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瘿病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内二科甲亢临床路径(新)
![内二科甲亢临床路径(新)](https://img.taocdn.com/s3/m/5261bd837c1cfad6195fa7fb.png)
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临床路径一、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瘿病(TCD编码为:BNG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ICD-10 编码为:E03.9)(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断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
瘿病临床常见证候:气郁痰阻证痰结血瘀证肝火旺盛证心肝阴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医内科学》。
瘿病临床治疗原则: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TCD编码为:BNG120、ICD-10 编码为:E03.9)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3)血清甲状腺素(TT4、TT3、FT4、FT3)、血清TSH测定(4)甲状腺彩超、心电图、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甲状腺抗体检测(TgAb、TPoAb、TRAb)、心肌酶、心脏彩超。
(八)治疗方法1.内科基础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气郁痰阻证:理气舒郁、化痰消瘿痰结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痰消瘿肝火旺盛证:清肝泻火、消瘿散结心肝阴虚证:滋阴降火、宁心柔肝4.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5.外治法。
6.其他疗法。
7.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病情稳定,胸闷、心悸、手颤等主要症状改善;2. TT4、TT3、FT4、FT3、血清TSH测定等相关指标较入院时好转;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中医疗法治百病——瘿痈(甲状腺炎?)
![中医疗法治百病——瘿痈(甲状腺炎?)](https://img.taocdn.com/s3/m/08dfadf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b.png)
中医疗法治百病——瘿痈(甲状腺炎)瘿痈是指因内有郁火,外感风热邪毒或脾肾不足,寒痰凝滞,蕴结瘿囊所致的以喉结两旁结块肿硬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多见于20到40岁的中青年妇女。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亚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
诊断依据1、突然发病,喉结两旁结块肿硬疼痛,随吞咽上下活动,按之疼痛,迁延耳及枕部,活动及吞咽时加重。
2、多见于20到40岁的中青年妇女。
3、急性化脓性甲状炎:发病前常有口腔、咽喉、颈部化脓性感染史或有甲状腺注射史、抽吸检查史,甲状腺红、肿、热、痛,腺体肿胀,边缘不清或局部出现硬性肿块,压痛明显,成脓时按之有波动感,溃后脓出臭秽,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核左移,摄碘率、血清蛋白结合碘正常,同位素扫描甲状腺可出现放射性分布稀疏图像。
4、亚急性非化脓甲状腺炎: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有类似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的全身症状,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血红细胞沉降率加快,摄碘率降低,血清蛋白结合碘升高,同位素扫描甲状腺可出现冷结节或影像稀疏不均或不显影,激素治疗或深度X线照射后可迅速见效。
鉴别要点1、急性放射性甲状腺炎有放射治疗史,多在急性辐射损伤后2周发病,局部皮肤痒痛不适,喉痛,有压迫感,吞咽困难,甲状腺肿大,触痛明显,可有甲亢、甲亢危象,血白细胞总数较正常低。
2、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甲状腺肿大,无疼痛,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高。
3、急性化脓性颈淋巴结炎颈部淋巴结肿大,皮肤色红,压痛明显,肿块不随吞咽活动,常伴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口腔感染史。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肿大,肿块质地软,无压痛,伴心悸,汗多,乏力,眼球突出等甲亢症状,同位素扫描甲状腺可出现放射性分布浓集图像,摄碘率高。
5、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腺体呈结节状,无压痛,可伴呼吸道压迫症状。
6、甲状腺癌起病隐匿,无全身中毒症状,甲状腺不痛,可有浸润症状,附近淋巴结肿大,摄碘率、血清蛋白结合碘正常,肾上腺皮质激素试验治疗无效。
瘿痛诊疗方案(2012年4月1日)
![瘿痛诊疗方案(2012年4月1日)](https://img.taocdn.com/s3/m/eaf6520e763231126edb113b.png)
癭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2年)癭痛,系西医之亚甲炎,甲亢,甲减等病,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基本临床特征,肿大结块科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初作可如樱桃或指头大小,一般生长缓慢。
《诸病源侯论》指出:“瘿者,由忧患气结所生。
”《杂病源流犀烛》曰:“其症皆隶五脏,其源皆由肝火。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
