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法律法规103页PPT
合集下载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

2005/04/27
3
AMMS
概述
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发展
•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调查 • 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危害 • 实验室生物安全
2005/04/27
4
AMMS
概述
1951,1965, 1976 - Sulkin and Pike
调查了5000多个实验室,发现
累计实验室相关感染 3921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微
生物有:
肝炎
布氏菌病
肺结核
野兔热(土拉弗氏菌)
斑疹伤寒
委内瑞拉马脑炎(Venzuelan Equine Encephalitis)
2005/04/27
5
AMMS
概述
在3921例实验室相关感染中,对导致感染 的原因分析发现:
低于 20%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与已知的事故有 关;
80%的报告事例与实验室工作人员暴露与感染 性气溶胶有关。
2005/04/27
22
AMMS
二、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 规和标准
中国的生物安全相关标准
GB19489《实验室-生 物安全通用要求》, 2004年4月6日,第一版, 2004年10月1日施行。
国家卫生部的《微生物 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 物安全通用准则》, 2003年8月1日,第一版
1990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4年第三版
2005/04/27
17
AMMS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 册》(美国CDC/NIH,1999,第四版)
在1983年第一版的《微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实验 室的生物安全》(BMBL)中,最早提出了把病原 微生物和实验室活动分为四级的概念。1993年 由CDC/NIH有关专家编写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的第三版着重描述了微生 物实验室标准操作、实验室设计和安全设备的 不同组合,形成1~4级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等级,并依据微生物对人的危险程度分为四级 危险组,在实验室实际操作中加以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解析课件

适用范围
(一)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 (二)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 (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四)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管理; (五)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 (六)应对微生物耐药; (七)防范生物恐怖袭击与防御生物武器威胁; (八)其他与生物安全相关的活动。
这部法律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总则 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制 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 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安全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 防范生物恐怖与生物武器威胁 生物安全能力建设 法律责任 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XXX
2021年6月
背景
生物安全,不仅影响个体生命安全,更关乎国 家公共安全,关乎人类安全。当前,随着气候 的变化,自然环境的恶化,全球生物安全的问 题愈加突出,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 疫情不断发生,人类社会之间的斗争运用生物 恐怖袭击的风险加大,生物安全的形势日益严 峻,十分需要运用法律来防控生物安全风险, 维护国家生物安全。出台《生物安全法》显得 尤为必要,也非常紧迫。
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制
国家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由国务院卫生健康 、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外交等主管部门和有关军 事机关组成,分析研判国家生物安全形势,组织协 调、督促推进国家生物安全相关工作。国家生物安 全工作协调机制设立办公室,负责协调机制的日常 工作。
国家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和国务院 其他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生物安全相关工 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 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预测和职责权限及时发布预 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要求

03
改良食品原料
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 ,改良作物和畜禽品种, 提高产量和品质,为食品 工业提供优质的原料。
优化食品加工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优化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酶制剂 、发酵剂等,提高食品加 工效率和质量。
开发功能性食品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开发 具有特定功能(如保健、 治疗等)的食品,满足消 费者多样化需求。
美国食品安全法规
美国制定了《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等综合性法律,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 和销售等全过程进行监管,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
国内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该法规定了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和质量要求,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 管和处罚力度。
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括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食品添
加剂使用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等,这些标准对保障食品安全
具有重要意义。
02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我国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监管机构,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
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要 求
目录
• 引言 • 生物技术概述 •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 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要求 • 企业应对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的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保障食品安全
生物技术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和检测等环节,有助于提高食品 安全水平,减少食品中有害物质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该法规定了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要求,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和管理。
精品PPT课件----生物技术与农业共97页文档

谢谢!
精品PPT课件----生物技术与农业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第三章、基因信息的法律保护和防止基因歧视

