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到底”让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更有效
初中《道德与法治》“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一案到底”教学法就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法律,进一步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理念、特点和实践方法入手,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
一、“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理念1.案例贴近生活,具体生动。
通过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案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法律的适用和作用,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案例涉及面广,涵盖多种法律知识。
通过一个个案例,可以涵盖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知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法治教育。
3.案例层次分明,易于把握。
案例的设定,可以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把握和理解。
4.案例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案例,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5.案例教学注重实效。
案例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注重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 整合案例资源,设计精彩案例。
老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收集案例资源,也可以从教科书、法律案例库等渠道获取案例,挑选合适的案例进行设计,注重案例的生动性和实用性。
2. 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提供学习指导。
在案例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相关的学习指导和指导思考,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设计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案例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享等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活跃度。
4. 强化法治教育理念,深化学生法治心理。
在案例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强调法治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通过以上实践方法,可以使“一案到底”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得到有效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
“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走近老师”为例
7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是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本文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走近老师”为例,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局限性要求实施“一案到底”教学法、“一案到底”教学法实际运用中的三大关键和“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具体操作实践研究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运用“一案到底”教学法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局限性要求实施“一案到底”教学法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个设计思路是这样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揭示矛盾与困惑—开展道德判断与价值选择—体验道德成长—形成行为与行为能力和方法的指导。
这样的设计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交流,通过不断体验感悟、引发学生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实现从认识、体验内化到践行反思的过程。
遵循这一设计思路,每一框内容的展开都包含着一条引领生活经验的线索。
这一线索只有在学生对其有着强烈的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才会有深入的讨论、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最终实现道德成长。
但是这样的设计,不可避免有以下几个问题。
1.设计的情境难以代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每一课的导入都是“运用你的经验”栏目,编者设计相关情境,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最后完成价值观的输入。
可是全国各地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用同一套教材,而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以笔者任教的农村学校为例,在教学“走近老师”中的“运用你的经验”时,教材设计的情境是:假如让你形容遇到过的老师(幼儿园、小学、初中),你会如何形容?在上述的三个不同阶段,教师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有了变化吗?回忆并分享老师对自己成长的帮助……教材中的案例并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别,同时也尽量兼顾各个阶层的学生,可是对于从小一起长大,单纯、淳朴的农村学生来说,他们没上过幼儿园,他们的老师基本一样,最重要的是他们还难以具体描述教师的不同以及具体量化教师的帮助,也就难以完成情境的导入。
2.情感难以代入“走近老师”这一课在“运用你的经验”后,共有3个探究与分享、1个相关链接、1个阅读感悟,如果一个链接用时5分钟,那么整堂课讲完探究与分享等教师事例,整节课也就结束了。
“一案到底”让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更有效
成“ 探究链 ” , 引导学 习者通过合作探 究获得 新知 , 进而提高综合探究能力和 学科 素质 的课 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 : 一案到底; 初 中政治 ; 有效教 学 在初 中政治教学 中, 采用 “ 一案到底” 的教学 方法 , 注意教学 案 : 来, 优势 明显 。 以上述 A、 B两位教师 的教学设计为例 , 教师 A采用
奇迹 的原因 , 让学生在情境体验 中, 感悟到我们要珍爱 自己的生命 。:
4 . “ 一案到底” ——精简资源 , 提高效率
“ 一案到底” 的教学 , 对材料进行多角度 、 深层次 的分析 、 提炼 ,
然后 , 继续播放采访 智利获救 矿工 的视频 , 自然得 出创造 生命 : 发挥材料的最大效能 , 从而用足材料 。在上述教师 B的教学中 , 所 奇迹还来 自于家庭 、 政府 乃至国际社会 的支持 和鼓舞 , 让 学生 感悟 : 使用的材料并不多 , 但教师 B采 用“ 智利矿难事件 ” 创设情境 , 并对 到我们要善待他人 的生命 。 ・ 情境进行深层挖 掘。这不仅精简课堂 , 去 除臃肿 , 还把更多 的时 间
猜这组数字代表 哪一新 闻事件? 以时事 导入 , 设下悬念 , 扣人心 弦。: 现 了情感迁移和知识 内化 , 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 位 , 更让学生在探
接着 , 播放 2 0 1 0年 8 月 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矿难事 故中矿工 - 究性学习 中获得了多维发展空 间。
在井下生 活 6 9天的珍贵视频 , 与学生一起探讨这次智利 创造 生命 :
在新课程理念下 , 自主探究成为教学活动 的核心 , 目的是让学 接着 , 采用课本 “ 探究 园” 中的情 景体验 “ 生命需 要坚强 和勇 : 到事半 功倍 的作用 。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研究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研究摘要:“一案到底”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生根据教师呈现的具体案例,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探讨案例的内容、事件发生的经过,回答教师基于案例提出的环环相扣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以“一案到底”教学法为研究核心,在明确“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含义、特点的基础上,从教学案例的选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实施等三方面提出了教学建议,致力于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培养初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及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一案到底”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学生文本,从当下生活实际出发,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得以通过教学引导,谨记学科知识,以此为导向优化自身道德品行。
