 (10)第4章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的演奏及其音乐表现 (12)4.1 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的主要演奏技法 (12)4.1.1 抹、托、摇指组合 (12)4.1.2 点指 (12)4.1.3 摇指 (13)4.1.4 琶音 (14)4.1.5 双泛音 (14)4.2 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的音乐表现 (14)4.2.1 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 (15)4.2.2 对历史场景的生动再现 (15)结论 (17)参考文献 (18)谢辞 (19)第1章绪论1.1 研究的意义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是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于1996年创作的。
论古筝技法创作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筝曲的影响
![论古筝技法创作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筝曲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9678d162f60ddccda38a069.png)
论古筝技法创作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筝曲的影响作者:程冉廖西琳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22期摘要:本文以筝的技法创作发展为基本前提,通过对不同时代的创作的乐曲及技法的特点,递进来展看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的古筝技法创作发展的过程及变化,从而讨论当代古筝技法创作的发展方向以及对当代古筝演奏的影响。
关键词:古筝;创作发展;创作影响;流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筝乐的创作以筝曲《渔舟唱晚》为代表作。
此曲在现代被列为传统曲目,风格继承了山东筝派的风格与特色。
在《渔舟唱晚》中右手技法主要以大指、食指和中指为主,右手运用指法有大撮、托劈、勾托、双托、双抹、花指等,左手运用的指法有按音、上滑音、下滑音、点颤音等,曲调承自《八板》,处处都体现出山东筝派的特点。
但是在结构上,打破了“八板体”一成不变的格局,运用段落形式形象的表现出音乐的发展变化,层层递进,余韵悠长,创用了食指连抹的手法来展示段落和情绪的递进,突破了山东筝曲不常用食指的指法习惯,这些都是在传统的山东筝派特点的基础上突破和创新,打破传统筝曲一成不变的规格,尝试创作出新的指法特色。
此段时代的许多作品都是以一种流派的风格特点为基础,再加入一些创作的指法和音调,但是并没有特别大的突破。
从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古筝曲的创作中出现了更多技巧的突破性发展。
技法创新方面,加入了左手的演奏技巧。
最早的传统流派曲目中,左手都是用来按弦揉弦等作辅助右手的功效,增加音乐性,并不参加琴码右侧中的弹奏,但是在这个时期中左手加入了右侧琴码的演奏中与右手一起弹奏,例如《庆丰年》、《瑶族舞曲》等,在曲目当中左手用来补充声部和进行和弦分解的演奏,丰富了音乐的织体,乐曲的旋律不再单一,开启多声部乐曲的篇章。
在音响效果方面,通过改变传统技法的编排形式等创作出新技法来模拟各种音响效果这样一种手段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三十年代的代表曲目《渔舟唱晚》就有使用传统的花指模拟水波声的技法,五十年代的代表作像《庆丰年》的点拖哑音、《瑶族舞曲》的左手扫弦等,这些都是从传统指法改变创新过来的新技法,模拟鼓声等其他乐器的声音,带来了更加丰富的音响效果。
浅析何占豪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及其演奏.