在染色体DNA或RNA的核苷酸碱基序列 中包含的信息。
基因信息包含:
序列信息:基因组组成,缺陷基因等
编码信息:编码蛋白质序列的信息
调控信息:调控蛋白质表达或其他生命 现象的信息
基因信息 VS 遗传信息
基因信息价值1:
可以揭露一定的生物学规律,解释一定 生物学现象。
性肽(SP)及其受体(SPR)
马缨丹(五色梅)
吊钟花(灯笼花)
花色基因,如花青素等
血友病
伴性遗传
基因信息价值2:
为生物技术或生物技术产业所利用,产 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转基因抗虫烟草
转基因抗虫棉
左为普通棉花,右为兔毛转基因棉花
蛋白质药物
基因治疗(SCID)
基因信息分类:
一、处于公共领域的基因信息
没有相应的知识产权赋予其独占性; 可为科技界、产业界及整个社会分享; 如:科技期刊、网络数据库(如
《个人数据处理和自由流动中的个人保护指令》 Directive 95/46/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1995 on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regard to the precessing of personsl data and on the free movement of such data
一、个人数据保护公约
《个人数据自动处理中的个人保护公约》
止2006年8月23日,42国签字,38个 国家批准生效。
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欧洲国家已基本 统一在该公约之下
目的(Art.1)
保护在数据自动处理过程中涉及的个人 信息,以保障成员国国民的权利和基本 自由,其中尤其指隐私权。
基因信息包含:
序列信息:基因组组成,缺陷基因等
编码信息:编码蛋白质序列的信息
调控信息:调控蛋白质表达或其他生命 现象的信息
基因信息 VS 遗传信息
基因信息价值1:
可以揭露一定的生物学规律,解释一定 生物学现象。
性肽(SP)及其受体(SPR)
马缨丹(五色梅)
吊钟花(灯笼花)
花色基因,如花青素等
血友病
伴性遗传
基因信息价值2:
为生物技术或生物技术产业所利用,产 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转基因抗虫烟草
转基因抗虫棉
左为普通棉花,右为兔毛转基因棉花
蛋白质药物
基因治疗(SCID)
基因信息分类:
一、处于公共领域的基因信息
没有相应的知识产权赋予其独占性; 可为科技界、产业界及整个社会分享; 如:科技期刊、网络数据库(如
《个人数据处理和自由流动中的个人保护指令》 Directive 95/46/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1995 on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regard to the precessing of personsl data and on the free movement of such data
一、个人数据保护公约
《个人数据自动处理中的个人保护公约》
止2006年8月23日,42国签字,38个 国家批准生效。
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欧洲国家已基本 统一在该公约之下
目的(Art.1)
保护在数据自动处理过程中涉及的个人 信息,以保障成员国国民的权利和基本 自由,其中尤其指隐私权。
生物安全法律法规ppt课件

14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 于2004年11月5日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4.11.12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5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管理条例》
条例共分7章,72条 总则(6)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11) 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24) 实验室感染控制(7) 监督管理(7) 法律责任(14) 附则(3)
11
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198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6
12
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
9
刑法修正案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2006年6月29日下午表决通过了刑法 修正案(六),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1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刑法第134条修改为: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3
生物安全
为了避免微生物和医学实验室中在进行各种有危害或有 潜在危害的生物因子活动过程中,可能对人、环境和社会 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硬件)和 管理措施(软件),达到对人、环境和社会的安全防护 目的。
4
生物安全的由来
近年来世界范围的医院感染、实验室感染和动物 饲养管理中造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工作人员感染是生物安全产生 的主要直接原因。
16
第一章 总则
目的、范围和定义 第一条 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 于2004年11月5日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4.11.12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5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管理条例》
条例共分7章,72条 总则(6)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11) 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24) 实验室感染控制(7) 监督管理(7) 法律责任(14) 附则(3)
11
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198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6
12
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
9
刑法修正案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2006年6月29日下午表决通过了刑法 修正案(六),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1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刑法第134条修改为: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3
生物安全
为了避免微生物和医学实验室中在进行各种有危害或有 潜在危害的生物因子活动过程中,可能对人、环境和社会 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硬件)和 管理措施(软件),达到对人、环境和社会的安全防护 目的。
4
生物安全的由来
近年来世界范围的医院感染、实验室感染和动物 饲养管理中造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工作人员感染是生物安全产生 的主要直接原因。
16
第一章 总则
目的、范围和定义 第一条 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
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介绍

