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内容1.预应力钢绞线面积估算、布置及校核;2.截面几何参数的计算;3.确定张拉控制应力,进行预应力损失估算;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斜截面承载能力计算;5.应力验算;6.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性验算;7.变形验算及预拱度设置;8.锚固区局部承压设计计算。

9、图纸绘制:预应力钢束布置图。

二、设计步骤(一)准备工作1、设计题目,设计用的原始数据和有关资料由指导教师以设计任务书的形式发给学生。

2、学生接到设计任务书后,首先熟悉所给的原始资料, 明确设计题目和设计内容。

(二)预应力钢绞线面积估算、布置及校核预应力混凝土梁钢筋数量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构件正截面抗裂性确定预应力钢筋的数量。

由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确定非预应力钢筋数量。

预应力钢筋数量估算时截面几何特性可取构件全截面几何特性。

(1)按构件正截面抗裂性要求估算预应力钢筋数量全预应力混凝土梁按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进行正截面抗裂性验算,计算所得的正截面混凝土法向拉应力应满足式(1)的要求,可得到:(1)(2)Ms——按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弯矩值;Npe——使用阶段预应力钢筋永存应力的合力;A——构件混凝土全截面面积;W——构件全截面对抗裂验算边缘弹性抵抗矩;ep——预应力钢筋的合力作用点至截面重心轴的距离。

A类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根据式(3)可以得到:(3)求得Npe的值后,再确定适当的张拉控制应力σcon并扣除相应的应力损失σl(对于配高强钢丝或钢铰线的后张法构件σl约为0.2σcon ),估算出所需要的预应力钢筋的总面积Ap = Npe/(1-0.2)σcon。

Ap确定之后,则可按一束预应力钢筋的面积Ap1算出所需的预应力钢筋束数n1为: n1 =A p/ A p1(2)按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估算非预应力钢筋数量在确定预应力钢筋的数量后,非预应力钢筋根据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来确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辽宁工业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预应力混凝土T 梁、箱梁桥主梁预应力钢束设计 (标准跨径20m ,桥宽15m )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022年3月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教研室:施工教研室学 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道桥181级课程设计(论文)题 目预应力混凝土T 梁、箱梁桥主梁预应力钢束设计课程设计(论文)要求与任务一、课设要求1、依据已知条件,完成主梁的预应力钢束设计。

2、完成相关设计图纸不少于3张(3#图纸)。

二、课设任务1、完成钢束估算,钢束线形设计。

2、预应力钢束的预应力损失计算。

3、主梁截面强度验算,挠度验算等,4、完成相关设计图纸不少于3张(3#图纸) 三、设计说明书要求1、计算过程完整,计算方法符合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要求。

2、课设论文成果格式符合要求,图纸绘制规范。

工作计划第一周 周一、布置课设任务、查资料;周二、钢束面积估算;周三、钢束布置周四、主梁截面特性计算,截面强度计算;周五、主梁截面特性计算,截面强度计算第二周周一、预应力损失计算;周二、预应力损失计算;周三、应力验算,挠度计算,下锚应力计算;周四、应力验算,挠度计算,下锚应力计算;周五、整理计算书,上交课设成果,答辩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成绩平时表现10% 计算书、图纸70%答辩成绩20%合计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2022年03月18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为了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相关规范条文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讲完有关课程内容后,安排2周的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

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完成设计任务奠定基础。

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内容1.预应力钢绞线面积估算、布置及校核;2.截面几何参数的计算;3.确定张拉控制应力,进行预应力损失估算;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斜截面承载能力计算;5.应力验算;6.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性验算;7.变形验算及预拱度设置;8.锚固区局部承压设计计算。

9、图纸绘制:预应力钢束布置图。

二、设计步骤(一)准备工作1、设计题目,设计用的原始数据和有关资料由指导教师以设计任务书的形式发给学生。

2、学生接到设计任务书后,首先熟悉所给的原始资料, 明确设计题目和设计内容。

(二)预应力钢绞线面积估算、布置及校核预应力混凝土梁钢筋数量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构件正截面抗裂性确定预应力钢筋的数量。

由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确定非预应力钢筋数量。

预应力钢筋数量估算时截面几何特性可取构件全截面几何特性。

(1)按构件正截面抗裂性要求估算预应力钢筋数量全预应力混凝土梁按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进行正截面抗裂性验算,计算所得的正截面混凝土法向拉应力应满足式(1)的要求,可得到:(1)(2)Ms——按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弯矩值;Npe——使用阶段预应力钢筋永存应力的合力;A——构件混凝土全截面面积;W——构件全截面对抗裂验算边缘弹性抵抗矩;ep——预应力钢筋的合力作用点至截面重心轴的距离。

A类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根据式(3)可以得到:(3)求得Npe的值后,再确定适当的张拉控制应力σcon并扣除相应的应力损失σl(对于配高强钢丝或钢铰线的后张法构件σl约为0.2σcon ),估算出所需要的预应力钢筋的总面积Ap = Npe/(1-0.2)σcon。

