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5)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79982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7.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课文,通过拟定小标题梳理文章内容,把握鲁迅先生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2.学习本文从相识到相知撷取生活细节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通过揣摩重点语句,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培养精读习惯,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研读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感受鲁迅先生质朴、真诚的个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本文结构布局的妙处。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鲁迅1.出示鲁迅照片,让学生辨认并谈谈自己认识的鲁迅。
2.对照鲁迅照片,对鲁迅进行口头描写。
二、了解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女小说家。
命运坎坷,早期革命者,民国四大才女之一,逃婚后1934年在上海与鲁迅相遇,鲁迅在生活和创作上给予了其很大帮助,成为鲁迅先生培养的青年作家中最具有才华的一位。
作品有长篇小说《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等。
三、整体感知1.帮助学生扫清预习时候的字词障碍。
2.速读课文,给每部分拟定小标题,理清行文思路。
可以从作者的语言中找关键词句拟定小标题,如第一部分为:鲁迅的笑声是明朗的;第三部分为:鲁迅喜欢吃北方菜。
我们一起逐一拟定。
(一)鲁迅的笑声是明朗的(1)(二)鲁迅走路很轻捷(2)(三)鲁迅喜吃北方菜(3-13)(四)鲁迅和“我”开玩笑(14-17)(五)天晴了,太阳出来了(18-23)(六)鲁迅读复青年来信(24-26)(七)鲁迅对待自己的原稿、校样(27-30)(八)许先生是忙的(31-34)(九)夜里去看电影不坐车(35-40)(十)翻书就是休息(41-42)(十一)鲁迅待客和工作(43-54)(十二)“吃鱼丸”尊重事实(55-60)(十三)鲁迅认真包书(61-63)(十四)鲁迅带病拼命工作(64-67)3.作者这样写是否符合一定顺序?明确:按照由相识到相知的过程叙写。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7cf09ce45c3b3567ec8bec.png)
语 • 一提起鲁迅,我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
、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 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 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呢?好相处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回 忆鲁迅先生》。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鲁迅,感受不一样的鲁迅。
完成以下任务:
1、标明小节。
2、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生活场景?
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可以用文中的语句, 也可自己概括)并标明详略,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 。
• 按自然空行,共有7件小事。小标题可以概括 为:
• 1、微笑与走路(略) • 2、待人与饮食(鱼丸)(详) • 3、调侃与玩笑(略) • 4、读信与寄信(略) • 5、看电影路上(略) • 6、休息与读书(详) • 7、护(包)书与写作(详)
【2】鲁迅的慈爱。
主要体现在鲁迅对海婴的日常小事上。
【3】鲁迅的严谨。
在“吃鱼丸”一事上,可以看出他的严 谨。用许广平先生的话说是,“周先生的做 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
3、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 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
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
从本文的“回忆”和“悼念”的特点看,这 样的景物描写又别有深意:在奋斗终身的鲁迅 先生身后,我们一定会有光明的世界,一定会 有明亮亮的未来。
小结
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 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 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 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 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扶持 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是寓于平 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或许正如人 们所说,伟大正是寓于这种平凡之中吧 。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优质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优质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60c58bd8aef8941ea76e05e1.png)
敏捷果断的作风
严谨的工作习惯
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热情、和蔼、有耐心
21
谢谢观看!
表现鲁迅的个性的?
