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测量知识点归纳总结
测量知识点归纳总结导言测量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产生的一项重要活动,测量是指在认识物体或者现象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和方法将所要认识的量和价值转变为数字或者其他符号的过程。
测量知识点是物理学、数学、工程学、地理学、统计学等诸多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测量.一、测量的基本概念1.测量的定义测量是指为了确定一个事物或者现象的某一性质而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2.测量的要素测量的要素包括被测量的对象,测量的目的,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过程。
3.测量的分类按照测量的属性和方法,可以将测量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精密测量和粗糙测量、动态测量和静态测量。
二、测量的基本原理1.测量的比较原理测量的比较原理是指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确定被测量对象的性质或者数量。
2.测量的传感原理测量的传感原理是指通过传感器将被测对象的物理量转化为信号的过程。
3.测量的数据处理原理测量的数据处理原理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和结论。
三、测量的仪器和设备1.测量的基本仪器测量的基本仪器包括尺子、量角器、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块规、测量台等。
2.测量的传感器测量的传感器包括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3.测量的数据处理设备测量的数据处理设备包括数据采集卡、控制器、处理器、存储器、显示器、打印机等。
四、测量的误差和精度1.测量误差的类型测量误差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人为误差、仪器误差等。
2.测量精度的表达测量精度是指所测量的数据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标准偏差、置信区间等指标来表达。
3.测量误差的控制测量误差的控制是通过校正、调零、温补、校准等方法来减小误差,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度。
五、测量的单位和标准1.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是世界上通用的单位制度,包括基本单位、衍生单位和辅助单位。
2.计量标准计量标准是依据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对物理量进行测量和判断的标准。
测量学培训知识
七、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1 圆水准器的水准轴应与仪器的旋转轴平行的检验与校正
我们看到的水准面是个处处与重力垂直的连续曲面。 平均海水面是代替海水静止时的水面,是一个特定重力位的水准面,
称为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有无数个。
4、参考椭球面:测绘工作中引入与地球很接近的旋转椭球 作为参考,其表面为参考椭球面。
长半轴a
短半轴b
二、大地坐标系和高程
大地经度L和大 地纬度B统称为
十五、交会法和小三角测量
前方交会、侧方交会、后方交会。
施工控制测量
测量P学ag培e训2知7 识
工程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勘测设计阶段、施工建设阶段和运营管理阶 段。在勘测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可利用实测地形图在其上进行工程建 筑物(或构筑物)的规划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作为工程施工 的依据。在工程施工阶段,则要把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在 实地上付诸实施。此时,测量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设计和施工 要求,对工程建筑进行施工测量。
3.1施工控制网一般采取分级布设的原则。 3.2首级控制网布满整个工程地区,主要作用是放样各个建筑物的主轴线。 3.3二级控制网在首级的基础上加密,主要用以放样建筑物的细部。
一、施工测量
平面施工控制网布设形式
常见的平面施工控制网 布设有建筑轴线、建筑方格 网、导线或导线网、三角网、 测边网或边角网、GPS控制 网等形式。
3、图的比例尺 图上某直线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实际的水平长度 之比,称为图的比例尺。通常有1/500; 1/1000;1/2000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4、测图的原理 把地面上的高低不平的点投影到参考椭球面上。对较 小的面积来说,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大小和形状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
2.主要任务:测定,测设,监测3.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叫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4.大地水准面:铅垂性,封闭性,唯一性,不规则性5.重力水准面:铅垂性,封闭性,无数,不规则形6.通过重力方向的线是铅垂线,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7.定位方法:单点定位(简单),多点定位(精确)8.三北方向:真北,经线的切线;磁北,磁针针指北方向;坐标北9.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出来,作为施工依据。
10.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叫绝对高程,或海拔。
11.取海水的平均高度作为高程零点,通过该点的大地水准面称为高程基准面12.形状→规则化→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点位13.水准测量误差的校核:⑴计算校核⑵测站校核:改变仪器高法,双面尺法⑶路线校核:闭合水准路线,附和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14.水准尺误差:有些尺子的底部可能存在零点差,可在一水准测段中使用测站数为偶数的方法消除。
15.距离影响,半径10km,面积320k㎡以内忽略不计;水平角影响,在100平方千米时,对角度的影响仅为0.51″(秒),忽略不计;高程的影响,在高程的测量中,即使距离很短也应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16.测量工作的原则:①由整体到局部,由控制到碎步。
②步步检核。
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
17.测角、量边、测高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18.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是确定地面点位置的三个基本要素。
19.地面点的位置由平面坐标和高程来表示.20.地球的形状用参考椭球体来表示。
大小用长半轴a、短半轴b、扁率α来表示。
21.高程测量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物理高程测量,GPS高程测量22.水准仪的使用四步:粗平(圆水准器)、瞄准、消除视察(目镜和物镜)、精平与读数(水准管)水准尺读数保留3位 0。
825m23.测量取位:四舍六入五单双24.D J6光学经纬仪构造:基座、水平度盘、找准部25.水平角0度到360度,竖直角负90度到正90度26.测回法:①盘左位置,瞄准左方A目标,使度盘读数略大于0度读数,记录。
