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中级工扩充题库(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采油工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664题。
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每题0.1分,满分66.4分。
)
1. 储集层具有孔隙性和( B )两个基本特征。
A、相容性
B、渗透性
C、粘滞性
D、饱和性
2. 储集层中的毛细管孔隙直径在( C )㎜之间。
A、1.0~0.50
B、0.2~0.0002
C、0.5~0.0002
D、0.02~0.0002
3. 储集层中的裂缝宽度介于( D )㎜。
A、1.0~0.50
B、0.0001~0.0002
C、0.5~0.0002
D、0.25~0.0001
4. 凡是能够储集石油和天然气,并在其中( B )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A、圈闭
B、流动
C、渗透
D、聚集
5. 储集层的孔隙性是指储集岩中( A )所填充的空间部分。
A、未被固体物质
B、未被液体
C、未被油气水
D、被固体物质
6. 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以( A )为主。
A、原生孔隙
B、次生孔隙
C、裂缝
D、溶洞
7. 储集层的绝对孔隙度越大,只能说明岩石中的( A )空间越大,而不能说明流体是否能在其中流动。
A、孔隙
B、毛细管孔隙
C、超毛细管孔隙
D、微毛细管孔隙
8. 储集层的类型分为( A )、碳酸盐岩和岩浆岩、变质岩和泥页岩等三种类型。
A、砂岩
B、泥岩
C、碎屑岩
D、粘土岩
9. 储集层的( C )好坏,标志着储集层本身储油能力的大小。
A、渗透率
B、含有面积
C、孔隙性
D、砂岩厚度
10. 岩石形成后,受外力等作用形成的孔隙称为( C )孔隙。
A、原生
B、绝对
C、次生
D、有效
11. 岩石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隙称为( A )孔隙。
A、原生
B、次生
C、有效
D、绝对
12. 岩石中所有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称为( B )孔隙度。
A、有效
B、绝对
C、相对
D、总
13. 孔隙度是为了衡量岩石中( A )体积的大小以及孔隙的发育程度而提出的概念。
A、孔隙
B、岩石
C、渗透
D、盖层
14. 具有孔隙裂缝或空洞,能使油气流动、聚集的岩层是( B )。
A、生油层
B、储集层
C、盖层
D、油藏
15. 岩石中相互连通的、流体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孔隙称为( B )。
A、绝对孔隙
B、有效孔隙
C、次生孔隙
D、原生孔隙
16. 岩石中的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称为( A )。
A、有效孔隙度
B、相对孔隙度
C、渗透率
D、原生孔隙度
17. 在储集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中,一般( C )增高,渗透率增大。
A、孔隙度
B、绝对孔隙度
C、有效孔隙度
D、总孔隙度
18. 有效孔隙度是油层储油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被用于计算( C )。
A、孔隙度
B、绝对孔隙度
C、地质储量
D、总孔隙度
19. 在一定条件下,流体可以在岩石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与该岩石(样)总体积的比值是( D )。
A、有效孔隙度
B、绝对孔隙度
C、相对孔隙度
D、流动孔隙度
20. 流动孔隙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流体可以在岩石中( A )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A、流动
B、渗透
C、存储
D、流经
21. 流动孔隙度是与油田开发技术有关的( A )。
A、概念
B、特点
