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世界诵读欣赏蝉学案(无答案)苏教版教案

合集下载

诵读欣赏 古诗《蝉》《孤雁》_七年级语文教案

诵读欣赏 古诗《蝉》《孤雁》_七年级语文教案

诵读欣赏古诗《蝉》《孤雁》_七年级语文教案.教案设计诵读欣赏古诗《蝉》《孤雁》(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疆五家渠一中苏新华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三首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

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熟记诗歌。

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结构。

2、了解一般咏物诗的方法。

教学方法:1、反复吟咏诵读,读准字音、节奏。

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3、品析鉴赏、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了,这些诗歌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给人享受,使人陶醉。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三首古诗。

同学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三首古诗安排到了一个单元,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以动物为题。

这些诗歌在内容上说,属于咏物诗。

诵读欣赏(一)蝉蝉虞世南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一、诵读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要正确读音、断句。

3、识别诗体。

二、诵读1、应用多种方式诵读2、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3、提出质疑,师生互助解答疑问。

4、提出问题:(1)这首诗写了蝉哪些特点?(2)作者针对“蝉”的特点发表了什么样的议论?三、诵读1、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诵读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下提示,然后提出问题:(1)你从“蝉”的哪些特点中可以看出它是指“品德高洁的人”?(学生各抒己见)(2)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吗?(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又体会了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诵读1、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朗读比赛。

2、让学生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教师小结:诵读欣赏咏物诗关键是要仔细推敲诗句背后深藏的寓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和志,知人论诗,这样才能达到诵读的目的。

诵读欣赏(二)灯蛾咏蛾物性自有僻,附炎岂我情。

宁投明处死,不向暗中生。

一、用诵读欣赏的方法多层次逐步诵读:1、读准字音,节奏,了解诗体。

初中语文《蝉》教案

初中语文《蝉》教案

初中语文《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蝉的生活习性,理解蝉的外形、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的描述,掌握一些昆虫学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蝉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

2. 教学难点:蝉的外形特征和发育过程的描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蝉的生活习性,提取关键信息。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蝉的外形特征、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蝉的生活习性中,体会自然界的神奇和生命的顽强。

6. 总结拓展:总结蝉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昆虫。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蝉的生活习性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蝉》2. 蝉的图片:展示蝉的不同发育阶段和外形特征。

3. 昆虫学知识资料:辅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知识。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4.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蝉》是一篇富有知识和趣味性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蝉的生活习性,还能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年级语文《蝉》教案

七年级语文《蝉》教案

七年级语文《蝉》教案七年级语文《蝉》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蝉》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蝉》教案1学习目标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和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收敛()颤动()聒聒()宽恕()短暂()脆弱()卑微()一丝不苟()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请揣摩下列句子的特点,在续写一句,表达你对四季的感受。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

二、理解探究1、《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三、合作释疑3、《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4、《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巳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尸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学-的心”?6、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课内精读1.作者从蝉。

贝壳这些细小的事物中感悟出了怎样深刻的道理?又作了怎样的追问与思索?2.文中,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请问“这样”指什么?结合你的体验,你觉得它还有什么深刻含义?3.蝉.文中有了一些比如“却、竟、就、只、才”这样的字,请结合全文举例说说这些字在文中的作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蝉、孤雁、鹧鸪》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蝉、孤雁、鹧鸪》教案 苏教版

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蝉、孤雁、鹧鸪一、教学目标:1.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2.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二、教学重点:了解古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赏析《蝉》这首诗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第一句:垂緌饮清露(1)垂緌,帽带结在下巴下边的下垂部分。

暗示自己的显宦身份。

(2)清露,纯洁的露水。

饮清露,暗示自己清廉的品质。

(3)该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

实际上是运用比兴的手法暗示自己的显宦身份和清廉的品质。

2、第二句:流响出疏桐(1)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鸣声。

(2)“疏”字写梧桐枝干高挺清拔,让人感到流响易于流传。

又与末句秋风相呼应。

(3)诗人以蝉自比,则其名声也就不同凡响。

3、三、四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明确: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2)三、四句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诗人笔下的“蝉”带有自况的意味。

