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中国古代史考点强化练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试题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4年人教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时间
东汉、魏、晋时期
主要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 北方游
大致方向 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 牧民族
内迁
西晋统治者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
民族关系 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激起强烈反抗。一
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政权 更替
概况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 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 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考点4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七年级上册P93~P96
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
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
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淝水 之战
发生在383年,交战双方是前秦和东晋,结果东晋以少 概况
胜多 影响 前秦政权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 了黄河流域。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 著名政权 改革。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 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那 时候,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教材地 图解读
主要少数民族:氐族、羌族:由西向东迁入 陕西关中;匈奴族、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 西一带;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 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反映信息: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 奴、鲜卑、羯、氐、羌,他们主要迁入黄河 流域
经济 江南地区
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表现
发展 的开发
商业兴旺和城市繁荣;建康是南朝时商业最为
活跃的大都市

中考历史复习 考点0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中考历史复习 考点0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考点0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点扫描】1.三国鼎立2.江南地区的开发3.北方民族大融合4.魏晋南北朝文化【真题演练】1.(2016•广东)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历史剧《三国》B.罗贯中《三国演义》C.司马光《资治通鉴》D.诸葛亮《出师表》2.(2016•聊城)“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澶州之战3.(2016•潍坊)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4.(2016•泰州)“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D.忽必烈改革5.(2016•呼和浩特)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A.兰亭书法B.阎立本画作C.龙门石窟D.赵州石拱桥【复习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A.200年B.208年C.220年D.222年3.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4.《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第4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第4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 也带去
影响
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从 而使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
根本 北方人南迁, 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原因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原因

具体

原因

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统治者实行鼓励生产的政 策; 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 南下移民和当地民 众的辛勤劳作
②“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民族隔阂趋于消解, 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北方
地区 表现 的民 [2023 族交 年考]

北方各族使用的胡床、 椅子、方凳, 在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 开始改变汉族席地而坐 的生活习惯, 反映了这 一时期的民族交融→史 料实证
北方 地区 的民 影响 族交

①对中华文明: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 神文化;
的意义。
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2025 年是三国中魏国建立(220 年)1805 周年;西晋灭吴(280 年)1745 周年】
政权分立与民 时代特征 族交融
并存政权
东晋与十六国; 南朝与北朝
重 三国 要 事 件 政 东晋 权 更 迭 南朝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司马睿建立东 晋; 淝水之战
都城都在建康; 宋疆域最广
西晋 前秦 北魏
晋惠帝“八王之乱”
统一了北方; 淝 水之战
439年统一北方; 北 魏孝文帝改革
重 要 事 件 政 权 更 迭
趋势: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 的统一,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二 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
人口迁徙有两个方向: 一是北方各族迁往中 人口迁徙方向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知识点培优训练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知识点培优训练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A层基础必会】1.(2023•茂名模拟)《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一次战役:“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

”该战役 (C)A.发生于公元2世纪B.实现长江以北地区统一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D.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形成“英儒毕集”局面。

苻坚这一举措(D)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B.体现“无为而治”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D.有利于民族交融3.《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由此可知(B)A.江南地区开始开发B.南方经济发展迅速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4.(2023•临沂中考)“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

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这是宋朝抗金名臣李纲对4世纪末期一次以少胜多著名战役的描述。

这次战役是(C)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淝水之战D.郾城之战5.(2023•重庆中考)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

这种书体带有汉隶笔法,融温文尔雅与粗犷彪悍于一体,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

(如图所示)这表明魏碑艺术(A)A.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时代结晶B.是书法开始成为专门艺术的标志C.被称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D.其书法名家的代表为锺繇和胡昭6.(2023•安徽中考)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星罗棋布,遍布各地。

这反映当时(A)A.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B.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C.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7.(2023•福建中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