Ap确定之后,则可按一束预应力钢筋的面积Ap1算出所需的预应力钢筋束数n1为: n1 =A p/ A p1(2)按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估算非预应力钢筋数量在确定预应力钢筋的数量后,非预应力钢筋根据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来确定。

混凝土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混凝土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混凝土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2. 学生掌握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及其作用,了解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原则;3. 学生了解混凝土的性质,包括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并能够描述这些性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原则,进行简单混凝土配比的计算;2. 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及强度测试方法;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混凝土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建筑材料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2. 学生认识到混凝土材料在现代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和资源节约意识;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混凝土材料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基础,对实验操作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基本概念与分类- 混凝土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混凝土的分类及各类混凝土的用途2. 混凝土组成材料- 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的作用及选用原则- 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功能及使用方法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的基本原则- 简单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4. 混凝土的性质- 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性能指标- 混凝土性质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5.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养护、施工质量控制- 常见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6. 混凝土实验- 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及强度测试方法-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安全要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混凝土基本概念与分类第3-4周:混凝土组成材料第5-6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7-8周:混凝土的性质第9-10周:混凝土施工技术第11-12周:混凝土实验操作与实践教材章节及内容对应:第一章:混凝土基本概念与分类第二章:混凝土组成材料第三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四章:混凝土的性质第五章:混凝土施工技术附录:混凝土实验操作指南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混凝土的基本概念、性质、配合比设计等理论知识。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西北民族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说明(一)课程性质课程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类型,具有对梁、柱等构件进行受力分析、设计计算及构造处理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理解和巩固,在设计计算、规范规定的理解、提高专业绘图能力等方面获得必要的训练,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三)教学内容1、钢筋混凝土伸臂梁,支撑在370mm厚的砖墙上,跨度L1=8m,伸臂长度L2=2m,由楼面传来的荷载标准值g k=20KN/m(未包括梁的自重),活荷载标准值q k=45KN/m。

考虑两种抗剪方式:(1)只配箍筋;(2)箍筋+弯起筋。

2、完成设计计算书一份。

要求计算书内容完整,书写清晰,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最后装订成册(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封底)。

3、施工图要求:图面布局匀称、比例适当、线条流畅、整洁美观,标注及说明用仿宋体,且与计算书一致。

严格按照国家制图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CB/T 50001-2001)和《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绘图,采用铅笔,不得采用硫酸纸或CAD绘图。

(四)教学时数(五)教学方式课堂二、参考书目1.沈蒲生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53.马芹永主编,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4.程文瀼、康谷贻、颜德姮主编,混凝土结构原理(上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5.叶见曙主编,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76.朱彦鹏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087.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合编,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第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选题合理,计算过程简练准确,分
2
课程设计质量 析问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理通顺,撰
20
写规范,图表完备正确。
论文撰写要求格式规范,字体选择合适,具
3
论文撰写格式 体可参照东华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要
20

答辩时回答提问流畅,对课程设计涉及的基
4
答辩
本理论有较好的掌握深度,具有主动学习的
50
积极性。
评分
总分
评语:
指导教师:
年月日
4
附录 5:目录、参考文献格式
目录作为课程设计的提纲,是课程设计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格 式如下:
目录
1 XXXXXXXX.............................................................................................................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XX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XX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XX............................................................................................................... 错误!未定义书签。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DOC)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DOC)

×6×6=15.69
(17.86+0.2 × 15.59)
=20.10
(15.59+0.2 × 17.86)
=20.10
(0. × 6.5)
×5.94×5.94=18.77
(0.0194
×
11.59+0.0364 × 6.5)
×5.94×5.94=16.28
(18.77+0.2 × 16.28)
2.3.2 计算简图
由于主梁线刚度较钢筋混凝土柱线刚度大得多,故主梁中间支座按铰支座支 承考虑,主梁端部搁置在壁柱上,其支撑长度为 370mm,柱的截面尺寸为 400mm ×400mmm。计算跨度计算如下。 2.3.2.1 纵向支承梁
中间跨度: l0 lc =6.3m>1.05×(6.3-0.4)=6.195m 取 l 0 =6.195m。 边跨:
954
8
C
D
A-A A-B A-C 支 座 B-B B-D C-D
方 向
l0y

110

l0x

120

l0y

110

l0x

120

l0y

110

20.03 22.48 19.18 23.63 21.67
120 34.39×0.8
120
38.15
120
35.43
120
38.94
120
41.75
6
按可变荷载满布时求得,即内支座为固定,求 g+g 作用下的支座弯矩。边缘
支座均视为铰支支座。对中间支座,由相邻两个区格求出的支座弯矩值不相等

