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与反思

——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搭石》

创新整合点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但字里行间去透出淳朴美好的情感。借助白板,通过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去感悟这份情感、这份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品德;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身边的美,去感悟人间真情。

教材分析

《搭石》是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写的是乡村质朴的事物,用的是乡村般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村民们质朴纯洁的美好心灵。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表明搭石的作用不仅在于供人们在溪面上行走,它还联系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

学情分析

中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解决了本课字词知识,也了解了什么是搭石,第二课时将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师:(出示情境图)上节课,咱们一起来到了刘章爷爷的家乡,一起欣赏了刘爷爷家乡的搭石。什么是搭石?(请学生回答)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家乡的人们去走一走搭石。

2、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自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并写上自己的体会。

(2)学生交流。

3、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语段一: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

绰”。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搭石”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如让学生欣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情境图片,模拟体验走搭石的感觉,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配乐读出诗的韵味,体会美。

语段二: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读句子,谈感受。

(2)感情朗读。

语段三: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自主练读,想像画面。

4、先扶后放,训练表达

(1)激发想象,练习表达

师: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小小的搭石上,还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呢?展开你们的想象,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出示作业纸,轻声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5、回归文本,再次寻美

师:如果遇到搭石不平稳,人们总要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种“理所当然”一代一代传下来。

片段: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小记者采访:老大爷,您为什么要这样做?你需要别人的感谢吗?

(2)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训练,感受老人的心灵美和无私奉献精神。

6、总结升华,提高认识

(1)师指导联系课题,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搭石”的更深层次理解。

(2)朗读升华。

7、练习延伸,拓展情感

(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刘章爷爷就是从“搭石”这么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美,你发现了吗?

(3)展示交流。

(4)总结下课

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向刘章爷爷那样,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美,享受美。

教学反思

《搭石》全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本文通过截取了农村生活中的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是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

本堂课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总体上说,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言,激励学生发现美的目的。我认为自己在本课的教学中有几点成功之处:

1、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音乐渲染、身临其境(体验)等方法理解,如在教学语段一:一行人走搭石时,我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指导朗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踏踏的声音,像轻快地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一句时我将“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点击成红色引导学生读一读,说说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相机学习生字“绰”,课件出示字典的三种解释,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应该是姿态柔美,然后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通过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地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师生合作着读一读,真切体验“协调有序”。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积累学习方法。

2、通过想像,感受美。在“先扶后放,训练表达”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孩子们通过想象,想尽各种方法去帮助那些过搭石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设计,可引导孩子们更好地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品德。

3、抓住“延伸点”,联系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在“练习延伸,拓展情感”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发现身边的美,并作汇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讲述身边美的小事,感受人间的真情。

教学,永远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艺术。静心思索,感觉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1、同学们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一般,使得我有些紧张,直接的影响到了我的情绪,致使思路有些被打乱。

2、虽然教学中注重了感情朗读的指导,但是学生的朗读效果、朗读的层次感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朗读指导方法上自己还需要不断摸索、借鉴。

3、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我总是一味地牵着学生学习,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环节和方法以及个人素质能力方面,我觉得我还应该不断加强,在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及时总结与反思,使自己不断积累经验,把语文课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