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 湖南工学院精品课程

合集下载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求为导 向,以工程技术为主线 ,以人才 培养模式 改革 为抓手 ,以高水平指导教 师 队伍 为支撑 ,通过校企优势互补 、双 向嵌入 ,共 同构建 “ 开放型 、多层次 、 工程化创新 实践教育体系” ;坚持长期 性 、稳定性 、先进 性原则 ,完善基地条 件 ,拓展基地 功能 ,强化基地对人才培 参考文献 : 【 1 】刘彩 茹,宋景华 ,徐 永赞 . 浅谈地 方
6 0 %,2 0 0 0年分别 为 2 % 、6 0 5 %、1 5 %。
教师资源是培养应用 型人 才的首要 资源。要想提高学生 的素质 ,首 先提高
的就是教师的素质 。现在很 多老师上课
5 0年来美国专业人员所 占比例没有变化 , 而 面向职业 性岗位技能型人才所 占比例
从2 % 上升到 6 0 5 %。这说明应 用型人才 培养是一种发展趋势。【 】
用型人才 ,并 发挥应用科研优势 ,将科
学技术转化为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


国内外人才 培养现状
后 毕业 就进入用人单位工作 。 这样一来 , 学 校解决 了就业率 的问题 ,用人 单位也
得 到了 自己需要 的人才 。【 3 3 .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据 美国劳工部公布 的资料 显示 ,美 国专业 性人才 、技能性 、非技能性就业 人 员结 构 :1 9 5 0年分 别 为 2 0 %、2 %、 0
本 科 高校 应 用型人 才培 养及其 体 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构建 [ J ] . 科技情报 开发 与经济,2 0 1 0
( 4).
革 的主要动力 ,技术革新 、拥有 自主知
识 产权 成为提升企业乃至 国家竞 争力的 必 要手段。争取政府在资 金方 面 、办公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研究.doc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研究.doc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研究作者:林小星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4期[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一种基本制度,它的实施与推广对高职教学管理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构建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并能更好地促进这种模式实施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课程管理体系、学籍管理体系、师资队伍管理体系、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等内容。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工学结合应用[作者简介]林小星(1958- ),男,湖南新宁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评建办主任,副教授、高级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湖南长沙410205)[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年度全国供销合作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专项课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林小星。

(课题编号:GXXH0810)[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1-0028-03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的要求高职,即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在深入进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让受教育者获得相应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情感教育和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训练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首先依赖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性,同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保证。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发展的历史证明,“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最有效的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管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通知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管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通知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管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2.06.01•【字号】湘教通〔2022〕148号•【施行日期】2022.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管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通知湘教通〔2022〕148 号各市州教育(体)局、高等职业学校,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保障、促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法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规范管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提高思想认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推动我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持续深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精神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推进部省共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我省职业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在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另一方面,有部分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校企合作管理不规范,主体责任不明确,资金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办学风险隐患较大,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校企合作的正常秩序,阻碍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

各地各校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研究和把握好校企合作工作规律,加强规范管理与监督指导,形成规范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确保我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规范有序、取得实效,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完善管理机制(一)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职业学校是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主体,应将校企合作列入学校“三重一大”事项进行管理。

学校应设立或明确专门管理部门,明确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建立“学校—二级学院(系、部)”的管理体制,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和分级组织实施。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探讨--以湖南工学院为例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探讨--以湖南工学院为例


要: 依托 内涵式发展之路 , 全面提 升 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是 高等教 育建设 和发展 的基本要 求 , 更是新 建地
方本科 院校全 面提升教学质量 , 打造学校特 色, 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选择 。 在理论上 对高校 内涵式发展 加以探讨 , 又从实 践方面对新 建地 方本科院校的 内涵式发展提 出具体的建议与对策。
基金项 目: 湖 南工 学院质 量工程建设 项 目教研教 改项 目“ 地 方普 通本科 院校 经管类应 用型人 才培 养模式 的研 究” 的阶段
性成果( A1 2 3 3 )
作者简介 : 李 长征( 1 9 7 8 一 ) , 男, 湖南岳 阳人 , 讲 师, 硕士 , 从事产业经济、 金 融理论与 实践研 究。
二、 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要素
( 一) 内涵式发展需要先进的教育理 念
不出户 就能体会到学 以致用的效果 。
( 二)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湖南工学院邀请企业参与研究人才培养方案 、 专业设 置
内涵式发展强调以学生为本 , 以开放 与创新作 为核心教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1 9
果, 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专 门人才 。
工 学院推进应用型人 才的素质教 育 , 突 出应用 能力的培养 , 在教学过程 中加 强了实习实践 的学 时安排 , 并针对不 同年级
不 同专业开展 了针 对性强 、 操作性 强的模拟 上机操作 , 充分 将 理论应用于实践 当 中, 通过教 师的面对 面指导 , 让学生足
定的负面效 用。因此 国家提出当前高等教育必须依托内涵式
育理念 , 立 足于培养高 素质能力 的专业人才 , 帮 助建立创新 型社会 , 提高中国的科研水平 , 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 二) 内涵式发展需要 良好 的制度文化环境 有 效地 把握 发展的方 向与途径 , 是 内涵式发展 的根本保 障, 而文化是高校_ 的精神所在 , 有助于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 又 能够增 强师生 的主 观能动性 , 不但 激发教 师爱 岗敬 业的精