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要求1.1 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深化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原理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混凝土结构力学基础:混凝土强度、应力应变关系、受力分析等;•混凝土结构设计:一般结构设计、规范计算、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等;•混凝土结构施工管理:施工组织、加固加强、施工安全等。

1.3 设计要求•设计人数:每组 3 人;•设计时间:10 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在操作过程中需戴好安全帽、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设计成果:完整的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和相关施工图纸。

2. 课程设计流程2.1 选题阶段在选题阶段,学生需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课题,如混凝土建筑、桥梁、隧道等。

2.2 方案设计阶段在方案设计阶段,学生需要进行初步设计方案的编制和选择,并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提取设计方法和结论,明确需要的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

2.3 作图阶段在作图阶段,学生需要根据方案编制相应的施工图纸,对方案中涉及的细节进行说明,如结构要素的尺寸、形状、布置、配筋细节、钢筋弯制图等。

2.4 资料准备阶段在资料准备阶段,学生需要准备完整的工程资料,如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钢筋拉伸试验结果等,为后续的施工工作做准备。

2.5 申报阶段在申报阶段,学生需要提交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和相关施工图纸,并进行现场展示、答辩等环节,以检验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原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3. 课程设计重点本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解决方案;•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培育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4. 结语本课程设计在深入理解混凝土结构原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计算书 1 设计题目某支承在370mm厚砖墙上的钢筋混凝土伸臂梁,其跨度L1,伸臂长度L2,由楼面传来的永久荷载设计值g,活荷载设计值q1,q2(图1)。

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25,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箍筋和构造钢筋为HPB300。

试设计该梁并绘制配筋详图。

图12 设计条件跨度L1=6m,伸臂长度L2=,有楼面传来的永久荷载设计值g1=30kN/m,活荷载设计值q1 =30kN/m,q2=65kN/m,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截面尺寸选择取跨高比为:h/L=1/10,则h=600mm,按高宽比的一般规定,取b=250mm,h/b=,则h0=h-as=600-40=560mm荷载计算梁自重设计值(包括梁侧15mm厚粉刷层重)钢筋混凝土自重25kN/m,混凝土砂浆自重17kN/m。

g2=×××25+××17×2+××17)=5kN/m则梁的恒荷载设计值为:g=g1+g2=30+5=35kN/m梁的内力和内力包络图(1)荷载组合情况恒荷载作用于梁上的位置是固定的,计算简图为图2(a),活载q1q2的作用位置有三种可能的情况,图2的(a)、(c)、(d)。

每一种活荷载都不可能脱离恒荷载的作用而单独存在,因此作用于构件上的荷载分别有(a)+(b)、(a)+(c)、(a)+(d)三种情形。

(2)计算内力(截面法)①(a)+(b)(a)作用下:ΣMA1=0,-YB1L1+g(L1+L2)2/2=0得 Y B1=164kNΣY=0 ,得YA1=(b)作用下:ΣY=0 ,得YA2=YB2=90kN(a) +(b)作用下剪力:V A =Y A1+Y A2=9805+90=V B 左=Y A1+Y A2-(g +q 1)L 1=-(35+30)×6=- V B 右=gL 2=35×=M B =-gL 22/2=35×2=由于当剪力V 等于零时弯矩有最大值,所以设在沿梁长度方向X 处的剪力V=0,则由M(x)=V A X -(g +q 1)X 2/2,对其求一阶导M'(x)=V (x )=V A -(g +q 1)X当V=0时,有M 取得最大值,即V(x)=V A -(g +q 1)X =0时,M 取得最大值 则AB 段中的最大的弯矩M :当x=4150mm 时有M max = ②(a)+(c)(c)作用下:ΣM A3=0,Y B3L 1- q 2L 2(L 1+L 2/2)/2=0得 Y B3= ΣY=0 , 得Y A3=- (a )+(c )作用下的剪力: V A =Y A1+Y A3=-=87kNV B 左=Y A1+Y A3-gL 1=87-210=-123kN V B 右=(g +q 2)L 2=(35+65)×=150kNM B =-(g+q 2)L 22/2=-(35+65)2=-由前边方式同理可得AB 段中的最大的弯矩M :当x=2480mm 时有M max = ③(a)+(d)(d)作用下:ΣM A4=0,Y B4L 1- q 2L 2(L 1+L 2/2)-q 1L 12/2=0得 Y B4=199kN ΣY=0 ,得Y A4+Y B4-q 1L 1-q 2L 2= (a )+(d )作用下的剪力: V A =Y A1+Y A4=+=177kNV B 左=Y A1+Y A4-(g+q 1)L 1=-390=-159kN V B 右=(g +q 2)L 2=(35+65)×=150kNM B =-(g+q 2)L 22/2=-(35+65)2=-同理可以得出AB 段中的最大的弯矩M :当x=2720mm 时有M max =画出这三种情形作用下的弯矩图和剪力图包络图如图6所示 3 配筋计算已知条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1 =1,f c =mm 2 ,f t = N/mm 2;HRB335钢筋,f y =300 N/mm 2 ,ξb=;HPB300钢筋,f yv =270 N/mm 2 。