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练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练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基础过关1.“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次战役是() A.长平之战B.牧野之战C.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2.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对下图反映的这一历史时期,解读最准确的是()A.社会稳定,经济发展B.实现局部统一,为再次统一创造了条件C.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3.(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下面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中的①②分别是()A.东晋前秦B.魏国东晋C.东晋梁D.蜀国吴国4.(史料实证)《永嘉衣冠南渡诗》中写道:“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

”诗中提到了西晋永嘉年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北人南迁主要是因为()A.北方战乱频繁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经济重心南移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5)A.北方经济的恢复B.江南地区的开发C.北方人大量南迁D.三国鼎立的局势6.(史料实证)《资治通鉴》中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这段话反映的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A.迁都洛阳B.整顿吏治C.改用汉姓D.禁穿胡服7.(2020北京)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

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书法艺术成熟B.北方民族交融C.江南经济开发D.南北政权对峙※能力提升8.下面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9.历史学家罗香林记述:“从汉末至东晋,中原汉人南迁长江流域,这是第一次大迁徙。

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战火纷飞,汉族民众又继续向南迁移。

”他记述的这一历史现象()A.激化了南北方的矛盾B.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有利于东晋统一全国D.将战乱转移到了南方10.(家国情怀)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族体和文化交流,中原族体不断壮大,中原文化不断丰富。

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能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

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能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18·山东聊城)“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曹操解析依据材料“北平袁绍,南拒孙刘”并结合所学知识,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的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与孙刘联军展开赤壁之战。

由“南拒孙刘”,可知A、B两项不符合题意;诸葛亮曾经辅佐刘备,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三项,选D项。

答案D2.(2018·山东青岛)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牧野之战②长平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涿鹿之战A.④①②③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解析涿鹿之战发生于五六千年前,牧野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长平之战发生于战国时期,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

故选A项。

答案A3.(2018·广东)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 3 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

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人口减少的情况,时间为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军阀混战,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导致人口大量减少,故A项正确;“人口南迁土地荒芜”“北方自然条件恶劣”与全国人口大量减少没有直接联系,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南宋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A4.(2018·山东青岛)“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

2021届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1届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考点强化练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20·长沙)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

下列选项对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最为可信的是( )2.(2020·绥化)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2020·黔南州)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

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A.曹操——建立魏国B.孙权——派卫温到夷洲C.诸葛亮——发明翻车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4.(2020·无为模拟)“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

”该“内乱”是指( )A.七王之乱B.八王之乱C.赤壁之战D.文景之治5.(2020·东营模拟)历史叙述有历史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指的是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观的评判表述。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B.秦始皇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C.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D.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6.(2020·东营)《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A.江南气候条件优越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江南生产技术先进D.江南劳动力资源丰富7.(2020·长春)“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 )A.重要原因B.主要表现C.基本特点D.积极影响8.(2020·三亚模拟)如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知识结构图。

图中①处应是( )A.西晋短暂的统一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科举制度的创建D.江南地区的开发9.(2020·大冶模拟)史书记载,两晋时期“百官流亡者十八九”“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一编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

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一编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

三、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东晋的建立、南朝的发展
建立 东晋
灭亡
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420年,东晋灭亡
时间
420—589年
政权更替 宋→齐→梁→陈
南朝 特点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衰落
梁武帝时,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大规模叛乱,建康 失陷。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跃,人口达百万 影响 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名师点拨1.南北朝时期,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了北方,但没有 超过北方,超过北方是在两宋时期。 2.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北方多战乱,为躲避战乱。 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参考答案 (1)北方战乱。(2)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 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 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探究点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史料 北魏孝文帝说:“我们国家兴起于北方,现在定都于平城,然而统一了 北方,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文化冲突剧烈;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 崇尚武力,难以文治。要在此地开展变法改革,一定很难,崤山和函谷关是 帝王的房屋,黄河洛水是帝王的家中,所以朕要大规模迁都(到洛阳),一统中 原。”
——摘编自《魏书》 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并指出孝 文帝改革的影响。
参考答案 原因:加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使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 汉族先进的文化。影响: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 方民族的大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探究点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中考历史总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训练(带答案)

