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中国气候的地区差异造成各地区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重点介绍南北和东西差异,探讨如何促进地区间的合作和交流,把各地区的特色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激发学生尊重各地的特色和爱国热情。

同时,本课内容为学生第四单元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通读图了解中国的秦岭—淮河分解线,分析中国南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2. 通过讨论分析中国南北的气候差异对南北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3. 激发报效祖国,服务家乡的志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地理分解线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引课】请同学们来猜一猜下列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民居?再来猜一猜俗语(陕西四大怪:面条像腰带,国馈像锅盖,房子半边盖,辣子是道菜。

)反映的是我国的哪
个地区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回答】略。

【过渡】是的,说明了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是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形成,验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刚才我们同学提到了南方和北方两个词,请问南方和北方分布在我国的哪个部位,他们的分界线是哪一条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把
它找出来。

【学生讨论】略。

【讲述】我们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域。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书本上的两封邮件,请
大家找一找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在哪里。

【学生回答】这两封邮件反映的是南方和北方在气候、景观、和生活上的不同。

【提问】除了邮件反映的差异外,你还了解到北方和南方哪些不同点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南北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差异:饮食、民居、交通、气候、服饰、语言等。

请同学们仔细的看下面的图片,南北方的这些差异的形成跟什么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展示】南方和北方饮食、民居、交通的图片。

【学生回答】南北方这些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自然环境形成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气
候中的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决定的。

【叙述】我国南方北方的气温差异很大,尤其是在冬季。

我们一起来看看1月平均气
温的分布图就可以清楚地知道。

【展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提问】1.在图上找一找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找出1月均温最高点和最低点,计算南北的最大温差。

3.归纳1月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学生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对学生进行读图指导。

【展示】1月我国南方北方的景观图片和1月漠河和三亚天气预报。

直观教学加深印象。

【讲述】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南北的温差很大。

那么,夏季也就是7月份我国的平均
气温又是如何呢?
【展示】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看图请说出七月平均气温南北方差异情况。

【总结】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夏季南北气温有差异,但差异比冬季小。

【转承】我们的生产、生活不仅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受降水的影响也很大。

请同学们
仔细观察《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提问】1.秦岭—淮河分界线比较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
2.中国的降水量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总结】我国降水量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多于西部。

影响降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季风
影响的强弱。

【提问】通过对气温和降水的分析,请同学们说一说南北方的这样的气候对农业生产
和内河航运(交通)有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自由讨论发言。

【转承】请同学们结合我国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分析南北方生产和生活的差异,
认真讨论并填写下表。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各地的人们由于当地的自然环境的特定性决定了该地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进行不同是生产和生活方式。

这些方式各有各的特长和优点,我们应该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

【课堂小结】气候的差异导致民居、饮食、交通等等的不同。

【课堂练习】“好吃不如饺子”东北饺子店,在老家河北秦皇岛开第一家店时生意就非常火爆,1998年落户南昌时,经营场面和秦皇岛一样火爆,一时间,南昌市兴起了一股“饺子热”。

但是,没过多久生意便渐渐冷淡下来,渐渐发展到今天的门可罗雀。

老板百思不得其解。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板这是为什么吗?
【课外作业】填写本课的填充图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课堂实录
引课
【教师】叫本地同学介绍①用本地话来介绍自己(名字,那里人)②当地最主要的农作物(水稻,蔺草)③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
【学生回答】①(略)②(水稻,蔺草)③(吃粽子)。

【教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很多人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参加支援我们宁波的经济建设。

我们班级里就有好几位同学跟随他们的父母亲来到了我们宁波,下面我们请一位来自陕西的同学来回答刚才的三个问题。

【学生回答】①(用陕西话回答)②(小麦)③(吃粽子、赛龙舟)。

【课堂】学生对这位同学的发言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

【教师】刚才大家听了来自陕西同学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发觉回答的内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对于相同之处,我们好理解,毕竟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

对于不同之处,说明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这也应了本课的标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教师】出示“陕西八大怪”(面条宽得像裤带,锅盔大得赛锅盖,老碗似盆分不开,家家房子半边盖,板凳不坐蹲起来,油泼辣子一道菜。


【教师】说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当然我们这里讲的“一方”范围比较大,今天我们主要讲中国南北方之间的差异以及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新课
【教师】①出示《秦岭—淮河分界图》,叫学生先大致了解南、北方的位置。

②出示《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

③用多媒体把两张图叠在一起(其中一张透明度降低)。


后提出问题:
a.中国南北方位于我国的什么部位?
b.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
【学生讨论回答】a.在东部季风区 b.秦岭—淮河一线。

【教师】叫学生看书本上的两封邮件及南北方学生的对话来反映中国南北方在那些方
面存在着差异。

【学生看书讨论回答】气候、饮食、民居、交通、气候等。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思考、讨论然后回答南北方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自然环境、气候、气温、降水、生活习性(学生有不同的答案)。

【教师小结】形成原因是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特别是气候中的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
的不同而造成了南北方的差异。

【教师】下面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南北方的气温差异。

【教师】出示《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先简单介绍等温线的含义),提出三个
问题:①冬季最冷的地方?
②冬季南北方的气温差异?
③在图上找一找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学生讨论回答】①漠河;②南方热,北方冷,南北温差大(学生在回答时有不同的
答案,最后教师归纳小结);③0℃等温线。

【教师】出示中国七月平均等温线图,然后提出两个问题:
①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②夏季南北方气温的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①青藏高原;②南北方普遍高温,南北方温差不大。