(完整版)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完整版)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摘要本设计主要进行了结构方案中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在确定框架布局后,先进行楼层间荷载代表值得计算,进而求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和剪力)。

完成了板,次梁和主梁等构件的内力和配筋计算及施工图绘制,楼盖的设计完成了板的配筋和次梁与主梁的配筋计算。

2012年12月10日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对实际结构工作情况的认识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1.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内容,为今后从事实际设计工作奠定初步基础。

2.复习巩固加深所学的基本构件中受弯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等章节的理论知识。

3.掌握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一般设计方法,诸如:(1)掌握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荷载传递途径和计算简图的确定;(2)掌握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的设计方法;(3)掌握内力包络图和材料抵抗弯矩图的绘制方法;(4)了解构造设计的重要性,掌握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5)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和制图规定;(6)学习书写结构计算书;(7)学习运用规范。

(二)设计资料某多层混合结构轻工仓库,其建筑平面如图所示,层高4.5m,房屋安全等级为二级,采用钢筋混凝土整浇楼盖,请进行梁、柱的布置并确定梁、板、柱截面尺寸,梁板的承载力计算及配筋,并绘制结构施工图。

其平面图如附图所示,楼面荷载、材料及构造等设计资料如下:1、按使用要求不同,楼盖做法分两种类型:①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2mm厚纸筋灰板底粉刷;②35mm厚水泥砂浆面层及水磨石地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2mm厚纸筋灰板底粉刷;2、柱网尺寸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见附表;3、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范围C20~C35,梁内受力主筋采用HRB335级、HRB400级钢筋,其余均用HPB300级、HRB335级钢筋,钢筋直径最大不超过25mm;注:该厂房无特殊要求,楼梯位于楼盖外部;每位同学以学号末两位数作为题号:建筑10(1)班同学楼面做法按类型①;建筑10(2)班、管理10班按类型②。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设计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东莞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某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设计图1 梁的跨度、支撑及荷载1、 设计资料某支承在370mm 厚砖墙上的钢筋混凝土伸臂梁(图1),构件处于正常坏境(环境类别为一类),安全等级为二级,纵筋选用HRB400级钢筋,箍筋选取300HPB 级钢筋,砼强度等级根据学号按表一选取,试设计该伸臂梁并绘制其配筋详图。

图中:l 1——梁的简支跨跨度;l 2——梁的外伸跨度;q 1k ——简支跨活荷载标准值; q 2k ——外伸跨活荷载标准值;g 1k ——楼面传来的永久荷载标准值(未包括梁自重)。

每位同学的具体取值见安排表一。

2、设计内容1)确定梁的截面尺寸。

2)进行内力(M 、V )计算,作内力图及内力包络图。

g k 、q 2k1853)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选配纵向受力钢筋。

4)斜截面承载力计算,选配箍筋,根据需要设置弯起钢筋。

5)作抵抗弯矩图,确定受力钢筋的弯起与切断位置。

6)作配筋图,并列出钢筋统计表。

3、设计要求1)完成计算书一套,计算书应包含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过程。

2)绘制A2施工图1张:绘制梁的弯矩包络图、抵抗弯矩图、梁的配筋图(包括梁的纵剖面、梁的横剖面,钢筋大样图)、并列出钢筋统计表及必要说明。

3)计算书统一采用A4白纸纸张,字迹工整,符号书写正确,计算应有必要的数据及计算过程;采用专用绘图纸绘图,图纸布局合理,线条清晰,线型适当。

4)时间:18周周五12:00之前上交。

4、课程设计任务安排表安排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设计指导书1 、梁的截面尺寸简支跨h =(1/8~ 1/12)l,b =(1/3~1/2)h外伸跨:截面尺寸同简支跨2 、梁的内力及内力图(1)、荷载计算注意事项:A、恒载标准值g k包括由楼面传来的永久荷载标准值g1k与梁自重标准值g2k在内,即g k=g1k+g2kB、计算恒荷载设计值时,应考虑悬臂的恒载对求简支跨正弯矩有利时,此时求解悬臂恒载设计值'g时取 1.0γ=G(2)、梁的内力及内力包络图恒荷载设计值作用于梁上的位置是固定的,计算简图如图(1)和图(2);活荷载q1、q2的作用位置有三种情况,计算简图如图(3)、(4)、和(5)。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一、引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课程设计的目标、任务、设计要求以及设计过程。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工作。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问题。

三、课程设计任务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座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住宅楼。

设计要求包括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考虑,以及满足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施工性和经济性,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四、课程设计要求1. 结构类型: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

2. 设计荷载: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确定楼房的设计荷载。

3. 结构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等级等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4. 结构布置:根据建筑功能和空间布局确定结构的布置方案。