工程测量知识点总结归纳
工程测量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测量基础知识1. 测量的定义与概念测量是指使用测量工具、设备和方法进行地面或空间位置的确定、距离的测定、方向的测定和角度的测定等技术手段的活动。
它是指以一定的精度和准确度获取现实世界中的地理信息、工程信息、物理量信息等的活动。
2. 坐标系统坐标系统是指用来描述和表示空间点位置和方位关系的系统。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坐标系统是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
3. 测量单位测量单位是测量过程中用来表示长度、面积、体积等物理量的标准。
常见的测量单位有米、毫米、公顷、立方米等。
4.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值之间的差别,它是由于测量方法、仪器精度、环境条件等因素引起的。
5. 测量精度和测量准确度测量精度和测量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事实值之间的关系。
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而测量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的接近程度。
二、地面测量1. 三角测量三角测量是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和角来确定不同地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位关系的方法。
它是地面测量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2. 电子全站仪测量电子全站仪是一种先进的测量仪器,它集成了测角仪、测距仪和数据处理仪等功能于一体,能够实现测量、计算和图形输出等多种功能。
3. GPS测量GPS是一种通过卫星定位来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技术,它在地面测量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4.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指通过对地表地形进行测量和分析,得到地形图、地形模型等地理信息的活动。
5. 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是指对不同地点的垂直位置进行测定和比较的活动,它常常使用水准仪、高山测量等方法来进行。
6. 地籍测量地籍测量是指对土地界址、地界、地形和地表特征进行测定和记录的活动,它是保障土地权益和土地利用的基础。
三、建筑测量1. 建筑物测量建筑物测量是指对建筑物的平面、立面、轮廓、体积等进行测定和记录的活动。
它是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基础。
2. 施工测量施工测量是指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物位置、高程、水平、尺寸等进行测定和监督的活动。
测量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重点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测量学的定义:测量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个部分以及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进行测绘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测量学的分类:1、按研究对象可以分为:普通测量学:小区域;地球:大地测量学 2、按测量的技术手段来分:航空摄影测量:应用航空摄影像片来测绘地形图。
卫星遥感测量:应用卫星技术到测量中 3、按测量的应用有:工程测量学: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测量科学。
各种测量学都是以普通测量学为基础的。
三,测量学的任务:1、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实地测量,将小区域地面的形状和大小按比例测绘成图,以供生产和建设使用(提供技术资料)。
2、将图上规划和设计好的工程或建筑物的位置,准确地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1/ 183、测定整个地球形状和大小,作为测量计算和研究地壳升降、大陆变迁、海岸线移动等问题的依据。
总的概括:把地形图测绘出来,竣工图测绘出来。
四,在园林中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小区域内地面形状和大小的测定方法;进行这种测量工作时所用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测量成果的整理和图的绘制方法(底图和竣工图)等。
五,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及制图。
为了提高测量工作的精度,必须遵守三个原则:a 在测量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 b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 c 在程序上,先测控制点,后测碎部点。
第二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一,直接量距(直线定线):当丈量的 A、 B 两点间距离较长或地面地势起伏时,为了使尺段沿直线方向进行丈量,就需要在 A、 B 两点间的直线上再标定一些点位,这一工作就称为直线定线。
直线定线的方法一般采用目测定线。
有三种情形:(一) A、 B 为地面上互相通视的两点(二)过山岗直线定线(三)过山各直线定线二,间接量距:光学测距(视距测量)和光电测距补充:距离丈量分为直接量距与间接量距:直接用各种尺来量距是直接量距。
间接量距包括视距测量与光电测距三,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一)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整尺法:D=nl+q 其中:n:为整尺法段数,即手中的测钎数; l:为尺段长度; q:为余长(二)倾斜地面的距离丈量丈量距离的地面是倾斜的,倾斜面的坡度比较均匀时,用斜量法。
测量基础知识点总结
测量基础知识点总结一、测量概念1.1 测量的概念测量是通过比较某一物理量与已知标准的大小,确定该物理量大小的过程。
测量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1.2 测量的分类按测量对象的性质可以将测量分为:长度测量、角度测量、面积测量、体积测量、质量测量、时间测量等;按测量的目的和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绝对测量、相对测量。
1.3 测量的误差测量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误差的影响,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
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
二、测量仪器2.1 测量仪器的分类按测量原理和方法可以将测量仪器分为:光学仪器、电子仪器、机械仪器等;按用途可以分为:长度测量仪器、角度测量仪器、质量测量仪器、时间测量仪器等。
2.2 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测量仪器一般由测量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和显示装置等部分组成,通过使用传感器受到待测物理量的作用,产生信号,信号经过处理后显示出测量结果。
2.3 仪器使用与维护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必须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和维护标准进行使用和维护。
