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和分析习题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习题答案【最新】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习题答案【最新】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习题答案【最新】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习题答案课程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掌握正确地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试验设计,并能利用统计知识对试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处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简介《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将学习到如何正确地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从而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的方法,以及掌握基本的试验(调查)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从而可以对食品科学研究中拟通过试验解决的具体问题提出科学而合理的试验方案,并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可靠的结论,从而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主要内容:介绍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其重要性,介绍本门课程对今后学习及工作的影响;介绍食品科学试验的特点与要求。

学习要求:了解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概况;熟悉食品科学实验的特点与要求。

自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学发展概况。

第二章数据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2.5学时)主要内容:统计常用术语概念;资料的分类及整理方法;常用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资料特征数的计算;异常数据的检出。

学习要求:理解统计常用术语的含义;理解不同类型资料的性质并掌握资料的整理方法;掌握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掌握资料特征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异常数据的检出方法。

自学:部分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部分异常数据的检出方法。

作业:课后习题。

第三章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2.5学时)主要内容:介绍有关随机变量的几种常用理论分布、平均数和均数差数的抽样分布及t分布。

学习要求:掌握常用理论分布的规律及相互间的关系;正确进行有关随机变量的概率计算;掌握t分布规律及其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理解均数标准误和均数差数标准误的意义,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试验设计习题及答案,DOC

试验设计习题及答案,DO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设计与分析复习题】员海燕版一、名词解释(15分)1.重复:一个条件值的每一个实现。

或因素某水平值的多次实现。

2.因素:试验中要考虑的可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条件。

常用大写字母表示。

3.水平:因素所处的不同状态或数值。

4.处理:试验中各个因素的每一水平所形成的组合 5.响应:试验的结果称为响应;响应函数:试验指标与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模型ε+=),,(1n x x f y 表示,其中),,(1n x x f y =是因素的值n x x ,,1 的函数,称为响应函数。

678912.试验设计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1明确试验目的2选择试验的指标,因素,水平 3设计试验方案 4实施试验5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

3.试验设计的相关分析有哪几种?一是相关系数,即用数理统计中的两个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来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是等级相关,是把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的具体体现用等级次序排序,再测定标志等级和标志等级相关程度的一种方法。

有斯皮尔曼等级差相关系数和肯德尔一致相关系数) 4.为什么要进行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可检验有关因素对指标的影响是否显著,从而可确定要进行试验的因素;另外,方差分析的观点认为,只需对显著因素选水平就行了,不显著的因素原则上可在试验范围内取任一水平,或由其它指标确定。

5.均匀设计表与正交表,拉丁方设计的关系6.产品的三次设计是什么?产品的三次设计是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

三、(15分)1.写出所有3阶拉丁方格,并指出其中的标准拉丁方格和正交拉丁方格123再将这六个的第一行不动,分别交换第二,三行又得到六个,共12个。

用的试验3.说明均匀设计表)6(6*6U是如何构造的?略五、分析题(30分)1由张护士和实习生刘某记录的七个病人的收缩压数据如下:病人:1234567张护士:105,149,133,160,141,120,152 刘某:110,140,138,150,130,147,158 计算斯皮尔曼等级差相关系数。

实验设计与分析试题库

实验设计与分析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20分)1.准确度和精确度:同一处理观察值彼此的接近程度同一处理的观察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2.重复和区组:试验中同一处理的试验单元数将试验空间按照变异大小分成若干个相对均匀的局部,每个局部就叫一个区组3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对能够明确区分自变数和因变数的两变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对不能够明确区分自变数和因变数的两变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4.总体和样本: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若干个个体做成的总体5.试验单元和试验空间:试验中能够实施不同处理的最小试验单元所有试验单元构成的空间二、填空:(20分)1.资料常见的特征数有:(3空)算术平均数方差变异系数2.划分数量性状因子的水平时,常用的方法:等差法等比法随机法(3空)3.方差分析的三个基本假定是(3空)可加性正态性同质性4.要使试验方案具有严密的可比性,必须(2空)遵循“单一差异”原则设置对照5.减小难控误差的原则是(3空)设置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6.在顺序排列法中,为了避免同一处理排列在同一列的可能,不同重复内各处理的排列方式常采用(2空)逆向式阶梯式7.正确的取样技术主要包括:()确定合适的样本容量采用正确的取样方法8.在直线相关分析中,用(相关系数)表示相关的性质,用(决定系数)表示相关的程度。

三、选择:(20分)1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引起的增加或者减少的作用,称作(C)主要效应B、交互效应C、试验效应D、简单效应2.统计推断的目的是用(A)A、样本推总体B、总体推样本C、样本推样本D、总体推总体3.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是(B)4.样本平均数分布的的方差分布等于(A)5.t检验法最多可检验(C)个平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

6.对成数或者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须先对数据进行(B)A、对数B、反正弦C、平方根D、立方根7.进行回归分析时,一组变量同时可用多个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型的数据统计学标准是(B)A、相关系数B、决定性系数C、回归系数D、变异系数8.进行两尾测验时,u0.10=1.64,u0.05=1.96,u0.01=2.58,那么进行单尾检验,u0.05=(A)9.进行多重比较时,几种方法的严格程度(LSD\SSR\Q)B10.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54,则Y的总变异中可由X与Y的回归关系解释的比例为(C)A、0.9054B、0.0946C、0.8197D、0.0089四、简答题:(15分)1.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分)配置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分析多个自变量的主次效益,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预报:计算相关系数,对相关系数进行检验2.一个品种比较试验,4个新品种外加1个对照品种,拟安排在一块具有纵向肥力差异的地块中,3次重复(区组),各重复内均随机排列。

初中二年级课外练习题 综合科学题实验设计与分析题10题及答案

初中二年级课外练习题 综合科学题实验设计与分析题10题及答案

初中二年级课外练习题综合科学题实验设计与分析题10题及答案初中二年级综合科学课外练习题实验设计与分析题10题及答案1. 实验题目: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实验材料:电池、电压表、导线、电阻、开关实验步骤:1) 用导线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并与电压表相连。

2) 将电阻与开关连接,再将电阻与电压表相连。

3) 打开开关,读取电压表显示的电压。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电池的电动势,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结果:根据电压表显示的数值,即可得到电池的电动势。

