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三PPT

高中历史必修三PPT

b 汉、徽合流,并逐渐京字京韵
c 艺术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d “同光十三绝”的努力
A、bcd B、bc
C、abc D、acd
11、关于元杂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 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B、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和 市民阶层的壮大 C、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促成了元杂剧的 昌盛 D、著名的“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 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傩戏:从“酬神”到“娱人”的变迁
人们一直相信“傩仪”具有驱鬼酬神、消灾避难的神力。如 今傩师作为傩仪的传承者,其社会地位不仅取决于他能否人们心 理带来平安,更取决于他能否带给人们现实的快乐和欢娱。庄重、 严肃的傩祭仪式被轻松、愉快的傩戏所取代,使古老的傩祭发生 了从“酬神”到“娱人”的重要变迁。
【讨论】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发散思维】
为什么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候,中国戏曲能得 到极大的发展?
(1)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文化不断的发展。 (2)两朝的统治政策,都把中原文人处于低层,使知识分 子怀才不遇,只能通过戏剧来宣泄。
(3)文化观念:正统汉族文人不重视小说、戏剧等,主要 精力在科举,而蒙古族、满族思想不同,重视小说、戏剧, 并大力支持,甚至参与其中。还保护艺人等。
1、下列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是:
A、傩
C、傩戏
B、傩仪
D、傩剧
2、原始时代的人们戴起凶恶 面具,口中高呼“傩傩”, 主要是为了: A、占卜凶吉
B、部落战争前先进行誓师
C、辟邪消灾,惊吓驱逐恶魔
D、驱除寒冷,热身抗寒
3、之所以流行这种具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从根 本上说是因为: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 三第一课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线索:
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 2.社会原因 3.派别代表 4.历史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2、孟子 3、荀子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1、道家学派——老庄之学 2、法家学派集大成者——韩非子 3、墨家学派——平民利益的代表
2、孟子 (1)孟子的生平 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 他曾游历列国,主张不被 采用,晚年退而与弟子著 书立说。著有《孟子》一 书。有“亚圣”之称。
2、孟子 (1)孟子的生平 (2)孟子的思想主张
①主张实行“仁政”
②提出“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四端、四德)
④提出“养浩然之气”( 先义后利、舍 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 )
2、法家学派集大成者——韩非子 韩非子 战国时期韩国贵族 法家的集大成者 著《韩非子》一书
①主张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②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③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反对“是古非今”
3、墨家学派——平民利益的代表
墨子(约前468-前376)
想主张在当时 为什么到处碰壁,不受重用?
奔波中的孔子
至高无上的孔子
袁世凯与孔子
新文化运动与孔子
文革与孔子
世界与孔子
世界文化遗产 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课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课PPT课件

(4)、思想文创化和:的从思“学现在建官烈府经”文
到“学在民间”。
8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3.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
主要流派: 儒、道、 法、墨、 名、阴阳、 纵横、杂、 农、小说 (除去小 说家,则 称“九 流”)
9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3.主要学派: 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老子、庄子 3)墨家:墨子 4)法家:韩非子
•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 前551年)夏历八月二十 七日,卒于鲁哀公十六 年(公元前479年)夏历 二月十八日,享年73岁。 孔子或孔夫子是对他的 尊称。
13
孔子的从政经历
• 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政绩 十分显著,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 高官,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后在55岁左 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 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 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和 理想最终未能实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 1 课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 课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1
中国古代的主要朝代:
儒学

百 争商鸣家

西周 东周 秦 汉 成为
儒家思春想秋的发展战线国索:西汉
正统
东汉
程 理陆 心三学学朱 王奴国隶北两•••• 社先秦汉宋宋晋宋会秦朝朝明南南理———北宋学产 沉 成元朝和生 重 为明和 打 正清初 击 统隋明之步 ; 思际发 想唐封的展 ;清建新;社发五会展代十对 统 学 批 继国传 儒 的 判 承2

高中历史必修三 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 PPT课件

一段距离;一次离别,一份伤感。

13、回忆在无数次的发酵中膨胀成了苦涩,这苦涩滴穿着温柔,蛰伏在每个长夜的背后,惊醒了隐藏的疼痛,变成了雨在外面的天空飘洒着!一滴滴的泪,一阵阵地雨凝结成了张望,慌乱着,流淌着!