C、方法
D、知识
22. 在相互连通的孔隙中,油气能够在其中储存,并可在其中流动,这种孔隙称为( B )孔隙。
A、连通
B、有效
C、总
D、无效
23. 岩石渗透性的好坏用( B )来表示。
A、孔隙度
B、渗透率
C、岩石孔隙发育程度
D、含油饱和度
24. 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函数关系是有效孔隙度越大,则( A )。
A、绝对渗透率越高
B、绝对渗透率较低
C、绝对渗透率相同
D、孔隙形状越复杂
25. 在一定压差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能叫( C )。
A、孔隙性
B、连通性
C、渗透性
D、流通性
26. 渗透率的基本单位是平方米,在石油工程中采用平方( A )。
A、微米
B、毫米
C、厘米
D、公里
27. 液体在岩石表面的铺展能力称( A )。
A、润湿性
B、铺展性
C、扩张性
D、吸附性
28. 相对渗透率是有效渗透率与( A )渗透率之比。
A、绝对
B、孔隙度
C、密度
D、总
29. 当岩石孔隙中有( A )流体流过时测得的渗透率叫绝对渗透率。
A、一相
B、两相
C、三相
D、多相
30. 当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相流体流过时测得的渗透率叫( B )。
A、相对渗透率
B、绝对渗透率
C、有效渗透率
D、渗透率
31. 岩石有效渗透率( A )绝对渗透率。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32. 在岩石孔隙中同时有两相以上的流体时,岩石孔隙允许某一相通过的渗透率,称为某相的( C )。
A、渗透率
B、绝对渗透率
C、有效渗透率
D、相对渗透率
33. 在岩石孔隙中,有( B )相以上的流体时,岩石孔隙允许某一相通过的渗透率,叫某相的有效渗透率。
A、一
B、两
C、三
D、多
34. 渗透率的单位是( A )。
A、μm2
B、Mpa·s
C、Pa
D、cm
35. 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叫( B )。
A、相对渗透性
B、相对渗透率
C、相对渗透系数
D、相对系数
36. 相对渗透率是衡量某一流体通过( A )的能力大小的直接指标。
A、岩石
B、岩层
C、油层
D、地层
37. 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C )有效渗透率。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接近于
38. 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之比是( A )。
A、相对渗透率
B、孔隙度
C、密度
D、总渗透率
39. 岩石中所含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叫( C )。
A、饱和度
B、孔隙度
C、含油饱和度
D、含油度
40. 岩石中含水体积与岩石中孔隙体积的比值称为( C )。
A、孔隙率
B、孔隙度
C、含水饱和度
D、含水率
41. 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常用( A )表示。
A、百分数
B、1/V
C、1/Mpa
D、㎝3
42. 含油饱和度是指在储油岩石的( A )孔隙体积内,原油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A、有效
B、绝对
C、相对
D、总
43. 在有效孔隙度相同的条件下,孔隙直径小的岩石比直径大的岩石( B )低。
A、渗透体积
B、渗透率
C、渗透性
D、孔隙体积
44. 有孔隙度与有渗透率之间( B )关系。
A、倍数
B、成正比例
C、成相等
D、成反比例
45. 孔隙度与渗透率是储集层岩石的两个( B ),它们之间没有严格的函数关系。
A、基本函数
B、基本属性
C、同一概念
D、外在属性
46. 孔隙度与渗透率是储集层岩石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之间( A )函数关系。
A、没有严格的
B、有严格的
C、成反比例
D、成正比例
47. 油层的广义概念是( A )内凡是含有油气的岩层都叫油(气)层。
A、储集层
B、岩浆岩
C、变质岩