(1)癭肿质硬(2)癭痛明显(3)发热、心悸、汗出(4)发病前多有感冒、咽痛病史。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1)急性起病、发热等全身炎症症状(2)甲状腺肿大质硬、触痛明显(3)血沉增快、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低吸碘率(早期)(4)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史。
(二)症候诊断1. 热毒壅盛证:起病急,瘿肿质韧、触痛明显、口干畏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 气郁火旺证:瘿肿、疼痛减轻,心悸汗出,心烦少寐,头晕乏力,舌红,苔少,脉弦数3.气郁痰阻证:瘿肿、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胁肋不舒,纳差,体倦乏力,质淡红,薄白苔或薄腻苔,脉弦滑。
4.气阴两虚证:瘿肿、疼痛消失,肢体困重,眼睑、面颊虚肿,大便秘结,舌质嫩红,有齿痕,苔少,脉细弱或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辩证论治选择中药汤剂和中成药1.热毒壅盛证: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蒲公英、板兰根、射干、银花、连翘、牛蒡子、元胡、大青叶、地丁、桔梗、芍药、牛膝等。
加减:高热者,加石膏、山栀、黄芩,以加强清热;大便秘结者,加全瓜篓、玄明粉、大黄,以清热通腑。
中成药:亚甲康胶囊、莲花清瘟胶囊等。
2. 气郁火旺证治法:行气解郁,泻火消肿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郁金、薄荷、延胡索、川楝子、茯苓、白术、青皮、香附、荔枝核等中成药:亚甲康胶囊、丹栀逍遥散等。
3.气郁痰阻证: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
内二科甲亢临床路径新2016
![内二科甲亢临床路径新2016](https://img.taocdn.com/s3/m/2949ceef65ce05087632138c.png)
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临床路径一、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瘿病(TCD编码为:BNG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ICD-10 编码为:E03、9)(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断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
瘿病临床常见证候:气郁痰阻证痰结血瘀证肝火旺盛证心肝阴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医内科学》。
瘿病临床治疗原则: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TCD编码为:BNG120、ICD-10 编码为:E03、9)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3)血清甲状腺素(TT4、TT3、FT4、FT3)、血清TSH测定(4)甲状腺彩超、心电图、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甲状腺抗体检测(TgAb、TPoAb、TRAb)、心肌酶、心脏彩超。
(八)治疗方法1、内科基础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气郁痰阻证:理气舒郁、化痰消瘿痰结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痰消瘿肝火旺盛证:清肝泻火、消瘿散结心肝阴虚证:滋阴降火、宁心柔肝4.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5、外治法。
6、其她疗法。
7、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病情稳定,胸闷、心悸、手颤等主要症状改善;2、 TT4、TT3、FT4、FT3、血清TSH测定等相关指标较入院时好转;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中医外科学(4)
![中医外科学(4)](https://img.taocdn.com/s3/m/daca020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5.png)
中医外科学(4)第三章瘿瘿是颈前结喉两侧肿大的一类疾病。
其特征为颈前结喉两侧漫肿或结块,皮色不变,逐渐增大,病程缠绵。
相当于西医甲状腺疾病的总称,包括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和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等。
瘿在古代文献中,根据其临床表现以及与五脏的配属关系,分为五瘿:筋瘿、血瘿、肉瘿、气瘿、石瘿,其中筋瘿、血瘿多属颈部血管瘤以及气瘿与石瘿的合并症。
现代一般分为气瘿、肉瘿、石瘿、瘿痈4种。
[颈部经络所属]瘿的病位,在颈前结喉两侧的颈靥部,即甲状腺部。
颈前属任脉所主,任脉起于少腹中极穴之下,沿腹和胸部正中线直上,抵达咽喉,再上至峡部,经过面部进入两目;颈部也属督脉,盖督脉其循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人喉;任督两脉皆系于肝肾,且肝肾之经脉,皆循喉咙。
故颈前部位与任、督、肝、肾经络有一定的联系。
在瘿病治疗中,结合病位的经络所属辨证施治,对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甲状腺解剖、生理]甲状腺分左右两叶,覆盖并粘附在喉和气管起始部的两侧,吞咽时亦随之上下移动。
甲状腺的两叶由甲状腺峡部联着,其位置一般在第二和第三气管软骨环之前。
甲状腺峡部常有一垂直向上的锥状叶,为胎生初期甲状腺舌骨的残余物,常伸至环状和甲状软骨前方。
在甲状腺左右两叶的背面,附着四个甲状旁腺,腺体呈圆形或卵圆形,扁平,长约5—6mm,宽3—4mm,厚约2mm,重约30~45mg。
正常成人甲状腺内含有约7mg的碘。
甲状腺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能将无机碘化合物合成甲状腺素。
这是一种有机结合碘。
甲状腺激素对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都有显著影响,不但加速一切细胞的氧化率,全面提高人体的代谢,且同时促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分解。