8
局部探究
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
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
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
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
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心
4
整体感知 轻捷( jié ) 调羹( tiáo gēng ) 揩( kāi ) 舀( yǎo )
咳嗽( ké sou )
校对( jiào) 薪金( xīn) 阖( hé )
碟( dié )
疙瘩( gē dā) 吩咐( fēn fu ) 深恶痛绝( wù)
5
整体感知
舀:用瓢、勺等取东西(多指流体)。
馨和谐的其乐融融的景致啊。
11
局部探究
萧红还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 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 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淡 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 “活的鲁迅”。
12
局部探究
鲁迅先生虽然胃不好,但对着萧红亲手做的食物,就算做的
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
个地主家庭。 1930 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
婚姻离家出走。 1932 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 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 年在鲁迅的帮助 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 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 1942 年病逝于香 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 《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910e6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f.png)
二、作者简介:
萧红
三、略读导航:
பைடு நூலகம்
四、自读交流: .认读词语: 舀水、揩油、捆书、咳嗽、调羹、绞肉、薪金、校对、草率、洗澡、悠然、吩咐、抹杀、疙瘩、深恶痛绝、不 以为然 .达标自测: .自主学习,完成填空。(见PPT) .小组交流: 在这篇回忆录中,作者一共叙述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细节?(交流,PPT出示)鲁迅的“笑”鲁迅的步伐鲁迅品评 衣着鲁迅的休息鲁迅昼夜陪客人、加班鲁迅谈鬼故事海婴的问好病种时刻伴随的小画鲁迅最后的时刻 五、快速通读课文,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讨论: 你觉得哪个片段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感悟鲁迅平凡之中蕴含的不平凡
师:体贴、明朗的笑和幽默展现了鲁迅先生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然而,如果我们细细 品味细节,似乎还是能品出了异于常人的鲁迅,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接下来我们再来品读 文本,感悟一下在那些看似平凡的言行中是否蕴含着不凡之处。现在大家将文本内容再次快速阅读,以小组为单位 ,展开讨论,并形成文字内容,完成下列任务,每组派一位同学来汇报成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鲁迅先生引入:
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 他上下求索。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他一生致 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这就是鲁迅先生。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 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鲁迅文学作品中的鲁迅形象:
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表格式)
![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bee00b3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a.png)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表格式)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设计说明《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一篇别具一格的经典回忆性文章。
萧红用她敏锐的感知力、细腻的笔触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化的、可敬可亲的鲁迅形象。
教学此课,应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感知鲁迅形象,理解作者情感,体会作者细腻、亲切的语言风格上,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恰当地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1.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并思考教材旁批中提出的问题。
2.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3.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感知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鲁迅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3.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作者运用的以小见大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默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在你的印象中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他是不是有严肃的面庞,冷峻的目光,以及那颇具代表性的浓黑的一字须提起鲁迅先生,我们会想到坚毅、果敢、倔强、深邃、严厉等词语。
然而先生在世时,周围的很多文学青年都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一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萧红笔下平凡、亲和的鲁迅先生。
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
舀(yǎo) 揩(kāi) 碟(dié) 捆(kǔn) 咳嗽(sou)调羹(tiáo gēng) 绞(jiǎo)肉薪(xīn)金校(jiào)对草率(shuài) 洗澡(zǎo) 悠(yōu)然吩咐(fù) 抹(mǒ)杀疙(gē)瘩深恶(wù)痛绝不以为(wéi)然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衡水杯”一等奖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衡水杯”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38ae8ee7650e52ea541898e2.png)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娘娘庙中学张娜教学目标1、课文的研读,感受伟人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2、课堂选择有关鲁迅的图片;并设计幻灯片;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较少,又有一定的时代感隔阂,对于伟人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知识了解较少,非常有必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七年级的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到这种风格的文章,文章的写法理解起来较困难,因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学习课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猜人物:课件擦拭显露人物部分五官,直到学生猜出答案。
师:在学习本课之前,请同学们先来猜一个人物。
师: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喊出了鲁迅的名字,看来鲁迅的形象已经深入你们内心了。
2学生描述外貌:师: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正像他顽强倔强的性格,目光炯炯有神,面目严肃冷峻。
3简单介绍鲁迅:指名回答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坟》、《二心集》、《华盖集》。
鲁迅先生文笔犀利有傲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鲁迅先生品质的真实写照,对待敌人的斗争精神,横眉冷对,拒不妥协,是一副勇猛的斗士的形象;而爱护进步青年,则表现出慈祥智慧的长者风范。
因此,他的身边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位。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3f44810b1c59eef8c7b4f0.png)
热情的主人 可敬的长者 风趣的智者 敬业的伟人
返回目 录
名师导 练
基础训练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 常常是笑得ké sou( 咳嗽 )起来。
(2)鸡汤端到旁边用tiáo gēng( 调羹 )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体会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刻画 的作用。 3.把握鲁迅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感悟鲁 迅的人格魅力。
4、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
法。
目 录
01 名师导学 02 名师导读 03 名师导练 04 课外技法专练
返回目 录
(2)鲁迅先生深夜工作的背影: ①“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 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②“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 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③“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作用:这三段描写犹如特写镜头,刻画了鲁迅先生深夜 坐着工作的情景。作者的描写体现出鲁迅先生夜里工作 至天明时间之长,工作之刻苦,突出了鲁迅孤独坚忍的 斗士形象。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 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 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
