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合集下载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真题(81道)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真题(81道)整理

1:辨析: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它要解决的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为教育。

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自发的,只有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才是教育。

2: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部分教育内容。

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但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3:简单题: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4:辨析题: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也会逐渐地发生变化,即遗传素质是具有可塑性的。

一个在遗传素质上神经活动属于强而平衡,灵活的人,在不良的环境和教育下,也可以变成类似神经活动弱而不平衡,不灵活的人;一个在遗传素质上神经活动属于强而不平衡,不灵活的人,在良好的教育下,也会变成很有涵养很守纪律的人。

5: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素质,早期经验,教育和教学,社会实践和主观努力等几个要素。

在这几个因素中,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但并不能由此而得出能力由遗传素质决定的结论。

第一:先天素质本身就不完全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有些是因胎儿期由于母体环境的各种变异的影响。

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答:教学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

知识的多少与智力的高低并不等同,二者是相互促进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必须探索二者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条件,以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相关考点:教学、教学与智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2、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答: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以下方面:(1)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相关考点:学制、学制建立的类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3、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3)学习程度;(4)材料序列对遗忘也会产生影响。

相关考点:记忆的品质、记忆的分类、识记的规律、保持的规律、遗忘的规律、遗忘的种类、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影响遗忘的因素4、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

答: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首先把环境影响引向认知,在情绪问题上提出了评价的概念。

把生理激活从自主神经系统推向大脑皮层,同时把认知评价与外周生理反馈结合起来,该学说主张:(1)情绪产生于在大脑皮质水平上的评价过程。

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是以评价概念为依据的。

阿诺德认为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评价—情绪。

评价是一个对知觉进行补充的过程,使得个体产生一种做某种反应的倾向。

如果这种倾向足够强烈,就被称为情绪。

(2)情绪产生于大脑皮层与皮层下部位的相互作用。

阿诺德认为从刺激到评价再到情绪产生的这个过程,其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与皮层下部位的相互作用,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产生的最重要条件。

2019年下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常考简答题

2019年下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常考简答题

2019年下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简答题注:一级必背,二级记不住可以自己理解答题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二级)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全球化、教育的个性化口诀:全民多现身2.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一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口诀:龟速构防守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3.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二级)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4.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教育对文化的功能)(一级)(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口诀:传保传交更创选提5.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级)(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6.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二级)(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深圳宝安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深圳宝安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深圳宝安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卡特尔在其人格因素论中,将人格特质分为( )和根源特质。

A、个别特质B、共同特质C、表面特质D、次要特质答案::C解析::卡特尔在其人格因素论中,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2.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

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D.物质基础答案::A解析::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

3.小丽是一名热爱班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和诚实正直的学生。

这主要反映了小丽的哪种性格结构特征()A.态度特征B.情绪特征C.理智特征D.意志特征答案::A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的性格中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的特征,如对待集体表现为爱祖国、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对待工作认真细心、爱岗敬业;对待自己严于律己、谦虚谨慎等。

4.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进程的不均衡性,表现为()。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答案::B解析::遗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不均衡的。

5.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特殊性,表现在( )。

A.认识的间接性B.认识的交往性C.认识的教育性D.认识的领导性答案::D解析::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四个选项均是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表现,题干中的关键词“在教师指导下”可知是“有领导的认识”。

6.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A.方法B.手段C.内容D.途径答案::D解析::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德育的途径有多种。

7.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答案::C解析::由道德的常识可知,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道德意志薄弱。

8.关于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不正确的是()。

A.反对灌输,提倡发展儿童的道德思维B.强调澄清儿童混乱的价值观C.倡导发展性的道德教育原则D.把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答案::B解析::价值观澄清理论强调澄清儿童混乱的价值观。

资格证 中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 国考 真题及解析

资格证 中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  国考 真题及解析

2015(上)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一、单选(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1、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A、《理想国》B、《政治学原理》C、《论雄辩家》D、《论演说家的教育》2、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卢梭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A、演说家B、智者C、军人和武士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5、“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儿童学理论6、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7、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A、甄别与鉴定B、选拔与淘汰C、促进学生分流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8、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与评价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9、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渔。