此外,还影响体内水的代谢,促进尿量的排出增多。
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就引起人体代谢的全面降低以及体内水的积蓄,临床上出现粘液性水肿。
[检查方法]一、一般检查方法瘿病检查时,应嘱患者端坐,双手放于两膝,显露颈部并使患者头部略为俯下,检查者坐在患者对面,观察颈部,如两侧是否对称,有无肿块隆起,有无血管怒张,并注意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硬度、光滑度、活动度,有无压痛,边界是否清楚,肿块能否随吞咽而上下移动,有无震颤,气管位置是否受压移位,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
瘿病眼病中医临床路径
![瘿病眼病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bb0da0a10912a2161579290d.png)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一、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瘿病眼病(TCD 编码:BNG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断指南》(ZYYXH/T42-2008)。
(中华医学会,2008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甲状腺病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年)。
2.疾病分类(1)轻度(2)中度(3)重度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疗方案”。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临床常见证候:肝气郁结证肝火旺盛证风阳内动证气阴两虚证痰结血瘀证阳虚水泛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瘿病眼病(TCD 编码:BNG120)和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患者。
2.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者,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甲状腺功能(FT3、FT4、TSH)(2)甲状腺特异性抗体(TPOAB、TM、TRAB)(3)突眼度(4)甲状腺超声(5)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6)心电图(7)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8)胸部透视或X线片(9)眼科检查(10)眼部C T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TSAB 测定等。
甲亢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甲亢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6515d516fc700aba68fc32.png)
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2008)。
(1)主要症状: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基本临床特征。
(2)次要症状:发生阴虚火旺的病机转化时,可伴烦热、多汗,心悸不宁,心烦少寐,面赤,口苦,急躁易怒,眼球突出,眼干、目赤,手指颤抖等不适。
(3)起病特点:多发于女性,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的病史,发病呈现一定的地区性。
具备(1)条件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8 年)、《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甲状腺病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年)。
(1)甲状腺毒症表现(2)多数病例有程度不等的甲状腺肿大,少数病例甲状腺可以不肿大。
(3)可伴有突眼、胫前粘液性水肿;(4)甲功检查符合甲亢改变。
(三)证候诊断(1)气郁痰阻证: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的波动常与情志因素有关,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数。
(2)痰结血瘀证:颈前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不消,胸闷,纳呆。
舌质暗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3)肝火旺盛证: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
烦热汗出,消谷善饥,性情急躁易怒,面部烘热,手指震颤,眼球突出。
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头晕目眩,心悸胸闷,失眠。
舌红,苔黄,脉弦数。
(4)气阴两虚证:瘿肿或大或小,质软,病起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寐,体倦乏力,易汗出,腰膝酸软,耳鸣健忘,目眩。
舌红,舌体颤抖,苔少,脉细数。
(5)阳虚水泛证:颈前包块,面色晄白、形寒肢冷、浮肿、腰背冷痛、精神不振。
舌胖嫩有齿痕,质暗或红,苔白滑或腻,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气郁痰阻证:治法: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合逍遥散加减,柴胡、郁金、青木香、陈皮、枳壳、芍药、玄参、浙贝母。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疗方案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02403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60.png)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断指南》(ZYYXH/T42-2008)。
