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常见病名称解释

合集下载

藏医疾病分类

藏医疾病分类

藏医疾病分类藏医学虽没有明细的分科,但临床上也将疾病分为二十大类进行诊治一、隆病:过食味苦、性轻而粗粝的食物,空腹劳动或过度劳累、心情压抑,长期缺乏营养等都易诱发龙病。

龙病脉象空如皮囊,小便清如水,搅动后稀而不粘,乏力、耳鸣、头晕目眩、口干舌燥、游走性疼痛。

“龙”侵入肌肤时,皮肤粗糙,周身疼痛,有时出现痘疮。

侵入脂肪后,身体肿胀,出现脂肪疣。

侵入脉道时,脉象虚而粗,肿胀隆起。

侵入血液时,嗜睡,血色暗淡。

侵入筋络时,肢体僵硬,腿酸脚跛。

侵入骨时,剧痛,消瘦乏力。

侵入关节时,空虚肿胀,易转为伛偻病。

“龙”侵入髓时,失眠不安。

侵入精液时,身体干瘦,遗精。

侵入心脏时,胸部胀满,喘气不舒。

侵入肝脏时,身体一侧疼痛,易肌。

侵入脾脏时,身体肿胀,肠鸣,上半身疼痛。

侵入肾脏时腰痛、耳聋。

侵入饮食,进食后胃部疼痛。

侵入未消化的部分,则打呃、呕吐、食欲不振。

侵入饮食已消化部分,则肠鸣、腹痛、大便秘结、小便闭塞。

侵入胆时,腹痛,消化不良,眼睛呈黄色。

侵入肛门时,大便干燥。

侵入尿道时,腹胀,尿闭或尿频。

侵入子宫时,宫体变硬,宫血闭塞或崩漏。

侵入头部时,头部眩晕,神志不清。

侵入鼻腔时,鼻腔阻塞,流涕。

侵入眼睛时,眼有下坠感,畏风。

侵入耳部时,耳鸣,刺痛。

侵入牙齿时,齿龈酸麻,疼痛肿胀。

概括起来,分为头龙、心龙、肺龙、肝龙、肾龙、肠龙、胃龙七种。

二、赤巴病:由于饮食不当,偏咸偏酸,饮食不洁,消化不良,易怒,神附鬼扰等原因,影响胆腑及全身,可产生多种赤巴病。

赤巴病侵入皮肤,皮肤奇痒。

侵入肌肉,症状是生疮、生疖并发痒,搔破则出现黄水和鲜血。

侵入脉道,四肢关节发痒,皮肤和眼睛都呈黄色。

着于骨骼,所有关节疼痛,身体分片作痛,干瘦,关节肿大。

侵入肺脏,鼻涕和痰液皆呈黄色。

侵入肝脏,肌肉颜色发青,肝区疼痛。

侵入脾脏,舌苔斑剥,便血,左脚肿胀,关节疼痛。

赤巴病侵入肾脏时,腰背疼痛,足重而麻木,耳壳背面的皮肤呈黄色。

侵入胃时,症状是吐泻胆汁。

藏医疾病注释

藏医疾病注释

藏医疾病注释藏医疾病的名称和症状,与中医、西医的称谓不一致,使汉族同胞感到陌生,甚至无法理解。

在此,予以简要说明。

隆相当于中医的“气”、“风”,但其作用和含义更广泛。

从生理上讲,它的功能主呼吸、肢体活动、感觉思维、排泄,是推动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力。

从病理上讲,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分为头隆、心隆、肺隆、胃隆、小肠隆、大肠隆、肾隆、骨隆等疾病;与其它疾病并发,产生赤隆、培隆、血隆等多种合并症。

赤巴相当于中医的“火”,但其作用和含义更广泛。

它在生理方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热,调节体温,帮助消化。

在病理方面,因赤巴失调,产生症状为身热、皮肤、巩膜、颜面及小便发黄、口渴、呕吐下泻、腹部胀满、喜凉恶热等多种疾病。

培根相当于中医的“水”、“土”,但其作用和含义更广泛。

它的生理功能为运化食物、调节体液等。

培根失调,病历方面可引起脾、胃等消化系统疾病和体液失调、肾衰;若与培隆、培赤共同作用相互影响,会形成多种复杂疾病的并发症。

心隆症指主心脏活动的“隆”失调,出现心慌气短、神志模糊、心悸烦躁、背痛失眠等症状的心脏病。

索隆症中枢神经的一种神经机能性疾病,印象为心神不宁、眩晕、精神错乱、呼吸困难,为精神病或神经官能症。

白脉病藏医解剖学把人体的脉络分为白脉和黑脉。

白脉指: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延脑、脊髓及多种神经。

白脉病是指:神经的障碍或病理损害,症状一般为口眼歪斜,四肢麻木、偏废不用、拘挛僵直、角弓反张、瘫痪,偏瘫。

意识不清,头部震颤,失语謇言等各种症状。

黑脉病黑脉指血管,包括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黑脉病包括心血管病在内的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各种疾病。

黑白脉病指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合并症的各种疾病。

黄水病藏医认为:血的糟粕,进入胆囊分解为胆汁,胆汁的精华便为黄水,他充斥于肌肤和关节中间。

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黄水偏盛或者偏衰竭则产生黄水病。

导致湿疹、关节炎、关节肿胀等各种体征。

干黄水为药物的一种功能;意即:“除湿”。

木布病又称紫色培根症,是“隆、赤巴、培根”、血与黄水相凝结而引起的综合症。

藏医学生背诵考试题及答案

藏医学生背诵考试题及答案

藏医学生背诵考试题及答案1. 藏医学中“三因”指的是哪三种因素?答案:藏医学中的“三因”指的是隆、赤巴、培根,它们是藏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概念,分别对应于生命活动的动力、消化代谢和体液平衡。

2. 请列举藏医学中常见的几种疾病类型。

答案:藏医学中常见的疾病类型包括隆病、赤巴病、培根病、血病、黄水病等,这些疾病类型涵盖了藏医学对疾病分类的基本框架。

3. 藏医学中如何解释“四元”?答案:藏医学中的“四元”指的是土、水、火、风,这四种元素被认为是构成人体和自然界的基本物质,它们在人体内相互作用,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4. 描述藏医学中“五源”的概念。

