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考试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限时: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和运用(共5 小题,计17 分)1. 经典诗文默写。
[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
](6 分)(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汉文有道恩犹薄,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4) ____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5)假如我是一只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艾青《我爱这土地》)(6) ___________________,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7)《醉翁亭记》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怀。
(8)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月之“圆缺”的自然规律的变化,展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
[2023 广东改编] 阅读语段,完成2、3 题。
(4 分)古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有的清新恬淡,描绘了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有的气势磅礴,描绘了金戈铁马的征战场面;有的豪放飘逸,描绘了雄奇瑰丽的想象世界……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愉悦,而且能够提升精神境界。
我们从古诗中jí取精神养分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huàn 发出蓬勃生机。
2. 请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2 分)(1)有的清新恬.( )淡,描绘了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
(2)有的气势磅礴.( ),描绘了金戈铁马的征战场面。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考试试卷附答案文字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考试试卷附答案文字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考试试卷附答案文字一、积存运用(15分)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3分)屏息喧哗荫庇沉湎馈赠羸弱2.说明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
(3分)心魂惊恐()心旷神怡()置之不睬()豁然爽朗()周道如砥()鸦雀无声()3.在括号当选择适当的词填写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4分)(1)他便伸出嫩叶来空气,阳光,在雨中,在风中,他或许受着大树的,或许受着树的。
(吸收荫遮吟唱经受跳舞覆压)(2)秋天的艳阳在丛林的树梢上轻巧地跳跃,把林子里的松、的唐棋、的杨、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
(火红墨绿橘黄金色)4.本单元四篇文章,你最喜哪一篇?请简述你喜爱的理由。
(2分)5.能够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也能够把人一辈子比作攀登顶峰、挖掘坑道,想一想还能够把生命或人一辈子比作什么?学习本单元语言上的特点,请用几个形象的比喻,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50字之内)(3分)二、阅读明白得(4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
(16分)那树王鼎钧①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好久好久了。
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②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可是牢固稳固,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样子。
几丈之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
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③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小孩也在唱歌。
④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⑤可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新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新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再过一段时间,就即将迎来重要的考试了,作为考生的你,做好了复习的准备工作了吗?让我们来做一张试卷测试一下你的学习水平吧!下面是WTT整理的新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新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1、下列加点字的音节、字形全对的一项是()(2分)A.惋转(wǎn) 栀子(zhī) 栖息(qī) 发髻(jì)B.竦峙(sǒng) 寥廓(liáo) 应和(hé) 桕树(jiù)C.清洌(liè) 酝酿(rǎng) 看护(kàn) 镶钳(xiāng)D。
憔悴(cuì) 梦寐(mèi) 枯涸(hé) 黄晕(yùn)2、形似字组合全对的一项() (2分)A.谄(饼谄) 陷(陷害) 眩(眩晕) 弦(弦耀)B.缝(缝衣) 蓬(船蓬) 梢(树梢) 稍(稍微)C.踹(踹开) 湍(湍急) 搏(胳搏) 博(博士)3、填空(6分) (1)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字。
《济南的冬天》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气候的特点。
(2)《春》节选自《》。
(3)《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作者描绘了、、、、五幅图画。
(4)山尖全白了,。
4、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6分)(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5、为下列选择正确的义项。
(4分)(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A.然而B.......的样子C.这样D.对(2)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
( )A.炫耀B.展示C.表现D.显示(3)日光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而有点叫人害怕。
永城市五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考查内容:第三单元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休祲.(jìng)苟.得(gǒu)唐雎.(jū)负箧曳屣.(xǐ)B.蹴.尔(cù) 徒跣.(xiǎn) 皲.裂(jūn) 缊.袍敝衣(yùn)C.缟.素(gǎo) 耄.老(mào) 一豆羹.(gēng) 冻馁.之患(lěi)D.的.卢(dì) 叱咄.(duō) 烨.然(yè) 燕然未勒.(lè)【点拨】A项,“祲”应读jìn;C项,“馁”应读něi;D项,“挠”应读náo。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B.援疑质.理(询问)C.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2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B.今虽耄老,未有所成C.仓鹰击于殿上D.四支僵劲不能动4.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A.休.祲降于天B.或.遇其叱咄C.余幼时即嗜.学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5.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2分)A.贤者能勿丧.耳B.腰.白玉之环C.天下缟素..D.手.自笔录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A.序,文体名,一般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赠序一般是亲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B.《孟子》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D.《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7.古诗文默写填空。