![浅析何占豪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及其演奏.](https://img.taocdn.com/s3/m/ae3942c07f1922791688e839.png)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
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是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于1996年创作的。他将中国民族传统乐器、民间音乐素材与西方创作技法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音乐作品既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又实现了中西音乐文化上的完美结合,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筝乐佳作,也是古筝协奏曲中较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曲目。这首作品以古筝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艺成功塑造了西楚霸王——项羽气盖山河的英雄形象以及与虞姬生死与共的诚挚爱情,深受广大古筝演奏者和爱好者的喜爱。作品音乐形象鲜明,民族韵味浓厚,演奏技巧灵活在各大赛事中被列为比赛指定曲目。对何占豪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及其演奏进行分析对演奏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好对一部标题明确,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古筝作品的演绎、提升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更好的发挥古筝的表现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从更深的角度解读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垓下之战。因此对这一作品进行分析无论是对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的解析颂扬还是对自身的专业学习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浅析何占豪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及其演奏
摘要
现代筝曲是在继承传统筝曲的基础上,发展新的作品内容、表现形式及技巧,以适应现代审美的一种筝曲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作曲家立足筝曲艺术传统,并大胆借鉴各种有益于古筝音乐表现的西方作曲技法,努力提升筝曲创作的艺术品味和技术含量,创作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何占豪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运用了协奏曲融抒情性与戏剧性为一体的表现手法,将古筝演奏技法发挥的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筝乐的表现力。本文将以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对此曲的总体把握到分段解析的手法展开研究。贯穿从内容到技巧,技巧到情感的研究主线,结合自身演奏体会,从其作曲家何占豪先生的古筝作品概述、《西楚霸王》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及音乐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在实践中如何更好的诠释此曲。
何占豪古筝作品艺术特色探索以《西楚霸王》为例
![何占豪古筝作品艺术特色探索以《西楚霸王》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84aa81caaea998fcc220ed1.png)
黄河之声 2019年第2期 总第527期
何占豪古筝作品艺术特色探索
——以《西楚霸王》为例
刘 佳 璐
(济南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了筝乐艺术的新道路,使传统筝乐发展有了历史性突破。其作品吸收外来音乐文 化,在中国传统器乐作品的编创中融入新的创作理念,借鉴西方曲式结构,把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音乐与西方音乐文化 结合,给人们带来了审美意识的变化,将中国古老传统的民族乐器推向世界、面向全球化。本文主要以何占豪先生的古 筝协奏曲《西楚霸王》为例进行简要分析,初步探索何占豪先生古筝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何占豪先生的古筝作品为筝 乐发展产生的影响与意义。 关键词:何占豪;古筝;西楚霸王;艺术;特点
三段曲式结构即呈示展开再现的结构走向结合题材内容描写主人公项羽一步步由沉痛的内疚到悲愤的心情再到激烈的战场再到凄凉的爱情将一幅幅画卷跃然眼四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何占豪的作品多融合民间音乐元素其中根据作品不同选题和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选择相应的音乐元素西楚霸王中部分段落就融合河南筝曲的特点编创
◎ 音乐探索