常用的维护操作包括校准、清洁、保养等。
三、测量数据处理3.1 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采集是通过传感器、测量仪器等设备将待测物理量的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传输到计算机、显示装置等设备中。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测量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计算、分析和图表绘制等,可以用于评价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推断待测物理量的性质和规律。
3.3 数据的表示与展示测量数据一般会以表格、图表等形式呈现,通过合适的数据表示和展示形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四、常见测量方法和技术4.1 直接测量直接测量是指利用直接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对待测物理量进行测量,如用尺子测量长度、用天平测量质量等。
4.2 间接测量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已知物理量的变化或相互关系来推导出待测物理量的大小,如利用速度和时间计算位移、利用面积和厚度计算体积等。
测量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测量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测量学是一门研究测量理论、测量方法与测量结果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物理等领域。
测量学基础知识点包括测量基本概念、错误与误差、测量精度、测量标准等方面。
本文将对测量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测量基本概念测量是通过对事物进行观测和比较,以确定其数量、性质和关系的过程。
测量的基本要素包括测量对象、测量目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等。
测量对象是需要被测量的事物,测量目的是为了获取相应的测量结果,测量方法是通过使用工具和仪器来进行测量,测量结果是测量的具体数值。
2. 错误与误差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
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测量方法、个人技术等因素引起的,其结果偏离真实值的方向是固定的,并且可能存在累积效应。
随机误差是由于不可控制的、随机的因素引起的,其结果偏离真实值的方向是随机的,并且可能存在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
3. 测量精度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反映了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大小。
测量精度可以通过准确度和重复性来评价。
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接近真实值的程度,重复性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使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仔细控制测量条件等。
4. 测量标准测量标准是用于确立和比较测量结果的基准。
测量标准可以分为实物标准和基本单位标准两种类型。
实物标准是通过某种物理量的实质属性作为标准来建立的,例如国际千克原器是质量的实物标准。
基本单位标准是通过一系列的精密仪器以及相应的测量方法来建立的,例如米/秒是长度的基本单位标准。
除了上述基础知识点,测量学还涉及误差的传递、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
误差的传递是指在多个测量量的组合中,各个测量量所引起的误差在组合结果中的传递规律。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对测量结果的概率性描述,通常用标准不确定度或扩展不确定度来表示。
工程测量期末考点总结
工程测量期末考点总结1. 测量基础知识1.1 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2 测量的误差及其分类1.3 测量的精确度和精度1.4 测量单位与换算1.5 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2. 平面测量2.1 平面角的测量方法及其仪器2.2 距离的测量方法及其仪器2.3 高差的测量方法及其仪器2.4 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2.5 坐标测量和坐标变换3. 高程测量3.1 直接测高法和水准测量仪的使用3.2 高程测量的方法和精度分析3.3 高程控制点的建立和利用3.4 高程曲线的生成和利用3.5 建筑物高程测量方法4. 异常控制测量4.1 异常控制测量的目的和步骤4.2 异常控制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要求4.3 基于经纬仪的异常控制测量4.4 利用GPS测量进行异常控制测量4.5 异常控制测量的误差分析和误差消除方法5. 土方与道路工程测量5.1 土方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5.2 土方测量的量取方法和误差控制 5.3 土方计算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5.4 道路工程测量的方法和步骤5.5 道路坡度和曲线的测量方法6. 建筑物测量与布线6.1 建筑物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步骤6.2 建筑物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要求6.3 建筑物布线图的绘制和使用6.4 建筑物外立面测量和绘图6.5 室内布线和设备档案的编制7. 桥梁和隧道测量7.1 桥梁和隧道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7.2 桥梁测量的步骤和方法7.3 桥梁坐标的计算和绘制7.4 隧道测量的要求和方法7.5 隧道纵断面和平面图的绘制8. 水域工程测量8.1 水域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8.2 工程测量在水域工程中的应用8.3 水域工程中的水平和垂直测量8.4 水域工程中的潮汐测量和波浪测量8.5 港口工程测量和堤防测量9. GPS测量9.1 GPS的基本原理和分类9.2 GPS测量的基本步骤和要点9.3 GPS测量中的坐标转换和坐标误差分析9.4 GPS测量的精度和精度分析9.5 GPS测量的应用和发展趋势10. 数字测绘10.1 数字测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0.2 数字测绘的数据采集和处理10.3 数字地图的生成和使用10.4 数字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10.5 数字测绘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以上是工程测量期末考点的详细总结,希望对学习工程测量的同学有所帮助。
测量学基础知识总结
测量学基础知识总结测量学是一门研究测量方法、测量仪器和测量数据处理等内容的学科。
测量学在很多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地理测量、工程测量、物理实验等。
下面是对测量学基础知识的总结。
一、测量的概念1.测量是指通过比较一个待测量与已知参考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来确定待测量的过程。
2.测量的目的是获得准确、可靠、有效的待测量的数值。
3.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是无法避免的。
