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地下水地质作用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动力地质作用
第本九章章内风容化作用
第十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十一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十二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第十三章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 第十四章 风的地质作用 第十五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
第十一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地下水概述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三、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裂隙:岩石中的裂缝。 裂隙率:岩石中裂缝的总 体积和岩石体积之比。
洞穴:可溶性岩石溶蚀后形 成的孔洞。 喀斯特率:溶洞总体积和 岩石总体积之比。
空隙度决定了岩石储水的量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石的透水性:岩石或土层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影响因素:空隙大小、空隙多少及连通情况。 透水性影响地下水的流速。
透水层:能够透过地下水的岩层。 含水层:储满地下水的透水层。如砂岩层、砾岩层 以及裂隙发育的其它岩石。
HCO3- 、SO42-、 Cl-)、有机质、微生物。
地下水中含量高的元素:O、Ca、Mg、Na、K、Cl
O2若在地下水中大量存在可构成氧化环境。而H2S 则是缺氧条件下的还原环境的产物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矿化度:地下水所含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和化 合物总含量。
矿化度低-含HCO3-、Ca2+、Mg2+为主 矿化度高-含Cl- 、Na+为主 矿化度中等-含SO42+、Na+、Ca2+为主
三、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
补给-含水层从外界获得水:降水渗入、河水 排泄-含水层失去水:蒸发、泉、入河
地下径流:地下水从补给区向排泄区流动的水流
泉
——地下水在地表的天然出露,叫做泉。
泉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 谷中及山麓边缘,平原地区极为少 见。
地表
泉
泉的分类:
1.根据成因分为:
A 裂隙泉、B 溶洞泉、C 接触泉、
潜水面以上,岩石中空 隙中液态水不饱和的区域, 称为包气带 潜水面以下,岩石空隙 中充满水的区域,称为饱 和带 雨季、旱季潜水面之间 为暂时饱和带。
地表
未饱和带(包气带/渗流带)
潜水 面
孔隙中为 水和空气
孔隙全部 被水充满
饱和带(潜流带)
饱气带水与饱和带水的运动
二、地下水类型:
按照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1、岩石的空隙
岩石空隙按成因划分为:孔隙、裂隙和洞穴。
孔隙:岩石颗粒之间的空隙 孔隙度:岩石中孔隙体积所占 的比例;
η=Vn/V×100%
影响孔隙度的因素: A颗粒的粗细; B分选程度; C颗粒形状; D胶结程度。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1、岩石的空隙 岩石空隙按成因划分为:孔隙、裂隙和洞穴。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三、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第二节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与地下水的类型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一、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地下水在缓慢的运动过程中,不断对周围的岩 石进行着破坏和改造,称为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潜蚀作用以机械潜蚀(冲 刷)和化学溶蚀方式进行。但 以发生在可溶性岩石区的化学 溶蚀为主。
第二节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与地下水的类型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地下水概述
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松散
沉积物和岩石空隙(孔隙/裂
岩石
隙)中的水。
颗粒
孔隙
井水和泉是它的露头。
裂隙
地下水是改造地表的重要
岩石
地质营力。
基块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1、岩石的空隙
影响地下水量及运动特点(或地质作用) 的是岩石中空隙的数量、大小及连通情况等。 表述它们的参数是孔隙度、渗透率。
上层滞水:不饱和带中局部隔水 层上的含水层中的水
1、包气带水——包气带或不饱和带中的地下水。以气态水、
吸附水、重力水和毛细水等状态存在。
2、潜水 ——埋藏在地面以下,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具有 自由表面(潜水面)的水。
