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地下水地质作用1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3.地下水地质作用-剥蚀作用
岩 溶 地 形-石芽
石芽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3.地下水地质作用-剥蚀作用
岩 溶 地 形-石 林
石林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3.地下水地质作用-剥蚀作用
云南 石林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3.地下水地质作用-剥蚀作用
1.地下水的一般特征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2.地下水的基 本 类 型
地下岩土含水情况可分为两个带
包气带
固体颗粒+水+气,3相 固体颗粒+水,2相
包水带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2.地下水的基 本 类 型
按埋藏条件划分
包 气 带 水 潜 水 承 压 水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1.地下水的一般特征
地 下 水 的 运 动 条 件 - 空 隙-裂隙
裂隙: 存在于 坚硬岩 石中的 裂缝状 空隙称 裂隙
裂隙主要是地壳运动对岩石造成破坏而形成的, 岩石成岩时及在地表遭受风化也会形成裂隙。 岩石的裂隙率一般比松散泥积物的孔隙率小得 多。裂隙率常小于3%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隔水层
可以透水,渗透系数较大的 地层。但(目前)不一定含水
透水层
相对不透水的岩层。它可以 是饱水的粘土层,也可以是 致密完整的基岩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1.地下水的一般特征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地下水补给
含水层从外界获得水
地下水排泄
含水层失去水
大气降水
蒸发
地表水渗入
泉 泉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一、地下水的贮存(一)岩土中的空隙1、孔隙松散岩土(如粘土、砂土、砾石等)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存在的空隙,称为孔隙。
岩石中孔隙体积的多少直接影响储容地下水的能力大小。
孔隙体积的多少可用孔隙度(n)表示。
孔隙度是孔隙体积(Vn)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V)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即:或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土的密实程度及分选性。
此外,颗粒形状和胶结程度对孔隙度也有影响。
岩石越疏松、分选性越好,孔隙度越大。
相反,岩石越紧密图)或分选性越差,孔隙度越小。
孔隙若被胶结物充填,则孔隙度变小。
几种典型松散岩土的孔隙度的参考值2、裂隙固结的坚硬岩石受地壳运动及其它内外地质营力作用的影响产生的空隙,称为裂隙。
裂隙发育程度除与岩石受力条件有关外,还与岩性有关,坚脆的岩石裂隙发育,透水性好,质软具塑性的岩石裂隙不发育,透水性差。
裂隙的多少用裂隙率(Kt)表示,裂隙率是裂隙体积(Vt)与包括裂隙体积在内的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几中岩石裂隙的参考值3、溶隙可溶岩(石灰岩、白云岩等)中的裂隙经地下水长期溶蚀而形成的空隙称溶隙。
溶隙的发育程度用溶隙率(K k)表示,溶隙率(K k )是溶隙的体积(V k )与包括溶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V)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研究岩石的空隙时,不仅要研究空隙的多少,还要研究空隙的大小、空隙间的连通性和分布规律。
松散土孔隙的大小和分布都比较均匀,且连通性好,所以,孔隙度可表征一定范围内孔隙的发育情况,岩石裂隙无论其宽度、长度和连通性差异都很大,分布也不均匀,因此,裂隙率只能代表被测定范围内裂隙的发育程度;溶隙大小相差悬殊,分布很不均匀,连通性更差,所以,溶隙率的代表性更差。
(二)岩土中水的存在形式1、气态水气态水,即水蒸气,存在于未饱和的岩土空隙中。
岩土中的气态水可由大气中的气态水进人地下形成,也可由地下液态水蒸发而成。
气态水有极大的活动性,可随空气流动而流动,也可由绝对湿度大的部位向绝对湿度小的部位运移。
第十一章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特点:分布范围小,水量有限,受气候 及季节变化影响大。
潜水面的起伏
潜水面波状起伏与地形起伏大致相似。 重力影响下,沿潜水面倾斜方向流向低处。
承 压 水
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如果穿 过隔水层顶板,承压水能沿着钻孔上升到一 定高度,甚至喷出地表,形成自流井。 承压水 与自流井
承压水的补给与排泄
地下水的类型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
地下水的赋存状态
吸着水:靠分子引力吸附在土壤和岩石 颗粒表面的水; 薄膜水:包围在吸着水外层,可以从厚 处向薄处“移动”,少部分被植物吸收。 毛细管水:受表面张力保留在毛细管中, 易被植物吸收。
重力水:受重力影响自由流动 ,地下水 最重要的赋存状态,人类利用的直接水源。
落 水 洞
喀斯特地貌-桂林
喀斯特地貌-溶洞
地下水沿可溶性岩层构造面-层面、节 理面、断裂面等,进行溶蚀及剥蚀形成的地 下洞穴。 形成初期,裂隙孔道小,地下水以溶蚀 为主;随空洞扩大,产生机械冲刷作用,小 空洞扩大互相连通。
潜水面附近地下水活动强烈,溶洞迂回 曲折,沿潜水面延伸形成溶洞系统。
溶洞的形成
