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及创新研究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与设计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与设计教案
实验名称:细胞膜的半透性探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细胞膜的半透性特性,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材料:鸡蛋、盐水、糖水、水杯、玻璃容器、天平、刀具、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1.准备鸡蛋,并将鸡蛋浸泡在盐水、糖水和清水中,分别浸泡一段时间。
2.取出浸泡后的鸡蛋,用刀具小心切开鸡蛋,观察鸡蛋内部的变化。
3.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并使用显微镜观察鸡蛋细胞的情况。
实验设计:
1.对比不同溶液对鸡蛋的影响,可以观察出细胞膜的半透性特性。
盐水会导致鸡蛋变硬,糖水会导致鸡蛋变软,而清水则不会对鸡蛋产生影响。
2.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总结与讨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细胞膜的半透性特性,即只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通过。
细胞膜的半透性是细胞生存和正常功能的重要保障,对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为进一步探究细胞的生命活动奠定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实验,深化对细胞膜的理解,培养实验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选择性必修2实验教学设计4:调查当地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3、初级消费者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对农业生产有益?那些有害?
4、对这些初级消费者,农民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5、次级消费者有哪些?它们与农作物是什么关系?
6、养殖动物的饲料来源有哪些?
7、农民对作物秸秆是如何处理的?
8、人们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环节五课堂小结
展示PPT概念图
体会、必记。
增强模型建构意识。
作业布置
调查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并绘制能量流动图解
教学反思
1、在实地调查前,建议与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负责人员联系;调查时尽量在负责人员的陪同下进行。
2、调查时要注意不要破坏当地环境,要注意人身安全。
3、可对调查地区的环境、气候等进行调查,如地理位置、海拔、地貌情况、土壤条件、温度、降水量等,比较不同环境、气候条件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区别。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科学探究实验创新设计作品系列
课题
调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调查当地的农田生态系统,明确它的组成成分。
2.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情况,并作出评价。
3.对所调查的农田生态系统提出能量流动方面的改进建议。
教学重点
调查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并绘制能量流动图解
9、怎样才能使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思考、讨论、回答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有利于实验顺利进行。
环节四分享与交流
引导、组织、评价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并分析实验的出现的过程性问题及其原因。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2实验教学设计4: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设计:
1.DNA怎样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
2.DNA如何维系他的遗传稳定性?
思考、讨论、回答
通过特定问题引导学生进一部深入理解DNA双螺旋结构特点。
环节四分享与交流
引导、组织、反思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制作成果(包括设计制作的思路、依据、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并分析后期制作的改进方向。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能力。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科学探究实验创新设计作品系列
课题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本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4.感悟科学家为探索生命奥秘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形成为科学事业作贡献的责任与担当。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构建出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构建过程中老师密切关注学生对于3种分子的连接方式。
2.各小组用手边的材料依据实验原理及创新之处制作DNA双螺旋模型。
3.巡回检查各小组学生的设计制作,同时针对学生的方案设计以及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解答。
4.各小组上讲台展示制作模型,老师点评。
1.各组利用桌面上的材料用具构建出一个脱氧核苷并展示介绍。
实验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景导入
设问:我们之前学了分子DNA的结构,那么它的立体结构是怎样的? “沃森和克里克是如何揭示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呢?
