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救赵论 阅读答案附翻译(2)
《史记-魏公子列传》与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史记•魏公子列传》与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文本一: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围邯郸。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魏王使将军晋鄞将十万众救赵。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甓邺持两端以观望。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①,侯生曰:“公子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①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
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有删改) 文本二: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授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窈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
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信陵亦必不救。
使赵无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
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
【作文】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2)
(但)公子的脸色更加显得温和。当时,魏国的将相宗室和宾客坐满堂上,等着公子来开宴;(这边)街市上人们都看着公子亲自执辔,跟随公子的骑马的卫士都暗中骂侯生。侯生看公子的颜色始终不变,才辞别了朋友上车。到了公子家中,公子把侯生让到上座,向每位宾客介绍,宾客都很吃惊。喝酒喝到痛快时,公子站起来,到侯生面前,举杯为他祝寿。
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
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翻译译文或注释: 魏国的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也是魏安釐王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昭王死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的为人,心性仁厚而又能谦逊地对待士人。无论士人的才能高低,公子都谦虚地以礼相待,不敢因自己富贵而对人骄傲。因此,周围几千里以内的士人都争着来依附他,招来宾客三千多人。在那个时候,各诸侯因为公子贤能,宾客多,有十多年都不敢出兵谋取魏国。
魏国有一位隐士名叫侯嬴,七十岁了,家境很穷,做大梁城夷门看守的小吏。公子听说有这么一个人,叫人去问候他,想要送他一份厚礼。(侯嬴)不肯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口德,纯洁操守,决不会因为看守城门穷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物。”于是公子办了酒席,大会宾客,坐定以后,公子带着车马,空着车上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生。侯生整理一下他的破旧衣帽,径直走上车去坐在公子的上座,毫不谦让,想借此来窥测公子的态度。
《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及翻译
《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一、《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
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赢,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
”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
从骑皆窃骂侯生。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赢乃夷门报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
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语魏。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文言文:《信陵君救赵论》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信陵君救赵论》原文译文赏析《信陵君救赵论》明代:唐顺之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赵,魏之障也。
赵亡,则魏且为之后。
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
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
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
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
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
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
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
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
信陵君窃符救赵翻译2篇 .doc
信陵君窃符救赵翻译2篇秦王到宴会完毕,始终不能占赵国的上风。
赵国也准备了许多兵马防备秦国,秦国不敢妄动。
(渑池之会)结束之后,就回到本国,(赵王)因为蔺相如功劳大,任命他做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当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可是蔺相如只凭着言词立下功劳,如今职位却比我高。
况且蔺相如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不能忍受(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的屈辱!”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蔺相如听见这话,不肯和廉颇见面。
相如每到上朝时,常说有病,不愿和廉颇争高低。
过了些日子,蔺相如出门,远远望见廉颇,就叫自己的车子绕道躲开。
于是他的门下客人都对相如说:“我们所以离开家人前来投靠您,就是因为爱慕您的崇高品德啊。
现在您和廉颇将军职位一样高,廉将军在外面讲您的坏话,您却害怕而躲避他,恐惧得那么厉害。
连一个平常人也觉得羞愧,何况您还身为将相呢!我们实在不中用,请让我们告辞回家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哪个厉害?”回答说:“自然不如(秦王)。
”相如说:“象秦王那样威风,而我还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叱责过他,羞辱他的群臣。
我虽然无能,难道单怕一个廉将军吗?但我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发兵攻打我们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
现在两虎相斗,势必有一个要伤亡。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先顾国家的安危,而后考虑个人的恩怨啊。
”廉颇听到了这些话,便解衣赤背,背上荆条,由宾客引着到蔺相如府上谢罪,说:“我这鄙贱的人,不晓得将军宽厚到这个地步啊!”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九牛坝观抵戏记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休息过后,杂技班的人就把表演场子换一个地方,挑出一块有短草的平地,把石子瓦片都拣起丢开,然后接起木棍做成高跷,离地约有八尺多高。
一个男人脸上搽了油彩,手里挥动扇子,踩在高跷上唱歌、说笑话,大步走来走去。
他一再踩了高跷跳跃,后来又在上面舞大刀,旋转飞舞,很有节奏。
这样的表演,我老家和江东一带有时也有的,甚至高跷有一丈多高的,不过表演者只能踩了它行走,不敢跳舞。
《史记·信陵君离赵救魏》原文及翻译
《史记·信陵君离赵救魏》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
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乃装为去。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