D、碳酸盐岩
48. 在地质上把油层划分为单油层、隔层、夹层、( C )、油砂体等。
A、层段
B、层系
C、油层组
D、断层
49. 油层分布状况、油层性质基本相同,并在一套相似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油层组合是( C )。
A、单油层
B、隔层
C、油层组
D、夹层
50. 油层是指( D )内含有油气的岩层。
A、单油层
B、隔层
C、油层组
D、储集层
51. 当岩石受力发生断裂后,断裂面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 A )。
A、断层
B、断裂
C、裂缝
D、褶皱
52. 断层的几何要素是:( B )、断层线、断盘和断距。
A、断裂面
B、断层面
C、层面
D、油水界面
53. 断层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 D )。
A、竖面
B、交叉面
C、斜面
D、曲面
54. 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 C )。
A、背斜皱曲
B、向斜皱曲
C、平移断层
D、裂缝断层
55. 研究有效厚度的基础资料有岩心资料、试油资料和( A )资料。
A、地球物理测井
B、地震
C、射孔
D、钻井
56. 有效厚度是指在现有开采工艺技术条件下能够开采出具有工业价值的原油的( B )。
A、整体厚度
B、油层厚度
C、隔层厚度
D、夹层厚度
57. 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叫( D )。
A、采油指数
B、采液指数
C、压缩系数
D、地层系数
58. 油层厚度( A )有效厚度。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包含
59. 油田开发方案应说明( A )、开发方式及相应的措施。
A、驱动方式
B、打井
C、投产
D、注水
60. 油田开发设计和投产是( B )的内容概括。
A、开发原则
B、开发方案
C、开采方式
D、开发层系
61. 油田开发方案中必须对( D )作出明确规定。
A、储量计算
B、油井试采
C、井网试验
D、开采方式
62. 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时,必须以( A )为基础。
A、油藏研究
B、开发原则
C、注采系统
D、储量计算
63. 油田开发原则就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时,依据国家和企业对石油的需求,针对油田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 D )。
A、采油速度和稳产期限
B、采油工艺技术和增注措施
C、开采方式和注水方式
D、开采政策和界限
64. 规定采油速度和( D )是油田开发原则中的重要内容。
A、开采方式
B、开发层系
C、布井原则
D、稳产期限
65. 确定合理的开发( B )是油田开发原则的具体规定内容。
A、试验
B、步骤
C、试采
D、钻探
66. 开发方式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油藏的天然能量进行开采,另一类是采取( A )油层能量进行开发。
A、人工补充
B、自然驱动
C、天然补充
D、自然补充
67. 油田开发的第一步程序是要在见油的构造带上布置探井,迅速控制含油( C )。
A、构造
B、储层
C、面积
D、储量
68. 在油田开发程序中,要在已控制含油面积内打资料井,了解( A )的特点。
A、油层
B、油藏
C、油田
D、岩层
69. 分区分层试油,求得油层( D )参数,是油田开发程序中的重要环节。
A、开发
B、物性
C、储量
D、产能
70. 在可靠、稳定的油层上钻一套基础井,取得全部资料后,对全部油层的( C )进行对比研究,是开发程序的重要内容之一。
A、产能
B、储量
C、油砂体
D、物性
71. 在油田开发中,同一套开发层系用( C )进行开发。
A、不同井网
B、两套井网
C、同一井网
D、各种井网
72. 把油田内性质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一套井网进行开发称为( B )。
A、开发方式
B、开发层系
C、开发原则
D、注水方式
73. 油气藏中一套完整的注采系统称为( B )。