(1)瘿病诊断确立;(2)突眼,突眼度>18mm;(3)常有畏光流泪、眼部胀痛、复视、斜视,视力下降;(4)常见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甚至固定,眼睑闭合不全,角膜溃疡,眼球炎甚至失明。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8年),《甲状腺病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
(1)Graves病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诊断确立;(2)突眼,眼部表现分级达ATA分级标准4级(含4级)以上(见下表);(3)常有畏光流泪、眼部胀痛、复视。
斜视,视力下降等症状;(4)常见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甚至固定,眼睑闭合不全,角膜溃疡,眼炎甚至失明等体征;(5)必要时作眼CT检查。
眼部表现分级标准(美国甲状腺学会,ATA):级别眼部表现0 无症状和体征1 无症状,体征有上睑挛缩、Stellwag征、vonGraefe征等2 有症状和体征,软组织受累3 突眼(>18mm)4 眼外肌受累5 角膜受累6 视力丧失(视神经受累)(二)证候诊断1.肝气郁结证:双眼突出,胸闷,颈前肿大,质软不痛,胸胁窜痛,病情常随情志波动。
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数。
2.肝火旺盛证:双眼突出,烦热汗出,消谷善饥,面部烘热,颈前包块,手指震颤,眼球突出。
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头晕目眩,心悸胸闷,失眠。
舌红苔黄,脉弦数。
3.风阳内动证:双眼突出,畏光流泪、眼胀涩,眼球运动障碍,颈前包块。
头晕头胀,头部、肢体颤抖,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或数。
3.气阴两虚证:双眼突出,畏光流泪、眼胀涩,眼球运动障碍,复视,颈前包块。
头晕心慌,失眠多梦,体倦乏力,易汗出,腰膝酸软,耳鸣健忘。
舌红苔少,脉细无力。
4.痰结血瘀证:双眼突出,胀痛,颈前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不消、胸闷,纳呆。
瘿气病临床诊疗方案
![瘿气病临床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3af4b333687e21ae45a96c.png)
瘻气病(2011)威海市中医院内科瘻气病是由于盾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等因素引起的,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为基本病机,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瘻气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一、诊断瘻气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颈瘻病类,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年03月04 日发布〕。
凡以颈前肿大,善饥消瘦,急躁心悸,畏热多汗,手颤,眼突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诊断为瘻气病。
二、中医治疗方案1•辨证要点(1)辨证候之虚实。
瘻病以气、痰、瘀壅结颈前为主要病机,所以一般属于实证,其中应着重辨明有无血瘀。
病程久后,由实致虚, 常出现阴虚、气虚的病变及相应的症状,其中以心、肝阴虚尤为多见, 从而成为虚实夹杂的证候。
(2)辨火热之有无瘗病日久每易郁而化火,应综合症状和舌脉辨别其有无火热,若有,则应辨别火热的程度。
2•治疗原则理气化痰,消瘗散结为基本治则。
瘻肿质地较硬及有结节者,应适当配合活血化瘀。
肝火亢盛及火热伤阴者,则当以清肝泄火及滋阴降火为主。
3•分证论治(1)气郁痰阻症状: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的波动常与情志因素有关,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瘻。
方药:四海舒郁丸。
药物组成:木香10g 陈皮10g 海蛤粉20g 海带15g海藻15g 昆布15g 海嫖蜡15g 黄药子9g 方中以木香、陈皮理气化痰;海蛤粉、海带、海藻、昆布清热化痰,软坚散结;海嫖虫肖破血消痿。
合用共奏行气化痰,软坚消瘻之效。
黄药子凉血降火,消痿解毒。
(2)肝火炽盛症状: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 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泄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
药物组成:龙胆草15g 泽泻10g 木通10g 车前子15g当归15g 柴胡10g 生地15g 黄苓9g梔子10g 甘草6g方用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本方泻火除湿两擅其功的君药。
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ff0d0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d.png)
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一、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瘿病眼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ICD-10编码:E05.00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断指南》(ZYYXH/T42-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08年)、《临床内分泌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11年)。
2.分级诊断(1)轻度(2)中度(3)重度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印发的“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临床常见证候:肝气郁结证肝火旺盛证风阳内动证气阴两虚证痰结血瘀证阳虚水泛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印发的“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患者。