答案:藏医学中的“五源”指的是食物、药物、外治、起居、心理,这五个方面是藏医学治疗和保健的重要内容,强调了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整体性和多维度。

5. 藏医学中如何理解“六味”?答案:藏医学中的“六味”指的是甘、酸、咸、苦、辛、涩,这六种味道是藏医学中药物和食物的基本味道,它们在治疗和保健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6. 简述藏医学中“八邪”的概念。

答案:藏医学中的“八邪”指的是风、热、寒、湿、痰、食、毒、虫,这八种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藏医学通过调和这些邪气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7. 藏医学中“三宝”指的是什么?答案:藏医学中的“三宝”指的是药物、食物、起居,这三个方面是藏医学中保健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使用药物、食物和调整起居习惯来维护健康。

8. 藏医学中如何理解“七精”?答案:藏医学中的“七精”指的是精、气、神、血、津、液、脉,这七个方面是藏医学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基本认识,它们相互关联,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

9. 描述藏医学中“九质”的概念。

答案:藏医学中的“九质”指的是人体九种不同的体质类型,包括寒性、热性、湿性、燥性、痰性、风性、血性、气性和混合性,这些体质类型影响着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和治疗反应。

10. 藏医学中“十要”指的是哪些方面?答案:藏医学中的“十要”指的是饮食、睡眠、运动、情绪、环境、药物、治疗、预防、康复和保健,这十个方面是藏医学中维护健康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藏医对风湿病的概念解释

藏医对风湿病的概念解释

藏医对风湿病的概念解释藏医学是藏族传统医学的一种,它在对待疾病的理念和方法上与西医有所不同。

对于风湿病的概念解释,藏医学有其独特的观点。

在藏医学中,风湿病被称为“害风”或“风痹”。

它被认为是由于风、寒、湿等外邪侵入体内,使体内的气血运行受阻,导致关节、筋脉等部位出现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藏医学认为,风湿病的发病与人体的体质、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体质虚弱、阳气不足、湿气重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患风湿病的风险。

此外,过食寒凉、生冷食物,长期潮湿环境等也会诱发或加重风湿病的发作。

从治疗的角度来看,藏医学采用综合疗法来治疗风湿病。

其中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温热疗法等。

草药疗法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通过选择适当的草药配方来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消除湿气和炎症。

针灸疗法和按摩疗法则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僵硬感。

温热疗法则利用温热的物质或方法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症状。

此外,藏医学还注重调整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建议患者避免食用寒凉、生冷食物,多食用温热、易消化的食物,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

总的来说,藏医学对风湿病的概念解释是一种外邪侵入导致气血阻滞,引发关节、筋脉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的疾病。

治疗上采用综合疗法,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和温热疗法,并注重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这种观点与西医对风湿病的解释有所不同,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藏医常见病名称解释

藏医常见病名称解释

藏医常见病名称解释龙(隆)失调:在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增、衰、紊乱,失去平衡,导致病理变化,形成的危害人体的一种疾病。

癫狂:藏医认为是癫症和狂症两种疾病的合称。

1、癫症:本病是以神志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病。

藏医认为心脏中意识通行的细小管窍被隆邪所阻塞,导致人的正常思维功能减弱,心力衰弱,身、语、意三者的功能异变而产生的一种精神障碍疾病。

狂症:本病是病邪侵入身心中意识运行的脉道,引起意识逆行而发的一种神志疾病,发病原因是心力衰弱、心情被扰乱等。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白脉病:白脉病是指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或病理损害。

症状一般为口眼歪斜、四肢麻木不仁偏废不用、拘挛僵直、角弓反张、瘫痪、意识不清、头部震颤、失语蹇言等。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瘟疫:是指肉眼看不见的病菌侵入人体造成的,具有来势猛、高热、病程短、危险性大的特征,如:脑炎、淋巴腺炎、破伤风、黄胆性肝炎、急性肾炎等。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木布病:是三因(隆、赤巴、培根)与血、黄水相凝结而引起的综合症。

主要症状为:胸腹灼痛、消化不良、呕吐胆汁,吐烟汁色粘液和血、大便燥结、肌肉消瘦、脊椎疼痛、舌不知味、出现肝脾胃肠痞瘤等。

黄水病:藏医认为黄水是血的糟粕进入胆囊,分解为胆汁,胆汁的精华便为黄水,黄水在生理方面起着调节人体水液、润滑关节等作用。

但黄水偏盛或偏衰则产生黄水病,导致浮肿、水肿、湿疹、脏腑积水脓疡等。

呃逆:是指气息上冲,喉间不自禁发出响声的一种疾病。

病因是饮食起居发生不及、过甚、相反等异常导致隆功能紊乱,堵塞上行隆的通路,遂成呃逆。

水肿:藏医认为水肿是下坠浮肿侵入各脏腑中,引起脏腑黄水积聚的一种疾病。

发病原因是消化不良,起居失常,过度服凉性药物,久卧潮湿之地等,造成胃火衰败而发病。

主要症状有:胸背疼痛,身体深重,腹胀肠鸣,面黄发热,小便不利,有时泄泻等。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心隆症:病邪侵入心脏,在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失去平衡,导致病理变化,形成的危害人体的一种疾病。

各种常见病藏医疗法

各种常见病藏医疗法

支气管炎藏医疗法一、概述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程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原性心脏病。

本病为一常见多发病,根据我国70年代全国6千多万人的普查,患病率为3.82%。

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递增,50岁以上的患病率高达15%或更多。

本病流行与吸烟、地区和环境卫生等有密切关系。

吸烟者患病率远高于不吸烟者。

北方气候寒冷患病率高于南方。

工矿地区大气污染严重,患病率高于一般城市。

慢性支气管炎归属中医“久咳”、“喘证”、“痰饮”之范畴。

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肺咳日久或反复发作所致,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并可演变为痰瘀互积致瘀血与痰阻滞伏肺之病变,形成正虚、邪实,虚实错杂或寒热错综的不同变递转化,感受六淫外邪又为本病复发加重之因。