【课堂】发觉举手回答的同学比较集中,适时鼓励,引导以便有更多的同学举手回答,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教师】我们的生产、生活不仅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受降水的影响也很大。

出示《中
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提出三个问题:
①哪条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岭—淮河分界线?(先简单介绍等降水量线的含义)
②南方北方在降水上的差异?
③中国的降水量在地区分布有什么特点?
【课堂】对于第三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们起先都归纳不出来,我给了充分的引导、鼓励,然后有4~5位同学举手发了言,有几种答案:a.东南多,西北少;b.南方多,北方少;c.距离海洋近的多,距离海洋远的少;d.温度高的多,温度低的少。

对于这几种答案我首先肯定绝大部分都是很有道理的,以此来鼓励学生,然后话锋一转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比较好记忆的“两多两少”。

(南方多,北方少。

东部多,西部少)
【学生讨论、回答】①800mm;②南方多,北方少;③南方多,北方少。

东部多,西
部少。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南北方在气温、降水方面的差异,那么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一下书本上关于南、北方的差异,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差异与我们刚才学的气温、
降水差异有关联吗?
【教师】首先是电子邮件上反映的南北方的差异。

在冬季哈尔滨的人可以看冰雕展,
三亚的人可以到海里游泳这是跟什么有关的?
【学生回答】气温。

【教师】再来看一下书本上南北学生的对话:一、民居的差异,北方的民居注意取暖、严实。

南方的民居注意通风、防雨,这跟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气温、降水。

【教师】再来看“陕西八大怪”中的“家家房子半边盖”这跟什么有关?
【课堂】学生可能难以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帮助学生理解这跟降水有关(具体
原因略,图画也略)。

【教师】再来看南北方的饮食,这跟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农作物的种植。

【教师】农作物的种植跟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气温、降水。

【教师】出示《中国水稻分布图》、《中国小麦分布图》。

让学生明白水稻主分布在
南方,小麦主分布在北方。

【教师】再来看交通方式的差异,这跟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降水。

【教师】实际上跟气温也有关系。

南方降水多,河流密布,水量多,南方水运比较发达。

北方降水少,河流水量少,再加上冬季气温低,易结冰,不利于航运,所以在过去北方人出行以马、驴居多。

然后讲《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的故事(曹操的北方士兵不善于乘
船,最终大败的故事)。

【教师】再出示一组图片,使学生加深了解南北方的差异:“南北方的民居比较”“南北方的耕地比较”“南北方的景观比较”“黄河凌汛”。

【教师】再出示两张南北方温度带、干旱带差别的图片。

【教师】出示一张南北方差异表(内容主要为气温、降水、植被、耕地类型、耕作制
度及农作物上的差异)。

【教师】由于南北方在气温、降水上存在着差异,使南北方在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上都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尊重这些差异。

然后出示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好吃不如饺子”东北饺子店,在老家河北秦皇岛开第一家店时生意就非常火爆,1998年落户南昌时,经营场面和秦皇岛一样火爆,一时间,南昌市兴起了一股“饺子热”。

但是,没过多久生意便渐渐冷淡下来,渐渐发展到今天的门可罗雀。

老板百思不得
其解。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板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讨论、回答】是由于老板没有尊重当地的生活方式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展示】再强调南北方的这些差异是历史上长期存在、客观存在的。

我们一定要尊重
各地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

课后拓展
【教师】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我们知道了南北方的一些差异以及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那么南、北方的差异是不是只有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些差异呢?当然不是,出示一张表格:南北方的其它差异。

如南矮北高(南方人矮小,北方人高大);南繁北齐(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划一)等。

然后叫学生回去查阅资料,找一找南北方还有哪些差异以及形成这些差异
的原因。

《东部西部有差异》教学设计
《东部西部有差异》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一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我们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具体
的教学设计如下:
在课余时间,我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有关东西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制作了一个网页
资料库(如图1所示)。

第一课时,我安排学生到网络教室上课,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在该资料库中查阅、获取相关信息。

课前我把全班同学按学号分成四个小组:1、3小组为东部代表队,2、4小组为西部代表队,此节课的前20分钟,组长按老师的要求对组员进行分工,各组同学按分工浏览资料库,查找东西部的差异、找寻东西部的优势与不足;后25分钟组长带领组员按老师布置的问题(见图2)进行总结讨论、资料汇总并记录整理:①我国东西部的划分,找出位于西部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②小结我国东西部的差异:以《我的家乡》为题,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出发,充分利用资料库中的信息,以小品、朗诵、资料展示等形式,写出发言稿,注明信息的来源,为下节课的角色扮演做准备;③简要分析我国东西部差异的原因;④小结东西部的优势与不足:东部代表队的同学去探讨西部大开发的
最大优势和魅力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西部代表队的同学思考东部发展经济过程中可供借鉴
的经验和教训。

第二课时,学生在教室上课,大致的教学过程如下。

①感受东西部的差异:东西部代表队的同学按照各自的角色分别介绍各自家乡的生产、
生活特色,让大家一起体验东西部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特色。

②教师展示几组图片,让同学们判断它们所反映的生产(或生活)是东部地区的还是西部地区的,并说明理由。

让同学们进一步体会差异、兼顾落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③小结优势与不足:东西部代表队的同学分别去归纳、总结各自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去思考、找寻对方经济发展方面的不足或限制(阻碍)发展的因素。

此项安排是让学生
更充分地了解各自的特色,为下节课作铺垫。

④从东西部差异的某一方面切入(如经济状况、教育状况等),简要分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理解这种差异是由多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原因、国家政策等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各具特色的生活生产方式是当地人们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进
而体现课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附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