思考、讨论、回答
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科学精英对科学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物实验课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生物实验课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参考】高中生物实验说课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第5个实验。
本实验安排在《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观察,切身体会细胞器的真实存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细胞微观结构的感性认识。
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对实验课很感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安排注重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显微镜的使用,已经初步掌握了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对临时装片的制作有一定的了解,但操作还不熟练。
(二)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严谨性和科学性方面理解不够。
对于实验步骤的设计、具体细节处理等还没有完全掌握,操作起来仍有一定难度的。
(三)学生还不具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主动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非常重要。
(四)本节课注重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学生应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设置了探究性的实验。
三、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1、观察了解叶绿体、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形态。
2、说出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步骤。
(二)能力:1、进一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
2、学会活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3、能独立完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操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细胞微观结构的真实存在,增加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感性认知和探究体验。
2、学会合作、交流与分享,让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通过探究实验,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质疑、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实验原理(一)植物绿色部位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如果将叶片制成临时装片,就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
某些植物幼嫩的叶片也可直接用于观察叶绿体。
(二)健那绿是一种碱性染料,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染色,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设计及教学措施创新方案
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设计及教学措施创新方案课程标准把生物学教育的基本和核心任务定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只有明确实验目的,选好实验内容,切合实际的运用好实验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实验教学的最大功能,体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一、生物实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学生生物实验技能方面只给出了描述性的指导原则,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进行具体化;目前对学生实验技能训练和发展的目标没有人进行全面提炼和整理,形成相应的目标体系。
我们认为生物实验教学目标对生物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东莞市第一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参考现阶段在我国教育领域应用较广、影响较大的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将其分为认知领域、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一)认知领域目标1.通过实验能够创造性地学习、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并将之迁移运用。
2.能够利用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知识信息,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新的知识结构系统,并用于探究解决新问题。
(二)技能领域目标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观察能力,能根据观察所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对比、分析提出独立性见解。
2.能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进而运用所获资料设计实验。
3.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理解生物实验中的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和实验要点;懂得实验的目的及实验中应该观测的生物现象和生物量,掌握观测的方法,并能解释测量结果和现象。
4.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会选择仪器、设计步骤;会按照实验要求,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会观察对象、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得出结论;会排除实验故障;实验完毕会对实验器材整理复原。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对实验提出改进意见,设计新的实验。
6.培养学生科学交流与评价的能力;深入了解实验各部分间的制约关系,能进行误差分析,能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并能设计新的实验方案。
高中生物课堂实验探究教案
高中生物课堂实验探究教案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1. 小苗(如小麦、豆类等)2. 盆土3. 不同光照条件的光源(如日光灯、荧光灯等)4. 容器或花盆实验步骤:1. 将小苗种植在盆土中,确保每个小苗的生长环境相同。
2. 将小苗分成几组,每组放置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例如一组放置在有光照的地方,一组放置在暗无光源的地方,一组放置在日光灯下等。
3. 按照设定的光照条件,每天记录小苗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叶片颜色等。
4. 每组实验持续一周,比较不同光照条件下小苗的生长情况。
实验问题:1. 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2. 光照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是什么?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之一,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
光照充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
实验结论:经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可以发现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植物生长更加旺盛,叶片颜色更加翠绿。
光照不足则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限,甚至生长畸形。
拓展实验: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波长的光线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比较红光、蓝光等不同波长的光线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评估方法:根据实验记录和结论,学生进行实验报告撰写,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方法、结果、结论等内容。
通过实验结果和结论,评估学生对植物生长和光照关系的理解能力。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每组小苗生长环境的一致性,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 实验中要注意小苗的生长情况,避免造成植物受损。
3.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设备的清洁和归档工作。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实践(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生物教学效果,本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生物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相关生物知识,如细胞结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等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 课题: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2. 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如青菜、水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植物是如何进行生命活动的。
