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1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39张PPT)(共39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39张PPT)(共39张PPT)
知州3的.权地力方。 贫弱。
制钱 谷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握; 设置_转__运__使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 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 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 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 北宋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 • 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又称上军,由各地军队的精壮者
抽调而成。宋太祖为了控制兵权,对禁军进行了改编, 大约一半部署在京师,另一半安置在各地。 • 厢军是地方军,很少进行军事训练,多从事工役和杂役, 因而也称为“役兵”。 • 乡兵,分处在各地,战时征召,闲时务农,类似于民兵 性质。
•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6.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
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D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1.(2016·岳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
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D )
A.刘备 B.元昊 C.忽必烈 D.赵匡胤
2.《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 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
的历史事件是( D)
• 结果: • 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 区
思考:北宋是否完成了国家的全部统一?为什么?
没有完成统一。 原因:北宋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 的分裂局面。但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 还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等少数民族 政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31张PPT)

在地方
加 强 对 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 设立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收 地 方 的 缴地方官司的财财税权。 控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也造成了地方官 僚臃肿。
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 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相权大大被削弱)
三、重文轻武政策
材料一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 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 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 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 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
A.赵匡胤
B.李世民
C.刘彻
D.嬴政
4.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B ( ) A.削弱相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改革科举制度 D.重文轻武的政策
5.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对如图所示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
)
D
① 发动“陈桥驿兵变” , 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 通过“杯酒释兵权” , 加强了中央集权
赵匡胤与赵普议事图
吾欲息天 下之兵,为国 家长久之计, 其道何如?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同时给出
原因: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建议: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即夺其 权、制钱谷、收精兵。
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军事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控 制 对 军 队 的 调 动,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
(地方)
②实施三年 一换的制度, 频繁调动州 ③ 县长官
归纳总结
内容 目的 措施 影响
加强了对军队的 控制,但是消弱 了军队的战斗力。
军事方面 消 除 武 ①解除禁军将领 将 专 权 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的积弊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在中央 削弱宰 相的权 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22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22张PPT)

亮点一: 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了教学内容
2、从单元教学的视角把握本节课的教学
(1)每个单元的第一课时要给学生介绍本单元即某个历史 时期的主要特点、历史贡献和影响。 (2)实时注意单元教学的内在联系
亮点一: 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了教学内容
3、对本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处理
重新建构教材,变两个子目的并列关系为相伴相生的关系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在其它诸方面,北宋非但“不弱”,而且“很强”。 ——顾全芳《重评北宋重文轻武的影响》
材料四:有宋尽革其弊,惟宋无女主、外戚、宦寺、宗王、强藩 之祸。
——(民国)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亮点三: 课堂生成丰富
课堂学习不是让学生没有问题, 而是让学生生成更多的问题。
退出
亮点二 : 用故事、细节指导学生理解历史
(一)用故事带引学生走近历史,了解历史,理 解历史
故事一:黄袍加身
故事二、三:杯酒释兵权、降服地方节度使
故事四:宋太祖颁布圣旨,收取地方财权
故事五:拆走宰相的椅子
亮点二 : 用故事、细节指导学生理解历史
(二)通过细节材料,指导学生思考历史现象、追问历史成因
1、通过细节材料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现象
北宋文举共开科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计 60035人,平均每年360人。
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取士868人,武举 人数每年5人。
——《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名与冗官问题》
2、细节材料分析北宋重文轻武的影响
材料一:太祖蓄兵不足15万,太宗不过40万,真宗上100万, 仁宗时达140万,形成了冗兵成灾的局面。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9.921.9.9Thursday, September 09,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6:53:0616:53:0616:539/9/2021 4:53:06 P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9.916:53:0616:53Sep-219-Sep-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16:53:0616:53:0616:53Thursday, September 09, 202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9张PPT)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 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 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材料中提到的“唐宗”、“宋祖”两位帝王的名字分 别叫什么?
(2)唐宗宋祖两位帝王相同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我掌握了…… 我懂得了……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 宋朝。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中国作家余秋雨
这2位文人为何向往宋朝?
1、了解北宋建立;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3、识记重文轻武的政策及影响。
1、查阅、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 2、阅读课本28-32页内容,并完成 填充部分。 (小组长检查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完成情况。)
1、北宋的建立者是( ) A 、杨坚 B、朱温 C、赵匡胤 D、赵构 2、北宋的都城是( ) A、长安 B、开封 C、洛阳 D、 灵武 3、宋朝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开始的封建帝王是( ) A 、宋太祖 B、唐太宗 C、宋钦宗 D、宋高宗 4、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 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 、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5、下列不属于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影响的是( ) A 、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B、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 D、促使文人投入诗词创作之中
政治 方面
文教 方面
用表格小结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目的
军事 方面
措施
影响
政治 方面
文教 方面
正面影响:扭转了 消除武将专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五代十国时期尚武 2 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权的积弊 轻文的风气;杜绝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了武将跋扈和兵变 的情况;有利于政 削弱宰相的 分割宰相的民政、军政和财政大 权的稳固和社会的 权利 权 安定。 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加强对地 2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 方的控制 负面影响:军队的 3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 战斗力减弱;办事 效率下降;增加了 防止唐末以 1重用文臣,轻武将 朝廷的财政支出。 来武将专横 2重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 跋扈的弊端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优质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优质课件(共19张PPT)