二、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

缓慢起病,病程长,发复发作,晨起或冬季加重。

晨间咳嗽较重,排痰较多,晚间睡前可有阵咳或排痰,痰多为白色粘液或浆液泡沫性。

吸烟、接触有害气体、劳累过度、气候变化或变冷感冒后,病情加重。

三、甘露藏药对该病的治疗十味龙胆花丸、十五味龙胆花丸、六味丁香丸、七味葡萄丸、四味高山辣根菜汤散、四味高山辣根菜糖浆、十五味邦察丸、苈察丸、苈琼丸、七味螃蟹甲丸、五味清热汤散。

甘露藏药在治疗该病时,一方面通过地道药材止咳、平喘、祛痰治标祛邪,第二产品中在治疗时药材中具有抗炎效果,控制感染,防治疾病进展,另外,产品多从根本上补肺、脾、肾,提高免疫力,对于久病患者从根本上进行治疗。

四、预防对吸烟患者,应首先戒烟,并宣传吸烟的危害性。

做好个人卫生及劳动保护,加强锻炼。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消除大气污染,避免有害气体、烟雾粉尘,以降低发病率,减少并预防本病复发。

中风藏医疗法(1)一.【藏医对中风的认识】所谓“中风”,实为脑病,本病的实质为脑神经障碍而发的一种神志疾病,藏医名“萨”。

藏医常见疾病处方专家讲座

藏医常见疾病处方专家讲座
性哮喘加服仁青芒觉三天1丸。 37、肺心病: 仁青芒觉三天1丸,早空服,十五味龙胆花中午6-
8丸,晚三十五味沉香丸3丸; 第二、三天,早十六味杜鹃花丸5-7丸,中午十五
味龙胆花丸6-8丸,晚三十五味沉香丸3丸。
藏医常见疾病处方专家讲座
第14页
38、前列腺炎,尿急,尿频:
仁青芒觉2-3天1丸早空服,晚十八味诃子
藏医常见疾病处方专家讲座
第12页
35.更年期综合症,植物神经功效紊乱: 珍珠七十丸三天1丸早空服,中间两天早晚各一次
二十味肉豆蔻丸每次用量1.5g-3g; 二十五味珊瑚丸天天早1丸,晚二十味肉豆蔻丸
1.5g-3g。免疫力低下者加服仁青芒觉。
藏医常见疾病处方专家讲座
第13页
36.支气管炎、哮喘 十五味龙胆花丸早晚各6-8丸(1.8g-2.4g),过敏
1.“三高”及动脉硬化:
(1)轻度治疗期及预防期:二十五味珍珠丸天天1丸(1g),头 晚泡、第二天空服。
(2)中重度:七十味珍珠丸三天1丸,头晚泡,第二天早6:00 调温空服;第二、三天,早二十五味珍珠丸1丸(1g),晚二十 五味珊瑚丸1丸(1g)。
2.伴有心脏症状,血压不稳及心律不齐者:
第一天:七十味珍珠丸1丸(1g),头晚泡,第二天早上空服;
丸、夏萨七味广枣丸、夏萨仁青芒觉等。依据病情选择
2-3种。
藏医常见疾病处方专家讲座
第7页
25、慢性阑尾炎:玉穷丸、夏萨石榴健胃丸、夏萨德西丸、 夏萨六味木香丸、夏萨仁青芒觉、夏萨坐珠达西。依据病 情选2-3种。
26.痹症(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夏萨二十五味驴血丸 、生等零阿丸、夏萨二十五味珍珠丸等。依据病情选择12种。
第11页
33.脑出血引发偏瘫后遗症:

藏医锐真病的诊疗

藏医锐真病的诊疗

汇报人:日期:contents•藏医锐真病的概述•藏医锐真病的治疗方法目录•藏医锐真病的预防与保健•藏医锐真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临床案例分析01藏医锐真病的概述藏医锐真病是一种以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为主,伴有全身性衰弱和代谢障碍的综合性疾病。

定义藏医锐真病可分为热型、寒型、偏热型和偏寒型四种类型。

分类定义与分类主要包括饮食不当、起居不规律、情志不畅、外感六淫等因素。

藏医锐真病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全身性衰弱和代谢障碍。

病因与病理病理病因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胃痛、腹胀、腹泻、便秘、恶心、呕吐、乏力、消瘦、失眠等症状。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诊断临床表现与诊断02藏医锐真病的治疗方法根据疾病的性质和患者的体质,采用不同的饮食疗法,如禁食、节食、增食等,以调和饮食,补充营养,减轻症状。

饮食治疗指导患者调整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以增强体质,促进疾病的康复。

起居治疗根据疾病的病因和症状,采用不同的藏药配方,如传统方剂、现代制剂等,以调节体内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

药物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促进疾病的康复。

针灸疗法放血疗法拔罐疗法通过放血排除体内瘀血和毒素,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促进疾病的康复。

通过拔罐负压吸引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减轻疼痛。

030201采用天然药物,如植物、动物和矿物等,经过加工炮制而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疗效。

传统藏药结合现代制药技术,对传统藏药进行改良和创新,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现代藏药将传统藏药与现代藏药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藏药联合治疗藏药治疗03藏医锐真病的预防与保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和均衡的饮食,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锐真病。

增强免疫力过度疲劳是锐真病的一个常见原因,因此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疲劳。

避免过度疲劳饮食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搭配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辛辣食物,有助于预防锐真病。

藏医对风湿病的认识及诊治

藏医对风湿病的认识及诊治

藏医对风湿病的认识及诊治藏医对风湿病的认识及诊治北京藏医院2007-6-28 发布人:北京藏医院浏览次数:2304“风湿类疾病”,藏医称之为“仲布”(译音)现有人译为痹症。

也归为中医痹症范畴。

其病因是因久居潮湿之地,过食油腻饮食导致胃消化、分解功能衰败,继而引起食物的精华不能经脾胃有效地转化、代谢和吸收,从而使体内生理黄水失调、病变,直至激增侵入肉、骨骼关节、筋脉等身体各部位,使其发生病变,形成风湿病。

藏医临床上将其分为肉痹、脉痹、骨痹、筋痹、白痹和黑痹六种,归纳起来分为两型,即寒性(白痹),热性(黑痹)。

藏医将其按部位分类主要是基于其病的特殊表现在于这些部位。

藏医认为,此病是侵犯多个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以疼痛、红肿、关节变形为主要表现,(另外我们在谈风湿的同时必须谈一下“痛风”。