(6分)(1)_长沟流月去无声_。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2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1第三单元测试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岸芷汀.兰(dīng)樯.倾楫摧(qiáng)浩浩汤.汤(shāng)南极潇.湘(xiāo)B.淫雨霏.霏(fēi)林壑.尤美(hè)锦鳞.游泳(lín)沙鸥翔.集(xiáng)C.皓.月千里(hào)觥.筹交错(gōng)泉香酒洌.(liè)山肴野蔌.(shù)D.伛.偻提携(yǔ)毳.衣炉火(máo)雾凇沆.砀(hàng)长堤一痕.(hén)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薄.暮冥冥(迫近)春和景.明(景物)B. 宠辱偕.忘(一起)去.国怀乡(离开)C. 峰回.路转(曲折,回环)宴酣.之乐(酣睡)D. 拥.毳衣炉火(裹着,围着)直挂云帆济.沧海(接济)3.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①予观.夫巴陵胜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①长烟一.空②上下一.白D.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②溪深而鱼肥4.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百废俱兴B.属予作文以记之C.玉盘珍羞直万钱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单元试卷——第三单元 【A卷提升卷】(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单元试卷——第三单元(A卷·提升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1分)1.(10分) 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可以让人感受自然之美,体会忧乐情怀。
课堂上,九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主题“纵情山水,游目骋怀”进行佳句竞答活动。
请把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答案】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戍鼓断人行雾凇沆砀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直挂云帆济沧海千里共婵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寒、斜、戍、鼓、断、雾、凇、沆、砀、蜡、婵、畔。
(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小题。
安徽佛教名山九华山烟云氤氲,巍峨兀立。
唐代诗人李白曾三次游历九华山,见此山层luán叠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以此表达对九华山秀丽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九华山山势雄伟,群峰竟秀,植被繁茂,瀑飞泉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佛教气氛融为一体,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2.(3分)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氤氲.( ) 兀.立( )层luán叠嶂( )3.(2分)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4.(2分)选文画线句运用和的修辞手法,表现九华山的壮丽雄伟【答案】2.yūn wù 峦3.竟秀竞秀4.比喻、引用【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
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
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氤氲:指湿热飘荡的云气,烟云弥漫的样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班级:姓名:考号:.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忧谗.(chán) 阴翳觥.筹交错(gōng) 政通人合B.谪.守(zhé) 伛偻樯.倾楫摧(qiáng) 心旷神怡C.毳.衣(cuì) 沆砀拏.一小舟(lá) 朝晖夕阴D.淫.雨(yíng) 绮户泉香酒洌.(niè) 静影沉壁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滕王阁,远眺西山叠翠南浦云飞,俯视赣水浩浩渔舟往来,令人叹为观止....。
B.小时候长辈命我临帖,也曾敷衍过一阵子,既是敷衍,当然尝不到什么乐趣,也就随声..附和..了。
C.但是来听讲的,只有几个学生!而且他们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还不是借此出来看看夜市罢了!D.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抒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我国研制、运行和发射了多颗返回式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科学探测卫星。
B.马头琴的起源传说是把酸奶勺子蒙上牛皮,拉上马尾演奏,被称之为“勺形胡琴”。
C.在体育测试前,老师再三提醒我们要注意各项动作要领,切忌不要违规和失误。
D.我们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人深知“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
②立己达人,兼善天下。
③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
④中国人历来重信践诺,与中国打交道,只会收获合作共赢的友谊与实实在在的利益。
⑤中国愿意和其他国家分享发展机遇,也欢迎别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
A.②①⑤④③B.③①④②⑤C.③②①④⑤ D.②④①⑤③5.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你的同桌小明最近常在课堂上看《三国演义》,你想劝说他以达到既保护他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他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学情评估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7分)1.默写。
(10分)诗言志,文抒怀。
幽居孤寂时,赏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感受明月陪伴的情趣。
离家在外时,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抒发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置身“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的画面,寄托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伤春郁闷时,细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草木争芳斗艳,感叹时光易逝;颓废萎靡时,回想《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勇赴战场、身经百战,感慨人怎能不实现自己的价值?2.人们常以“花”来比喻女子,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了“遇见花样女子”的主题探究活动。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
(13分)(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疮.()ào()然倔.()强(2)下列词语与“而她自己呢”中“而”词性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最美B.但是C.把D.依然(3)请根据文段内容,填写表格。
(3分)(4)阅读了三个文段,小语想到了两句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你觉得用它来形容文段中的哪位女子最合适?请结合人物经历说说理由。
(5分)3.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五项管理”中的学生体质管理,光明中学决定开展“校外锻炼一小时”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4分)(1)下面是校团委拟写的一份倡议书,请按提示修改。
(6分)倡议书各位家长:【甲】为切实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提升学生的体质,我校决定开展“校外锻炼一小时”活动,特面向全体家长发出如下倡议:1.重视体育锻炼,达成教育共识。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