消极影响:
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办事效率下降;
互相牵制。但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办事效率,
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及高额赔
款,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
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教参
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问题 5:宋太祖是怎样“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 问题 6:这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呢? 精兵”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29-30页内容和材料四 、五、六,小组讨论,分析归纳。
材料四: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 分割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 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即兵将分离局面; 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 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五: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 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 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 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材料六:财权的集中。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 给用外,凡缗(min)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 的物质基础。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教参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科技文化方面: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材料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材料十: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史》中 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 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 文治局面。

人教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3张PPT)

人教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3张PPT)

皇帝
在中央,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 削弱相权。

财政
三司
行政
政事堂
军事
枢密院
参 度盐 户 知 在地方, 支铁 部 政 文臣任州县长官(即知州) 事 (三司使) 使 三年一换、频繁调动;
枢 密 使
各州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措施
制 钱 谷 ︵ 财 政 权 ︶ •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中央中 控税收
3、一位学生在其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出现“守内虚外、 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典型反 映了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 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 [ ] A.加强军队建设 B.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D.大力发展经济
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 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 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 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 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 两宋卷》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 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 政事。
(3)军事方面:对武将和军队的发展不利。
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 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 ] A.唐高祖、宋太祖 B.唐高宗、宋太宗 C.唐太宗、宋太祖 D.唐太宗、宋真宗 2、《百家姓》是我国影响极深的一种启蒙读书,据考 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赵是一个朝代 国君的姓,理应为首,请问是哪个朝代?[ ] A.明代 B.元代 C.唐代 D.宋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3张PPT)

我们只统 兵,不能 调兵,真 悲剧!
我虽能调兵, 可我不会领 兵打仗啊!。
宋 将 领
枢 密 院 官 员
(二)在中央: 皇帝总揽大权 削弱宰相 权利 皇帝
财政 行政 中 书 门 下 军事
参 度 盐户 支 铁部知 政 (三司) 事
枢 密 院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 削弱相权。 皇帝
强化中央集权 相权
(三)在地方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A.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三年一换 B.设置通判。 分散知州的权力。 C.设置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史》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 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 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职权: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需要经过通判署名才 能生效。 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
宋将 领
注重文教,广开科举
材料一、 “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 每年360人。” “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年均5人。” ——《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 材料二、
重文轻武的 政策
读书风气浓厚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 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汪洙《神童诗》
我替您管钱
我烦你俩!
这回可以睡 个好觉了!
转 运 使 我替您“分 忧”!
赋税都上缴 了,下个月 的开支可咋 整?
知州
通 判
皇 帝
知州
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 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影响
我们是个摆 设?!真悲 剧!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6张ppt)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重文轻武的政策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 措施:举制。
1、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影响 2、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
3、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的文治局面。
经济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握;设置 上 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朝把中 央集权强 化到前所 未有的程 度,导致 宋朝出现 “积贫积 弱”的局 面
三、重文轻武政策
重用文 臣掌握 军政大 权
宋太祖
宋太宗
继续采取 抑制武将, 提升文官 地位的政 策
文臣统兵的代表:欧阳修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三位皇帝)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建立
陈桥 兵变 黄袍 加身
一、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时 间 • 建立者 •都 城
北 宋 结 束 五 代 十 国 局 面965年
979
北 陈桥驿 东
宋京 966
978
963