二、测量的分类1.根据待测量的性质,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2.根据测量过程是否需要使用标准物品,测量可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两种。
3.根据测量过程是否需要经过数学处理,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三、误差的分类1.绝对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2.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除以为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3.系统误差是指测量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系统性偏差。
4.随机误差是指测量结果在重复测量中的不确定性。
1.人为因素:操作技巧、视觉判断、操作时间等。
2.仪器因素:精度、灵敏度、漂移等。
3.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气压等。
4.待测物因素:特性、条件等。
五、测量器具的分类1.直接量器具:能够直接读取待测物理量的数值,如尺子、千分尺等。
2.感应量器具:根据待测物理量对传感元件产生的响应信号进行测量,如温度计、压力计等。
3.比例量器具:通过比较待测量与已知量之间的数值关系来测量,如天平、电压表等。
六、测量数据处理1.绘制误差图:将每次测量的结果绘制成图表,以观察其分布和趋势。
2.求平均值:将多次测量的结果求平均值,可以减小随机误差。
3.确定标准偏差:用于衡量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4.确定置信区间:用于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七、测量不确定度1.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测量结果的范围,通常用标准差或置信度表示。
3.不确定度可以通过重复测量和数学模型进行评估和计算。
八、测量的精度要求1.精度要求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要求。
2.精度要求与测量目的和使用要求密切相关。
测量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是一门研究测量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
下是测量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总结:
1. 测量的定义:测量是通过比较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未知量的过程。
2. 测量的目的:测量的目的是获取准确、可靠、可重复的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
3. 测量的基本要素:测量包括被测量对象、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三个基本要素。
4. 测量的误差:测量中存在着各种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是由于测量仪器或方法的固有缺陷引起的,而随机误差是由于环境因素和人为
因素引起的。
5. 测量的精度和准确度: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准确度
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6. 测量的单位:测量结果需要使用适当的单位来表示,例如长度可以用米、厘
米或英寸等单位。
7. 常见的测量方法: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比较测量等。
8. 测量数据的处理:在测量中,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
整理、筛选、统计和图表展示等。
9. 测量的不确定度:由于测量中存在误差,所以测量结果通常伴随着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的范围或可信度的度量。
10. 校准和验证:测量仪器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这些是测量学的基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有更具体的问题,
可以继续提问。
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知识点总结一、测量学的定义和任务1、测量学的定义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括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
它是一门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对获取的数据、信息、成果进行处理和应用的科学。
2、测量学的任务测定将地物和地貌的位置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和精度测绘成地形图,供工程建设和规划设计使用。
测设将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大地水准面设想处于完全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是一个不规则的曲面。
2、地球的数学模型地球椭球体为了便于测量计算,通常用一个非常接近于大地水准面,并可用数学公式表示的几何形体来代替地球的形状,这个数学形体就是地球椭球体。
参考椭球体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大地水准面最为密合的地球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三、地面点位的确定1、地理坐标天文地理坐标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
大地地理坐标用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
2、平面直角坐标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利用高斯投影的方法,将地球表面上的点投影到平面上,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为了避免横坐标出现负值,在横坐标上加 500km。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在小区域范围内,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四、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1、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差测量2、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在布局上“从整体到局部”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在程序上“先控制后碎部”五、水准测量1、水准测量原理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竖立于两点上的水准尺读数,来测定两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2、水准仪和水准尺水准仪的构造望远镜水准器基座水准尺的种类直尺塔尺3、水准测量的方法闭合水准路线测量附合水准路线测量支水准路线测量4、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待定点高程的计算六、角度测量1、角度测量原理水平角测量原理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在水平面上投影所形成的夹角称为水平角。