湖南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合作的基本情况

湖南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合作的基本情况

湖南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合作的基本情况湖南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合作的基本情况1. 介绍湖南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合作是指湖南省的技工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的紧密合作关系,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工业机器人人才。

这种合作模式已经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2. 合作形式湖南技工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一般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合作办学、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等。

其中,合作办学是最常见和重要的形式之一。

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技工院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提供实践培训和就业岗位。

3. 合作内容在湖南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合作中,合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设置:根据企业需求,技工院校可以对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培养出的学生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 实训基地建设:技工院校通常会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技术。

- 师资培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教师,让他们能够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将实际工作经验融入到教学中。

4. 成果与影响湖南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合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种合作模式有效地缩小了校企之间的鸿沟,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出了大量专业技能齐全的工业机器人人才。

合作办学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来源,促进了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5.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种紧密的合作模式,湖南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合作对于培养高质量的工业机器人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学生能够充分接触到实际工作环境,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培养出与职业要求相符的综合能力。

这种合作模式也促进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推动了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结湖南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合作是一种高效的合作模式,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将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培养出人才贴合行业需求。

关于企业人才培养方案(通用7篇)

关于企业人才培养方案(通用7篇)

关于企业人才培养方案(通用7篇)方案可以预计未来可能的变化,从而制定适应变化的最佳方案,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关于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希望对大家写关于企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所帮助。

关于企业人才培养方案篇1 一、资格条件(一)认同宝源企业文化和历史使命,为人诚信,拥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

(二)能够较好的面对和处理工作中的压力,能够以发展和变化的眼光对待工作,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持续的自学能力。

(三)具有较强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宝源工作期间,有良好的工作业绩和绩效评价,具备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

(五)大专(含)以上学历,35岁(含)以下,在集团工作1年(含)以上。

二、后备人才的申报与选拔程序各部门、各基地于每年的6月及12月上报本部门的后备人才名单。

综合管理部根据各部门、各基地申报名单对候选对象进行审查、考核,筛选,确定人选,进入后备人才库。

(一)申报申报人填写《后备人才申报表》(附后),通过以下方式上报综合管理部:1、各部门、各基地以部门、基地名义推荐,并将申报表报综合管理部。

2、各部门、各基地员工向综合管理部自荐,直接将申报表报公司综合管理部。

3、公司提名。

㈡选拔入库综合管理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通知申报人参加选拔测试。

通过测试者正式进入后备人才库,并开展培养工作。

选拔考核主要包括以下4轮,每轮考核设定基准分,未达到基准分者即淘汰。

达到基准分者进入下一轮考核。

每轮考核成绩保留,最后成绩为各轮成绩加权平均。

1、专业英语水平测试:主要包括英语笔试和英语口试。

2、价值观念及综合素质测试:主要包括职业倾向测试、个性特征测试、智力测试或写作。

3、业务知识测试:4、面试:由公司领导、综合管理部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面试小组进行面试,采取一对一交谈或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侧重思维、表达能力的测试。

三、后备人才的培养后备人才的培养有基础培训、轮岗实习、内部兼职和挂职锻炼四种方式。

深度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深度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时难以突破, 缺乏自 主创新能力, 只能靠模仿及代加工来获取微
薄 的报 酬 , 在市场经济 的大潮下无无 法与 欧美及其迅速 的技术 更 新竞争。 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 中, 大多都是学校为求生存 、 求发展 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 而主动向企业界 寻求合作伙伴。 l l 主动寻 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而又少' 多数企业 给予 学校 的资助亦 都停 留在项 目 支持 、 实习基地提供 、 员工培训的合作。 这种合作离 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目 标——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 的良陛循
《 高等教育 法》 规定 : “ 高等教育 的任务 是培养 具 有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 门人才, ” 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 已成为高等学 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 。 然而, 现 阶段 高等教育在很大 程度上依然采用传统 的课 堂教学方 式为主, 创 新能力较低 已成 为无法 回避 的事 实。《 国家 中长期教 育改革 和 发展规 划纲要 ( 2 0 1 0 — 2 0 2 0 年) 》 和《 国家中长期人才 发展规划 纲要 ( 2 0 1 0 — 2 0 2 0 年) 》明确了未来 1 0 年人才培养 的总体安排 , 口 教育部为贯彻落 实两个纲要也 实施了包括 “ 卓越 工程师培 养计 划” 在 内的一系列人 才培 养创新试 验 , 旨在推 进高等工程 教育
呷国吨力 毅 名
DO I 编 码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0 0 7 9 . 2 0 1 3 1 9 . 0 1 4
2 0 1 3 年 第 1 9 期
深度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陈立福 马 瑞
摘要: 现 阶段 高等学校仍以传 统课堂教 学为主 , 严重影响了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锻炼与提 高。 针对这个问题 , 提 出了 采用深度校企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10篇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10篇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10篇企业人才培养方案篇1一、培养原则1、人力资源部制定后备梯队人才培养实施计划,计划制定原则遵循管理类与生产技术类人才的双通道培养模式,体现层次性、逐步深化由低级向高级递进性。

(1)管理通道:公司员工自荐通过选拔、评估后即可参加后备梯队人才培养计划,培训合格并在岗位见习期考核合格即可在公司产生管理岗位时参加竞聘,面试合格者免见习期上岗,未见习的,需经过见习期(3-6个月)考核。

(2)生产技术通道:公司员工自荐通过选拔、评估后即可参加后备梯队人才培养计划,培训合格且完成相应的任务指标即可在公司产生技术岗位时参加竞聘,面试合格后,通过见习期后即可上岗。