返回目 录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 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 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件(2024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件(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d3610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04.png)
字词学习
咳嗽( sou ) 轻捷( jié ) 虹口(hónɡ)
嘱咐( zhǔ fù ) 调羹(ɡēnɡ) 舀( yǎo )
绞肉(jiǎo ) 薪金( xīn ) 校对(jiào )
瞿秋白( qú ) 忧郁( yù ) 草率(shuài)
深恶痛绝( wù )了事(liǎo) 不济( jì )
揩( kāi )
3.语言描写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边向我点头。
用语言直观地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风趣的形象。
4.神态描写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 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出神地勾画先生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 心的笑容。
5.侧面描写 许先生从早晨忙到晚上…… 许先生是忙的,许先生的笑是愉快的,
人
主旨归纳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鲁迅 先生日常生活中一些细节的描写,为我们展 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化的鲁迅,让我们体 会到鲁迅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同时表达了作 者对鲁迅先生的爱戴、怀念、崇敬之情。
拓展延伸
鲁迅的名言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
3 还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十二点
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 ……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
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关心 朋友、待人热情的性格特点
4 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
……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还 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 吃几个吗?” 对“我”的肯定和鼓励,
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 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优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37e52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c.png)
轻捷(jié) 调羹(gēng) 筷子(kuài) 揩桌子(kāi) 阖眼(hé) 枕头(zhěn) 疙瘩(gē)
基础知识
1.记字音: (wù)深恶痛绝
恶 (ě)恶心 (è)凶恶
(biàn)方便 便
(pián)大腹便便
(luò)段落
(lào)落枕 落
(là)丢三落四
(luō)大大落落
基础知识
2.辨字形:
喘(chuǎn)喘息 端(duān)端正 瑞(ruì)祥瑞
揩(kāi)揩桌子 楷(kǎi)楷书 谐(xié)和谐
基础知识
3.释词语 明朗 (思想、心胸、性格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草率 (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抹杀 一概不计;完全购销。也作抹煞。 稀奇 稀少新奇 悠然 悠闲的样子 深恶痛绝 厌恶、痛恨到极点。 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或否定。 然:是,对。
文章背景
鲁迅刚去世时,萧红写不出回忆鲁 迅的文字,不是文章难写,而是情绪方 面难以处理。1938年,萧红情绪的波 澜稍有平息,便写出了两篇回忆鲁迅的 文章。1939年10月,萧红在重庆完成 了两万四千字的长篇回忆录——《回忆 鲁迅先生》,作为她纪念鲁迅逝世三周 年的一片心意。
基础知识
1.记字音:
课文解析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 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 来。
句解:“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笑得咳嗽起来”,运用细节 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鲁迅先生笑的特征,表现了他直爽开朗 的个性。
课文解析
开篇从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写起,有何用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c6bf6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5.png)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3 回忆鲁迅先生【教材分析】《回忆鲁迅先生》是统编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文章。
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批注自读课文;2.梳理细节把握人物形象;3.揣摩语句憧憬温暖与爱。
【预习提示】1. 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2.边读边悟(1)作者通过生活琐事刻画了鲁迅什么样的形象特点(2)文章写海婴和许先生,这与写鲁迅先生有什么关系呢(3)文中寄寓了萧红对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感(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雪落无痕,雁过留声"。
你有没有思考过,来此人间一世,留下些什么美好来或是某个时刻,你会静默下来,去思念一个早已离去的人,“闲坐悲君亦自悲”,镜头切换间,眼角眉梢不自觉却挂满笑意。
我想那“文学洛神"萧红,会经常这样思念鲁迅先生,想着想着就笑了,笑着笑着泪就出来了。
二、留下往事,可追忆(内容)1937年1月,从日本匆匆返回上海,萧红不顾舟车劳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给鲁迅先生扫墓。
当晚,泪水与墨水一起落在稿纸上,萧红写了一首《拜墓诗——为鲁迅先生》, 撕心裂肺地这样哭诉:(“邯起个半阳的之气,/ 珍第-六珏访除:。
/珍邮在靴边紧了-株小小的L耶但不匙招門;的d录/B题说一声:久违。
”)沉痛凄楚,又透出亲切,自然。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f85de9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1.png)
在困顿岁月里的萧红,曾经常出入于鲁迅家中。与鲁迅相处的日子, 是萧红一生中少有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因此,她对鲁迅先生一直怀有深 沉的崇敬与感激之情。于她而言,鲁迅不只是她的文学和精神导师,更 是她的良师诤友。作者在对平凡的生活小事的记叙中,寄寓着对鲁迅先 生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背景链接
1934年,萧红和萧军到上海投奔鲁迅,鲁迅热心接待了这两位贫困、寂寞的文学 青年。鲁迅在他自费出版的“奴隶丛书”中出版了萧红的《生死场》,并亲自为之 作序。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 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思想上、创作上、 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毛主席曾经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 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 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 先生人格的真实写照。
萧红
作者简介
走近作者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黑 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被誉为“30年 代的文学洛神”。其作品因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 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 对行文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主要作 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 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20210a5022aaea988f0f63.png)
•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 是坐着……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 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 在那里。”
• 刻画了鲁迅先生深夜坐着工作的情景,表 现出鲁迅先生夜里工作至天明时间之长, 工作之辛劳。鲁迅先生就像一个斗士,在 漫漫黑夜里孤独而坚忍地战斗,用自己坚 强的意志迎接黎明。
• “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 上边睡着了。”
• “站”与“停”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把毛 笔、拖鞋写活了,好像它们是有灵性、通 人性,在主人工作和休息时,它们陪伴、 伺候主人,静静地守候在主人身旁,读来 亲切、自然、生动。
• “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 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 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作者用极为简洁的语言记录了鲁迅先生生活 的细节 ,表达了对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感情?