4、小结:在众多的咏蝉诗中,李商隐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也很有名。

这三首诗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观察蝉的眼光、心情也就不同,因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被称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二)赏析《孤雁》这首诗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一般咏物诗并不道破所咏之物,但杜甫此诗开篇就唤出“孤雁”。

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

这是多么执著的精神啊!2、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1)理解:以“谁怜”二字设问:夕日的都在云端里飞得很远了,谁会同情我这个形单影只的失群孤雁呢?(2)孤雁在干什么?作者为何“怜”它?明确: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

《蝉》七年级语文教案

《蝉》七年级语文教案

《蝉》七年级语文教案《蝉》七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题。

(3)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再进行解析课文。

让学生既从情感上受到熏陶,又能学到行文布局的,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蝉》的学习明白:不论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的活。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

(2)借鉴文章的“先扬后抑”的方法。

2、难点(1)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教学设计:一:课程导入:在上课之前,我要先让同学们猜一种生物:这个生物只能生活在夏天,并且它还必须要经历一次蜕变,才能最终在树上唱出那最响亮的歌声。

明确:学生举手回答:《蝉》二、教授新课1、听录音,注意朗读时的语气以及生字词。

2、教师板书易读错的生字词。

明确:听完录音之后,让学生到黑板上注音。

3、学生朗读课文:(1)单个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齐读课文,4、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问题一:作者对蝉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其中有没有变化?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明确:烦朋友的话宽恕 (理解敬佩)第一段:知知不休 (抑1) 第三段和第五段:朋友的话(扬1和扬2)第二段:写病蝉 (抑2) 第七段:直接写对蝉的宽恕对蝉的厌恶外貌:透明的翅收敛着动作:身躯微微颤动抒写对蝉的赞美之情语言:没有声响最终目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托物言志问题二: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明确:千年的等待,换取的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就像烟花只为一时的璀璨,流星也只为一时的辉煌!但是,烟花的美丽,我们欣赏到了,流星的飞逝,带走了我们的梦想!所以,它们是幸福的!而蝉,同样也是在唱响自己的夏天,也在为自己幸福的生活着,那么,作为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呢?要好好的活,要有意义的活,问题三:那是蝉的生命意义?“那”具体指代什么呢?明确:不论生命长短,都必须好好活着。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的教案参考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的教案参考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的教案参考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的教案参考一、单元教学目标:1、接触动物世界,了解一些动物,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3、学习辨别文章的优劣,选择指定内容的文章,能初步理解并向别人推荐。

4、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向别人介绍。

5、积极参加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进行社会宣传。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松鼠》2课时《松树金龟子》2课时《国宝——大熊猫》2课时《黔之驴》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2课时三、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我们将跟随着布丰、法布尔等数位作家一起走进神奇而美妙的“动物世界”。

在这个星球上,和我们最亲近的物种之一就是动物。

各种动物都以其自身的特点,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动物世界”。

初一学生年龄还小,天真烂漫,对自然界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相信不论是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还是憨态可掬、温厚活泼的大熊猫,庞大而技穷的黔之驴,都将会使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学习这个单元,可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了解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味文中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此外,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能积极地开展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单元的.写作教学着眼于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抓住某一种动物的特点,使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别人介绍,能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学习内容,确定探究专题课前学习:1、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收集各种动物的相关知识。

课堂学习: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语:明确任务听讲2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

《蝉》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

《蝉》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

《蝉》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蝉》及反思篇1《蝉》这篇课文算是一篇科普文,因为现在城市的孩子普遍缺乏亲近大自然的直观生活体验,所以讲起来易陷于抽象和枯燥。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蝉》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

《蝉》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蝉非常喜欢音乐和是没有听觉的两方面介绍蝉的。

2、了解科普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体会把蝉人格化向我们介绍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蝉非常喜欢音乐和是没有听觉的两方面介绍蝉的。