A、开发原则
B、开发层系
C、开发井网
D、井网
74. 划分开发层系主要是解决多油层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发中的( A )矛盾。
A、层间
B、平面
C、层内
D、砂体
75. 在同一套开发层系内,上下必须具有良好的( A )。
A、隔层
B、油层
C、砂层
D、储层
76. 根据开发层系划分原则,在同一开发层系内的各个油层,其构造形态、油水分布、( D )和原油性质应接近一致。
A、地层温度
B、相对密度
C、地质储量
D、压力系统
77. 对于独立的开发层系必须具有一定的( B ),保证油井具有一定生产能力。
A、采收率
B、储量
C、采油速度
D、采出程度
78. 一套开发层系内层数不宜过多,井段应比较集中,并具有较好的上、下( B )。
A、产层
B、隔层
C、储层
D、砂层
79. 油藏的驱动方式总体上可分为( B )驱动能量和人工驱动能量。
A、弹性
B、天然
C、刚性
D、溶解气
80. 二次采油中常用的驱动方式有注水、注气、混相和( C )驱动。
A、天然
B、溶解气
C、热力
D、弹性
81. 油田在初期自喷开发阶段,驱动油气的能量是( A )。
A、天然能量
B、人为补充能量
C、注水驱动
D、注气驱动
82. 刚性水驱和弹性水驱合称( D )驱动。
A、刚性压力
B、弹性压力
C、压力
D、水压
83. 油田注水具有( A )的全部特点。
A、水压驱动
B、气压驱动
C、重力驱动
D、弹性驱动
84. 水压驱动可分为弹性水压驱动和( C )驱动两种。
A、气压
B、重力
C、刚性水压
D、溶解气
85. 采用水柱压能与弹性能同时作用进行驱油的驱动方式称为( D )驱动。
A、刚性水压
B、重力
C、弹性
D、弹性水压
86.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完全依靠水柱压能驱油的驱动方式称( A )驱动。
A、刚性水压
B、弹性
C、气压
D、重力
87. 驱动类型中( A )水压驱动油藏,采收率是最高的,可能达到25%~60%。
A、刚性
B、弹性
C、溶解性
D、露头性
88. 依靠油区和含水区的弹性能驱油的方式是( C )驱动。
A、水压
B、重力
C、弹性
D、气压
89. 在( B )驱动方式下,孔隙内原油的饱和度一般不发生变化。
A、气压
B、弹性
C、重力
D、溶解气
90. 油田投入开发后,井底压力( C ),地层与井底之间形成压差,岩石中的流体发生弹性膨胀,释放弹性能驱使流体流向井底。
A、上升
B、不变
C、降低
D、上升或降低
91. 油藏投入开发时,靠水、油和地层本身的弹性膨胀将油藏中的油挤出来,没有高压水源源不断的推进,这种油藏叫( B )驱动油藏。
A、溶解气
B、弹性水压
C、刚性水压
D、水压
92. 依靠油层中气顶的压缩气体的能量将原油驱向井底的驱动方式称( B )驱动。
A、溶解气
B、气压
C、重力
D、弹性
93. 在气压驱动的油田中,井底和近井地带的地层压力( B )饱和压力。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94. 依靠溶解气的弹性膨胀能将石油驱向井底的驱动方式称( D )驱动。
A、气压
B、弹性
C、弹性水压
D、溶解气
95. 溶解气弹性能量的大小与气体的( A )有关。
A、成分
B、储量
C、湿度
D、密度
96. 溶解气的( B )在开发的某一阶段内,会起主要作用。
A、重力驱动能
B、弹性膨胀能
C、水柱压能
D、天然驱动能
97. 溶解气驱动一般用于( A )采油中。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后期
98. 为取得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所需要的资料而钻的取心井叫( C )。
A、注水井
B、生产井
C、资料井
D、调整井
99. 用来采油的井叫( B )。
A、注水井
B、生产井
C、资料井
D、调整井
100. 用来向油层内注水的井叫( A )。
A、注水井
B、生产井
C、资料井
D、调整井
101. 为挽回死油区的储量损失,改善断层遮挡地区注水开发效果,以及调整横向上和纵向上采油效果差别严重地段开发效果所钻的井叫( D )。
A、注水井
B、生产井
C、资料井
D、调整井
102. 我国油田目前主要采用( A )开发方式进行开发。
A、注水
B、天然能量
C、注聚合物
D、注热油
