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网络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网络法律挑战与对策
网络法律挑战与对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挑战,如知识产权侵权、网络欺诈、个人隐私泄露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挑战及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保护面临巨大挑战。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下载、传播版权作品,严重侵犯了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
对此,国家应加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明确网络版权的界限和责任。
同时,技术手段的应用,如数字水印、加密技术等,也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有效途径。
此外,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鼓励原创内容的生产与分享,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打击网络欺诈网络欺诈形式多样,包括钓鱼网站、虚假广告、网络诈骗等,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和网络交易的安全。
对策上,一方面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采用更高级别的加密技术、实时监控网络交易行为等;另一方面,加大对网络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大众识别和防范网络欺诈的能力。
个人隐私保护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使用变得极为便捷,但同时也增加了隐私泄露的风险。
为此,需要建立健全的个人隐私保护法律体系,明确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范围和条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技术手段如匿名处理、数据加密等也应被广泛采用以保护用户隐私。
此外,提升公众的隐私保护意识,引导合理使用网络服务,也是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环节。
结论网络法律挑战是多方面的,涉及知识产权、网络欺诈、个人隐私等多个领域。
面对这些挑战,需要法律、技术和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以及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可以有效应对网络法律挑战,促进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国网络立法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保护管理条例》 等, 这 些 地 方 性 法 规 对个 人 隐 私
权 和 名誉 权 的保 护都 做 了规 定 。 2 0 1 0 年, 《 浙 江 省
信息 化促 进 条例 》 第3 9 条规 定 : “ 任 何 单 位 和个 人
随着 互联 网新 技术 新 应用 的发展 。 网络 给 人 们 带 来 了表 达 的 自由和开 放 的空 间 。 一 方 面 网 民
方 规范 。 目前我 国还没 有 一部 关 于 网络 方 面 的基
本法 律 . 主要是 全 国人 大 常 委会 通过 的一 些法 律 和规定 。 早 在2 0 0 0 年 和2 0 0 4 年, 全 国人 大 常 委 会
制, 创 造 出一个 健康 与和谐 的网络环 境 。
一
公 布 的《 电子政 务 信息 安全 管 理 暂行 办 法 》 、 甘 肃 省 公布 的《 “ 政 府 上 网” 工 程 有关 事宜 的通 知 》 、 天 津市公布 的 《 公 共计 算 机 信 息 网络 安 全 保 护 规
定》 、 浙 江省公 布 的 《 杭州 市 计算 机 信息 网络 安 全
法 学 论 坛
行 政 5} t
皲 国 网络 立 法 的困境 与路 径选择
口 庞 宇
f 中共 北 京 市 委 党 校 。北 京 1 0 0 发 展 。给 互 联 网运 行 与 信 息安 全 带来 了挑 战 。 而我 国 , 网络 立 法 的进 程 尚 未跟 上 网 络技 术
加强 网络信息保护 的决定草案》 ,以保护网络信
息 安全 , 为公 民、 法 人 和其 他 组 织 的权 益 提 供 法 律依据。 此外 , 还有一些地方性法规 , 如: 广 东 省
我国网络言论自由相关制度的完善建议
我国网络言论自由相关制度的完善建议我国网络言论自由的完善建议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言论逐渐成为人们表达意见、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然而,在我国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网络言论自由相关制度的建议,以促进公众更加自由地参与网络言论的发表和讨论。
一、完善法律法规保障要加强对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保障,首先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和保护网络言论自由的范围。
这些法律法规应充分尊重公民的合法表达需求,避免滥用权力对网络言论进行过度限制。
同时,应明确对于网络言论中可能存在的侵权行为,如诽谤、侮辱等,严厉打击,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此外,应建立健全网络言论的监管机制,明确有关主管部门和其职责,确保网络言论自由与舆论监管的双重功能并行。
相关机构要制定相应的操作细则,指导如何有效监控和管理网络言论内容,保证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二、加强网络言论平台管理网络言论的自由表达需要在适当的平台上进行,因此,加强对网络言论平台的管理尤为重要。
首先,要严格筛选注册资格,设立准入门槛,确保平台能够提供稳定和可靠的服务。
其次,针对网络言论平台上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机制,及时处理违规内容,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此外,网络言论平台应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建立起高效的信息监测和处理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等,提高网络言论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三、加强网络言论教育除完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外,加强网络言论教育也是提升网络言论自由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公民的网络素养,提高他们使用网络言论自由的能力和意识。
在教育体系中加入网络言论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信息判断和网络安全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网络言论自由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应加强社会各界对网络言论的引导和监督,打造理性、健康的网络言论环境。
鼓励公民积极参与舆论监督,对不实信息进行辟谣,推动网络言论的公众评议和监督,提高网络言论自由的质量和效果。
我国网络信息立法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生产、处理和传播方式的网络化发展,互联网时代和网络社会已经来临,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已经发生了改变,还可能发生更大的改变。