教学难点:了解科普散文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体会把蝉人格化向我们介绍的好处。

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法国作家、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作品《蝉》。

回忆一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蝉这种动物的?(课文是从蝉是非常喜欢音乐的和蝉是没有听觉的两方面介绍蝉的。

)二、自主学习第二部分,了解蝉的发声器官和叫的时间长的知识,感受它对音乐的喜爱。

1、作者通过哪些内容向我们说明蝉是非常喜欢音乐的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

2、讨论交流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从哪儿感受到蝉非常喜欢音乐?预设第三自然段:1 出示: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

可是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的确,为了满足对音乐的嗜好,蝉牺牲了很多——为了他所热爱的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的部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2 师引导:从这些话你读出了什么?3 师引导:把大家的理解可以归纳成这样一段话,出示: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

胸部装有响板。

发声器官占了身体的大部分。

师引导:请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原文,看看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

4 师引导:你发现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①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

胸部装有响板。

发声器官占了身体的大部分。

②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 诵读欣赏 蝉学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 诵读欣赏 蝉学案 苏教版

蝉一、学习目标1、了解虞世南其人,识记诗歌内容。

2、品位关键词语,体悟诗中描绘的形象,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特点。

3、学习虞世南正直高贵的人格品质。

二、重点难点1、学会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特点。

2、抓住关键词语品位诗歌内涵,理解“诗言志,诗缘情”的诗歌特点。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导语设计】同学们,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可我们总忘不了那烦躁的蝉鸣(可模拟蝉声,引起联想)。

大家可知道,我们对蝉声有一种说法,说它叫的是“胡子胡子挂起”,什么意思呢?玉米成熟前要长一些胡须一样的东西,俗称“挂胡子”,它寄托着农民伯伯想要玉米大丰收的愿望。

其实,寄意于蝉的做法在古代文人的创作中也极具声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

(板书诗题及作者)【作者简介】虞世南,字伯施。

南朝陈武帝二年(公元558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终年81岁。

越州余姚(今浙江)人。

他在陈、隋二代都做过官,入唐时已上年纪,唐太宗让他当了“参军”。

贞观七年封为永兴县子,又一年进封为县公,故后人也称虞永兴。

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

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

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

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号称初唐四大书家。

其诗文也多有佳作,《蝉》最为著名,诗人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寄托了自己的人生志趣,该诗与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并称唐代“咏蝉”诗的三绝。

【整体感知】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1)难认字、节奏点拨,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2)学生自读三分钟,教师巡查指导。

(3)学生齐读,教师指出不足之处。

2、感受形象,理解诗意“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这里代指蝉,同时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突出了“贵”的内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 诵读欣赏 蝉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 诵读欣赏 蝉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世界诵读欣赏蝉学案(无答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世界诵读欣赏蝉学案(无答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世界诵读欣赏蝉学案(无答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诵读欣赏蝉学习目标1、背诵、默写.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

一、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

虞世南:初唐诗人,书法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2、解释。

1)、饮:2)、籍:3)、绥:4)、清露:5)、流响:3、你能说出3个含蝉的成语吗?问题一: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2)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3)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4)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问题二:虞世南的《蝉》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这是一首咏物诗,具有浓郁的象征性.表面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表面是咏物其实是咏人。

那是因为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

诗的最后点评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

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凭借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系和捧场所能得到的。

苏教版(2016)语文七下第四单元 诵读欣赏《蝉》教案设计

苏教版(2016)语文七下第四单元 诵读欣赏《蝉》教案设计

【学科:语文】课题: 《蝉》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赵文静教学目标:1、明确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2、学习本诗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教学重难点:通过两首诗歌的比读感受相同意象在不同诗人笔下的不同学情分析:蝉的形象对于初一学生来讲还是比较能理解,托物言志之前也是有过接触,本节课希望同学们能从两首诗歌的比读中明确相同的意象也有不同的含义,注意从诗词表面字里行间去挖掘文本深层次的情感。