然而,在实际教学课堂上,依然存在着“满堂灌”现象,学生只懂得聆听教师的讲解,缺乏主动思考意识和积极性,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尚且不牢靠,更遑论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案到底”教学法以系统连贯的案例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问题探究,不但能使学生从案例背后了解本课重点知识,更能使其分析生活实例的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选择其中适宜的内容作为自身行为准则。
因而,初中教师需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利用“一案到底”教学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阅读与分析案例、掌握知识、获得启示学习热情,提升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能力。
一、“一案到底”教学法概述(一)“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含义“一案到底”教学法属于案例教学法的一种,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的设置的情况,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和热点事件,选取同一主题下的若干案例;在将若干案例进行统整分析的过程中对设计出一个能够反映课程关键内容的主导案例,将这一主导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进程之中,通过讲授、提问、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深化学生对系统知识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升思考与探究能力、交流情感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一案到底”教学法与传统案例教学法的差别传统案例教学法,便是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正式开始之前,根据教学目标,搜集与教学内容契合的诸多现实案例,将其进行的整合与安排。
浅谈“一案到底”教学法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效
浅谈“一案到底”教学法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效作者:陈伟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年第06期【内容摘要】“一案到底”教学法是指在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一个典型案例为主线,利用“一案”创设多个教学情境,贯穿教学始终,引导学习者通过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进而提高综合探究能力和学科素质的课堂教学方法。
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本第九课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为实施内容,浅谈“一案到底”教学法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效。
【关键词】一案到底;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注重对教学案例的层层分析,能使整节课思路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并掌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一案到底”教学设计首先,播放视频尼克·胡哲的故事之一《遇到困境的尼克·胡哲》,学生一起探讨尼克·胡哲遇到什么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了解什么是挫折。
接着,继续播放视频尼克·胡哲的故事之二《不同的尼克·胡哲》,对比分析尼克·胡哲年幼时期和上学之后在挫折面前的不同表現,自然得出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然后,继续播放视频尼克·胡哲的故事之三《成长的尼克·胡哲》,让学生结合视频讨论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理解挫折具有两面性,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发掘生命的力量,战胜挫折。
接着,继续播放视频尼克·胡哲的故事之四《发掘生命力量的尼克·胡哲》,自然得出发掘生命的力量需要我们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意志,需要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
最后,通过全班直面挫折、战胜挫折、珍爱生命的宣誓活动,让学生在宣誓中提升情感,珍爱生命。
二、“一案到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1.“一案到底”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活跃课堂气氛传统教学法之所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是教学目标众多,学生理不清主次内容,造成学生掌握知识没有侧重,囫囵吞枣,结果却是该掌握的没有掌握,只需了解的内容却花费较多的时间,顾此失彼。
初中《道德与法治》“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论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论文概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一门重要的课程。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阶段,对其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案到底的教学方式,将具体的案例使用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思想教育,同时还可以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进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案到底”在教学中是一种案例教学方式,具体是指教师遵从学生认知规律,讲一个典型案例作为课堂教学主线,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开始和结尾,引导学生在讨论与分析案例时,自主建设知识结构体系的一种教学方式,将其使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使其产生以下作用:其一,激发学生兴趣。
新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教材。
在社会发展之下,教材中的内容必定会和现实社会相脱离。
在教学内容上看,依旧存在了乏味的说教成分。
若是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时,依旧使用单一的教化方式,学生必定会不感兴趣,而且课堂效率也不高。
而经过对一些案例的使用,引进一些具有哲理的德育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同理情绪,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二,引导学生思考。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仍存在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若是实施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但无法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可能打击学生的信心。
而在教学中使用“一案到底”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抽象的内容用案例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中的思想与知识,从而让学生以案例为基础展开思考与分析,进而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初中道德与法治“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案例加强学生爱国情怀爱国精神的培养也是《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一案到底”的教学方式,要依据教材中的实际内容来做好教学工作。
在教学《与世界紧相连》这一课程时,其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知识落地与能力培养:“一案到底”的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知识落地与能力培养:“一案到底”的研究发表时间:2021-01-07T03:49:10.315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总第359期作者:尹志嫦[导读] 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对该案例进行不同情节、环节的探究,并解读本节道德与法治课所涵盖的知识点。
——案例教学法实践◆湖南省长沙高新区雅礼麓谷中学410000摘要: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够促成高效课堂。
“一案到底”的教学能够赋予课堂设计以“灵魂”,让课堂更具生机与活力。
一个完整的案例,连贯性、逻辑性都较强,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案例中进行分析、讨论,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自主构建知识。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使用“一案到底”的教学设计,既有利于整合教学素材、课堂结构更流畅而紧凑,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够体现学科特色、落实新课程理念、提升政治学科素养,最后在促进学科知识落地的同时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一案到底知识落地能力培养案例教学法一、“一案到底”的内涵简析“一案到底”属于案例教学法的形式之一,这里所讲的“一案到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用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贯穿课堂始终,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对该案例进行不同情节、环节的探究,并解读本节道德与法治课所涵盖的知识点。