3、层间水、承压水 ——埋藏在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有一定的静压力的层间水称为承压水。
不透水层(又称为隔水层):不能透过地下水的岩层。 如粘土岩、页岩、细粉砂岩、岩浆岩、变质岩等。
3、地下水面(潜水面):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岩石中 空隙被地下水充满地带的上界水面。它具有自由表面
潜水面随地形起伏而变化,形成潜水流从高处向低处流动。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地下水中溶有气体(O2、N2、CO2、CH4、H2S 等)、胶体、离子(Ca2+、Mg2+、Na+、K+,以及
一)化学溶蚀作用与岩溶地貌
1、溶蚀作用: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坏作用。
也称岩溶作用或喀斯特作用。
2、岩溶地貌(喀斯特):是指可溶性岩石在地下水 和地表水的共同破坏作用下,所形成的特殊地貌。
3、典型的岩溶地貌有:
①溶沟与石芽、石林;②溶蚀漏斗与落水洞;③溶蚀洼地; ④溶洞与地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三、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第二节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与地下水的类型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二节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与地下水的类型
一、地下水的垂直分带
按地下水在地下空隙中的埋藏、充填情况,地下水分 布空间分为包气带、饱和带及其间的暂时饱和带:
自流井——当打井凿穿上部隔水层时,承压水自行喷溢 出地表,形成自流井。
根据含水层空隙性质地下水的分类
1、孔隙水: 存在于孔隙中,一般呈均匀而连续的层状分布。
2、裂隙水: 存在于裂隙中。有层状裂隙水、脉状裂隙水。
3、喀斯特水: 存在于可溶性岩石的溶蚀裂隙、洞穴、暗河中。
三、各种地下水的运动方式及特点
泉
D 断层泉
砂岩 潜水面
2.根据泉水运动的特点分为:
泉
A 上升泉;B 下降泉
3.按泉水温度以20℃为界分为:
页岩
泉
断层的地 表露头
砂岩 潜水面
A 冷泉;B 温泉
水
页岩
3.按泉水温度分为:
A 冷泉;B 温泉
一般将泉水温度超过20℃的泉称为温泉。温泉是地热异 常的一种显示方式,是地下热能的天然露头。
本章内容
1、地下水的运动速度:
一般以缓慢渗透方式为主,流速很小。一昼夜流 几米至几十米左右。 影响因素:孔隙性质、潜水层的倾斜情况以及地温等
2、地下水的运动方向: 近似看作沿潜水面作近水 平方向的运动
包气带水:上往下运动; 潜水:从高处往低处排泄(即由分水岭往沟谷或河、
湖面)运动 层间水:顺层从水头高处往低处流动。
第本九章章内风容化作用
第十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十一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十二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第十三章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 第十四章 风的地质作用 第十五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
第十一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地下水概述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三、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裂隙:岩石中的裂缝。 裂隙率:岩石中裂缝的总 体积和岩石体积之比。
洞穴:可溶性岩石溶蚀后形 成的孔洞。 喀斯特率:溶洞总体积和 岩石总体积之比。
空隙度决定了岩石储水的量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石的透水性:岩石或土层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影响因素:空隙大小、空隙多少及连通情况。 透水性影响地下水的流速。
透水层:能够透过地下水的岩层。 含水层:储满地下水的透水层。如砂岩层、砾岩层 以及裂隙发育的其它岩石。
HCO3- 、SO42-、 Cl-)、有机质、微生物。
地下水中含量高的元素:O、Ca、Mg、Na、K、Cl
O2若在地下水中大量存在可构成氧化环境。而H2S 则是缺氧条件下的还原环境的产物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矿化度:地下水所含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和化 合物总含量。
矿化度低-含HCO3-、Ca2+、Mg2+为主 矿化度高-含Cl- 、Na+为主 矿化度中等-含SO42+、Na+、Ca2+为主
三、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
补给-含水层从外界获得水:降水渗入、河水 排泄-含水层失去水:蒸发、泉、入河
地下径流:地下水从补给区向排泄区流动的水流
泉
——地下水在地表的天然出露,叫做泉。
泉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 谷中及山麓边缘,平原地区极为少 见。
地表
泉
泉的分类:
1.根据成因分为:
A 裂隙泉、B 溶洞泉、C 接触泉、