第三单元班级号数姓名一、积累与应用(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yíng ( )回嫉.( )妒抽tì ( ) 赎.( ) 罪对峙.( )fěi( )翠淙淙.()嗥.()叫瘸.()子涟漪.()hàn()海干biě( ) 惊è( ) xī( )戏葱 lóng( ) sì( )意 ní( ) 虹灯火烧火燎.( ) 情不自禁.( )水xiè( )不通孤苦líng dīng( ) jǔ jǔ( )独行污垢.()硕果累.累()冰雹.()吼(..)叫(二)根据所给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家家户户都知道。
( )2.彼此重新和好。
( )3.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4.特别有兴味。
()5.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 6无依无靠,孤单困苦。
( )7.一个人孤单单独自走路。
()8.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 )9.形容十分拥挤,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10.像花朵锦绣汇集在一起。
形容色彩缤纷,灿烂绚丽。
( )(三)填空。
1.童话是以奇异的、大胆的和奇妙的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儿童思想感情的一种儿童文学体裁。
2.《骆驼寻宝记》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童话代表作。
文章用一半篇幅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都是为下文刻画骆驼作,从反面骆驼的形象,颂扬骆驼、的精神。
3.《蟋蟀在时报广场》的作者是国的,文章通过记叙蟋蟀切斯特从乡下来到纽约的经历,告诉我们“,”的道理。
4.法国作家的《巨人三传》被誉为“”,由《》、《》、《》组成。
5.《天方夜谭》又名《》,是民间故事集。
6.《巨人和孩子》又名《》,作者是国的,故事通过一个巨人从到的变化,告诉我们“,”的道理。
7.童话《地毯下的尘土》选自《》,作者是美国作家。
故事通过米妮在森林中的奇遇,赞美了她、等美德。
8.现代诗人冰心原名,她诗歌的代表作是诗集《》、《》。
、、是两诗集的主题歌。
(四)语言运用。
初中语文第五册测试试卷
初中语文第五册测试试卷初中语文第五册测试试卷(本卷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另设卷面分5分,视书写及卷面整洁情况给分)一.积累·运用(30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2分)A.胆怯què折本shé附和hè锐不可当dāngB.号叫hào玷污diàn干涸hé不无裨益píC.星宿_iù亵渎_iè憎恶wù强词夺理qiǎngD.提防dī畸形jī离间jiān载歌载舞zǎi2.选出与上下文意衔接最恰当的句子:( )………………………………(2分)但是,好的开头都应该紧扣调查报告的中心意思,都要为主体总分的开展做好准备,都应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A.调查报告的开头有一定的格式.B.调查报告的开头没有固定的格式.C.调查报告如何开头呢? D.调查报告应该有一个好的开头.3.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右表中并订正:(3分)储藏扪心自问辨为去妄磅礴腐草为荧君子固穷聊叙茶毒生灵油光可鉴4.文化.文学常识填空:……………………………………………………(3分)1)古人在房前.屋后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古人就以〝桑梓〞指代.2)中国道教神话里最高的神是.3) 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好的人物之一,他与所有的好汉都不同,曾在官府中做过禁军教头,金圣叹称之为〝上上人物〞.5.名句填空………………………(12分)(前6小题各1分,后3小题各2分) 1) ,蜡炬成灰泪始干. 2)忽如一夜春风来,.3),不拘一格降人才.4)但愿人长久,.5)沉舟侧畔千帆过,. 6_shy;)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沁园春·雪》中直接赞美当今英雄人物.抒写伟大抱负的句子是:,.8)《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春季和夏季景物的语句是:, .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送别诗中格调高昂的诗句,它一洗不少送别诗所流露出的辛酸之态,写出两句不同送别诗歌中有〝辛酸之态〞的诗句1,2,6.说话要讲究方式.〝直言不讳〞虽好,但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婉言动听〞就更显重要.自习课上王晓春同学大声讲话,请你说一句话,以达到提醒该同学不要讲话的目的.(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2分)7.请你对出下联…………………………………………………………………(2分)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8.阅读下面一段话,在规定字数以内回答问题.………………………………(2分) 有位学生时曾写过一篇论文,题目是《罗素的话》,写完后,把论文交给鲁迅先生批阅.鲁迅阅后写下这样几句话:〝批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工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其余85分都批给罗素.〞鲁迅这几句批语的言外意思是(不超过16个字)9.请你谈谈对杜甫诗《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体会.(2分)二.阅读·理解(60分)(一)(14分)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0.解释加点的词…………………………………………………………………(2分) 涕______ ____ 藉__________安 __________于__________11.与〝向吾不为斯役〞中〝向〞的意思相同的另外一个词是____ __.(1分) 12.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而/乡邻之生/日蹙B.曩/与吾/祖居者C.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14.文中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回顾过去,则以乡邻们非死则徙.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能_____ ____做对比;谈到现在,则以悍吏来乡索租时乡邻〝不得宁焉〞跟自己的____ ___做对比.………………………(2分) 15.〝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现代文的意思是.结合文章内容看,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3分)16.《捕蛇者说》一文反映的内容是〝横征暴敛〞带给人民的苦难,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哪些给人民带来苦难的内容呢?请列举两点:…………………………(2分). .(二)(13分)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⑥清代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问),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⑦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⑧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 )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 ) 书中的学说,常常( )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17.依次填入第⑧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评判怀疑修正B.怀疑修正评判C怀疑评判修正D.评判修正怀疑18.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2分)19.对这段文字的结构层次划分合理的一项是( )…………………(2分)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0.本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2分)21.〝在不断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是原文中的一句话,它的恰当位置在( )………………………………………………………………………(2分) A.③句后 B.④句后 C.⑤句后 D.⑥句后22.〝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治学问就必须有怀疑精神.有个同学就怀疑〝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这个题目有错,他认为〝甲骨文〞和〝缩微图书〞一个是文字概念,一个是书籍概念,不能放在一起.在学习中你有没有怀疑过什么呢?请举出来.………………………………………………(3分)(三)(19分)①所谓〝绿色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能充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并且在生产和使用时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技术.绿色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贡献使得绿色技术随着全球环保事业的全面兴起而逐渐成长.