• 本文作者用女性独有的敏锐目光悉心观察, 捕捉到了鲁迅先
生许多灵动传神的生活细节,展示了鲁迅先生的 个性特点和精神
魅力,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本文通篇记叙鲁迅先生工作、 生活的琐事,这与我们通常了解的 作为“民族魂”的鲁迅是否背离? 请简述理由。
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到上海,在鲁迅的 关怀与帮助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 。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 丛书”,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 萧红的主要成就在小说方面。但 她在散文的创作上也有十分突出的 成就。她的散文“凭着个人的天才 和感觉在创作”,以细腻的笔触, 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深切感受清 新、明朗、自然、直率、坦白地吐 露出来,有着浓厚的抒情色彩。例 如,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 她的《回忆鲁迅先生》就是一枝独 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 ,而且也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 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 永不凋谢的花圈。
2024版回忆鲁迅先生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获奖课件
![2024版回忆鲁迅先生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931d0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7.png)
回忆鲁迅先生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获奖课件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鲁迅生平及时代背景•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与实录•教学评价与反思•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总结与展望PART01课程介绍与背景回忆鲁迅先生课程背景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01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和人性的复杂,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02鲁迅作品语言简练、思想深邃,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鲁迅作品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批判性思维。
回忆鲁迅先生的意义03通过回忆鲁迅先生,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鲁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和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掌握鲁迅先生的生平、主要作品和思想内涵;了解鲁迅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阅读、写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培养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与选用教材分析本课程选用《鲁迅全集》作为主要教材,该教材收录了鲁迅先生的主要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内容全面、权威。
同时,结合其他相关教材和资料,如《鲁迅传》、《鲁迅研究》等,对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选用理由选用《鲁迅全集》作为主要教材,可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同时,结合其他相关教材和资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深入的思考空间。
此外,这些教材和资料也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适用性,适合不同年级和层次的学生使用。
PART02鲁迅生平及时代背景鲁迅生平简介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传统家庭,早年留学日本学医。
因对文学的热爱,弃医从文,开始文学创作。
以笔为武器,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成为文化革命的旗手。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b6bcb327d3240c8547ef9f.png)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生活细 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 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审美情 趣以及魅力气质,抒发了作者对鲁迅 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四、总结方法,提升能力
通过比较发现,萧红采撷生活细节描写的鲁迅先生 更可亲可敬,更具生活气息。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心 观察,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
参考示例:描写特别生动具体的是鲁迅评论青年 人写信:“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 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 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 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此处的细节可以 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对青年们的爱。
三、深度理解
通过捕捉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了鲁迅幽默 、睿智、热情、宽容、平易近人、深切关爱青年等可亲可敬 的个性品质。 萧红通过描写鲁迅亲自品尝海婴碟里的丸子,验证了丸子的 不新鲜,反映出鲁迅先生实事求是的个性品质。
咳嗽(késou) 筵(yán)会 窘(jiǒng) 抽屉(ti) 阖(hé) 踌躇(chóu chú) 虔(qián)诚 抹(mǒ)杀 肋(lèi)膜 紊(wěn)乱 唠叨(láodao)隔三差(chà)五
二、速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结合教材中的旁 批和阅读提示,说一说: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先生?