2. 提问:植物的生命活动与哪些生物过程有关?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物的生命活动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密切相关。
(二)新课讲授1. 光合作用(1)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及过程。
(2)展示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学生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4)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光合作用的相关结论。
2. 呼吸作用(1)教师讲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原理及过程。
(2)展示呼吸作用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学生分组进行呼吸作用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4)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呼吸作用的相关结论。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概念、原理及过程。
2. 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身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记录观察结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
4.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
1. 实验植物:例如豌豆等叶绿体含量较高的植物
2. 高亮度光源
3. 测量器具:例如光合速率测定仪、光合速率计算器等
实验步骤:
1. 将实验植物置于高亮度光源下进行预光合作用恢复,确保植物处于健康状态。
2. 选取植物叶片进行实验。
用割刀在叶片上切除一小片叶片,并将其置于光合速率测定仪中。
3. 将测定仪调整到适当的光照条件下,记录初始光合速率。
4. 在测定仪中逐渐减少光照强度,记录相应的光合速率。
5. 分析测定结果,得出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
1. 实验要求选择叶绿素含量较高的植物进行实验,以便更好地观察叶绿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植物处于健康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要选取相同生长状态的叶片进行实验,以控制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4.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光照条件的稳定性,以减少实验误差的影响。
实验结果分析:
1. 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叶绿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规律。
2. 可通过统计数据计算出植物叶片中的光合速率,进一步了解植物对光合作用的适应性和生长特点。
3. 实验结果可为植物生长及光合作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生物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高中生物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2)了解实验原理,理解实验目的;(3)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2. 实验原理: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 实验器材:洋葱、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碘液、镊子、滴管、酒精灯、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目的和意义;(2)提问:同学们是否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2. 实验操作(1)教师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3)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记录实验现象。
3. 实验结果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3)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实验原理。
4. 课堂小结(1)教师回顾实验过程,强调实验要点;(2)提问: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熟练;2. 实验结果分析评价: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原理;3.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确保实验顺利进行;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实验中获得成功体验;4.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生物创意试验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创意试验教案范文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酵母在不同条件下发酵产生气体的现象,了解发酵过程及其产物的特点。
实验材料:
- 酵母
- 糖
- 温水
- 烧杯
- 气球
实验步骤:
1. 将适量的温水倒入烧杯中,加入少量的酵母和糖,混合均匀。
2. 将气球套在烧杯口,使气球处于自然状态。
3. 观察烧杯中混合物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注意观察气球是否膨胀。
4. 分别在室温和加热后再次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受伤。
2. 观察时要保持安静,不可随意触碰实验器材。
3. 小心烧杯中的液体可能是热的,避免烫伤。
实验结果: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看到酵母和糖在温水中发酵产生气体,气体通过烧杯口进入气球,导致气球膨胀。
在加热的情况下,气球膨胀更为明显。
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酵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发酵产生气体,这是因为酵母中的酵素能够分解糖类,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
加热后,酵母的活性增加,发酵速度加快,产生的气体也更多。
思考问题:
1. 酵母发酵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2. 酵母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速度会有何变化?
3. 除了热力酵母外,还有其他类型的酵母吗?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观察到酵母发酵产生气体的过程,了解到不同条件下酵母发酵的特点,同时也增加了对发酵过程和产物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个实验,对生物中的发酵过程有更深入的认识。
高中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材料:
1. 显微镜
2. 玻璃平板
3. 盐水
4. 細胞標本
实验步骤:
1. 将一滴盐水滴在玻璃平板上。
2. 取一小块细胞标本放在盐水中。
3. 将盐水和细胞标本放在显微镜下。
4. 调节显微镜镜头,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5. 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并描述其形态和功能。
实验探究:
1. 你观察到的细胞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有何作用?
2. 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有何不同之处?
3. 通过观察细胞结构,你能得出什么关于细胞的功能和组成的结论?
4. 你认为如何利用细胞结构的知识来解释细胞的生存和功能?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对细胞的生存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影响着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细胞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选择性必修2实验教学设计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题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这一活动,尝试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
2.能够利用数学模型来表征,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认同模型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3.运用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温度、溶解氧、营养条件、代谢产物等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思考、讨论、回答
1.通过特定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操作过程,在强化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2.拓展探究部分,改变自变量,使实验设计的思维量猛增,更能锻炼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分享与交流
实验创新
创新一:综合利用实验设备,搭建新的探究平台
可以运用数码显微镜成像,学生观察更直观。数显恒温水浴锅、多轨道摇床、溶解氧传感器、酒精检测仪、二氧化碳传感器等仪器使结果数字化呈现,搭建了微观生物学与教学的平台。
创新二:缩短实验周期,提高探究效率
由课本中连续7天的实验观察、数据整理,缩短到12小时实验观察、数据整理,使实验更便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
种仪器的用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数据,建立模型,分析结果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环节三思维提升
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回答并评价:
1.课本要求探究7天的酵母菌数量变化,而我们缩短到12小时,两者绘制出的曲线会有什么差别?