②最先闻名于世的绿色产品是各种,它们都贴有特殊的绿色食品标志,象征着该产品是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食品.现在在国际上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已达1.64万家,它们的产品行销全球各地,而没有贴〝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在许多国家被禁止出售或销量大减.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也很快,目前已有203家企业开发出389种绿色食品.③绿色技术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行业,实际上大量的.更先进的绿色技术集中于高技术产业,像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全世界能源的90%来自于此,我国95%的能源也是化石燃料.这些化石燃料一方面储量有限,另一方面使用后排放的废气和废物量大.危害严重.因此,可更新的.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就成了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美国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一种能提炼出代替石油的植物——藿藿芭,这类研究为新能源的开发开创了广阔的前景.1992年,日本研制出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使用时既无有害气体排出,又不发出噪声.④诚然,绿色技术仅是走可持继发展道路中的一种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依靠科技,还会发明和创造出更多的办法来发展经济,保护人类共同的生态环境,让绿色在地球上长驻,让我们的星球更欢快地在太空回旋.23.从第②自然段中找出一组近义词:.(2分)24.第①自然段中的〝全面兴起〞和〝逐渐成长〞不能互换位置的理由是:.(2分)25.在第③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分) 26.第②自然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是:.(2分)27.第③自然段中举美国科学家发现藿藿芭的事例是说明_,举日本研制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一例是说明.(4分) 28.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这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1);(2).(3分)29.请以〝绿色食品〞为内容写一段话,字数不少于40字:(4分)(四)(14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海伦·凯勒①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②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③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万万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④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⑤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⑥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有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⑦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的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⑧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28.第①段中加点的〝事事〞二字,前一个〝事〞的意思是.后一个〝事〞的意思是.(2分) 29.第②③段中加点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2分)〝这〞指〝这样〞指30.在第③段中,作者说〝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如果把句中的〝聋〞改成〝盲〞或〝瞎〞好不好?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31.第⑤段写〝朋友〞从林中散步回来,回答〝我〞说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其原因是什么?(3分)32.第⑥段画线句子中〝方便〞的含义是;〝更多的意义〞的深层含义是. (2分)33.第⑦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3分)三.写作题目:长大的感觉青少年的你,在一天天地成长着,正在懂事,正在走向成熟,正在走向未来;有时,你会真的有一种长大的感觉.请根据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注意:作文中不要有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诗文中的柔情总能打动人心: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执着;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代仁人志士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这些丰碑,是生与义“不可得兼”时“___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的气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的奋勇向前的信念;是经受磨难挫折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的坚贞不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1分)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
从硝烟弥慢、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bì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亿万人民振奋精神,接续奋斗,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为家国情怀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家国情怀,映照着奋斗者的赤子之心——无论经受何种考验,都能永葆初心【甲】彰显着奋斗者的顽强意志——无论遇到何等艰难,都能坚韧不拔;体现着奋斗者的奉献精神——无论作出何种牺牲,都能无怨无悔。
浓郁的家国情怀,背后是深厚的家国责任【乙】强烈的家国担当。
穿越世纪风云,踏上百年征程。
新时代的青年,青春正当时,奋斗正当时,更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青春奋斗的鲜明印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考试时长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铅笔和涂改液;3.测试范围:第三单元。
一、积累·运用(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6分)安徽佛教名山九华山烟云氤氲,巍峨兀立。
唐代诗人李白曾三次游历九华山,见此山层luán叠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以此表达对九华山秀丽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九华山山势雄伟,群峰竟秀,植被繁茂,瀑飞泉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佛教气氛融为一体,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氤氲.( ) 兀.立( ) 层luán叠嶂(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文中“旅游胜地”中“胜”的意思是( )A.比另一个优越B.优美的C.能够承担或承受D.打败(4)选文画线句运用和的修辞手法,表现九华山的壮丽雄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前人之.述备矣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易错题)下列特殊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是金陵人。
A.微斯人,吾谁与归?B.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C.更有痴似相公者。
D.惟长堤一痕。
4.(易错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达于.汉阴B.杂然.而前陈者满坐寂然.,无敢哗者C.醉能同其.乐其.如土石何D.射者.中,弈者胜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5.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垂髫”指儿童,“古稀”指七十岁;“婵娟”指月亮,“芙蕖”指荷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号一二第三元卷三四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温馨提示:1.你拿到的卷分150 分 ( 其中卷面写占 5 分) ,考150 分。