中考历史总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训练(带答案)

、选择题1.〔2021?聊城中考〕“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A.刘备B .孙权C.诸葛亮D .曹操2.〔2021?青岛中考〕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根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①牧野之战②长平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涿鹿之战A.④①②③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 D .①④③②3.〔2021?无锡中考〕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选项是〔〕A.蜀、吴、魏B ,魏、蜀、吴C.魏、吴、蜀D.吴、魏、蜀4.〔2021?广东中考〕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 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 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乱战乱频繁B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5.〔2021?原创题〕东晋谢安“东山再起〞执掌朝政后,在一次战役中指挥晋军将“投鞭断流〞的前秦军队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关于“这次战役〞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这次战役指的是赤壁之战B.这次战役引发了“八王之乱〞C.这次战役后南方形成相对稳定的局面D.这次战役为东晋统一全国奠定了根底6.〔2021?滨州中考〕?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那么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开展起来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由现南移趋势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开展水平赶上北方D.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7.〔2021?黄石中考〕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A.优越的自然条件B.北方人口的南迁C.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8.〔2021?宜春三模〕“孝文仁孝……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材料描述的是以下哪一场改革〔〕A.管仲改革 B .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D.贞观新政9.〔2021?聊城中考〕“〔魏孝向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 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生说明,魏孝文帝〔〕A.重视汉族文化B.注重学以致用C.锐意改革旧俗D.潜心文学创作10.〔2021?福建中考〕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此举〔〕A.促进了民族交融B.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C.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D.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11 . 〔2021?原创题〕“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以下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A.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B.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统称“北朝〞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D.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展12 . 〔2021?张家界中考〕学会归纳历史开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选项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社会危机二、判断题〔正确的填“ T",错误的填“ F〞〕13.〔2021?原创题〕208年,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通过火攻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根底. 〔〕14.〔2021?改编题〕西晋末年,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5 . 〔2021?江西模拟〕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三、综合题16. 〔2021?改编题〕在我国历史开展过程中, 民族融合一直是历史开展的主流.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预防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 ……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 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 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以下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材料三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假设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请答复:⑴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了大量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⑵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由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归纳由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了哪些汉化措施?(不能摘抄原文)这些举措起到了什么作用?(3)结合三那么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参考答案【真题精选】1 . D 2,A 3.B 4.A 5.C 6.B 7.D 8.C 9.A10. A 11.B 12.C 13.T 14.F 15.T16. (1)秦始皇.目的:抵御匈奴.看法: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 但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要求答由两层含义,意思相近即可) (2)匈奴、鲜卑、羯、氐、羌.(任写两个即可)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 (意思相近即可)。

2025中考历史考点专题复习: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解析版)

2025中考历史考点专题复习: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解析版)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综合检测卷(中考真题+最新模拟)(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1.(2023•东营)如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

它是()A.西汉形势图B.三国鼎立形势图C.元朝形势图D.明朝形势图【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图片中的“魏”“蜀”“吴”可知,这是三国鼎立形势图。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次年,孙权称吴王。

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故B符合题意;图片是三国鼎立形势图,不是西汉形势图、元朝形势图、明朝形势图,排除AC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是三国鼎立形势图。

2.(2023•大庆)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_____的联系。

()A.洛阳B.成都C.开封D.台湾【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时期与台湾的联系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答】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D项正确;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的是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排除AB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三国时期与台湾的联系的相关史实。

3.(2023•临沂)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中,“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脍炙人口。

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史书B.史书没有记载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C.《三国演义》所记述的内容真实可靠D.记载这些故事的史书已经全部失传【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标要求: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 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383 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概况
晋军在淝水打败前秦军
淝水之
特点 是中国古代又一次__以以少少胜胜多__的著名战役 Nhomakorabea战
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多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
影响
混战的状态
北魏建 4 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北魏魏。439 年,北魏统一
锺锺繇 独创楷书书法
(2繇)王羲之:东晋时期书法家,被后人誉称为“ 书 艺术 书法
代表 圣书 ”,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天下第下一
行一圣行书书”

