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 二元系相图及其合金凝固1.3 二元包晶相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iAl3对α相起非均匀形核作用,α相依附于TiAl3上形核 并长大。由于从液体中结晶出的TiAl3细小而弥散,其非均 匀形核作用的效果很好,细化晶粒作用显著.
4、包晶转变的实际应用
同样,在铜及铜合金中加入少量的 铁与镁。 在镁合金中加入少量的锆或锆的盐 类,均因在包晶转变前形成大量细小的 化合物,起非均匀形核作用,从而具有 良好的细化晶粒效果。
7.3.3 二元包晶相图
包晶相图概述 有些合金当凝固到一定温度时,已结晶出 来的一定成分的固相与剩余液相(有确定成 分)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固相的恒温转变过 程称为包晶转变(peritectic reaction)。 两组元在液态下无限互溶,固态下只能部 分互溶并具有包晶转变的相图称为二元包 晶相图(the peritectic phase diagram)。 具有包晶转变的二元合金有:Cu-Sn、Fe -C、Cu-Zn、Ag-Sn、Ag-Pt 。
两平衡相的重量分别为:
wL
w
DG DC
GC DC
100 %
100 %
DP DC
PC DC
100 % 57 . 3 %
100 % 42 . 7 %
显然,包晶反应中液相的相对量 超出包晶反应所需比例,包晶反应 后有液相剩余。
因此,包晶转变后,合金处于L 和β两相平衡。 继续冷却,在2~3点温度范围,从 液相中结晶出β相,发生匀晶转变, 直至3点温度时,液相全部消失。此 时,合金处于单相β状态。
7.3.4

溶混间隙相图与调幅分解
溶混间隙(miscibility gap)是两种液相或 两种固溶体不相混溶的现象。它可以出现在单相 的液相中,也可以出现在单一固溶体区内。 L→L1+L2 α→α1 +α2 转变方式有二种: (1) 形核长大方式,需要克服形核能垒, (2) 没有形核阶段的不稳定分解,称为调幅 分解。
1 L+ D P 2

42.4
L+
在0~1点温度范围,合金为液相。 在1点温度,合金开始结晶出固相α。 在1~2点温度范围,合金发生匀晶 转变,L→α。 在略高于2点温度,合金处于液相 和α相的两相平衡,液相的平衡成分 为C点成分,α相的成分为D点成分。
两平衡相的重量分别为:
wL 100 % 100 % 57 .3 % DC 66 .3 10 .5 w 100 % 100 % 42 .7 % DC 66 .3 10 .5 PC 66 .3 42 .4 DP 42 .4 10 .5
如图是Sn-Sb(Sb<20%)合金的平衡组 织。图中的白色块状组织是初生β相,β 相是以Sn-Sb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 基体组织是α+βⅡ 。
其中,α相呈黑色, 是包晶反应的产物。 βⅡ呈白色的点状, 由α相产生
Sn-Sb轴承合金平衡组织
4、包晶转变的实际应用
(2). 包晶转变的细化晶粒作用
在铝及铝合金中添加少量的钛,可获得显著 的细化晶粒效果。 当含钛量超过0.15% 以后,合金首先从液体 中结晶出初晶TiAl3,然后在665℃发生包晶转 变:L+TiAl3→α。TiAl3对α相起非均匀形核作 用,α相依附于TiAl3上形核并长大。由于从液 体中结晶出的TiAl3细小而弥散,其非均匀形 核作用的效果很好,细化晶粒作用显著。
4、包晶转变的实际应用
这些硬质点一般是金属化合物,所 占的重量为5%~50%。 软的基体使轴承具有良好的磨合性 ,不会因受冲击而开裂。 硬的质点使轴承具有小的摩擦系数 和抗咬合性能。
百度文库 4、包晶转变的实际应用

4、包晶转变的实际应用
这些合金先结晶出硬的化合物β,然 后通过包晶反应形成软的固溶体α,并把 硬的化合物质点包围起来,从而得到在 软的基体上分布着硬的化合物质点的组 织。 在轴运转时,软的基体很快被磨损 而凹下去,贮存润滑油,硬的质点比较 抗磨便凸起来,支承轴所施加的压力, 这样就可保证了理想的磨擦条件和极低 的磨擦系数。 Sn-Sb系轴承合金就属此例。
包晶点(P)合金的平衡凝固
发生包晶反应:LC+αD
反应 结晶过程: L→L+α→β→αⅡ+β 匀晶反应+包晶反应+脱溶转变 室温组织:αⅡ+ β
=βP 为恒温
包晶点(P)合金的室温组织