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国信息网络快速发展,同时,我国的网络信息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我国网络信息立法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一)我国网络信息立法的现状目前,我国已制定上百件有关网络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司法解释以及地方性法规。
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是我国互联网安全立法工作的重大成果,是有关互联网安全规定中最重要的法律文件。
就网络信息立法所规定的内容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网络安全,我国互联网安全的具体内容包括网络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二是关于网络信息服务与管理。
我国将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活动,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并实行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是关于网络著作权保护。
著作权法将计算机软件纳入调整范围,明确了信息网络传播权。
四是关于电子商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合同书、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书面形式。
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
五是关于个人信息保护。
六是关于未成年人保护。
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
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网络信息等。
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七是关于网络侵权以及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
(二)我国网络信息立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我国,还存在对网络立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一些模糊认识,主要表现在:一是重网络技术的发展、轻网络法治化的观念比较严重;二是认为信息网络的全球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信息网络立法具有全球的普遍性,因此,只需简单移植他国或国际立法就可以了;三是认为我国信息网络立法条件还不具备,时机还不够成熟,因此,应当等待,不要急于立法。
网络安全法在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
网络安全法在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全球共同关注的议题。
为了规范网络空间秩序,维护国家安全,我国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
然而,在《网络安全法》实施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和挑战也逐渐浮现出来,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一、侵犯个人隐私问题。
在网络安全的监控和维护中,一些法律部门和互联网企业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于个人隐私权的担忧。
虽然《网络安全法》中明确规定了网络运营者必须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但实际上,一些互联网企业仍存在过度收集和滥用个人信息的行为。
我们应该加强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加强个人信息的安全管理与防护。
二、跨境数据流动管理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空间已经超越了国界的限制,数据的流动已经成为全球化的现象。
然而,由于各国对于数据管理和隐私保护的标准存在差异,跨境数据流动管理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网络安全法》实施的背景下,我国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与协调,共同制定跨国数据流动的标准和规范,以保护国家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
三、网络攻击与防护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攻击的形态也越发复杂和隐蔽,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针对网络安全的威胁,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网络防火墙的建设、完善网络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等。
然而,仅靠技术手段的防护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的普及,提高个人和企业的网络安全素养,共同构建网络安全的防线。
在实施《网络安全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衔接与完善。
首先,要与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相协调,避免重复和冲突。
同时,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操作指引和规范,加强实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要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和治理。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的管理和治理机制,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加强网络安全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
网络环境下的法律问题及法律应对
网络环境下的法律问题及法律应对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国家、社会、企业、个体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上的各种不良信息、非法行为也在不断涌现,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道德风尚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和完善网络法律制度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紧迫课题。
本文将从网络环境下的法律问题及法律应对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人们在互联网时代走向健康、有序、安全的网络空间献上一份微薄之力。
二、网络环境下的法律问题1.网络言论自由的边界何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言论空间已成为广大网民进行表达的一个重要场所。
网民们在网络上发表各种言论,政治言论、社会评论、学术研究、生活日志、情感交流等应有尽有。
然而,网络空间和现实世界一样,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原则。
问题在于,如何在网络中界定言论自由与言论权的边界。