103. 开发方式就是指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依靠什么( D )来驱动石油。
A、井网
B、方法
C、技术
D、能量
104. 开发方式主要取决于油田的地质条件和对( C )的要求。
A、采收率
B、配产
C、采油速度
D、驱动方式
105. 油田的开发方式实质上是指油田开发时采用的注水方式、层系划分、( A )和开采方式。
A、井网部署
B、设备配置
C、员工配置
D、产量指标
106. 开发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是油田( B )的中心环节。
A、建设
B、开发
C、稳产
D、发展
107. 油田开发方案中有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 A )等内容。
A、地面建设工程
B、供配电系统
C、集输流程
D、队伍配置
108. 油田开发方案选择要保证经济有效的增加储量( B )程度。
A、评价
B、动用
C、计算
D、开采
109. 开发方案要保证国家对油田( A )的要求。
A、采油量
B、开发水平
C、发展水平
D、经济效益
110. 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时大体要做资料收集、整理及分析和调整井网布置及( C )测算对比两方面的工作。
A、产量
B、注水
C、指标
D、产能
111. 方案调整资料收集主要有油水井( D )井口生产参数和油水井井史等。
A、每班
B、每年
C、每月
D、每天
112. 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前,要依据收集的资料,绘制有关的图件和( C )。
A、井位图
B、油砂体图
C、关系曲线
D、统计表
113. 油田开发过程的调整是建立在油田( A )分析基础上的。
A、动态
B、静态
C、阶段
D、整体
114. 油田配产配注方案在不同阶段,由于开采特点不同,主要问题不同,采取的( A )也有所不同。
A、措施
B、原则
C、方法
D、内容
115. 在压力恢复阶段,针对产能过低的油井,应编制选择压力已经恢复的油层,进行( C ),提高生产能力的方案。
A、配产
B、加强注水
C、压裂
D、调整
116. 分层注水过程中对吸水量过高的主力油层,要及时编制控制( A )保证油井稳产的方案。
A、注水速度
B、注水压力
C、注水量
D、采油速度
117. 油井进行分层压裂、酸化、堵水措施时,应及时编制调整注水井( D )注水量方案。
A、日
B、月
C、全井
D、分层
118. 配产配注是根据( D )、减缓含水率上升等开发原则,确定其合理产量和注水量。
A、地层压力
B、开发指标
C、采油速度
D、注采平衡
119. 配产配注应根据注采平衡、( B )上升等开发原则。
A、地层压力
B、减缓含水率
C、产液量
D、注水量
120. 配产配注方案的最终落脚点是( C )和小层。
A、井组
B、区块
C、单井
D、油层
121. 配产配注就是( D )合理的产量和注水量。
A、评价
B、执行
C、检测
D、确定
122. 累积采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的百分数叫( B )。
A、采油速度
B、采出程度
C、采收率
D、采收比
123. 采油速度的定义是年产油量与( B )储量之比。
A、可采
B、地质
C、动用
D、剩余
124. 注水压差是指注水井( D )与注水井静压之差。
A、套压
B、油压
C、泵压
D、流压
125. 注水井注水时,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差值叫( A )。
A、注水压差
B、注水压力
C、吸水指数
D、注采比
126. 注水井在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叫( A )。
A、吸水指数
B、注水强度
C、注水系数
D、比注水指数
127. 注水井吸水指数是单位注水压差下的( A )。
A、总注水量
B、日注水量
C、月注水量
D、累积注水量
128. 累积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累积采出物(油、气、水)所占的地下体积之差叫( C )。
A、地下亏空
B、累计亏空
C、累计亏空体积
D、地下亏空量