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强调教学应重视()A、传授知识B、发展能力C、培养个性D、形成品德10、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因为怕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A、道德认识水平B、道德情感水平C、道德意志水平D、道德行为水平11、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品德评价法12. 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增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13.学生小辉由于会打羽毛球,很快就学会了打网球,这种现象为()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14.进入初中后,小磊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小磊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识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生理内躯力15.初中生晓敏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

教学原则知识点汇总

教学原则知识点汇总

教学原则知识点汇总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

知识的多少与智力的高低并不等同,二者是相互促进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知识的掌握为智力发展提供可能性,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具备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的能力,才能去进行分析、判断、抽象、推理等活动。

因此,在缺乏知识的情况下智力是无法发展的。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人从生下开始,遗传智力就成为掌握知识的必备条件,且个体智力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个体具备经过进一步发展的智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条件。

此外,个体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也依赖于个体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由此可知,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在教学中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只重视知识传授或者只重视发展智力这两种偏向,真正实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内部转化。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地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正确选择段。

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4)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

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6下半年-2012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和简答题详解(中学)

2016下半年-2012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和简答题详解(中学)

一、辨析题 (5)(2016下) (5)1.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5)2.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5)3.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

(5)4.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5)(2016上) (5)1.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5)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5)3.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

(6)4.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6)(2015下) (6)1.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6)2.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6)3.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6)4.两种学习材料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6)(2015上) (6)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6)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7)3.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大。

(7)4.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7)(2014下) (7)1.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7)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7)3.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7)4.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7)(2014上) (7)1.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8)2.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8)3.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8)4.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8)(2013下) (8)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8)2.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8)3.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8)4.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8)(2013上) (9)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9)2.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与简答题历年真题汇编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与简答题历年真题汇编

历年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与简答题汇编(2014年-2016年5套)【2016上半年真题】二、辨析题22.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答案】错误。

教育目的的确定除了人自身的发展需求这个因素以外,还要考虑社会的需求,此外,不同教育者的教育思想也应该作为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

【考点】教育目的的理论2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答案】错误。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考点】德育过程24.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

【答案】错误。

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的一种,处于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因而它符合短时记忆的特点,不会持久保持。

【考点】记忆的分类25.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答案】错误。

智商与学习成绩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即智商越高,一般学习成绩越好;智商越低,一般学习成绩越差。

但它们并不是因果关系,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个人的努力程度等因素。

此外,智商不是一成不变的。

虽然智力受遗传影响较大,智商保持相对稳定,但智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考点】中学生智力发展三、简答题26.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答案】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第四,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考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27.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答案】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卷 附解析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卷 附解析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卷附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_考号: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奥苏伯尔提出能够通过设计一种引导性的材料来提升有意义学习的效果,这个材料被称作()。

A.学习动机B.先行组织者C.认知结构D.学习迁移2、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群因素论B.多重智力论C.三维结构理论D.智力三元论3、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班主任工作的思想B.班主任工作的目的C.班主任工作的内容D.班主任工作的方法4、小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属于()。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5、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A、特征B、表象C、核心D、内容6、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相比,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是()。

A、娱乐与竞技性B、普及性与文化性C、教育性与基础性D、全体性与全面性7、()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B、布鲁纳C、苛勒D、加涅8、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

A.衔接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10、张博近期经常失眠,食欲不振;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往,对什么事情都不敢兴趣,消极悲观;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未来没有希望。

他存在的心理问题是()。

A、强迫症B、焦虑症C、抑郁症D、恐怖症11、初中生小黄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小黄的这种性格特征属于()。

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1.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可以减少认识过程的盲目性,节省时间和精力,有效地避免人类历史上的偶然性和曲折,从而大大提高认识效率,使学生尽快获得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

2.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现成的书本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间接的经验,是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

学生要把这种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理解的知识,就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全面关心学生除学习书本知识以外的其他生活,把知识融合在各种实践活动之中。

间接经验联系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学生才会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3. 防止只重书本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一种是主张书本至上,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活动和独立操作去积累经验和获取知识的观点。

另一种是过于重视学生个人的经验积累,而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教师的系统传授的观点。

这两种观点都违反了教学的规律性,割裂了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1. 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发展依赖于他们知识的掌握。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没有知识,根本无法提升学生的智力,甚至无法获得创造力。

