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语文 走进自然主题单元设计
走进自然,领略奇妙:语文教案二
走进自然,领略奇妙:语文教案二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根源,也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在这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人们常常会迷失自我,疲于奔忙。
我们应该时常走进自然,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花草树木的馨香,领略大地的壮阔和天空的宁静,以此感悟生命的真谛,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走进自然,领略自然之美,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与自然亲近,激发对自然美的感知与领悟。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描写自然景色的经典语句,可以帮助学生由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入手,清晰而生动地感受自然美的意境。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亲身领略自然中的风景、气息、色彩、光影等元素,增强对自然景色的感知以及创作力。
我们可以在语文课上,给学生安排一次生态课外活动,让他们走进大自然,感受湖光山色,了解自然物种的多样性,调动他们探究、研究自然的兴趣。
让孩子在草野和森林中奔跑玩耍,跳跃嬉戏,感悟自然之美,领略其妙之处。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学会欣赏、品味自然之美。
文学是自然之美的载体。
教师可选取部分经典的文学作品,如《草房子》、《呼兰河传》、《阳光灿烂的日子》等,让学生借由感知作品中自然的描写,把自然之美的意境透过文字传达给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文学素养。
让学生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感知生命的宝贵和自然的神奇,使学生的思维和心灵在深度的思考中开阔和升华。
我们可以运用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创作,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与领悟。
让学生自由地运用语言,将他们所领略到的自然美的意境表达出来,使他们在表达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自然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例如,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散文,记录自己在自然中的所闻所见,表达对自然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或者是写一篇诗歌,铭记自然中的色彩、形态、意境和美好情感。
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思考,在创作中产生情感共鸣,为内心增添成长的源泉和正能量。
走进自然,领略奇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外拓展语文教案:走进自然
课外拓展语文教案:走进自然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环境,掌握有关生态环境知识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思考能力3.加深学生对自然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二、教学内容1.引言:自然的美好2.自然环境的现状3.生态环境的保护4.感性认识自然5.写作训练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有关生态环境知识,并进行相关的讨论2.实践法:引导学生通过感性认识的实践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好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并且完成写作任务四、教学过程1.引言教师通过一段精彩的自然描写,激发学生的对自然美的感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的认识自然,更好的拥抱自然。
2.自然环境的现状教师讲解自然环境的现状,包括自然环境的污染,生物物种的灭绝等情况,带领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更好的保护环境。
3.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师为学生介绍环保知识,如何减少污染,如何保护生物物种等,带领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思考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出什么贡献。
4.感性认识自然教师为学生安排一些感性认识自然的实践活动,如:展开郊游,观察动植物,拍摄自然美景等。
带领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并记录下来。
5.写作训练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在小组内讨论感性认识自然的感受,以写文章的方式表达出来,然后交流分享彼此的体验和感受。
五、教学评估1.能够掌握有关生态环境知识2.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性认识自然之美3.能够通过写作表达感性认识自然的体会,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4.有了对自然的感性认识和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行动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自然的美好,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教案注重学生的体验,是一个感性认识自然的过程,因此应该避免过多Theory。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走进自然 单元写作 走进自然学案 鲁人版必修1
单元写作走进自然遥望夜空天气已有了些萧瑟,秋夜便更发人深省地落寞起来。
秋虫在未知的角落里鸣唱,载歌载舞地迎和着秋风,传达着这个时节的独特韵致。
夜空似被浸染了浓重的墨色一般,层层叠叠地包裹着整个城市,点点星光与沿街的路灯交相辉映,伴随着这夜晚街市转角间偶有的喧闹。
每每这样安宁的夜、静寂的晚,康德这个凹胸凸肚的小身形老人的咏叹,便会在我耳边响起: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复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我不由得感慨哲学家的思辨是如此的深远。
迷宫中仰望着星空,心头泊泊的情愫便升腾起来。
曾有友人问过我:当你看着天空或者大海的时候,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记得当时我不假思索地给她一个我自认为有想法的答案,然而她听完之后却笑而不语。
现在想来,那个答案似乎有些随意了。
当你某一次看着天空或者大海的时候,你的感情处在最汹涌的那一刻,你肯定就会把那次的感想当成最终对它的感想。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什么时候一起去看夜空吧。
我点头应允。
我还记得那年我乘坐在一艘游轮上。
那是凌晨三四点钟左右,我从船舱里起身,披着衣服,站在甲板上,迎着有些凛冽的江风,眼瞅着那被游轮不断剖开的江面。
翻滚的江水,从船的两侧,不断往后涌动。
剖开再合拢,合拢再剖开,一切声响,一切痕迹都被这碧海所遮掩。
这浩瀚的江中,即便是你突然不存在了,也只如遁入人海一般。
自己所面对的事物,是如此的让人心存敬畏和感慨。
头顶的夜空,黯淡得同江面一般深沉,点缀着的星光如街灯一般,有序地指引着方向。
那浩淼的江流,高深的夜空,着实给我的内心洗礼了个通透。
这些芜杂的想法,齐头并进地攒聚在心头:遂古之处,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天河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诚然,这样的疑问我们早已能用科学去阐述极大部分。
