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 脏腑辨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虚证——久病伤正,禀赋不足,思虑伤心等所 引起,如心阴、心阳、心气、心血虚证及心阳 暴脱。
▪ 实证——多由痰阻、火扰、寒凝、气郁、瘀血 所致,如心火亢盛、心脉痹阻、痰蒙心神及痰 火扰心。
心病的常见症状:
心悸、怔忡 心痛、心烦 失眠、多梦 健忘、神昏 神识错乱 脉结代或促
一.心血虚证

二、心阴虚证
一、心与小肠疾病辨证
心居胸中,心包络围护其外。
心病的病因
心的病证有虚实。
虚证多由久病伤正,禀赋不足,思虑伤心 等因素,导致心气心阳受损,心阴、心血亏 耗;
实证多由痰阻、火扰、寒凝、瘀滞、气郁 等引起。
❖心病的病变范围:
心的病变主要反映在心脏本身及其主血脉 功能的失常,心神的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异 常。
(二)心阳虚证 【概念】心阳虚证是指心阳虚衰,鼓动无力,虚 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心气虚而致,或阴寒内盛。 【辨证要点】以心悸,胸闷或痛,及阳虚证为辨 证要点。 【心位+阳虚】
【临床表现】心悸,心胸憋闷或痛,形寒畏冷,气短, 自汗,面色淡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 白滑,脉迟弱或结代。 心阳不振,鼓动无力,心动失常 ——心悸怔忡 胸阳不振,阳虚则寒凝,寒凝则经脉不通 ——轻则胸闷气短,重则心痛 心阳虚衰,卫外不固——自汗 阳气亏虚,形体失于温煦——畏寒肢冷 心阳虚不能运血上荣——故面色恍白 阳虚温运乏力,寒凝血瘀——面唇青紫,舌紫暗 阳虚寒盛之象,脉气不相接续——脉结、代 阳虚寒盛水湿不化——舌淡胖,苔白滑
注:本证多由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致阳虚生寒所致。
(三)心血虚证 【概念】心血虚证是指心血亏虚,心失所养表现 的证候。 【病因】因素体虚,或脾虚,或失血过多,或久 病失养等所致。 【辨证要点】心悸、失眠及血虚证为审证要点
【临床表现】心悸,失眠多梦,面色淡白或萎黄, 或兼见头晕,健忘,唇、舌色淡,脉细弱。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动失常——心悸怔忡 血不养心,心神不宁——失眠多梦 血虚不能上荣头面——头晕、健忘、面色淡 白,或萎黄、唇舌色淡 不能充盈脉道——脉象细弱。

三、心气虚证
四、心阳虚证

五、心阳虚脱证

六、心火亢盛证 七、心脉痹阻证

八、痰蒙心神证

九、痰火扰神证 十、瘀阻脑络证
证候诊断与发病特点
心病主症:
心悸怔忡,心烦失眠,胸闷心痛,神情异常 发病特点:
纯里证,多内伤 虚有阴阳气血,实有寒火痰
(一)心气虚证 【概念】心气虚证是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所表 现的证候。 【病因】素体虚,或久病,或年高体衰。 【辨证要点】以心悸及气虚证为辨证要点。
例如:咳嗽、气喘等症,根据肺主宣发, 有主气,司呼吸的生理功能和肺性肃降的生理 特性,因而可以判断其病变部位在肺,基础病 理是肺失宣降。
2、病因病性辨证是脏腑辨证的基础。 脏腑辨证不单是以辨明病证所在脏腑的病
位为满足,还应分辨出脏腑病位上的病因和病 性,它实际上是各种辨证内容的综合运用。
如有脏腑实证中,有寒、热、痰、瘀、水 、湿等不同;在脏腑虚证中,又有阴、阳、 气、血亏虚之别,只有明确病因(风、火、 痰、湿),病性病机(寒、热、虚、实), 才 能为立法、处方、用药提供确切依据,因而 可以说,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又是 脏腑辨证的具体落实。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精神疲惫,活动后加重, 或有自汗,或面色淡白,舌质淡,脉虚。 心气不足,鼓动乏力,心动失常—心悸怔忡 心居胸中,心气亏虚,胸中宗气运转无力 —胸闷气短 心神失养—神疲乏力 动则气耗—活动劳累之后诸症加剧 汗为心液,心气虚,卫表不固—自汗 气虚运血无力,气血不充 —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或结代。
烦、失眠多梦
阴不制阳,虚热内生——五心烦热,潮热,盗 汗,颧红
Baidu Nhomakorabea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内热之象。
(五)心脉痹阻证 【概念】指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
心脉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先因正气先虚,心阳不振,再加有形之
邪阻滞心脉所致。 【辨证要点】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为审证
依据,但因致痛之因有别,故应分辨疼痛 特点及兼症。
例如:主症心悸,可谓病位在心无疑,但心 有气虚、血虚,或是痰、瘀扰于心,究为何候呢 ?只有依全身症状,辨析其病因病性,才能作出 准确的诊断。所以三者间有着相互交织的“纵” 、“横”关系。
3、在进行脏腑辨证时,应从整体角度全面分析 脏腑所属证候。 主要表现在脏腑之间,脏腑与经络、脏腑 与各系统组织器官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的有机 联系。此无疑是人体统一性、完整性的体现。
第二节 脏腑辨证
• 概念: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 结合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对疾病征候进行 归纳,探讨病机、判断病变部位、性质、正邪盛 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是临床各科辨证的基础, 为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适用于内伤 杂病的辨证。
• 特点: 结论具体,定位、定性清楚,指导治疗明确。
脏腑辨证的临床意义
• 突出脏腑病位的诊断。 • 突出了中医藏象学说以脏腑为核心的病理分类特
点。 • 是六经、三焦等其他辨证方法的基础。
因此,脏腑辨证是临床辨证的基本方法,是 整个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脏腑辨证的运用范围:
主要运用于内伤杂病。具体使用时还应 与所属学科特点相结合,与辨病相结合,方谓 全面。
(四)心阴虚证 【概念】指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素体虚,思虑太过,暗耗心阴,或热病
后期,伤阴液,或肝肾等脏阴亏累及心所致 【辨证要点】以悸烦不宁、失眠多梦及阴虚证为
审证要点。
【临床表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或见五心烦 热,午后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脉 细数。
心阴不足,心失所养,心动失常—— 心悸怔忡 阴虚心神失养,且虚热扰心,心神不安——心
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但八纲辨证只是分 析、归纳各种证候的类别、部位、性质、正邪盛 衰等关系的纲领。如果要进一步分析疾病的具体 病理变化,就必须落实到脏腑上来,用脏腑辨证 的方法才能解决。
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 证及脏腑兼病辨证等。
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
1、脏腑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是脏腑辨证的理 论根据,此可确定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