5. 结构分析:采用静力弹性分析方法进行结构的受力分析。

6. 结构设计:根据结构分析结果,进行结构的截面设计和构件尺寸的确定。

7. 结构验算:对设计方案进行验算,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8. 结构施工:考虑结构的施工性,提出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

9. 结构经济性:根据材料的成本和施工的难易程度,综合考虑结构的经济性。

五、课程设计过程1. 收集资料:收集相关规范、标准、设计手册等资料,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分析设计要求:分析课程设计任务的要求,明确设计目标和设计要求。

3. 结构布置:根据建筑功能和空间布局,确定结构的布置方案,并进行初步的荷载计算。

4. 结构分析:采用静力弹性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5. 结构设计:根据结构分析结果,进行结构的截面设计和构件尺寸的确定,并进行验算。

6. 结构施工:考虑结构的施工性,提出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预制T形主梁设计学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课程名称:结构设计原理任课老师: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T形主梁设计目录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预制T形主梁设计资料 (2)1.1 主要概况 (2)1.2 计算参数 (2)1.3 材料要求 (2)第二章作用效应组合 (2)2.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作用效应组合 (2)第三章截面尺寸拟定 (3)3.1 1f'h、2f'h、h的拟定 (3)3.2 翼缘板的计算宽度b′f (4)第四章主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4)4.1 截面设计 (4)4.2 截面复核 (5)第五章主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6)5.1 截面尺寸检查 (6)5.2 检查是否需要根据计算配置箍筋 (6)5.3 设计剪力图分配 (7)5.4 箍筋设计 (8)5.5 弯起钢筋及斜筋设计 (8)第六章全梁承载力复核 (11)6.1 正截面和斜截面抗弯承载力校核 (11)6.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 (13)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T 形主梁设计资料1.1 主要概况标准尺寸:20.00m ;计算跨径:L =19.50m ;主梁全长:L 0=19.96m ; 结构安全等级:二级;Ⅰ类环境等级。

γ0 =1.0。

1.2 计算参数(1)弯矩包络图满足曲线方程:)41(222/,,d Lx M M l d x -= 跨中截面计算弯矩(标准值):结构重力弯矩:m k 72.8102/1⋅=N M 恒 汽车荷载弯矩:m k 28.6972/1⋅=N M 汽 (已计入汽车冲击系数) 人群荷载弯矩:m k 08.752/1⋅=N M 人(2)剪力包络图满足直线方程:Lx V V V V l d d l d x 2)(2/,0,2/,,d -+= 支点截面计算剪力(标准值):结构重力剪力:N V k 75.172=恒 汽车荷载剪力:N V k 80.165=汽(已计入汽车冲击系数) 人群荷载剪力:N V k 60.18=人 跨中截面计算剪力(设计值):N V l d k 50.762/,=汽车冲击系数1+μ=1.2921.3 材料要求主筋:HRB335级 f sd =280MPa ;箍筋:R235级 f sd =195MPa ;%18.0)(min sv =ρ;焊接骨架;混凝土:C30 f cd =13.8MPa f td =1.39MPa ;f cu,k =30MPa ;第二章 作用效应组合2.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作用效应组合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4·1·6条规定: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的基本组合为永久作用的设计值效应与可变作用设计值效应相组合,其效应组合表达式为:)(211100∑∑==++=nj QjK Qj C K Q Q m i GiK Gi d S S S S γψγγγγ跨中截面弯矩组合设计值:)(211100∑∑==++=nj QjK Qj C K Q Q m i GiK Gi d S S S M γψγγγγ=1.0×(1.2×810.72+1.4×697.28+0.8×1.4×75.08)=2033.15kN ·m带入方程: )41(222/,,d Lx M M l d x -= 可得:(x 指任意截面至跨中截面距离) 4/,l d M =1524.86kN ·m ; 0,d M =0 ;支座中心处截面的剪力组合设计值:)(211100,0∑∑==++=nj QjK Qj C K Q Q m i GiK Gi d S S S V γψγγγγ=1.0×(1.2×172.75+1.4×165.80+0.8×1.4×18.60)=460.25kN带入方程: Ll V V V V l d d l d l 4/2)(2/,0,2/,4/,d ⋅-+= =76.5+(460.25-76.5)×2×l/4÷l=268.38kN所以跨中截面:2/,l d M =2033.15kN ·m ; 2/,l d V =76.50kN ;4/l 跨截面:4/,l d M =1524.86kN ·m ; 4/,l d V =268.38kN ; 支座中心截面:0,d M =0 ;0,d V =460.25kN ;第三章 截面尺寸拟定3.1 1f 'h 、2f 'h 、h 的拟定梁肋宽度b 常取150~200mm,所以可取b=190mm ;预制的T 形截面梁,其截面高度h 与跨径L 之比一般为h/L=1/11~1/16,所以可取h=1/15L=1300mm ;T 形截面梁翼缘悬臂端厚度1f 'h 不应小于100mm ,所以可取1f 'h =100mm ; 梁肋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梁高h 的1/10,所以可取2f 'h =140mm ;3.2 翼缘板的计算宽度b′f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4·2·2条规定:T 形截面受弯构件位于受压区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三者中最小值取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12级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内容:钢筋混凝土简支伸臂梁设计
二、设计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梁的设计程序和方法,进
一步巩固掌握荷载的计算,纵筋和箍筋的计算,材料的选取,为将来的结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工程师初步训练的目的。