痛风在藏医里叫“哲”(同音)。

它的发病机制是过用导致血机能紊乱的饮食或起居不当所致。

在临床中多见于风湿、痛风并发。

其症状表现以两足拇趾和手肘关节为主要部位。

)目前美国风湿病学会(ARA),将风湿病共分为10大类,已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纳。

这些疾病主要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雷特(Reiter)综合症,银屑病性关节炎、痛风及假性痛风、系统性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症、肠炎性关节炎、白塞氏病、过敏性紫癜、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那么从上述分类中与藏医的分类对比,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痛风、系统性硬皮病均属于藏医黄水病范畴,从藏医的病证学及风湿病分类来看与现代医学对风湿病的认识及其分类有极其相吻合之处。

风湿病的常见症状有,长期畏寒、发冷,皮肤肌肉麻木,腰、髋及其他关节疼痛或酸胀,骨头灼热疼痛,全身或局部关节肿痛、变形,筋腱僵硬等,并伴有头痛、倦怠、消瘦、无力、多汗等症状。

且强行活动时疼痛难忍、不由呻吟。

藏医疾病保健

藏医疾病保健

藏医疾病保健一.肺炎的食行防治肺炎是热邪犯肺,恶血充斥肺部,致使发炎、咳嗽、发烧的一种疾病。

主要以药物、饮食、起居行为等防治。

饮食防治:宜进食性凉、轻的饮食;禁忌辛、酸饮食、葱蒜、陈酥油、烧焦烤糊食品、过咸食品以及吸烟饮酒。

起居防治:禁忌久坐浓烟灰尘飞扬之地、剧烈活动和劳累,积极治疗身体寒热交攻和疫厉感冒等疾病,宜在凉热适中、空气新鲜的地方悠闲静养。

二.喉蛾的食行防治喉蛾是疫病病侵犯咽喉和小舌,出现痘疹,阻塞咽喉的一种喉病。

要以食行疗法和药物疗法并治,这里所说食行疗法适应一切喉症。

饮食防治:宜进食面糊、开水中调和少许糟把等性凉容易消化的饮食;要禁忌辛酸、性热有营养的饮食。

起居防治:行动宜缓慢悠闲,切忌剧烈运动。

三.流感的食行防治流感是病毒传染的疫病病,一般分为八种。

宜白昼在凉爽流感初期,如同未成型热病一样治疗,药物治疗和食行治疗并治。

饮食防治:宜多喝热开水,宜进食黄牛奶和山羊奶做的酪和势酪汁、野兽肉、新鲜牛肉、白花地丁菜、蒲公英菜、麦片面粥等性凉和容易消化的饮食• 起居防治:在流感流行时,首先要十分注意预防,注意畏夏的食具不要和其他食具混放,不要被患者的秽气熏染,经常搞好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不吃不干净的饮食,起居行为不要颠倒,不喝凉水,房事不要过度,不要烟熏火烤,不随地吐痰,特别要不使鼻孔被灰尘脏物病毒污染,多喝开水,总之要防止诱发疫病的外缘。

四.麻疹的食行防治麻疹是一种病毒性的传染病,流传快速,多发于冬春季节,儿童患者较多。

一般轻症,注意食行疗法就可以了;重症或有后加病的,需要药物疗法和食行疗法并治。

饮食防治:在疹粒未出前,首先要喝热开水、米粥、青棵面糊等性轻容易消化的饮食,同时喝芫婪子独味汤、怪柳独味汤,促使疹粒快速出齐。

疹粒和热退后,为了恢复体力,应进食新鲜肉、牛奶、淡酒等热性有营养容易消化的饮食,不宜进食辛酸饮食。

起居防治:首先是予防麻疹传染,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并要注意不要被火烤烟熏和焦臭味熏染、尘埃污染,不要接触麻疹患者,不要被麻疹患者的秽物气毒熏染。

藏医部分疾病名称和症状注解

藏医部分疾病名称和症状注解

目录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2)第二部分施工部署 (5)第一章施工管理目标 (5)第二章项目组织机构 (7)第三章总体施工部署 (19)第三部分施工准备 (20)第一章技术准备 (20)第二章物资准备 (22)第三章劳动力组织准备 (23)第四章施工现场准备 (24)第四部分施工技术方案 (25)第一章堤岸施工技术及措施 (25)第二章临时道路施工技术及措施 (31)第三章排水工程 (40)第五部分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45)第一章施工进度计划 (45)第二章工程进度控制 (46)第三章工期保证措施 (51)第六部分各种资源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52)第一章劳动力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52)第二章施工机械及检测设备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54)第三章材料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56)第七部分施工总平面布置及管理 (59)第一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59)第二章平面布置管理 (61)第八部分质量保证措施 (66)第一章质量目标 (66)第二章质量保证体系 (67)第三章质量管理措施 (72)第九部分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79)第一章安全生产目标 (79)第二章安全保证体系 (79)第三章安全保证措施 (83)第十部分文明施工与环保保证措施 (86)第一章文明环保施工目标 (86)第二章文明施工措施 (86)第三章环保施工措施 (88)第十一部分雨期施工措施 (90)第1部分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广州南沙物流园区堤岸整治工程建设地点:广州南沙地区龙穴岛围垦区内设计单位:广州市航运规划设计院招标代理:广州市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质量标准: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质量验收规定工期要求:120日历天招标范围:本整治工程包括南沙物流园区内陆域范围西堤岸线长约1600米的半永久性堤岸加固工程,以及堤顶20米宽绿化带和8米宽临时道路的施工。

二、设计概要堤岸部分:广州南沙物流园区陆域西堤位于番禺龙穴岛围垦区南部,即广州南沙港区一期工程后方。

藏医在高原地区常见病防治中的作用

藏医在高原地区常见病防治中的作用

藏医在高原地区常见病防治中的作用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藏医在高原地区常见病防治中的作用摘要:藏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自古以来在高原地区的常见病防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浅谈藏医查隆病的认识与防治

浅谈藏医查隆病的认识与防治

浅谈藏医查隆病的认识与防治摘要:查隆病是在高原地区尤其是藏区最常见的病种之一,本文陈述了藏医对查隆病的认识及藏药对查隆病防治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藏医查隆病防治1藏医对查隆病的认识查隆病,查是血液、隆是气的意思。