广义生物安全主要对关注生物武器扩散、 生物恐怖威胁、重大传染病危害、异常突 发疫情、以及非法获取病原微生物、非和 平目的应用生物技术或蓄意施放有害生物 等非法行为的防范与控制。
狭义生物安全
指对有害或潜在危害的生物因子因管理不 善、操作不当致使有害或潜在危害的生物 因子意外泄漏、环境释放或跨国转移所造 成危害的防范与控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7号)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自2004年12月 1日起施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 ——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0号)2006.8.1
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2号)2006.5.1
5、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5号) 2003.10.15
6、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21号) 2004.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1号)2006.6.2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7号)2004.12.1
二、国务院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2004.11.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2003.5.9
秘密:卫生部指定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 藏机构保藏的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 毒种及样本总体数据和保存情况。
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条例及其配套法规
狭义生物安全
指对有害或潜在危害的生物因子因管理不 善、操作不当致使有害或潜在危害的生物 因子意外泄漏、环境释放或跨国转移所造 成危害的防范与控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7号)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自2004年12月 1日起施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 ——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0号)2006.8.1
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2号)2006.5.1
5、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5号) 2003.10.15
6、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21号) 2004.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1号)2006.6.2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7号)2004.12.1
二、国务院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2004.11.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2003.5.9
秘密:卫生部指定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 藏机构保藏的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 毒种及样本总体数据和保存情况。
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条例及其配套法规
生物安全体系课件

02 生物安全体系的目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防止生物入侵, 保障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03 生物安全体系的内容:包括
生物安全法规、生物安全标 准、生物安全监测、生物安 全评估、生物安全预警、生 物安全应急处置等。
04 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性:生
物安全体系是保障生物安全、 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手段。
全风险
生物安全信息 管理系统:用 于收集、分析 和管理生物安 全信息,提高 生物安全水平
生物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01
生物安全技 术的发展将 更加注重生 物多样性的 保护和利用
02
生物安全技术 的发展将更加 注重生物技术 的安全性和可 靠性
03
生物安全技 术的发展将 更加注重生 物技术的创 新和突破
04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 《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处置规范》
法规解读
3
生物安全技术
生物安全技术分类
01
04
生物安全控制包括生物 安全控制策略、生物安 全控制措施等。
03
生物安全检测包括生物 安全检测设备、生物安 全检测方法等。
02
生物安全防护包括个人 防护、实验室防护、环 境防护等。
生物安全技术包括生物 安全防护、生物安全检 测、生物安全控制等。
生物安全技术应用
生物安全实验 室:用于研究、 检测和评估生
物安全风险
生物安全防护 设备:如防护 服、口罩、手 套等,用于保 护工作人员和
实验对象
生物安全检测 技术:如PCR、 ELISபைடு நூலகம்等,用 于检测生物安
生物安全ppt课件

06
生物安全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生物安全的科技发展
生物安全科技应用
介绍生物安全科技的发展趋势, 以及在防范生物威胁、保护公共 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应
用。
生物安全科技创新
探讨如何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生 物安全领域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包括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生物安全科技合作
分析国际科技合作在促进生物安 全领域的进展和作用,以及如何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物安
培训与教育
对从事生物安全相关工作 的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安全意 识。
生物安全的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
制定生物安全的应急预案 ,明确应对突发情况的流 程和责任人。
应急处理队伍
建立专业的应急处理队伍 ,负责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
应急物资储备
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 防护服、消毒剂等,确保 应急处理所需物资的充足 供应。
物安全性。
03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
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法规体
系、技术体系和监督体系。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防范和控制实验室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生物因子对实验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和风险,以及涉及 实验室操作的生物危险源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上海市《关于加强本市生物安全防范 工作的实施意见》
该意见于2021年3月31日发布,提出了加强生物安全 防范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对于 提升上海市的生物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04
生物安全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生物安全的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
识别可能对生物安全造成威胁的 风险因素,如病原体的泄漏、误
《生物技术专利》课件