2.答程中,能够随使用你所的《新字典》。
一、文累与合运用(35 分 )1.默写古文中的名句名篇。
(10 分)(1)写出以下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6 分)①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洛城。
________________ ,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李白《春夜洛城笛》 )②________________,冷光照衣。
( 《木》 )③士三日, ________________ ,大兄何事之晚乎! ( 《学》 ) ④ 上相遇无笔,________________ 。
( 岑参《逢入京使》 )⑤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
( 愈《晚春》 )(2) 默写王的《竹里》。
(4 分 )2.下面的文字,完成(1) ~ (4) 。
(9 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开看老王直僵僵地xi āng嵌在框里。
平常他坐在蹬.三的座上,或抱着冰佝着身子我家来,不得那么高。
也他平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着一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得可笑些,他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上着一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着,滞笨地身子。
(1) 加点字注音,依照拼音写出相的字。
(3 分)xi āng() 嵌蹬()着()..(2)文中有字的一个是“ ________”,个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_”。
(2 分 )(3)文中“滞笨”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 )(4)画句子主要运用了 ________和 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 分 )3.运用外累的知,完成(1) ~ (2) 。
(4 分 )在,怎能占点低价,他就怎。
多吸人家一支烟卷,西使出个假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咸菜,都使他得意。
初三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一、语言积累及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阴晦.(huì) 潮汛.(xùn) 恣睢.(suī)B、脚踝.(guǒ) 觅.食(mì) 栈.桥(jiàn)C、嬉.闹(xī) 嗤.笑(chī) 拮.据(jié)D、瑟.索(sè) 愕.然(è) 牡蛎.(lì)2、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歇斯底里相题并论与时具进脍炙人口众志成诚销声匿迹3( ) A、为了全村人致富;村干部整天上窜下跳....;忙得不亦乐乎。
B、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
C、小张同学匠心独运....;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D、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她那一湾秋水闪耀着诗一般的深情;显然被这清幽的夜晚深深地吸引住了。
B、凡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C、用尺规作三角形;在许多书中是作为基本作图的。
D、对学生会提出的建议;我们举双手赞成。
5、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③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④一片冬日的阳光A、④①②③B、③②①④C、④③②①D、④②①③6、名句填空。
(1)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Word版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Word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提优测试题注意事项:姓名成绩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正版学生字典。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得分评卷人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6分)①,弹琴复长啸。
(XXX《竹里馆》)②,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③,凭君传语报平安。
(XXX《逢入京使》)④杨花榆荚无才思,。
(XXX《晚春》)⑤,何人不起故园情。
(XXX《春夜洛城闻笛》)⑥有约不来过夜半,。
(XXX《约客》)(2)请完整默写默写XXX的《登飞来峰》。
(4分),。
,。
2.阅读上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XXX直僵僵地xiāng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佝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末直僵僵的。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好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设想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xiāng()嵌蹬.()攥.着()(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3)文中“滞笨”的意思是。
(2分)(4)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
(2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聚的常识,完成(1)~(2)题。
(4分)(1)XXX是XXX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为生。
XXX是XXX的妻子,也是车厂主的女儿。
(2)《海底两万里》的作者XXX是(国家)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3分)2022年11月16日,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面向公众开放,标志着我国唯一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全面建成开放。
现在,让我们去“云游”一番吧。
1.听专家介绍,丰富字词积累。
(4分)据专家介绍,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主要展示文字形、音、义自古迄今的研究成果以及汉字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汉字民俗”“字书琼.林”“书苑.英华”“字里乾坤”四个专题展览侧重文字应用体验,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展陈设计。
汉字公园位于中国文字博物馆东西两侧,将生态、自然、人文有机融合,形成“汉字之源”“汉字之变”“汉字之趣”等六个园地,与中国文字博物馆相得益彰。
(1)给上面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字书琼.林( ) 书苑.英华( )(2)根据语境推测下面两个成语中画线部分的意思。
(2分)自古迄今( ) 喜闻乐见( )2.云游徽文馆,挑战诗词积累。
(8分)小景从古诗词中发现了中国之美,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中国之美,美在诗词歌赋,美在家国情怀。
风雨人生路,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于是苏轼高唱:(1)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定风波》);苏轼更明白,山河无恙,才有万家团圆,于是他在词中借用典故,以魏尚自喻,写下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2) , (《江城子·密州出猎》);家国情怀,根植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诚如稼轩有着远大的报国理想和坚定的爱民信念,他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3) ,人道是,清光更多(《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卫国有“我”,争做时代的奉献者,于是范仲淹写下体现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之词句:(4) , (《渔家傲·秋思》);“一身不自保,千载有雄名”的秋瑾,巾帼不让须眉,她满怀豪情,一身侠胆,虽然(5) ,,心却比,男儿烈[《满江红》(小住京华)]……让我们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懈奋斗,不忘初心,归来仍少年。
初三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检测