2.利用血球计数板统计的是活菌还是死菌,为什么?如何统计活菌?
3.这个实验中我们在安全方面的观察,分析血细胞计数板能够计数的原理。提出血细胞计数板使用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问题。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1实验教学设计7: 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5、为什么要设置唾液+蒸馏水和多酶片+蒸馏水这两组,作用是什么呢?
思考、讨论、回答
通过特定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操作过程,在强化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环节四 分享与交流
引导、组织Leabharlann 评价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并分析实验的出现的过程性问题及其原因。
2、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案。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分析变量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实验中对变量的处理,学会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环节三思维提升
问题串引领、评价: 1、如何用土豆获得淀粉溶液,需要注意那些事项?
2、为什么将冰糖的表面用水清水洗掉?
3、如何用唾液的充当淀粉酶实验温度如何控制?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科学探究实验创新设计作品系列
课题
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强化酶具有专一性特性的观念认知;
2.通过对比实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科学思维及实验操作等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实验设计和实验的操作步骤及实验原理
教学难点
实验设计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
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环节五课堂小结
展示PPT概念图
体会、必记。
增强模型建构意识。
作业布置
书写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1.通过实验材料创新,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实验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去想,身边有很多材料供我们使用。 2.通过对实验方案的改进,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设计自己操作并查缺补漏,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实验的热情。 3.学生通过发展性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在评价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高中生物创意试验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创意试验教案模板
实验目的:探究光合作用中叶绿素的作用,了解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
1. 鲜叶片(例如菠菜、韭菜等)
2. 95%乙醇溶液
3. 明胶片
4. 吸光度计
实验步骤:
1. 将鲜叶片放入95%乙醇溶液中,煮沸5分钟,然后迅速放入冰水中浸泡。
2. 取出叶片,用镊子夹住叶片,用滴管滴上一滴50%甲醇提取液,使叶片染色。
3. 将叶片放在明胶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叶绿素的位置和分布。
4. 使用吸光度计测量叶片中叶绿素的浓度,记录数据。
5.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并得出结论。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避免受伤。
2. 注意使用化学品时的安全防护。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工具。
实验评价: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这个实验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让他们了解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高中生物有趣实验课教案
高中生物有趣实验课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探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
1. 同一种植物幼苗(例如小白菜)
2. 三个小花盆
3. 盆土
4. 浇水壶
5. 三个小灯泡或手电筒
实验步骤:
1. 将盆土填满三个小花盆,并在每个花盆中种植一株幼苗。
2. 将三个小花盆分别放置在不同的位置:
- 花盆A放在充足阳光的地方;
- 花盆B放在光线较弱的地方;
- 花盆C放在没有光线的地方。
3. 每天定时给植物浇水,并记录每株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叶片颜色、生长速度等。
4. 在观察一周后,对比三个花盆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分析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
1. 植物需要定时浇水,确保盆土湿润但不过湿。
2. 注意保持三个花盆中植物的种植条件相同,除了光照条件。
3. 在安全的情况下使用灯泡或手电筒模拟不同光照条件。
实验结果分析:
1. 充足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生长较好,叶片绿色鲜亮,生长速度快;
2. 光线较弱的植物生长相对滞后,叶片颜色较浅,生长速度较慢;
3. 没有光线的植物生长受到极大影响,叶片发黄、枯萎。
结论:光照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充足的光照条件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合理调整植物的光照条件来促进植物生长。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获奖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获
奖
为了促进科学教育的普及,提高学生探究与创新的能力,学校
生物教研组精心设计了高中生物实验探究公开课,通过展示教学案
例引导教师创新实验教学方式。
该课想深挖生物实验探究的教学设计,从而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该授课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突出了“思维差异”的重要性,启发
学生们在实验设计、思考和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深度交流。
同时,实验课采用开放式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自己的实验探究中能够得到
更丰富的启发与经验。
该公开课实现了生物实验探究与深度思考的紧密结合,使学生
得到更为广泛、深入的知识研究,在此基础上开拓了思维与实践的
空间。
在创造性思维和实验设计方面,学生们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多项拓展设计,提高了交互式和应用性,使学生
们能够在实践探究中理论联系实际,把思考落地。
在获奖公布中,该授课在课程创新、教学效果、设计思路等方面得到了评委的认可。
实验探究授课为学生开拓学术思路提供了极大地帮助,实现了课程目标要求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