2. 实验题目:观察酵母的呼吸作用实验材料:酵母、糖、温度计、试管、气球实验步骤:1) 将酵母放入试管中。

2) 加入少量糖,并加入适量温水搅拌均匀。

3) 在试管口盖上气球。

4) 观察气球在一段时间内的膨胀情况。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酵母进行呼吸作用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了解生物的呼吸作用原理。

实验结果:若气球逐渐膨胀,说明酵母在进行呼吸作用时产生了二氧化碳。

3. 实验题目:研究红色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材料:玻璃三棱镜、光源、白纸实验步骤:1) 将玻璃三棱镜放在白纸上,使其与光源保持适当距离。

2) 通过调整入射角,观察通过三棱镜后的光线。

3) 根据观察结果,记录不同颜色光在经过三棱镜后的折射角度。

实验目的:通过研究红色光的折射规律,探究不同颜色光在光学中的特性。

实验结果:记录红色光经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的角度,可以得到红色光的折射规律。

4. 实验题目:探究水的沸点实验材料:水、烧杯、酒精灯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水。

2) 将酒精灯点燃并将火焰放在烧杯底部。

3) 观察水的表面,当水开始沸腾时记下温度。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沸点,研究水的物理性质。

实验结果:记录下水开始沸腾时的温度,即可得到水的沸点。

5. 实验题目:测量不同物体的热导率实验材料:几种不同材质的棒状物体、温度计、定时器实验步骤:1) 将不同材质的棒状物体分别放在相同的温度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2) 测量水和棒状物体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压轴题02 表格型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解析版)-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江苏专用)

压轴题02 表格型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解析版)-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江苏专用)

压轴题02 表格型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是近几年江苏高考对于实验的重要考查形式,表格型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仍然是2023年江苏高考实验考查的必考重点难点。

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涉及实验操作、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的因果关系分析判断与评价,所以要求考生了解题型的知识点及要领,对于常考的模型要求有充分的认知。

从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因果关系分析判断与评价等角度对实验进行分析,注重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探究实验、沉淀溶解平衡等选择性必修一《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知识的考查、糖类水解等常见有机物性质实验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知识的考查,因此建立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注意对实验条件及细节的把握。

1.(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详解】A .酸性227K Cr O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足量乙醇,若溶液褪色说明227K Cr O 被还原为无色离子,则乙醇表现还原性,否则则无还原性,故A 正确;B .焰色试验只能确定金属元素是否存在,不能确定具体物质,故B 错误;C .所用硝酸银溶液过量,滴入的碘化钾直接与硝酸银反应生成AgI 沉淀,不能说明是AgCl 转化为AgI ,因此不能验证K sp 大小,故C 错误;D .锌比铁活泼,形成原电池时Zn 作负极,Fe 作正极,铁钉不被腐蚀,故D 错误; 故选:A 。

2.(2023·江苏·统考一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详解】A .向溶有2SO 的2BaCl 溶液中通入气体氨气,三者反应也会出现亚硫酸钡白色沉淀,A 错误;B .向0.11mol L -⋅ 3FeCl 溶液中滴加KI -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碘离子和铁离子生成碘单质,氧化性氧化性:32Fe I +>,B 正确;C .向3NaHCO 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2NaAlO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2A1O -结合了碳酸氢根离子中的氢离子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根离子,则2A1O -比23CO -更容易结合H +,C 正确;D .将溴乙烷、乙醇和烧碱的混合物加热,产生的气体经水洗后,再通入酸性4KMnO 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含有碳碳双键的乙烯,则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D 正确; 故选A 。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附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附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2023•碑林区校级二模)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检验无水CuSO4固体中是否
取样,加水溶解
混有KOH
B鉴别羊毛纤维和蚕丝取样,点燃后闻气味
C分离Cu粉和Fe粉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洗涤、干燥
D除去KNO3溶液中的KCl加入过量AgNO 3溶液后,过

A.A B.B C.C D.D 2.(2023•碑林区校级二模)下列实验方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呼出气体中含有CO2
B.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第1页(共51页)。

