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绪论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学(绪论)

中医护理学(绪论)

这一时期护理学基本形成
的另一标志,是护理和治疗病
人不再求助于巫术占卜,而是 通过客观检查和观察来判断疾 病的吉凶。
第一节 简史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 著作《黄帝内经》
三、理论体系确立时期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新 兴封建制度建立,思想文化 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
《黄帝内经》的“顺四 时而适寒暑”理论,指出了 四时养生起居的规律,也是 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
发展新 趋势时

第一节 简史
一、萌芽时期
约距170万年前,我们的 祖先为了生活和生存,在与 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了 不少护理知识。
用兽皮和树皮作衣 可避寒防邪等护理。
第一节 简史
二、护理学基本形成时期
夏、商、周至春秋时期
《周礼》记载四季发病: “春时有病首疾,夏时有痒疥疾, 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上气”。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
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二、辨证施护
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二、辨证施护
“同病异护”
• 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 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 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异病同护”
• 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 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
五、高潮时期
随着医学的分科, 护理学也向纵深发展, 主要体现在分科护理方 面: 内科:内科辨证施护 在宋元两代发展尤为突 出; 外科:宋元时间由于 战争频发,外伤科护理 发展尤为迅速; 妇儿科:妇产科护理 到宋代已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
第一节 简史
六、发展新趋势时期
“东方药物巨典” 《本草纲目》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以阴阳五行为认识论、方法论; 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 脏腑经络生理 病理为辩证基础; 正邪论为病因病机认知; 辩证施护为护理核心。
(2) 护理方法

通过四诊——评估、 诊断——护理计划、 措施——评价
(3)护理技能

有针灸、推拿、刮痧、 拔罐、薰洗、热熨等; 病后调摄康复, 养生保健, 护理管理、 健康教育、 护理科研等
3、中医护理对象

患者、 健康人群
中医护理强调 “三分治,七分养”, “防重于治”的原则。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学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整体观念 二是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体五脏六腑之 间的完整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 的统一和谐,运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整体 护理
一、整体观念

把人与自然、社会看成一个有机整体。 并作为护理疾病的重要指导思想,贯穿 于整体护理的各个方面。
一、 中医护理学的整体观念

(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二)人和自然界的统一 (三)中医整体护理
(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2、在生理上以五脏为中心 3、在病理上互相影响


根据辩证护理评估结果,施以相应护理。 即运用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综合分 析 概括判断疾病为某种性质的“证”后, 据证评估,施以相应护理。
二、病和护理患者的 基本方法, 辨证和施护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类同于护理程序。 辨证施护要掌握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人体由脏腑、组织、 器官组成的通过经 络的作用使脏腑与 脏腑,脏腑与各组 织噐官之间发生生 理上的联系成为不 可分割的有内在联 系的有机整体

《中医护理学》绪论

《中医护理学》绪论
明清时期,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疡医》有专门一节论“将护”。陈实功所著 《外科正宗·痈疽门》中“调理须知”“杂忌须知”两篇,实为外科护理的专篇,详细论 述了疮疡的护理原则。
明清时期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温病学。明代吴又可在其所著《温疫论》中,阐 述了温病的护理经验。清代钱襄所著《侍疾要语》是早期关于中医护理的专著。
感谢观看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详细介绍了中医护理的原则以及各种疾病的护理 与食疗等内容。
南宋医学家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是一部妇科专著,对妇人妊娠及产后护理一一进行了 论述,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妇产科护理学的内容。
宋金元时期,补脾派的李东垣在《脾胃论》一书中论述了许多有关护理的内容,如 “假令病饮酒或过食寒,或过食热皆可以增病”。养阴派的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 出了老年人的保健护理及疾病中的饮食调护原则,如要“日节饮食”,宜食“谷、菽、菜、 果”等“自然冲和之味”的食物,不宜多食、偏食厚味的食物。
周代宫廷医生中已经有食医(即营养学医师)、疾医(即内 科医师)、疡医(即外伤科医师)、兽医之分,且建立了一套医 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并开始进行灭鼠、除虫、改善环境卫生 等防病调护活动。
战国至三国时期,在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天人合 一的系统整体观,对以往的医学实践经验和医疗成就进行了认真 系统的总结,初步建立了中医理论体系。
当体表发生创伤时,人们常用泥土、草茎、 树叶等涂敷伤口,以止血止痛,久而久之,人 们逐渐掌握了一些适合于敷治外伤的药物。这 些形成了早期药物外治法护理的萌芽。
二、夏商周至三国时期——中医护理初步形成
夏、商时代,人们已开始注意个人卫生,有了洗脸、洗手、 洗脚、淋浴的习惯。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疾病和医药卫生知识 的记载。