2、充分利用公司各种资源,采取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分工协作的方式来实施培养计划。

二、培养体系(一)建立以教育培训、个人提高、导师辅导、行动学习为核心环节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二)具体培养方式1、教育培训(1)课程研修:公司安排或个人选择外部专业机构组织的公开课、论坛、交流会。

外训验收:提交书面“培训总结”或结业证,考核其是否进行转训(培训次数),以及所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程度(质量考核)。

主要是通过内外部资源进行管理知识、技能类相关课程的集中学习与研修。

(2)学历提升:个人选择申请参加公司外的学历提升。

学历验收:提交毕业证书或结业证。

(3)外部考察:根据工作需要,公司安排后备人才到异地参加相关的考察、参观、培训、交流等。

学习验收:提交考察报告、考核其是否进行转训(培训次数),以及所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程度(质量考核)。

以此增强对标杆企业的学习、增长后备人才见识,促进各项创新实践在公司的落地。

2、个人提高(1)交流研讨:公司安排或个人选择学习验收:提交研讨报告发掘内外部资源展开相同岗位对话交流及行业对标以开拓思维、学习创新,通过团队建设活动等管理主体研讨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

(2)书籍阅读:个人选择对岗位有帮助的书籍学习验收:提交读书心得通过阅读各类对岗位有帮助的优秀书籍,获取各方面知识、技能及素养的提升。

新工科背景下实践平台体系建设——基于湖南工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

新工科背景下实践平台体系建设——基于湖南工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
福建工程学院提出了科技、工程、人文三位一体的 “大工程 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提出 “实习 + 就业” 订 单育人模式、“项目 + 平台” 合作育人模式以及 “S + 1 + E” 双主 体育人模式。淮阴工学院认为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公认 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提高教师实践育人能力的平台。东南大学 提出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是: 拓宽专业,构建大专业 平台,加强实践和综合课程设计环节。华中农业大学通过构建 “专 业核心技能 - 综合实践能力 - 科技创新能力” 三层次的实践创新训
但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还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 1) 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完全构建,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机 制还不够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制 ( 修) 订,实践教 学及管理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 ( 2) 需要加强实验 ( 实训) 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提高资源使 用率,探索以实习工厂为试点单位,建设工程实训公共平台,并建 立跨学院 ( 部) 跨专业大型实验 ( 实训) 仪器设备共建共享的机 制; 清产核资,确保实验 ( 实训) 仪器设备的帐、卡、物一致,核 查仪器设备完备率,加大老旧仪器设备更新步伐,提高仪器设备使 用率; 以中央财政资助项目为重点,继续加大实验 ( 实训) 室建 设,启动校级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拓展校企共建共享实验 ( 实 训) 室渠道。 ( 3) 需要加强实验 ( 实训) 课程建设,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与模 式,开设一批独立的专业实验课程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以及 跨专业实验 ( 综合性实训) 项目[4]; 加大实验 ( 实训) 课程教材 ( 讲义) 建设力度,完善实验 ( 实训) 教学大纲、考试大纲; 立项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应当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 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2]。同时,实践教学又是我 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薄弱环节,尤其是高校扩招后学生的实践环节 受到较大的削弱,企业实习困难重重。作为人才需求方的企业界释 放强烈信号: “工科不能再要 ‘养殖人才’”,学院式教育模式已不 适应快速的发展与激烈的竞争,从市场需求反向推进学习,即 “做 中学” 并非职业教育的专利。

实施“卓越计划”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与实践

实施“卓越计划”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与实践
总第2 9 3 期
D O I 编码: 1 0 . 3 9 6 9 6 . i s s n . 1 0 0 7 — 0 0 7 9 . 2 0 1 3 . 3 4 . 0 1 7
人 才培 养 改革
实施 “ 卓越计划"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与实践
邓 奕 谢 骐 彭浩舸
摘要 :“ 卓越计划” 是促进 我国由工程教育大 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 以湖南工程学院实施 “ 卓越计划” 为背景, 讨论与研 究在项层设计指导思想、 组 织管理和保障体系、 课 程教学体系、 教 学方法、师资队伍 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并重点探讨了实施 “ 卓越计划” 的重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以期构建人才培养与质量提升新机 制。
工程技 术应用 能力培养 为主线 , 以校企合 作为背景 , 以课 程整 中图分类号 : Nhomakorabea6 4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0 7 9( 2 0 1 3 ) 3 4 - 0 0 3 7 - 0 3
“ 卓越 工程师 教育培养计 划”( 以下简 称 “ 卓越计 划 ”) 是 高等教育重 大改革计划 , 旨在为各行业培 养造 就一大批创新 能 力强 、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的高质量卓越 工程师后备人才, 是
养与质量提升机制进行了有益 的探索。


人才培 养标 准制定是 实施 “ 卓越计划”的先导点
“ 卓越计 划 ” 人 才培 养标准分 为通用标 准 、 行业 专业标准 和学 校培养标 准三个层次 。 其 中, 通用标 准规定各类 工程 型人 才培 养都应 达 到的基本要求 , 是 国家 层面的标准 , 也是制 定行 业专业标准和学校 培养标准 的根据和基础 , 是制定行业专业标