(3)魏碑: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
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 书法 地位
课标要求: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 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简介
北朝贾思贾思勰勰所著,总结了农、林、牧、副、渔 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齐 地位 我国现存最最早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民要 (1)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农学 术》 影响 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2)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
形成 蜀(蜀汉) 221 年 刘备 成都
三 国
吴(孙吴) 229 年 孙权 建业 三国鼎立形势图
鼎 (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立 统治 (2)孙吴开发江东,发展了海外贸易。230 年,孙权派卫温率领
措施
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3)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

初中中考历史总复习第3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初中中考历史总复习第3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22·湖南邵阳)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通用语言,各民族间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A.完成了国家统一B.发展了畜牧经济C.促进了民族交融D.增强了北魏实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各民族间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C项正确;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但未完成国家统一,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畜牧经济的发展和北魏实力的增强,排除B、D两项。

2.〔2021·海南(改编)〕《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由此可知()A.江南地区开始开发B.南方生产工具先进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北民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而不是生产工具先进,故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体现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故C项不符合题意;经济重心完全南移是在南宋时期,故D项不符合题意。

3.(2020·山东聊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沟通了中外文明B.消除了民族矛盾C.促进了民族交融D.促进了道教产生答案:C4.(2020·山东潍坊)与早期佛像相比,云冈石窟中部分佛像的服饰,已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张骞通西域B.玄奘西行C.孝文帝改革D.辽宋和战答案:C5.(2020·江苏苏州)我国古代有一部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的总结性著作。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练难点.练热点.练重点精练卷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练难点.练热点.练重点精练卷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练难点·练热点·练重点】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精练卷(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1.“他又特地为五个弟弟与汉族大姓联姻……通过这种两族大姓的频繁政治联姻,两族大姓之间的矛盾逐渐淡化了,政治利益日趋相同。

”材料中的“他”最有可能()A.创立皇帝制度B.实行盐铁官营C.释放大量奴婢D.迁都于洛阳2.下图是小史拟办历史手抄报的素材,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齐国管仲改革B.秦国商鞅变法C.北魏孝文帝改革D.北宋王安石变法3.天文学与数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学术领域。

在这两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是()A.张仲景B.贾思勰C.王羲之D.祖冲之4.(2分)“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一民歌是()A.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的记载B.古代的文学作品,可信度不高C.北方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真实写照D.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的情景5.《三国演义》描写了这样一则故事:周瑜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并巧妙地运用天气和曹操多疑的性格,备齐了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这则故事是()A.蒋干盗书B.草船借箭C.周瑜打黄盖D.孔明借东风6.中国青瓷制作工艺在南北朝时期以南方为先,北方掌握青瓷技术要晚于南方数百年。

然而根据考古发现,在北齐的墓葬中也出土了精美的青瓷莲花尊。

这表明南北朝时期()A.北方制瓷技术高于南方地区B.佛教仅在南朝统治区域流行C.民族交融促进文化多元一体D.政权对峙隔绝南北经济交流7.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孝文徙都洛阳”,向南方的齐借书抄写,充实北魏的国家图书。