绪论-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础

绪论-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础
绪论-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 础
目录
• 中医护理学概述 • 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础 • 中医护理学的方法论 • 中医护理学的实践与应用 • 中医护理学的挑战与展望
01
中医护理学概述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1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医理 论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护 理理论和技术。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注重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的整体联系,通过调理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状 况,达到全面护理的效果。
中医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1
中医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 势,通过中医理论和技能,对慢性病患 者进行全面的调理和管理,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2
中医护理注重慢性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 ,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运动、心理等 方面,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 的自我管理能力。
VS
预防观的实施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健 康教育能力和健康管理意识,能够向 病人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03
中医护理学的方法论
望闻问切四诊法
闻诊
通过听病人的声音、气味等来判 断病情。
切诊
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皮肤等来 判断病情。
01
02
望诊
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排 泄物等来判断病情。
3
中医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强调个体化的 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达到最佳的护理 效果。
中医护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康复医学中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中 医理论和技能,促进患者的
康复和提高康复效果。
中医护理注重康复过程中的 全面调理,包括患者的心理 、生理和社会状况等方面,

中医护理学-绪论

中医护理学-绪论
“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 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
礼不娶同姓
(二)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黄帝内经》与中医护理学基础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
部医学古籍,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该书的基本观点主要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 正斗争观,重视预防,包括饮食起居调理、心理 养生护理、部分疾病护理、用药护理及部分护理 技术等。
河北省中医院以擅长中医治疗胃肠科、骨伤科 伤病在华北地区远近闻名,全院143名护士入 院工作时都必须接受严格的中医基础培训,在 学过西医护理之外,还要学习中医的方剂、中 药知识,特别是要掌握中医护理技术。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人与自然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
3.后汉名医华佗与中医护理 后汉杰出的医师华佗,以发明麻醉术而闻明于
世。他首创剖腹术,有完整的手术及护理方法, 但可惜未能流传于世。在施行其他手术过程中指 导弟子或家属做了大量的护理工作;在养生健身 方面,他认为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消化,疏通气血, 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他倡导的“五禽戏”,在 古代导引方法的基础上模仿虎、鹿、猿、熊、鸟 五种动物的姿态动作,把医疗、护理、体育三位 一体,从而创立了世界最早的外科护理及康复护 理。
(3)发展中药用药法,确立了辨证施护原则,为 后世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金匮要 略》中指出治疗肠痈的患者要求服用大黄牡丹汤 时宜顿服(即将中药一次性较快服完);《伤寒 论》中桂枝汤的用法从煎煮、服药方法、服药后 注意事项、观察服药后的反应、服药后的处理方 法及饮食宜忌均有详细的记载。如服药后应“…… 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并应“温覆令一 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等等,还指出 服桂枝汤治疗期间,“禁生冷、粘滑、肉面、五 辛、酒酪、臭恶等物”。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1章绪论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1章绪论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述评
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护理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在国家扶持中医药事业政策的支持下,中医护理走向蓬勃发展,在教育、临床、科研、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呈现出了积极、快速发展的态势。在教育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中医护理教育体系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研究生、本科、专科、业余、函授、短期培训等各种层次的中医护理教育大量涌现,为中医护理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在临床方面,中医护理技术不断普及,专科专病护理逐步规范,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及科研水平明显提升,中医护理特色优势逐步凸显。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由于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及人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对待疾病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就成为中医护理学上的重要原则。因此,在对患者做护理诊断和决定护理方案时,必须注意分析和考虑外在环境与人体情况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局部病变与全身情况的有机联系,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临床护理。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述评
中医护理学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也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成熟等各个阶段。纵观历代中医文献,许多医家和医著都对推动中医护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医家和医著如下:《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引膳正要》《外科正宗》《傅青主女科》《侍疾要语》…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述评
中医学是经历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统医学,在历史上,它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自古医护不分,护理的职责一般由医者及家属分担。“三分治,七分养”养即护理,中医学历来重视护理的重要作用,因此,大量的中医文献中,散见“将护”“养护”“调理”“调摄”“侍疾”等关于护理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中医药优势的认识不断加深,因此,中医护理突破了这种医护一体的模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绪论教案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绪论教案