但是,每当举目仰望天空时,终究逃不过那摄人心魄的吸引力而发自内心的震撼——宇宙之美,源于它的深邃。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3篇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篇6学习领域:造型与表现课时:2课时教学重点:欣赏、感受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如个启发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爱护方法。
教学目的:1、显性目的: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联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隐性目的: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发现美的愉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思路:1、通过启发回忆,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大自然中的景物,使学生明白自然界所包括的内容。
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感知和发现自然界中各种景物的美,经过小组的讨论和交流表达自己喜欢大自然的情感。
最后延伸到如何从我做起保护好大自然。
2、教师设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经常带你们到大自然或公园玩吗?那里的'风景美不美呢?给你印象最深感觉最美的是哪些景物?请学生大胆地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要调动气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你们回答得真好!大自然非常的美,我们都非常的喜欢大自然,这节课老师就将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教师板书课题。
4、讲授新课:⑴教师展示图片或者播放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出课本上的图片都有哪些大自然的景物;⑵教师重点介绍一到两幅图片,重点从图片中的造型、颜色以及自己的美的感受上来介绍,为学生分组评诉作品时提供一个范例。
⑶学生分小组进行欣赏和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景物以及喜欢它的原因。
⑷小组进行学习后的汇报工作。
几哦市要多鼓励表扬发言的同学。
⑸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景物中感受美,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传递美的信息。
你们感受到了吗?树木正在发芽,叶子正在由淡绿变成深绿,露珠儿在小草尖上晶莹的闪动着,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你们能感受到吗?大自然是最美好的,我们能为保护她而做点什么呢?请同学们来自由谈谈。
《敬畏自然》语文教案设计:寻找自然界的美妙之处
《敬畏自然》语文教案设计:寻找自然界的美妙之处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的美妙之处,学习敬畏自然的态度和方法;2、探究自然界中不同物种间的关系,培养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3、让学生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得到愉悦和乐趣,并学会用心感受和欣赏自然的美丽;4、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的敬畏自然的态度和方法;2、让学生了解自然中的美和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自然中的美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然景观因其壮美而成为少数几种可以令人沉醉和感念的景观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之处,并且深深感受到因为自然造就了人类的生命和生活,我们需要敬畏自然。
2、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自然界的生物种类繁多,彼此之间相互依存。
它们之间的密不可分和让整个生态环境井然有序。
如果损坏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会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有责任保护自然,爱护环境。
3、探索赏自然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地观察和感知,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出自然中美妙的部分。
学生应该可以辨识出自己所处的环境,并在它们的心中建立着一种深深的感知,以便于他们可以从自然中获得乐趣和智慧。
四、教学手段1、观察与感知通过观察和感知,学生可以更好地认清和感知到自然中的美妙之处,它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张张视角来看到即便是平淡的自然景观里也存在美,然后启发学生的心灵去寻找和发掘自然中美的部分。
2、实地考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花园、公园、山林等地方,观察自然中的植物、动物和风景等,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了解他们在环境中扮演的角色。
这样,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了解自然之美和生态环境。
3、小组讨论与报告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让学生形成合作、思考、互动的方式,有一个更好的课堂氛围,从而可以更加深入地学习敬畏自然的态度和方式,方便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更加好的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思维。
五、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生态环境,由此引入“敬畏自然”这个话题,让学生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开始认识自然。
走进自然教案
走进自然教案教案概述:该教案旨在通过走进自然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兴趣。
通过亲身接触自然,学生将能够观察和探索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该教案还将促使学生了解自然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自然中的常见生物和植物,并能够区分它们的特征。
2. 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自然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天气变化、季节变化等。
3. 学生能够体验并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4. 学生能够提出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并能够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
教学准备:1. 选择一个适合的自然环境,如公园、山区、或野外等。
2. 收集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图书,与学生分享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3. 准备相关的观察工具,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4. 提前安排好学生的出行和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和体验,并探讨自然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和生物。
探索自然:2. 进入选定的自然环境,带领学生观察和探索周围的生物、植物和地理特点。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他们的发现。