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蝉》,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虞世南,上学期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解读一首古诗的方法,那么今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继续来深入探讨学习古诗词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让我们先来大声的朗读这首诗。

二、诵读明诗意1、我们朗读一首诗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停顿与韵脚,要重读,最重要的是还要加入自己的情感,自己揣摩朗读起来,读上两三遍,可以互相读。

推荐自己的同学来朗读学生互评,老师点评。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情感一起来朗读这首诗歌2、请用优美的语言说说每句诗词的意思(疏通诗意)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拿起笔试着写一写。

明确:蝉儿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舒朗的梧桐树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栖息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三、品读悟诗情1、这是一只怎样的蝉,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蝉的形象。

(同学们)高洁、清高、悠闲、自在、无忧无虑、无拘无束、高高在上2、从哪里看出来蝉有这样的形象呢?形状、食性、居住环境。

诗人借蝉自比,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诗人的哪两句是言志的呢?后两句,那么再回到朗读部分,这两句的音调就应该更饱满,情感更深沉。

请同学们揣摩朗读。

3、诗人借蝉来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在朗读当中体味情感,表面上实在咏蝉,实则在赞美高洁的人格,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四、比读晓诗蕴1、通过前面一首诗歌的学习,请同学们拿出李商隐的这首《蝉》,体味一下李商隐笔下的蝉和虞世南笔下的蝉有什么异同?(朗读、疏通文意)2、疏通诗意:明确:蝉栖息在高树餐风饮露,所以难以果腹,它自命清高,含恨哀鸣,但这些都是徒劳的,五更天的时候叫声稀疏断绝,可是一树的叶子依然是那样苍翠,并不为蝉的哀鸣而悲伤萧疏显的是那样冷酷,人在各地当幕僚,官职卑下,好像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故园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多劳你给我警告,我一家人生活虽和你一样清寒,但也要坚持操守,玉洁冰清。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世界诵读欣赏蝉教案苏教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世界诵读欣赏蝉教案苏教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世界诵读欣赏蝉教案苏教版解析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世界诵读欣赏蝉教案苏教版解析诵读欣赏蝉1、一、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并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二、教学难点了解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背诵三首古诗【目标展示】感悟并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了解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新知研习】一、学习《蝉》.简介作者,背景。

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书法家。

能文辞,工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

2.诵读、探讨(1)从“饮清露”、“出疏桐”中可以看出蝉具有什么品质?(生性高洁,栖高饮露)(2)“高”有哪些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3)本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品格高尚者,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3.背诵这首诗二、学习《孤雁》 1.简介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并讨论(1)“不饮啄”的原因是什么?(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执着的精神。

)(2)“谁怜”包含什么感情?由此体会诗人对孤雁的感情。

(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3)野鸦与孤雁的叫声有何不同?体会这两种鸟的象征意义。

(野鸭象征着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诗人以孤雁自比)3.感悟理解并背诵全诗三、学习《鹧鸪》 1.简介写作背景郑谷(约851——约910),唐代诗人。

少颖悟,7岁能诗,世称郑都官。

2.诵读探讨:(1)整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情绪?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鹧鸪的外形体貌和习性。

第二联借写鹧鸪开始刻意营造一个独特的意境,渲染一种惆怅凄切的气氛。

第三联借人情写物象,借助于佳人的身心感受,烘托了鹧鸪啼鸣的凄切。

尾联又进一步从环境的角度加以渲染,使全诗所营造的悲凉氛围和伤感情调达到了极点。

这首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诵读欣赏古诗《蝉》《孤雁》《鹧鸪》—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诵读欣赏古诗《蝉》《孤雁》《鹧鸪》—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诵读欣赏古诗《蝉》《孤雁》《鹧鸪》—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诵读欣赏古诗《蝉》《孤雁》《鹧鸪》教案设计诵读欣赏古诗《蝉》《孤雁》《鹧鸪》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三首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