大二测量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大二测量学期末知识点总结测量学是大二地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到地理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
本文将对大二测量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内容包括测量学的定义、分类、测量误差、仪器校准、地理坐标系统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梳理,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一、测量学的定义测量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测量与测量手段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地理要素的测量和测绘、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测绘工程的计量与监控等方面的问题。
测量学是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的基础。
二、测量学的分类测量学可以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地理测量学和工程测量学两大类。
地理测量学是以地球表面上各种地理要素的测量为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形状的测量、地理坐标的确定、地理量的测定等。
工程测量学是以建设工程为主要应用对象的测量学,包括土地测量、房屋测量、道路测量等。
三、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测量中无法避免的,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测量结果与被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仪器、人员、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固定的偏差,如零点误差、定标误差等;随机误差是在一定误差范围内随机出现的误差,无法预测和排除。
四、仪器校准为了减小测量误差,采用校准方法对仪器进行精密度检验和误差修正。
仪器校准的步骤包括准备标准、对比测量、误差计算和仪器调整等。
常用的仪器校准方法有水平仪校准法、全站仪校准法等。
五、地理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是用来描述地球上一个点的位置的方法。
常见的地理坐标系统包括经纬度坐标系统和投影坐标系统。
经纬度坐标系统是以地球自转轴为基准的,利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地球上一个点的位置;投影坐标系统则是将地球的曲面投影到平面上,常见的投影方法有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和平面投影等。
六、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测量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测量中,会获得大量的测量数据,需要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以获取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测量学重点归纳
误差来源:仪器误 差、观测误差、环 境误差等
误差类型:系统误 差、随机误差、粗 大误差等
误差选 择高精度仪器、多 次观测取平均值、 排除粗大误差等
高程测量
第四章
水准测量
原理: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 测量两点之间的高差
仪器:水准仪、水准尺、测杆、 尺垫等
土地测量
土地测量的方法:包括地形 测量、地籍测量、土地利用 调查等
土地测量的定义:测量土地 面积、形状、位置等属性
土地测量的应用:用于土地 规划、土地管理、土地开发
等
土地测量的注意事项:确保 测量精度,遵守相关法律法
规
地图绘制
地图绘制是测量学的重要 应用之一
地图绘制需要精确的测量 数据
地图绘制可以应用于导航、 规划、研究等领域
测量学重点归纳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测量学基础知识 02 距离测量 03 角度测量 04 高程测量 05 坐标测量
06 测量学应用
测量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测量的基本概念
测量学:研究如何精确地测量物体的尺寸、形状、位置等物理量的科学 测量工具:包括尺子、量角器、测距仪等 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比较测量等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地图绘制需要掌握地图投 影、地图符号等知识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坐标测量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仪器误差、观测误差、环境误差等 误差类型: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等 误差影响因素:观测条件、仪器性能、观测方法等 误差处理方法: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提高仪器精度、减少环境影响等
测量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确定地球表面各种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的科学。
2、测定: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与计算将地物和地貌的位置按一定比例尺、规定的符号缩小绘制成地形图,供科学研究和工程规划建设使用。
3、测设:将在地形图上设计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4、水准面:假定静止不动的水面延伸穿过陆地,包围整个地球,形成一个封闭曲面,这个封闭曲面称为水准面。
5、大地水准面: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它是唯一的。
6、1980西安坐标系:我国以陕西省泾阳县永安镇石际寺村大地原点为起点,由此建立的大地坐标系。
7、1954北京坐标系:通过与前苏联1942年普尔科沃坐标系联测,经我国东北传算过来的坐标系称为1954北京坐标系,其大地原点位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天文台中央。
8、绝对高程(海拔):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简称高程,通常用H加点名做下标表示。
9、相对高程:假定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起算面,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假定高程或相对高程。
10、高差:地面两点间的绝对高程或相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11、碎部点:地物、地貌的特征点又称碎部点。
12、碎部测量:测量碎部点坐标的方法与过程称为碎部测量。
13、控制测量:测量与计算控制点坐标的方法与过程称为控制测量。
14、高程测量:测定地面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它是测量的基本工作之一。
15、转点:如果A、B两点相距较远或高差较大且安置一次仪器无法测得其高差时,就需要在两点间增设若干个作为传递高程的临时立尺点称为转点。
16、视差:如果目标像与十字丝分划板平面不重合,观测者的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时,目标像于十字丝之间就会有相对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17、水准点:为统一全国的高程系统和满足各种测量的需要,国家各级测绘部门在全国各地埋设并测定了很多高程点,这些点称为水准点(benchmark,通常简称为BM)。