何占豪的音乐作品同中国传统艺术紧密联系,有鲜明的民族特 征,充满生活气息和乐观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情真挚,有强烈艺术 感染力。将民族音乐的现代化在古筝创作中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以《西楚霸王》为例探索何占豪古筝作品艺术特点 (一)在记谱法上的创新 何占豪的古筝协奏曲采用了五线谱记谱法,代替传统民族器乐 的简谱记谱法,《西楚霸王》即统一使用五线谱记谱法。统一的五 线谱记谱使钢琴演奏者和古筝演奏者能更好配合,对传统的民族乐 器古筝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交流展现了突出贡献。 (二)使用独特的音乐题材 何占豪的古筝作品大多都有独特的选题,比如《西楚霸王》 就是表现英雄题材的作品。作者用古筝的音乐语言,刻画了项羽气 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叙述项羽与虞姬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他的作 品有这种表现英雄题材的,或儿女情长或生活风俗的,描写人物居 多。人物形象立体饱满,表达戏剧冲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独具匠心的曲式结构编排表达丰富的情感 何占豪的古筝作品结构独特,围绕着题材表达丰富的感情。 如叙说故事一般娓娓道来,跌宕起伏,循序渐进地围绕主题发展。 《西楚霸王》就借鉴了中国传统乐曲的多段并列曲式,向我们诉说 楚汉相争时,项羽被困于垓下的场景。三段曲式结构,即呈示、展 开、再现的结构走向,结合题材内容,描写主人公项羽一步步由沉 痛的内疚到悲愤的心情、再到激烈的战场、再到凄凉的爱情,将一 幅幅画卷跃然眼前。 (四)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 何占豪的作品多融合民间音乐元素其中,根据作品不同选题和 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选择相应的音乐元素,《西楚霸王》中部分段 落就融合河南筝曲的特点编创。借鉴河南筝曲《陈杏元和番》中的 演奏技法,右手从琴码处往岳山逐渐移动,左手进行重颤音,在颤 的时候再把高音慢慢下滑回来。这种技法是河南筝乐中的独特的表 现手法,渲染在战争中紧张的气氛,烘托战争场面的惨烈。 (五)通过演奏技法生动刻画音乐形象 何占豪先生的筝乐作品中,大量运用点奏、快速四点、长摇 指、扫摇等演奏手法,营造出气势宏大、场面激烈的音乐场景,刻 画出乐曲主题所需要展示的音乐形象。让音乐语言和作品的内容背 景故事结合,使音乐形象跃然眼前。这些演奏技法被迅速运用,一 改传统古筝在大众审美中的形象。 (六)《西楚霸王》突破古筝的转调困难使乐曲调式丰富 古筝这种固定调式器乐不如钢琴等西洋乐器调式丰富,一首 古筝曲只有一个固定调式,古筝需要人工调节筝码位置或者松紧琴 弦来改变调式。何占豪先生却在演奏过程中突破古筝转调困难的问
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赏析
![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0b4f7831b765ce0508141e.png)
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是著名作曲家何占豪为古筝演奏家罗小慈的独奏音乐会所谱写的一首协奏曲。
它是何占豪先生继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后又一力作。
此曲一经问世,造成巨大的反响,深受古筝演奏者与爱好者的喜爱。
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此曲将古筝独特的音色及多重的演奏手法巧妙的结合,演绎、营造了一种情感变化丰富、跌宕起伏、富有空间感和层次感的色彩画面,也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新颖别致、风格独特的诗境和语言特色。
我跟随老师学习了这首乐曲之后,对此曲有了深入的了解。
特在此对其演奏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西楚霸王》音乐分析演奏方法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是著名作曲家何占豪为古筝演奏家罗小慈的独奏音乐会所谱写的一首协奏曲。
它是何占豪先生继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后又一力作。
此曲一经问世,造成巨大的反响,深受古筝演奏者与爱好者的喜爱。
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此曲将古筝独特的音色及多重的演奏手法巧妙的结合,演绎、营造了一种情感变化丰富、跌宕起伏、富有空间感和层次感的色彩画面,也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新颖别致、风格独特的诗境和语言特色。
历史上以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项羽决战垓下情景的民族音乐作品不少,如著名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
而该曲藉由古筝这种传统乐器,来表达项羽气盖山河的英雄气概,以及项羽与虞姬之间那种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与同题材作品如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相比,《十面埋伏》以琵琶表现刘邦千万军马的奔腾攻势围剿项羽,以歌颂胜利者刘邦“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为主;《霸王卸甲》着重渲染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悲剧;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则对项羽这个“力拔山兮气可盖世”的历史人物寄有更多的同情和赞颂。