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

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立项课题 生态位视角下地方高校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提升机制研究 (21YBJ28;JJ212281;湘教科规通 2021 2号);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课题 新文科 背景下多学科协同育人提升管理类学士学位授予质量探索 (2022JGYB232);湖南省教学科学 十四五 规划2023年度课题 新文科背景下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融合模式研究 (ND232557)㊂作者简介:唐欣(1980-),女,湖南衡阳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质量教育㊁人才培养研究;朱奕璇(1991-),博士,讲师;邹斯婕(1998-),硕士,助教;何风铃,湖南工学院商学院工商管理2204班学生;王美觐,湖南工学院商学院工商管理2103班学生㊂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唐㊀欣㊀朱奕璇㊀邹斯婕㊀何风铃㊀王美觐(湖南工学院商学院,湖南衡阳421002)摘㊀要: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国家重要的教育方针政策,也是地方工科院校加强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时代使命㊂生态位理论㊁资源依赖理论㊁交易费用理论可以为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框架及诠释,并能由此结合现实,从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㊁建立 政产学研用 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㊁完善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及课程建设制度等方面为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提供路径选择㊂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生态位;资源依赖;交易费用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9.0411㊀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内涵及意义研究高质量人才培养,首先得认识 高质量 的内涵㊂从经济学的含义看,所谓质量,是指产品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使用价值特性㊂质量是既要符合规定的要求,又要满足用户的期望,是一种满意度㊂人才培养是社会需求对人才的反映,那么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要使人才的培养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要,让人民满意㊂樊明武(2005)指出 人民满不满意 最直接㊁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培养人才是否能在社会上受欢迎㊁被认可,即能为国家㊁地区的经济发展㊁科技进步㊁社会变迁等做出多少贡献㊂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高质量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解决其发展质量的主要途径,因此尽量满足社会需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让人民满意的高质量人才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工科院校是指以工科专业为主的高校,具有明显的地方性㊁行业性㊁专业应用性等特点㊂高质量教育体系首要特征在空间上是优质共享㊁协调均衡,而 新工科 建设提倡的是通过整合㊁集成而创新的工程教育,是要培养复合型的工科人才;那么地方工科院校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则需要立足和服务于它们所处的地方产业发展㊁技术应用等社会资源,主要以当地的政府㊁企业㊁用人单位等满意为使命,开拓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㊁ 新工科 建设发展要求及自身工科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㊂2㊀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理论导入2.1㊀生态位理论生态位最早由美国人J㊃格瑞尔提出,用来形容某个物种在特定生态系统的生物群竞争过程中,相对于其他生物占据的地位或作用㊂杨平等(2019)指出生态位理论有 态 和 势 两个属性,其中 态 相当于表示生物的基本生存状态与现实地位;而 势 则表示它在群落中的影响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㊂在高校生态系统中,生态位中的 态 相当于高校的自身定位与资源, 势 则类似高校的影响力,而一所高校自身的资源禀赋及它能产生的影响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㊂对于地方工科院校,更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影响力,以工科学科为特色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在各高校竞争中合理定位,以获得良好的发展㊂2.2㊀资源依赖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突出了资源在组织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且强调了组织获取资源的能动性,认为组织是需要加强与环境的交流及其他组织的互动来获取资源,而非被动的依赖外部环境给予的资源;同时也认为组织不可能是独立于环境的存在,必须将自身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形成良性影响的资源网络,实现组织的转型与发展㊂这个理论实际上也提示地方工科院校必须树立开放式的办学理念,重视外界环境对其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解读㊁分析环境状况与变化㊂尤其在人才培养这一涉㊃421㊃及众多利益相关者的事项上,地方工科高校更应该广泛联系外界环境的各类组织,主要针对所处地方的工业企业,主动地开展校企合作㊂通过协调环境中的各类组织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利益机制,与它们形成合作共赢㊁相互满意的局面㊂2.3㊀交易费用理论制度经济学将交易费用定义为经济制度运行的费用,但除了这些日常性的费用,它还包括建立㊁维持或改变体制基本制度框架的费用㊂管理成本本身也是一种交易成本 ,因为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㊂张五常认为交易费用发生的前提是人们的利益分歧,汪丁丁认为交易费用就是协调人们在分工时发生的利益分歧所费的资源的价值㊂这一理论实质上对于地方工科院校也具有相当明确的理论指导意义,结合现实情况来看,办学经费等各项资源都比较有限的地方工科院校确实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以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尽量降低或节约交易费用来保障其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使人才培养的各利益相关者满意,达到高质量效果㊂3㊀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根据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生态位理论㊁资源依赖理论㊁交易费用理论的逻辑分析框架和理论推演,我们对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进行解析(见图1)㊂图3㊀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示意图3.1㊀科学地进行 生态定位 ,确定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目标从生态位理论视角出发,结合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整个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选择中的顶层设计㊂办学目标定位是一所学校办学的奋斗目标,对于地方工科院校而言,需要在确立办学目标定位时根据自己的办学层次㊁学科发展状况㊁师资水平等进行科学的 态势 定位,即确定错位竞争㊁合理开拓的办学定位思路㊂首先是要保持清醒的质量观㊂实质上很多地方工科院校原本是国家根据地方和区域需求而建立的,也就是它们本来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特色专业,因此地方工科院校应该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角度,以人为本,立足㊃521㊃于地方经济和本校特色对办学定位精准描述,并努力使之成为一定的传统及文化㊂其次是要注意分析外部环境㊂作为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高校,地方工科院校更应该突出其社会服务功能,紧密联系当地经济环境,比如考虑高校的发展定位是否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是否符合高等教育规律,是否能够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支持,是否符合区域资源的现实状况等㊂另外也要考虑自身的资源状况和影响力㊂关键是要形成错位发展的战略思维,立足于自己的优势学科㊁独特资源,从重点院校㊁综合型院校的夹击中突围,寻找合适的 资源拼凑 机会,填补重点高校的服务空白区,争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较高的品牌效应㊂3.2㊀正确看待 资源依赖 ,建立 政产学研用 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资源依赖理论要求地方工科院校根据自身的资源,联系所处环境的当地政府㊁企业㊁研究机构㊁用人单位等多个主体的资源进行 开放式 办学,即以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建立 政产学研用 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对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思路的确定,将对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各项具体制度产生影响㊂组织需要依赖资源生存㊁加强资源利用㊂地方工科院校作为资源并不丰富,需要依靠当地环境资源完成服务当地经济的使命,以此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 政产学研用 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来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方式,结合政府㊁企业㊁研究机构㊁市场多方面资源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㊂明确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利用不同主体的需求和资源来培养人才,也是对地方工科院校复合型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保障㊂3.3㊀完善人才培养制度,降低人才培养体系的 交易成本交易费用理论提示我们组织和制度设计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易成本㊂对于地方工科院校来说,学科专业建设㊁师资队伍建设㊁课程建设㊁教材建设㊁实践基地建设等多个具体制度的建设将决定着高校的竞争实力㊂在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根据 政产学研用 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主体建设的思路,完善这些具体的人才培养制度,能够降低地方工科院校获取人才培养信息和资源的成本,从而使各用人单位满意,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实现㊂首先,要明确的发展特色学科专业㊂地方工科院校通常都具有 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 的学科特点,在对学科专业进行定位时,一方面是不能脱离实际,需要在广泛调研当地环境的基础上,综合当地政府㊁企业㊁研究机构㊁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的意见,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科专业发展的规律,建立一套学科专业的选择㊁培养及评价机制㊂另一方面是要体现特色,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㊁地方政府扶持与倡导的产业为基点,确定部分工科学科为重点学科㊁优势学科,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形成品牌效应,推动学科交叉融合㊂其次,要多方位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制度㊂地方工科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设计 弹性 岗位流动机制,促进校内外教师双向交流,即加强校内教师的进修与培训,以特色学科建设为目标加强学科带头教师的培养,鼓励校内教师定期到当地企业参与生产管理实践,强化教师队伍的工学实践经验;并且聘请企业工作人员担任企业教师,广泛参与课程建设㊁实践教学环节等㊂同时也要完善薪酬福利制度㊁建立沟通协助机制㊁加强评聘考核制度,促进 双师型 教师队伍多元化㊁持续化发展㊂再次,要 面向新工科 提升课程建设制度㊂要充分认识 新工科 建设的特点,在 大工程观 的视野下体现复合型工科人才的培养要求,积极促进课程建设中的工学知识与理学知识㊁经贸知识㊁人文知识等多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同时,由于2016年中国已经正式加入国际工程联盟,以及考虑到 一带一路 中国制造2025 这些时代战略背景,也要适当地关注地方工科院校课程建设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努力实现课程设计的前瞻性和创新性㊂参考文献[1]金碚.关于 高质量发展 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4):5-18.[2]石国峰,张之峰.基于项目理念的高质量人才培养[J].价值工程,2015,34(7):173-175.[3]林伟川.高质量发展格局下的制造业人才培养 基于福建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9,(9):42-46.[4]樊明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高质量人才办人民满意的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5,(Z1):17-18.[5]李成吾.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21,(Z1):21-22+32.[6]周元宽,鲁沛竺. 高质量教育体系 的逻辑理路和实践取向[J].重庆高教研究,2022,(4):2-14.[7]朱永江.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缺失与重构[J].教育探索,2010,(11):63-64.[8]陈伟,易芬云,吴世勇,等.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逻辑和过程逻辑[J].高教探索,2020,(10):42-48.[9]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D].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10]樊纲.有关交易成本的几个理论问题[J].经济学动态, 1992,(5):49-55.㊃621㊃。