孝文帝此举旨在()A.消除民族隔阂B.学习中原文化C.确立鲜卑正统D.统一黄河流域8.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如钟氏小巧、胡氏豪放、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这一发展得益于()A.书法实用功能的增强B.竹简布帛的应用C.国家一统局面的形成D.纸张使用的推广9.三国鼎立时,曹魏重视农业开发,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篇考点培优训练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篇考点培优训练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展区
成为中华民乐的代表性乐器
展出了用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和古壮文书写的
“语文互鉴”展区 “中华国家”四个字,这些文字受到汉字影响,有的是仿造
汉字而生
“交往契约”展区
展出了不同时期用不同文字书写的各类契约文书,见
证了农牧互补、通贡互市、工艺互鉴等经济活动
2025版
历史
甘肃专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现“大一统”的关键举措,并从政 治和思想文化角度概括秦、汉为大一统做出的贡献。(5分)
历史
甘肃专版
9.(2024·烟台)魏晋南北朝时期,小麦进一步扩种,加之面粉发酵技术的成熟 以及石转磨的普及,麦食地位不断提升,胡汉融合的丰富饮食文化进一步显 现。下列文献中最早记录该时期麦类作物栽培和麦食生产加工的是( B ) A.《兰亭集序》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2025版
关键举措:实行分封制。(1分)秦朝贡献:政治上,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思想文 化上,统一文字。(2分)汉朝贡献: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上,“罢 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2分)
2025版
历史
甘肃专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北方生产活动出现的变化并 简析其原因。(4分)
2025版
历史
甘肃专版
4.★(2024·临沂)三世纪末四世纪初,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人口迁徙高潮。这主要是因为( B ) A.东汉的朝政腐败造成社会动荡 B.大批中原人民为逃避战乱南下 C.南朝时期的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2025版
历史
甘肃专版
5.★(2024·武汉)下图是小历同学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绘制的思维导图。依此 判断,他学习的是( A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北方各族的内迁 C.黄河流域的统一 D.中外文化的交流

中考优化设计历史考点强化练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中考优化设计历史考点强化练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考点强化练4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真题诊断命题1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2019.安徽)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既有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也伴随着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人口迁徙。

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A.源于自然灾害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阻碍民族交融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壅B命题2《齐民要术》2.(2016-安徽)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是历史的进步。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W;错误的打“x”,并加以改正。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天工开物》。

改正:Wgx?《天工开物》”改为“《齐民要术》"模拟预测一、单项选择1.(原创题)杜牧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与该诗有关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尊D2.(2019-广东)公元3世纪,酋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

这种现象说明()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C.中外文化交流基木中断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答案|D舸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

公元3世纪,中国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

这种现象说明政权分立影响丝绸之路的畅通,D项符合题意。

3•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 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

此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悝祠题干材料讲述了人口减少的现象,时间为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三国鼎立,军阀混战,导致大量人口的减少,故A项正确;人口南迁并没有造成土地荒芜,北方的自然条件并不恶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在南宋时期,故排除B、C、D三项。

2024中考主题训练(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4中考主题训练(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主题训练(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基础夯实1.[2023·新疆]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 )A.完成了北方统一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C.改善了民族关系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2.跨学科[2023·临沂]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中,“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脍炙人口。

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史书B.史书没有记载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C.《三国演义》所记述的内容真实可靠D.记载这些故事的史书已经全部失传3.[2023·安徽]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星罗棋布,遍布各地。

这反映当时 ( )A.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B.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C.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4.[2023·和田三模]十六国时期,大量汉物汉俗已在北方少数民族间流传;到了北魏时期,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由此可见,孝文帝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是 ( )A.统治阶层内部形成共识B.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C.实现了广大人民的利益D.改革家拥有的政治抱负5.[2023·潍坊模拟]据《齐民要术》记载:“稻无所缘,唯岁易为良。

选地欲近上流。

地无良薄,水清则稻美也……早刈(割),米青而不坚;晚刈,零落而损收。

”这反映了 ( )A.民众饮食结构发生变化B.占城稻的传入及推广C.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D.因地因时的生产原则6.[2023·广东]天文学与数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学术领域。

在上述两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是 ( )A.张仲景B.贾思勰C.王羲之D.祖冲之7.跨学科[2023·武汉]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样难认,也不像楷书那样端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强化练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共14小题)1.(长沙)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

下列选项对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最为可信的是()2.(绥化)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黔南州)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

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A.曹操——建立魏国B.孙权——派卫温到夷洲C.诸葛亮——发明翻车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4.(无为模拟)“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