该实验探究公开课的教学案例和文本资料将在学术会议和课题研究中得到推广应用,以期推广实验教学创新方式,促进更多学生的科学智慧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高中生物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生物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教研活动旨在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优化教学策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4. 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主题“提升高中生物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活动时间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五、活动地点学校生物实验室、会议室等六、活动内容1. 教学研讨(1)主题: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时间:2022年9月内容: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如实验操作、知识点讲解、课堂互动等,进行深入研讨,找出解决对策。
(2)主题:生物实验教学创新时间:2022年11月内容:探讨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果。
(3)主题:生物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时间:2023年1月内容:分析不同教学策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总结经验。
2. 教学观摩(1)主题:优秀生物课堂教学观摩时间:2022年10月内容:组织教师观摩优秀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
(2)主题:生物实验教学观摩时间:2022年12月内容:组织教师观摩生物实验教学案例,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3. 教学论文评选(1)主题:高中生物教学论文评选时间:2023年3月内容: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评选优秀论文,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4. 教师培训(1)主题:生物教学新技术培训时间:2022年10月内容:邀请专家进行生物教学新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主题:生物教学策略培训时间:2023年1月内容:邀请专家进行生物教学策略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5. 教学竞赛(1)主题:高中生物教学竞赛时间:2023年5月内容:组织教师参加生物教学竞赛,检验教学成果,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选择性必修2实验教学设计1: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组员
组长: 其他成员:
分工
测量
记录
统计
器材
取样方法
样方面积
取样地点
调查时间
植物名称
样方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种群密度(株/M2)
备注:
实验原理
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一般针对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包括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实验创新
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想要调查的植物种类和作用,形成调查方案;再以活动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调查;最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调查成果。这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中提升学科素养。
3.通过调查周边植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实地实验操作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的实地应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讲授法
实验材料
边长 5 m 的塑料绳结成的正方形 1 个、1 m × 1 m 的样方框 1 个、记录表、黑色签字笔、皮卷尺等。
1.校园草坪植物种类统计
统计植物种类(对不认识的植物通过植物检索表或网络查询确定名称),并确定优势植物。
2.蒲公英种群密度调查
①五点取样法(适合正方形)
在草地上用塑料绳拉出一个5m×5m的正方形,然后在正方形的四个角和正中间用一个1m×1m的正方形样方框进行五点取样。
根据对压线的蒲公英“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数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数目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细胞的基础知识,分析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动物细胞培养的学习,体会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关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两幅烧伤程度不同的病人图片。
师:俗话说:“水火无情”,火灾过后,都会有烧伤病人。
在治疗烧伤病人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烧伤病人的健康皮肤进行自体移植,但对一个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却无奈,用他人的皮肤来源不足,而且会产生排异反应。
怎样获得大量的自体健康皮肤呢?这个难题,动物细胞工程为我们找到了解决办法。
【设计意图】利用经典图片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二)动物细胞培养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组织,将它分散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三)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培养动物所用的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器官或组织。
将组织取出来后,先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等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配置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液。
放在培养瓶中的具有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在培养箱中培养的过程叫做原代培养;随着细胞生长的和增殖,培养瓶中的细胞越来越多,需要定期地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下来,配制成细胞悬浮液,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培养,这称为传代培养。
传代细胞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叫做细胞株;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带有癌细胞的特点,这种传代细胞叫做细胞系。
(四)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对培养液和所有的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还可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
