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的功能及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糊不清,正如苏洵所言:“自唐衰,谱牒废绝,士大夫不讲, 而世人不载,于是乎由贱而贵者耻言其先,由贫而富者不录其 祖,而谱遂大废。”
家谱由皇室、贵族,进入普通百姓家,始自北宋,创立谱 例并被后人所遵循的,是欧阳修和苏洵。欧阳修的《< 欧阳氏 谱图 > 序》云:“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至 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又“凡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 详之”。苏洵先后写了《苏氏族谱》等 6 篇文章,论述了家谱 的体例等,其《族谱后录上篇》曰:“凡嫡子而后得为谱,为 谱者皆存其高祖……而其不及高祖者,自其得为谱者之父始, 而存其所宗之谱,皆以吾《谱》冠焉。”欧阳修、苏洵修谱的 体例,包括谱图序、谱图(世系表)、传记、谱例等,成为后 代家谱的基本定式,民间修谱多有采用,被称作欧、苏二体。 尤其“断自可见之世”更被奉为修谱圭臬。
47 决策探索 2017.12 上
CULTURE 文化 传统
重传统的体现。 先世考。又称分衍录、地望考等,主要是反映宗族的历史,
包括本姓来源、历次迁徙等,是确认家族姓氏来历、迁徙源流 的重要依据。有的家谱将历次迁徙路线都记载得非常清晰,有 利于寻根问祖。明清以来的家谱中大多有这些内容。
民国后期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家谱的纂修处于停滞。1984 年,国家档案局等三部门发出《关 于协助编好 < 中国家谱综合目录 > 的通知》后,尤其到了 90 年 代和 21 世纪初,绝大多数家族开始纂修、重修家谱,不少地方 成立了姓氏文化研讨会、宗族联谊会等,探讨姓氏的来源,交 流家谱纂修经验,海外华人也纷纷回老家寻根问祖、投资兴业。
家谱的体例如何?尽管各地各家族的家谱不尽一致,但是RE 文化 传统
客家族谱
在民国以前纂修的部头比较大的家谱中,基本上都包含下列内 容:谱名、谱序、凡例、目录、姓氏源流、先人传记、像赞、 恩荣录、五服图、仕宦录、世系、字辈、家规家训、艺文、祠 堂(郡望、堂号)、坟茔、谱论、余庆录、风俗礼仪、族产、 契约、领谱字号等。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纂修的家谱,由于 时代的变迁,像赞、恩荣录、五服图、仕宦录、余庆录、谱论、 风俗礼仪、族产、契约、领谱字号等,大多没有了。我们现在 把谱名等作一简单介绍。
CULTURE 文化
传统 发现 新书推荐 茶坊 官场微小说
家谱的功能及主要内容
文 / 本刊特约撰稿人 王全营
家谱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家谱】的释义是:“家 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汉语大词典》《辞 海》《辞源》等的释义与此基本相同。家谱的基本特征是记录 一个家族或宗族的血缘世系,主要作用在于明辨世系、尊宗敬 祖。家谱的价值和作用应该怎样定位?我们这里不妨引用两段 有关文件的内容作一解说。一是 1984 年 11 月,国家档案局、 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协助编好 < 中国家谱综合目 录 > 的通知》,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 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 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 展学术研究有着重要价植,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 用。”二是 2001 年 2 月,文化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协助编好<中 国家谱总目 > 的通知》,指出:“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 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 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 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 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 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 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 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 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这里对家谱的功能已经说得非常明白, 我们不需要再加解说。
谱名。家谱的谱名有多种,如:家谱、宗谱、族谱、家乘、 世谱、会谱、统谱、大成谱、房谱、支谱等。有的是会宗谱, 有的是支谱。不论叫家谱或是族谱、房谱,谱名前一定要注明 里籍或者郡望、堂号,有的还加上编修时间、次数。
谱序。谱序分为自序与他序两种。自序一般是主持纂修(重 修)主编撰写,主要记述修谱缘起、家族的历史渊源及迁徙经 历、修谱人员组成等。他序一般是请当时的名人所作的序,主
明、清时期,官府鼓励家谱的纂修,社会稳定的时候,全 国各地各家族,不论是望族还是乡村农家,普遍纂修、重修家 谱(族谱、宗谱),几乎达到了没有无谱之族的程度。
宋、元、明、清历代,许多著名的士大夫都曾亲自主持家 谱的纂修或者写有大量的谱序。如宋代的范仲淹、王安石、司 马光、朱熹等,明代的李善长、方孝孺、王世贞等,清代的袁枚、 钱谦益、李鸿章、张之洞等。
家谱是什么时候起源的?有人说古已有之,依据是《史记》 中的《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楚世家》《三代世表》 等篇目,比较详细地记录了黄帝等的历代世系,说这就是家谱 的滥觞。我们姑且听之。到了魏晋隋唐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等 的需要,官修的世家大族族谱比较繁盛。可惜经过唐末五代的 战乱,即使这些家族的家谱也大多散佚,家族的世系开始变得
目录。从谱序到每一卷、每一章的卷目都要列出来,以便 于索检。
姓氏源流。中国家谱素来讲究木本水源,因此,姓氏源流 是家谱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 的历史渊源、得姓始祖、开基(迁徙)始祖、各支派间关系甚 至改姓的原委等。族谱中追溯姓氏之渊源,大多追溯到三代分 封的诸侯国,甚至要和黄帝、炎帝拉上关系,说得姓始祖是黄 帝第几世孙,以此彰显家族的显赫。客观讲这也是中华文化尊
要是对该家族的赞美与希望。请名人写序是为了抬高本家族的 声望。重修的家谱除新序外,历次旧谱中的序文也要收录进去, 这样可以知道修谱的历史。
凡例。又称谱例、例言、修谱章程等,主要是阐明纂修家 谱的体例、纂修原则、记叙方法、收录范围、行文格式、图表 的应用,以及对入谱人物的标准、内容详略等作出规定,以便 修谱时有所遵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