初中生物:精选十道探究实验题目+解析及答案

初中生物:精选十道探究实验题目+解析及答案

初中生物:精选十道探究实验题目+解析及答案一、练习题1.2009年8月15日,公安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整治“酒后驾驶行为”,对酒后驾驶的行为一律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法定处罚上限实施,“禁酒令实施以来,广大驾驶员遵守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文明驾驶行为.全国各地交通安全事故明显下降.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驾驶员酒后驾驶车辆在直线行驶时车子走了”S”型轨迹,当他经过收费站停车缴费时,车离缴费窗口很远就停了下来,上坡起步时车子后滑一米多,发动机好几次熄火还没将车子起步.以上多种情况可能是酒精麻醉了该驾驶员的______,至使手脚动作失去协调与准确性.(2)“红灯→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停车”是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停车的反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A.“红灯”的反射光进入司机眼球成像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______;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瞳孔⑤视觉中枢⑥视神经B.某驾驶员看到发红灯亮就停车做出反应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是______.C.从反射形成的过程看,此反射属于______.(3)酒精等“绿色燃料”的研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是:玉米秸秆→糖液→酒精.由糖液到酒精阶段需要的菌种是______A.酵母菌B.青霉菌C.曲霉菌D.乳酸菌(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在15℃的室温条件下,选用40只大小一致、生命活力相同的成年水蚤分成四组,分别放置在体积分数为5%、10%、15%、20%的酒精溶液中,A.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加真实可靠,应在表格中增加一组用______进行的对照实验,以了解水蚤的正常心率.B.实验结果表明,酒精的体积分数越大,水蚤心率______,由此可以推论,酗酒会______(填“危害”或“促进”)人体健康.C.请将表中数据转换成坐标曲线图绘在下边的方框内.(5)请你设计一句关于禁酒令的宣传词______.2.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某研究小组就香烟对人体的危害问题进行了探究.取两个底部有网格透气的鼠笼,分别标注为甲组、乙组.两组各放入一只大小和健康状况相同的小白鼠,相同条件下饲喂.甲组不点香烟,乙组笼外底部点燃香烟持续烟熏.一段时间后,甲组小鼠正常,乙组小鼠眼睛充血红肿、活动异常,最后痉挛、休克.(1)该实验方案有一处不科学,请指出:______,不科学的理由是______.(2)若改进不当之处后,实验结果仍然不变,则得出的结论是______.(3)吸烟有害健康.香烟中的有害物质直接损伤人体的哪一系统?______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泌尿系统D.运动系统(4)当你在公共场所遇到有人吸烟,你会怎么办?______.3.生活中我们常发现酗酒后,一些人面红耳赤;一些人摇摇晃晃,站立不稳;一些人情绪激动,喜怒无常;还有一些人甚至呕吐…酗酒对人体健康会有危害吗?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律影响加以说明(1)提出探究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对水蚤心率影响的问题,并作出假设①提出问题______.②作出假设______.(2)实验方案及步骤:①用75%的酒精分别配制成5%、10%、15%、20%等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②选取大小一致的成年水蚤(10S内心律在40次以下)放置在水温15℃左右的水槽中.③观察水蚤在清水中和在5%、10%、15%、20%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的心律次数及现象分别是:33和24、21、18、死亡(10S内心跳次数,多次实验的平均值)(3)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①为什么要设计清水中观察这个对照实验?______.②请自行设计表格将上述实验数据记录下来.③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实验结果:______.得出结论:______.4.对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菜青虫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B.科技人员用一种蜕皮激素(加速幼虫的变态)喷洒在菜青虫身上,可加速其蜕皮变蛹,缩短菜青虫取食嫩叶的时间C.菜青虫只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说明此植物体内有着特殊的物质吸引菜青虫、菜粉蝶D.菜青虫只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5.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实验中,下列哪项操作是错误的()A.实验用的菜青虫是由虫卵孵化来的B.叶片和滤纸一样大小C.使用玉米的叶片最好D.滤纸的颜色和叶子一样6.探究“蟾蜍的学习行为”提出问题:蟾蜍是否具有学习行为?作出假设:______?制定并实施计划;材料用具:蟾蜍,小蝗虫(若干),大野蜂(若干),细线等.方法步骤;(1)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在蟾蜍眼前晃动,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观察蟾蜍的反应.(2)用线吊着一只大野蜂在蟾蜍眼前晃动,逗引这只蟾蜍,观察蟾蜍的反应.(3)用线吊着另一只大野蜂在蟾蜍眼前晃动,逗引这只蟾蜍,观察蟾蜍的反应.(4)最后,还用线吊着另一只小蝗虫在蟾蜍眼前晃动,逗引这只蟾蜍,观察蟾蜍的反应.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问题思考:(1)实验步骤1.2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是______行为.(2)实验步骤3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是______行为.(3)实验步骤4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这证明了蟾蜍在实验过程中确实建立起的______(行为)7.下列探究活动中不需要测平均值的是()A.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B.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C.测定种子的发芽率D.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8.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基本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叶片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2)[______]______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为它能在______的控制下张开或者闭合.(3)1和5属于______组织,2和4应属于______组织.9.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制成的玻片标本是.()A.涂片B.装片C.切片D.临时装片10.在观察叶片的下表皮永久装片时,看到的有叶绿体的细胞是()A.保卫细胞B.上表皮细胞C.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D.下表皮细胞二、解析与答案1.【解析】(1)、喝酒会严重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脑有大脑、小脑、脑干组成.小脑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过量饮酒使小脑中毒,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毒,导致说话不清现象出现;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枢中毒,出现幻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由此表明过量的酒精会麻痹人的脑,使行为失控.酒驾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因此《道路交通安全法》提高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小脑能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可见题中叙述的情况可能是酒精麻醉了该驾驶员的小脑,至使手脚动作失去协调与准确性.(2)、A、B、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象,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象刺激,将物象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所以“红灯”的光线进入小明眼球形成物像时,光线进入眼球的先后顺序是:①角膜→④瞳孔→②晶状体→玻璃体→③视网膜.C、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停车,是对“红灯”这种信号的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此反射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复杂反射.(3)、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有题意可知,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中,由糖液到酒精阶段需要的菌种是酵母菌.可见A符合题意.(4)A、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因此可以假设:酒精浓度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该实验的变量是酒精浓度.B、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酒精浓度的不同.再者为了显出酒精的影响,应在表格中增加的一组对照组为:只有清水不加酒精的一组.C、根据表格和曲线可知,当酒精的体节分数分别是:5%、10%、15%、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24、21、17、0(死亡).表明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下降,直至死亡.因此酗酒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引起酒精中毒,孕妇酗酒还会引起胎儿发育障碍或智力低下,甚至产生胎儿畸形等.(5)、酒后和醉酒驾驶机动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我们要禁止酒驾,可以这样写宣传标语:珍爱生命,禁止酒驾【答案】(1)小脑(2)A.①→④→②→③→⑥→⑤B.视网膜和腿部肌肉 C.复杂反射(3)A(4)A.清水B.慢危害C.见右图(5)合理即可2.【解析】(1)、该实验方案有一处不科学,就是小白鼠的数量太少.这样偶然性太大,容易出现误差.结论没有科学性和说服力.(2)、若改进不当之处后,如各放入5只小白鼠,一段时间后,甲组小鼠正常,乙组小鼠眼睛充血红肿、活动异常,最后痉挛、休克.通过对比可以得出结论:吸烟有害健康.(3)、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这些有毒物质首先直接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故选:A(4)、吸烟者不但危害自身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因此,如果在公共场所遇到有人吸烟,我们应该劝说吸烟者不要吸烟,并介绍吸烟的危害等【答案】(1)小白鼠数量太少;偶然性太大,容易出现误差.(2)吸烟有害健康(3)A(4)劝说吸烟者不要吸烟,并介绍吸烟的危害等.3.【解析】(1)①根据生活现象和表格数据可知.提出的问题是: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什么影响?对照实验的问题、假设和结论最好一致.②因此可以假设:随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3)①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酒精溶液的浓度的不同.对照实验的对照组一般是条件正常的,变量没有变化的一组,实验组变量有变化的一组,因此设置清水这组,主要是起对照作用,确定实验结果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增加实验结果的说服力.②根据题干信息水蚤在清水中和在5%、10%、15%、20%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的心律次数及现象分别是:33和24、21、18、死亡(10S 内心跳次数,多次实验的平均值)设计表格如下:③通过表格可知,表明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下降,直至死亡.因此本次实验的结论是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因此较高浓度的酒精具有麻醉作用,会减缓心脏的跳动,酗酒对人体健康有危害.(1)①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什么影响?②随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3)①设计对照实验用来确定实验结果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增加实验结果的说服力.③实验结果: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减小,在浓度达到20%时,因为酒精体积分数过大而导致死亡.得出结论:较高浓度的酒精具有麻醉作用,会减缓心脏的跳动,酗酒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以上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4.【解析】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A、菜青虫的发育是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故该选项符合题意;B、菜青虫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因此在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加速其蜕皮变蛹,可以从促进菜青虫的发育,缩短菜青虫取食嫩叶的时间.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十字花科植物体内能分泌特殊的挥发性物质吸引菜青虫、菜粉蝶,因此菜青虫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菜青虫只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5.【解析】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菜青虫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先天性行为.A、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的学习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因此试验用的菜青虫最好是由虫卵孵化来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叶片和滤纸一样大小、颜色一致,形状相同,目的是保证只有一个变量.叶片的性质不同,其它皆相同.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菜青虫总是喜欢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因此试验最好应用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如萝卜叶,菜青虫不取食玉米的叶片.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叶片和滤纸一样大小、颜色一致,形状相同,目的是保证只有一个变量.因此滤纸颜色和叶子一样.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C6.【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做出假设是指对可能的方案做出的假设或猜想;根据提出的问题:蟾蜍是否具有学习行为?可以假设蟾蜍具有学习行为,或蟾蜍不具有学习行为.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蟾蜍具有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1)实验步骤1、2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些行为都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2)实验步骤3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3)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这证明了蟾蜍在实验过程中确实建立起的新的学习行为.蟾蜍还能区别出蝗虫与大野蜂的不同,并能够分别对待,说明它已经建立了新的行为活动,属于新的学习行为.【答案】蟾蜍具有学习行为;蟾蜍具有学习行为;(1)先天性;(2)学习;(3)学习7.【解析】需要求平均值的实验多数是一些具有实验数据的实验,例如: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在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这个实验中,探究的是营养搭配的问题,不需要测定平均值.【答案】 D8.【解析】(1)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图示中的1上表皮和5下表皮合成表皮,2栅栏组织和4海绵组织共同构成叶肉;3是叶脉,内有输导组织.(2)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6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散失水分的门户,它的开、闭可以控制植物体的蒸腾作用;与植物的生活环境相适应,多数陆生植物的叶片,下表皮分布的气孔数多于上表皮.(3)观察图示可知: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紧密,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栅栏组织;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是海绵组织;因此靠近上表皮的叶肉部分的颜色深、比重大,落叶时会导致背面朝上.构成叶肉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植物的营养组织.1和5叶片的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保护组织.【答案】(1)表皮;叶肉;叶脉(2)[6]气孔;保卫细胞(3)保护;营养9.【解析】A、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涂抹而成如血液涂片,故不符合题意;B、装片--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如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故不符合题意;C、切片--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切下的叶片薄片制成的玻片标本是临时切片.故符合题意;D、永久装片在染色时需要预先将材料染色,且需防止材料中的细胞脱水变形,所以需要进行封片--用加拿大的树胶密封载玻片和盖玻片,防止水分蒸发.临时装片--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如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故不符合题意.【答案】 C10.【解析】我们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保卫细胞区别于表皮细胞是结构中含有叶绿体,只是体积较小,数目也较少,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保卫细胞因腹侧较薄而背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闭合.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状不同,保卫细胞成半月形.并且保卫细胞中含叶绿体,而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答案】 A-。