小组合作:3.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共同选取一个自然现象或生物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小组应制定一个研究计划,并汇报他们的研究结果和发现。
欣赏自然:4.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环境的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摄影等,鼓励他们通过艺术表达对自然的感受。
环境保护:5.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面临的问题,并讨论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自然。
鼓励学生提出并实施保护环境的行动计划。
总结与评估:6.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这个教案中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7. 给予学生一个机会进行自我评估,以检验他们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拓展活动:8.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保组织或自然保护区,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扩展:该教案可以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更加注重生物和植物的观察与认识;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可以加深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和背后的原理的学习;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环境研究和保护计划的制定。
走进自然阅读教学设计
走进自然阅读教学设计自然阅读是指将课堂中的阅读活动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以提升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自然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并通过阅读与自然结合的方式,促进知识的获取与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种走进自然阅读教学设计的方法。
一、背景介绍自然是生命的源泉,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然而,现代教育往往偏重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对于培养学生与自然相处的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引入自然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将学生的阅读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
二、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知识。
3. 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策略1. 环境选择:选择一个自然环境丰富、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场所,如公园、森林、湖泊等。
2. 阅读活动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设计相应的阅读材料,如科普图书、自然杂志、动植物手册等。
活动可以包括个人阅读、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
3. 实地体验:将阅读与实地观察相结合,学生可以亲自观察自然景物、采集植物标本、寻找动物痕迹等。
通过实地体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的直观感受和深入理解。
4. 组织讨论:学生在实地体验后,进行讨论和分享,以增加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现象,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与探索。
5. 动手实践: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设计一系列手工制作、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记忆。
四、应用案例以“春天的湖泊”为主题,进行自然阅读教学设计。
学生首先阅读一篇关于湖泊的科普文章,了解湖泊的形成原理、生态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随后,学生到实地考察一个附近的湖泊,观察湖水的颜色变化、湖边植物的生长情况等。
在带回学校后,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制作一个湖水生态展板,展示他们的观察成果和理解。
五、评估与总结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能力、讨论与合作的情况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11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亲近自然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亲近自然教学设计课题:一草一木也风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必修二)教材简析一、课标要求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二、课文的特点《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表达交流模块中写作训练的第一个板块。
本单元作文在写法上强调写景物要抓住特征。
学生喜欢写景,但常常忘了为什么写景,抓不住景物的特征。
这里所说的特征和说明文中的事物描述不同,它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自然景物是客观的,但是由于作者的心境不同,受到感悟的地方也就不同。
作者头脑里的景物特征已经深深印上了主观的痕迹。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所以应当让学生明白:景物描写的标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所以,学习写景,既要认真观察,对景物有准确的了解,又要找准景物与自己感情的契合点。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景物写得。
就此,本单元写作教学的重点:一是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描写景物,掌握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
二是在景物描写中突出自己的感情,做到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
学情分析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
教学对象为高一强化班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但现在的学生描写景物,容易犯两个毛病:一是不认真观察景物,写出来的文章要么是平淡、空泛,特征表现不出来,要么是抄书抄报,脱离景物实际;二是没有明确的目的,写出来的文章缺少统一的基调,而且无法达到多视角、多层次的要求。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观察景物;2.学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会运用多种手法写景;3.学习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写出景物特征教学难点: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训练有机结合,使学生学有所获。
走进大自然教案设计(专业14篇)
走进大自然教案设计(专业14篇)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走进大自然》。
2、是否能与同学友好合作。