为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现实世界中的法律原则。
在现实世界中,公民的言论自由权是得到国家认可和保护的,但出于个人、社会、国家等各种原因,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例如,不能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损害社会公共秩序、侵犯他人权益等言论。
在网络世界中,同样需要遵循这些原则,而且要更加严格。
另外,国家也需要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监管和管理,保证网络言论空间的健康有序。
2.网络侵权问题的频发网络侵权问题是网络环境下的一个严重问题。
随着各类网络商务、网络娱乐等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不少人滥用网络,通过非法、欺诈、侵权的手段谋取不当利益,给公民、企事业单位、国家利益等造成了严重损失。
网络侵权涉及的领域包括版权、商标、专利、著作权等诸多方面,使得网络侵权问题日益复杂化。
为应对网络侵权问题,法律应明确各类侵权行为的定义和界定,规定明确的民事赔偿制度和行政处罚条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完善网络侵权的惩治机制。
同时,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加强网络监控和检测,提高捕捉效率。
论我国网络立法的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这把“双刃剑”在给社会带来曙光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法律问题。
然而我国目前网络立法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立法,以便更好地促进网络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立法现状对策建议引言中国政府自1994年以来,陆续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计算机及国际互联网络的法规、部门规章或条例,内容涵盖国际互联网管理、信息安全、国际信道、域名注册、密码管理等多个方面。
如今,我国网络立法经过十多年努力,已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
但是与发展迅速的互联网相比,中国的网络立法还显得很不成熟,纵观中国的网络立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网络发展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一)网络安全问题我国乃至世界,可能表现得尤为突出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是黑客和病毒。
网络黑客利用自己掌握的电脑知识和技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访问计算机文件或网络,干扰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转,窃取他人机密数据资料,甚至进行犯罪活动。
计算机病毒具有可传播性、可潜伏性、破坏性和可激发性,其运行对于计算机和网络具有巨大的危害和破坏性。
(二)网络侵权问题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使得知识产权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第一,商标问题。
传统的商标保护具有地域性,而全球网络的建立与网上商标的注册和使用却使商标的地域性、侵权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对现行的商标法提出了挑战。
如甲未经乙同意,就在自己网页上设置了乙的网页链接,这就造成了甲侵犯了乙的商标权等。
第二,域名抢注与使用引发的法律问题。
域名是指企业、组织等在网络的名字,它与商标很类似,可以作为企业的标志和形象,也属于知识产权范畴。
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域名抢注,很多知名企业和商标被别的以商业利益为最终目的的机构或公司恶意抢注等。
第三,网络传输引起的版权问题。
如果网页是作品,版权归谁所有以及不断更新的网页如何被认定是作品等。
(三)网络隐私问题捍卫和尊重隐私权与网络发展几乎构成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网络社会中,用户不可避免地要向他人提供一些个人信息,但用户却不能控制其私人信息将被传播,也无法限制他人公开信息的程度,而且可能会有一些不法之徒通过入侵电子邮箱等方式窃取用户的私人信息。
论我国网络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我国网络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我国网络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政法学院法学1班吴琛20105321随着网络时代的悄然而至,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日渐呈现出与传统媒体所不同的优势,它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 孕育出一种新的文化、经济、生活形态, 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功能;但是,这把双刃剑在给社会带来曙光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新的法律问题,如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内容问题、网络侵权问题等等,然而我国目前网络立法明显滞后且存在许多缺陷,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立法, 以更好地促进网络建设健康发展。
一、当前我国网络立法现状我国的网络法律包括三个层次: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创制的法律、国务院创制的行政法规以及法规机构创制的行政规章。
目前,在网络法律领域, 最高层面的立法仅体现在宪法规定的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等极少条文中。
第二层次的立法, 只有数量极少的国务院创制的行政法规。
而最低层次的立法, 是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及部下属机构颁布的大量规范性文件。
从立法实践来看, 我国网络立法是以行政规章及法规性文件为主要依据进行的, 管理是其主要特征, 规定和通知是其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
另外,集中在部门规定层次上的网络立法, 大多是针对本行业或本领域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和使用问题。
二、当前我国网络立法存在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短短十几年时间里,我国的网络立法已经初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在对网络规制方面已经完成了奠基性的工作。
但在我国已初步具备网络安全法律调控体系的同时, 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新生代的网络立法在我国尚未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已经出台的不少法律文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不足和缺漏,其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立法层次不均,体系不完备。
目前我国网络立法力度不够, 立法层次低, 多停留在部门规章的层面上,从法律效力方式来看, 制裁手段较少, 处罚力度较小, 法律效力较弱。
我国互联网的法制管理问题及其建议-最新年精选文档