工程测量期末知识点总结
工程测量期末知识点总结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工程测量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一、测量基础知识1. 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是指通过测量仪器或装置获取现象的实际数值,以便于进行计量和分析。
测量实际上是对现象的观察和记录,通过测量可以获取到对象或现象的尺寸、位置等相关信息。
2. 测量单位测量单位是进行测量时所采用的度量标准,常用的测量单位包括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单位等。
3.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本身的误差导致的,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操作和环境等因素引起的。
4. 测量精度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测量精度的高低反映了测量的可信度和准确度。
5.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是进行测量时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测距仪、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
不同的测量任务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
二、地形测量1. 地形测量的目的地形测量是指对地面的形态、高程、坡度、地貌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进行地形分析、地形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基础数据。
2. 地形测量方法地形测量方法包括了地面测量和地形影像测量两种主要方法。
地面测量是通过仪器进行实地观测和测量,地形影像测量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地形图像,再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
3. 地形测量的应用地形测量的应用领域包括了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
三、建筑测量1. 建筑测量的内容建筑测量是对建筑结构、建筑物位置、建筑物规模、建筑物质量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其内容包括了建筑工程测量、室内测量、建筑设计测量等方面。
2. 建筑测量方法建筑测量方法包括了进行建筑结构测量的全站仪测量法、建筑物位置测量的GPS定位测量法、建筑物规模测量的激光测距法等。
3. 建筑测量设备建筑测量所需设备包括了全站仪、激光测距仪、GPS接收机、测距仪、水准仪等。
测量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图
测量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图测量学是一门研究测量理论与测量方法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土木工程、机械制造、电子工程等。
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测量学的基础知识点,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通过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示。
1. 测量学的分类- 正常测量与反向测量正常测量是指通过测量仪器或设备,获取待测量对象的真实数值;反向测量则是通过测量已知数值,推导出测量仪器或设备的误差。
- 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直接测量是指直接采用测量仪器对待测量对象进行测量;间接测量则是通过已知的数值或者其他测量结果,间接得到待测量对象的数值。
- 接触测量与非接触测量接触测量是指测量仪器与待测量对象之间需要物理接触;非接触测量则是通过无需物理接触的方式进行测量,如光学测量、声学测量等。
2. 测量误差与精度- 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相对误差则是指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的绝对值。
- 精度精度是衡量测量仪器或设备的性能指标,通常用标准差或者相对标准差来表示。
3. 测量仪器与设备- 常用测量仪器常用的测量仪器有卷尺、游标卡尺、量规、衡器等,它们可以用于直接测量长度、角度、质量等物理量。
- 高精度测量仪器高精度测量仪器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与准确度,如光学仪器、激光测量仪器等,它们可以实现非接触测量或具备更高的分辨能力。
- 电子测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利用电子技术进行测量,如示波器、万用表等,具有更高的测量速度和功能扩展性。
4. 测量常用方法- 脉冲测量法脉冲测量法通过计算测量仪器在单位时间内所测得的脉冲数量,从而得到待测量的数值。
- 振动测量法振动测量法利用振动传感器对待测量对象的振动进行测量,并通过振动的频率、振幅等参数得到相关的物理量。
- 光学测量法光学测量法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测量,如激光干涉测量、光学投影测量等,具有高分辨率和无接触的特点。
- 时间测量法时间测量法通过测量信号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或时间间隔,得到待测量对象的物理量。
测量学知识点大一
测量学知识点大一测量学是一门研究测量及度量的学科,是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以下是大一学习测量学时需掌握的主要知识点。
1.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的定义、测量的目的和意义、测量的基本要素、测量的误差及影响因素等。
2.测量中的各种量长度、时间、质量、温度、角度等量的概念、单位和换算。
3.尺度与尺度误差测量尺度的分类、两点间距离的测量、最小可读数的确定、毛刺误差、零偏误差等。
4.测量仪器的使用显微镜、卡尺、游标卡尺、千分尺、测量望远镜、测量缝隙计、测量千分表、量块、角度尺、电子称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5.直线测量直尺的使用、间接测量、比例尺的使用、简易测量仪器的使用等。
6.角度测量横轴仪、测量角度的方法、分度盘的使用、经纬仪、转角仪等角度测量工具的使用。
7.测量误差的处理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误差的来源与分类、误差的传递、合成与分析等。
8.测量数据的处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重复测量与测量次数、数据的平均值与个别值、精度与误差限、有效数字的确定、误差的分析等。
9.误差理论可靠性与精密度、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随机不确定度与系统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等。
10.测量精度与精度分析精度的概念和判断、控制测量误差、测量精度分析的方法和步骤等。
11.测量布线与工具测量布线的基本原则、放样、划线、镶嵌标志、测量钉、测量丝、基线与起终点、平差点等。
12.高程测量水准仪、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闭合水准路线的精度检查等。
以上是大一学习测量学时需掌握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日后的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测量学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为成为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测量学基础知识总结综述