14、抬起了自己粗糙厚大的手掌,捂住了渐渐变红的眼睛,在悲痛欲绝的痛楚传来之前,爆发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哭泣声。

3、经常听一支支寂寥的曲子,让我那孤单的灵魂与影子和你一起舞蹈,精疲力竭,不知所措,却又心甘情愿。

4、爱上你,缘于那一滴泪。晶莹剔透中饱含着凄美,轻轻滑落的瞬间,为我种下了今生刻骨的相思。

5、将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曾经认为真正的爱不用说出来,但是我错了,其实爱要说出来,让她明白让她知道你的爱,但我却错过了。
创新视角下的中国古代科
一、另辟蹊径 独创新意的造纸术
“自古书籍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 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 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 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创新
一、另辟蹊径 独创新意的造纸术
疑比问较::“西蔡汉侯的纸植”物究纤竟维是纸不是PK最早“的蔡纸侯呢纸?”
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
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李约瑟著《中国科学
思考:是什么使中国近代科技落伍?
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传统儒家思想;重农 策、科举制度;实行闭关锁国等等.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创新要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
A.汉朝 B.唐宋 C.元朝 D.明朝
(2)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人教版)PPT课件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人教版)PPT课件
2 儒家提倡“孝” 、“仁义” 、“诚信” 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 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 、 “修已安人” 、加强道德修养,有助 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 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 经济的发展。
.
7
儒家 1号人物:孔子
[名人档案]
姓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 生卒:(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籍贯:鲁国(今山东曲阜 ) 成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后裔
孔子
头衔: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主要工作:教书育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全面发展观
.
8
1.孔子的主张和贡献
.
4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条件)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 政治环境相对宽松,面对社会剧变,人们纷纷提出不同看 法与方案。 (3)阶级关系: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私学兴起,造就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 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摘自《中国新闻网》
.
26
奥运会表演
.
27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 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 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 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 慧。”
.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28
世界看老子
《老子》哲学对康德、黑格尔的辩证法思
课标: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重要 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三_第一课讲解

高中历史必修三_第一课讲解
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 表”、“至圣”
孔子的身世
•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 前551年)夏历八月二 十七日,卒于鲁哀公十 六年(公元前479年) 夏历二月十八日,享年 73岁。孔子或孔夫子是 对他的尊称。
孔子的从政经历
• 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政绩 十分显著,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 高官,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后在55岁左 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 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 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和 理想最终未能实现。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2.孟子的思想: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 国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 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 学派的正宗。一生以教书 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 国。晚年著书立说,他的 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 书。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 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孟子的 思想
发展为孟系子(统的1的政)“治仁、思政想施”主思政要想是主。继孟张承子了:认孔为“子,的仁如“果政仁统””治,者并实将行其 仁将政会,失(就去2可民)以心得而、到变君人成民独民的夫关衷民心贼系拥,:护被;人“反民民之推,翻贵如 ,君果“推不轻行以”暴仁政政,, 不能平治(天下3”)。、伦理观:“性本善”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
百家 争鸣 局面 形成
↗ ↘
春秋末孔子 创立儒学
战国孟子、 ↗ 荀子大改造, 儒学成为诸 子百家中的 蔚然大宗
秦时
汉武帝时“罢
“焚 书坑 儒” 使儒 学遭