2.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者,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甲状腺功能(FT3、FT4、TSH);甲状腺特异性抗体(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突眼度;甲状腺超声;眼科检查;眼部CT;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胸部透视或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测定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等。
外科——瘿病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设计
![外科——瘿病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37542452ea551810a68756.png)
气瘿病中医临床路径一、气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及入组标准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气瘿病(气瘿病;TCD编码:BNG12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ICD10:E04. 902);第一诊断:甲状腺肿瘤(ICD-10:C73/D09.302/D34/D44.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2)西医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的《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2008第一版)。
2.定义气瘿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等因素引起的,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为基本病机,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瘿病一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瘿候》。
在中医著作里,又有称为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名称。
3.证候诊断(1)气郁痰阻症状: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的波动常与情志因素有关,苔薄白,脉弦。
(2)痰结血瘀症状:颈前出现肿块,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3)肝火炽盛症状: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4)肝阴虚症状:瘿肿或大或小,质软,病起缓慢,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舌体颤动。
脉弦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气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部分、次全、全)切除术及经皮实体肿瘤消融术(ICD9CM-3:06.2-06.5;ICD:50.2905);甲状腺腺瘤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及经皮实体肿瘤消融术ICD-9-CM-3:06.2-06.4 ICD:50.2905) 。
中医学-瘿病
![中医学-瘿病](https://img.taocdn.com/s3/m/f9e39e0d65ce050877321351.png)
瘿病1.病因病因: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
2.病机瘿病的基本病机是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
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与心有关。
其病理因素有气滞、痰浊、瘀血。
瘿病的病理性质以实证居多,久病由实致虚,可见气虚、阴虚等虚候或虚实夹杂之证。
在本病的病变过程中,常发生病机转化。
3.诊断依据1)瘿病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临床特征,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初作可如樱桃或指头大小,一般生长缓慢。
大小程度不一,大者可如囊如袋,触之多柔软、光滑,病程日久则质地较硬,或可扪及结节。
2)多发于女性,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的病史,或发病有一定的地区性。
3)早期多无明显的伴随症状,发生阴虚火旺的病机转化时,可见低热、多汗、心悸、眼突、手抖、多食易饥、面赤、脉数等表现。
4.辨证要点本病的辨证首先需辨明在气在血,其次辨别火旺与阴伤的不同,其三辨清病情的轻重。
颈前肿块光滑,柔软,属气郁痰阻,病在气分;病久肿块质地较硬,甚则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属痰结血瘀,病在血分。
本病一般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但若肿块在短期内迅速增大,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或出现高热、大汗、烦躁、谵妄、神志淡漠、脉疾或微细欲绝者,均为重症。
5.病证鉴别1)瘿病与瘰疬瘿病与瘰疬均可在颈项部出现肿块。
但二者的具体部位及肿块的性状不同,瘿病肿块在颈部正前方,肿块一般较大。
瘰疬的病变部位在颈项的两侧或颌下,肿块一般较小,每个约黄豆大,个数多少不等。
2)瘿病与消渴瘿病中的阴虚火旺证型,应注意与消渴病鉴别。
消渴病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临床表现,三消的症状常同时并见,尿中常有甜味,而颈部无瘿肿。