该曲音色饱满,气势雄浑。
聆听此曲,既能感受到项羽那气盖山河的英雄气概,亦有“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末路的悲哀与无奈。
这里既有古代英雄美人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亦有儿女情长、生离死别的唏嘘慨叹。
(1)全曲为典型的三段曲式。
古筝曲《西楚霸王》创作风格论文
![古筝曲《西楚霸王》创作风格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7deb1c79563c1ec5da71d9.png)
古筝曲《西楚霸王》创作风格论文摘要:作者创作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手法,完美的塑造了西楚霸王项羽悲剧性的音乐感情形象。
在演奏此曲时,不仅是要把乐曲简单的弹下来,同时还要理解乐曲的背景以及乐曲要表达的历史人物的情绪变化。
以及乐曲的曲式、音乐材料和创作风格,掌握乐曲的演奏技巧,注意乐曲的情感处理。
既要把握好乐曲弹奏时的力度的强弱,又要注意用表演来刻画音乐情绪的变化。
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乐曲要表达的感情。
一、乐曲简介《西楚霸王》的题材来源于楚汉相争时期项羽被围困垓下之时气盖山河的英雄气魄,以及项羽与虞姬之间的绵柔婉转的爱情故事。
表现西楚霸王项羽的自以为是,最后酿成英雄悲剧;而此首乐曲则是希望通过情感的刻画来表现战场上双方的激烈厮杀和项羽奋勇杀敌的气魄,还有项羽与虞姬之间的的爱情故事,以及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在古筝与钢琴的交织下演绎出一幅跌宕起伏、大气磅礴的历史画卷,更多的赞颂、惋惜、同情了项羽这个历史人物。
二、乐曲的创作风格(一)作者创作特点《西楚霸王》和《临安遗恨》,这两首筝曲何占豪在创作时的时期很相近,都是“文革”结束后创作的,而且它们的题材和体裁也非常接近,都取材于历史人物。
通过对这两首筝曲的音乐材料与本体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些何占豪筝曲的主要特点:1.偏爱从我国民间传说、故事或古代历史人物、事件中选择创作的题材。
例如:筝、乐、诗《陆游与唐婉》是以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是根据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故事为题材。
2.悉心设计乐曲的主题,突出旋律的表现作用,不会刻意的去追求音响的新奇例如古筝曲《茉莉芬芳》,利用古筝独特的音色描绘出了茉莉花的洁白芬芳,具有浓郁的江南地方色彩。
3.擅长从艺术表现的需求出发安排乐曲的结构,不局限于西方规整化的曲式结构,多采用叙事性展开的多段体,注重用再现和变奏的手法,维持乐曲结构的完整和风格的统一。
结构内部段落分明,层次清晰。
4.创作的方法看重实际效果,不铺张,擅长用简单的技法达到乐曲抒情性和性的统一。
以项羽为题材音乐作品的地域与文化特征
![以项羽为题材音乐作品的地域与文化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e4b0de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4.png)
以项羽为题材音乐作品的地域与文化特征陈锐【摘要】西楚霸王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多次出现在文学与艺术作品中,这一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被无数艺术形式重新演绎。
项羽形象从《史记》到《霸王别姬》,穿越了两千年的光景。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将项羽定位成“失意英雄”,我们可从这样模糊的轮廓中看到志气与豪情,同时也看到了残暴与刚愎自用,最终留下的是“天将亡我”的“乌江自刎”。
本文将从项羽这一人物在音乐作品中所呈现的形象为出发点进行剖析,将音乐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地域性特征进行描述,并最终以文本的形式将以项羽为题材的音乐作品中的文化特征予以展现,以期详细梳理音乐与文化,艺术与历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5(000)014【总页数】2页(P58-59)【关键词】项羽形象;音乐作品;地域特征;文化特征【作者】陈锐【作者单位】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江苏宿迁 223800【正文语种】中文以项羽为题材音乐作品的地域与文化特征*陈锐(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江苏宿迁 223800)摘要:西楚霸王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多次出现在文学与艺术作品中,这一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被无数艺术形式重新演绎。
项羽形象从《史记》到《霸王别姬》,穿越了两千年的光景。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将项羽定位成“失意英雄”,我们可从这样模糊的轮廓中看到志气与豪情,同时也看到了残暴与刚愎自用,最终留下的是“天将亡我”的“乌江自刎”。
