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抄绘心得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得报告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彭泽1202210219

写这篇报告之前想跟老师说声对不起,作业结果可能并不是很理想,因正在德国交换,手头关于《营造法式》的资料有限,因此选择了抄绘较为简单的厅堂四架椽间缝内用梁柱。值得高兴的是自己在抄绘过程中对营造法式有了新的认识,但同时也有很多疑惑和不解的地方,希望以后回国能有机会向林老师请教。

一、收获

虽然我学的是设计专业但对古建怀有浓厚的兴趣,对于传统古建的最初认识源于大三那年的古建测绘,当时使用的参考书便是《清式营造则例》,清代建筑较宋代建筑已经有很大简化,因此此书更容易读懂,而《营造法式》一书仿佛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碰也不敢碰。

事实证明《营造法式》并非那么晦涩难懂。传统建筑大木作构件繁多,名称不尽相同,因此如果光看书本是很难想象看似复杂的结构空间是如何被有序的组织,以往看清式营造则例能勉强的记住斗拱各部分构件的名称,但回头就会忘掉,总感觉每一个构件的名称都不一样,最重要的是根本无法想象各个部件是如何榫接的,所有对古建的认识都是二维的,因此也是十分肤浅的。

所以这次通过绘制CAD和模型,我感觉自己第一次开始立体的认识了古建,虽然依然肤浅。

绘制工作最先完成的结构剖面CAD,绘制模型的时候自己完全傻

眼了,发现之前所推敲的剖面很多地方都是错的,这正印证了中国传统古建空间的丰富性,光依靠二维平面很难完全理解。从材栔分基本单位确立,然后根据法式图样一步步推算出构件各部分尺寸,之前看似曲线的四瓣卷杀原来是折线。通过推算各个构件,对中国古代材栔分这种模数制度也有了基本了解,可以说这次的抄绘作业敲开了我认识《营造法式》的大门。

二、疑惑

当然,短时间的接触必然会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我把这些疑惑列举出来,希望以后继续学习释疑:

1.宋代厅堂建筑开间进深尺寸是如何确定的?

2.建筑台基高差是通过阶梯还是坡道解决?

3.内外柱径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应该如何制定?

4.地袱是顺向才有还是十字交叉?

5.梁的厚度大于斗开口,这样与梁交接的斗是不是不同一般的

斗科?它们是如何榫接的呢?

6.蜀柱卷杀改如何制定?

……

不懂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但对于我来说,这起码是一个好开头,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跟老师继续学习《营造法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