汉初
儒学 → 逐渐 复苏
黜百家,独尊 儒术”,使儒 学成为封建社 会正统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受打
的主流思想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ppt课件
23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ppt课件
24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ppt》课件
7
(二)孔子的思想
一、政治思想
1、“仁”——思想核心
(1)含义: “仁者爱人” (2)方法: “忠恕 ”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论 语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2)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正名”
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反映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ppt课件
10
问题探究
提问:“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 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 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 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 求仁的境界。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ppt课件
17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 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 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世界潮流课件 (共1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世界潮流课件 (共17张PPT)
断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康有为 )“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故孔子 系易,以变易为义。” ( 梁启超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 谭嗣同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 恨。” ( 严 )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归纳总结: 以上四位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共同政治主张是什么? 维新变法,改良道路,君主立宪,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学为体:坚持中国的 19世纪60至90年代 封建制度和儒家纲常名 【史料补充】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
清政府在面临内忧外患(列强侵略和太平天国运功)的形势下,掀 教作为国家的根本。 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自救改良运动。洋务派主要成员有奕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近 欣、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等人。他们“中学为体、西 代科技,挽救清王朝。 学为用”为主导思想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北洋、 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同时发展近代教育,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 兴起。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宣传维新变法。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 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 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为变法流血第一人——谭嗣同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 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 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 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思考: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所起 的作用。 课本P50(爱国的、进步的、启蒙作用等)
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千年未有之变局
当时中国最落后的是什么?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 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 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 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 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 遣乔治· 马嘎尔尼团访华庆贺乾隆 八十寿辰万里来朝,并协商中英通商事宜。后因英国使者跪拜之礼 (焦点是双腿儿跪地呢还是单腿儿跪!),大清重臣和珅同志和英 国使者争论长达一月之久,我们敬爱的乾隆皇帝龙颜大怒,给乔治 三世的回信中如此大放厥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林
孔子及其家 族的专用墓, 也是目前世界 上延时最久、 面积最大的 氏族墓地。 至圣林
孔府
位于孔庙东侧, 有“天下第一家” 之称,是孔子嫡系 长期居住的府第, 也是中国封建社会 官衙与内宅合一的 典型建筑。 圣府大门
通过阅读史料,概括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史料1:有关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人无有不善。” “仁政”思想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 1 课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 2 课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 4 课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 成
• • • • • • • • • • •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 2、“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3、“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二、孔子与早期儒学 1、孔子的思想 2、孟子的思想 3、荀子的思想 三、道家和法家 小结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 众矣,当时则荣,没则 已焉。孔子布衣,传十 馀世,学者宗之。自天 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 折中於夫子 ,可谓至圣 矣!”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的思想核心:
什么是“仁”?
樊远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怎样才算符合周礼呢? 怎样才能做到仁呢?
• • • •
3、墨家——墨子(战国初期) (1)兼爱 (2)非攻 (3)尚贤
背景:“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思想核心:“仁”、 1、孔子创立 “为政以德”(民本)、 “性相近”(伦理)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儒学
儒 家 的 形 成 过程
“仁政”
2、孟子、荀子 总结改造
孟 子
“民贵君轻”(民本) “性本善”(伦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1、孔子的思想 • 核心: “仁” • 即“爱人”,“克己复礼”,“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 政治思想:“为政仁德” •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孔庙
孔庙是祭祀 孔子的地方。 在中国,几乎 是每一个省府 或县城,都有 一座孔庙,但 是规模最大的 一座在曲阜。 同文门
孟子的思想
民贵君轻
“性善论”
史料2:有关荀子的思想 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 , 仁者不为也。”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 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曰:“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 ,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辞让则悖于情 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 “仁义”“王 荀子的思想 道”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 1、“百家争鸣”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学者、思想流派,
相互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诸子百家
• 2、“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 • • •
道:老子、庄子 儒:孔子、孟子、荀子 墨:墨子 法:韩非子
• 3、“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 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各种力量都在较量,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 绝对权威,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束缚,纷 纷对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
阶级关系: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 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 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 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 (2)庄子——战国时期 • 思想主张: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 精神上的自由。
• • • • • •
2、法家——韩非子(战国末期) 思想主张: (1)以法治国 (2)提高君主权力,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 意义: 顺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荀 子
“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君舟民水”(民本) “性恶论”(伦理)
主要内容: “仁”; 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孔子
时 期
孟子 战国
荀子 战国
春秋
仁的 爱人 思想 同 民本 以德治民 思想 性相近 异 人性论 创立儒家 学派
仁政
仁义
Hale Waihona Puke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 • 道家的创始人; • 生活在春秋晚期 • 思想主张: A、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道 ” B、哲学思想: 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 停运动,事物是相互依存和不断转化的
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实行“仁”并不难!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的政治思想: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创立私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文化: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
阅历丰富的文士,也为学术繁荣提 供了舆论阵地。
•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 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 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 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 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