本文将从项羽这一人物在音乐作品中所呈现的形象为出发点进行剖析,将音乐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地域性特征进行描述,并最终以文本的形式将以项羽为题材的音乐作品中的文化特征予以展现,以期详细梳理音乐与文化,艺术与历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项羽形象;音乐作品;地域特征;文化特征一、以项羽为题材代表性音乐作品“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的英雄形象在民间传说与戏曲舞台上被广为流传,在戏曲舞台上项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舞台形象。
悲壮凄婉撼人心魄——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解析
![悲壮凄婉撼人心魄——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ba130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5.png)
悲壮凄婉撼人心魄——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解析王安潮【摘要】《临安遗恨》以其新颖的古筝音乐艺术和演奏技术开发奠定了它中国新时期筝乐代表的历史地位.它在筝乐历史发展中承前启后,在技术探索中传统而又现代,在艺术特色上个性突出,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具态探索.【期刊名称】《镇江高专学报》【年(卷),期】2013(026)002【总页数】5页(P105-109)【关键词】中国当代音乐;古筝艺术;古代音乐文化【作者】王安潮【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陕西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32.321 《临安遗恨》研究缘起翻开中国当代音乐史,不能不慨叹中国音乐创作成果的灿烂多元,已有大量中国作曲家的作品频频在各种国际大赛中获奖或被国外大的音像公司出版发行,有些旅居国外的作曲家甚至进入了国外音乐生活的“主流圈”,如谭盾(美国)、陈其纲(法国)、陈晓勇(德国)等。
这些作曲家的成功无一例外地以民族音乐素材为其创作根基,从而使其作品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而身居国内的民族音乐创作者更是将其创作之源选定为民族音乐素材,以鲜明的民族音乐曲调、律动展现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化思考,何占豪就是这一领域中较突出的一位。
作曲家的创作理念均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密切关系,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闻名于海内外的何占豪亦然。
从小生活在越剧的发源地浙江绍兴,少小时耳濡目染的地方音乐像取之不尽的宝库影响着他一生的创作。
除了戏曲音乐的滋养外,他还接触到2类音乐:其一是越地的民歌,其二是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歌曲。
带着改良越剧伴奏音乐的美好愿望,何占豪身负越剧团的嘱托踏进了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的大门(1957年),以小提琴进修开始了他专业音乐的学习之旅。
他在创作上的兴趣与才华,又使其成为中国乐坛难得的民族音乐作曲家。
因每部作品的成功和广受欢迎,他被誉为民族音乐界的“奇才”;因在旋律创作上的特有感悟,他又享有“旋律大师”的美誉。
筝协奏曲《临安遗恨》音乐创作分析
![筝协奏曲《临安遗恨》音乐创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32fc9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9.png)
筝协奏曲《临安遗恨》音乐创作分析摘要:何占豪先生创作的筝协奏曲《临安遗恨》一经面世,便在当时引起的巨大的轰动,并引领了一股民族乐器音乐创作的新浪潮。
何占豪先生在音乐创作中,一直秉持着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创作原则。
本文从音乐创作的视角,分析何占豪先生代表作《临安遗恨》。
关键词:临安遗恨、音乐创作、何占豪一、前言1840年后,西方音乐文化加速传入中国。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到西方音乐影响的中国作曲家们,为祖国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
而这些作品,大多以西洋乐器作品或声乐作曲为主,涉及到中国乐器的作品相对较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音乐的创作才逐渐成为我国音乐创作的主流,为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创造了契机,筝协奏曲《临安遗恨》便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作品。
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由何占豪先生根据古曲《满江红》改编而成,乐曲融合了岳飞精忠报国的历史故事以及作曲家的情感基调,使其更具感染力且震撼人心。
1.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创作(一)《临安遗恨》的创作背景《临安遗恨》最初是中阮演奏家林吉良创作于1990年的一首中阮独奏曲,但由于中阮在演奏中缺乏应有的力度与爆发力,因此在1992年该曲被何占豪先生先后改编为琵琶协奏曲和古筝协奏曲。