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第一次作业习题答案

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第一次作业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1.设用三种方法测定某溶液时,得到三组数据,其平均值如下:x1̅̅̅=(1.54±0.01)mol/Lx2̅̅̅=(1.7±0.2)mol/Lx3̅̅̅=(1.537±0.005)mol/L试求它们的加权平均值。

解:根据数据的绝对误差计算权重:w1=10.012,w2=10.22,w3=10.0052因为w1:w2:w3=400:1:1600所以w̅=1.54×400+1.7×1+1.537×1600400+1+1600=1.5376812.试解释为什么不宜用量程较大的仪表来测量数值较小的物理量。

答:因为用量程较大的仪表来测量数值较小的物理量时,所产生的相对误差较大。

如3.测得某种奶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为(25.3±0.2)g/L,试求其相对误差。

解:E w=∆ww =0.225.3=0.79%4.在测定菠萝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试中,测得每100g菠萝中含有18.2mg维生素C,已知测量的相对误差为0.1%,试求每100g菠萝中含有维生素C的质量范围。

解:E w=∆ww=0.1%,所以∆m=m×E w=18.2×0.1%=0.0182ww所以m的范围为18.1818mg<m<18.2182ww或依据公式w w=w×(1±|w w|)=18.2×(1±0.1%)mg5.今欲测量大约8kPa(表压)的空气压力,试验仪表用1)1.5级,量程0.2MPa 的弹簧管式压力表;2)标尺分度为1mm的U型管水银柱压差计;3)标尺分度为1mm的U形管水柱压差计。

求最大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1)压力表的精度为1.5级,量程为0.2MPa,则|∆w|www=0.2×1.5%=0.003www=3wwww w=∆w w×100%=38×100%=3.75×10−1=37.5%2)1mm汞柱代表的大气压为0.133KPa,所以|∆w|www=0.133wwww w=∆w w×100%=0.1338×100%=1.6625×10−2=1.6625%3)1mm水柱代表的大气压:ρgh,其中g=9.80665m/s2,通常取g=9.8m/s2则|∆w|www=9.8×10−3wwww w=∆w w×100%=9.8×10−38×100%=1.225×10−36.在用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过程中,对产酸率(%)作6次评定。

实验设计方法课后习题答案4-6章

实验设计方法课后习题答案4-6章

▪ 习题4.1不能用正交表78(2)L ,因为会产生混杂。

需选用正交表1516(2)L 。

表头设计如下:▪ 说明:也可有其他不同的表头设计(试验方案)。

▪ 习题4.2 由于1AB C D A B A C B C f f f f f f f ⨯⨯⨯=======, 7f =总,故可选用正交表78(2)L ,且不会产生混杂。