3、是否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收集一些沙雕、大地艺术和岩画的作品图片。
2、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如: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纸、绳子、彩色塑料纸、竹竿、芦苇、芦花、高粱穗……)、工具(铲子、水桶、画笔、颜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沙雕作品。
二、讲授新课。
冰雕是一种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艺术品。
它是俄国人首创的。
走进大自然,1740年,欧洲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寒冷天气,除了南部地区外,均被坚冰封锁,所有的河流湖泊都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
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专横跋扈的俄国女皇安娜伊万诺夫开了一个很残酷的玩笑:下令工匠用冰块在彼得堡的`内瓦河上建一座宫殿,用作失宠的王子米歇尔格里申的新婚住所。
工匠们无奈,在河上建成了一座长17米,辟有3间冰室的冰宫,冰宫内还摆放着各种造型美观的冰制家具、床上用品以及炊具,宫内的小花园里还“长着”用冰塑的各种花草树木。
冰宫修好后,女皇命王子在冰宫中举行了婚礼,并且在那里度过了洞房花烛之夜。
安娜伊万诺夫的恶作剧导致了冰雕艺术的诞生。
从此,艺术园地中又增添了冰雕这一奇葩。
三、讨论:小朋友们今天你是不是也想来试一试呢?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可以让你们挥洒的好地方——沙坑。
(1)、请同学讨论你想让这些地方呈现怎样的效果(喜气洋洋的、冰天雪地的、异国风情的、神秘的、亮丽的?)。
2)、你觉得可以利用哪些物品来造型。
3)、自由分组,回家准备,讨论设计方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大家一起来交流。
四、讲评。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自然环境的呼唤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自然环境的呼唤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掌握有关自然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研究:通过研究选定的课文,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人类对其造成的破坏。
2. 环境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并以小组形式展开研究和讨论。
3. 环保行动计划: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环保行动计划,并展示给同学们。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景色,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兴趣。
2. 研究课文:对选定的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并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研究一个具体的环境问题,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 环保行动计划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的环保行动计划,并讨论如何共同实施。
5. 总结归纳:对本单元的研究进行总结,强调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每个人的责任。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展示环保行动计划时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研究成果: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根据小组讨论和环保行动计划的展示,评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的提出能力。
五、教学资源1.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2. 自然环境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源。
3. 小组讨论和展示所需的白板或幻灯片。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2. 组织观摩和研究其他具有环境保护主题的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审美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自然环境的呼唤》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课堂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并激发他们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的能力和意愿。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自然环境的呼唤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自然环境的呼唤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掌握一些保护环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怀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 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
教学步骤和方法1. 导入(5分钟)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自然环境的美丽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知识讲解(15分钟)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结合实际例子和数据,让学生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 小组讨论(20分钟)小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如何保护水资源?- 如何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如何节约能源?-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出讨论结果。
4. 案例分析(15分钟)案例分析(15分钟)- 提供环境问题的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解决。
-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提出创新想法。
5. 总结和展望(5分钟)总结和展望(5分钟)-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总结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环境的意义。
-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进行以下评价活动:- 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和讨论表现评价;- 学生对案例分析问题的解答和解决方案的创造性评价。
教学资源- 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和重要性;- 环境保护的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解决;- 课堂小测验题目。
参考书目1. 高中语文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
2.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XXX出版社。