129. 某油井测得静压为38MPa,正常生产时测得井底流压为32MPa,日产液量100m3,其中油量90m3,则该井的采液指数是( D )m3/(d·MPa)。
A、2.63
B、3.13
C、15.0
D、16.67
130. 某油田1997年累积产油400×104m3,累积产水500×104m3,则该油田年综合含水为( C )。
A、80%
B、44.44%
C、55.56%
D、20%
131. 某油田地质储量6×104m3,2006年末采出程度2.7%,综合含水58%,2007年末采出程度4.2%,综合含水65%,则该油田的含水上升率为( B )。
A、7%
B、4.67%
C、1.17%
D、1.12%
132. 某油田累积注入水10×104m3,累积产油5×104m3,累积产水量8×104m3,则注水利用率为( C )。
A、80%
B、50%
C、20%
D、30%
133. 注采平衡是指注采比为( C )。
A、0
B、0.5
C、1
D、10
134. 在油田开发管理上要做到注采平衡与( C )平衡。
A、产量
B、含水
C、压力
D、注水
135. 油田综合递减率是衡量油田一年来( A )的产量变化幅度指标。
A、措施增产后
B、不含措施增产
C、新井投产后
D、自然产能
136. 年注入水量与油层总孔隙体积之比叫( A )。
A、注入速度
B、注入程度
C、注入强度
D、注入量
137. 地下亏空表现在注采比上,注采比应( B )。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等于0
138. 油井生产能力的大小具体表现为( A )的大小。
A、采油指数
B、采液指数
C、日产油量
D、日产液量
139. 吸水能力一般用( D )来衡量。
A、注水强度
B、注水系数
C、注水波及体积
D、吸水指数
140. 通常用( B )的变化表示注入水的流动阻力。
A、流度
B、流度比
C、含水饱和度
D、注水波及系数
141. 电压一定,电流通过金属导体,其电功与( D )成反比。
A、导体截面积
B、电流
C、时间
D、电阻
142. 若导体两端的电压提高一倍,则电功率是原来的( A )倍。
A、4
B、2
C、8
D、1
143. 若通过一导体的电流增加一倍,则电功率是原来的( C )倍。
A、1
B、2
C、4
D、8
144. 1度电=1kW·h=( A )。
A、3.6×106J
B、3.6×105J
C、3.6×104J
D、3.6×103J
145. 3个1Ω的电阻同1个6V直流电源用导线联成电路,则消耗在3个电阻上的总电功率最大能达到( C )W。
A、6
B、12
C、108
D、109
146. 电阻器通常是指电路中使( A )相匹配或对电路进行控制的元器件。
A、负载与电源
B、电流与电压
C、电阻与电压
D、电流与电阻
147. 电阻器的规格通常是指( D )。
A、导体截面积
B、最大电流
C、储存电能量
D、功率及阻值
148. 电阻器通用的符号是( A )。
A、 B、 C、 D、
149. 电阻器的质量可以用( D )判断出来。
A、钳形电流表
B、电压表
C、试电笔
D、万用表
150. 电容是电路中常用的一种具有( A )功能的电器元件。
A、储存电能
B、交流隔断
C、直流通路
D、单向导通
151. 电容规格(技术参数)主要是指( C )。
A、导体截面积
B、最大电流
C、电容量
D、功率及阻值
152. 电容通用的符号是( C )。
153. 大功率负载电路中应用的三相电容,主要用于( A )、补偿作用。
A、储存电能
B、交流隔断
C、直流通路
D、单向导通
154. 电感线圈主要是利用通电线圈产生的( B )与其他元件相互配合使用的电器元件。
A、电源感应
B、磁场感应
C、电压
D、电阻
155. 电感线圈的技术参数通常是指( C )。
A、感应面积
B、最大电流值
C、电流互感比
D、功率及阻值
156. 电感线圈通用的符号是( D )。
157. 电感线圈通常有( C )接头与电路相连。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158. 变压器技术参数中( A )是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能够提供的最大容量。
A、额定容量
B、相数
C、额定频率
D、额定电阻
159. 某单相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10,则输入与输出的( C )不变。
A、电流
B、电压
C、频率
D、相位
160. 某变压器铭牌型号为SJL-560/10,其中,560表示( C )。