表头设计如下:根据直观分析结果,因素的主次顺序为:AXB AXC C B BXC A D A 与B 的二元表,,,,,,,,,,,,,,,,,,,,,,,,,,,,,,,,,,,,,,,,,,,A 与C 的二元表,▪根据A与B的二元表,A1 B2的效果最好;▪根据A与C的二元表,A1 C2的效果最好;▪从直观分析结果可以得到,D1效果最好;▪故最优生产条件为:A1 B2 C2 D1▪(3)方差分析由于没有误差列,故不能对各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

但是,我们选择离差平方和最小的因素D所在的列作为误差列,对各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到结果如下:因素的主次顺序与直观分析的一样,从显著性来看,只有AXB显著,其他的因素或交互作用都不显著。

▪习题4.3其中A ×B 的离差平方和349.85222.29632.148A B SS SS SS ⨯=+=+=A ×B 的自由度,,,,,,344A B f f f ⨯=+=32.14841.973 5.14024.446A B F ⨯==<故A ×B 不显著。

B ×C 的离差平方和81134.7417.6342.371B C SS SS SS ⨯=+=+=B ×C 的自由度,,,,,,8114B C f f f ⨯=+=42.3714 2.601 5.14024.446B CF ⨯==<故B ×C 不显著。

▪ 因素的主次顺序(根据极差大小或F 值大小) A D F BXC AXB B E C ▪ 最优工艺条件的确定:可以根据直观分析结果选择每个因素的最优水平,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A1,D1,F1,E0,B0,C0,,.,,,,,,,,,,也可以计算各因素的水平效应 根据水平效应来确定,具体如下: 对于因素A ,,,,115221319ˆ9.148927927A K T a=-=-= 224251319ˆ 1.630927927A K T a =-=-=-333721319ˆ7.519927927A K T a =-=-=-故A 的第1水平的效应最大。

试验设计与建模 第二章课后作业答案

试验设计与建模 第二章课后作业答案

试验设计与分析 第二章 习题1 在金属加工车间中有几种炉用来加热金属样品。

假设所有的炉都在同一温度上运行,尽管推测这一假设不一定为真。

随机选取三只炉并测量其加热温度,收集到的数据如下: 炉 温度1 491.50 498.30 498.10 493.50 493.602 488.50 484.65 479.90 477.353490.10 484.80 488.25 463.00 471.85 478.65(a )、炉间的温度有显著性差异吗? (b )、估计这一模型的方差分量。

解、经计算,得到如下方差分析表:(a )、由表知,炉间的温度有显著性差异。

若取05.0=α,检验P-值=0.005<05.0=α,故因拒绝原假设,有95%的把握认为炉间的温度有显著性差异。

(b )方差分量的估计结果已经展示在表中:SS A =594.530,SS E =413.812,SS T =1008.342;2 纺织厂有很多织布机,设每台织布机每分钟织出同样多的布,为了研究这一假设,随机选取5台织布机并测定它们在不同时间的产量,得出下述数据: 织布机 产量(lb/min) 1 14 14.1 14.2 14 14.1 2 13.9 13.8 13.9 14 143 14.1 14.2 14.1 14 13.9 4 13.6 13.8 14 13.9 13.75 13.813.613.913.814(a )说明为什么这是一种随机效应实验。

这些织布机的产量相等吗?(b )估计织布机间的变异性。

(c )估计实验的误差方差。

(d )给)222σσσττ+(找一个95%的置信区间。

解、(a )因为5台织布机是随机选取的,所以是一种随机效应实验; 经计算,得如下方差分析表:①原假设:H0:织布机不影响产量;H1:织布机影响产量; ②构造统计量:77.5==EMS MS F 处理; ③选定显著性水平:05.0=α;④决策:对于05.0=α,P-值为0.003<05.0=α,故拒绝原假设H0,接受备择假设H1,有95%的把握认为织布机影响产量。

统计学(第四版)贾俊平 第八章 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 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四版)贾俊平 第八章 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 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四版)贾俊平 第八章 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 练习题答案8.10123411234:0:,,,0=0.01SPSS H H ααααααααα====至少有一个不等于用进行方差分析,表8.1-1填装量主体间效应的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因变量: 填装量 源 III 型平方和df均方F Sig.偏 Eta 方非中心 参数观测到的幂b校正模型 .007a3 .002 10.098 .001 .669 30.295 .919 截距 295.7791 295.7791266416.430.000 1.000 1266416.4301.000 机器 .007 3 .002 10.098.001.66930.295.919误差 .004 15 .000总计 304.17119 校正的总计.01118a. R 方 = .669(调整 R 方 = .603)b. 使用 alpha 的计算结果 = .01由表8.1-1得:p=0.001<0.01,拒绝原假设,i 0α不全为,表明不同机器对装填量有显著影响。

8.201231123:0:,,0=0.05SPSS H H ααααααα===至少有一个不等于用进行方差分析,表8.2-1满意度评分主体间效应的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因变量: 评分 源III 型平方和df 均方 F Sig.校正模型 29.610a2 14.805 11.756 .001 截距 975.156 1 975.156 774.324 .000 管理者 29.610 2 14.805 11.756.001误差 18.890 15 1.259总计 1061.000 18 校正的总计48.50017a. R 方 = .611(调整 R 方 = .559)由表8.2-1得:p=0.001<0.05,拒绝原假设,i 0α不全为,表明管理者水平不同会导致评分的显著差异。

8.301231123:0:,,0=0.05SPSS H H ααααααα===至少有一个不等于用进行方差分析,表8.3-1电池寿命主体间效应的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因变量: 电池寿命 源III 型平方和df 均方 F Sig. 偏 Eta 方 非中心 参数 观测到的幂b校正模型 615.600a2 307.800 17.068 .000 .740 34.137 .997 截距 22815.000 1 22815.000 1265.157 .000 .991 1265.157 1.000 企业 615.600 2 307.800 17.068.000.74034.137.997误差 216.400 12 18.033总计 23647.000 15 校正的总计832.00014a. R 方 = .740(调整 R 方 = .697)b. 使用 alpha 的计算结果 = .05由表8.2-1得:p=0.001<0.05,拒绝原假设,i 0α不全为,表明3个企业生产的电池平均寿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设计与评价综合题(解析版)

实验设计与评价综合题(解析版)

实验设计与评价综合题1(2024·浙江省县域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碘化锡(SnI4)主要用于制造有机锡配合物。