保护内容
生物技术专利保护的不仅仅是新的物质,还包括人工生产、提取和制造生物物质的过程。
生物技术专利的分类
1
创造性专利
发明者的技术创造凭借其创造性和先进性获得的专利,可获得完全的专利保护, 期限最长可达20年。
2
实用新型专利
比发明容易实现的新品种,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的改进和创
专门用于对外观形态方向的保护。外观设计专利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产品、材料、 附件等可显示的部分。
生物技术专利的编写
国内程序
在中国,专利申请通常包括申请、审查、许可和诉 讼等步骤。
国际程序
针对国际专利,专利合作条约为申请人提供了国际 保护,涉及146个成员国,包括中国在内。
申请条件
专利申请人必须具有使命必达及医学背景,能够充 分理解生物技术的核心,竞争优势,主导协调对应
生物技术专利
生物技术专利对科学、经济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它鼓励创新。 其次,它为创新提供了可靠的保护,为商业化转化打下基础。
什么是生物技术专利
定义
生物技术专利是将基因、细胞和生物分子应用于商业用途的方法或产品。
适用范围
生物技术专利适用于人们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制造商品应用或过程创造的新实用技术,即指基 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和转 基因等领域。
结束语
生物技术专利的重要性
生物技术专利对创新保护、商业化转化具有至关重 要的作用,显现出高度经济、社会和科学影响力。
我们的未来何去何从
探究如何根据生物技术的发展需求,在获得足够的 资金和有效的生产经验基础上,开发和建立起一个 可持续的生物制药生产平台,是未来的挑战。
1
科技发展趋势
生物技术专利保护的不仅仅是新的物质,还包括人工生产、提取和制造生物物质的过程。
生物技术专利的分类
1
创造性专利
发明者的技术创造凭借其创造性和先进性获得的专利,可获得完全的专利保护, 期限最长可达20年。
2
实用新型专利
比发明容易实现的新品种,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的改进和创
专门用于对外观形态方向的保护。外观设计专利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产品、材料、 附件等可显示的部分。
生物技术专利的编写
国内程序
在中国,专利申请通常包括申请、审查、许可和诉 讼等步骤。
国际程序
针对国际专利,专利合作条约为申请人提供了国际 保护,涉及146个成员国,包括中国在内。
申请条件
专利申请人必须具有使命必达及医学背景,能够充 分理解生物技术的核心,竞争优势,主导协调对应
生物技术专利
生物技术专利对科学、经济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它鼓励创新。 其次,它为创新提供了可靠的保护,为商业化转化打下基础。
什么是生物技术专利
定义
生物技术专利是将基因、细胞和生物分子应用于商业用途的方法或产品。
适用范围
生物技术专利适用于人们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制造商品应用或过程创造的新实用技术,即指基 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和转 基因等领域。
结束语
生物技术专利的重要性
生物技术专利对创新保护、商业化转化具有至关重 要的作用,显现出高度经济、社会和科学影响力。
我们的未来何去何从
探究如何根据生物技术的发展需求,在获得足够的 资金和有效的生产经验基础上,开发和建立起一个 可持续的生物制药生产平台,是未来的挑战。
1
科技发展趋势
生物安全法培训ppt课件

速、有效地应对。
生物安全法实践的挑战和问题
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
生物安全涉及多个领域,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知识支持,但目前这 方面的人才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法规和标准不健全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生物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但还不够完 善,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补充。
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监管力量有限,一些企业和实验室可能存在违规操作和安全隐 患。
目标
确保生物技术的健康发展,防止 生物武器和有害生物的扩散,降 低生物技术应用的风险,保障人 民生命健康和生态安全。
生物安全法的历史和发展
起源
生物安全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随着生物 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需要制定相关法规来 规范这一领域的发展。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 ,不断完善生物安全法体系。同时,国际社会也加强了合作 ,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和协议,共同维护全球生物安全。
03
某地区生物安全应急响应案例
该案例涉及地区性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展示了政府、企业、科研
机构等多方协作应对生物安全事件的重要性。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
制,加强多方协作和信息共享。
06 结论和建议
对生物安全法的总结和评价
总结
生物安全法是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和生 态安全,防止生物武器和病原体的传 播和扩散,规范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应 用而制定的法律。
生物安全法实践的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01 02
某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案例
该案例涉及实验室感染事件,暴露出实验室管理存在漏洞和操作不规范 等问题。应加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确保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
某企业生物安全违规案例
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