A、输入电压
B、输出电压
C、额定容量
D、额定电流
161. 某单相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10,则输入与输出的( C )基本不变。
A、电流
B、电压
C、电功率
D、阻抗
162. 电工常用的必备绝缘保护用具有绝缘手套和( C )。
A、电工钳
B、验电器
C、绝缘棒
D、熔断器
163. 用于1000V以下的电力系统的基本安全用具有绝缘杆、绝缘夹钳、( A )、电工测量钳、带绝缘手柄的钳式工具和电压指示器等。
A、钢丝钳
B、绝缘手套
C、防护眼镜
D、压接钳
164. 高压绝缘棒主要用来闭合或( D )。
A、换电灯
B、换电动机
C、换大理石熔断器
D、断开高压隔离开关
165. 较短的由高绝缘(大理石)制成的绝缘棒,主要用于拉( D )隔离闸刀。
A、线路
B、电压
C、低压
D、高压
166. 电流表是用来测量( B )的。
A、电机电流
B、电路电流
C、电路电阻
D、电灯电流
167. 电流表分为直流电流表和( B )电流表。
A、大功率
B、交流
C、高压
D、低压
168. 钳形电流表是根据( D )互感器的原理制成的。
A、电路
B、电压
C、电阻
D、电流
169. 直流电流表和交流电流表的接线方法都是与被测( B )串联。
A、电压
B、电路
C、电阻
D、功率
170. MF2型灭火器技术参数有质量、压力、有效喷射时间、( A )、灭火级别、电绝缘性等。
A、有效距离
B、泡沫面积
C、有效高度
D、灭火强度
171. MF2型灭火器有效喷射时间为( B )s。
A、6
B、≥8
C、≥10
D、≥12
172. MF2型灭火器质量为( A )㎏。
A、2.0±0.04
B、4.0±0.04
C、6.0±0.04
D、8.0±0.04
173. MF2型灭火器有效距离( B )m。
A、1.5
B、≥2.5
C、≥3.5
D、≥5.5
174. 1211灭火器有手提式和( A )两种。
A、固定式
B、车载式
C、壁挂式
D、悬挂式
175. MFZ8型储压式干粉灭火器有效喷射时间为( D )s。
A、6
B、≥8
C、≥10
D、≥14
176. MFZ8型储压式干粉灭火器重量( D )㎏。
A、2.0±0.04
B、4.0±0.10
C、6.0±0.16
D、8.0±0.16
177. MFZ8型储压式干粉灭火器有效距离为( C )m。
A、2.5
B、≥3.5
C、≥4.5
D、≥5.5
178. MFZ8型储压式干粉灭火器的压力为( C )MPa。
A、0.5
B、1.0
C、1.5
D、2.0
179. 机械伤害分为( A )和机械设备的损坏。
A、人身的伤害
B、环境破坏
C、自然灾害
D、违规操作
180. 机械伤害是指由于( A )的作用而造成的伤害。
A、机械性外力
B、机械性内力
C、气候
D、环境条件
181. 机械事故不包括( C )。
A、手被皮带夹伤
B、轴承抱死
C、井口漏气
D、光杆断
182. 机械伤害是指由于机械性( D )的作用而造成的伤害。
A、磨损
B、操作不当
C、破坏
D、外力
183. 电流流经人体内部造成伤害或死亡叫( A )。
A、电击
B、电伤
C、触电
D、放电
184. 电气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与( B )安全两个方面。
A、防护
B、设备
C、电器
D、线路
185. 高压用电设备不能用( D )作为保护措施。
A、容电器
B、自动开关
C、断电
D、接零
186. 把电气设备某一部分通过接地装置同大地紧密连接在一起,叫( C )保护。
A、绝缘
B、屏障
C、接地
D、漏电
187. 对安装在室外的电气装置的带电体进行屏障防护时,遮栏或栅栏高度不应低于( B )m。
A、2.0
B、1.7
C、1.5
D、1.2
188. 发生触电事故后,首先应( C )。
A、做人工呼吸
B、打强心剂
C、迅速脱离电源
D、人工体外心脏按压
189. 救护者对触电者进行人工呼吸时,每( D )s吹一次。
A、1
B、10
C、20
D、5
190. 如果人在较高处触电,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 C )电源后,触电人从高处掉下来。
A、接触
B、使用
C、切断
D、合上
191. 对高压触电事故的处理应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用( D )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