(2) 包晶点(P)以右合金I的平衡凝固
1 L+ D 1
P 2
42.4
G2 3 4
L+
在0~1点温度范围,合金为液相。 在1点温度时,合金开始结晶,从 液相中结晶出固相α。 在1~2点温度范围,发生匀晶转变, 合金处于固液两相平衡。 在略高于包晶转变温度时,合金处 于α和液相两相平衡。
1 L+ D
P 2
42.4
1 L+ 2 3
1 2
室温组织为:单相组织
(5) 包晶点(P)以左合金I的平衡凝固
1 1 L+ D
P 2 2 H 42.4
L+
液态合金冷却到1-2点时,发生匀 晶转变,液相中先结晶出初晶α相。 α相成分沿AD变化,液相成分沿 AC变化。 当温度达到2点时,液相成分相当 于C点成分, α相成分相当于D点成 分,合金处于LC+αD两相平衡状态。
在实际生产的条件下,由于冷却速 度较快,包晶转变不能充分进行,因而 通常达不到平衡状态。 对于成分为PC范围的合金,在平衡 冷却条件下,包晶转变产物中不存在α 相。 但是,在非平衡冷却条件下,由于 包晶转变不完全,使得包围在β相中的 α相在包晶转变后仍有残留,通常把这 种组织称为核心(或包心)组织。
L+ D P
42.4
L+
Pt-Ag包晶相图
1. 包晶相图分析
相区: 三个单相区:L相区、α相区和β相区; 三个双相区:L+α相区、L+β相区、α+β相 区; 一个三相区:三相共存于DPC线 L+α+β
线:固相线、液相线、水平线(DPC)为包 晶转变线, 包晶转变线上的合金在该温度下发生包 晶转变: LC+αD =βP
7.3.5. 其他类型的二元相图
1. 2. 3. 4. 5. 具有化合物的二元相图 具有偏晶转变的相图 具有合晶转变的相图 具有熔晶转变的相图 具有固态转变的二元相图
1. 具有化合物的二元相图
在某些二元系中,可形成一个或多个化合物,化合物一 般处于相图的中间位置,又称为中间相(intermediate phase)。根据两组元间形成化合物的稳定性,可分为 稳定化合物和不稳定化合物。 (1). 形成稳定化合物的相图 稳定化合物是指具有固定的熔点,且在熔点以下保持 固有结构而不发生分解的化合物。 相图特征:a.没有溶解度的化合物在相图上表现为一 条垂线,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组元而把相图分为两 部分,该类化合物成分是固定的。b.有一定的溶解度, 化合物有一定的成分范围 形成稳定化合物的二元相图有:Mg-Si、Cu-Ti、Fe - P 、 Mg - Cu 、 Ag - Sr 、 Na2SiO3 - SiO2 、 BeO - Al2O3、SiO2-MgO
衡。 温度低于2点时,开始分别从α、β两相中脱 溶出βⅡ 和αⅡ 结晶过程:
L→L+α→L+α+β→α+β→α+β+αⅡ+βⅡ
匀晶反应+包晶反应+脱溶转变 室温组织: α+ β+αⅡ+ βⅡ
(6)包晶点(P)以左其它合金的平衡凝固
1 L+ D
P 2
42.4
L+
(6)包晶点(P)以左其它合金的平衡凝固
在1~2点温度范围,发生匀晶转变, 合金处于固液两相平衡。
温度达到2点,液相全部转变为相, 此时的组织为 单相组织。
2-3点范围内合金不发生任何组织 转变,仍为单相组织。 当温度达到3点时,由相开始脱溶 出αⅡ相 因此,室温组织为: αⅡ +
(4)包晶点(P)以右合金III的平衡凝固

具 有 偏 晶 转 变 的 相 图
3. 具有合晶转变的相图
合晶转变(syntectic reaction)相图 特点:二元组在液态下有限溶解,存 在不熔合线,不熔合线以下的两液相 L1和L2。 其转变:在恒定温度下,两个成分不 同的液相和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固相的 转变称为合金转变。 即 L1+L2→β 具有偏晶转变的二元系如:Na-Zn