协同创新、产教融合,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协同创新、产教融合,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No.36,2020 Sum No.5162020年第36期总第516期摘要地方高校应依托“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建设,根据工科专业本科专业目录要求、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因校制宜,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方式,形成具有长远发展机制的、学科优势突出的、学生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一个以产教融合和协同创新为主导、适应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动态机制,为国内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Collaborative Innovation","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LIU Changrong,WANG Zhiyong, WANG Tao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platform an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catalogue of engineering majors,the school's school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goals,as well as the school conditions,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s explored to form a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system with a long-term development mechanism,out-standing subject advantages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Meanwhile,the dynamic mecha-nism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constructed to adapt to the train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of engineering specialtie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op-timizing the training model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of en-gineering specialtie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collaborative innovation;talent training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是高校提升应用型人才创新培养质量、应对动态竞争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地方高校在转型背景下、提升自身办学实力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 0 1 3年 1 2月 第 5 2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 DU CA TI ON T EA CHI N G F O RUM
D e c. 2 O1 3 N 0. 5 2
基 于校企合作 的高校 高层 次 、 创新型 、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 式研 究
阳立高 , 韩
( 长 沙理 工 大学
用型人 才提 出政 策 建议 。
关键词: 目标导向; 高层次 ; 创新型 ; 应用型 ;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 分类 号 : G 6 4 6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O 1 3 ) 5 2 - 0 2 7 3 - 0 2