我国互联网的法制管理问题及其建议引言在网络信息时代,政府的网络治理能力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民族生存能力的重要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政府主导下的治理并不意味着政府包揽治理。
同时,政府网络治理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政府治理和政府管理。
与传统政府单向性的管理相比,网络治理是多向的、互动的,需要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和公民自觉参与。
一、我国互联网法制管理存在的问题法律本应是政府调控网络的主要手段,但在现实情境中,我国的网络法制管理遇到很多困境,既有对法制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问题,又有立法执法问题。
对不断完善法制管理、实现法制创新,依法办网、依法管网、依法用网的问题,我国官方与民间的认识普遍不到位。
在网络普遍应用的现阶段,即便网络色情、网络侵权、网络恶搞等不法行为肆意猖獗,但广大网民对这种现象却给予了足够的“宽容度”,有的担心会损害网络言论自由和其它的网络使用权限,甚至反对网络立法对此予以限制。
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任何权利没有法制的约束与保障,最后必定沦为无序与空泛。
法律不是限制网民权利的屏障,而是网民权利的保障,关键在于法律的制定是否合时与恰当。
在网络的法理研究队伍、专门的立法队伍上,现有的立法水平与实际状况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立法层次偏低,缺乏统一的规划我国的互联网立法普遍缺乏前瞻性特点,很多法律在制定后很快便又落后于网络发展的实际。
此外,立法也缺乏国际性战略眼光,同国外先进国家的交流合作明显不足。
从网络管理的法制内容看,我国现有的网络法律、法规在内容设计上可操作性差,法律责任体系不健全。
某些网络法规制定的不统一、不规范也造成了网络法规内容的相互冲突。
如关于网络新闻的法律规定,同时涉及到的有广播电视、文化、电信等部门。
现有的网络法规在制定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执法的自由度高,缺乏可操作性。
如刑法规定,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后果严重者应承担刑事责任。
然而关于“严重”的标准却没有一个统一量化的标准。
我国网络立法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我国网络立法的困境与路径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娱乐、交流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比如网络安全、网络侵权、网络诈骗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也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规和规定,但是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些困境,需要面临路径选择。
困境法律适应性不足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复杂性,现行的法律体系对网络问题的适应性不足,很多时候,法律和具体问题的表现形式之间的差异很大,导致很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比如,网络侵权问题,如果没有直接经济损失,难以进行赔偿或取证,导致维权困难。
法律缺乏可操作性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法律条款难以落地执行。
具体来说,一方面是缺乏专门的审判机构,另一方面是缺乏专门的司法人员来支持现有法律制度。
因此,很多涉及网络问题的案件难以得到有效地解决。
法治落实不彻底在网络违法问题的处理中,很多人感觉到法治并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
具体来说,一方面是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执法和惩罚机制,另一方面是执法透明度不够,容易出现人情案件等等。
路径选择增强法律适应性为了解决法律适应性不足的问题,可以加强立法工作,例如针对网络侵权问题,可以总结一定的实践经验,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
此外,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审判机构,来加强执法工作,并通过培养专门人才来增强执法效力。
增强法律可操作性为了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完善审判机制、优化司法流程、加大执法力度等等,来保证法律的顺利执行。
同时,也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来支持相关的司法工作,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
推进法治落实为了增强法治的落实,可以通过加大打击力度、批准专门的司法解释、增加执法人员等等,来确保网络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惩罚。
此外,建立执法透明度和信息公开制度也是非常必要的。
结论整体来看,我国网络立法仍然需要进行完善和改进。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重视法律适应性、可操作性以及法治落实,不断加强立法、执法等相关工作,确保网络违法行为得到妥善解决。
同时,需要与时俱进,引入新的技术手段,支持相关司法工作。
网络安全立法建议
网络安全立法建议《关于加强网络安全立法的建议》尊敬的各级立法机关: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当前我国在网络安全立法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亟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为此,我谨向各级立法机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框架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框架,以确保网络安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具体建议包括:1. 加强网络安全基础法的制定。
应当依照国情和发展需要,制定全面、系统的网络安全法律,规定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管理机制等内容,尽可能涵盖各个方面的问题。
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
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对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网络安全形势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
二、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和标准的研发网络安全技术和标准的研发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基础。
为此,我们建议:1. 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研发的投入。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研发的经费投入,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加强合作,推动网络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
2. 制定网络安全标准和规范。
