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华教授的事迹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中华教授的事迹材料

何中华教授系山东莒南人,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现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理事,中国人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大学首批青年学科带头人、首批关键岗位教授,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和山东省社会科学人才库首批成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何中华教授几十年如一日,不为名利所动,不为物欲所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展现了他高尚的师德和精深的学术造诣,用自身的表率作用诠释了新时期高校教师的时代内涵。

潜心育人,润物无声

何中华教授在为人处世方面实践了怎样的做人的道理,在作文著书方面经历了怎样的艰难磨砺,在教书育人方面启发了多少学生的智慧,这些都难以用数字和语言来表达。自从进入山东大学,教育出一批又一批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些学生的数量也许很容易计算出来,但是有多少学生旁听过何老师的课是无法计算的,何老师在所有这些学生心中的影响更是无法计算和衡量。

何中华教授常常把他的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使他的授课和开的讲座备受推崇。很多同学都说,听何老师的课,比知识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得到思想的启迪,为心灵打开一扇未开启的窗。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特点,他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善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讲台上的他思维敏锐,逻辑严谨,深入浅出,内容和语言精雕细琢,充满着哲人的智慧与明犀。为能听到他的讲课,学生需早早去教室“占位”,每一次都是“人满为患,掌声雷动”。有的学生说,“如果说魔术师是把平常的事物变得玄妙的话,那么何老师则是把玄妙的事物化为平常”。他的眼神和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都充满着哲学的玄机和智慧的火花。课后同学们甚至争相摹仿他的乡音和动作,他是学生崇拜的偶像。有人说:哲人的一切方式都是哲学的,这也正是何老师教学风格。他敏捷的思维令学生佩服不已,他特有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每年的教学考核都为优秀。他为本科生开设过的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社会发展理论”“哲学概论”等,为研究生开设过的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现代化理论研究”、“中西哲学比较”等,这些都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好评。

何中华教授是学生自发选出的最受尊敬的全校名师之一,他谦逊正直,平易近人,爱学生如自己的孩子,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他总是耐心解答、引导。何老师说,不要轻视

每个人,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何老师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倾注了博大无私的爱。孙成竹是何老师2003级的硕士研究生、2006级的博士研究生,她动情地述说过这么一件事:她一次因生病一个星期没上课,在给何老师打电话请假时,何老师千叮万嘱她要注意身体;导师这样的关心已经令她十分感动了,没想到第二天下午,何老师让爱人到医院去探望她;后来何老师还是不放心,自己又带着水果亲自到了医院。孙成竹说,这件事令她终生难忘。几乎所有何老师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都在学位论文的“致谢”中说,何老师的渊博知识和他的高尚情操是他们终生学习的典范。同时,邻居和同事们说何老师还“是个孝子”,母亲长年体弱,伺候老人何老师事必躬亲;因为害怕老人孤单,何老师和妻子从来不一起出门。有一次,何老师因身心疲劳再次病倒时,他对看望他的同事姜涌教授说,我现在还不能离去,其码我的家庭还离不开我,何老师的无论对学生及他人的爱,还是对亲人的爱,还是对学术的执着都能使人感动得潸然泪下。

呕心沥血,至爱智慧

何中华教授做学问的功底和成就有目共睹。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生导师丁原明教授曾多次骄傲地对学生们和其他人说,何中华教授天生一幅哲学头脑,是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哲学第一人。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王忠武教授在向学生做“如何写作学术论文”的讲演时说,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写作学术论文水平最高的人就是何中华教授。何老师家里的书多的惊人,5个超大的书架占满了整个书房,桌子上、床上、柜子里,到处都堆放着书籍,即使客厅里也堆积得高高的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书。凡是可以利用的地方和时间,他都用来读书。在他的生活里,没有节假日和周末的概念,他几乎没有享受过出游、散步或者其他休闲生活的乐趣。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他的敬业精神令所有了解他的人感动。

据原院党委书记郭立梅介绍,学院每年例行一次的博士生导师体检,他从不参加。他说“专门拿出一个下午去查体,太浪费时间了”。还有一次,大年三十,郭书记到何老师家里走访,正碰上他向家人发脾气。原来何老师正在写一篇学术论文,妻子剁饺子馅的“怦怦”声影响了他的思考,他便索性不让家人包饺子了。妻子对郭书记说:“为了写书,过年都不让包饺子”,(当然,妻子是支持何老师的,否则何老师哪会有如此的时间和精力搞学问)。何老师在长期的读书、思考和写作中也磨练出强的抗干扰能力,家里人在旁边看电视、说话等对何老师专注于自己的事似乎毫无影响。

长期没有节假日的忘我工作以及长期超负荷的教学科研严重损害了何老师的身体。有一天他晕倒在家中,幸亏被邻居及时发现送到医院,经专家及时救治才恢复了健康。经历

这次生病后,何老师意识到了休息的重要性。已过不惑之年的何老师似乎刚刚体会到锻炼的乐趣。而此前他的生活只能算是“苦中作乐”。现在,他也偶尔在校园里散散步,他还尝试着养养宠物、打打太极拳等。但是很快他还是投入到学术中去了。现在何老师靠药物来维持血压。他的健康是每一个敬爱他、关心他的人的一块心病。我们都有责任提醒他注意健康。

何老师康德有一句名言:“有两样东西,我愈想便愈觉得伟大,觉得敬畏。一个是头顶的星空,一个是心中的道德法则。”何老师把它奉为人生至理。他认为哲学的本义就是“爱智慧”。智慧说到底就是对宇宙人生之至理的洞察与领悟。诚然,“哲学烤不出面包”,但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教师应教导学生学会“做哲学”而非简单地“学哲学”。哲学是一种运思方式,不在于思考什么,而在于如何思考。这正是它不同于知识的地方。

天道酬勤,硕果累累,

何老师在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论、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研究等诸多领域艰苦的探索、长期的心血换来了一串串闪光的研究硕果:在国内学术界率先提出建立哲学体系的构想,并在元哲学领域进行了探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建构方面,提出由物质本体论为代表的哲学教科书体系向实践唯物主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转变;给出作为哲学概念的“价值”定义,并在文化层面上论证了价值的绝对性;对发展和现代化理论本身进行哲学反思,注重对“发展”和“现代化”范畴的形而上学前提的追问;对市场经济与道德及其关系问题进行深入考察,提出“互斥论”和“划界说”等等。近年中,何老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内涵作了新的诠释,从哲学观层面上“重读马克思”,力图以实际的运思超越“回到马克思”与“告别马克思”的路数,从辩证法和现象学的内在结合上寻找马克思哲学意蕴得以展现的可能性。在哲学基础理论方面,从不同层面对哲学的“元问题”做出一种可能的解释,以凸显哲学的形上学本性,进而昭示出走向本体澄明之境的可能途径。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研究方面,对现代性进行批判性的反省,以便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一种有益借鉴。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同行专家中取得了不少创新和突破,

近5年来出版著作《社会发展与现代性批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发表论文49篇,其中在CSSCI杂志上发表18篇、《新华文摘》转载2篇、《新华文摘》“论点摘编”3篇、《高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7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各有关专题转载19篇。另外主编(两人之一)“当代社会变革与发展研究丛书”6本(已公开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