以提问的方式让 学生讨论: 何为中医护理 学?生活中什么 属于中医护理范 畴?使得学生知 道中医护理的范 畴,并且引入本门 课程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中医护理学的开展简史 〔一〕春秋战国时期
用图片来展示中 医护理技术包括
1、原始社会时期是早起生活护理的萌始,那时候的人们会用树叶、兽皮 什么,加强学生的
课后记〔包括教学目标的测评,教学反响及矫正等〕详见单元续页后
绪论
导入新课:
一、介绍中医学
中医学简单地说就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及实及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
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课堂引入:以提问
1949 年之前,汉医指的就是中医。而在民国时期,我们又可称为国医。 的方式让学生讨
腊医学等〕,但是由于指导思想方面存在根本缺陷,阻碍了它本身的进一步 使学生对中医的
完善和提高,所以逐渐消亡并被现代医学所代替。而今年来兴起了一股“中 有一定的认识,产
医热〞。为什么中医会不同于其他传统医学流传至今呢?我们可以认为有 2 生兴趣。
个原因:
1、丰富的临床经历
中医学至今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而逐渐形成和开展
3、难经 先秦、秦汉时期,实际上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期。这一时期,“中医 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使中国一跃成为当时东方医学的中心〔当时西方的 医学中心是古希腊医学〕。“中医四大经典〞成功地构筑起了中医学独特的理 论体系,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根本确立。所谓“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刚 刚介绍的黄帝内经,现在给大家介绍另一部难经。 (1)成书:在内经之后,成书于汉代以前,这本书又称为黄帝八十一难经, 因为这本书主要答复了 81 个医学问题,所以叫做八十一难。
它伪托黄帝及其臣子歧伯等的问答方式,一问一答,系统地阐述了人体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绪论PPT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绪论PPT

医德高尚
《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专论医德。
“若有疾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 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 普同一等……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 此则是含灵巨贼”
妇产科 护理
怀孕养胎 分娩 产褥期护理
婴幼儿 护理
初生婴儿沐浴、母乳喂养、添加辅食
老年护 “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 理养生 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周礼》)
重视情志护理:
“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情, 过则有伤。”(《周礼》)
传染病预防:
“四时皆有疠疫,春时有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 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 “春行秋令,则民大疫,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
——(《周礼》)
★(三)战国-东汉时期
1、《黄帝内经》
饮食护理 生活起居 心理护理 病情观察 音乐疗法 中医护理技术
饮食方面:
• 脏腑病证饮食禁忌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 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生活起居方面——天人合一学说
(1)顺应四时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 闭,气涩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为气”。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
[D]. 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 [4] 黄文珍.宫音治疗对早产儿早期生长影响的临床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
学,2011
2、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护理理论 • 辨证施护
药物护理
护理技术
• 《桂枝汤》
• 熏洗法 • 药物灌肠法
急救护理 • 自缢
桂枝汤:
•煎药时“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 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药后应“……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服桂枝汤治疗期间,“禁生冷、粘滑、肉面、 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中医护理学—绪论(精)

中医护理学—绪论(精)

伤寒杂病论 华佗 张仲景
五禽戏

首创猪胆汁灌肠法
隋唐五代、魏晋南北时期

孙思邈《千金方》
首创细葱管导尿法


王叔和《脉经》 皇甫谧《甲乙经》
宋金元时期

李东恒《脾胃论》——补土派
朱丹溪《本草衍义》——滋阴派 张从正《儒门事亲》——攻下派


明清时期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杰出 贡献
消毒隔离 预防接种 饮食卫生
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萌芽时期 夏春秋 战国东汉末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宋金元时期 时期
明清时期
近代独立
萌芽时期(原始社会)
夏春秋时期