某小组利用单质锡和碘制备碘化锡,其主要实验流程如下(反应装置见下图,夹持仪器略去):已知:①无水碘化锡为橙红色立方晶体,空气中受潮易水解,熔点145.7℃,沸点364.5℃。

②碘化锡在丙酮和热的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大,在冷的石油醚中溶解度小。

③石油醚的沸点为60~90℃,碘单质的升华温度为45~77℃。

请回答:(1)反应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锡片剪成细小碎片、碘磨细的原因是充分反应,同时提高反应速率B.仪器X的作用是吸收石油醚,防止石油醚扩散到空气中C.步骤Ⅱ可以不转移反应液,直接在原反应装置(圆底烧瓶)中进行后续操作D.步骤Ⅳ采用蒸发结晶比冷却结晶更好(3)反应装置中,为使紫色碘蒸气上升不高于冷凝管的中间部位,可采取的措施是。

判断“反应装置”中的反应已完全的实验现象是。

(4)步骤Ⅱ,圆底烧瓶中还附着四碘化锡晶体,处理的方法是。

(5)产品中的杂质可以进一步采用重结晶法提纯。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并进行排序。

取碘化锡样品放入烧杯中→→→a.加入适量的热水b.加入适量的热的石油醚c.用冷水浴冷却结晶d.趁热过滤e.加入适量的冷的石油醚(6)该小组对制备的碘化锡产品进行性质和组成上的研究。

①取适量的产品溶解在2mL丙酮中配成溶液,再加入1ml蒸馏水,产生白色无定型沉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本实验可以通过测定某些物理量来确定碘化锡的化学式,需测定的物理量有。

【答案】(1)干燥管(2)CD(3)调节冷凝管的进水速度I2蒸气的紫色消失(4)用1-2mL热的石油醚洗涤内壁,一起转移到小烧杯中(5)b→d→c(6)SnI4+4H2O=Sn(OH)4↓+4HI加入锡片的总质量,剩余锡片质量,加入碘的质量【解析】过量Sn和I2以石油醚为溶剂,在反应装置中水浴加热回流反应得SnI4,生成的SnI4溶在热的石油醚中,将反应液转移至冰水中冷却,结晶后过滤出产品,并干燥。

分析实验答案

分析实验答案
答:首先用来调节pH的物质不能与被测离子反应,而NaOH, NH3·H2O均与Pb2+形成Pb(OH)2,NaAc与Pb2+形成Pb(Ac)2,因此它们都不可以。而六亚甲基四胺不与Pb2+反应,而且控制滴定pH用的缓冲溶液也是六亚甲基四胺,若调节pH滴的六亚甲基四胺过量了,它还可以起到缓冲溶液的作用。
实验8-6课后习题答案
实验8-6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1.KMnO4溶液的配制过程中能否用定量滤纸过滤,为什么?
答:不能,应为滤纸具有还原性,会与KMnO4反应。
2.标定KMnO4溶液时,为什么开始滴入的KMnO4紫色褪去得很慢,后来却会消失得越来越快,直至滴定终点出现稳定的紫红色?
答:Mn2+是滴定反应的催化剂。刚开始第定时,溶液中没有Mn2+或Mn2+量很少,所以反应速率慢,紫色褪去缓慢;随着滴定进行,Mn2+的量越来越多,因此反应越来越快,紫色消失的也越快。
2.试拟出一简单步骤,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水祥中的全铁(总铁)和亚铁的含量。
答:(1)标准曲线绘制。
(2)水祥中的全铁(总铁)和亚铁吸光度的测定
(a)水祥中全铁(总铁)吸光度测定:取适量样品放入容量瓶中,依次加入1 mL盐酸羟胺溶液,2 mL邻二氮菲(Phen),5 mLNaAc溶液,每加一种试剂均要摇匀,然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放置10min后,用1 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即0.0 mL铁标准溶液)为参比溶液,在选择的波长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答:不好。因为NH3的挥发性以及空气中的CO2会使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降低,另外,吸收大量的CO2会使滴定终点拖尾,所以不好。
3.在测定水的硬度时,为何要将Fe3+,Al3+去除?
答:因为Fe3+,Al3+会使指示剂E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封闭,看不到滴定终点,因此滴定前用三乙醇胺将Fe3+,Al3+掩蔽掉。

2023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附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附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2022•开封一模)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区分羊毛和涤纶:灼烧闻气味
B.区分硝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研磨
C.除去CO2中的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除去NaNO3溶液中的NaCl:加过量AgNO3溶液
2.(2022•江都区一模)如表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到的结论错误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出现气泡该固体可能是碳酸盐
B向土豆片上滴加碘酒,出现变蓝现象土豆片中含有淀粉
C称取5g 蔗糖,完全溶解在100mL水中配制的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 D将铝片和硬铝相互刻画,铝片上出现划痕硬铝的硬度大于铝A.A B.B C.C D.D 3.(2022•兰考县一模)下列实验方案及所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A B C D
证明铁生锈需要水证明质量守恒定律证明分子不停运动证明氢氧化钠溶
液能与二氧化碳
反应
A.A B.B C.C D.D 4.(2022•邕宁区一模)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第1 页共48 页。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后答案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后答案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后答案【篇一: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复习题】xt>一、名词解释1.总体: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

2.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并且能代表总体的单元组成的这类资料称为样本。

4.统计数:有样本里全部观察值算得说明样本特征的数据。

包括样本平局数,标准差s,样本方差s2.5.准确性:试验结果真是结果相接近的程序。

6.精确性:在相对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同一试验,其结果相接近的程度。

7.系统误差:认为因素造成的差异。

8.随机误差:各种偶然的或人为无法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差异。

9.数量性状的资料:能够称量、测量和计数的方法所表示出来的资料。

可分连续性.数量性状的资料和间断.数量性状的资料。

10.连续性资料:用计量的方法得到的数据性资料。

11.间断性资料:用计数的方法得到的数据性资料。

12.质量性状的资料:只能观察、分类或用文字表述而不能测量的一类资料。

13.两尾检验:具有两个否定域的假设试验。

14.一尾检验:具有单个否定域的月统计假设试验。

15.参数估计:又叫抽样估计,是样本统计数估计总体参数的一种方法。

16.点估计:用样本统计数直接估计相应总体参数的方法。

17.区间估计:在一定的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参数去估计相应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18.置信区间:估计出参数可能出现的一个区间,使绝大多数该参数的点估计值都包含在这个区间内,所给出的这个区间称为置信区间。