以上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的一份简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高二语文 走进自然主题单元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1、概述历来人们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看法(媒体显示内容):历来人们对此问题看法不同,有以下几种:A、表现了闲适的心境,B、表现愁闷的心境,C、表现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情,D、表现美好生活的向往,E、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很复杂,既有淡淡的忧愁,也有淡淡的喜悦。
2、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和课文的旁注进行小组讨论,大组负责人深入本大组各小组进行组织讨论,了解各小组讨论情况,记录各小组讨论结果并作出总结。
3、教师参加某些组的讨论,引导、调控讨论过程。
4、各大组负责人指定代表在班上作阐述发言,各大组负责人作总结发言。
5、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
正如课文旁注所说,开篇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确是全篇的“文眼”,定下了文章的基调。
这“颇不宁静”,正是作者对严酷现实的不满和苦闷心情的写照。
因此,他才“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这说明作者夜游荷塘,目的是使“颇不宁静”的心情宁静下来。
而置身于“无边的荷香月色”,他也的确感到了某种超脱:“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也正是在这淡淡的喜悦之中,那弥望的荷塘,那田田的叶子,那袅娜的花朵,那屡缕缕的清香,那凝碧的波痕,那脉脉的流水,那薄薄的青雾,那淡淡的云影,那柔和的月光以及那光与影和谐的旋律……都让他的心得到了暂时的安宁。
然而,这安宁的确只是暂时的,因为,作者心灵深处的惆怅是难以排遣的,所以,当耳边传来“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时,他便发出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叹。
于是,他不由自主地“惦着江南了”,在江南时,虽然只是教中学,但那时候的日子是多么的逍遥自在呀!他多么想回到江南去,可是现实毕竟是现实,“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了,作者便从梦幻般的“另一世界”回到了依然令人苦闷的现实世界,真可谓“华章写尽池塘色,暂得逍遥悲辛眠。
无奈多情延旧梦,荷月如何却尘心。
【推荐】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走进自然单元写作走进自然课件鲁人版必修1
2.抒情三要素 抒情有好几种方式,而表现出来,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强烈的、 紧张的;一种是轻淡的、弛缓的。紧张的抒情,直抒所感,不加节制,也 不隐晦和改易,只要内蕴的情感真切、深沉,就会写出很好的抒情文字。 弛缓的抒情,则把内蕴的丰富感情,表露出一部分来,于平淡中抓取精神 实质,能给读者以呢? (1)要真挚自然。对表现的事物,要有深切的感受,情感要发自内心,这样 的抒情,才是真挚的、诚恳的,也才能是深沉的、感人的。感情要自然地 流露出来。抒情最不能作伪,虚假的、矫揉造作的东西,是最要不得的, 那种抒情,不仅不能感染读者,而只能使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纸上得来浅,绝知要躬行
题目 面对枯黄的秋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人看到的是伤感,而有 人看到的则是希望。请以“秋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注意 情、景结合,②800字左右。
点拨 这类文章的写作,景是基础,因景才能生情,所以要有简洁的写景文字; 情是引线,因情才能明理,所以抒情既要充分,但又要落到理性的思索, 不能有情无理。
语文走进大自然教案
语文走进大自然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大自然中的语文之美》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大自然中的语文之美,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大自然中的语文之美。
教学重点:1. 了解大自然中的语文之美。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大自然中的图片、视频素材。
2. 学生的作文纸和写作工具。
3. 小组合作的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大自然中的美丽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经历,分享一段与大自然相关的故事或感受。
二、探索大自然中的语文之美(15分钟)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大自然的主题(如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山、海等),通过观察和感知,讨论并记录下与该主题相关的语文元素(如诗歌、故事、比喻、描写等)。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察和记录成果,并解释其中的语文之美。
三、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20分钟)1. 教师指导:介绍一些与大自然相关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如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 写作实践: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大自然中的观察和感受,撰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 学生交流: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作品,或与同组同学分享并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四、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对大自然中的语文之美的认识和感受。
2. 展望下一节课:预告下一节课的主题,如“通过大自然中的故事学习语文”。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到户外或图书馆寻找更多关于大自然的语文作品,拓宽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自然景点或举办户外写作活动,进一步感受大自然中的语文之美。
群文阅读《走进自然》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走进自然》教学设计——发现生动秘密记录自然之美教学目标:学生将知道:什么样的语言是生动优美的。
生动优美的语言会带来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语言文字积累越丰富,越能在表达时创造写出生动优美的词句。
学生将理解:在句子中使用生动的词语、叠加的修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助力准确生动的表达。
学生将能够:主动积累生动语言,在实践生活中能用生动语言来表达记录。
教学重难点:学会把语句写生动的方法,即用生动的词语、丰富的修辞、叠加的修饰,用学到的方法完成小练笔。
教学设计:一、单元主题导入,发布任务。
通过第七单元的学习,我们一起走进自然,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生动。
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
通过这单元3篇课文的学习你发现了哪些来自大自然的礼物呢?用心就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善于欣赏和表达的人,还能将自己发现的大自然之美,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分享给更多的人。
任务一:读自然,收集自然之美子任务L分享积累成果,总结摘录方法1.通过前期对这个单元课文的学习,同学们摘抄了很多描写大自然的生动语言。
这些优秀的摘抄是哪些小朋友做的?你一定有好的摘抄方法与同学们分享。
学生交流。
2.说清楚归类摘抄。