初三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检测初三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检测A卷(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混淆_iáo障碍zhàng脊梁jí惨绝人寰huánB痉挛luán栖宿q_iuml;脂粉zh_iuml;揆情度理dùC糟蹋tà譬如pì诓骗kuāng玄虚之至_uán D诸蕃fán脍炙huì赎罪shù信口雌黄cí2下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自信力的有无,壮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B河南饭庄来信:贵报反应我饭庄饭菜内有蝇事,经查基本属实.C同时也对自己过去望文生意的理解感到惭愧.D有的人因为食后着凉而发生腹部胀气或者肠管痉挛.3根据意思写成语.(1).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2).没有可以攻击或者批判的地方,形容十分严密. ()(3).比喻弄错了对象,弄错了事. ()(4).听任事物自然发展,不管不问. ()4依次填写关联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三峡工程完工以后, 可以使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提高到5000万吨, 可以使万吨级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 为西南腹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A既又从而B因为所以而且C既所以从而D因为又而且5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电话铃声继续响着,但他闻所未闻,一边看书,一边做实验.B王刚同学勤奋学习,每遇到难题,总是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师请教.C小明犯错误,好狡辩,批评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多句.D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6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是()A〝减负〞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采的活动.B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决策.C大量植树种草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存环境能否得到改善.D他那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7根据下面的情景判断,回答委婉的一项是()甲问乙:〝你看我的文章写的怎样?〞如果乙认为文章写得不太令人满意,乙应该回答:A〝不怎么样〞. B〝实在不敢恭维〞. C〝还算可以吧.〞D〝不敢妄加评论〞.8判断修辞正确的是( )1)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2)〝新解〞还有一说:〝渔家既然掌灯,那‘眠’字就无从解释了!〞3)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它是用累累白骨组成,是对侵略者无声的控诉,是人类的良知向世人敲起的警钟.4)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A设问反问比喻反复B反问引用引用排比C反问引用比喻排比D设问反问引用反复9与下面的句子衔接起来最连贯的一个句子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般的著作;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出版过诗集《兄弟们》和小说《在光明的非洲》;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写出了许多优美的散文.A说起科学家,就不能不联想到文学家.B文学作品并不都是文学家创作的,卓越的科学家差不多都是卓越的文学家. C凡是著名的科学家,都有文学方面的传世之作.D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二.阅读理解(一)从公开的文字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只希望着国联了,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的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是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失望以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信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在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10这段文字出自,出自的杂文集.(2分)11上述文字揭示的敌论点是:揭示的敌论据是:(2分)12 作者是怎样批驳敌论点的错误的?用了什么批驳方式?(2分)13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2分)14第一段中的三个副词〝总〞〝只〞〝一味〞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15哪些文字最具讽刺意味?具体说一说.(2分)16联系全文看,作者确立的正面观点是什么?它对批驳敌论点所起的作用是什么?2’(二①总要有个数量问题,或者说是程度问题,才用得上〝基本〞二字.②基本如何如何,意思是十之八九如何如何.③比如说:基本可行.基本有效.基本同意.基本吃素.基本不出门……这些都是有意义的.④反之,像基本必要.基本困难.基本严重.基本发烧……就不大好理解.⑤要说二加二基本等于四,或者说某某和某某基本不结婚,基本不生孩子,那就近于说笑话了.⑥虽然类似这样的笑话不容易出现,可是类似〝菜内有蝇基本属实〞的话,只要对报刊文字稍加注意,那是经常会遇到的.结论:〝基本〞一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可用.17给第一段分层并概括层意.(2分)18对这段文字的中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说明基本一词的用法.B揭示类似的语病普遍存在的严重情况.C用对比论证阐述基本一词的用法,并说出这类语病普遍存在的严重情况.D基本一词不可随便乱用.19〝基本〞的意思是什么?〝基本〞一词的使用条件是什么?请从本文外举三例〝基本〞组成的短语.(2分)20第六句中加点的〝那〞指代什么?(1分)21本段文字采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1分)22比较下列句子,说说哪一句的表达效果好一些,好在哪里?(2分)1)基本这个词有用,但不是到处可用.2)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可用.(三)对于〝江枫〞的新解尤其牵强.我没有作过调查,不知道寒山寺前是否真有两座并排的姐妹桥,一座叫江村桥,一座叫枫桥.就算有这两座桥吧,诗人怎么会把它简称为〝江枫〞写入诗中?显然,把江村桥和枫桥合并简称〝江枫〞,不仅不合古人的习惯,甚至也不合最会滥用简称的今人的习惯.像这样的简称,究竟有什么形象和意境可言?有什么美感可言?可以说,除了留给一千几百年后的好事者作考证文章外,什么意义也没有.最后,这个〝新解〞如果成立,那么,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改为〝江村桥枫桥夜泊〞了,这行吗? 23这段文字反驳的新解是:(1分)24概述作者反驳新解的三点内容: (3分)1) 2)3)其中第三点内容采用了法来反驳.25为什么在反驳过程中总提到〝形象〞和意境?(2分)26本段在反驳过程中多采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2分)B卷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美丽的桥①很久以前,一直和睦的生活在相毗邻的两个庄园的一对亲兄弟陷入了一场纠纷,这是四十年来两兄弟之间首次发生纷争.②在这四十年当中,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肩并肩地辛勤劳作着,共用农业机具,互换丰收果实.可是这漫长而有益的合作突然停止了,原因是发生了一起小误会,结果发展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③一天上午,有人敲开了哥哥家的大门,一个身背木匠工具的人多哥哥说:〝我正在找活干,如果您的庄园需要修缮,我可以帮助您.〞〝是的,我这里正需要你.〞哥哥回答说.④哥哥说:〝你瞧,在小溪的另一边的那个庄园住着我弟弟.上周我们两个庄园之间还是一个美丽的大牧场,但是,前几天我弟弟用推土机开了一条渠,从此,一条小溪横在我们的庄园之间.〞⑤〝他这样对待我,我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你看到粮仓旁边那堆废木头了吧,我想让你在这里造一个两米高的围栏,此后我永远都不想见到他了!〞哥哥说道.⑥木匠对哥哥说:〝我懂了.请给我钉子.挖坑埋木桩用的铁锹.我的活计会让你满意的.〞⑦哥哥帮助木匠准备完所有的材料后,离开了庄园,忙别的去了.⑧木匠一整天都在忙碌着,又是测量,又是锯木头,又是钉钉……日落时分,当哥哥回来时,木匠已经干完了活.这时,哥哥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的眼前不是什么两米高的围栏,而是一座小桥,一座穿过小溪连通两个庄园的桥.他静静的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中,精美得简直就像一件艺术品.