三、设计要求:
1.计算简图:某钢筋混凝土伸臂梁,支承在宽度均为370mm 砖墙上,其跨度1L 和2L 按根据学号按表一选取。

该梁承受楼板传来的均布恒载标准值m kN g g k k /2121==(未包括梁的自重),均布活载标准值
m kN q k /331=、m kN q k /782=;
2.材料:纵筋选用HRB400级钢筋,箍筋选取300HPB 级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学号按表一选取。

3.绘制3#施工图1张:绘制梁的配筋纵断面图,横断面钢筋表、弯矩包络图和材料图(需配弯起钢筋)、结构设计说明。

5.提供完整计算书一份。

独立完成计算书一份内容包括: 1、 梁的内力计算
2、 完成梁的配筋计算及配筋
3、 绘制梁内力包络图
4、 绘制梁的配筋图及计算钢筋长度
q g +
L 1
L 2
表一:
三、设计时间:一个星期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设计
院系:建筑工程系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2014年月日。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说明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说明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说明黄老师主要介绍了有关荷载值的计算,整理如下:一、以3轴梁为例计算:该轴梁为一悬臂梁,顺纵轴线方向布置(即由横轴线梁承受预制板传来的荷载)荷载标准值的确定1.恒载的确定:预制板自重荷载包括板自重可近似折算为100mm厚实心板:0.100×25=0.2520mm厚板底抹灰:0.02×17=0.34水磨石地面:0.650.02×17+0.100×25+0.65=3.49KN/m²AB跨梁恒载包括隔墙(不含悬挑)荷载+板传给梁荷载+梁自重荷载(b×h=200mm×450mm)g1k=13+3.49×(3.3/2+2.7/2)+0.20×0.45×25=25.72KN/mBC跨梁恒载包括板传给梁荷载+梁自重荷载(b×h=200mm×300mm)g2k=3.49×(3.3/2+2.7/2)+0.20×0.30×25=11.97KN/mC端集中力 5×(3.3/2+2.7/2)=15 KN2.活载的确定:q1k=2.0×(3.3/2+2.7/2)=6 KN/mq2k=2.5×(3.3/2+2.7/2)=7.5 KN/m荷载设计值的确定恒载设计值g1=1.2×25.72=30.86 KN/mg2=1.2×11.97=14.36 KN/mγ=考虑悬臂的恒载对求简支跨正弯矩有利时,此时求解悬臂恒载设计值'g时取 1.0Gg2’=1.0×11.97=11.97 KN/m活载设计值q1=1.4×6=8.4KN/mq2=1.4×7.5=10.5 KN/m梁的内力及内力图图1图2图3 图4结合每种荷载对应的内力图判断求AB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按(2)+(3)组合,求AB跨跨中最小正弯矩按(1)+(4)组合求支座B的最大负弯矩按(1)+(4)组合,求支座A的最大剪力按(2)+(3)组合求支座B的最大剪力按(1)+(3)+(4)组合,按以上组合情况绘制内力图及内力包络图。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组成、分类及受力特点;2. 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帮助学生理解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技术难题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计算的熟练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建筑行业,关注混凝土结构技术发展的积极态度;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精神;3. 培养学生遵循工程伦理,注重工程质量,关爱生命安全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混凝土结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不足,需要通过课程设计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1.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混凝土材料的性质与选用- 混凝土结构分类及受力特点-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2. 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设计- 混凝土梁、板、柱的设计计算- 抗震设计原理及方法3.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钢筋加工与安装-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4. 混凝土结构计算软件应用- 常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介绍- 软件操作方法与技巧- 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与计算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第二周: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第三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第四周:混凝土结构计算软件应用每周安排一次理论教学,一次实践操作,确保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中。

教材章节关联:《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相关章节,具体内容见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名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伸臂粱设计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学生成绩:指导教师:课程设计时间:至格式说明(打印版格式,手写版不做要求)(1)任务书三项的内容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