关于本病的论述,早在1300多年前的《四部医典》和《秘诀补遗》等藏医经典医著中载有“查隆紊乱失调致查隆病”,此病是由于血与气的功能失调,正常的血液循环受到破坏,引起血液动力的改变导致人体正常的隆查(气血)紊乱,使其运行方式和方向改变,进而引发头疼、眩晕耳鸣、心悸、胸闷、气短、失眠、肢体麻木等症状的疾病。

可分为“隆”偏盛型、“查”偏盛型两类。

“隆”偏盛型是由于食用过多浓茶等苦味寒性物质,或长期饥饿、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再加上思虑或悲伤过度、大量失血、过分恐惧等使得血液的本质发生改变及功能失调。

“查”偏盛型是由过度食用酒类、油腻、咸性食物,长期在烈日下暴晒或高温作业,情绪暴怒等导致。

藏医认为临床症状中以头脑昏涨明显的为“隆”偏盛型,以头部疼痛明显的为“查”偏盛型。

2.查隆病的防治藏医药很多年历史实践证明,饮食起居等很多行之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措施可以使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且不存在西医药物治疗伴发的不良作用,藏医药非药物治疗及医疗保健的主要措施如下:2.1心理方面的防治措施:藏医理论大全《四部医典》记载,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隆的功能失调而形成查隆病和其他一些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始终要注重心理健康,不宜经常参加赌博等心理过度紧张或心里刺激性大的活动。

尽量保持心理平衡。

2.2饮食方面的防治措施应取向:合理膳食,饮食与疾病大的关系适当的食用于新鲜蔬菜、瓜果。

水果里富含有维生素c和纤维素,有调解胆固醇的代谢、调解气血及保护血管壁的作用,对老年人来说有防止便秘的作用。

牛、山羊、猪的瘦肉等脂肪类少的食物可降低隆的压力和调节气血的运行。

饮食注意事项:尽量少吃或不吃动物的内脏,因为动物的内脏富含有胆固醇,易使血脂增高。

藏药产品的说明书

藏药产品的说明书

藏药产品的说明书,有些疾病的名称和症状与中医、西医的称谓不尽相同,使得汉族同胞在选购藏药时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为便于汉族同胞选购藏药,在此选择部分藏医疾病名称及症状注解如下:1、坏血:即治发生病变的血液,临床上多指贫血、多血症(即红细胞增多症)、脏器内的淤血等。

2、培根坏血:藏医认为;由于跌打损伤,疮疡引起瘀血,肝脏遭受外伤引起瘀血过多或过食用多盐、高酸性、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和经常饮酒,饱时静坐,长期处于阴湿之处,致使大量血液充斥于肝脏,引起肝脏负担过重,不能将血液生化为正血,以及由于内外因素引起“龙”、“赤巴”、“培根”三大因素的三种消化和吸收机能衰弱而对饮食中的精微吸收能力失调,致使精浊血液混在一起,引起甘内坏血增盛,且不能生化为精血等原因,造成血液中的“培根”含量增多而引起的病状称之为“培根坏血”,多指现代医学所称的“高血脂症”等。

3、黄水:藏医认为;血的糟粕,进入胆囊分解为胆汁,胆汁的便为黄水,它运行于肤肤及关节中间,起着滋润肌肤和润滑关节的作用。

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黄水偏盛或偏衰则产生黄水病。

导致湿疹、关节炎、关节肿胀、关节不利等病症。

干黄水既为“除湿”之意。

4、单一型培根病:即指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萎缩性胃炎等。

5、木布病:所谓的“木布”既为“龙”、“赤巴”、“培根”以及“血液”和“黄水”疾病混合在一起的综合性疾病的总称。

藏医认为“龙”的自然色为青,“赤巴”为黄色,“培根”的自然灰色,而“血”为红色,“黄水”的自然色为紫黄,混合在一起就变成紫黑色,藏语中“紫黑色”称“木布”,因此“龙”“赤巴”“培根”以及“血液”和“黄水”疾病混合在一起综合性疾病的称为“木布病”。

其病原为“龙”“赤巴”“培根”以及“血液”种,其病因包括“热性病因”和“寒性病因”两种。

热性病因既过食味咸、酸、甘和高热能、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和经常饮酒,以及剧烈火运动和外伤等引起肝内坏血增盛,却不能完成正常的正血生化过程,使“精”、“浊”血液混在一起,自肝脏倒流之胃腑,与胃内的“培根”粘合并腐化,导致“龙”、“培根”的机能失调而产生的综合性疾病--“木布病”,称为热性木布病,藏医又称“木布下陷”。

藏医“正布郎波”(风湿性关节炎)的理论探讨及诊治经验谈

藏医“正布郎波”(风湿性关节炎)的理论探讨及诊治经验谈

藏医“正布郎波”(风湿性关节炎)的理论探讨及诊治经验谈:“正布郎波”病属中医痹症范畴,与西医之风湿性关节炎相似,是藏医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组织疾病,因其病程长、病源广、受累重、预后差等原因倍受历代藏医关注。

通过三年的跟师学习,笔者对“正布郎波”的认识得到了较大提高,本文拟对自己多年来对“正布郎波”病的诊治经验和学习心得作一浅释,以期得到从事痹症临床、研究工作的同事们的指正。

由于原文是藏文,在翻译病名时,为了求得准确表达有些地方仍然借用了中医“痹症”的名称进行论述。

标签:藏医“正布郎波” 诊治经验1 对“正布郎波”病机的认识“正布郎波”为热性病变,当“三因”之一的“赤巴”热锐之性在温热饮食行为的作用下得到加强时,“赤巴”热性的强盛必然导致“培隆”寒性的衰弱。

此时,当六味饮食在经过三种胃火的消化吸收时,因“培隆”力量不足,特别是“培根甲协”力量的衰弱使饮食得不到充分的碾磨而显得粗糙,而这种粗糙的饮食虽经“赤巴居协”消化却形不成纯净的饮食精华。

因“培隆”力量不足,故对饮食精华进行净化的“门娘隆”无力对饮食的精华和糟粕进行分离,使不净饮食营养进入肝脏。

当“赤巴东久”在对这种不净饮食营养再次进行消化吸收时,不纯净的饮食营养不能以精华转化为血液,而在“赤巴”的作用下以血液糟粕的形式化为胆汁,胆汁又在“赤巴”的作用下化为黄水,当黄水的总量超出正常范围时,就导致了痹症的发病。