⑨这时,哥哥的邻居弟弟从桥那边的庄园走过来,抱住哥哥说:〝你真伟大!在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之后,你却建造了一座美丽的桥……〞⑩当兄弟俩重归于好的时候,他们看到木匠正在一边默默的收拾工具.〝请等一下,〞哥哥对木匠说,〝我这里还有很多活需要你组做.〞木匠背起工具,微笑着回答:〝对不起,我倒是很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很多桥等着我去造.〞28这座桥之所以是〝美丽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结合语境,解释文段⑤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两兄弟的哪些做法表明他们已不再和睦友爱?请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文中有一句话点明了木匠己有主见,他要造一座桥.这句话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你怎样理解文段⑩中划线句子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木匠这一形象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语言运用(15分)33某宾馆客放房的床铺上摆了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浴衣,浴衣上有张小纸条:这件衣服是供您洗浴后穿的.如果您想带一件回去留作纪念,请到二楼商场购买,价格为180元.谢谢!这张小纸条提供了哪些信息?他要告诉客人的最主要的意思是什么?(3分)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仿照例句,写句子(12分)1)例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的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仿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例句: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参考答案:A卷一.1C /2D/3不计其数无懈可击张冠李戴听之任之/4A 5D 6B 7C 8C9D二.(一)1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且介亭杂文》11略12指出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只能证明中国人失掉了他信力.自欺力,用了驳论证的方式13为下文驳论证做铺垫14表现了国民党反动派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15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着国联,现在改位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讽刺了国民党愚弄国人.自欺欺人的丑恶行经16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间接反驳了敌论点.(二)17.分为四层.1-2句从理论上阐述基本的意义和用法;3句正面举例,证明基本的用法;4-5句反面举例证明基本的用法;6句揭示此类问题普遍存在的严重性18C 19大体上20类似〝菜内有蝇基本属实〞的话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第二句好,套用基本,总结全文,幽默风趣(三)23 江枫指江村桥和枫桥24①简称不符合古人和今人习惯②破坏了诗的形象和意境③假如成立,诗就应该改题目/ 用的反驳方法是归谬法25讲究诗的形象和意境是诗歌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分析鉴赏诗歌的重要依据.26采用了反问句式,增强了反驳语气,突出新解中诗的形象和意境全失三略B 卷四28外观精美的像一件艺术品;凝聚了木匠的心血,化解了两兄弟间的矛盾29显示给弟弟看的厉害的行为30开渠造围栏31我的活计会使你满意的32不愿留在哥哥的庄园里,他还要到别的地方去帮助别人.木匠是一个聪明智慧,乐于助人的人五33信息:衣服是供洗浴穿的;购买衣服到二楼;每件180元意思:衣服不能随便带走。
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2分)诓.骗()偃.旗息鼓()招徕.()揆.情度理()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1分)3.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1分)结论:“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可用。
4.默写《枫桥夜泊》。
(2分)5.“于是有人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句中“有人”、“中国人”分别指什么人?(2分)有人:中国人:6.“我们有些同志老爱用成语,搬典故,而且三回有两回用错。
”这个句子说明什么问题?(1分)7.“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
”句中“脂粉”指。
(1分)8.按要求做题:(3分)⑴把“我们打垮了敌人”改成不同的句式(保持原意,可改动个别字词)。
A、把字句:B、被字句:C、反问句:D、双重否定句:E、主谓谓语句:⑵将上题改写后的A—E五个句子分别填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①,企图分割包围的妄想破灭了。
②敌人调来一个连增援,满以为能够保住阵地,但是,夺取了阵地。
③敌人不是没有力量,但是,,因为我们的战士具有大无畏的精神,而且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援。
④;阵地,我们也夺取了。
但战斗没有结束,要乘胜追击!⑤?难道阵地不是在我们手中吗?事实毕竟是事实,敌人的谎言是不攻自破的。
9.释词:(2分)⑴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慨叹:⑵我以为,这首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脍炙人口:⑶桥在河上,位置较低,揆情度理,不可能使人产生月亮从那个方向落下去的印象……揆情度理:⑷石原先生如此不顾历史事实而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
信口雌黄: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分析(一)1985年5月31日的《人民日报》第3版有一条新闻,标题是《全国武术比赛偃旗息鼓》。
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比赛遇到了障碍?刮大风啦?下大雨啦?还是谁下了停止比赛的命令啦?没有呀。
那为什么要“偃旗息鼓”呢?甭管它,且看下去。
原来是“本报银川5月30日电:精彩纷呈、场场爆满的全国武术比赛今天在这里圆满结束”。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习题课件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4分) (1)他的收费极低,都是一块钱两块钱的。(赏析加点词语)(2分) “极”字强调了老·中医收费低廉的程度,(1分)表现了老中医悬壶济 世、为病人着想的美好品质。(1分) (2)他摸摸孩子的头,说:“宝宝,你长大了,记得来看看爷爷就好 了。”(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2分) 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1分)表现了老中医的慈祥、和蔼、善 良。(1分)
⑬那人说,他的葬礼浩大得不得了,四面八方的人,都赶去给 他送葬。送他的花篮,多得院子里摆不下,都摆到院墙外去了,绵延 了足足有半里路。
⑭那人说,他有颗菩萨心,好人会有好报的。 ⑮我微微笑起来,想老先生一生与花为伴,灵魂,当也变成一 朵花了吧!这世上,你若种下善的因,定会结出善的果。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老中医的家很简陋,为人却甚· 好· ,· 可以用“斯是陋室,惟‘其’德馨” 来形容。 B.老中医不仅会种花,还会种药草,并且能用这些药草制成各种药丸 给病人治病。 C.离开小镇后“我”再也没有带孩子去看望过老中医,得知他去世, “我”很愧疚。 D.文中运用了很多叠词,营造出一种舒缓的节奏,很好地衬托了老中 医的形象。
【参考译文】当晚,升天,雪月相映,我坐于纸窗之下,感到明亮 无比。于是添加衣服出门,登上溪水西侧的小楼。小楼靠近溪水, 溪水清澈见底,四周覆盖着皑皑白雪,如同涂上了一层白银,又如 同水银泼了一地。映照着寒冷的水波,树影在水中摇曳,如同在镜 子中看见映照着的稀疏的头发,历历分明,令人爱好。
于是我扶着栏杆而上。仰视,茫然无际;俯视,混沌一片。不觉 间张大了口惊叹不止不能闭上,久久地凝视着不愿收回自己的目光; 人的精神与外物融为一个整体,自己同周围的环境都变成了神秘的景 观。上苍将我放置于宇宙之间,这份景致竟然无以用笔画来传达,也 不便用文字来铺陈,传达于没有亲临这份情景的人。这样看来,自己 得到的已经很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按要求做题:(3分)
⑴把“我们打垮了敌人”改成不同的句式(保持原意,可改动个别字词)。
A、把字句:
B、被字句:
C、反问句:
D、双重否定句:
E、主谓谓语句:
⑵将上题改写后的A—E五个句子分别填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7.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句表达得好一些,说说理由。(2分)
A、不用行不行?有人认为不行,会成了大白话,让人瞧不起。
B、不用行不行?不行!那不成大白话了吗?不让人瞧不起吗?