(一)个人和环境卫生的改善 (二)饮食卫生 (三)心理卫生 (四)预防思想 (五)其他:按摩、隔离、用酒
战国东汉末年

黄帝内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 辩证施护的理论与措施
中医护理学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及独特的 传统护理技术,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医 疗等措施,对老、弱、幼、残者施以辩证护 理,以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中医药学及特点
中医药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防治 等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 体 (2)人与环境相统一 1)自然2)社会



2.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症:症状,是指病人自觉感到的 异常变化及医者通过四诊等诊察 手段获得的形体上的异常体征, 如发热、恶寒等。 病: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 与规律的概括。如感冒。 证: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 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 患者体质,发病的气候、季节, 地理环境等不同,表现出证候也 不一样,治疗方法也就不同。 异病同治是指几种不同的疾病, 在发展过程中可出现具有同一性 质的证候,则采用同一种方法治 疗。

第一章中医护理学绪论

第一章中医护理学绪论

• 异病同护 • 就时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 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 • 比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 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升提中气的护理方法。如用黄芪 、党参免炖母鸡,苡仁粥、茯苓粥等益气健脾之品;注意 休息,避中益气;保持会阴部清洁,用五倍子、白矾煎水 熏洗以促使回纳等。疲劳,以培育中气;采用针刺百会、 关元、长强 症—— 个别、孤立的表象

症状 体征
内在联系的组合
• 辨证着眼于证的分辨,如见一初起发热、恶寒、头身痛、脉 浮的病人,初步印象为感冒(病)。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 反应性不同,又常表现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只 有把感冒病所表现的“证”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辨别清楚, 才能确定施护的方法。如属风寒感冒,根据“寒者热之”的 护理原则,应采用避风寒保暖,室温宜偏高。饮食上可给豆 豉汤、生姜红糖水等辛温解表之护法;若属风热感冒,根据 “热者寒之”的护则,应采用室温宜低而温度偏高,使病人 感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饮食宜给绿豆汤 、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
中医护理
主讲:李创南
第一章 绪论
一、中医护理学的定义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研究和探讨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的一门学 科,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 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护理特点,又汲取了现代 护 理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技术、 新 进展。
• 是临床护理中最常用,最具普遍性的基 本 理论与技术 • 中医护理学起到了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辨 证施护之间的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人与社会的和谐性
•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 社会环境对疾病防治的关系
二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学绪论

中医护理学绪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 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 纪末3世纪初。该书编成后不久,晋王叔和析为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经北宋校正医书 局校刊,历代刻印数10次而流传至今,对中医学 治疗急慢性传染病、流行病以及内科杂病等理论 和技术的发展,曾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几 千来中医学发展过程中,《伤寒杂病论》一直指 导着医家的临床实践,受到了极高的崇奉。
郑剑萍
教学内容
一、熟悉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二、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三、中医护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四、中医护理学的学习办法
中医护理概念: 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施以独特的中医 临床操作技术与护理,与医疗共同担负着 对患者及老、弱、幼、残进行全身心照顾 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中医护理学形成
(2)昼夜晨昏的变化过程对人体的 影响:
白昼为阳,夜晚为阴,人体也是早 晨阳气初生,中午阳气隆盛,到了 夜晚则阳气内敛,便于人体休息, 恢复精力。许多疾病的发病时间及 引起死亡的时间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3)地域的差异对人们的生活习惯 和身体状况的影响:
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 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因 此每个地区也各有其特有的地方病。 甚至不同地区人们的平均寿命也有 很大的差别。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认识和分析疾病的病理状况时, 中医学也是首先从整体出发,将 重点放在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病 理变化上,并把局部病理变化与 整体病理反应统一起来。一般来 说,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 往往与全身的脏腑、气血、阴阳 的盛衰有关。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治疗局 部病变时,也必须从整体出发,采 取适当的措施。 如,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 所以可用清心热泻小肠火的方法治 疗口舌糜烂。

第一章中医护理学绪论

第一章中医护理学绪论

第一章中医护理学绪论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中医的护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中医护理学绪论是中医护理学的入门部分,旨在为学生介绍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重要性。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是指中医在护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相比于西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更注重对人体整体的观察和护理,它强调“治未病”的理念,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以及“调整阴阳平衡、疏利气血”的护理方法。