瘿病中的阴虚火旺证虽有多食,但无多饮、多尿等症,而以颈前有瘿肿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烦热心悸、急躁易怒、眼突、脉数等症。
6.治疗原则治疗以理气化痰,消瘿散结为基本治则。
瘿肿质地较硬及有结节者,配合活血化瘀;火郁阴伤而表现阴虚火旺者,以滋阴降火为主。
7.辨证论治气郁痰阻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苔薄白,脉弦.证机概要:气机郁滞,痰浊壅阻,凝结颈前。
中医(专长)-中医外科学-瘿 病
![中医(专长)-中医外科学-瘿 病](https://img.taocdn.com/s3/m/dd7904d681c758f5f61f67ed.png)
第四单元瘿病细目一概论(一)概述瘿病是甲状腺疾病的总称,是指颈前结喉两侧肿大的一类疾病。
其特点是:发于甲状腺部,或为漫肿,或为结块,或有灼痛,多数皮色不变。
良性肿物大多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或伴有烦热、心悸、多汗及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等症状。
包括西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癌、甲状腺炎等。
临床常见的有气瘿、肉瘿、石瘿及瘿痈四种。
瘿在古代文献中按脏腑归属有五瘿之分,《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瘿瘤证治》中云:“坚硬不可移者曰石瘿,皮色不变者曰肉瘿,筋脉露结者曰筋瘿,赤脉交结者曰血瘿,随喜怒消长者曰气瘿。
”临床上以气瘿、肉瘿、石瘿常见,而血瘿与筋瘿多属颈部血管瘤、颈部动脉体瘤,或肿大的甲状腺压迫深部静脉,引起颈部浅表静脉扩张的合并症。
至于瘿痈,古代文献无记载,因其临床具有局部肿胀木硬、色红、灼热、疼痛等痈的特点,故与西医甲状腺炎相对应而定名。
(一)病因病机瘿病的病因病机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凝结于颈部,逐渐形成瘿病。
1.气滞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常,则形成气滞。
气郁日久,积聚成形,或与外来或内生致病因素合邪为病,即可导致瘿病的发生,如气瘿。
2.血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
气滞日久必致血瘀,形成结肿块,如石瘿。
3.痰凝肝气郁滞,横逆犯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因外邪所侵,体质虚弱等,多能使气机阻滞,津液积聚为痰,痰凝成核,如肉瘿。
4.痰火郁结肝郁胃热,风温风火客于肺胃,积热上壅,热毒灼津为痰,痰火凝聚,搏结而成,如瘿痈。
5.冲任失调冲脉为总领诸经气血之要经,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任脉主一身之阴经。
冲任失调,肝木失养,肾阴不足,可引起心悸、烦热、多汗及月经不调等一系列相应症状发生。
(三)治疗原则瘿病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对于瘿痈、早期的气瘿、肉瘿及晚期石瘿不适合手术者,可运用药物疗法;对于石瘿应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治疗;气瘿、肉瘿后期出现压迫症状或伴有甲亢,药物治疗无效,或疑有恶变者,应手术治疗。
中医外科甲状腺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外科甲状腺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a72a5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4.png)
甲状腺疾病中医文献中对甲状腺疾病统称为“瘦”,并根据局部的主要表现,分为气瘦、血瘦、肉瘦、筋瘦、石瘦5种。
这里选择临床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按现在的中医认识和治疗介绍如下。
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瘤是临床较为多见的一种甲状腺良性肿瘤。
中医因该病之肿块如肉团样而称为“肉瘦二由肝郁气结,脾失健运,气结痰凝而成。
【诊断】1.多见于20〜40岁妇女。
2 .常在一侧甲状腺内触及表面光滑、质地韧实的圆形肿块,境界清楚,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3 .肿块生长缓慢,一般没有自觉症状。
如为腺瘤囊性变,在囊内出血时,肿块可迅速增大,伴有轻微胀痛。
靠近气管的较大腺瘤,可引起轻度呼吸困难。
4.3, 碘甲状腺扫描可示为“温结节”,囊性变时则常为“冷结节”。
超声波检查可区别实质性或囊性肿块。
【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治法:行气解郁,化痰软坚。
方药举例:海藻玉壶汤加减。
昆布、海藻各15g,牡蛎30g,陈皮5g,制半夏、大贝母、青皮、当归、川萼各IOg0黄药子IOg0囊性变时,加三棱、莪术、桃仁各IOg,红花5go二、中成药逍遥丸每次服6g,每日2次。
二陈丸每次服6g,每日2次。
小金丹每次服2丸,每日2次。
消瘦片每次服5片,每日2次。
三、局部处理贴阳和解凝膏或八将膏。
药物治疗经过短期观察不能消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亚急性甲状腺炎本病为非化脓性炎症,又称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可能是病毒感染所引起。
中医称为“瘦痈”,因肺胃蕴有痰热,外感风邪搏结而成。
【诊断】1.发病前1-2周有感冒或流行性腮腺炎病史。
2 .甲状腺突然呈弥漫性肿大或呈结节性肿块,疼痛和触痛,质硬,光滑,皮肤无红肿。
3 .低热,畏寒,周身不适,脉象浮数。
4 .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减低,血沉增快。
【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治法:疏风清热,化痰散结。
方药举例:牛劳解肌汤加减。
薄荷、桔梗各5g,牛劳子、荆芥、金银花、玄参、夏枯草、桅子各IOg,板蓝根30g,生甘草3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瘿病中医临床路径一、气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及入组标准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气瘿病(气瘿病;TCD编码:BNG121).西医诊断:第一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ICD10:E04。