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
2.营养:合成培养基中有葡萄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及创新研究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实验高级中学266200
要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教学工作者可以自己制作或改进生物实验器材,开发探究性
的生物实验活动和新的实验课程,改进高中生物实验方案,提出新的生物实验方法和思想,
还可以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
由于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和
分布不均,农村的高中生物实验器材相对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高中生物教学落到实处,真正使学生参与生物实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生物实验准备方面进行研究。
一、教学工作者自己制作或改进生物实验器材,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果
经过一系列的教学实验改革,我们可以顺利进行新教材中大多数的生物实验,然而这个过程
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
有些实验难度大、实验器材价格高,许多学校没有能力购置
所有实验器材,这时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根据具体实验要求,联系高中生物教材,深入挖掘
各种生物实验间的联系,就地取材,自己制作或者带领学生一起制作相关实验材料或工具。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在制作过程中还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的掌握、对知识
的理解和进行不同实验之间的对比,从而进行迁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实验动手能力。
教
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师生合作交流,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改进高中生物实验方案,提出新的生物实验方法和思想
为了更好地进行生物实验教学,做好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学会选择适合的实
验材料工具,这是带领学生顺利开展生物实验非常重要的一步。
教材中的实验材料为了适应
大多数地区的实验教学,具有普遍性。
然而,有些地区由于生活环境和气候季节等因素,教
材中的实验材料很难准确找到,这样很难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甚至无法正常开展实验教学。
为了克服这种困难,教师要带领学生寻找适合本地区实验要求的材料。
另外,教师要改进生
物实验方法。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高中生物实验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学时要适时改进实
验方法,化繁为简,增强实验的趣味性、灵活性及有效性。
如“玫瑰精油的提取”实验,教材建议用鲜玫瑰花来进行提取,但是玫瑰花成本大,提取率低,基于此,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放弃玫瑰花,带领学生在校园里采摘月季的花瓣进行实验。
选用
这种生活中、校园里常见的、具有很强观赏性的实验材料,学生本能地喜欢,由此提高学生
对即将要进行的生物实验的兴趣,教师也能将实验更好地开展。
三、开发探究性的生物实验活动和新的实验课程
生物学史上有许多经典实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实验器材的不断改进和充实,这些经典实验
得以更好的复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创设合适的生物实验条件,将经典实验引下神坛,
转变为学生实验。
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完成经典实验,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生物基础知识,还让
学生增强了学习生物的自信心,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达到良性
循环。
例如,在教学“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等实验时,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完成实验,而是要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学生实验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探究活动,深入理解教材,将教材中的一
些适合探究的内容改进为学生的探究性活动,这样学生会更加明确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方法等,提高学习效果。
四、优化教学设计,实现生物实验教学和多媒体的融合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在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
高中
生物实验教师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融入新思维,自觉地在教育教学中运
用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两者,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做好准备。
信息技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
的应用优势明显,可以实现声文并茂,利用自身具备的信息存储、删减、播放、编辑等功能,把理论性和抽象化的知识转变为直观的形象化知识,实现知识呈现方式的多元化,全方位刺
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比教师口授的效果要好得多。
可见,信息技术与高
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创新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设计,
紧扣教材内容和学情,自觉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
五、转变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归属于自然学科,其中很多知识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如果按部就班地授课,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更不用说运用了。
新形势下,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抽象与具体的结合就成为一种较为新鲜的授课思维,是近些年的授课亮点。
其实,高中生物实验中很多理论性、抽象性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知识的一个提炼和升华。
按照这样的逻辑思维,如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巧妙地运用生活知识,把抽象的理论性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性生活常识的话,学生接受起来就会非常轻松,并很快做到学以致用。
实践证明,生活处处是学问,处处都蕴含着知识,生物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认真备课,整合相关资源,做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