对学生来说,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智力运用的过程。

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他们的智力发展,发展学生的智力是顺利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只有智力发展好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才强,学习效率才高;而智力发展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中困难也较多。

2. 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教学中要促成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代表其智力发展的高低。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预测(2016)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预测(2016)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预测( 2016 )2016.02.25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1 )顺序性( 2 )阶段性( 3 ) 不平衡性 ( 4 )互补性( 5 )个别差异性2.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 1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2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 3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 )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 2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 3 )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 )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 4 )学校教育能够给儿童较为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 5 )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

4.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1 )教育的终身化( 2 )教育的全民化( 3 )教育的民主化( 4 )教育的多元化( 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 1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 2 )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 3 )学校文化以传递传统文化为己任。

( 4 )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6.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 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1 )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

信阳罗山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测验考试与答案解析

信阳罗山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测验考试与答案解析

信阳罗山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测验考试与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欣怡能用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认为规则是绝对的,不可变更的,并表现出对规则的服从。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欣怡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答案::B解析::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将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分为四个阶段。

其中权威阶段又称他律阶段(5-8岁),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服从权威,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欣怡认为规则不可变更并服从规则体现她处于这个阶段,故本题选B。

2.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增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

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量称为()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答案::C解析::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3.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是( )。

A.能力B.气质C.态度D.性格答案::D解析::性格是个性的核心,具有独特性,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

4.起源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建立在经验和直觉的基础上,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

A.行动研究法B.质性研究法C.观察法D.教育叙事研究法答案::B解析::质性研究法也称为“实地研究法”或“参与观察法”,它是基于经验和直觉的研究方法,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

质性研究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

质性研究最早起源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它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一种归纳的、描述的、现场参与的研究方法。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 含答案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 含答案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_考号: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而凭空产生,但同时又是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的。

这表明了教育具有()。

A.依附性B.永恒性C.继承性D.时代性2、体育教师认为又瘦又高的学生跑步一定较快,并在运动会中优先选拔这类学生。

该教师的看法属于()。

A.刻板印象B.认知失调C.扇贝效应D.从众心理3、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

A.智力因素B.非智力因素C.理性因素D.感知因素4、小强高考落榜了,他经过认真总结,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发现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决定继续努力,明年再考,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A.情绪宣泄B.精神升华C.行为补偿D.认知改变5、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A.驾驶汽车B.洗衣服C.解两步应用题D.拉小提琴6、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7、班杜拉认为个体在进行观察学习时,影响其注意的因素不包括()。

A.观察者自身特点B.榜样行为的特征C.榜样自身的外部特征D.个体与榜样的关系8、在一次心理知识测试中,关于短时记忆的容量单位,学生们的答案涉及下列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A.比特B.组块C.字节D.词组9、小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晓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10、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A.《大学》B.《春秋》C.《学记》D.《论语》11、以下不属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是()。

教资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教资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教资科目二简答题汇总第一章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③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3.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4.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5.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这种互补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

教育学主观题汇总

教育学主观题汇总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近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国家化,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宗教、政党不参与学校教育;4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20世纪后期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族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的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率;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5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5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开展学生异常行为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教育学的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孔子的教育思想:1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2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3教育内容:修订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偏人事文事,轻科技与生产劳动;4教学原则与方法:a启发诱导;b因材施教;c学思行结合;d温故知新。

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2015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与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2015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与答案

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一、单选题1,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答案A,《理想国》B,《政治学原理》C,《论雄辩家》D,《论演说家的教育》考点教育学的发展分值2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为《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2,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答案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卢梭考点教育学的发展分值2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述和记录;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

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答案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考点教育的涵义分值2分正确答案A文字解析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

答案A,演说家B,智者C,军人和武士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考点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分值2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5,“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

答案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儿童学理论考点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分值2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如果理解这两句话,很容易判断属于遗传决定论。

6,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答案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考点教育的功能分值2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教育能够促进劳动力扩大再生产,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这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7,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答案A,甄别与鉴定B,选拔与淘汰C,促进学生分流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考点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重建分值2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ABC选项均是应试教育评价的功能,只有D选项体现了新课改的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的理念。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真题(1)简述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2,改变课程结果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且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改变课程内容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改进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3)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1,信息保持的时间短2,以听觉编码为主,也有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3,记忆容量有限4,短时记忆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被意识到的5,短时记忆的信息通过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4)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2,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学生主体性原则5,个别化对待原则6,整体性发展原则(5)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1,经验性2,主体性3,综合性4,乡土性(6)简述贯彻长善救失原则的基本要求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7)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项任务的推测与判断。