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熟记诗歌。

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结构。

了解一般咏物诗的方法。

教学方法:反复吟咏诵读,读准字音、节奏。

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品析鉴赏、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了,这些诗歌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给人享受,使人陶醉。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三首古诗。

同学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三首古诗安排到了一个单元,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以动物为题。

这些诗歌在内容上说,属于咏物诗。

诵读欣赏蝉蝉虞世南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一、诵读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要正确读音、断句。

识别诗体。

二、诵读应用多种方式诵读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提出质疑,师生互助解答疑问。

提出问题:这首诗写了蝉哪些特点?作者针对“蝉”的特点发表了什么样的议论?三、诵读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诵读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下提示,然后提出问题:你从“蝉”的哪些特点中可以看出它是指“品德高洁的人”?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吗?四、诵读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朗读比赛。

让学生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教师小结:诵读欣赏咏物诗关键是要仔细推敲诗句背后深藏的寓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和志,知人论诗,这样才能达到诵读的目的。

诵读欣赏孤雁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是一首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

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也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

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七年级语文下册《蝉》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蝉》教案 苏教版

《蝉》教案一、教学目的:1、学习通过细致观察,用拟人等文艺性手法和准确明晰的语言,说明一种动物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的方法。

2、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拟人等文艺手法的运用。

2、难点: 本文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三、教学时数:自读课文一课时四、教学步骤:预习思考题:1、画出本文的结构示意图。

2、找出本文的修辞手法。

字词正音:蜣qiāng(屎壳郎) 窠kē(鸟兽做的窝) 墁màn(用砖或石块铺地面)纤xiān(细小)蚋ruì(小昆虫,体长两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和牲畜的血液)鳍qí(鱼类的运动器官) 曝pù(晒)词语补释:喧嚣: 声音杂乱,不清静。

匹敌: (qǐ)对等,相称。

罅隙: 缝隙。

腾跃: 跳跃。

开合自如: 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倒楣: 遭遇不好。

(也作倒霉)无动于衷: 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作者简介:让·亨·法布尔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这与作者长期接触大自然和喜爱文学,酷爱诗歌分不开。

少年时期的法布尔家境贫苦,为了帮助贴补家用,便担当起给人放鸭的劳动。

正是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少年法布尔爱上了昆虫研究这一行。

由于他对各种昆虫的精细的持久的观察,他笔下的昆虫故事都显得多生动有趣,而且还带上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观察的烙印,使他的作品更富有深刻的意义。

par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

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本文属科学小品,是介绍动物生态的说明文。

par 结构示意图:1、幼虫的洞口蝉的地穴2、幼虫的穴道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3、幼虫出穴后蝉1、蝉的产卵四年地底下的生活,一个2、蝉卵的敌人月阳光中的歌唱蝉的卵从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3、蝉卵的孵化4、幼虫的活动注: 加线部分为观察细致的部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 诵读欣赏 蝉赏析素材 苏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 诵读欣赏 蝉赏析素材 苏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世界诵读欣赏蝉赏析素材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世界诵读欣赏蝉赏析素材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世界诵读欣赏蝉赏析素材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蝉》赏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是短文两篇,其中有香港作家小思的一篇优美精致的散文《蝉》,短文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一直使用抑的笔法。

当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作者的情感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

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作者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赞美蝉,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最后以一句“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结束全文。

而这最后一句中“宽恕"一词甚难理解,本文就是对此做个简单梳理。

要理解“宽恕"的内涵,我们首先要梳理出作者对蝉的态度情感的变化:1、厌烦: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一个“烦"字,情感全出,一“很”字,使厌恶之情添加十分,同时,这一“很"与前文的“还……就……”、“更”等虚词组成一个情感递进链,将作者对蝉鸣之声的厌恶至极情绪展现的淋漓尽致,也与下文明白蝉的生活之后所表达的肃然起敬之情呼应,使文章波澜起伏.2、好奇:那么小,声音却那么的响,竟响彻一个夏天!作者拾得一只病蝉,仔细观察了一下,发出“那么小,声音却那么的响,竟响彻一个夏天!”的惊叹。