潜水面以上,岩石中空 隙中液态水不饱和的区域, 称为包气带 潜水面以下,岩石空隙 中充满水的区域,称为饱 和带 雨季、旱季潜水面之间 为暂时饱和带。
地表
未饱和带(包气带/渗流带)
潜水 面
孔隙中为 水和空气
孔隙全部 被水充满
饱和带(潜流带)
饱气带水与饱和带水的运动
二、地下水类型:
按照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1、岩石的空隙
岩石空隙按成因划分为:孔隙、裂隙和洞穴。
孔隙:岩石颗粒之间的空隙 孔隙度:岩石中孔隙体积所占 的比例;
η=Vn/V×100%
影响孔隙度的因素: A颗粒的粗细; B分选程度; C颗粒形状; D胶结程度。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1、岩石的空隙 岩石空隙按成因划分为:孔隙、裂隙和洞穴。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三、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第二节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与地下水的类型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一、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地下水在缓慢的运动过程中,不断对周围的岩 石进行着破坏和改造,称为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潜蚀作用以机械潜蚀(冲 刷)和化学溶蚀方式进行。但 以发生在可溶性岩石区的化学 溶蚀为主。
第二节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与地下水的类型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地下水概述
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松散
沉积物和岩石空隙(孔隙/裂
岩石
隙)中的水。
颗粒
孔隙
井水和泉是它的露头。
裂隙
地下水是改造地表的重要
岩石
地质营力。
基块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1、岩石的空隙
影响地下水量及运动特点(或地质作用) 的是岩石中空隙的数量、大小及连通情况等。 表述它们的参数是孔隙度、渗透率。
上层滞水:不饱和带中局部隔水 层上的含水层中的水
1、包气带水——包气带或不饱和带中的地下水。以气态水、
吸附水、重力水和毛细水等状态存在。
2、潜水 ——埋藏在地面以下,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具有 自由表面(潜水面)的水。
3、层间水、承压水 ——埋藏在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有一定的静压力的层间水称为承压水。
不透水层(又称为隔水层):不能透过地下水的岩层。 如粘土岩、页岩、细粉砂岩、岩浆岩、变质岩等。
3、地下水面(潜水面):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岩石中 空隙被地下水充满地带的上界水面。它具有自由表面
潜水面随地形起伏而变化,形成潜水流从高处向低处流动。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地下水中溶有气体(O2、N2、CO2、CH4、H2S 等)、胶体、离子(Ca2+、Mg2+、Na+、K+,以及
一)化学溶蚀作用与岩溶地貌
1、溶蚀作用: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坏作用。
也称岩溶作用或喀斯特作用。
2、岩溶地貌(喀斯特):是指可溶性岩石在地下水 和地表水的共同破坏作用下,所形成的特殊地貌。
3、典型的岩溶地貌有:
①溶沟与石芽、石林;②溶蚀漏斗与落水洞;③溶蚀洼地; ④溶洞与地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三、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第二节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与地下水的类型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二节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与地下水的类型
一、地下水的垂直分带
按地下水在地下空隙中的埋藏、充填情况,地下水分 布空间分为包气带、饱和带及其间的暂时饱和带:
自流井——当打井凿穿上部隔水层时,承压水自行喷溢 出地表,形成自流井。
根据含水层空隙性质地下水的分类
1、孔隙水: 存在于孔隙中,一般呈均匀而连续的层状分布。
2、裂隙水: 存在于裂隙中。有层状裂隙水、脉状裂隙水。
3、喀斯特水: 存在于可溶性岩石的溶蚀裂隙、洞穴、暗河中。
三、各种地下水的运动方式及特点
泉
D 断层泉
砂岩 潜水面
2.根据泉水运动的特点分为:
泉
A 上升泉;B 下降泉
3.按泉水温度以20℃为界分为:
页岩
泉
断层的地 表露头
砂岩 潜水面
A 冷泉;B 温泉
水
页岩
3.按泉水温度分为:
A 冷泉;B 温泉
一般将泉水温度超过20℃的泉称为温泉。温泉是地热异 常的一种显示方式,是地下热能的天然露头。
本章内容
1、地下水的运动速度:
一般以缓慢渗透方式为主,流速很小。一昼夜流 几米至几十米左右。 影响因素:孔隙性质、潜水层的倾斜情况以及地温等
2、地下水的运动方向: 近似看作沿潜水面作近水 平方向的运动
包气带水:上往下运动; 潜水:从高处往低处排泄(即由分水岭往沟谷或河、
湖面)运动 层间水:顺层从水头高处往低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