(那你摘录的时候会怎么分类呢?)你瞧,可以把描写相同事物的词语归在一起,这些都是写小动物的、都是写声音、都是写颜色的等等。
还可以把一些相同结构的词语放在一起,比如AABB、AABC等等3.大家分享的摘抄方法真不错。
交流平台的小伙伴们也是这么说的。
师小结;这些都是积累词语和句子的好方法,学会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水平。
子任务2:学会积累摘录,制作精美文摘卡1.那老师要检验一下,同学们是不是可以运用这些摘录方法完成词句积累。
请同学们翻开学习任务单,这儿有一篇文章,请读读题目。
学习要求:快速读文章,根据方法提示和评价标准完成摘录卡。
同学们,我们拿到的学习任务单不一样哦,我们12大组的小朋友做得是词语摘抄,34大组的小朋友做得是句子的摘抄。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自然情怀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自然情怀《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一、教学指南(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眼中的自然美;品味赏析语句,感受散文语言之美并体味作者情思。
2.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
3.比较阅读两篇写景散文名篇的各自之美。
(二)重点难点通过文本细读,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
(三)课时安排4课时(四)课前研学1.预习作业速读课文,圈画这两篇散文中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作简要点评。
2.阅读指导两篇文章都是写景状物类散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音优美,富于文采,用丰富的想象不受时空限制,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影响读者,散文“形散神不散”,表达力强,感染力强。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写下的文章。
故都的“秋”,其实是郁达夫的“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3.写作准备运用课上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去描摹某种风景美物,并抒发自已的真情实感。
4.知识清单(1)走进《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战士”。
中短篇小说:《沉沦》(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小说集)《春风沉醉的晚上》。
走进大自然主题单元学习教学设计
《走进大自然》主题单元学习教学设计教学时间:[第八、九周:(4月3日—14日)]精讲:A书《雷雨》《恐龙的灭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语文园地五、语文园地八略讲:A书《最大的书》《阿德的梦》B书《沙柳斗沙怪》《磁浮列车》《和狼做朋友》《识字三》略读:C书第40、41、42、43、44、45、47、50、51、52、53、54、59、60、61课、单元包说明:本组的学习,我们与学生一起走进科学世界,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
本组课文是以走进科技世界、走进大自然为专题编排的,生动的文字,精美的插图,可谓图文并茂,篇篇文章引人入胜:移居到月球,旅游在星空,这难道仅仅是阿德的梦?不可一世的恐龙,巨大而凶猛,这庞然大物,缘何今日无影无踪?一个个奇特的大问号,吸引着孩子们,也等待着我们和学生一起去朗读课文,感悟语言,探索发现。
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我们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
当我们走进科学的世界,踏入幻想的“梦境”,学习生字、朗读课文,一切都会变得十分愉快、十分轻松。
精读课文:《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读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
(3)在读中想像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默读了解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2)通过默读想像加深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两点:(1)热爱大自然。
(2)留心观察,发现美。
教学难点、重点:1、认读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想像。
教学思路:教学本课仍须从观察图画入手,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先让学生对风、雷、雨、电产生情境感,再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从语言的音韵中、句子的含意中去进一步了解雷雨。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头饰教学过程:一、电教手段,引出课题:放录音,问学生: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打雷下雨的声音)板书:雷雨。
打雷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尤其是夏季经常出现。
自然主题语文活动方案策划
自然主题语文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主题:探索自然之美,开启语文之旅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2.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社交能力。
三、活动时间:2个学期(每周一次,共20次)四、活动内容及安排:第一阶段:自然观察与写作1. 活动名称:春季野外观察与写作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到校园或郊外进行春季野外观察,观察和记录植物、昆虫或鸟类等自然现象,然后进行写作。
活动安排:a. 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和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春季的特点和相关事物。
b. 组织春游,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有关植物、昆虫或鸟类等的现象。
c. 回到教室,组织学生展示观察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观察结果。
d. 引导学生撰写观察日记或文章,并进行互评交流。
2. 活动名称:秋季山水诗写作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山水景点进行观察与写作,培养学生的感受与表达能力。
活动安排:a. 学生了解山水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分析常用的描写手法。
b. 组织学生前往山水景点,观察自然环境,仔细感受其中的美丽与细节。
c.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所学的描写手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自然的感受。
d. 学生相互交流与评价,引导学生改进写作,提高表达能力。
第二阶段:自然传说与古文阅读1. 活动名称:神话传说与自然探索活动内容:通过读取神话传说和探索自然,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活动安排:a. 学生阅读古代神话和传说,了解其中的自然元素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b.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探索,寻找与神话传说相关的地点或场景。
c.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推理神话传说中的自然现象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
d. 引导学生撰写自己的神话传说,结合自然现象创作,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写作能力。