902);第一诊断:甲状腺肿瘤(ICD-10:C73/D09。
302/D34/D44.0)(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2)西医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的《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2008第一版).2.定义气瘿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等因素引起的,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为基本病机,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瘿病一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瘿候》。
在中医著作里,又有称为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名称。
3.证候诊断(1)气郁痰阻症状: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的波动常与情志因素有关,苔薄白,脉弦。
(2)痰结血瘀症状:颈前出现肿块,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3)肝火炽盛症状: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4)肝阴虚症状:瘿肿或大或小,质软,病起缓慢,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舌体颤动。
脉弦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诊疗方案”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气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3.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部分、次全、全)切除术及经皮实体肿瘤消融术(ICD9CM—3:06。
2-06。
5;ICD:50.2905);甲状腺腺瘤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及经皮实体肿瘤消融术ICD—9—CM—3:06.2—06.4ICD:50.2905) 。
(四)标准住院日为≤6天(五)疗效评价标准结节性甲状腺肿:1.治愈:甲状腺大部切除(包括所有结节)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腺体切除,症状部分改善或留有并发症。
3.未愈:症状未改善.甲状腺腺瘤:1.治愈:完整切除,切口愈合;2.好转:未完整切除,切口愈合,或非手术治疗肿物缩小; 3.未愈:非手术治疗,肿物未缩小,或未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治疗方法1.中医外治法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气郁痰阻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方药:四海舒郁丸加减。
(2)痰结血瘀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
(3)肝火炽盛治法:清肝泄火.方药:栀子清肝汤合藻药散加减。
(4)肝阴虚治法:滋养阴精,宁心柔肝。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3.其他中医特色疗法:耳穴压豆、穴位贴敷、针灸、脐疗等.4. 护理:辨证施护.(八)出院标准1。
创面愈合,全身症状基本消失。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
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基础病变,住院期间病情发作或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因患者及家属的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该路径。
二、气瘿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气瘿病(气瘿病;TCD编码:BNG12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ICD10:E04。
902);第一诊断:甲状腺肿瘤(ICD—10:C73/D09。
302/D34/D44.0)甲状腺良性肿物开放手术路径表单(1)甲状腺良性肿物开放手术路径表单(2)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临床路径表单(1)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临床路径表单(2)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临床路径表单附件:1潍坊市中医院甲状腺疾病临床服务路径入院后1。
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职工(居民)医保需联网;住院期间携带医保卡、身份证随时备查。
2、办理完住院手续后,返回至外科楼13楼护士站分床、测量生命体征.3、配合医生病史采集及临床查体,主动提供有无口服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药物及目前月经状态。
4。
医师开具检查单后逐项检查,行动不方便或者病情危重者由大夫陪同检查。
5.正常饮食。
手术前1。
术前紧张焦虑情绪可去甲乳外科门诊找刘锦霞做心理疏导.2。
手术体位训练由医师演示.3。
尽可能将与自己疾病有关信息传达给医生,耐心等待手术时间安排。
4.术前1天患者不要离开病房,与患者本人及直系亲属签署手术同意书;患者手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止饮水。
5.进食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食物。
患者手术当天清晨6点半左右喝少量温水,将降压药服下;其他药物不服用;药物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手术日1。
提供术前手术切口选择意愿。