970 年
北宋的统一
方针: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意义: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 裂割据局面。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
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

吐蕃
西夏
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大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9—30页, 找出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 施以及思考带来的影响。
(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找)
资料
宋朝以前,宰相、大臣可以和皇帝对坐议事。 相传,宋太祖有一次上朝,宰相范质等仍坐着 。宋太祖说:“我眼花,你们把文书拿近来让 我看。”范质等起身呈递文书后,回到原处, 发现座位已经被撤走了。从此,宰相、大臣只 能站着同皇帝讲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25张PPT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 都城:东京(开封) 国号: 宋 史称:北宋
分北 裂宋 局结 面束 ,五 统代 一十 中国 原陈桥驿北 宋 东京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北宋建隆三年至太平兴国四年(962—979 年),宋以先易后难、先南后北方的方针 ,主要包括慕容延钊、李处耘率军平定武 平周保权(963年),同时荆南高继冲主 动投降归顺;王全斌率军平定后蜀孟昶( 965年);宋太祖率军征讨北汉(968年) ;潘美率军平定南汉刘鋹(公元970年) ;曹彬、潘美率军平定南唐李煜(975年 );之后,吴越钱俶、清源军节度使陈洪 进主动投降归顺(978年);宋太宗率军 平定北汉刘继元(979年)。
课堂练习
1、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
A 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是
() A.重文轻武 B.强干弱枝C.重内轻外 D.冗官冗费
D 2.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对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
()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 央集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 提高了文人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 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问 题 思 考:宋太祖如何 控制军权?
宋太祖杯酒释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22张PPT)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 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 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 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 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 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 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 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 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 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予的 “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 挥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 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 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 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 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材料研读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 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 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 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朝的重文轻武,扭转了 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 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和社会的安定。
北宋的建立

收回兵权
宋 宋太祖加强 中央:分化相权
的 中央集权
地方上:控制行政权、财权
政 治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重文轻武 重文抑武,文臣统兵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
《劝学诗》 ——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吾欲息天下之兵, 为国家长久之计, 其道何如?
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地方权力大,中央失利弱
赵普建议怎么做?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 中央。即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二、宋太祖的安邦之策
军事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 为什么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 ➢ 收兵权后,如何分配?
二、宋太祖的安邦之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4张PPT)
二、宋太祖的安邦之策
军事
宋太祖 宋太宗
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 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 的格局逐渐形成。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 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定期换防,并将分离 政策。
二、宋太祖的安邦之策
文教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
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 人。
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 更高达1129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4张PPT)
结合宋太祖的经历思考宋太祖为什么会失眠?
五代十国国运表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907-923
923-936
936-946
947-950
950-960

吴国 892-937
南唐 937-975
前蜀 891-925
后蜀 925-965
闽国 893-945

五代十国时期,武官专权,王朝各个短命,宋太祖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1张PPT)
1.通过阅读课本,能够说出北宋建立的相关史实; 2.通过阅读课本,能够列举出宋太祖加强中央集 权的措施; 3.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讨论,能够归纳出宋朝重 文轻武的政策。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重文轻武的政策
时间: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
太祖) 都城:开封
国号: 宋 史称: 北宋
北 宋 结 束 五 代 十 国 局 面
965年 灭后蜀
979
陈桥驿
• 方针: •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年 978
北 宋
966
东京
963年
• 结果: • 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
970年
•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 “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
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 ” 普曰: “ 陛下之言
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 方镇太重
(权力分散,受制约)