第十一章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1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和松散堆积 物空隙中的水。来源: 渗透水: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面流 水从地面渗入地下; 凝结水:水蒸汽凝成水滴后渗于地下; 岩浆水:地下岩浆活动释放的水; 埋藏水:古老沉积物空隙中的水。
第十一章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向斜盆地或单斜盆地适宜形成承压水。 通过补给区接受大气降水,在排泄区排泄。 承压水- 理想和稳 定的地下 水源。
承压水、潜水和包气带水
承压水只有在含水层出露地表才能获得 补给,承压水被大量开采之后,水位将持续 下降,甚至 枯竭。不可 认为这种水 源“取之不 尽,用之不 竭” 。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技术专业知识点、浏览量大标题与数值分析一、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概述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它在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主要是指地下水在地球内部和地表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地下水在岩石和土壤中流动时,会对岩石和土壤产生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这些作用会影响地下的稳定性和地表的变化。
因此,对地下水的地质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对于保护水资源、防止地质灾害、合理利用地下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1.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颜色、气味、透明度、密度、表面张力等。
地下水的温度通常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近,但在地下深处,由于地球内部的影响,水温可能会升高。
地下水的颜色通常为无色或浅色,但受到污染或含有某些化学物质时,颜色可能会发生变化。
地下水的气味通常为无味或略有泥土味,但受到污染时,可能会出现异味。
地下水的透明度通常较低,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和溶解物质。
地下水的密度通常比地表水低,因为地下水中含有的矿物质和溶解物质较少。
地下水的表面张力通常较低,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溶解物质。
2.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取决于周围环境和岩石的性质。
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包括钙离子、镁离子、钠离子、钾离子等,这些离子主要来自于岩石的风化和溶解。
此外,地下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溶解气体和有机物,这些物质的含量通常较低,但会受到污染的影响。
三、地下水的水力学特征1.地下水的流动特征地下水在地下的流动过程中,会受到周围岩石和土壤的限制和影响。
因此,地下水的流动速度通常较慢,流动路径也不规则。
在某些情况下,地下水可能会在地表以下较深处形成蓄水层,这些蓄水层的水位可能会受到气候、地形、地质等因素的影响。
2.地下水的压力特征地下水的压力通常来自于水的重力和水深度的压力。
在地下深处,由于岩石和土壤的限制,水的压力可能会增大。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ppt46页
第一节 地下水概述
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松散
沉积物和岩石空隙(孔隙/裂
岩石
隙)中的水。
颗粒
孔隙
井水和泉是它的露头。
裂隙
地下水是改造地表的重要
岩石
地质营力。
基块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1、岩石的空隙
影响地下水量及运动特点(或地质作用) 的是岩石中空隙的数量、大小及连通情况等。 表述它们的参数是孔隙度、渗透率。
长,能充分的溶解其流经区的可溶性物质,因此地 下水中含有较多的溶解物质,并随着地下水的运动 而被搬运。
石灰岩地区中庞大的 洞穴系统就是被地下水 溶蚀搬运而形成的。
(二)地下水的化学沉积作用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以化学沉积作用为主。 化学沉积作用的原因主要有:过饱和沉积(压力、 水温降低,蒸发),置换作用
泉
D 断层泉
砂岩 潜水面
2.根据泉水运动的特点分为:
泉
A 上升泉;B 下降泉
3.按泉水温度以20℃为界分为:
页岩
泉
断层的地 表露头
砂岩 潜水面
A 冷泉;B 温泉
水
页岩
3.按泉水温度分为:
A 冷泉;B 温泉
一般将泉水温度超过20℃的泉称为温泉。温泉是地热异 常的一种显示方式,是地下热能的天然露头。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三、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第二节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与地下水的类型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一、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地下水在缓慢的运动过程中,不断对周围的岩 石进行着破坏和改造,称为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对岩层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