降低显著水平)。

科学的试验设计,提高样本容量)。

21.置信度:保证参数出现在置信区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度。

22.直线回归:研究x、y变量间因果依存的方法。

23.直线相关:研究两个变量间直线关系的相关分析。

24.试验指标:根据研究的目的而选定的用来衡量或考核试验效果的质量特性。

25.试验因素:试验中所研究的试验指标的因素。

26.因素水平:试验因素所处的某种特定状态或数量等级。

27.试验处理:事先设计好的实施在试验单位上的一种具体措施或项目称为试验处理。

统计学(第四版)贾俊平 第八章 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 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四版)贾俊平 第八章 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 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四版)贾俊平 第八章 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 练习题答案8.10123411234:0:,,,0=0.01SPSS H H ααααααααα====至少有一个不等于用进行方差分析,表8.1-1填装量主体间效应的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因变量: 填装量 源 III 型平方和df均方F Sig.偏 Eta 方非中心 参数观测到的幂b校正模型 .007a3 .002 10.098 .001 .669 30.295 .919 截距 295.7791 295.7791266416.430.000 1.000 1266416.4301.000 机器 .007 3 .002 10.098.001.66930.295.919误差 .004 15 .000总计 304.17119 校正的总计.01118a. R 方 = .669(调整 R 方 = .603)b. 使用 alpha 的计算结果 = .01由表8.1-1得:p=0.001<0.01,拒绝原假设,i 0α不全为,表明不同机器对装填量有显著影响。

8.201231123:0:,,0=0.05SPSS H H ααααααα===至少有一个不等于用进行方差分析,表8.2-1满意度评分主体间效应的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因变量: 评分 源III 型平方和df 均方 F Sig.校正模型 29.610a2 14.805 11.756 .001 截距 975.156 1 975.156 774.324 .000 管理者 29.610 2 14.805 11.756.001误差 18.890 15 1.259总计 1061.000 18 校正的总计48.50017a. R 方 = .611(调整 R 方 = .559)由表8.2-1得:p=0.001<0.05,拒绝原假设,i 0α不全为,表明管理者水平不同会导致评分的显著差异。

8.301231123:0:,,0=0.05SPSS H H ααααααα===至少有一个不等于用进行方差分析,表8.3-1电池寿命主体间效应的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因变量: 电池寿命 源III 型平方和df 均方 F Sig. 偏 Eta 方 非中心 参数 观测到的幂b校正模型 615.600a2 307.800 17.068 .000 .740 34.137 .997 截距 22815.000 1 22815.000 1265.157 .000 .991 1265.157 1.000 企业 615.600 2 307.800 17.068.000.74034.137.997误差 216.400 12 18.033总计 23647.000 15 校正的总计832.00014a. R 方 = .740(调整 R 方 = .697)b. 使用 alpha 的计算结果 = .05由表8.2-1得:p=0.001<0.05,拒绝原假设,i 0α不全为,表明3个企业生产的电池平均寿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 23《实验设计与分析》习题与解答P41 习题一1。

设用三种方法测定某溶液浓度时,得到三组数据,其平均值如下:1x (1.540.01)mol /L =± 2x (1.70.2)/mol L =± 3x (1.5370.005)mol /L =±试求它们的加权平均值. 解:①计算权重:211100000.01w ==212250.2w == 213400000.005w ==1:2:310000:25:40000400:1:1600w w w ==②计算平均值1.54400 1.71 1.5371600 1.538 1.5/40011600x mol L ⨯+⨯+⨯==≈++5。

今欲测量大约8kPa(表压)的空气压力,试验仪表用①1.5级,量程0。

2MPa 的弹簧管式压力表;②标尺分度为1mm 的U 形管水银柱压差计;③标尺分度为1m m的U 形管水柱压差计。

求最大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解:①max 0.21000 1.5%3x kPa ∆=⨯⨯=R E =3100%37.5%8R E =⨯=②33max 1109.8113.610133.4160.133x Pa kPa -∆=⨯⨯⨯⨯==0.133100% 1.66%8R E =⨯= ③33max1109.81109.810.00981x Pa kPa -∆=⨯⨯⨯==0.00981100%0.12%8R E =⨯= 6.在用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过程中,对产酸率(%)作6次测定。

样本测定值为:3。

48, 3.37, 3.47, 3.38, 3.40, 3.43,求该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调和平均值、标准差s、总体标准差σ、样本方差s 2、总体方差σ2、算术平均误差Δ和极差R 。

解:①算术平均值: 3.48 3.37 3.47 3.38 3.40 3.433.426x +++++==②几何平均值: 3.42G x =- 2 - / 23③调和平均值:63.421111113.48 3.37 3.47 3.38 3.40 3.43H ==+++++④标准差:0.0463s =⑤总体标准差:0.0422σ=⑥样本方差:()()()()()()22222223.48 3.42 3.37 3.42 3.47 3.42 3.38 3.42 3.40 3.42 3.43 3.420.0021261s-+-+-+-+-+-==-⑦总体方差:()()()()()()22222223.48 3.42 3.37 3.42 3.47 3.42 3.38 3.42 3.40 3.42 3.43 3.420.001766σ-+-+-+-+-+-==⑧算术平均误差:3.48 3.42 3.37 3.42 3.47 3.42 3.38 3.42 3.40 3.42 3.43 3.420.03836-+-+-+-+-+-∆==⑨极差:R=3。