应当制定一系列适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网络安全标准和规范,明确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标准。
三、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是预防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
为此,我们建议:1.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普及。
在教育系统中增加网络安全相关课程的设置,加强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网络安全意识。
2. 加强网络安全宣传工作。
加大网络安全宣传工作的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公众传播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以上是关于加强网络安全立法的建议,希望各级立法机关能够重视并采纳。
通过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保护网络安全,推动网络安全事业的发展。
谢谢!。
网络治理立法反思与完善文献综述范文
网络治理立法反思与完善文献综述范文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治理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和复杂。
面对日益增多的网络违法犯罪事件和信息安全问题,国家在网络立法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使网络治理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
本文将围绕网络治理立法反思及完善展开论述。
一、网络治理立法反思在我国的网络治理中,政府是主要管理者。
然而,政府的网络治理手段主要是依靠管理部门的权力,而非立法手段。
这导致了网络治理能力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需要加强立法反思。
1. 缺乏针对性的法律我国的网络治理立法系统还不够完善,还没有专门为网络治理制定的立法,网络治理法律与其他法律之间没有很好的协调性、衔接性。
一些网络犯罪活动、网络暴力事件,由于缺少明确的法律定位和规范,难以依法处置和惩治。
2. 对网络技术不够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治理涉及到许多技术问题。
但在立法过程中,对于网络技术的态度和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还有待完善。
因此,我们需要在立法制度上加强对网络技术的了解和研究。
3. 法律执行不力我国立法环节已有了明确的网络治理法律,但是法律执行力不够,导致了网络犯罪活动的高发。
在网络治理立法反思中,需要由关键利益相关方协调和制定具体的处置措施和法律形式,加强对企业和机构的监管和处罚。
二、网络治理立法完善1. 加强互联网审查体系建设动态网站、即时通讯、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等互联网产品充斥着大量的有害信息,对公众健康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建立网络审查机制中,要充分考虑到行业和市场的特点,并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审查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2. 加强相关网络法律的制定加强对网络新技术的监管,并建立法律与技术的有效衔接机制。
要针对网络新技术进行专门立法,根据网络新技术的特点,制定相关规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3. 提高网络文明建设成效国家和社会各界要加强对网络文明建设的投入,促进文明上网、绿色上网,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构建健康、良好的网络生态,确保公众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试论当前我国网络犯罪刑法立法的主要缺陷及完善策略
试论当前我国网络犯罪刑法立法的主要缺陷及完善策略[摘要]网络犯罪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犯罪形态,从犯罪数量到影响范围均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
然而,我国的刑法立法却不甚完善,无法实现对此类犯罪行为的有效规制。
文章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当前我国网络犯罪刑法立法当中所存在的缺陷,并立足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提出若干对策:选择适宜立法模式;确立刑事管辖原则;扩大网络保护范围;完善刑罚体系设置。
[关键词]刑法;立法;网络犯罪网络犯罪是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革新而出现的新型犯罪形态,较为常见的形式有通过网络进行欺诈行为、利用网络妨害他人名誉及侵犯他人个人隐私、进行网络色情与性骚扰行为、在网络中贩卖、销售违禁物品、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等。
由此可见,网络犯罪指的是在网络空间中或者利用网络空间进行危害网络系统安全及社会正常秩序的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网络犯罪以其成本低、操作简单、隐匿性强等特点,犯罪数量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对正常社会生活及网络秩序造成了巨大影响。
本文结合我国刑法领域的立法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策略,希望对于当前我国网络犯罪刑法立法改善有所裨益。
1 我国网络犯罪刑法立法存在的缺陷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兴犯罪形式,我国关于规范网络犯罪方面的刑法立法还不甚完备,导致既有的犯罪类型屡禁不止,新发的犯罪类型未予规定。
当前我国网络犯罪刑法立法的主要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法律保护范围不够全面彻底当前我国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的保护对象只包括重大国家利益、计算机信息系统以及利用网络侵害的传统法益三方面内容。
然而,利用网络实施犯罪所可能侵害的对象远不止这些。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当中虽然列举了多种网络犯罪形式,但仍没有涵盖所有可能性,也没有具体指出如何适用刑罚。
因此,法律保护范围不够全面彻底,使得很多种类的网络犯罪游离于刑法规定之外,规范力度大打折扣。
1.2 新型网络利益面临严重侵害滞后性是法律的基本特征之一。
关于完善我国网络立法的建议
关于完善我国网络立法的建议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网络立法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时期。
网络立法对于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的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网络立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以下是我对完善我国网络立法的建议。
首先,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立法。
网络安全是网络立法的核心内容之一、面对日益增多的网络安全威胁,我国网络立法需要更加重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从法律层面加强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网络攻击、网络蛋糕、网络钓鱼等行为的惩罚力度。