天下士复往归公子。
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
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译文:魏公子听说赵国有隐士毛公隐居在赌徒群中,(又有)薛公隐居在卖酒人的家里。
魏公子想要会见这两个人,两人主动躲起来,不肯会见公子。
魏公子知道了他们隐藏的地方,就秘密地步行前去,跟这两个人交往,彼此非常融洽。
平原君听说这件事,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您的弟弟(信陵)公子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人物),现在我听说他竟然随便跟赌徒和卖酒浆的人交往。
公子是个糊涂人罢了。
”平原君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魏公子。
魏公子就告别平原君夫人要离开(赵国),说:“当初我听说平原君贤能,所以辜负了魏王而救援赵国,来满足平原君的心意。
但平原君和人们的交游,只是一种装饰门面的壮举罢了,并不是为了寻求贤士。
我在大梁的时候,时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到了赵国以后,唯恐不能见到他们。
像我这样的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要我呢。
《信陵君救赵论》阅读练习题
《信陵君救赵论》阅读练习题信陵君救赵论明·唐顺之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赵,魏之障也。
赵亡,则魏且为之后。
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
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
使赵无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
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
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
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
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
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
盖君若旒赘①久矣。
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
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
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为无罪也。
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
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
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
木朽而蛀生之矣。
《信陵君窃符救赵》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信陵君窃符救赵》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
昭王死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信陵君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他都谦逊地与他们交往,从不因为自己富贵而傲视士人。
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他,他门下的食客多达三千人。
在当时,各国诸侯因为信陵君贤德且门下食客众多,不敢轻易攻打魏国。
魏国隐士侯嬴,年逾七十,家境贫寒,是大梁夷门的守门人。
信陵君听说了侯嬴的名声,亲自前往拜访,并想馈赠他丰厚的礼物,但侯嬴不肯接受。
信陵君于是摆酒宴请宾客,当宾客们都坐好后,信陵君亲自驾车前往夷门去接侯嬴。
侯嬴撩起破旧的衣服,直接登上车,坐在了公子的上座,并且毫不谦让,想借此观察公子的态度。
公子手执缰绳,更加恭敬。
侯嬴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集市上,希望能委屈您的车马去拜访他。
”公子便驾着车进入集市,侯嬴下车会见了他的朋友朱亥,故意站在那里和朱亥聊天,暗中观察公子。
公子的脸色更加温和。
此时,魏将相宗室及宾客满堂,正等着信陵君开宴,集市上的人们都看着公子握缰驾车,随从们都暗中骂侯嬴。
侯嬴看到公子的脸色始终不变,才告别朱亥登上车。
回到信陵君家,公子领侯嬴坐在上座,向宾客一一介绍,宾客们都很惊讶。
酒兴正浓时,公子起身,走到侯嬴面前为他祝寿。
侯嬴趁机对公子说:“今天我为公子做了件好事!我不过是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却亲自为我驾车,在大庭广众之下,我本不应该有逾越常礼的举动,但公子却故意屈尊去拜访我,是想借我来成就公子爱士的美名啊。
我故意让公子的车马在集市上停留了很久,就是想让那些市井小人看到,公子对我非常恭敬。
结果,他们都认为我是个小人,而公子是个品德高尚的君子,能够谦虚地对待士人。
”信陵君的姐姐是赵国平原君的夫人,多次写信给魏王和信陵君,请求魏国援救赵国。
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军队援救赵国。
秦王派使臣告诉魏王说:“我攻打赵国,很快就能攻下,诸侯中有谁敢援救赵国,我攻下赵国后,一定调兵攻打他!”魏王害怕了,派人叫晋鄙停止前进,把军队驻扎在邺,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观望局势的变化。
信陵君救赵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信陵君救赵论原⽂、翻译及赏析信陵君救赵论(34⼈评分) 8.5朝代:明代作者:唐顺之原⽂: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以罪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赵,魏之障也。
赵亡,则魏且为之后。
赵、魏,⼜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罪乎?⽈:⼜不然也。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也。
信陵⼀公⼦⽿,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信陵亦⾃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为魏也,⾮为六国也,为赵焉⽿。
⾮为赵也,为⼀平原君⽿。
使祸不在赵,⽽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
使赵⽆平原,⽽平原亦⾮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平原公⼦,⽽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姻戚之⽤。
幸⽽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如姬成之也。
侯⽣教公⼦以窃符,如姬为公⼦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余以为信陵之⾃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
侯⽣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死者⽽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
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
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皆知有公⼦,不知有王。
则是魏仅有⼀孤王⽿。
呜呼!⾃世之衰,⼈皆习于背公死党之⾏⽽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威君,有私仇⽽⽆义愤,如秦⼈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
《信陵君救赵论》阅读练习
《信陵君救赵论》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信陵君救赵论唐顺之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赵,魏之障也。
赵亡,则魏且为之后。
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
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
使赵无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
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
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