这样的教学法主体不止局限于高中政治,也普遍适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二、“一案到底”教学设计理论分析政治学科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一门教学生做人、做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社会化、最终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的学科。
老师需要在课堂上讲授一些道理式的知识点,针对这些知识点做相应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并运用。
“一案到底”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能够实现以下三个理念。
一是设计教学实现知识情境化。
要求老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寻找生活中的情景案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材料讨论、分析,自己构建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在生活化的情景中探究学习,能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实现学习为生活服务,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激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还能促进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深入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应当成为初中政治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政治知识。
案例教学的具体运用方式还包括多种形式,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享受学习的过程。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政治教学更生动、更具有启发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政治教学、教学方法、学生启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政治知识、综合素质、重要意义、常见1. 引言1.1 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的重要性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性,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政治知识,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导,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政治理论,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方法,应该被广泛应用于政治教学中。
1.2 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启发和激发作用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的启发和激发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政治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激发他们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案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案例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欲望。
通过分析和讨论案例,学生不仅可以理解事实,还可以探讨背后的原因和逻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是本文引言部分的重点。
在正文部分中,我们将具体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操作方法、实践效果、优势、注意事项以及案例选择。
通过这些内容的详细介绍,我们将得出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的政治知识。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合理选择和使用案例教学法对于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教学、运用背景、具体操作方法、实践效果、优势、注意事项、案例选择、总结、展望1. 引言1.1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的重要性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增强对政治学科的兴趣。
案例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思维逻辑和判断能力。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案例,提炼规律,形成自己的看法,让政治知识真正“活”起来。
案例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身边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在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应该充分重视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1.2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广泛和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正是符合这一需求的教学方法之一,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分析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课堂单一、学生passivity 等问题,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欠缺。
开展“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一案到底”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案例中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道德与法治的精髓。
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在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中,教师的引导和反思也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的提升。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
部分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的设计与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和法律规范,并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意识。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反思,不断改进课堂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最终,通过效果评估,评估本课堂设计对学生的影响,为今后的课堂改进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为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提供实践参考和借鉴意见。
2. 正文2.1 课堂设计与实践课堂设计与实践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在“一案到底”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和教学活动,使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
教师应在课堂设计中充分考虑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施建议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施建议【摘要】“一案到底”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中的一种,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一个典型案例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帮助学生在讨论、分析材料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提高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借助一个案例情景,贯穿整个知识体系,逻辑思路清晰,同时也避免多素材堆积的课堂所带来的素材至上问题。
而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关键词】“一案到底”教学法法治课堂实施建议【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4-0054-02一、知识的梳理是前提要想知道“怎么教”,前提是我们要知道“教什么”。
只有了解自己所教的内容,才能根据内容去选择教学的方式方法。
所以,在本文强调“一案到底”这种教学方法运用的前提就是对知识的梳理。
当我们了解所教课程的知识内容和逻辑关系后,才能有针对性的选择所需的案例。
本文选取了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九课第二框题《增强生命的韧性》进行分析。
在这一框题中,对其中的知识进行梳理,得出如下知识结构:了解这一框题的主要知识和内在结构后,我们就要做第二步尝试。