测量学基础知识总结综述测量学是一门研究测量方法、测量仪器和测量误差的科学。
它是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基石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建筑、土木工程、机械制造、电气工程等。
本文将对测量学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和概述。
一、测量的基本概念和目的测量是指通过比较、计量和判断,确定物体或现象一些属性或特征的过程。
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以支持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
测量主要包括长度、角度、质量、时间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二、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直接读数或观察物体或现象的属性来进行测量的方法。
如使用刻度尺、量角器等工具进行测量。
2.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运用物理定律或测量原理,间接求得所需测量量的方法。
如使用三角函数关系进行角度测量。
三、测量误差及其分类测量误差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偏差。
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指由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或环境条件等固有因素引起的误差。
此类误差一般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重复性,可通过仪器修正或加以改正。
2.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指由于测量人员、环境或其他因素引起的非规律性误差。
此类误差一般是无法完全消除的,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减小影响。
四、测量仪器和工具测量仪器和工具是进行测量的主要手段,不同领域和不同要求的测量需要使用不同的仪器和工具。
常见的测量仪器包括卷尺、量具、测量仪等。
这些仪器通常具有精密的刻度和标尺,能够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
五、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是为了从大量的测量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和规律,进一步支持工程和科学研究。
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理、数据可视化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测量结果,并提供科学依据。
六、测量的应用领域测量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科,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测量学用于地理测量、建筑检测和工程测量等。
测量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6页文档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测量学的定义:测量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个部分以及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进行测绘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测量学的分类:1、按研究对象可以分为:普通测量学:小区域;地球:大地测量学2、按测量的技术手段来分:航空摄影测量:应用航空摄影像片来测绘地形图。
卫星遥感测量:应用卫星技术到测量中3、按测量的应用有:工程测量学: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测量科学。
各种测量学都是以普通测量学为基础的。
三,测量学的任务:1、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实地测量,将小区域地面的形状和大小按比例测绘成图,以供生产和建设使用(提供技术资料)。
2、将图上规划和设计好的工程或建筑物的位置,准确地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3、测定整个地球形状和大小,作为测量计算和研究地壳升降、大陆变迁、海岸线移动等问题的依据。
总的概括:把地形图测绘出来,竣工图测绘出来。
四,在园林中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小区域内地面形状和大小的测定方法;进行这种测量工作时所用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测量成果的整理和图的绘制方法(底图和竣工图)等。
五,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及制图。
为了提高测量工作的精度,必须遵守三个原则:a在测量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 b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 c在程序上,先测控制点,后测碎部点。
第二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一,直接量距(直线定线):当丈量的A、B两点间距离较长或地面地势起伏时,为了使尺段沿直线方向进行丈量,就需要在A、B两点间的直线上再标定一些点位,这一工作就称为直线定线。
直线定线的方法一般采用目测定线。
有三种情形:(一)A、B为地面上互相通视的两点(二)过山岗直线定线(三)过山各直线定线二,间接量距:光学测距(视距测量)和光电测距补充:距离丈量分为直接量距与间接量距:直接用各种尺来量距是直接量距。
间接量距包括视距测量与光电测距三,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一)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整尺法:D=n·l+q其中:n:为整尺法段数,即手中的测钎数; l:为尺段长度; q:为余长(二)倾斜地面的距离丈量丈量距离的地面是倾斜的,倾斜面的坡度比较均匀时,用斜量法。
测量总结的知识点
测量总结的知识点一、测量的基本概念1. 测量的定义测量是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获取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数量特征,以便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或描述的过程。
2. 测量的特点测量具有客观性、准确性、精密性和可靠性等特点。
3. 测量的分类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测量可以分为长度测量、角度测量、面积测量、体积测量等不同类型。
二、测量的基本原理1. 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直接测量原理、间接测量原理和比较测量原理。
2. 测量的基本方法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方法、间接测量方法和综合测量方法等。
3. 测量的误差测量中可能存在多种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人为误差等。