引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校 作 为人 才 培养 的摇 篮 ,肩 负 着培 育创 新 型人 才 的 重大史 命 。然而 , 由于 我 国高校普 遍存 在 的“ 官本 位 ” 教 育体 制、 应 试 教育模 式 、 校 企合作 不 紧密 、 重科 研 轻教学 和教 育教 学缺 乏 明确 目标 导 向与系 统性 等 问题 ,导 致 我 国高 校 培养 的人 才干 人 一 面 , 理论 知 识水 平 高而 解决 实 际 问题 能 力低 , 看 问题 眼光 高 而动 手操 作 能力 低 等诸 多 问题 ,继 而 造成 大 学 生 就业 难 和企 业 招所 需 的优 秀人 才 难 ,有 的专 业 甚 至 出 现“ 一 将 难求 ” 的 困境 , 成 为 制 约 我 国产 业 转 型 升级 与 经 济 增 长 方式 转 变 的瓶 颈 ,过低 的大学 生 就业 率 也对 社会 稳 定 带 来 了系列 不 良影 响。 自2 0 0 8 年全球 金 融危机 以来 , 近几年 大学 生的 就业压 力 越 来越 大 , 就业 率呈 直线 下 降的态 势 , 出现 了 “ 就业 率 ” 和“ 薪 资” 双低 的 情况 【 1 ] 。然 而 , 在大 学生 就 业越 来 越难 的同 时 , 近 年 来 却 出现 了让 人 困惑 的企 业 “ 招工难_ , ' 问题 , 并 一 直 延 续 至今 ,尤其 是在 2 0 1 0 、 2 0 1 1 、 2 0 1 2 、 2 0 1 3 年春 节前 后 的用工 高 潮 表现 明显 。据 统计 , 仅 深圳 市2 0 1 1 年用 工缺 口就达 到 了1 5 万; 在 对广 州市 7 2 家 规模较 大 的外 向型企业 进行 的春节后 用 工 调 查 中发 现 , 有7 3 %的企业 反 映 预期 招 工 “ 有 困难 ” 或“ 有 定 困难 ” , 7 2 家企 业 申报空 缺 岗位 1 0 4 2 9 个, 缺工2 0 0 人 以上 的企 业3 7 家[ 2 1 。4 7 %的企 业 人力 资 源 部经 理 表 示 , 尽 管 递 简 历、 来 应聘 的大 学生不 在少 数 , 但 通过 简历或 面视 发现 , 符 合 条件、 满 足要 求 的学 生很 少 ; 真正 很 有素 养 , 沟通 能力 强 , 业 务水 平 高 , 善于 合作 带 团 , 又 能吃 苦耐 劳 、 扎实 肯干 的少之 又 少; 而 能 在工 作 中独 挡 一面 , 起 引领 带动 作用 的“ 将才 ” 更是 凤 毛麟 角 , 出现 了企业 招聘 “ 一将难 求 ” 的尴 尬局 面 。 因此 , 探讨 如何破 除 “ 官本 位 ” 教 育体制 和传 统应试 教 育 模式 , 充 分发 挥 校企 优 势资 源 , 构 建 以培 养 创新 能力 与 应用 能力为 目 标 导 向 、高 校 与企 业 双主 体 的校 企人 才联 合 培养 模式, 对 于增 强 大学 生 创新 与应 用 能力 , 提 升高 校 毕业 生就 业 率 、 国家整 体 创新 水平 及 综合 国际竞 争 力具 有 一定 的理 论 价值 与现 实意义 。 二、 我 国高 校人 才培养 模式 存在 的主 要 问题 ( 一) 高校人 才 培养缺 乏 明确 的 目标 和系 统的 培养计 划 新 中 国成立 以来 , 在 很 长 的一 段 时间 里 , 我 国 的高 等教 育体 制 都在 计 划 经济 体制 下 运行 ,在 政 府 的高 度集 权 与严 格控 制 之 下 发 展 , 形成 了相 对 封 闭 、 孤立 、 自我 的办 学模 式 与成 长 范式 曰 。改 革 开放 之后 , 尽 管 市场 经济 和 经济 全 球一 体化 的迅速 发 展推 动 高校 进 行 了系 列改 革 ,但 长期 形 成 的 封 闭 、 自我 、被 动 的发 展 模式 成 为制 约 高校 人 才培 养 的瓶 颈, 使 高校 人 才培 养 缺乏 明确 的市 场导 向 、 目标 导 向与 系统 的培 养计 划 。具 体 表现 为 : 一 是 高 校缺 乏 市场 需求 敏 感度 , 参与 社会 服 务 的能 力低 ,这使 高 校人 才 培养 缺 乏 明确 的 目 标导 向 , 高 校难 以从 “ 可 雇佣 性 ” 出发 , 综 合考 虑人 才 培养 的 “ 入” 和“ 出” 的 问题 , 难 以根据产 业转 型 升级与 经济社 会 可持 续发 展 的需 求及 劳 动力 市场 需 求及 其 变化 趋 势等 , 有 目的 、