由于这种黄水产生源于“赤巴”的强盛,因“赤巴”性热色黄,积则色黑,故该黄水也具性热色黑的特点,由此产生的痹症在临床上被称为“正布郎波”(意为热痹或黑痹),故《四部医典》云:“黑痹黄水呈黑寒偏盛”。

因此,“正布郎波”发病的远因是“赤巴”强盛,近因是不净饮食营养产生的黑色黄水。

2 临床表现痹症种类繁多,表现不一,但基本表现为长期寒颤,肌肉酸涩,腰胯及四肢疼痛,全身懒惰无力,病程长者表现消瘦,无故出汗,关节僵痛屈伸不利。

由于痹症起于黄水,所以居潮湿房屋、穿潮湿衣物、在水中劳作等都会诱发痹症或使病情加重。

“查隆病(原发性高血压)”藏医诊疗方案研究

“查隆病(原发性高血压)”藏医诊疗方案研究

“查隆病(原发性高血压)”藏医诊疗方案研究摘要:高原地区特殊的外部环境和高脂高热量的饮食结构导致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成为该地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可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

本文基于藏医药基础理论,查阅相关藏医药古籍,阐述“查隆病(原发性高血压)”的概念、病因与病缘、分类及症状、治疗、预防调护等内容,完善其治疗方案,以便于“查隆病(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

关键词:“查隆病”;原发性高血压;藏医药;诊疗方案1概述1.1疾病名称藏医学疾病名称:“查隆病”。

现代医学疾病名称叫原发性高血压。

1.2定义“查隆病(原发性高血压)”是人体内的“坏血”偏盛导致血管及“隆”的通道堵塞形成的疾病。

“查隆病”在藏医学理论中属于“二和病症”范畴。

“查”指血,“隆”指气,“查隆”指气血紊乱失调,导致机体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或血液内在因素发生改变的一种疾病[1]。

2病因与病缘2.1病因“查隆病(原发性高血压)”主要由人体内的“隆”、“血”紊乱失调,导致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或血液内在因素发生改变而引起。

2.2病缘饥饿熬夜,冷风吹袭,讲话过多,闻听恶言,悲伤忧愁,劳心过度,水声响声嘈杂,外界风雨过寒,饮茶等凉性饮食过多等病缘,引起隆偏盛而导致隆偏盛的“隆型查隆”;做了挠乱心身的三业门事,向阳烤火受热过度,饮酒过多,剧烈劳作等外因引起坏血泛滥而导致血偏盛的“查型查隆”,合称“查隆病”[1]。

3分类及症状3.1分类“隆”偏盛的“隆型查隆”和“查”偏盛的“查型查隆”。

3.2症状“隆型查隆”主要症状多见为头痛头晕呼吸不畅、四肢麻木、心慌失眠、易怒等;“查型查隆”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眼部红肿、颈项强直、视力模糊、口干舌燥、胸背疼痛、心慌意乱、足背及胫腓骨中下段水肿、嗜睡等。

4诊断4.1诊断要点“查隆病(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目眩、颈项强直、疲劳、心悸、视力模糊、呼吸不畅、四肢麻木、胸背疼痛等。

未使用降血压药物的情况下,一般非同日测量3次血压值收缩压均≥14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均逸90mmHg可确诊“查隆病(原发性高血压)”[2]。

藏医与现代医学各科

藏医与现代医学各科

藏医与现代医学各科心血管科藏医认为心脏是国王,心脏病是由于饮食起居不及、过甚及相反,过食肥甘,高热能食物,饱食静坐,悲痛忧愁、惊恐太甚、神志反常、饥饿失眠等因素以至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失调,主消化和吸收的机能减弱而对其饮食精微吸收能力失调,血液中的“培根”成分增多造成黄水偏盛且变的味酸且粘而稠的性质,血中的“培根”成分偏盛则会衰弱“隆”的运行血液的能力,因而血管内血液流速变慢,动力减弱,多余的脂肪逐渐聚集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变窄,久而久之,血管便会阻塞并硬化。

藏医所述心脏病包括:心隆证、心悸症、心绞痛、心热病、心包积水、心昏症、心虫病、黑“卡列”心病等。

藏医治疗注重调节三因素的平衡,在治疗上强调顺“隆”才能脉通,脉通才能血行,血满则人有力,脏有养的原则。

降低血液“浓、粘、聚、凝”状态,打通堵塞的血管通道,增加血流量,稳定血管内皮细胞,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恢复血管的弹性,营养心肌,平衡血压,调节血脂,保护脏器功能的作用。

神经内科藏医将从脑中发出的神经与“江玛”连接,产生隆物质构成司理机体发育活动的脉称为白脉,属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

包括大脑、小脑、延脑、脊髓及多种神经。

白脉病是指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或病理损害,症状一般为口眼歪斜,四肢麻木不仁,拘挛僵硬,角弓反张,瘫痪,偏瘫,意识不清,头脑震颤,失语蹇言等。

藏医临床上按症分为热症和寒症;按病程分为新发和陈旧两种;按发病部位分为上体白脉病和四肢白脉病;按三因分为隆、赤巴、培根、聚合白脉病四种。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科疾病如: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

颈腰椎疾病,癫痫,脑外伤,头痛,外周神经炎症,重症肌无力,神经衰弱等疾病。

藏医在“三因学说”理论指导下,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及机理,灵活运用藏药的十七种功效和二十种辨证,进行整体调整。

特别强调血、脉、隆(气)三者相结合,综合辨证康复治疗。

运用“补隆养血”、“降隆调脉”、“活血化瘀”的方法,达到改善心脑微循环,提高心、脑供养,从而调节神经、营养神经、促进脑细胞再生等标本兼治的目的。

藏病的名词解释

藏病的名词解释

藏病的名词解释藏病,即藏医学所述的疾病。

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被誉为“神秘的藏药”。

藏医学源自中国西藏地区,历史悠久,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法。

藏病是藏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下面将对藏病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了解藏医学。

一、藏密藏密是藏传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藏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藏密深受印度佛教密宗影响,融合了佛教、萨满信仰、道教等多种元素,并发展出独特的医学体系。