4. 测量的精度与准确度测量的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而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三、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1. 测量工具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尺子、卷尺、量角器、分度尺、刻度尺等。
2. 测量仪器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测距仪、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测距仪、测量仪等。
四、测量的应用1. 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地表或建筑物进行测量,以获取相关信息的活动。
2. 土地测量土地测量是指对地理空间信息、土地利用信息等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活动。
3. 测绘测量测绘测量是指通过测绘技术对地球表面特征进行测量和绘制的活动。
4. 地球物理测量地球物理测量是指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地球内部结构、地球表面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活动。
五、测量的发展趋势1. 测量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涌现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激光雷达等新技术。
2. 测量方法的创新新的测量方法如无接触式测量、虚拟测量等不断涌现,为测量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 测量领域的拓展测量不仅仅局限于地面或建筑物,还涉及到海洋测量、宇宙测量等领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六、测量的现状与挑战1. 测量技术的高度发达当前,测量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但是在工程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测量误差难以消除、测量数据难以处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大小和形状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
2.主要任务:测定,测设,监测
3.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叫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
的基准面。
4.大地水准面:铅垂性,封闭性,唯一性,不规则性
5.重力水准面:铅垂性,封闭性,无数,不规则形
6.通过重力方向的线是铅垂线,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7.定位方法:单点定位(简单),多点定位(精确)
8.三北方向:真北,经线的切线;磁北,磁针针指北方向;坐标北
9.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
置在地面上标出来,作为施工依据。
10.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叫绝对高程,或海拔。
11.取海水的平均高度作为高程零点,通过该点的大地水准面称为高
程基准面
12.形状→规则化→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点位
13.水准测量误差的校核:⑴计算校核
⑵测站校核:改变仪器高法,双面尺法
⑶路线校核:闭合水准路线,附和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14.水准尺误差:有些尺子的底部可能存在零点差,可在一水准测段
中使用测站数为偶数的方法消除。
15.距离影响,半径10km,面积320k㎡以内忽略不计;水平角影响,
在100平方千米时,对角度的影响仅为0.51″(秒),忽略不计;
高程的影响,在高程的测量中,即使距离很短也应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16.测量工作的原则:①由整体到局部,由控制到碎步。
②步步检核。
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
17.测角、量边、测高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18.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是确定地面点位置的三个基本要素。
19.地面点的位置由平面坐标和高程来表示。
20.地球的形状用参考椭球体来表示。
大小用长半轴a、短半轴b、扁
率α来表示。
21.高程测量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物理高程测量,GPS
高程测量
22.水准仪的使用四步:粗平(圆水准器)、瞄准、消除视察(目镜和
物镜)、精平与读数(水准管)水准尺读数保留3位 0.825m
23.测量取位:四舍六入五单双
24.D J6光学经纬仪构造:基座、水平度盘、找准部
25.水平角0度到360度,竖直角负90度到正90度
26.测回法:①盘左位置,瞄准左方A目标,使度盘读数略大于0度读数,记录。
②松开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右侧方向B,读数记录。
以上称上半测回。
③松开望远镜螺旋,纵
转至盘右位置。
先瞄准右方目标B,读数记录。
④逆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左方目标A,读数记录。
以上是下半测回。
为了减少读盘刻画不
均匀的影响,各测回间应根据测回数n,按180度/n变换水平读盘位置。
27.坐标方位角:正反坐标相差180度
28.真北方向可用来观测北极星,三北方向并不重合。
29.测量的高斯直角坐标系与数学的笛卡尔坐标系相反。
30.竖直度盘:①随着望远镜在数值面内转动。
②不确定顺逆时针,
竖盘的0度在目镜为顺时针。
③指标Index处于正确位置时,读书应为90度的整数倍。
31.用测绘法测角度的时候,上下半测回角度之差应不大于40度
32.方位角:从标准方向的北端沿顺时针到达目标方向所形成的水平
角。
33.地图是具有一定的数学法则,通过制图语言,经过制图综合,表
达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以及在时空中发展状态的图形。
34.测距变长的改正计算:①仪器常数改正②气象改正③倾斜改正
35.比例尺精度:P159
36.地物符号:①比例符号②非比例符号(不考虑其大小的)
③半比例符号(线形符号)④地物注记
37.等高线:高程相等的相邻点所形成的闭合曲线。
38.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叫等高距
39.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40.等高线的特性:①同一等高线的点高程相等
②高程相等的点必在相邻图幅闭合
③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不分叉
④等高线越密集说明越陡峭
⑤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成正交
⑥悬崖和绝壁的等高线相交
41.小地区:120平方千米
42.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仪器,观测者,外界环境条件
43.测量误差的种类:粗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44.消除或减弱系统误差的方法:①测定系统误差的大小,对观测值
加以改正②采用合理的观测方法③检校仪器
45.水准测量时,采用前后视距相等的对称观测,以消除视准轴不平
行于水准管轴所引起的系统误差。
46.经纬仪测角时,用盘左、盘右两个观测值取中数的方法可以消除
视准轴误差等系统误差的影响
47.最接近未知量真值的观测值,称为最或是值
48.评定观测结果的精度,称为平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