“材料科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性探索

“材料科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性探索

固体结构和第3 章 晶体缺陷为模块一 , 即材料结构模块 ; 第6 章单组元相 图及纯晶体的凝 固、 第7 章二元系相图及其合金 的凝 固和第8 章三元相 图等为模块二, 即材料结构模块 ; 第4 章固体中原子和分子 的运动 、第5 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 晶、
第9 章材料的亚稳态和第 1 0 章材料的功能特性等模块三, 即 材料组织结构变化模块。 实验教学模块也分为三个子模块 , 这三个子模块在操作上具有递进的关系。以新的课程体系 为核心 , 重新修订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 , 并对授课计划 、 教 案、 实验等相关教学文件和资料进行规范和检查 。 二、 《 材料科学基础》 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 1 . 理论教学内容。根据新 的课程教学体系 , 对《 材料科 学基础》 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遴选 , 将材料发展 前沿的新 动向、 新知识 、 新技术和新工艺及时补充到《 材料 科学基础》 课程教学内容中。 按照学校的“ 三重一高” 应用型 人才培养新模式 , 培养专业基础牢 、 技术水平好 、 实践能力 强、 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 梳理 、 调整教学 内容 , 优化课程结构。 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 , 《 材料科学 基础》 课程体系中, 对于“ 材料 的形变和再结晶” 和“ 二元系 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 部分课时增加 , 在前面各章内容的基
摘要 : 通过 对《 材料科 学基础》 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 在教 学 内容 和课 程体 系的建设 、 现代化教 学方法与教 学手段的
建设 、 实践教 学建设等方面进行 了有益探 索和实践 。通过精品课 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 ,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 提高 学校 整体教 学水平 ; 通过基 于项 目的课 堂教 学模式 、 设计综合性和创新性 实践教 学 内容及 多媒体现代化教 学手段 , 提 高 学生 自主学 习的能力和综合 素质 。以精品课 程建设 为手段 , 围绕提 高教 学质量为核 心 , 以培养“ 三重一 高” 人才模式为主 旨, 进 一步深化教 学改革。 关 键词 : 教 学 改革 ; 精 品 课 程 建设 ; 材 料 科 学基 础

3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工作方案

3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工作方案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校企合作为基础、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目标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是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我院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行动计划。

按照“遴选一批、建设一批、带动一批”的课程建设思路,通过高起点、高要求的改革举措和扎实有效的工作,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系建设一批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富有创新特色的课程。

三、建设要求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校企合作课程是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开展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

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四、主要内容校企合作课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实践教学基地等,另外还要建立起核心课程建设有效保障机制。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七篇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七篇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七篇一、目的为认真贯彻集团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培养、使用。

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

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满足公司乃至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二、原则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三、人才培养目标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某某某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

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专业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四、人才培养组织体系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及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五、主要内容本方案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人才的甄选、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方法、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一)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由“启航工程计划”、“育英工程计划”、“菁英工程计划”、“卓越工程计划”四个部分组成。

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1、启航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2、育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优秀班组长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车间或职能部门及生产单位负责人。

3、菁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核心技术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后备岗位储备人才。

4、卓越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后备干部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学院2021年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标准与资源情况报告

学院2021年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标准与资源情况报告

学院2021年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标准与资源情况报告一、实施校企“双导师”,岗位需求融入教学环节推进专业核心课程“双导师”制,搭建校企双元育人平台、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增强双师协同育人的水平和实效。

2021年聘任企业导师220人,共完成课时量1295学时。

自2016年起实施课程教学“双导师制”。

它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理念,每个专业每门专业核心课程由学校教师(以下简称“校内导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以下简称“校外导师”)共同实施课程教学,指导和培养人才。

2016年至今,学校累计引进869名校外导师,完成课时量约6500学时,支付校外导师课酬约150万。

依托长沙市行业企业技术优势,尤其是工业园区区域优势,学校深入挖掘、积极发挥区域人才资源优势,搭建双导师、双主体协同育人平台。

学校引进具备3年及以上专业相关工作经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开展课程教学,并以教研活动方式深入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件、授课计划、考核样卷等教研教学活动,与校内导师相互指导、相互学习、相互督促,构建起课程质量的双重保障机制。

二、校企协同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各专业广泛深入开展相关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和深入区域行业企业调研,开展面向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和面向在校生的学情调研,形成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对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形成任务领域(行动领域)、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职业能力分析表;然后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等确定课程体系、相应开设的课程及其教学内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进行多轮论证和修订。

2021年,全校共有42个专业教学标准,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及其标准307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52本。

三、以建设优质教材为抓手,深化专业建设以课程开发为核心,以校本教材建设为抓手,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材编写,重点推进专业核心课程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技能鉴定教材、专业顶岗实习实训教材、工学结合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配套教材以及系列特色教材的编写工作,以凝练改革成果,彰显改革特色。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湖南科技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人才培养方案二0一二年目录一、电气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0(一)培养目标 0(二)培养模式 0(三)培养标准 (1)(四)教学计划 (7)二、电气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28)(一)组织体系 (28)(二)能力培养 (28)(三)企业学习内容及安排 (29)(四)管理办法 (40)(五)考核评价与成绩评定 (41)(六)实施企业 (41)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 (41)(七)工程实践条件 (42)(八)师资配备 (43)一、电气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电气产品、电气装置和电气系统设计、制造、测试、安装调试、施工、运行维护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电气工程师。

(二)培养模式1.人才培养定位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树立“大工程”教育理念,确立“崇尚实践,回归工程”的人才培养新观念,立足电气行业,依托广泛的校企合作企业,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电气工程师。

2.“3+1”培养模式电气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把人才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

实施“3+1”培养模式,即学生3年在校学习,最后1年在企业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