二、案例的选取是基础“一案到底”这种教学方法突出强调一个“案”字,这个案例如果选择的好,那么将会是我们整节课的最大亮点,如果选择不好则会使整节课黯然失色。
所以,案例的选取是基础。
那么,究竟如何选取好的案例呢?本文尝试从两方面进行解答。
宏观上,我们要注重案例素材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只有我们注重对于案例素材的积累,我们才有好的案例可用。
微观上,好的素材有很多,但我们究竟用哪个最终取决于我们所教的知识内容。
所以关键是案例要能和我们的知识相契合。
例如,在《增强生命的韧性》这一框题中,主体知识有二。
一是挫折的元知识,包括挫折的含义、影响、态度及反映。
一是怎样战胜挫折。
当这两个问题都得到解决,那么我们生命的韧性也会增强。
一案到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运用
一案到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运用发表时间:2020-12-31T07:05:54.753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4期作者:方芳[导读] 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时,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和多个零散的小案例教学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案到底的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更容易被初中生所接受,为此必须要重视一案到底这一教学方式,合理的对其进行运用。
本篇文章简要介绍了一案到底教学的意义,分析了一案到底在道德与法制课堂的运用,并提出了设计一案到底这一教学方式需要注意的内容,探究了一案到底这一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希望能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方芳河源市东源县实验中学广东河源 517000摘要: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时,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和多个零散的小案例教学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案到底的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更容易被初中生所接受,为此必须要重视一案到底这一教学方式,合理的对其进行运用。
本篇文章简要介绍了一案到底教学的意义,分析了一案到底在道德与法制课堂的运用,并提出了设计一案到底这一教学方式需要注意的内容,探究了一案到底这一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希望能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一案到底;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了新的标准,需要对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在这一情况下,教师方式的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这一背景下,案例教学成为了教师关注的重要内容,其中一案到底这一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普遍。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一案到底教学的意义道德与法治课堂有着较强的逻辑性,非常重视知识之间的关联。
并且,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需要运用所讲解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使学生的行为按照规范进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一案到底这一教学方式,能够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包含的内容进行贯彻、关联,为此,在初中课程中应该合理的运用一案到底这一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思想道德素养较高的人才[1]。
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果的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
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果的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结合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果。
首先,案例教学的设计是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设计案例时,需要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政治知识。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相关的案例,如环境污染、人权保护等,引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案例的设计要注意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其次,案例教学的实施是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在实施案例教学时,教师需要采用积极的教学方法,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案例中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倡导学生相互尊重和接纳不同观点。
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信息的整合和归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将政治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可能性。
另外,评价也是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小组讨论、个人笔记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和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学生通过互相借鉴和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教学效果。
最后,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需要综合评估和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成绩和表现、学生的评价反馈等方式,对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不断完善和调整案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道德与法治》“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作者:杨钒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19年第27期【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
经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政治观。
本文先对“一案到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简析,然后在加强学生爱国情怀与培养学生职业观相关基础上,详细分析与阐述初中道德与发展“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一案到底;高效课堂在课程改革之下,品德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要求提升之下,品德课堂的教学要更高效,在教学中需要使用有效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与法治观念。
一案到底,是一种有效的案例教学方式,经过对这种方式的使用,可以构成自主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
因此,本文对“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的实践措施进行分析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一案到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一案到底”在教学中是一种案例教学方式,具体是指教师遵从学生认知规律,讲一个典型案例作为课堂教学主线,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开始和结尾,引导学生在讨论与分析案例时,自主建设知识结构体系的一种教学方式,将其使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使其产生以下作用:其一,激发学生兴趣。
新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教材。
在社会发展之下,教材中的内容必定会和现实社会相脱离。
在教学内容上看,依旧存在了乏味的说教成分。
若是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时,依旧使用单一的教化方式,学生必定会不感兴趣,而且课堂效率也不高。
而经过对一些案例的使用,引进一些具有哲理的德育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同理情绪,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二,引导学生思考。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仍存在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若是实施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但无法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可能打击学生的信心。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探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根据实际案例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它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政治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意义。