措施
影响
(财赋收归中央
使

判 使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 权,控制军队;
2、控制调兵权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 方的联系
加强中央集权
相权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 办法,削弱相权。
秦汉时----丞相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5、北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 B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武将专权制 D、宰相制度
• 武举每 3 年一次,每次最多 30 人。后来逐渐增额,以至 于 3 取 1 。 1110 年规定限额,每次考试只能取 10 人。
积极作用: 材料一 :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从王朝 政治: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 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1张PPT 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1张PPT  含)

精兵,则天下自安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矣.
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即夺其政治权、经济权、军事权。
原因
唐末五代,藩镇太重, 1 君弱臣2 强(地方权3力大,
中央势弱)
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 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 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 中央集权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2.“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D )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重文轻武
3.“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说明宋官员的主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 都城。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3.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 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4.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 响的学习,培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字元朗。军事家,宋朝开国皇帝。赵 匡胤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掌管 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 胤发动陈桥兵变。恭帝被迫禅位,赵 匡胤登基,建立“北宋”。
宋太宗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 朝廷授予的“阵图” 行军布阵。(受抑制)
这两位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唐朝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尚武的风气盛行一时, 唐朝中期以来出现了骄兵悍将飞扬跋扈的局面。
北宋科举制的特点
1.程序严格:州试——省试——殿试; 2.提高进士的地位。 3.方法严密:糊名法,防舞弊; 4.录取名额大增。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 (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  (共22张PPT)

• 经济上:下令取消节度使 收税 的权力,除留部分用 作必要支出外,其余 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在地方 设置 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 现。 2、表现:宋太祖有意重用 文臣 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采取抑制武将、提 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宋朝注重发展 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 建立:960年,后周大将 赵匡胤 在 陈桥驿 发 动兵变(“陈桥兵变” “黄 袍加身” ) ,夺 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 宋 ,以 开封 为都城, 史称北宋。赵匡胤 就 是 宋太祖 。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 先南后北 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 了南方割据 政权,结束了 中原 和 南方 的分裂割 据局面。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3、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 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 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重文轻武的弊端
北宋年间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表格
见P32知识拓展
•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 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
√ ×
北 宋 的 统 治
时间:960年 北宋的建立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陈桥兵变) 都城:东京 剥夺高级武将军权; 在中央,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宰 相专掌行政,枢密使掌管军事,三 中央集权 司使管理财政,各自长官分别对皇 帝负责; 的强化 在地方,中央派文官任知府、知州 等职,代替节度使,实施三年一换 的制度,还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 选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武 将受文官监督和管束; 重文轻武 进一步科举制度,增加录取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 的国策 开办学校,传授儒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8张PPT)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 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 ?……”普曰:“……其故非他,节镇(藩镇)太重,君弱臣 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 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集中 军权
解除 禁军高级将领 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 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 将领 , 割断 将领 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集中 行政 权
结果
中央
削弱 相权 ,设宰相、副宰相若干人,共同议政;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派 文臣 担任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思考二:宋朝为什么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探究 (1)原因: ①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禁军统帅,依靠部下将领的拥护,发动 陈桥驿兵变,夺得后周政权,建立宋朝。 ②因为赵匡胤以武力夺位,再加上五代时期,武将夺权的情况特 别多,所以他特别害怕部下掌握兵权的将领效法,不信任武将, 重文轻武,压制武将,防止武将篡位。
(2)影响: ①积极方面: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 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了 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方面:兵将分离政策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 降;政府机构重叠,官吏冗余,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地方 上财政困难;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地方 设置 通判 ,以分知州的权力
设置 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大加强
皇权 大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 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朝的相权大幅 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5张PPT)