2. 活动名称:探索古代文学中的自然意象活动内容: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其中的自然意象,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1、概述历来人们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看法(媒体显示内容):历来人们对此问题看法不同,有以下几种:A、表现了闲适的心境,B、表现愁闷的心境,C、表现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情,D、表现美好生活的向往,E、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很复杂,既有淡淡的忧愁,也有淡淡的喜悦。
2、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和课文的旁注进行小组讨论,大组负责人深入本大组各小组进行组织讨论,了解各小组讨论情况,记录各小组讨论结果并作出总结。
3、教师参加某些组的讨论,引导、调控讨论过程。
4、各大组负责人指定代表在班上作阐述发言,各大组负责人作总结发言。
5、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
正如课文旁注所说,开篇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确是全篇的“文眼”,定下了文章的基调。
这“颇不宁静”,正是作者对严酷现实的不满和苦闷心情的写照。
因此,他才“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这说明作者夜游荷塘,目的是使“颇不宁静”的心情宁静下来。
而置身于“无边的荷香月色”,他也的确感到了某种超脱:“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也正是在这淡淡的喜悦之中,那弥望的荷塘,那田田的叶子,那袅娜的花朵,那屡缕缕的清香,那凝碧的波痕,那脉脉的流水,那薄薄的青雾,那淡淡的云影,那柔和的月光以及那光与影和谐的旋律……都让他的心得到了暂时的安宁。
然而,这安宁的确只是暂时的,因为,作者心灵深处的惆怅是难以排遣的,所以,当耳边传来“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时,他便发出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叹。
于是,他不由自主地“惦着江南了”,在江南时,虽然只是教中学,但那时候的日子是多么的逍遥自在呀!他多么想回到江南去,可是现实毕竟是现实,“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了,作者便从梦幻般的“另一世界”回到了依然令人苦闷的现实世界,真可谓“华章写尽池塘色,暂得逍遥悲辛眠。
无奈多情延旧梦,荷月如何却尘心。
”6、过渡:依讨论情况临时处理。
教学评价专题二……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我的思考: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课题:书写练习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正确地书写“轻”字难点:“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书写:斩、转板书设计:书写练习2、轻、斩、转我的思考: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课题:结构特点(六)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难点: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二、教学新课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
2.指导书写例字(1)出示例字:“宝”:首先要控制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立正。
“穷”: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
(其余字略)(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结构特点(6)宝、穷、写、会、奔我的思考: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第(5)课时课题:怎样写好字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
教学过程:一、正确的学书之路1.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
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
2.专一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
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①好帖;②喜欢。
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
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
3.博采众长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
4.字外功夫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
总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自成一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正确的学书之路概括为:二、科学的学书方法明确了正确的学书之路之后,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这既是正确学书之路的开端,又是正确学书方法中的根本点,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优点,效果各异。
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
”其中的“笔意”即指笔法、笔势及线条意趣。
“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写。
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
“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画。
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
但摹书看不清笔法,“易失笔意”,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
所以,初学者可以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每天定量事实证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练习量跟不上,就谈不上进步;当然盲目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
一定的量才能达到的一定的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3.循序渐进学习书法,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先正楷,后行草。
苏轼说:“真生行,行生草。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就是说楷、行、草书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
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便、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就容易上手。
等到楷法熟练,再写行草时.便可悟到两者相通之处,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先点画,后结构,再章法。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就是以基本点画为基础的艺术。
基本点画不好,整字或整篇的艺术性就无从谈起。
由于钢笔尖性硬,在线条变化上相对简单得多,故钢笔书法学习在结构上花的时间多,而在用笔、点画上相对较少。
但这并不是说点画用笔不重要,相反,它是钢笔书法的基本功,只有在点画书写的基本功扎实之后,才可能去把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