强制性 国家标准
一、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6)
标准——《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续) 主要内容 1.范围 11.安全工作行为 2.术语和定义 12.化学品安全 3.危害程度分析 13.放射安全 4.生物危害评估 14.紫外线和激光光源(包括高强度光源的光线) 5.防护屏障和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15.电气设备 6.设施和设备要求 16.防火 7.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17.水灾和其他自然灾害 8.个人防护装备 18.紧急撤离 9.管理要求 19.样本的运送 10.良好内务行为 20.废弃物处置
开创性 标准
一、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9)
认可文件(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 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CNAL/AC30:2005 (2005.1.1生效,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是《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病原微生物实验 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杂合体” 规则——《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程序规则》(试行) CNAL/AR13:2004 (2005.1.1生效,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信息—— 《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申请书》 CNAL/AI08:2003 (2005.1.1生效,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一、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7)
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 Architectural and technical code for biosafety laboratories (2004.8.3 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2004.9.1实施) 共10章,3个附录。主要内容: 1.规定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平面布局、装修和结构的技术要求。 2.实验室的基本技术指标要求。 3.对空调、通风和净化部分规定了气流组织、系统构成及系统部件和材料的选 择方案,以及构造和设计要求。 4.规定了实验室的给排水、气体供应、配电、自动控制和消防设施配置的原则。 5.对施工、检测个验收的原则、方法等做出了必要的规定。
一、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6)
标准——《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续) 主要内容 1.范围 11.安全工作行为 2.术语和定义 12.化学品安全 3.危害程度分析 13.放射安全 4.生物危害评估 14.紫外线和激光光源(包括高强度光源的光线) 5.防护屏障和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15.电气设备 6.设施和设备要求 16.防火 7.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17.水灾和其他自然灾害 8.个人防护装备 18.紧急撤离 9.管理要求 19.样本的运送 10.良好内务行为 20.废弃物处置
开创性 标准
一、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9)
认可文件(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 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CNAL/AC30:2005 (2005.1.1生效,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是《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病原微生物实验 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杂合体” 规则——《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程序规则》(试行) CNAL/AR13:2004 (2005.1.1生效,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信息—— 《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申请书》 CNAL/AI08:2003 (2005.1.1生效,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一、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7)
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 Architectural and technical code for biosafety laboratories (2004.8.3 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2004.9.1实施) 共10章,3个附录。主要内容: 1.规定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平面布局、装修和结构的技术要求。 2.实验室的基本技术指标要求。 3.对空调、通风和净化部分规定了气流组织、系统构成及系统部件和材料的选 择方案,以及构造和设计要求。 4.规定了实验室的给排水、气体供应、配电、自动控制和消防设施配置的原则。 5.对施工、检测个验收的原则、方法等做出了必要的规定。
生物技术法律法规

吃转基因植物不会被转基因
转基因生物安全典型案例
(2)转基因生物与生态安全
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田间去是否会将基因转移到 近缘野生植物中; 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 的动态平衡。 转基因植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有可能 使杂草成为除草剂除不掉的”超级杂草” 昆虫产生抗性; 可能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细菌或病 毒 。。。。。。
转基因植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
动物:生物反应器生产生产的药物(类人胰
岛素、尿激酶白细胞介素等);培育增重、 增加饲料转化率、增瘦肉率猪、牛、羊、鱼 类、禽;改善肉质。。。。。。
微生物。。。。。。
1996-2005年,生物技术作物全球累计种植面积为4.75 亿公顷,, 10 年间累计的全球市场价值约为293 亿美元。
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执行纲要简报
不引起基因漂移的理由: 扩散到种植区以外就很快死亡;要表现出新 性状,必须具有一定的水肥等条件,以及配套的 种植技术;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存活时间 有限。
对自然生物类群的影响:
植物基因工程中所用的许多基因是与抗虫或抗病性有关 的,如大面积和长期使用,昆虫有可能对抗虫棉产生适 应性或抗性(如转入Bt杀虫基因的抗虫棉)。为了解决 这个问题,在抗虫棉推广时一般要求种植一定比例的非 抗虫棉,以延缓昆虫产生抗性。 除了目标昆虫外,我们还要考虑转基因植物对非靶昆虫 的影响。如有人用Bt蛋白饲料喂棉田中6种非靶昆虫, 当杀虫蛋白浓度高于控制目标昆虫浓度100倍时,对非 靶昆虫均未出现可见的生长抑制。另外,Bt蛋白对有益 昆虫如蜜蜂、瓢虫等都无毒性。
中间派?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认为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需要作进一步探讨?一方面大力发展转基因食品可能会解决本国的贫困问题?另一方面又担心发达国家会把本国不能接受的或不安全的转基因食品输出到不发达国家我国的实际情况谨慎派?一方面国家鼓励科研机构进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而对转基因食品投放市场则需要经过非常严格的审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