藏密中的医学理论与治疗方法为藏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三讲病机三讲病机是藏医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用于解释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三讲病机包括“古草讲病机”、“薪草讲病机”和“废草讲病机”。

古草讲病机认为疾病的起因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诸多因素造成的;薪草讲病机阐述了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程;废草讲病机则强调了疾病的后果和并发症。

三讲病机的理论为藏医学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导。

三、六深象六深象是藏医学疾病的标志和诊断依据之一,也是病程和治疗评估的重要指标。

六深象包括眠象、脉象、尿象、痰象、会象和谈象,通过观察患者的表现和症状来判断疾病的程度和类型。

藏医师通过研究六深象来准确诊断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藏药藏药是藏医学的重要特色之一,是使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自然材料制成的药物。

藏药具有较高的药效和疗效,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藏药的配方丰富多样,藏医师通过混配不同的药材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藏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药学研究领域。

五、火热体质火热体质是藏医学中用来描述人体体质类型的一个概念。

火热体质的人往往容易产生内火,表现为易怒、容易口渴、尿黄等症状。

藏医师通过分析人体体质类型来指导疾病的治疗,比如火热体质的人需要清热解毒的药物来平衡体内的火气。

六、脉诊脉诊是藏医学中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的脉象来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藏医师通过脉诊来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和病程,并根据脉象的变化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藏医心隆病的诊断与治疗

藏医心隆病的诊断与治疗
点二
心隆病的未来发展策略
未来,心隆病的研究和发展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 是加强病因学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心隆病的发病机制 ;二是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三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 和致残率;四是加强预防和控制心隆病的方法和策略的研 究,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影响程度。
心隆病的研究趋势
未来,心隆病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病因学的深入探究,如神经生物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同时,研究也将更加 注重治疗学的创新和优化,如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等。此外,研究还将更加注重 预防和控制心隆病的方法和策略,如提高社会认知和重视程度、加强医疗资源的投入等。
心隆病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
心隆病的症状与危害
心悸、气短、胸闷、头晕、乏力等是 心隆病的常见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 克、心衰等危重病症。
心隆病若不及时治疗,病情恶化可导 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甚至危及生命 。
心隆病的分类与分级
根据藏医理论,心隆病可分为热性、寒性和混合性三类。
热性心隆病主要表现为心悸、失眠、烦躁等症状;寒性心隆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 短、眩晕等症状;混合性心隆病则兼有热性和寒性心隆病的症状。
心隆病的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理
心隆病患者需注意饮食,遵循低盐、 低脂、低糖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 粗粮和高蛋白食物,避免过食辛辣、 油腻、刺激性食物。
生活起居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和情绪波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 的运动,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 、酗酒等。
心隆病的康复治疗
心理治疗
心隆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 等情绪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心理 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 信心。
鼓励人们保持积极乐观的 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以减少心隆病的发病风 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医常见病名称解释
龙(隆)失调:
在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增、衰、紊乱,失去平衡,导致病理变化,形成的危害人体的一种疾病。

癫狂:
藏医认为是癫症和狂症两种疾病的合称。

1、癫症:本病是以神志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病。

藏医认为心脏中意识通行的细小管窍被隆邪所阻塞,导致人的正常思维功能减弱,心力衰弱,身、语、意三者的功能异变而产生的一种精神障碍疾病。

狂症:本病是病邪侵入身心中意识运行的脉道,引起意识逆行而发的一种神志疾病,发病原因是心力衰弱、心情被扰乱等。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
白脉病:
白脉病是指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或病理损害。

症状一般为口眼歪斜、四肢麻木不仁偏废不用、拘挛僵直、角弓反张、瘫痪、意识不清、头部震颤、失语蹇言等。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
瘟疫:
是指肉眼看不见的病菌侵入人体造成的,具有来势猛、高热、病程短、危险性大的特征,如:脑炎、淋巴腺炎、破伤风、黄胆性肝炎、急性肾炎等。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木布病:
是三因(隆、赤巴、培根)与血、黄水相凝结而引起的综合症。

主要症状为:胸腹灼痛、消化不良、呕吐胆汁,吐烟汁色粘液和血、大便燥结、肌肉消瘦、脊椎疼痛、舌不知味、出现肝脾胃肠痞瘤等。

黄水病:藏医认为黄水是血的糟粕进入胆囊,分解为胆汁,胆汁的精华便为黄水,黄水在生理方面起着调节人体水液、润滑关节等作用。

但黄水偏盛或偏衰则产生黄水病,导致浮肿、水肿、湿疹、脏腑积水脓疡等。

呃逆:
是指气息上冲,喉间不自禁发出响声的一种疾病。

病因是饮食起居发生不及、过甚、相反等异常导致隆功能紊乱,堵塞上行隆的通路,遂成呃逆。

水肿:
藏医认为水肿是下坠浮肿侵入各脏腑中,引起脏腑黄水积聚的一种疾病。

发病原因是消化不良,起居失常,过度服凉性药物,久卧潮湿之地等,造成胃火衰败而发病。

主要症状有:胸背疼痛,身体深重,腹胀肠鸣,面黄发热,小便不利,有时泄泻等。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
心隆症:
病邪侵入心脏,在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失去平衡,导致病理变化,形成的危害人体的一种疾病。

表现为身体战粟、胸闷气满,嘘气频发,胡言乱语,头晕目眩,失眠不寐,心神不宁等。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
干黄水:
藏医认为黄水遍于人体周身肌肉、骨骼及脏腑等内外各处,尤其是肌肤间和肌体各关节,黄水起着润滑关节,调解水液的作用。

但人体内的黄水偏盛会诱发黄水病。

干黄水其意相似于“除湿”。

白脉病:
白脉病是指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或病理损害。

症状一般为口眼歪斜、四肢麻木不仁偏废不用、拘挛僵直、角弓反张、瘫痪、意识不清、头部震颤、失语蹇言等。

痛风:
本病是由隆与血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疾病。

主要症状为:手脚关节干痛,时痛时缓,如同大燎,麻木不仁,肌肉跳动,时而散大,时而缩小,肿痛难忍,甚至化脓,足跟结垢呈花斑等。

冈巴病:本病是因培根及血偏盛致使骨肉间肿胀、微痛,小腿逐步浮肿及齿龈变紫等为特征的一种疮疡病,属藏医八自生疮之一。

症状为:上半身出现血点,心悸、头及眼眶疼痛,齿龈紫色发肿、出血,目赤,嘴唇发紫。

腰部及小腿、膝关节疼痛,月国窝拘挛难伸,不能站立,躯体上下轮番疼痛等。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
肝中毒:
由瘟热和毒热引起的肝损伤所致。