1. 选择合适的案例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与政治知识相关的真实案例,或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关的案例。
这些案例可以是历史事件、当前社会问题、政治决策等,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了解政治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影响,更深入地理解政治理论和概念。
2. 案例分析与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案例背后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政治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参与案例编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案例的编写,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政治问题,然后进行调查研究,撰写案例分析文章。
通过学生参与案例编写,可以增强学生对政治问题的了解和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意义1.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政治知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学生可以感受到政治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影响,从而增强学习政治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3.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注意事项1. 案例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在选择案例时,要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要注意案例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不要选择过于敏感或争议性的案例。
2. 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结合讨论、分组、角色扮演等方法,使案例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到底”教学设计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一案到底”教学设计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摘要:“一案到底”教学设计是指以一个案例贯穿整节课堂,师生在探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生成主要的知识点,达成相关的素养目标。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阐述了“一案到底” 教学设计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一案到底教学设计思想政治教学一、“一案到底”教学设计的含义“一案到底”是案例教学的特殊形式。
“一案到底”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一条线索贯穿整个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个案例的环环相生的教学情景,去体验、分辨、讨论、分析、感悟,生成相关知识,达成相关的素养目标,为形成正确的三观奠基[1]。
二、“一案到底” 教学设计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一)钻透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凭借,因为教材承载着考试大纲和新课改标准的理念。
磨刀不误砍柴工,要让整个课堂能够比较完美地呈现,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务必熟读教材,钻透教材。
教师对教学内容既要有一个宏观把控,又能把握他们之间的关联性。
同时,教师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核心素养目标以及知识的重难点要了然于胸。
因为这是我们进行授课过程中的导航仪,它会告诉我们我们的终点在哪里,哪些是要我们多花时间精力去克服的。
如果我们不清楚这些目标,不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那我们的构思设计即使再完美,也会流于形式。
一节课下来,外行人看起来是很热闹,但内行的人懂门道,他们一眼就能看穿你本节课只是在走场子。
当我们对教材比较熟的时候,我们才能选到能涵盖各个知识点的案例,避免案例的堆砌,减轻学生对案例的阅读理解分析的压力。
(二)优选案例。
用案例去串联课堂,能让课堂摆脱传统的枯燥无味的知识点讲授的窘境,它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也让学生在分析、体验、感悟案例所创设的情景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我们采用“一案到底”教学情景教学中,要做到对案例的优化选择。
案例的选择,除了要能涵盖各个知识点之外,案例还可以具备以下特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展开探讨。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详细阐述了课程设计与实施、学生表现与反馈、教师反思与总结、案例分析以及效果评价等内容,旨在揭示研究过程和结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并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做出贡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课程设计,实施,学生表现,反馈,教师反思,总结,案例分析,效果评价,结论,研究成果,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效果不佳。
开展自主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对于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一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也在发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开展“一案到底”自主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结合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学习等创新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开展该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采用“一案到底”自主高效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在“一案到底”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探讨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对课程设计和实施进行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
领导能力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 合作,尊重他人的观点,共同解决问 题。
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可能会担任 领导角色,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领导 能力。
沟通技巧
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需要学会表达 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 沟通技巧。
04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 法治课中的挑战与对策
案例选择与设计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
选择合适的案例并设计案例教学方案,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
对策
教师应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选择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案例,设计符 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
案例呈现与讨论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
如何呈现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 节。
对策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呈现案例,如PPT展示、视频播放等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 看法。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值得进 一步推广和应用。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一案到底教学 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方式和 技巧,以及如何更好地与其他教学方法
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未来研究可以关注一案到底教学法在其 他学科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学 科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该教学方法