而因古筝音色更加厚实且深沉,故使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更具表现力,也更为世人所知晓。
何占豪先生创作的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话剧《岳飞》,乐曲的旋律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
描绘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征战沙场“笑谈渴饮匈奴血",却奈何皇帝昏庸、佞臣陷害,最终遗恨于临安的故事。
乐曲旋律朗朗上口,曲式结构精密严谨, 音乐感染力极强,使听者不由心生震撼。
(二)《临安遗恨》的曲式分析何占豪先生在创作《临安遗恨》这首乐曲时,选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结构与发展方式。
其曲式结构为自由曲式,但乐曲呈现的7个组成部分(引子、主题和对主题的四次变奏、主题的变化再现)整体呈现三部结构原则,故可将乐曲段落划分为A-B-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是著名作曲家何占豪为古筝演奏家罗小慈的独奏音乐会所谱写的一首协奏曲。
它是何占豪先生继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后又一力作。
此曲一经问世,造成巨大的反响,深受古筝演奏者与爱好者的喜爱。
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此曲将古筝独特的音色及多重的演奏手法巧妙的结合,演绎、营造了一种情感变化丰富、跌宕起伏、富有空间感和层次感的色彩画面,也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新颖别致、风格独特的诗境和语言特色。
我跟随老师学习了这首乐曲之后,对此曲有了深入的了解。
特在此对其演奏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西楚霸王》音乐分析演奏方法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是著名作曲家何占豪为古筝演奏家罗小慈的独奏音乐会所谱写的一首协奏曲。
它是何占豪先生继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后又一力作。
此曲一经问世,造成巨大的反响,深受古筝演奏者与爱好者的喜爱。
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此曲将古筝独特的音色及多重的演奏手法巧妙的结合,演绎、营造了一种情感变化丰富、跌宕起伏、富有空间感和层次感的色彩画面,也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新颖别致、风格独特的诗境和语言特色。
历史上以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项羽决战垓下情景的民族音乐作品不少,如著名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
而该曲藉由古筝这种传统乐器,来表达项羽气盖山河的英雄气概,以及项羽与虞姬之间那种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与同题材作品如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相比,《十面埋伏》以琵琶表现刘邦千万军马的奔腾攻势围剿项羽,以歌颂胜利者刘邦“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为主;《霸王卸甲》着重渲染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悲剧;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则对项羽这个“力拔山兮气可盖世”的历史人物寄有更多的同情和赞颂。
该曲音色饱满,气势雄浑。
聆听此曲,既能感受到项羽那气盖山河的英雄气概,亦有“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末路的悲哀与无奈。
这里既有古代英雄美人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亦有儿女情长、生离死别的唏嘘慨叹。
(1)全曲为典型的三段曲式。
整体可分为三部分:A段(呈示段)、B段(中段)、A段(再现段)。
A段(呈示段)。
整个呈示段以一种背景的作用出现。
第1-10小节。
此段为主题部分。
以大段的中低音,描写了项羽被汉王刘邦十面埋伏,困于垓下,四面楚歌,众叛亲离之时,内心的沉重与悲哀。
音乐表现了一种刚中带柔、时隐时现的意境,把人们的思维带进了一个悠远的回忆之中。
演奏时应多运用大指夹弹的演奏,来突出沉重感。
此段演奏需要注意,低音区的音色要尽可能的厚重些,但一定要保持松弛。
而第11-27小节,则是移到了下属上。
此段为单音与摇指的交替出现。
使主题以变奏的形式重新出现。
但是力度有了稍强的变化,表现了人物内心的一个上扬。
演奏时与上一段相比应该更加激动些。
在第28-31小节时,运用到了三连音。
此段主要表现了项羽心中的苦闷悲伤及愤慨之情。
此段演奏,需要注意:三连音的演奏不要弹奏的太快,稍稳一点更能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惆怅与徘徊。
特别是在最后的几小节中,演奏的三连音节奏的琶音要流畅些。
B段为展示部。
古筝由44小节进入。
此段以快板的节奏开始,一下提起了全曲的气氛。
钢琴的伴奏如鼓点般的展开,制造出紧张的气氛。
44-51小节:演奏时应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弹性的手法,要突出重音。
而52—58小节则以变奏的形式把上一个乐句翻高了八度来演奏。
这两个乐句在弹奏时应由弱渐强,由内到外。
而这一方法也被作者大量运用到乐曲之中来展示一种更上一层的推进感。