中医护理学强调个体化的护理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和环境来进行护理,在调整护理措施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中医护理学的论述。

在中国古代,中医护理学与中药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并得到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中医护理学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中医护理学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护理方法。

中医强调“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其次,中医护理学注重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强调在疾病未发生或进一步发展之前进行干预,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此外,中医护理学重视促进人体自我调节和自我疗愈的能力,通过中医的护理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提高抗病能力。

总之,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弥补了西医护理学的不足,提供了更加个体化和综合化的护理方法。

中医护理学在改善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医护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 绪论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  绪论

龚庆宣的《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目录页
金元四大家
以刘完素为代表的“寒凉派”
以张子和为代表的“攻下派”
以李东垣为代表的“补土派”
以朱丹溪为代表的“滋阴派”
第一章 绪 论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中医护理技术
中医临床病证护理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目录页
中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医、药、护不分状态,历代医家必综合医、药、
护三者的知识、经验于一身。在中医临床,护理职责一般是由医者、医者的助手或由医
者指导患者家属分担,呈现出医中有护、医护合一的特征。
第一章 绪 论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中篇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下篇
常见病症中医护理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三章 藏象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五章 诊法 第六章 辩证 第七章 养生保健与护理总则
第发展概况,熟悉中医护理发展历史中重要 的医家、代表著作及学术思想。 2.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3.了解中医护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治疗期间注意“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目录页
《伤寒杂病论》最有影响的临床医学巨著 记载了各种护治一体的疗法,如治百合病的洗身法,治狐惑病的熏洗法、烟熏法; 治咽痛的含咽法;以及坐浴法、外掺法、灌耳法、吹鼻法等外用药护理。 提出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的护理,也是辨证施护的重要内容。 饮食护理上已有专篇论述,指出饮食应辨证:“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

中医护理学 绪论

中医护理学 绪论

• 清朝开办了“京师同文馆”——近代最早的医学院 • 丁甘仁在上海开办中医院,一边医疗,一边从事临床教学 • 秦伯未创办了中医疗养院,设病床百余张,供中医学生临
床实习 • 李平书创办了神州医院和上海医院为兴建了粹华制药厂,
9、护理技术操作
《 孙氏首创了细葱管导尿法。
千 金
这一方法比1860年法国人发明的 橡胶管导尿术要早1200多年。
方 》
此外他还发明了蜡疗和热熨法。
三、宋金元时期(960-1368年)
这一时期国家重视医药事业,宋政府有翰林医官院,御 药院,尚药局等机构,金元政府有太医院等。宋政府还把医 学校作为一个独立机构纳入国家官学系统。
•滋阴降火护理法则的建立
著名医家朱丹溪创立了滋阴学说,在护理上 独俱一格,在《格致余论》中专辟 “饮食箴” 、“色欲箴”、“茹淡箴”、“养老论”、“ 房中补益论”等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保健护理要 求。
• 重视营养学发展食疗养生护理
《饮膳正要》是这一时期营养学的代表著作,提出了养 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及各种珍奇食品 的食谱:补下元,理腰膝,温中顺气用苦豆汤、治腰背疼 痛,骨髓虚损,身重气乏用生地黄鸡;治脾胃虚弱,泄痢 久不瘥者用鲫鱼羹。

小儿要经常洗澡,但“勿以杂水浴之。”应
方 “冷热调和” 》 对小儿喂养方面:“若不嗜食,勿强与之,强与之
不消,复生疾病。”“凡乳儿不欲太饱,饱则呕吐”
3、养生护理
《 孙氏高度重视养生之道和食疗,如 千 在饮食和药物选择上,强调“须先洞 金 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 方 不愈,然后命药” 》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二、隋唐五代时期
肠吻合术后护理:“当作研米粥饮之,二
《 十余日,稍作强糜食之,百日后乃可进饭耳

中医护理学:绪论

中医护理学:绪论

和泄泻
反映了辨证施护的精神实质
本次课重点
• 四大经典著作,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
自 然 环 境