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
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选自《古文观止》)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纾:解除B.余所诛者诛:铲除C.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婚姻:男女结婚D.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罪:罪过10.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未有岌岌于此者也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信陵君救赵论》翻译及赏析
《信陵君救赵论》翻译及赏析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欣赏中,我们不仅赞叹古汉语用辞之精妙、简练,并且透过华丽的词藻,也可领略作者的文风文采,然而,除此之外,我们还应重视的就是作者通过文章体现出来的立场或论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信陵君救赵论》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信陵君救赵论》作者:唐顺之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赵,魏之障也。
赵亡,则魏且为之后。
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
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
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
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
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
苏洵《六国论》和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苏洵《六国论》和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乙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赵,魏之障也。
赵亡,则魏且为之后。
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
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
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信陵君窃符救赵(司马迁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信陵君窃符救赵两汉:司马迁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
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
”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
从骑皆窃骂侯生。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报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
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语魏。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辨士说王万端。
《信陵君窃符救赵》对照注释及全文翻译
信陵君窃符救赵司马迁魏(1)公子(2)无忌者,魏昭王(3)少子,而魏安釐(xī)王(4)异母弟也(5)。
昭王薨(hōng)(6),安釐(xī)王即位(7),封(8)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9)而下士(10),士无(11)贤(12)不肖(13),皆谦而(14)礼交(15)之(16),不敢以(17)其(18)富贵骄(19)士。
士以此(20)方数千里争(21)往归(22)之,致(23)食客(24)三千。
当是时,诸侯以(25)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26)谋魏(27)十余年。
魏有隐士(28)曰侯赢,年七十,家贫,为大梁(29)夷(yí)门(30)监(jiàn)者(31)。
公子闻之(32),往请,欲厚遗(wèi)(33)1.魏:战国时国名,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魏晖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2.公子:诸侯的儿子,后来官僚的二子也称公子。
3.魏昭王:名遬(古“速”字),在位时间为公元前295~前277年。
4.安釐王:在位时间为公元前276~前243年。
釐:也写作“僖”。
5.异母弟:同父不同母的弟弟。
者……也:最常见的判断句式,可译为“……是……”。
6.薨((hōng)):周代,诸侯死了叫薨;后代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7.即位:指帝王登位。
8.封:古代帝王把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9.仁:仁爱。
10.下士:恭谦地对待士人。
下:谦让。
11.无:不论。
12.贤:有才德。
13.不肖:无才德,于贤相对而言。
14.而:顺承连词,可不译。
15.礼交:按一定礼节与人交往。
16.之:他们,代“士”。
17.以:凭仗。
18.其:他的,代信陵君。
19.骄:骄傲地对待,形容词用作动词。
20以此:因此。
此:代上句内容,甚言区域之广。
21.争:争先恐后。
22.归:投奔,归附。
23.致:招来。
24.食客:亦称门客,指古代寄食在贵族官僚家里并为主人效劳的人。
25.以:因为26.加兵:施加兵力,及发动战争。
《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及翻译
《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及翻译《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及翻译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
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
”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
从骑皆窃骂侯生。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报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
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语魏。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辨士说王万端。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信陵君救赵(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信陵君救赵(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公子①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公子数请魏王,及宾客辩上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3哥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②,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侯生日:“公子喜土,名闻天下。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公子再拜,因问。
侯生乃屏人间语,日:“嬴闻晋鄙③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承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或I希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有删改)材料二: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赵,魏之障也。
赵亡,则魏且为之后。
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日:又不然也。
余所洋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成之用。
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及翻译
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及翻译
【原文】
信陵君窃符救赵,时有赵攸相国,欲以治兵习战,乃聘请人材,甚贤睿者。
攸察之,知其必逃;乃以金遗之。
及河阳置卒,材几不逃,攸大惊曰:“咄!