演奏时要掌握好节奏,不要过于急躁,要突出重音:一般为弱起小节的第二拍的头一个音。
以此来表达霸王项羽在疆场上征战撕杀的形象。
而且这个形象逐渐的清晰起来。
59-66小节:这一段主要运用的演奏手法为双食点奏和大撮的交替演奏。
此段由弱渐强的演奏把B段推向了一个高潮。
演奏此乐段时要注意双手放松,不要浮躁。
双食点奏的每一个音都要清晰,有颗粒性。
要有明显的强弱变化才能做出推进的效果来。
67-86小节:这一段为大段的摇指。
为曲子的第一个高潮部分。
摇指所涉及的音域很广,展现出一种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感觉。
使人体会到霸王项羽在战场上临危不惧、威风凛凛,大刀阔斧杀敌的慷慨豪情。
弹奏此段时要把扫摇演奏的痛快淋漓而又不失稳重和节奏感。
87-100小节:此段仍旧是扫摇,但节奏型比上段快了一倍。
但前一个扫摇在演奏时要比上一段略微收一点,不要那么张扬。
当力度由弱渐强后在高音区时可以把力度加强并释放出来。
最后一个音的猛然煞住,要弹奏的干净利落。
此段还应当注意“7”的出现,特别是要把握住“7”的音高。
此段描写的仍然是霸王项羽刚毅稳健。
101-107小节:这一段则是大段琶音的复杂分解。
为主—属—下属—主的一个和弦的琶音分解。
此段演奏时应保留住上段的感觉,不要撤下来。
此段演奏要注意左右手分解和弦演奏时的准确性,颗粒性。
快而不乱,稳而不拖。
108-120小节为一个连接段。
其稳定的节奏给人以一种在战场上策马奔驰的感觉。
而到了121-136小节又出现左右手交替琶音,为一个非常精彩的部分。
在密集的却丝毫不失条理的琶音之下,描绘出一个果断、英武的霸王形象来。
在137-141小节中,扫摇的出现又把曲子有了一个小的推进,进入下一个高潮部分。
以上的几部分在调性、节奏、速度与情绪变化上都变化不大。
156-178小节,加入了大量的“#4”和“7”。
展现出与前不同的一种感觉来。
在乐句的进行中,随着一组固定的紧张的音型和节奏,使项羽的英雄形象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在演奏时要弹奏的结实有力,有点有线,点线结合。
以摇指为主,弹奏为辅。
一定要注意“#4”和“7”的音高,特别是在弹奏三连音的节奏型时一定要干净利落,不要出现“怪音”。
演奏时感觉应主动一点才能避免拖沓。
在178-187小节的扫摇要把气氛提上去,并在结尾处进行必要的渐慢处理,表现出悲愤的感觉。
196-219小节,转入了一个新的感情当中,主要描写的是将士们在江边上听到四面楚歌回忆起家乡的种种美好。
此段以一串的琶音开始加上左右手的配合,平静而缓和。
营造出一种寂静,忧伤又略带感慨的气氛。
使它空旷柔和的感觉与前后的刚硬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弹奏时应注意琶音的连贯性。
整段为舒缓的慢板,演奏时要投入更多的感情在里面,可以加入女性的感情多一些。
压弦时要绵软圆润一点,才能体现出英雄柔情的一面。
220-236小节。
开始的小撮加反琶音的出现具有歌颂性。
表现出将士们对过去的甜蜜无法忘怀及对未来无知变数的展望。
演奏时琶音的流畅连接是重点,整体感觉是一种上扬的,轻松的,又略加甜美的。
此段速度可以稍微提一点,把美好的幻想表现出来。
241小节开始又转入了下一个快板。
速度的骤然加快,恢复到慢板前的紧迫感。
又是以大段的摇指来展现。
此段与上一个快板表现的都是英雄征战沙场的热血气概,而增加的扫摇更增添了紧张的气氛。
从286小结开始的大撮交替演奏把激烈的气氛稍微降了一点。
演奏时要注意大撮的力度。
305-352小节。
本段为摇指和双食点奏的交替出现,主要是突出了项羽大逃亡时后有追兵的感觉。
演奏此段时不要太快,一定要有稳的感觉。
本段中“5、#4、4(还原)、3”的这段摇指以小二度的进行把紧迫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演奏这段摇指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音准。
在349-352小节的演奏时要注意渐慢,做好整个快板段的结尾。
354-361小节。
本段为全曲的华彩部分,写的非常的出色。
三连音大段的出现,轻柔稍带拖沓的演奏展现出一种空旷的,充满无限想象感的画面。
反映出项羽的一种迷茫,千军万马为何不听我号令,为何无人相应。
想当年金戈铁马的荣耀,怎落得如今孤零零一人……其中354小节演奏时要抓住一种凄凉的,孤独的感觉。
不要演奏的太快,节奏稍微拖一点。
而355小节节奏变成中速渐慢,表现出项羽不甘心的心理,涌出一种莫名的英雄悲哀。
356小节和357小节重拍上的两个琶音营造出一种大起大落的效果。
演奏时要注意气口的处理,应表现出英雄气短,欲语还休的沉重与悲伤。
第三部分到了全曲的A(再现部)。
由370小节往后的再现部源于第一部分的主题部分。
再次转为A调弹奏。
此段在演奏时与第一段一样,要表现霸王最后的失败与悲痛。
只是在最后的双食点奏部分加上强有力的大撮和摇指把曲子推向了结束。
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浮想联翩,无限思索的空间。
结语:协奏曲《西楚霸王》,无论是从演奏技能上,还是音乐表现上,都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演奏这首乐曲,从技术上要注意把握对旋律线条的精雕细凿、还要控制好音响上的强弱变化,要做到强而不躁、弱而不虚。
既要通过力度的对比来体现乐曲的魅力,又要通过表演的夸张来刻画音乐情绪的变化。
同时还要深刻理解这首曲子的历史背景和深层次的情感世界,这样才能达到高水准的要求,才能把乐曲丰富的思想内涵表现的更具艺术感染力。
致谢:在大学四年里,首先要感谢鲍晓媛老师对我的悉心教导,使我在专业领域里有了很大的提高,使自身有了质的改变和超越。
另外还要感谢其他各科老师对我的教育,使我在大学生活中受益颇多。
今后,我将继续不断的努力,争取使自己的专业有更大的进步,努力攀登艺术的高峰。
注释(1):罗小慈:《陆游与唐琬》封面介绍(邓金磊:山东省艺术学院03级戏曲系中国乐器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