A、小于
B、低于
C、接近
D、相应
192. 井身结构是由导管、( A )、技术套管、油层套管和各层套管外的水泥环组成。
A、表层套管
B、配产器
C、、配水器
D、油管
193. 抽油机井结构与注水井结构的不同点主要是( D )的不同。
A、套管
B、油管
C、套补距
D、井口装置
194. 表层套管是指井身结构中的( C )套管。
A、第一层
B、第二层
C、最里层
D、油层
195. 抽油机井结构与( D )结构的不同点主要是在于套补距的不同。
A、水平井
B、螺杆泵井
C、电泵井
D、注水井
196. 完钻井深和相应井段的钻头直径、下入套管层数、直径和深度、各套管外水泥返高、( B )等称为井身结构参数。
A、采油树
B、人工井底
C、喇叭口
D、套管距
197. 采油树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和调节油井( D )。
A、结蜡
B、温度
C、压力
D、生产
198. 采油树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悬挂( C )。
A、光杆
B、抽油杆
C、油管
D、套管
199. 采油树的连接方式有法兰连接、( B )连接和卡箍连接。
A、焊接
B、螺纹
C、捆绑
D、粘接
200. CYB-250S723型采油树的连接方式是( C )连接。
A、法兰
B、螺纹
C、卡箍
D、焊接
201. 采油树的连接方式有法兰连接、螺纹连接和( D )连接。
A、电焊
B、气焊
C、铸造
D、卡箍
202. 防喷管安装在采油树的( A )。
A、上端
B、下端
C、左端
D、右端
203. 采油树上的防喷管主要作用之一是( C )。
A、防止井喷
B、便于维修
C、便于起下工具
D、便于加药
204. 采油树防喷管只用于( B )。
A、自喷井
B、抽油机井
C、电动潜油泵井
D、螺杆泵井
205. 采油树防喷管安装在( B )阀门的上端。
A、放空
B、清蜡
C、取样
D、测试
206. 采油树上的小四通的作用之一是连接( A )。
A、生产阀门
B、回压阀门
C、油管
D、套管
207. 关于采油树上的小四通,( B )说法是错误的。
A、连接生产阀门
B、连接回压阀门
C、连接测试阀门
D、连接总阀门
208. 连接( C )阀门、总阀门以及左右生产阀门的是采油树小四通。
A、热洗
B、取样
C、测试
D、放空
209. 采油树小四通的作用是( C )测试阀门、总阀门及左右生产阀门。
A、控制
B、调节
C、连接
D、汇集
210. 采油树大四通的主要作用是连接( D )阀门。
A、生产
B、回压
C、总
D、左右套管
211. 采油树的大四通不与( C )连接。
A、左套管阀门
B、右套管阀门
C、测试阀门
D、套管短接法兰盘
212. 采油树大四通是油管、套管汇集( C )的主要部件。
A、输油
B、加压
C、分流
D、控制
213. 采油树大四通的外部压力是套管压力,内部压力是( C )压力。
A、流动
B、地层
C、油管
D、回压
214. 自喷采油时,原油从油层流到计量站,一般要经过( C )种流动过程。
A、2
B、3
C、4
D、5
215. 自喷生产时,原油沿井筒的流动称为( A )。
A、垂直管流
B、渗流
C、段塞流
D、雾流
216. 自喷采油时,井筒中的原油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井筒压力( B )。
A、不断升高
B、不断降低
C、保持不变
D、经常波动
217. 自喷采油的动力来源于( C )。
A、渗滤阻力
B、饱和压力
C、油层压力
D、油层气
218. 自喷采油时,井筒的原油在( D )的推举下沿井筒向上运动。
A、油流上升力
B、天然气膨胀力
C、油层压力
D、剩余油层压力
219. 自喷采油,原油通过油嘴时能量将会( D )。
A、消失
B、增大
C、不变
D、减小
220. 自喷采油,原油在井筒中流动时,主要是克服( D )和原油与井筒管壁的摩擦阻力。
A、渗滤阻力
B、粘度阻力
C、滑脱损失
D、液柱重力
221. 自喷井采油就是把( D )的油通过自然能量采出到地面。
A、套管
B、油管
C、配产器
D、油层
222. 自喷采油是指依靠油层压力将石油举升到地面,并利用井口( D )压力输送到计量站、集油站。
A、回压
B、套管
C、油管
D、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