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流经的岩石可产生破坏作用,并把破坏的产物从一地搬运到另一地,在适宜的条件下再沉积下来。
因此,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包括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剥蚀作用地下水的剥蚀作用是在地下进行的,所以又称为潜蚀作用。
按作用的方式分为机械潜蚀作用与化学溶蚀作用。
工程地质学中的潜蚀概念不包括可溶性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
① 机械潜蚀作用。
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土、石的冲刷破坏作用。
地下水在土、石中渗透,水体分散,流速缓慢,动能很小,机械冲刷力量微弱,只能将松散堆积物中颗粒细小的粉沙、泥土物质冲走,使其结构变松,孔隙扩大。
但经过长时间的冲刷作用,也可以形成地下空洞,甚至引起地面陷落,出现落水洞和洼地。
这种现象常见于黄土发育地区。
疏松的钙质粉砂岩也易受到冲刷破坏。
地下水充满松散沉积物的孔隙时,水可润滑、削弱、以至破坏颗粒间的结合力,产生流沙现象;或浸润粘土物质,使之具有可塑性,引起粘土体积膨胀,导致土层蠕动和变形。
② 化学溶蚀作用。
地下水可溶解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破坏作用,又称喀斯特作用。
地下水中普遍含有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这种水是一种较强的溶剂,它能溶解碳酸盐岩(如石灰岩,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使碳酸盐变为溶于水的重碳酸盐,随水流失。
碳酸盐岩中常发育裂隙,更易遭受溶蚀,岩石中的裂隙逐渐扩大成溶隙或洞穴。
在碳酸盐岩地区,喀斯特作用可产生一系列如溶沟、石芽、溶洼、溶柱、落水洞、溶洞、暗河、地下湖和石林等喀斯特地形。
搬运作用地下水将其剥蚀产物沿垂直或水平运动方向进行搬运。
由于流速缓慢,地下水的机械搬运力较小,一般只能携带粉沙、细沙前进。
只有流动在较大洞穴中的地下河,才具有较大的机械动力,能搬运数量较多、粒径较大的砂和砾石,并在搬运过程中稍具分选作用和磨圆作用,这些特征类似于地表河流。
地下水主要进行化学搬运。
化学搬运的溶质成分取决于地下水流经地区的岩石性质和风化状况,通常以重碳酸盐为主,氯化物、硫酸盐、氢氧化物较少。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与微生物的相关知识点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与微生物的相关知识点一、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概述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它在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储存和变化等过程,这些过程受到地质构造、地貌形态、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地下水的形成地下水主要形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作用。
在雨水或雪水下渗过程中,水会溶解并携带大量的溶解物质,如二氧化碳、矿物质和有机物等。
这些物质在地下水中积累并随着水的流动而迁移,形成了地下水的化学和生物特性。
三、地下水的运动地下水的运动受到地下岩层和土壤的物理性质、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运动过程中,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会发生改变,这主要与水中的物质发生溶解、沉淀、过滤和生物作用等有关。
四、地下水的储存和变化地下水被储存在地下岩层和土壤的空隙中,其储存量和流动性能取决于空隙的大小和连通性。
地下水的水位和水量会随着气候条件、地下水流动速度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五、地下水与微生物的关系地下水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地下水的化学和生物特性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可以影响地下水的溶解和沉淀过程,改变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和营养物质的循环。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可以利用地下水中的有机物进行代谢活动,产生能量并影响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六、微生物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微生物在地下水中的活动可以影响水的质量。
一些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物并产生酸性物质,降低地下水的pH值并导致水质恶化。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在地下水中繁殖并形成生物膜,影响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一些致病微生物也可能存在于地下水中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因此,对地下水进行微生物检测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七、总结地下水是地球上宝贵的资源之一,它在地表水和大气水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和微生物活动对水的形成、运动、储存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利用并为人类服务。
