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课程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对新课程设置原则的认识
智障教育课程改革首先要改革课程设置。新的课程设置原则,立足于智障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整体设计由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两部分组成的九年一贯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生活化、实用性的原则。一般性课程体现了对智障学生素质最基本的要求,着眼于智障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如: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等课程的设置。选择性课程着眼于智障学生个别化发展需要,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缺陷补偿(身心康复),强调给智障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相关服务,体现智障学生发展差异的弹性要求,如:信息技术、康复训练、第二语言、
艺术休闲、校本课程的设置。两类课程的比例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这样设置课程主要是为了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训练
旧课程与教材内容适用于轻度智障学生,过分强调智障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以认识多少汉字,会做多少数学题来评价教学工作的成效。而对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重视不够。从这几年我校招收的学生情况来看,入学新生的智力残疾情况越来越严重,加上教学内容陈旧,知识点过多,要求太高,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新的课程设置方案,从矫正智障学生的生理缺陷入手,强调知识的生活化和实用
2
3
方面也都提出基本要求,让课程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自身的价值观。新课程的设置注重加强科学、艺术、道德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科间的融合,将思想道德教育、科学艺术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去。同时课程内容的设置还要以智障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重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补偿性、可操作性,通过学校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挖掘智障学生的潜能,尽可能使其自食其力,立足于社会,最终也能成为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有用之人。
4、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新课程设置方案中讲到:学校可根据地域特征、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生活需要,
设置和开发具有本校特点的课程。农村培智学校课程的开设更应当充分利用和挖掘学校与地方的课程资源。
笔者认为,农村培智学校在开发和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农村培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我校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得出的结论是:农村培智学校的教育最终要为残疾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所以校本课程的编写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个体差异,教材内容要体现多样性与差异性,要能适应智障学生的个体需求,同时还要结合当地实情,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学校办学特色。例如,我校根据学校地处丘陵地区,比较适合发展种植、养殖业的特点,同时利用学校具备800多亩实验基地的优良资源,从花卉种植、果树栽培、大棚蔬菜的栽培、水产养殖、家禽喂养等方面进行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究,编写了《种植》、《养殖》
1
2
3“档案袋”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突出过程性,注重形成性评价。重视评价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促进智障学生都在“最近发展区”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4、评价的内容上:评价应促进学校高质量实施课程。学校课程计划及其可行性,课程安排的适切性,课程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科学性,以及学校特色课程开发的针对性等都应成为农村培智学校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
总之,在培智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只要我们始终本着为农村智障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思想,在智障教育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努力实践、不断探索,相信一定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残而有为、自立自强的合格劳
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