来而不可退,去而不可追,得全乎?得全乎?”伺者闻之,告信陵君曰:“赵
相国者,人也,为人所惑。
攸欲以治兵习战,聘请材人。
君窃其符而逃,材人
均亡。
攸惊悸,言得全乎?得全乎?”信陵君乃遣人齎符夜往投之,攸大喜,
与信陵君终身友好。
【翻译】
信陵君为了救赵国,窃取了赵国的符篆。
当时,赵国有一位名叫赵攸的相国,他想要治理军事,练习战争,于是聘请了优秀人才。
远远望去,攸就看出
这些人必定会逃跑,于是他给了这些人钱。
当危机来临时,这些人意想不到地
没有逃跑,这让攸十分惊讶,他自言自语道:“这怎么可能呢?来了就不能退,走了就追不回来,他们怎么可能都幸存下来?”旁边有人听到了这些话,回去
告诉信陵君:“赵相国是一个正常人,他被人骗了。
攸想找人来治理军事,练
习战争,所以聘请了优秀人才。
你窃取了他的符篆,他们都逃跑了,这些人都
被杀了。
攸非常愕然,问道:“这些人都幸存下来了吗?他们都幸存下来了
吗?”信陵君便派人在夜晚送回符篆,攸非常高兴,从此与信陵君成为了终生的好友。
信陵君救赵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信陵君救赵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信陵君救赵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赵,魏之障也。
赵亡,则魏且为之后。
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
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
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
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
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
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
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
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
《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与翻译解析
《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与翻译解析魏无忌(?-前243年),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因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君子。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与翻译解析,欢迎阅读。
信陵君窃符救赵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
魏王及公子患之。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
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
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
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
”复博如故。
王恐,心不在博。
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
”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
”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
"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
从骑皆窃骂侯生。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信陵君救赵论 阅读答案附翻译(2)
信陵君救赵论阅读答案附翻译(2)9.A(B、指责。
C、有婚姻关系的亲属。
D、作为的罪过。
)10.B(A比,在;C表并列,表转折;D就,却)11.B(①句是说赵国;④句是作者赞同的假设,不是指责;⑤句是说如姬)12.D(使魏王悔悟是假设,又未辜负魏王与事实相反)13.(1)那强大的秦国暴虐急迫到了极点,现在出动全部兵力攻打赵国,赵国必然要灭亡。
(2)这样那么信陵君真的无罪吗?(我)说:也不是这样。
(3)这是毁坏魏国几百年江去为姻亲殉葬,我不知道信陵君拿什么向魏王谢罪啊!参考译文:评论历史的人把窃取魏王的兵符作为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从这一点上谴责信陵君,理由还不够充分。
那强大的秦国暴虐急迫到了极点,现在出动全部兵力攻打赵国,赵国必然要灭亡。
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赵国一旦灭亡,那么,魏国将紧跟在赵国后面灭亡;赵国、魏国,又是楚国、燕国、齐国等国的屏障,赵国、魏国一旦灭亡,楚国、燕国、齐国也会跟着而灭亡。
天下的形势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了。
所以,援救赵国,也就是援救魏国,援救一个国家,也就是援救六个国家。
窃取魏国的兵符去解除魏国的祸患,借一国的军队分散六国的灾祸,这有什么不可以呢?虽然这么说,但是信陵君真的无罪吗?我说:也不是这样。
我所指责的,是信陵君的内心。
信陵君,不过是一名公子而已。
魏国还有国王啊。
赵国不向魏王求救,却反复地向信陵君请求救援,这是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有魏王啊。
平原君用婚姻关系刺激信陵君,而信陵君内心也因为婚姻关系,想尽快救援赵国。
这是信陵君只知道有婚姻关系,不知道有魏王啊。
信陵君的窃取兵符,不是为了魏国啊,也不是为了六国啊,只是为了赵国啊。
其实也不是为了赵国,不过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
假如灾祸不发生在赵国,而在其他国家,那么,即使是撤除魏国的屏障,撤除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不会去救援。
又假如赵国没有平原君,或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姻亲,即使赵国被灭亡,信陵君也一定不会去救援。
这样看来,赵王与赵国的重要,还抵不上一个公子平原君,而魏国赖以巩固国家的军队,只用来供信陵君一个姻亲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陵君救赵论阅读答案附翻译(2)
9.A(B、指责。
C、有婚姻关系的亲属。
D、作为的罪过。
)10.B(A比,在;C表并列,表转折;D就,却)
11.B(①句是说赵国;④句是作者赞同的假设,不是指责;
⑤句是说如姬)
12.D(使魏王悔悟是假设,又未辜负魏王与事实相反)13.(1)那强大的秦国暴虐急迫到了极点,现在出动全部兵力攻打赵国,赵国必然要灭亡。
(2)这样那么信陵君真的无罪吗?(我)说:也不是这样。
(3)这是毁坏魏国几百年江去为姻亲殉葬,我不知道信陵君拿什么向魏王谢罪啊!