4、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 利:
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大大加强。
北宋年间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表格:
• 弊:
北宋军队数量示意图
分析:
采取各项措施的利弊。
利: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权力集 中于皇帝 弊:中央权力过于分散,政府效率低下
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建立 960年 赵匡胤 东京开封 二、北宋统一南北 1、条件: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趋势 2、方针:先南后北 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后周
十国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赵匡胤(宋太祖) 陈桥兵变 建立者: 时间: 960年 定都: 东京(开封)
黄 袍 加 身
北 宋 结 束 五 代 十 国 局 面
陈桥驿
北 宋
东京
2、北宋统一南北
结合地图册24页地图,学习。
(2)方针:先南后北
(1)条件: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趋势;
2、中央:削弱相权(分化事权)
1、赵匡胤取代下列哪个朝代建立了北宋:
A、后唐 B、后周 C、后汉 D、后晋
2、唐朝结束后中国历史出现了:
A、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B、三国鼎立局面
C、西晋统一的局面
D、宋金对峙局面
1、据材料一,总结宋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方镇太 重、君弱臣强的局面? 2、据材料二地方收权后结果会怎么样?
在地方
• A.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 B.设置通判 • C.设置转运使
《宋史· 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 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 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事上
分析: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性。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2张PPT)

军事上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或边境戍守,有的则要到产粮的地方就 粮,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这种方法名义上是锻炼 士兵吃苦耐劳,实际上是借着士兵的经常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 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官再也不能同士兵结合,在士兵 中建立自己的声望,也就再也不能率兵同朝廷皇帝对抗了
宋朝名臣
范仲淹
包拯
欧阳修
影响
积极 影响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 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 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政治机构臃肿,相互牵制,办事效率下降, 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消极 影响
北宋建立
宋太祖强化 中央集权
局部统一 措施
经济上
①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 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②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太宗时于各路设转运使,其官衙称转 运使司,俗称漕司。转运使除掌握一路 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 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
影 响
北 宋 的 政 治
重文轻武 的政策
加强中央集权
(1)军事 ①②③ (2)政治 ①②③ (3)经济 ①②
作用
措施 ① ②
影响 (积极)① ②
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A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C 3.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1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了解北宋的建立。 2. 掌握宋太祖赵匡胤强化中央集 权的目的、措施和影响。 3.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及历史 影响。
2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陈桥 兵变” “黄袍 加身”
3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1.北宋的建立
18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积极: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 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 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办事效率低下,增加了财政支出。
积弱
积贫
19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三、书中自有黄金屋——科举制在宋朝的完善
15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 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 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 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16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 1、宋太祖: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yin)
(宋太祖)
都城: 开封 国号: 宋
4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北 宋 结 束 五 代 十 国 局 势
965年
979
北 陈桥驿 东
宋京 966
978
963


970 年
2.北宋的统一
方针:
先南后北
意义: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 局面。
5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 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
的 集权

地方上:控制行政权、财权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重文轻武 抬文抑武,文臣统兵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
21
1.赵普哪一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五代十国以来 兵变政变不断的原因? 2.哪一些“强臣”会威胁到中央集权?
宰相 禁军将领 节度使
9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3.这些强臣拥有哪些强权会让宋太祖感到不安?
宰相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中央重权
禁军将领
统领禁军;同时有握兵权和发兵权; 将领和士兵形成牢固的渊源关系
节度使
科举制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
宋 人
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

举制正式确立举Βιβλιοθήκη 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考 试 图
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 重要的科目 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
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
20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堂小结
北宋的建立
收回兵权


宋太祖加强中央 中央:分化相权
2、宋太宗: 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
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17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欧阳修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 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 《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
行政权
兵权
手握地方精兵壮勇,兼管地方州县的行 政和财政权
材料: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吾欲息天
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
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
矣。”
——《续资治通鉴》
10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强化中央集权 兵权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吐蕃
西夏
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大理
6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唐朝疆域 局部统一 北宋疆域
7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8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材料: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 也? ……”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 地方(行政权、财权) 1、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即知州); 2、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实施三年一换制度; 3、在各州府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4、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5、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14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 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 而无发兵之权
11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军队驻 防地
军队驻 防将地
军队驻 防地
12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 相权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
办法,削弱相权。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