”该“内乱”是指( )A.七王之乱B.八王之乱C.赤壁之战D.文景之治5.(东营模拟)历史叙述有历史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指的是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观的评判表述。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B.秦始皇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C.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D.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6.(东营)《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A.江南气候条件优越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江南生产技术先进D.江南劳动力资源丰富7.(长春)“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 )A.重要原因B.主要表现C.基本特点D.积极影响8.(三亚模拟)如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知识结构图。

图中①处应是( )A.西晋短暂的统一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科举制度的创建D.江南地区的开发9.(大冶模拟)史书记载,两晋时期“百官流亡者十八九”“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这种现象(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使北方趋于平静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D.平衡了南北经济的发展10.(丹东)在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下,北魏原有旧俗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统治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

改革的措施有( )①迁都北京②改鲜卑姓为汉姓③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④以汉服代替鲜卑服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1.(潍坊)与早期佛像相比,云冈石窟中期部分佛像的服饰,已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张骞通西域B.玄奘西行C.孝文帝改革D.辽宋和战12.(盐城)宋曹,明末清初盐城县人,大书法家。

下列历史名人与其钻研领域相近的是( )A.司马迁B.王羲之C.李时珍D.曹雪芹13.(北京海淀)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书法艺术成熟B.北方民族交融C.江南经济开发D.南北政权对峙14.(青海)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①处可选的内容是( )第一类:诸子百家,《论语》《老子》《墨子》第二类:历史著作,《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第三类:农学著作,①,《农政全书》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大明历》二、材料题(共1小题)1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交融,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趋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族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上。

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北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制力,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中夏正统”自居。

——赵向群、侯文昌《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材料二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交融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交融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材料四(1)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的有利条件和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有哪些。

根据材料三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交融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

(4)有人说我国古代民族之间的交往仅仅是汉族先进文化影响少数民族,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用材料四图片中的史实举例说明。

(5)由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考点强化练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行历史研究最为可信的材料是原始材料。

三国吴简是由当时的人写成的,可信度最高,A项符合题意。

《三国演义》属于文学作品,具有较大的艺术加工性,可信度不足;《资治通鉴》虽然属于史书,但是也有作者本身的价值取舍,可信度不足;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争,是东汉末年的战争,不属于三国时期。

故选A项。

2.C 解析 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

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故选C项。

3.B 解析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大陆和台湾的交流。

A项建立魏国的是曹丕;C项《后汉书》记载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D项灭吴统一全国的是司马炎。

故选B项。

4.B 解析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

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故选B项。

5.D 解析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

属于历史评价的是D项,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A、B、C三项属于历史陈述。

故选D项。

6.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可知,题干反映了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故选B项。

7.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这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

故选A项。

8.D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

故图中①处应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故选D项。

9.C 解析材料体现了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多战乱,民族矛盾尖锐,北方人口南迁,主要集中在益州、荆州、扬州以及闽江流域和岭南地区,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故选C项。

10.C 解析为了巩固统治,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大力实行汉化政策,改革的措施有改鲜卑姓为汉姓、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等,②③④正确;孝文帝迁都洛阳而非北京,①错误。

故选C项。

11.C 解析通过题干分析,“云冈石窟”“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可知这是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和艺术。

材料中佛像出现汉族服饰风格说明民族交融,C项符合题意。

故选C项。

12.B 解析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B项符合题意;司马迁是史学家,A项排除;李时珍著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C 项排除;曹雪芹著小说《红楼梦》,D项排除。

故选B项。

13.B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

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北方民族交融。

故选B项。

14.B 解析①处是农学著作,可选的内容为《齐民要术》。

北魏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所著《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

故选B项。

15.参考答案 (1)有利条件:民族意识觉醒,中央集权力量加强。

目的:巩固北魏统治。

(2)变化: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

(3)汉化措施: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均田制、三长制、租庸调制。

影响: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促进经济发展。

(4)不同意。

材料四中,少数民族的乐器影响了中原民族的乐器;中原地区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吸收了少数民族的坐具并沿用至今。

(5)民族关系发展是各民族吸收不同文化精华,共同进步,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