同时,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监管和防护能力。
另外,还需要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加强对网络公司和机构的信息保护义务和责任追究,确保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和合法使用。
第三,加强网络言论的监管和管理。
网络言论具有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言论过激、恶意攻击他人、传播虚假信息等不良现象。
因此,在网络立法中需要加强网络言论的管控和监管。
要加强对网络社交平台的监管,建立网络言论传播渠道的实名制管理,对于传播谣言、侮辱他人、违法传输禁止信息等言论要依法追究责任。
同时,要加大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个人声誉。
第四,完善网络用户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
网络用户权益保护是网络立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用户作为网络空间的主体,他们的权益应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完善适用于网络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规范,加强对网络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监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建立网络用户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网络用户的自我保护能力,防范网络诈骗和网络欺诈等不法行为。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推进网络立法的国际化。
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产物,网络立法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已成为全球的趋势。
我国在网络立法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推动网络立法的国际化进程。
同时,要加强对网络跨国犯罪的打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全球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网络法律使用中的问题与解答要点(一)
网络法律使用中的问题与解答要点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法律也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遵守的一项重要法律。
在网络法律的使用中,常常会有一些问题和困惑。
本文将就网络法律使用中的问题与解答要点展开论述。
一、网络言论自由与尊重他人权益的平衡网络言论自由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成果,但也需要在尊重他人权益的前提下实现平衡。
在网络上,个人言论的传播范围远大于传统媒体,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言论自由不等于无限制的言论。
在表达意见和观点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对言论的限制和规范,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要积极培养公民素质和网络文明。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我们应当自觉遵守道德底线,尊重他人的隐私、荣誉和人格权。
最后,如果在网络使用中遭遇到侮辱、诽谤、侵犯个人隐私等不法行为,应当及时维权,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与合法获取原则网络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往往散落在各个网站和平台中,个人信息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几个关键要点:首先,了解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
网络用户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积极学习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
其次,合法获取个人信息的原则。
任何机构和个人在收集和使用他人个人信息时,必须获得明确的合法授权,并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规定。
最后,积极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我们要定期检查和管理自己的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或分享敏感信息,通过强密码和信息加密等方式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
三、网络购物消费中的权益保护与纠纷解决网络购物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不乏一些权益纠纷。
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首先,购物前应仔细阅读和了解交易平台的规则和政策。
购物过程中,可以查看商家的信誉、评价及消费者的评价,引以为参考。
其次,保留相应的购物凭证和记录。
如发生售后服务纠纷,具备相关信息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最后,权益受损时,应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
可以通过与商家协商、投诉平台、消费维权组织或法律途径等多种方式来解决纠纷。
深入剖析网络法律使用中的核心问题(二)
网络法律使用中的核心问题及其深层次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法律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了社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在网络空间中,人们的言论自由、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等权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侵犯。
本文将深入剖析网络法律使用中的核心问题,以期引起广大网民和相关立法者的关注,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
一、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1.言论自由的重要性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也是民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它保障了公民表达意见、批评和讨论的权利,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社会进步。
然而,在网络时代,这一权利面临着新的挑战。
2.网络言论的滥用和网络暴力的出现网络言论的滥用包括发布虚假信息、恶意中伤、网络谣言等。
这些言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也对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
同时,网络暴力现象也逐渐增多,对个人和社会的伤害不容忽视。
3.解决网络暴力的措施为有效解决网络暴力问题,相关立法者应加快完善网络言论监管制度,加大对网络暴力的打击力度。