(2)目录(黑体,四号,居中,中间空四格),内容自动生成,宋体小四号。

(3)章的标题用四号黑体加粗(居中排)。

(4)章以下的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加粗(顶格排)。

(5)正文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段落两端对齐,每个段落首行缩进两个字。

(6)图和表中文字用五号宋体,图名和表名分别置于图的下方和表的上方,用五号宋体(居中排)。

(7)页眉中的文字采用五号宋体,居中排。

页眉统一为:武汉工程大学本科课程设计。

(8)页码:封面、扉页不占页码;目录采用希腊字母Ⅰ、Ⅱ、Ⅲ…排列,正文采用阿拉伯数字1、2、3…排列;页码位于页脚,居中位置。

(9)标题编号应统一,如:第一章,1,1.1,……;论文中的表、图和公式按章编号,如:表1.1、表1.2……;图1.2、图1.2……;公式(1.1)、公式(1.2)。

武汉工程大学本科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基本要求1、设计条件受均布荷载作用的伸臂梁,简支跨L1=6m,均布荷载的标准值q1k= 65kN/m,伸臂跨L2=2m,均布荷载的标准值q2k=130kN/m,梁支承情况如下图。

梁截面尺寸b= 1/16 mm,h=1/8mm。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5,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箍筋采用HPB300级钢筋,要求对梁进行配筋计算,并布置钢筋。

最后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注:构件处于正-81常环境,环境类别一类)参考设计参数:序号q1k q2kL1L2bxh 混凝土等级1 65 150 62 h=(1/8~1/12)L,高宽比取2.0~3.5 自定2 65 145 6 2 h=(1/8~1/12)L,高宽比取2.0~3.5 自定3 65 150 7 1.5 h=(1/8~1/12)L,高宽比取2.0~3.5 自定4 65 145 7 1.5 h=(1/8~1/12)L,高宽比取2.0~3.5 自定5 65 1306 2 h=(1/8~1/12)L,高宽比取2.0~3.5 自定6 65 1307 1.5 h=(1/8~1/12)L,高宽比取2.0~3.5 自定7 75 130 6 2 h=(1/8~1/12)L,高宽比取2.0~3.5 自定8 75 130 7 1.5 h=(1/8~1/12)L,高宽比取2.0~3.5 自定9 75 150 6 2 h=(1/8~1/12)L,高宽比取2.0~3.5 自定10 75 150 7 1.5 h=(1/8~1/12)L,高宽比取2.0~3.5 自定2、设计说明书内容及要求(1)梁的内力(M、V)计算,绘制内力图和内力包络图;(2)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包括截面尺寸,正截面纵向受弯钢筋的截面面积;(3)斜截面承载能力计算:包括斜截面受剪钢筋(弯起钢筋和箍筋)的截面面积(4)截面校核:包括正截面和斜截面尺寸校核和强度校核(正截面受弯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5)梁裂缝宽度验算;(6)梁挠度验算。

3、设计成果要求(1) 设计计算书一份(2) 结构图一张,包括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结构图采用1号图纸,结构图须包含承载能力图二、进度安排2018年12月3日发题(1)2018年12月16日-2018年12月19日截面尺寸和内力计算(2)2018年12月20日-2018年12月21日正截面承载能力能力计算(3)2018年12月22日-2018年12月23日斜截面承载能力计算并截面校核(4)2018年12月24日-2018年12月25日主梁裂缝宽度、挠度验算(5)2018年12月26日-2018年12月28日书写设计计算说明书,绘制施工图(6)2018年12月29日组织答辩和交课程设计说明书三、参考资料或参考文献[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 东南大学等,《混凝土结构(上)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版)[3] 沈蒲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 龙驭球,包世华.《结构力学》上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 卢传贤.《土木工程制图》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武汉工程大学本科课程设计目录键入章标题(第 1 级) (1)键入章标题(第2 级) (2)键入章标题(第3 级) (3)键入章标题(第 1 级) (4)键入章标题(第2 级) (5)键入章标题(第3 级) (6)1 设计题目某支承在370mm厚砖墙上的钢筋混凝土伸臂梁,其跨度L1= 6m,伸臂长度L2=2m,活荷载设计值q1=65kN/M,q2=130kN/M(图1)。

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35,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箍筋和构造钢筋为HPB300。

试设计该梁并绘制配筋详图。

图12 设计条件跨度L1=6m,伸臂长度L2=2m,有楼面传来的永久荷载设计值g1=30kN/m,活荷载设计值 q1k =65kN/m,q2k=130kN/m,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

q1=1.4×q1k=91kN/m q2=1.4×q2k=182kN/m2.1 截面尺寸选择取跨高比为:h/L=1/10,则h=600mm,按高宽比的一般规定,取b=300mm,h/b=2则h 0=h-as=600-40=560mm2.2 荷载计算梁自重设计值(包括梁侧15mm厚粉刷层重)钢筋混凝土自重25kN/m,混凝土砂浆自重17kN/m。

g=1.2×(0.25×0.6)×25+1.2(0.015×0.6×17×2+0.015×0.25×17)=5kN/m 则梁的恒荷载设计值为:g=5kN/m2.3 梁的内力和内力包络图(1)荷载组合情况恒荷载作用于梁上的位置是固定的,计算简图为图2(a),活载q1 q2的作用位置有三种可能的情况,图2的(a)、(c)、(d)。