2.再次确认已经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止饮水。
3.穿好病号服,备齐胸片、CT等影像学片子,等待手术室护士接诊,核实自己腕带姓名无误及接诊护士呼唤姓名无误。
4.家属在手术室门口耐心等待手术及病理结果,委托协议受托人不可离开手术室门口。
手术后1.患者回到病房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后方可少量进水(一般手术后6小时)注意有无饮水呛咳等不适。
2.陪床家属术后重点注意事项:切口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颈前引流管、导尿管;双下肢按摩每次15分钟左右。
3.避免颈部过度后仰与剧烈活动,颈部采取稍前倾体位;避免剧烈咳嗽。
4。
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饮食。
出院前1。
换药(拆线),甲状腺癌办理大病补偿。
2.随访表发放及饮食、服药指导.随访计划及指导1)心情愉快,充分休息,术后3个月可恢复工作.2)加强颈部活动,防止瘢痕挛缩。
3)注意甲状腺功能的异常、亢进或低下.4)定期门诊复查(周2、5),术后3、6、12个月复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共3年。
5)如果您行动不便我们的急救车会免费接您,急救电话8259999(24小时值班),有健康方面的问题需要咨询可以拨打80600213,我们会耐心为您解答.6)需要复印病历的患者于出院2周后,持患者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及出院结账单至病案室复印(内科楼1楼)。
病案室可办理病历复印件的邮寄业务,请出院前携带患者有效身份证原件及住院号至病案室做相关登记。
附饮食指导:半流质饮食:(1)食物要求:食物必须呈半流体状态,食物要稀、软、烂,易于消化和吸收、易于咀嚼和吞咽、含粗纤维要少、无强烈刺激性.每日的食物品种要多样化,以增进病人食欲。
(2)餐次安排:少食多餐,病人可每隔2~3小时进一次餐,每天进餐5~6次。
全天主食最好不超过300克。
(3)主食选择:可食大米粥、小米粥、面条、面片、馄饨、面包、小包子、小花卷、蛋糕、苏打饼干、藕粉等.(4)适宜的半流质食物有:肉末粥,碎菜粥,蛋花粥,面条汤,面片汤,馄饨,面包;蒸蛋羹,蛋花汤,卧鸡蛋;牛奶,酸奶;嫩豆腐,豆腐脑;果汁,果泥,果冻;西瓜,熟香蕉;菜泥,菜汁,嫩碎菜叶;各种肉汤,嫩肉丝,肉末,鱼片等。
(5)禁用食物:豆类、毛豆、大块蔬菜、大量肉类、蒸饺、油炸食品如熏鱼、炸丸子等均不宜食用;蒸米饭、烙饼等均较硬且不易消化吸收应少食或不食;刺激性调味品等亦不宜食.制作基本要求(1)肉类。
肉类要选择瘦嫩猪肉,先煮烂再切碎或剁成肉泥,制成小肉丸食用.鸡肉可以制成鸡丝或肉泥;动物肝脏可制成碎肝片。
(2)水产品.虾类可食用虾仁或将虾剁碎制成虾球;鱼类可切成片或剁成泥状,制成软烧鱼块或汆鱼丸。
(3)蛋类。
蛋类除不宜用油煎、炸之外,其他如蒸蛋羹、卧蛋、炒鸡蛋、荷包蛋、蛋花汤等均可食用。
(4)乳类及其制品。
乳酪、牛奶、奶油、黄油及蛋糕等均可直接食用。
(5)豆类。
豆类宜制成豆浆、豆腐脑、豆腐、豆腐干等食用。
(6)水果及蔬菜.水果及蔬菜须制成鲜果汁、菜汁、果子冻等,还可食少量的碎嫩菜叶。
甲状腺癌患者平常饮食:(1)宜多吃具有抗甲状腺癌作用的食物:茯苓、山药、香菇、猴头菇、无花果、慈姑、萝卜、菱、杏、魔芋、海参、海带及牛、羊、鹿等动物的靥肉。
(2)宜多吃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的食物:甜杏仁、柿饼、芦笋、薏米、甲鱼、乌龟、核桃、香菇、蘑菇。
(3)宜吃具有健脾利水作用的食物,如核桃、黑大豆、山药、韭菜、荔枝、桑椹、青鱼、虾、淡菜、猪羊肾、雀肉、鹌鹑蛋、石榴、梅子、薏米、扁豆、山药、魔芋。
附件二潍坊市中医院甲状腺结节热消融临床路径姓名: 性别:男女年龄: 岁入组标准□超声提示良性,FNA证实良性结节;经评估,患者自身条件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治疗或患者主观意愿拒绝外科手术治疗的且同时满足以下特殊条件之一1)自主功能性结节引起甲亢症状的;2)患者思想顾虑过重影响正常生活且拒绝临床观察(患者要求微创介入治疗);3)患者存在与结节明显相关的自觉症状(如:异物感、颈部不适或疼痛等)或影响美观,要求治疗的;□颈部转移性淋巴结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影像学提示转移性考虑,FNA证实转移性淋巴结;2)行规范的根治性手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转移的,或甲状腺癌根治术后颈部复发转移性淋巴结行放射性碘治疗无效或拒绝行放射性碘治疗的;3)经评估,患者存在手术困难且自身条件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患者主观意愿拒绝外科手术治疗的;4)Ⅱ-Ⅵ区淋巴结,每个颈部分区内转移性淋巴结数目不超过1枚,且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总数量不超过3枚;附件三:甲状腺结节术前评估表姓名: 性别:男女年龄: 岁住院号:Ⅰ.临床表现1。
主诉:2.查体:3.既往辅助检查:B超:FNAB: CT:4。
既往史:手术时间:术式:病理诊断:口服阿司匹林、华法林、波立维、香豆素以及其它影响凝血因素的中草药(有无)目前月经状态:有无Ⅱ。
术前检查整体状态:血常规()血生化() 大便常规( )心电图( ) 尿常规()喉镜(无异常/ 固定) 气管软化() 胸片/肺功能( )糖尿病(血糖)高血压病()冠心病( )其它( )局部状态A.甲状腺功能:正常/亢进/减退FT3: FT4:TSH:TG: A—TG: A-TPO: PTH: CT:Ca++:B。
ECT 结节左右峡部冷温凉C。
FNAB:D. B 超: 分类:0 1 2 3 4 5 6淋巴结:左ⅥⅡⅢⅣⅤⅠ右ⅥⅡⅢⅣⅤⅠ右左Ⅲ。
综合评估手术指征: 具备不具备麻醉方式:颈丛全麻IONM 局麻拟行手术方式:Ⅳ.术中神经监测情况V1 R1 V2R2左侧右侧肌松药名称: 给予时间: 剂量:附件四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术后随访表2016Ver。
1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住院号家庭地址联系方式手术时间术前评估彩超TI—RADS 0 2 3 类FNAB结节图示右左H 上下径W左右径D 前后径V πHWD/6VVR 客观缓解率术前评估结节1结节2结节3H W D VVVR 其它备注信息术后1月结节1结节2结节3术后3月结节1结节2结节3术后6月结节1结节2结节3术后12月结节1结节2结节3术后18月结节1结节2结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