同时,互联网企业也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自律管理,提供更安全和健康的网络环境。
二、个人隐私权与网络信息泄露1.个人隐私权的重要性个人隐私权是现代社会个人权益中的重要一环,保障了个人在信息交流、社交互动等方面的自由。
但在网络时代,个人隐私面临着被侵犯的风险。
2.网络信息泄露的原因与后果网络信息泄露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信息保护不严、黑客攻击以及互联网企业的隐私政策不透明等。
个人信息泄露不仅导致个人在经济和人格上的损失,还可能导致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问题。
3.加强个人隐私保护的措施要加强个人隐私保护,相关立法者应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规范互联网企业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
同时,个人也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合理使用网络,减少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三、知识产权保护与网络侵权1.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知识产权是创新的保护和激励机制,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条件。
在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
网络安全立法建议意见
网络安全立法建议意见近年来,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和风险。
为了保障人们的网络安全,加强网络防御能力,应当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促进网络安全的健康发展。
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法律体系,明确网络安全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网络安全法律应当从互联网使用者、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不同角度进行考虑,明确各自的网络安全责任,明确网络安全违法行为的划定和处罚措施。
同时,应当加强对网络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如通过网络实施的侵犯他人隐私、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应当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其次,应当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加强对网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和监控,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同时,企事业单位也应当加大对网络安全的投入和重视,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员工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此外,还应当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网络安全威胁。
网络安全问题具有全球性特点,各国之间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网络安全标准和规范,建立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跨国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和追究责任。
最后,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
通过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水平,增强抵御网络攻击的能力。
同时,也应当加强对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网络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素质和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我们应当加强网络安全立法,明确各方的网络安全责任和义务,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加强国际合作,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网络安全威胁,保障人们在网络空间的安全和权益。
网络法律使用中的问题及解答
网络法律使用中的问题及解答互联网的发展迅速,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在网络世界中并不是无法无天的。
与现实生活一样,网络世界也需要一套法律来规范和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然而,网络法律的使用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网络法律使用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网络法律并避免风险。
问题一:网络言论自由和言论边界问题网络言论自由是互联网上一大热门议题。
人们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时,应该遵循哪些法律边界呢?首先,言论自由并不等同于言论无限制。
对于网络上的恶意言论、人身攻击等违法行为,法律应当予以严惩。
其次,与现实世界一样,网络言论也需要遵循社会道德底线。
不能利用网络发布损害他人名誉、涉及隐私等信息,否则会涉及侵权问题。
对于网络使用者而言,要学会自我约束,积极传播正能量,避免言论过激和恶意攻击。
问题二:网络侵权与知识产权问题在网络使用中,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是一大问题。
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照片、文字、音乐等作品,会涉及侵权行为。
为避免侵权问题,使用者在转载、引用他人作品时,应当尊重并遵循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在分享图片、视频等时,应注意查明版权信息并注明出处,或征得原作者的许可。
同时,网络平台也应该加强管理和监管,及时处理涉及版权的侵权行为。
问题三:网络交易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网络购物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消费方式。
然而,网络交易中也存在一些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虚假广告、不良商家、假冒伪劣产品等都是消费者面临的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强对网络商家的监管,惩处违法行为。
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应注意识别商家的信誉度,查看商品评价和退换货政策,并保留相关交易证据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问题四:网络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很多网站、应用程序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并进行商业用途。