(二)
⑴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⑸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18、第一段为什么一再强调“是事实”?(2分)
19、作者是如何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的?(2分)
20、作者认为“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的理由是。(2分)
21、选文中对方的错误论点是什么?(1分)
22、作者认为“他信力”有什么危害(不超过10个字)。(2分)
23.上文⑶-⑸段立论方式上,以(破 立)为主,揭露了“ﻩﻩﻩ”言论的欺骗性。(2分)
⑵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⑶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⑷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①,企图分割包围的妄想破灭了。
②敌人调来一个连增援,满以为能够保住阵地,但是,夺取了阵地。
③敌人不是没有力量,但是,,因为我们的战士具有大无畏的精神,而且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援。
④;阵地,我们也夺取了。但战斗没有结束,要乘胜追击!
⑤?难道阵地不是在我们手中吗?事实毕竟是事实,敌人的谎言是不攻自破的。
9.释词:(2分)
“圆满结束”不是挺好吗?干吗要来个“偃旗息鼓”呢?
我们有些同志老爱用成语,搬典故,而且三回有两回用错,不用行不行?不行!那不成了大白话了吗?不让人瞧不起吗?存着这份儿想法的人可多了去了,从作家到记者,从老师到学生,不计其数。
不错,汉语有丰富的宝贵遗产,值得咱们骄傲。可是毕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现代人说现代话,听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好得很。干吗老想掏老祖宗的兜儿呢?依我说,咱们做人要做现代人,写文也要写现代文。多向前看,少向后看,这不很好吗?
10、选文可以体现出作者写作上有哪些特点?(2分)
11、“偃旗息鼓”的意思是。(1分)
12、文中几次引用关于“偃旗息鼓”的古文,有什么作用?(2分)
13、划线句子是模仿ﻩﻩ的语气说的。(1分)
14、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分)
15、表示“圆满结束”的成语或常用语还有很多,请再举两例。(2分)
16.文章的结构是:举出病例————比较辨析————挖掘根源——。(2分)
甭管它,且看下去。
原来是“本报银川5月30日电:精彩纷呈、场场爆满的全国武术比赛今天在这里圆满结束”。难道“偃旗息鼓”就是“圆满结束”的意思?查查《辞源》看。《辞源》在“偃旗息鼓”这一条中引出两个出处:(一)《三国志·卷三十六·赵云传》注引《赵云别传》:“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曹操)军疑云有伏兵,引去。”——赵家军和曹家军的仗没打成,谈不上圆满结束。(二)《旧唐书·卷八十四·裴光庭传》:“突厥受诏,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虽偃旗息鼓,高枕有余矣。”——不用打仗了,也就无所谓结束了。《辞源》还附带说明,“也作卧旗息鼓,见《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的就是后来京戏里的《空城计》的故事,也是仗没打成。敢情“偃旗息鼓”跟“圆满结束”不是一回事,中间不能画等号。
⑴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慨叹:
⑵我以为,这首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脍炙人口:
⑶桥在河上,位置较低,揆情度理,不可能使人产生月亮从那个方向落下去的印象……
揆情度理:
⑷石原先生如此不顾历史事实而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
信口雌黄: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分析
(一)
1985年5月31日的《人民日报》第3版有一条新闻,标题是《全国武术比赛偃旗息鼓》。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比赛遇到了障碍?刮大风啦?下大雨啦?还是谁下了停止比赛的命令啦?没有呀。那为什么要“偃旗息鼓”呢?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⑴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
⑵不久就不再自夸,只希望着国联,又是事实。
⑶现在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三)
就读书而言,泛读测览是必不可少的,但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还必须选择一部分最重要的著作加以精读和背诵。
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 作者:
———————————————————————————————— 日期:
ﻩ
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诓骗( )偃旗息鼓( ) 招徕( )揆情度理( )
这是被古今中外许多人的成功经验证明了的。
宋朝欧阳修的散文继承了韩愈等散文大家的风格,语言平易清新,更富于抒情色彩和诗的素质。他的后人说他小时候是在背诵了古人许多优秀诗文后才开始写诗的。稍大后,靠借书来读,对有些书则是边抄边读,细细咀嚼,如此,书未抄完,已能成诵。毛泽东曾介绍他五读《红楼梦》的经验:“先当故事读,后当历史读”。并且告诉身边的同志说:“《红楼梦》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列宁曾指出:“应该有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否则像这样泛泛地‘读书’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又说:“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或者后来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的。”前人的这些实践和论述都深刻地阐明了精读背诵在读书中的重要地位。具体而言,精读和背诵有助于你透彻地理解著作的内容从而丰富你的学识。
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1分)
3.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1分)
结论:“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可掉自信力了。”句中“有人”、“中国人”分别指什么人?(2分)
有人:
中国人:
6.“我们有些同志老爱用成语,搬典故,而且三回有两回用错。”这个句子说明什么问题?(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