2、积累鲁迅先生的一些名言警句。 3、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没有新的认 识?请在随笔中写下你的体会。
4、观察和自己比较亲近的人的行为举止,采撷具有 个性的生活细节,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回忆鲁 迅先生
结构梳理
1.笑声明朗
真诚,开朗
2.走路轻捷 3.陪伴客人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3d899af7ec4afe05a1dfd5.png)
• (1)描写:细节描写
• (2)概括:鲁迅先生笑的神态。
• (3)关键词:明朗+咳嗽+烟卷都拿不住
• (4)中心:写出了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形 象。
• 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 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 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 分析:
• (1)描写:动作描写
• 分析:
• (1)概括:鲁迅嘱咐许先生帮我打车
• (2)关键词:两个嘱咐+两个一定
• (3)中心: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对朋友的关 心和爱护
• 4.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 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 ,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 分析:
• (1)概括:鲁迅先生一边对写这草率的书 信深恶痛绝,一边仍然认真地阅读
练一练,学写旁批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1.笑声明朗
真诚,开朗
回忆鲁 迅先生
2.走路轻捷 3.陪伴客人
干练,敏捷 真人 热情,温和
鲁迅形象: 可亲、可敬 平凡、伟大
4.读、复来信
关心扶持青年
5.看电影、吃鱼丸
父子情深
6.翻书休息
惜时,勤奋
7.翻译《死》文
殚精竭虑
句、段末的总结句及过渡句等。 •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
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 5.表达形象生动、独出心裁的句子。
•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 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 分析:
• 结构:开篇点题
• (3)关键词:还是+还是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同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pptx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同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pptx](https://img.taocdn.com/s3/m/19dbfdb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f.png)
④更有表现力,即以小见大。文中许先生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 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
.为什么萧红在写鲁迅先生回忆录时还穿插描写了其他人物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描写鲁迅先生与其他人物的交往,烘托出一个真实、富有人情味的、 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许先生和鲁迅先生朝夕相处,对鲁迅先生的生活起居十分了解, 借许先生的口来介绍鲁迅先生,既弥补了作者对先生了解的不足,又能真实地再现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段,令人信服 。
八(31-34):许先生每天都愉快忙碌着。 九(35-40):鲁迅先生观影让车 十(41-42):鲁迅先生的休息方式是读书 十一(43-54):鲁迅先生陪客人到下半夜,然后工作到日出 十二(55-59):鲁迅先生尝鱼丸 十三(60-62):鲁迅先生包书整齐 十四(63-66):鲁迅先生带病工作 小结:对于片段的概括可以是短语形式的小标题也可是完整句子形式的行为概括,但是语言表达一定要力求准 确、简洁。 四、品析细节,把握人物 1.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小组挑选一个或多个片段进行批注,概括鲁迅的人物特点。学生思考,小组合作、讨论 ,课上交流: 如:单个片段: ①5段“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一一细节描写 结合旁批“剪影”,理解鲁迅一直思考着的形象
五、课堂总结,明确所学
总结多件事写人阅读方法:
1.理清内容(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概括人物特点 .梳理材料之间关系,探究作者情感
.关注文章的语言形式,明确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六、拓展延伸 课下布置学生资助阅读《死》这篇文章,体会鲁迅先生当时的情感与想法,并结合本课所学的阅读方法,在旁 做出适当的批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默读文章
思考:文中 写了鲁迅先生哪些事?
细读文章
思考: 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鲁迅: 是一个爽朗乐观、平易近人、
尊重妻子、幽默风趣、可爱可亲、 做事认真的人;
是一个对青年严格要求、寄 予厚望、深切关爱的人;
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文章主旨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 笑声、走路、待人接物、读书、 写作、养病、去世等生活细节的 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 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伟 大人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 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 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 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 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 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 的花环。
回 忆 鲁 迅 先 萧生
红
萧红 (1911—1942)
萧红:黑龙江呼兰人, 作家。
主要作品:《生死场》、 《呼兰河传》、 《小城三月》。
创作背景
鲁迅先生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 陆续出版和发表了《回忆鲁迅先生》、《呼兰 河传ou) 筵(yán)会 窘(jiǒng) 抽屉(ti) 阖(hé) 踌躇(chóu chú) 虔(qián)诚 抹(mǒ)杀 肋(lèi)膜 紊(wěn)乱 唠叨(lāo dao)隔三差(chà)五 •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布置作业
1字词写三遍。 2片断练习: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至少200字) 3读阿累的《一面》。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 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 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 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 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