这涉及到个人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使用者在使用网络服务时,应仔细阅读并理解隐私政策,保护个人隐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网络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政法学院法学1班
吴琛20105321
随着网络时代的悄然而至,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日渐呈现出与传统媒体所不同的优势,它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 孕育出一种新的文化、经济、生活形态, 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功能;但是,这把双刃剑在给社会带来曙光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新的法律问题,如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内容问题、网络侵权问题等等,然而我国目前网络立法明显滞后且存在许多缺陷,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立法, 以更好地促进网络建设健康发展。
一、当前我国网络立法现状
我国的网络法律包括三个层次: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创制的法律、国务院创制的行政法规以及法规机构创制的行政规章。
目前,在网络法律领域, 最高层面的立法仅体现在宪法规定的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等极少条文中。
第二层次的立法, 只有数量极少的国务院创制的行政法规。
而最低层次的立法, 是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及部下属机构颁布的大量规范性文件。
从立法实践来看, 我国网络立法是以行政规章及法规性文件为主要依据进行的, 管理是其主要特征, 规定和通知是其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
另外,集中在部门规定层次上的网络立法, 大多是针对本行业或本领域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和使用问题。
二、当前我国网络立法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短短十几年时间里,我国的网络立法已经初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在对网络规制方面已经完成了奠基性的工作。
但在我国已初步具备网络安全法律调控体系的同时, 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新生代的网络立法在我国尚未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已经出台的不少法律文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不足和缺漏,其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立法层次不均,体系不完备。
目前我国网络立法力度不够, 立法层次低, 多停留在部门
规章的层面上,从法律效力方式来看, 制裁手段较少, 处罚力度较小, 法律效力较弱。
且缺乏一部专门针对网络权益的法律。
这说明我国尚未形成一个以基本法律为主干, 以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为补充的专业性网络法律体系。
2、立法程序缺乏民主参与,权义配置失衡。
目前我国的网络专门立法大多属部门机关立法,
此类立法程序主要依据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这种由行政机关自己设定立法程序进行行政立法的现象明显不符合现代行政法的“控权精神”,导致了条文中多为对行政管理相对方的义务性规定,对于管理者一方加以制约和限制的规定却是少之又少,造成了如过分强化政府对网络的管制而漠视相关网络主体权利的保护的一系列弊端。
这种失衡的状态,使得不同法律关系主体难以在一个对等的层面上对话,必将影响到法的实施和我国法制化的进程。
3、立法“框架性”“宣言性”,可操作性差。
目前,我国许多立法仅提出了该法所规范的
主题性内容,而对于这些内容却缺乏进一步的具体性规定。
如赋予某一法律主体一定管理职权,但对于该主体应在多大范围内行使该职权以及应该按照什么样的程序行使该职权等具操作性的问题缺乏相应的具体性规定。
众所周知,立法必须考虑到它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不具有操作性的法难以从“文本上的法律”转变为“行动中的法律”,这样的立法只能成为一种倡议、一种宣言,无法真正实现法律调控社会的终极目的。
三、完善我国网络立法的建议
1、选择合适的立法模式,制定统一法典。
关于网络立法模式的观点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认
为, 网络是现实生活的延伸, 网络法律行为与现实法律行为并没有太大差异, 只不过所使用的是一种新型的工具而已。
所以,网络经济时代并不需要创制新的法律, 只需对现行法律作更加明确的解释;另一种观点强调, 网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现有法律不能解决网络中出现的新型法律问题。
为此,应构建一部全新的网络法律, 以便解决网络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
我认为, 尽管网络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延伸,但毕竟有其特殊之处, 单纯依靠解释现行相关法律去处理网络中出现的各种法律问题, 有时难免牵强附会而使问题得不到圆满的解决。
所以,一部专门针对网络权益的统一的法典的出台显得尤为迫切,它不仅使法条集中化,同时也调整了网络立法层级的不均衡性,完善了其体系的整体性。
2、推行网络立法听证制度,平衡权义。
《立法法》以基本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立法过程中
的立法听证制度。
这一制度对于推进立法的民主化,保证立法的科学化,意义重大,而网络立法则可以很好地借鉴和吸收这一点。
在立法过程中,积极贯彻听证制度,广泛听取民意,对于促进立法的公正化和民主化,加强法律文件的实施性和有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合理配置立法人员,做到技术性和专业性互补。
与普通社会关系不同,网络关系是通过
网络这种特殊的媒介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因此往往带有较强的技术性。
要将此种关系准确地用法律语言表达,立法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立法便成为了一种“技术精英立法”。
一方面,它有利于解决立法过程中所遇到的专业性技术难题;但另一方面,它有可能会限制立法专家的参与性。
所以,要完成网络立法的任务,一定要合理配置网络技术专家和法学专家的比例,并且对其综合素质做出明确的要求。
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法才真正具有可信性和操作性。
在这个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其海量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人的思维和行为,我们需要有相应的完善具体的法来制约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如若没有法律的制约,后果将不堪设想。
希望立法者们能针对现行网络立法中的问题,逐一找到解决对策,各个击破,创造出独具时代性和实用性的网络立法。
参考文献:①李长喜:《我国网络立法中的问题与对策-立法理论的视角》,《立法研究》,周旺生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②《完善我国网络立法的必要性及思路》胡荣,晋中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③《我国网络信息立法的内容分析》马海群,图书情报知识2004年03期
④《网络安全立法问题与对策》沈木珠,法学杂志200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