11第十一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PPT课件
❖(2)饱水带(saturation zone)-
地下水下渗时,因遇隔水层阻隔而汇聚起来, 当水充满了孔隙时,则形成饱水带。饱水带 的水具有自由水面。又称为地下水的水平运 动带
❖ (3)自由水面(地下水面)-饱水带
与包气带的界面就是饱水带的自由水面,它 随季节或气候变化而变化。当干旱季节,蒸 发量大于补给量时,自由水面会下降。因而 在饱水带和包气带间存在一个季节变动带
三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 据地下水的运动状态、埋藏条件,可以将地 下水分为:
❖(1)包气带水(aoration zone water) -是埋藏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主要以吸附
水、薄膜水和毛细水形成存在
(2) 潜水(phceatic water)
潜水埋藏于地表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是具有 自由水面的地下水。潜水的自由水面称为潜水 面,其上无稳定的隔水层,可以直接接受大气 降水、地表水及其他水源的补给
❖ 这种作用可使岩石中的孔隙或裂隙逐渐扩大,以至 发育成巨大的洞穴,并形成一些独特的地形形态和 沉积物
❖ 岩溶作用形成的地形称岩溶地形(或喀斯特地形) (karst landform)
❖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自然现象可统称为岩溶现象或 喀斯特现象
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力 与地下水中CO2的含量有关
❖3 毛细水(capillary water):若水量增多,孔 隙孔径小,水受表面张力作用逆重力方向运 动称毛细水
❖4 重力水(gravity water):若孔隙孔径大,水 的重力大于表面张力和静电引力时,水受重 力影响而发生垂直渗流,这种水称为重力水
二 地下水的运动特点
❖ 多数情况下地下水都以重力水状态运动
工程地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ppt课件
59-27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潜水的补给
含水层中地下水从外部(如大气降水、 地表水等)获得大量补充的过程称为地下水 的补给。
59-29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59-24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⑷当岩层透水性变好,潜水面坡度变缓。
岩层透水性的影响
59-25
潜水等水位线图
潜水等水位线图是根据所在地区各水文地质点(井、 钻孔、试坑和泉等),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所测得的潜 水面的水位标高编制而成的。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承压盆地
此类承压水的水位受到气候及地形的控制, 往往具有较好的径流条件。
59-38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一)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
包气带水 潜水 承压水
59-17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包气带水 是指存在于地面以下包气带中的水。
59-18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包气带水——包气带或不饱和带中的地下水。以气态水、
吸附水、重力水和毛细水等状态存在。
2、潜水 ——埋藏在地面以下,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具有 自由表面(潜水面)的水。
3、层间水、承压水 ——埋藏在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有一定的静压力的层间水称为承压水。
裂隙:岩石中的裂缝。 裂隙率:岩石中裂缝的总 体积和岩石体积之比。
洞穴:可溶性岩石溶蚀后形 成的孔洞。 喀斯特率:溶洞总体积和 岩石总体积之比。
空隙度决定了岩石储水的量
2、岩石的透水性:岩石或土层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影响因素:空隙大小、空隙多少及连通情况。 透水性影响地下水的流速。
透水层:能够透过地下水的岩层。 含水层:储满地下水的透水层。如砂岩层、砾岩层 以及裂隙发育的其它岩石。
一)化学溶蚀作用与岩溶地貌
1、溶蚀作用: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坏作用。
也称岩溶作用或喀斯特作用。
2、岩溶地貌(喀斯特):是指可溶性岩石在地下水 和地表水的共同破坏作用下,所形成的特殊地貌。
3、典型的岩溶地貌有:
①溶沟与石芽、石林;②溶蚀漏斗与落水洞;③溶蚀洼地; ④溶洞与地
三、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
补给-含水层从外界获得水:降水渗入、河水 排泄-含水层失去水:蒸发、泉、入河
地下径流:地下水从补给区向排泄区流动的水流
泉
——地下水在地表的天然出露,叫做泉。
泉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 谷中及山麓边缘,平原地区极为少 见。
地表
泉
泉的分类:
1.根据成因分为:
A 裂隙泉、B 溶洞泉、C 接触泉、
1、地下水的运动速度:
一般以缓慢渗透方式为主,流速很小。一昼夜流 几米至几十米左右。 影响因素:孔隙性质、潜水层的倾斜情况以及地温等
2、地下水的运动方向: 近似看作沿潜水面作近水 平方向的运动
包气带水:上往下运动; 潜水:从高处往低处排泄(即由分水岭往沟谷或河、
湖面)运动 层间水:顺层从水头高处往低处流动。
自流井——当打井凿穿上部隔水层时,承压水自行喷溢 出地表,形成自流井。