3.轮岗实习与项目设计相结合的企业培养方案企业学习阶段主要采取“轮岗实习”和“项目设计”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针对企业生产环节,对学生进行多岗轮训,完成变频器结构与制造工艺、整流变压器结构与制造工艺、电器结构与制造工艺、电气产品技术服务等6个方面专业知识能力的轮岗训练。

同时以项目贯穿于一年的学习中,第七学期设置“电器设计与工艺训练”项目设计环节,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下,使学生接受电气产品、电气装置设计、电气系统设计及工艺编制等方面的项目设计初步能力训练,获得初步的工程项目实现能力。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三篇_1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三篇_1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三篇企业人才培养方案篇1学校以财经类专业为主体,开设会计、金融事务、商务外语、计算机及应用、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工艺美术等七个专业,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人才培养规格符合中等职业教育要求,根据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评审办法,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根据目前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中职会计专业应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操作能力为宗旨,建立以岗位能力为基础的多元化、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

通过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具体的岗位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会计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帮助学生积累岗位经验,为步入社会工作打下基础。

本专业人才培养应体现以下原则:1、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形成产教结合的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在专业建设和办学过程中,要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积极寻求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输送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和懂会计知识的商业、服务业基层管理者,形成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课程设置方面,可根据长沙市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学校可邀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探索和建立以会计领域用人为导向校企共同实施的人才培养机制。

2、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兴趣,结合会计领域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变化,实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并根据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方案。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务实的思想,又要有战略的眼光,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

3、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多证制”教育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要以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管理软件操作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对岗位进行能力分解,根据会计专业的技能特色,要以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核算能力和操作技能为核心,形成会计专业领域的实训教学体系,并以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主体,实行“多证制”制度,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实施“卓越计划”推进“三重一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施“卓越计划”推进“三重一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施“卓越计划”推进“三重一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导读:本文实施“卓越计划”推进“三重一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实施“卓越计划”推进“三重一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张文玉,刘先兰(湖南工学院,湖南衡阳421002)摘要:湖南工学院通过开展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高素质”的“三重一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凸显工程创新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强强联合,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互赢。

关键词:卓越计划;三重一高;人才培养;改革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研项目(湘教通[2011]315号-453)作者简介:张文玉(1967-),男,湖南攸县人,教授,从事有色金属材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研究。

继2010年6月首批61所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湖南工学院于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计划第二批启动的133所院校之一。

目前,学校已有3个试点专业获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建设,即:电气学院的自动化专业、材料与化工学院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机械工程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我校通过创新人才培养,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推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一、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三重一高”人才培养模式卓越计划的目标就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和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为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加快我校内涵式发展,促进本科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以“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高素质”的“三重一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

三重一高”的内涵。

“重基础”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扎实的基础理论学习,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保障;“重技术”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学生的技术思维和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不但学到精湛的专业技术,还能够解决生产、管理和服务实践中的具体技术问题;“重能力”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达到综合工程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各自的职业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素质”就是重视学生在人文素养、科学精神、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综合素质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劳动保障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

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方案。

1、组织管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校、学院二级管理,学校负责审核、检查和重大问题的处理,学院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各学院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

由学院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学院院长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学院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

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学院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

各学院要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

专业指导委员会应主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部分。

各学院应由学院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

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请专业指导委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

此外还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合作培训、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共同完成有具体内容的互惠双赢的合作项目,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互助。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

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

因此,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各学院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业用人岗位的职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主动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

同时各学院要积极与企业联系,开拓毕业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接收单位,主动向企业输送对口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各学院还要主动与企业、政府等部门联系,开展“订单式”的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培训业务,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教学条件等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
1.总体设计原则: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形成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

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领域)与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2.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

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五部分组成:(1)公共学习领域课程。

这一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

(2)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

该学习领域课程应能为各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
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3)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

该学习领域课程直接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特征,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

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

(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

这是为拓展学生的谋生范围提供其就业(第一次)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

3.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和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还要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共性的东西,个性常常被忽略。

实际上,个性是最重要的,其核心东西是思想的独立性,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不盲从权威。

所以,从根本上说,创新首先要有自由的思想作为前提和基本条件,培养个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的思考能力。

为了拓宽学生选择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给学生较大选择空间,因材施教。

对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和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

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及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实行在全校范围内打通,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搭建合理的知识平台。

4、配套的改革措施
(1)制订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教学标准是规范一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人才培养方案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课程教学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因此,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与之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教育观念的关键环节。

编制课程教学标准时,应将企业真实任务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纳入其中,把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中。

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以职业能力来描述,而不是掌握知识程度的描述;教学内容的选取范围、教学组织的顺序应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分析;教学内容陈述的方式应以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的形式来叙写,尽可能地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去
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

(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课程观。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目标岗位的实际需要,综合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职责等要求,由企业专家组主导起草《岗位职业标准》;在分析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按工作过程中的行动体系选择、序化课程内容,通过理出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并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

(3)课程设置体现“三通一渗透”的原则,即公共学习领域课程打通,各专业素质拓展领域课程按专业大类打通,第6学期各专业一律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领域的课程(公共关系、美育与音乐美术鉴赏、应用文写作)要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渗透。

(4)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三、其他
1.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地对校企合作企业的组织管理、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给出指导意见。

通过学生评价的形式,对企业和兼职教师进行综合考评。

根据学校综合考核的情况,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或教师要及时整改,确实无法达到学校要求的经双方协商后予以解除。

2.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湖南工学院 2010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