一个“竟"字表明作者对形体弱小但响声洪亮,持续时间之长的蝉声的厌恶与吃惊,作者似乎在说:“你这么小,有什么好叫的?你叫就叫算了,干嘛叫的这么响?你响就响了,干嘛响的这么久?让人不得安宁,真是一只令人厌烦该死的蝉!"当然,这埋怨的背后似有淡淡的疑问:这么小的身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量?这就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蝉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蝉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蝉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该文作者: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毕业于亚威农师范学校,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众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蝉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蝉》教案名言导入“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

”——法布尔板书课题:《蝉》。

作品简介《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

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上进程。

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学习目标1、积存生字词,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重点)2、掌控科学小品文的写作特点;(难点)3、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写作手法;(重点)4、感悟文中渗透的人文主义情怀。

(难点)《蝉》原文及翻译蝉是我的邻居。

一到夏天,蝉就占据了我屋子前面的树。

屋里我是主人,屋外却是蝉的天下。

我爱好视察蝉脱壳。

幼虫蜕皮是从背上开始的。

外面的一层旧皮从背上裂开,露出淡绿色的蝉来。

先出来的是头,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和折叠着的翅膀,只留下腹部还在那旧皮里。

蝉脱壳的时候,可以说是表演一种惊奇的体操。

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来,头向下倒挂着,本来折叠着的翅膀打开了,尽力伸直。

接着,尽力把身体翻上去,用前爪钩住那层旧皮,使它从那层旧皮里完全蜕出来。

那些旧皮就只剩个空壳,成了蝉蜕。

全部进程大约要半个小时。

刚蜕皮的蝉,用前爪把自己挂在蜕下来的空壳上,在微风里跳动,样子很脆弱,色彩还是绿的,直到变成棕色,就跟平常的蝉一样了。

雄蝉是天才的乐师。

它的腹部有发声器,能发出声音。

每年夏天,大致有两个月的时间,蝉的乐声总在我耳边。

我常常看见一些蝉停息在树枝上,一动不动地狂饮树皮里的水分。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1、接触动物世界,了解一些动物,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3、学习辨别文章的优劣,选择指定内容的文章,能初步理解并向别人推荐。

4、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向别人介绍。

5、积极参加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进行社会宣传单元课时安排:共17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松鼠》2课时《松树金龟子》2课时《国宝一一大熊猫》2课时《夏天的昆虫》2课时《黔之驴》2课时诵读欣赏《蝉》1课时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虚词学习与交流》2课时、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我们将跟随着布丰、法布尔等数位作家一起走进神奇而美妙的“动物世界”。

在这个星球上,和我们最亲近的物种之一就是动物。

各种动物都以其自身的特点,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动物世界”。

初一学生年龄还小,天真烂漫,对自然界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相信不论是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还是憨态可掬、温厚活泼的大熊猫,庞大而技穷的黔之驴,都将会使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学习这个单元,可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了解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味文中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此外,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能积极地开展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单元的写作教学着眼于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抓住某一种动物的特点,使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别人介绍,能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学习内容,确定探究专题课前学习:1、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收集各种动物的相关知识。

课堂学习: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第四块:学习评价第2课时《松鼠》(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介绍的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欣赏蝉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

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

一、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虞世南:初唐诗人,书法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2、解释。

1)、饮:
2)、籍:
3)、绥:
4)、清露:
5)、流响:
3、你能说出3个含蝉的成语吗?
问题一: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2)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3)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4)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问题二:虞世南的《蝉》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这是一首咏物诗,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表面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表面是咏物其实是咏人。

那是因为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

诗的最后点评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

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

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凭借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系和捧场所能得到的。

二、合作探究。

1.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2.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句可以说是虞世南的《蝉》一诗的点睛之笔,你认为这两句诗妙在何处?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怎么理解这个字的含义?
4、赏析“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三、知识拓展。

1、这首诗借蝉抒怀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四、课堂检测。

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

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________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

3、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

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

“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

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唱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