症状为双目赤红、脸青而糙,肋骨刺痛、肝胃胀满、饮食不消化、饭后疼痛、大便干燥,足背浮肿、面颊和手足心呈黄色,患病日久则肝脏腐败,咯吐烟汁样痰液。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
陈旧热病:
藏医学理论认为热症经年累月,迁延不愈,致使热邪深陷身内血液、骨骼等正精之中,犹如铁锈侵蚀铁内,油腻渗入骨内,漆渗入木内样,难以排除者称之为陈旧热。

症状为:面多油腻,口内粘腻,上腭干硬,目赤干涩,流泪不止,皮肤色青干燥,上结薄垢,心跳不舒,上体灼烧,四肢与下体沉重麻木,体力衰弱,毛孔酸麻,放射性疼痛等。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
培根:
相当于中医的“水”、“土”,但其作用与含义更广。

它的生理功能是调节水液、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发生病理变化后则成为危害人体的疾病。

症状为:饭后肝痛、腹虫上窜,口吐绿水,腹部胀满,形神憔悴,眼白黄染,身体沉重,倦怠无力等。

木布病:
是三因(隆、赤巴、培根)与血、黄水相凝结而引起的综合症。

主要症状为:胸腹灼痛、消化不良、呕吐胆汁,吐烟汁色粘液和血、大便燥结、肌肉消瘦、脊椎疼痛、舌不知味、出现肝脾胃肠痞瘤等。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
黑白脉病:
是指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或病理损害、外部创伤造成的病理变化,症状表现为:口眼歪斜、四肢麻木不仁偏废不用、拘挛僵直、角弓反张、瘫痪、偏瘫、意识不清、头部震颤、失语蹇言等等。

龙血不调:是指人体内的气血被扰乱而妄行所发疾病。

症状为:全身关节疼痛、头晕发冷、失眠不寐、心烦心颤,身寒发冷,血压升高等。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
肝病:
肝脏在过食辛辣及酸味之品,强力劳作等影响下,容易发生病变产生疾病。

症状有:食欲不振、胃肝不适、腹胀头晕、心神不宁等。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尿闭:
是三因平衡被扰乱,致使小便闭塞不通的疾病。

症状为:尿色发青,膀胱及尿道刺痛,尿色红黄,尿道灼痛,尿液粘稠,胶滞不利,
膀胱胀满,小便闭阻不下,用力才得排出等。

尿频:
由于培根和脂肪过盛,不能生化成血、肌肉、骨等精华而直接流入膀胱,导致尿量减少,尿液变得浑浊,淋漓不断的病。

症状有:尿液味涩如酒,尿液浑浊色紫,尿色白如撒米粉状,浑浊如撒细砂状,尿液味臭色红,并常流不止。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亚玛虫:
是一种细菌。

由于细菌侵入脑膜引起的头痛病。

症状为:烦躁不安、牙和面颊痛、鼻涕色红、呼吸困难、头颅骨缝间肿大等。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肺脓疡:
藏医又称为肺痨。

本病是由血所致的一种肺部疾病。

症见消瘦无力、不能活动、痰堵喉中、痰鸣如猫打鼾状。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培根病:
相当于中医的“水”、“土”,但其作用与含义更广。

它的生理功能为消化食物,调节水液等维系人体生命的活动。

发生病理变化后则成为危害人体的疾病,称为培根病。

主要症状:体温低下,瘙痒,倦怠无力,肉核(淋巴结)肿大,脉络僵硬,疾液粘稠,口吐绿水,腹部胀满,眼睑肿胀,味觉不敏等
音哑:
是饮食起居不及、过甚、相反,导致紊乱降于喉部而发的一种语言障碍疾患。

症状为:喉部有芒刺梗塞名感,咽喉疼痛、干燥,不能讲话,喉似烟熏,疼似刀刮等
黄疸型肝炎:藏语名“来干杰”,肝脏生化血液功能失调,胆汁量增多,胆汁窜入肌块,引起肤黄的一种病。

症状有:肝区及左右肋处疼痛胀满、全身和囟门均感沉重,端坐时自觉肝脏悬垂等。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干黄水:
藏医理论认为黄水遍于人体周身肌肉、骨骼及脏腑等内外各处,尤其是肌肤间和肢体各关节,黄水起着润滑关节,调解水液的作用。

但人体内的黄水偏盛大或偏少会诱发黄水病。

干黄水其意相似于“除似”。

寒性黄水病:
又称为“黑黄水病”。

烈日暴晒、火烤或饮酒及秋季容易发病。

症状为:
全身发痒、肿胀、皮肤发青、粗糙等。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心热:
是指热邪侵袭心脏而引起的一种心脏病。

症状表现为:高热而神志失常、目赤、上半体绞痛、心有扭拧感、鼻干、心跳如刀剜、舌干而短缩等。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热性赤巴病:
藏医理论认为:
赤巴是产生热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血与赤巴偏盛一类为热性赤巴病。

症状为:
身体沉重、口内发苦、皮肤发黄、腹内烧灼、目眶作痛、恶心欲吐、口干欲饮等。

黄疸型肝炎:
藏语名“来干杰”,肝脏生化血液功能失调,胆汁量增多,胆汁窜入眠块,引起肤黄的一种病。

症状有:肝区及左右肋处疼痛胀满、全身和囟门均感沉重,端坐时自觉肝脏悬垂等。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寒热合并症:
藏医理论把人体的疾病归类为寒、热两类。

把热病未成熟却又伴有寒症者或血、黄水等病邪相混杂而导致的一种疾病,称为寒热合并症。

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心慌、体力衰弱、容易出汗、口舌干燥,目赤干涩等
摘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因本人经历学识有限,暂时整理这些,希望对藏药医药学有兴趣的同仁有所裨益。

后期有时间和机会再补充。

愿大家家庭幸福扎西德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