背景介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的重要途径。
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提出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一案到底教学法应运而生。
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定义与特点
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性和意义。
文章将介绍案例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效果评价,注意事项,案例选择和课堂实践。
对案例教学在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总结其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合理选择案例,灵活运用,保持案例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效果。
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政治、运用、重要性、意义、具体操作方法、效果评价、注意事项、案例选择、课堂实践、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展望。
1. 引言1.1 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的重要性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将面对真实的问题和情境,而非抽象的概念,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案例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提高。
案例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因为在案例中往往需要学生进行讨论、协作,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方法。
1.2 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的意义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使抽象的政治理论更加具体和生动。
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政治知识,加深对政治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案例教学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案到底”让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更有效
摘要:初中政治课的“一案到底”是指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利用“一案”创设多个教学情境,设置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思考题形成“探究链”,引导学习者通过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进而提高综合探究能力和学科素质的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一案到底;初中政治;有效教学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采用“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注意教学案例的层层剖析和集约化运用,能使整节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同课异构”中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比较
下面是在某同课异构中,两位教师对“(粤教版)七年级5.1生命宝贵”的教学设计比较。
教师A:【教学设计】
首先,采用20xx年的热点“7·23”动车事故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和对新课的兴趣。
然后,采用多个生命事故的案例分析,说明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
接着,采用课本“探究园”中的情景体验“生命需要坚强和勇敢”,具体介绍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事迹,升华学生的情感,形成正确价值观。
最后,采用“世博会英国种子馆6万粒种子”的新闻,倡导关爱生灵、敬畏生命的理念。
教师B:【教学设计】
首先,多媒体展示“688米·69天·33人”这组数字,让学生猜猜这组数字代表哪一新闻事件?以时事导入,设下悬念,扣人心弦。
接着,播放20xx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矿难事故中矿工在井下生活69天的珍贵视频,与学生一起探讨这次智利创造生命奇迹的原因,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悟到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然后,继续播放采访智利获救矿工的视频,自然得出创造生命奇迹还来自于家庭、政府乃至国际社会的支持和鼓舞,让学生感悟到我们要善待他人的生命。
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评选一名班级“生命之星”,并配上简短的颁奖词。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感悟、反思、生产。
教师A的教学设计内容全面、详细、新颖、丰富多彩,但从实际的教学操作和效果来看,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呈现给学生,导致他们产生视觉和精神疲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整节课的内容,从而使教学效果锐减。
教师B的教学设计采用“一案到底”的方法,新课引入扣人心弦,新课设计层层深入,引人入胜,结尾余味无穷,学生在不
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落实了行动,升华了感情,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一案到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对比“同课异构”中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在初中政治课堂中采用“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更能提升教学效果。
1.“一案到底”——逻辑严密,形散神聚
“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优势明显。
以上述A、B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为例,教师A采用了5个教学案例,可谓丰富多彩,但纷繁复杂,难以协调,难以讲透。
教师B采用“智利矿难事件”一案到底,逐层辐射全课,设计的问题均与具体情境相关,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教学过程清晰简洁,论述严谨,达到形散而神聚的教学境界。
2.“一案到底”——全盘谋划,事半功倍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特定的教学环境存在一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使学生的认知、动机、态度、情感等都在特定的学习环节中产生,是最好的教育策略。
如上述教师B采用的“智利矿难事件”,有效地激发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续的新鲜感,能有序、高效地推进课堂生成性教学,使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一案到底”——合作探究,多维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自主探究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参与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
如上述教师B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本课的核心,通过分析、探究、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让学生“借题发挥”,展开讨论,激活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深层理解生命宝贵,懂得珍爱和善待生命。
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了情感迁移和知识内化,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了多维发展空间。
4.“一案到底”——精简资源,提高效率
“一案到底”的教学,对材料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提炼,发挥材料的最大效能,从而用足材料。
在上述教师B的教学中,所使用的材料并不多,但教师B采用“智利矿难事件”创设情境,并对情境进行深层挖掘。
这不仅精简课堂,去除臃肿,还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师生对话和课堂生产,提高了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学中,采用“一案到底”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高档次的阶梯,能更有效地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思考与交流,体验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熙龙.中学思想品德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1.
[2]楼江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03.
[3]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M].商务印书馆,1995.
[4]隆瑞.哈佛商学院MBA案例全书[M].经济日报出版社,20xx.
?誗编辑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