每一种活荷载都不可能脱离恒荷载的作用而单独存在,因此作用于构件上的荷载分别有(a)+(b)、(a)+(c)、(a)+(d)三种情形。

(2)计算内力(截面法) ①(a)+(b)(a)作用下:ΣMA1=0,即-YB1L1+g(L1+L2)2/2=0 得 Y B1=26.7NΣY=0 ,即 Y A1+Y B1+g(L1+L2)=0 得Y A1=13.3kN(b)作用下:ΣY=0 ,得YA2=YB2=273kN(a) +(b)作用下剪力:V A =YA1+YA2=13.3+273=286.3kNV B左=YA1+YA2-(g+q1)L1=286.3-(5+91)×6=-289.7kNVB右=gL2=5×2=10kNMB=-gL22/2=-5×22/2=-10kN.m由于当剪力V等于零时弯矩有最大值,所以设在沿梁长度方向X处的剪力V=0,则由M(x)=VAX-(g+q1)X2/2,对其求一阶导M'(x)=V(x)=V A-(g+q1)X当V=0时,在D点,有M取得最大值,即V(x)=VA-(g+q1)X =0时,M取得最大值则AB段中的最大的弯矩M:当x=2982mm时有Mmax=426.91kN.mQ图M图②(a)+(c)(c)作用下:ΣMA3=0,YB3L1-q2L2(L1+L2/2)=0得Y B3=212.6kNΣY=0 ,得YA3=-151.4kN (a)+(c)作用下的剪力:V A =YA1+YA3=13.3-151.4=-138.1kNV B左=YA1+YA3-gL1=-138.1-30=-168.1kNVB右=(g+q2)L2=(5+182)×2=374kNMB=-(g+q2)L22/2=-(5+182)22/2=-374kN.mQ图M图③(a)+(d)(d)作用下:ΣMA4=0,YB4L1-q2L2(L1+L2/2)-q1L12/2=0得Y B4=697.7kNΣY=0 ,得YA4=212.3kN (a)+(d)作用下的剪力:V A =YA1+YA4=13.3+212.3=225.6kNV B左=YA1+YA4-(g+q1)L1=225.6-(5+91)6=-350.4kNVB右=(g+q2)L2=(5+182)×2=374kNMB=-(g+q2)L22/2=-(5+182)22/2=-374kN.m同理可以得出AB段中的最大的弯矩M:当x=2350mm时有Mmax=265.1kN.mQ图M图画出这三种情形作用下的弯矩图和剪力图包络图如图6所示图63 配筋计算3.1 已知条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1α=1,f c =11.9N/mm 2 ,f t =1.27 N/mm 2;HRB335钢筋,f y =300 N/mm 2 ,ξb =0.550;HPB300钢筋,f yv =270 N/mm 2 。

3.2 截面验算沿梁全场的剪力设计值的最大值在B 支座左边边缘,Vmax=289.7kN hw/b=560/300=1.87<4 ,属于一般梁0.25f c bh 0=0.25×11.9×300×560=499.8kN > Vmax=289.7kN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3.3 纵筋计算(一般采用单筋截面) 3.3 纵筋计算(采用单筋截面) (1) 跨中截面(M max =427kN ⋅m ) 51.05603009.1110427211b 2112621=⨯⨯⨯⨯--=--=h f Mc αξ<bξ=0.55201m m 2.19993003.05603009.11=⨯⨯⨯==yc S f bh f A α>0.15%bh=270mm 2选用2⏀22+2⏀28,A S =760+1232=1992mm 2 (2) 支座截面(M max =374kN ⋅m ) h 0=h-a s =600-40=560mm 。

42.05603009.11105.112211b 21126201=⨯⨯⨯⨯--=--=h f M c αξ<b ξ=0.55 30012.05603009.1101⨯⨯⨯==yc S f bh f A α=799.68mm 2选用2⏀25,A S =760.2mm 2 3.4 腹筋计算(1)可否按构造配筋0.7f t bh 0=0.7×1.27×300×560=149.4kN<V=289.7kN 需按计算箍筋 (2)箍筋计算方案一:仅考虑箍筋抗剪,并沿梁全长配同规格的箍筋,则V=289.7kN由 000.17.0h s A f bh f V V SVyv t CS +=≤得:mmh f bh f V s A yv t SV 93.05602703.1497.2890.17.000=⨯-=-=选用双肢箍(n=2)⏀8(A SV1=50.3mm 2)有 s= n A SV1/0.93=2×50.3/0.93mm=108.2mm 所以选取s=200mm,即箍筋用量为⏀8@200. 配箍率 %167.02003003.5021=⨯⨯=⋅⋅=s b A n sv sv ρ最小配箍率 sv yv t sv f f ρρ<=⨯====%11.027027.124.024.0m in 因此满足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