形成稳定化合物的相图

Mg-Si相图
Cd-Sb相图
(2). 形成不稳定化合物的相图 不稳定化合物是指在加热到一定 温度时会发生分解的化合物。 相图特征:化合物线在加热到一 定温度化合物会分解。 包晶反应所形成的中间相均属于 不稳定化合物。它们不能视为独立 组元而把相图划分为简单相图。 例如:K-Na相图
1 L+ D
P 2
42.4
L+
另外,在含Ag低于D点的合金,在平衡 冷却条件下不发生包晶转变。 但在非平衡条件下,由于扩散受抑制,初 晶α相出现枝晶偏析,固相线平均成分发生 偏移(如图中的虚线所示)。 这样,在包晶转变温度时,仍有液相存 在,从而发生包晶转变,形成β相。 包晶转变产生的非平衡组织可以通过扩散 退火来消除。
以后,随着温度继续下降,在4点 以下温度范围,从β相中析出次生相 α,β→αⅡ。此时,合金处于α和β两 相平衡,直至室温。 合金在室温处于α和β两相平衡,室 温组织为β+αⅡ。

(3) 包晶点(P)以右合金II的平衡凝固
1 L+ D
P 2
42.4
1 L+ 2 3
在0~1点温度范围,合金为液相。 在1点温度时,合金开始结晶,从 液相中结晶出固相。
P点为包晶反应点,在P点成分的合金,
可全部发生包晶反应,由液、固两相 形成β 相单相。 所有的成分在DC范围内的合金在此 温度都将发生三相平衡的包晶转变。 除P点以外,在水平线上其他成分的 合金包晶反应不完全,除生成β 相以 外,P点以右合金有液相过剩,P点以 左合金有α 相过剩。
2.包晶系合金的平衡凝固-(1) 包晶点(P)合金
在2点温度时,合金发生包晶转变, LC+αD→βP,处于三相平衡。
当温度略低于2点时,结晶终了。 液相和固相α全部消失,合金处于单 相β状态。
包晶转变时,β相一般是在α相 上形成一层外壳,把α相包围起来, 与L相隔绝,然后通过原子向两边扩 散,消耗α相和L相而长大。
在低于2点温度,从β相中将析出次 生相α,β→αⅡ。合金处于α和β两相 平衡。随着温度下降,β相成分沿PF 线变化,α相成分沿DE线变化。两平 衡相的重量也随之而变。
两平衡相的重量分别为:
wL w DH DC HC DC 100 % 100 % DP DC PC DC 100 % 42 . 7 % 100 % 57 . 3 %
显然,包晶反应中α相的相对量 超出包晶反应所需比例,包晶反应 后有α相剩余。
因此,包晶转变后,合金处于α和β两相平
形成不稳定化合物的相图

K-Na相图
2. 具有偏晶转变的相图
偏晶转变相图特点:在一定的成分和温 度范围内,两组元在液态下也只能有限溶 解,存在两种不同浓度的液相L1和L2。 其转变:是在一定温度下从一个液相中同 时分解出一个固相和另一成分的液相的过 程,且固相的相对量总是偏多。 即:L1→ A+L2 具有偏晶转变的二元系有:Cu-S、Cu- O、Mn-P
1 L+ D
P 2
42.4
L+
3. 包晶系合金的非平衡凝固
在包晶转变过程中,β相是包围在α 相的外面,通过消耗液相和α相而生长。 在这过程中,液相和α相的原子是不能直 接交换的,而必须通过在β相中的扩散来 传递。 原子在固相中的扩散速度是很慢的, 所以,只有在平衡冷却条件下,也就是 冷却速度很慢的情况下,包晶转变才能 充分进行。
4、包晶转变的实际应用
包晶转变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包晶转变的形成相依附在初晶 相上形成; 二是包晶转变的不完全性。 根据这两个特点,在工业上可有 下述应用。 (1). 在轴承合金中的应用 (2). 包晶转变的细化晶粒作用
4、包晶转变的实际应用
(1). 在轴承合金中的应用
滑动轴承是一种重要的机器零件。 由于价格昂贵,更换困难,所以希望 轴在工作中所受的磨损最小。 为此,希望轴承材料的组织由具有 足够塑性和韧性的基体及均匀分布的 硬质点所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