五脏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
社 会 环 境
作业题
• 什么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 •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什么? • 请说出金元四大家和温病四大家的姓名、医学思想或代表 作。
二是季节、气候对人体发病、治疗有影响,并可指导养生。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 冬季多寒病。故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法于四 时”,“四气调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 三是昼夜晨昏影响疾病过程,如旦慧、昼安、夕加、夜 甚; 四是地理环境、居住条件对人体生理和发病有影响。如 东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易病湿热;西北多燥寒, 人体腠理多致密,易病燥寒。因此,治病与护理应因时 因地制宜。
贯串并叠合起来,便是疾病的全过程。 • 症是孤立的表现,病的全本质。
辨证施护的概念
• 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与体征,
通过分析、综合,辨清其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和邪正 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证候。 • 施护: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
发展简史
• 6、宋代: (1)整理医籍,代表作有《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和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宋慈著《洗冤录》——我国最早法医学专著。
发展简史
7、金元四大家: “寒凉派”刘完素(河间):火热论 “攻下派”张子和(从正):汗吐下三法 “补脾派”李东垣(杲) “滋阴派”朱丹溪(震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发展简史
• 4、两汉时期: • (3)汉代名医华佗——首创全身麻醉手术(麻沸散)和体 疗(五禽戏)。 • 最早发现了夹脊穴,人称『华佗夹脊穴』 • (4)三国名医董奉——医德高尚,“杏林春暖”典故由董 奉的高尚医德而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v 《本草纲目》 § 明—李时珍,全书52卷,约190万字, 收药1892种,绘图1100多幅,附方 11096首,并将药物进行了科学分类。 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中国古代 百科全书”。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v 《医林改错》 § 清—王清任,重视解剖,提出了“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观 点,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及瘀血病证的治疗方法,创立了多 首治疗瘀血病证的有效方剂。
朱震亨(朱丹溪) • 观点: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 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 • 派别:“滋阴派”。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v 明清时期 § 温病学派 • 对外感温热病的病因、病机、证治规律进行系统阐发的医学 流派。 • 提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气间别有 一种异气所感”。提出了传染病的传染途径是“有天受,有 传染”。 •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为核心的温热病辨证论治法则。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v 宋金元时期 § 金元四大家 • 刘完素(刘河间)——寒凉派 • 张从正(张子和)——攻下派 • 李 杲(李东垣)——补土派
• 朱震亨(朱丹溪)——滋阴派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刘完素(刘河间) • 观点:重视“火热”致病; • 治病:擅长用寒凉药物以清泄火热; • 派别:“寒凉派”。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张从正(张子和) • 观点:认为“病由邪生”; • 治病:攻邪为要,用汗、下、吐三法攻逐邪实; • 派别:“攻下派”。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李杲(李东垣) • 观点: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 治疗:以补益脾胃为主; • 派别:“补土派”。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五、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基本特点
v 整体观念 §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人体与外界环境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 观念。 v 辨证论治(辨证施护) § 是中医学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对疾病 进行研究和处理的一种独特方法。
五、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基本特点
v 整体观念 §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一体观 • 肝系统:肝——胆——胁——筋——目——爪甲 • 目赤肿痛,中医治肝,清肝火明目。 § 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天人一体观 •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季节气候、昼夜、地区方域等。 •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社会安定、动乱、进步、和谐等。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v 晋隋唐时期 §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 唐—孙思邈,对唐代以前医药成就 进行系统总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医学类书,堪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 科全书。 • 大医精诚。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v 《雷公炮炙论》 § 南宋—雷敩; § 论述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 § 为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制药学专著。
2.能力目标
• 逐步学会运用整体与辨证的思维方式学习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与基本技能。
3.素质目标
• 明确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奉献于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热爱中医 护理事业;激发学习中医兴趣和养成正确的中医思维方式。
一、相关概念
v 护理 § 指帮助健康的人或患病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或者平静地死去。 v 中医学 § 以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为基础,以整 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以药物、针灸等为 治疗手段的,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 防的一门科学。 v 中医护理学 §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并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方法与技术,帮助 健康的人或患病的人(包括老、弱、幼、残)保持或恢复健康的 一门应用学科。
知识目标:
• 掌握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树立整体观念,熟悉常用中医基本 理论,了解中医的辨证施护原则;