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8)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岁-成年)(9)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学的老师3,学校能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个因素(10)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1,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世界的认识2,美育能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3,美育能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11)简述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心理发展观3,内化学说4,最近发展区理论(12)简述动作技能培养的途径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1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传递文化2,教育传播文化3,教育选择文化4,教育创造和更新文化(14)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备教材,即专研教材2,备学生,即了解学生3,备教法,即设计教学方法(15)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1,社会性压力源2,心理性压力源3,躯体性压力源4,文化性压力源(16)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1,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个规律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17)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1,传授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条件3,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18)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态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19)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学习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材料的位置3,学习强度4,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5,识记的方法6,时间因素7,情绪与动机(20)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1,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情绪的产生决定于人们对情境的认知和评估2,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3,情绪产生的模式:外界刺激作业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经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刺激情境在此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21)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2,基础性3,实用性4,统一性5,表达确切6,联系性(22)简述贯彻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23)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阶段性与连续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24)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1,同理心。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引言知识与智力的关系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如何处理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关系教学过程的规律之一是发展性规律: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统一。

首先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智力则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能力。

有了知识未必就有智力的提高,智力并不完全是随着知识的掌握而自然提高。

其次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互相促进的。

1、两者是统一于教学过程、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

2、传授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3、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再次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1、从传授知识的内容来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
2、从传授知识的量来说,要注意适量。

3、注意启发式教学。

4、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

最后要防止两个倾向。

1是形式教育论者只注重思维形式,忽视内容;
2是实质教育论者只注重传授有用的知识,而忽视对认识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数学能力主要是指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紧扣大纲教材,落实
“三基”,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

由于传授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紧扣教学大纲,教材,落实“三基”,抓好通性通法的教学。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生源的迅猛增长,教育规模的发展壮大,高校扩招、高中扩班,相对来说生源质量较差,这就更需要在教学中立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立足于通性通法的教学。

在教学中,基础知识要讲透抓实,要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课本中的典型例题,要用足、用活,常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要熟练应用。

要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选题要有一定的梯度,布置作业要分类要求,练其所需。

必须面向全体,兼顾两头,偏爱后进生。

让优生“吃饱吃好”拔出尖来,让后进生“吃得进消化得好”跟上队伍。

坚持“低起点、缓坡度、稍难度促提高”的原则,切忌偏离课本和大纲,盲目拔高,防止学生“看看都会做,题题做不好”的现象发生。

抓好了“三基”,抓好了通性通法的教学,才能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要注意,在选题训练中,选题要有针对性,代表性,要坚决杜绝题海战术,以免消耗学生的精力,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优化课堂教学,促使知识与智力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传授知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传授,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人的素质,为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好地学习、工作、创新,为祖国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轴,以能力为本,注重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唱
“独脚戏”,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知活动,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使外部的学习活动变为自身内在的智力活动,促使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实现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力的过渡,自觉地启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在课堂上,要实行教学民主,创设相对自由的思维空间,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形式进入课堂。

加强思维多向性的训练、培养。

重视应用问题的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适当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从小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中小学应奠定好学生未来从事学习、工作、劳动和从事科研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基础教育的质量应该说是很好的,为高校提供了质量较高的生源,小学生的水平比美国高两年,高中生水平比美国高1.5-2年,我国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得金牌的人数也最多。

但在进入高校后,参加工作后,在科研方面,在国际上出类拔萃的人才并不多,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却极少。

究其原因,这与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有一定的关系。

教师、学生忙于应付中考、高考之中,甚至连节假日都不休息。

相应来说,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社会、从事科研、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相应减少。

由于过去缺少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对研究问题的一般
步骤和方法尚未系统学习和掌握,导致学生虽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却没有研究问题的习惯,缺乏创新的意识,因此创新能力当然就不如别人了。

新教材已将研究性学习正式编入中学教材,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定要选好专题,组织学生认真参与,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步骤,使学生养成从小研究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来才会有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