根据含水层空隙性质地下水的分类
1、孔隙水: 存在于孔隙中,一般呈均匀而连续的层状分布。
2、裂隙水: 存在于裂隙中。有层状裂隙水、脉状裂隙水。
3、喀斯特水: 存在于可溶性岩石的溶蚀裂隙、洞穴、暗河中。
三、各种地下水的运动方式及特点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三、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第二节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与地下水的类型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一、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地下水在缓慢的运动过程中,不断对周围的岩 石进行着破坏和改造,称为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潜蚀作用以机械潜蚀(冲 刷)和化学溶蚀方式进行。但 以发生在可溶性岩石区的化学 溶蚀为主。
外动力地质作用
第本九章章内风容化作用
第十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十一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十二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第十三章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 第十四章 风的地质作用 第十五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
第十一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地下水概述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三、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HCO3- 、SO42-、 Cl-)、有机质、微生物。
地下水中含量高的元素:O、Ca、Mg、Na、K、Cl
O2若在地下水中大量存在可构成氧化环境。而H2S 则是缺氧条件下的还原环境的产物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矿化度:地下水所含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和化 合物总含量。
矿化度低-含HCO3-、Ca2+、Mg2+为主 矿化度高-含Cl- 、Na+为主 矿化度中等-含SO42+、Na+、Ca2+为主
不透水层(又称为隔水层):不能透过地下水的岩层。 如粘土岩、页岩、细粉砂岩、岩浆岩、变质岩等。
3、地下水面(潜水面):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岩石中 空隙被地下水充满地带的上界水面。它具有自由表面
潜水面随地形起伏而变化,形成潜水流从高处向低处流动。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地下水中溶有气体(O2、N2、CO2、CH4、H2S 等)、胶体、离子(Ca2+、Mg2+、Na+、K+,以及
第二节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与地下水的类型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地下水概述
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松散
沉积物和岩石空隙(孔隙/裂
岩石
隙)中的水。
颗粒
孔隙
井水和泉是它的露头。
裂隙
地下水是改造地表的重要
岩石
地质营力。
基块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1、岩石的空隙
影响地下水量及运动特点(或地质作用) 的是岩石中空隙的数量、大小及连通情况等。 表述它们的参数是孔隙度、渗透率。
泉
D 断层泉
砂岩 潜水面
2.根据泉水运动的特点分为:
泉
A 上升泉;B 下降泉
3.按泉水温度以20℃为界分为:
页岩
泉
断层的地 表露头
砂岩 潜水面
A 冷泉;B 温泉
水
页岩
3.按泉水温度分为:
A 冷泉;B 温泉
一般将泉水温度超过20℃的泉称为温泉。温泉是地热异 常的一种显示方式,是地下热能的天然露头。
本章内容
潜水面以上,岩石中空 隙中液态水不饱和的区域, 称为包气带 潜水面以下,岩石空隙 中充满水的区域,称为饱 和带 雨季、旱季潜水面之间 为暂时饱和带。
地表
未饱和带(包气带/渗流带)
潜水 面
孔隙中为 水和空气
孔隙全部 被水充满
饱和带(潜流带)
饱气带水与饱和带水的运动
二、地下水类型:
按照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1、岩石的空隙
岩石空隙按成因划分为:孔隙、裂隙和洞穴。
孔隙:岩石颗粒之间的空隙 孔隙度:岩石中孔隙体积所占 的比例;
η=Vn/V×100%
影响孔隙度的因素: A颗粒的粗细; B分选程度; C颗粒形状; D胶结程度。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1、岩石的空隙 岩石空隙按成因划分为:孔隙、裂隙和洞穴。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三、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第二节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与地下水的类型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二节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与地下水的类型
一、地下水的垂直分带
按地下水在地下空隙中的埋藏、充填情况,地下水分 布空间分为包气带、饱和带及其间的暂时饱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