技能目标:
• 能够用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 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中医 护理方法和技能。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v 春秋战国至汉代 § 《黄帝内经》 • 《素问》和《灵枢》,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 食管与肠的长度之比1∶35;心主身之血脉。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v 《小儿药证直诀》 § 宋—钱乙; § 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论述精详; § 开创脏腑证治之先河。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v 《敖氏伤寒金镜录》 § 元—杜清碧; § 论述各种舌苔所主证候及治法; §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文图并用的验舌的专著, 对舌诊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v 《针灸甲乙经》 § 西晋—皇甫谧,明确经络与腧穴的关系,把经络理论与针灸临 床结合起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v 《诸病源候论》 § 隋—巢元方,论述各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和症状,重视病源的 研究,是我国第一部探讨病因病机和证候学的专著。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v 《新修本草》 § 唐; § 是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 §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v 宋金元时期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南宋—陈无择(陈言),提出了“内因”、“外因”、 “不内外因”的“三因学说”,对发病原因进行了较为具 体的分类概括。
思考题
1.现存中医最早的经典著作是哪部?
2.“金元四大家”的代表人物、学术观点是什么?
3.如何理解中医学的“五脏一体观”、“天人一体观”?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5.何谓辨证论治?
医学院临床系
五、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基本特点
v 辨证论治 § 症、证、病的概念 • 症——即症状,指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 如发热、咳嗽、头痛、腹泻、眩晕、乏力等,是患者自觉的 异常感觉。 • 证——指证候,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 括。包括病的原因、病的部位、病的性质和邪正关系,揭示 了疾病的本质。 • 病——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病规律及转归的 一种完整过程。如感冒、痢疾、中风等。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v 近现代时期 § 中西医结合 • 《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是中西汇通的专著,认 为中西医互有优劣,可以互补,主张汲取西医之长来发展 中医。 § 中医现代化 • 用现代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 • 中医在防治非典、治疗艾滋病、养生保健等方面显示出一 定的潜力,中医药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医学的关注和 重视。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v 《神农本草经》 § 东汉,载药365种,分为上、中、 下三品,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形成 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 四气五味,治寒以热药,治热以 寒药,药物七情等。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v 晋隋唐时期 § 《脉经》 • 晋—王叔和,提出24种脉象,丰富了脉诊的理论和方法, 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风热证
兼发热重,咽喉红肿,痰黄质稠,脉浮数,苔薄黄。 兼恶寒重,咽喉痒,痰白质稀,脉浮紧,苔薄白。
风寒证
五、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基本特点
v 辨证论治的运用 § 同病异治(护):暑季感冒与冬季感冒。 § 异病同治(护):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不同的病,可以用 同一种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 §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 用不同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论治(辨证施护)的精髓。
五、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基本特点
v 辨证论治的含义 § 辨证: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 辨清疾病的原因、疾病的性质、疾病的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 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 方法。
症状 感冒病
怕冷,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
二、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二章 藏象学说 第三章 经络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五章 诊法 第六章 辨证与护理 第七章 防治与护理原则 第八章 方药基础知识 第九章 中医常用传统疗法
三、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
• 在职业活动中能初步形成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理念,学会用 中医知识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关爱病人;
六、中医护理学课程学习方法
v 教学 § 混合式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 v 学习 § 倡导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互动学习,研究学习,网络学习。 § 网络学习,本人学号进入BB网络平台,完成学习、作业、测试等。
六、中医护理学课程学习方法
v 考核 § 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70%。包括考勤、网上作业、互动参与、 技能操作、论文写作等; § 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30%。网络考试。
中医护理学
绪 论
医学院临床系
教学内容
中医护理学课程相关概念
中医护理学课程内容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目标
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学课程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 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重要的医学著作、代表医家其及医学贡献。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v 《难经》 § 汉以前而稍后于《内经》,以问答的形式,讨论了八十一个医 学理论难题,是对《内经》学术理论的进一步充实和发挥。
四、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v 《伤寒杂病论》 § 东汉末年,张仲景,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 以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方法对外感病和内伤杂病进行论治。形 成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