48-3.37=0.117。

A 与B 两人用同一分析方法测定金属钠中的铁,测得铁含量(μg/g )分别为: 分析人员A:8.0,8.0,10.0,10。

0,6.0,6。

0,4.0,6。

0,6.0,8.0分析人员B:7。

5,7.5,4。

5,4.0,5.5,8。

0,7.5,7。

5,5.5,8.0 试问A 与B两人测定铁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α=0。

05) 解:①算术平均值:8.08.010.010.0 6.0 6.0 4.0 6.0 6.08.07.210A x +++++++++==7.57.5 4.5 4.0 5.58.07.57.5 5.58.06.5510B x +++++++++==②方差22222222222(8.07.2)(8.07.2)(10.07.2)(10.07.2)(6.07.2)(6.07.2)(4.07.2)(6.07.2)(6.07.2)(8.07.2) 3.7101As -+-+-+-+-+-+-+-+-+-==-22222222222(7.5 6.55)(7.5 6.55)(4.5 6.55)(4.0 6.55)(5.5 6.55)(8.0 6.55)(7.5 6.55)(7.5 6.55)(5.57.2)(8.0 6.55) 2.3101B s -+-+-+-+-+-+-+-+-+-==-③统计量3.71.62.3F == ④临界值0.975(9,9)0.248F = 0.025(9,9) 4.03F =⑤检验∵0.9750.025(9,9)(9,9)F F F <<∴A 与B 两人测定铁的精密度是无显著性差异- 3 - / 238。

用新旧两种工艺冶炼某种金属材料,分别从两种冶炼工艺生产的产品中抽样,测定产品中的杂质含量(%),结果如下:旧工艺:2.69,2.28,2.57,2.30,2.23,2.42,2。

61,2.64,2。

72,3。

02,2.45,2。

95,2.51新工艺:2。

26,2.25,2.06,2。

35,2.43,2。

19,2.06,2。

32,2。

34试问新冶炼工艺是否比旧工艺生产更稳定,并检验两种工艺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α=0.05) 解:(1)①算术平均值: 2.69 2.28 2.57 2.30 2.23 2.42 2.61 2.64 2.72 3.02 2.45 2.95 2.512.5713x ++++++++++++==旧2.26 2.25 2.06 2.35 2.43 2.19 2.06 2.32 2.342.259x ++++++++==新②方差22222222222222(2.69-2.57)(2.28-2.57)(2.57-2.57)(2.30-2.57)(2.23-2.57)(2.42-2.57)(2.61-2.57)(2.64-2.57)(2.72-2.57)(3.02-2.57)(2.45-2.57)(2.95-2.57)(2.51-2.57)13-10.0586s++++++++++++==旧2222222222(2.26 2.25)(2.25 2.25)(2.06 2.25)(2.35 2.25)(2.43 2.25)(2.19 2.25)(2.06 2.25)(2.32 2.25)(2.34 2.25)0.016491s -+-+-+-+-+-+-+-+-==-新③F 统计量0.05863.570.0164F ==④F 临界值0.05(12,8) 3.28F =⑤F检验 ∵0.05F>(12,8)F∴新冶炼工艺比旧工艺生产更稳定 (2)①t 统计量t x x -==②自由度22222222220.05860.0164139df -2-2=200.05860.01641391319111s s n n s s n n n n ⎛⎫⎛⎫+ ⎪+ ⎪⎝⎭⎝⎭==⎛⎫⎛⎫⎛⎫⎛⎫ ⎪ ⎪ ⎪ ⎪⎝⎭⎝⎭+⎝⎭⎝⎭+++++新旧旧新新旧新旧旧新 ③t 临界值0.025t (20) 2.086=④t 检验 ∵0.025t >t (20)- 4 - / 23∴两种工艺之间存在系统误差9。

用新旧两种方法测得某种液体的黏度(m Pa ·s),如下:新方法:0。

73,0。

91,0.84,0.77,0.98,0.81,0.79,0。

87,0.85 旧方法:0.76,0。

92,0.86,0.74,0。

96,0.83,0.79,0。

80,0.75 其中旧方法无系统误差,试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检验新方法是否可行. 解:t检验法(成对数据的比较)t 统计量di 分别为-0.03,—0.01,-0。

02,0.03,0。

02,—0.02,0.00,0.07,0.1010.03(0.01)(0.02)0.030.02(0.02)0.000.070.10d 0.01569nii dn=-+-+-+++-+++===∑若两种方法之间无系统误差,则可设d 0=0.00s 0.044dt d d ② t 临界值0.025t (8) 2.306=③ t 检验 ∵0.025t <t (8) ∴新方法是可行的秩和检验法①数据排序R 1=1+5+6.5+9+11+12+14+15+18=91.5 ③秩临界值 T 1=66 T 2=105 ④秩检验 ∵T 1<R 1<T 2∴新方法是可行的10.对同一铜合金,有10个分析人员分别进行分析,测得其中铜含量(%)的数据为:62.20,69.49,70。

30,70。

65,70.82,71.03,71.22,71.33,71.38(%)。

问这些数据中哪个(些)数据应被舍去,试检验?(α=0。

05)- 5 - / 23解:拉依达检验法(1)①平均值62.2069.4970.3070.6570.8271.0371.2271.2571.3371.3869.96710x +++++++++==∵最大值的偏差71.3869.9671.413-= 最小值的偏差62.2069.9677.767-= 7。

767〉1。

413 ∴首先检验62.20 ②样本标准差2.79s 2s=5.58 ③检验62.2069.9677.767p d =-=∴2p d s > ∴62。

20应该被去除(2)①平均值'69.4970.3070.6570.8271.0371.2271.2571.3371.3870.839x ++++++++==∵最大值的偏差71.3870.830.55-= 最小值的偏差69.4970.83 1.34-= 0.55<1.34 ∴首先检验69.49②样本标准差0.615s2s=1。

23 ③检验'69.4970.83 1.34p d =-=∴'2p d s >∴69.49应该被去除 (3)①平均值''70.3070.6570.8271.0371.2271.2571.3371.3870.9988x +++++++==∵最大值的偏差71.3870.9980.382-= 最小值的偏差70.3070.830.8-= 0。

8>0.382 ∴首先检验70.30②样本标准差''0.38s2s '’=0。

76 ③检验- 6 - / 23''70.3070.9980.698p d =-= ∴''2p d s <∴70.30不应该被去除∴只有62.20和69。

49应该被去除格拉布斯检验法(1)①平均值62.2069.4970.3070.6570.8271.0371.2271.2571.3371.3869.96710x +++++++++==∵最大值的偏差71.3869.9671.413-= 最小值的偏差62.2069.9677.767-= 7.767〉1.413 ∴首先检验62.20 ②样本标准差2.79s ③临界值(0.05,10) 2.176G =④检验∵(0.05,10) 2.176 2.79 6.07G s =⨯=62.2069.9677.767p d =-=∴(0.05,10)p d G s > ∴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