参考译文:
评论历史的人把窃取魏王的兵符作为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从这一点上谴责信陵君,
理由还不够充分。
那强大的秦国暴虐急迫到了极点,现在出动全部兵力攻打赵国,赵国必然要灭亡。
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赵国一旦灭亡,那么,魏国将紧跟在赵国后面灭亡;赵国、魏国,又是楚国、燕国、齐国等国的屏障,赵国、魏国一旦灭亡,楚国、燕国、齐国也会跟着而灭亡。
天下的形势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了。
所以,援救赵国,也就是援救魏国,援救一个国家,也就是援救六个国家。
窃取魏国的兵
符去解除魏国的祸患,借一国的军队分散六国的灾祸,这有什么不可以呢?
虽然这么说,但是信陵君真的无罪吗?我说:也不是这样。
我所指责的,是信陵君的内心。
信陵君,不过是一名公子而已。
魏国还有国王啊。
赵国不向魏王求救,却反复地向信陵君请求救援,这是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有魏王啊。
平原君用婚姻关系刺激信陵君,而信陵君内心也因为婚姻关系,想尽快救援赵国。
这是信陵君只知道有婚姻关系,不知道有
魏王啊。
信陵君的窃取兵符,不是为了魏国啊,也不是为了六国啊,只是为了赵国啊。
其实也不是为了赵国,不过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
假如灾祸不发生在赵国,而在其他国家,那么,即使是撤除魏国的屏障,撤除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不会去救援。
又假如赵国没有平原君,或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姻亲,即使赵国被灭亡,信陵君也一定不会去救援。
这样看来,赵王与赵国的重要,还抵不上一个公子平原君,而魏国赖以巩固国家的军队,只用来供信陵君一个姻亲使用。
幸亏作战胜利了,还可以过得去;如果不幸战败,被秦国俘虏,这是毁坏魏国几百年江山去为姻亲殉葬,我不知道信陵君拿什么向魏王谢罪啊!
我认为,信陵君如果为自己考虑,何如用赵、魏两国唇齿相依的形势恳切地劝说魏王出兵,假如魏王不同意,就以自己想与秦军作战而死的念头,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一定会悔悟了;侯生给信陵君
出谋窃取兵符,何如面见魏王,劝说他援救赵国,魏王如果不答应,就以他想为信陵君而死的念头,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一定会悔悟吧;如姬如有意要报答信陵君,何如趁魏王空闲的时候,白天黑夜地劝说他援救赵国,魏王如果不答应,就用自己想为信陵君而死的念头,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也一定会悔悟了。
这样做,信陵君既不有负于魏国,也不辜负赵国;侯生与如姬二人既不有负于魏王,也不辜负信陵君。
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想办法呢?信陵君心目中只知道与他有着婚姻关系的赵国,而不知道有魏王。
内部有宠爱的如姬,外面有邻国,卑贱的有看守夷门的人,他们只知道有信陵公子,不知道有魏王。
这么一来,那么魏国只有一个孤立的魏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